黑鏡第一季第二集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


102其實和未來沒關,和科技沒關,它說的就是我們現在當下的這個社會。

本來自己也沒看懂,只是感覺很壓抑難受。和男票討論過之後才徹底明白。

[21歲開始蹬車]

指的是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只是通過一個架空的未來世界,把社會分工高度功能化,把在各個領域搬磚簡化為蹬車提供能源。

里程數就是貨幣,也就是我們搬磚掙的錢。

整個樓里一起蹬車的夥伴們就是社會上最多的工薪階層,白領,工程師,等等。

掃地的胖子們就是更下等的階級的人,收垃圾的,換水管的,刮大白的,諸如此類。

男主隔壁的噴子就是現實中的噴子,看不起階級比自己低的人,每天又在意淫著比自己階級高的生活。

「老子看這個可是花了錢的!你個死胖子快滾開」多麼熟悉的言論。

參加選秀的都是削尖了頭往上一個階層擠的,他們拼死拼活攢錢為了能夠以此為跳板進入上流。

選秀的評委就是這個社會中的大頭,不只是指某個人,更指的是各方面的勢力。

那個每次都來選秀總是被選不上,最後上台唱歌還特別難聽還口口聲聲說「Im a good singer」的白髮妹子,就是那些自命不凡想要走進上流社會卻沒有這個能力的人。

男主原來是一個特別看得開的人,普通的市民,簡單的工作簡單地娛樂。直到遇到女主,看到她身上發生了的一切,他變成了一個控訴者,一個反抗者。他努力站到台上,為了控訴,為了正義。

然而到最後,反抗成為一種商品,一種商標,反抗不再是發自內心的吶喊,而是人們的一種消費。

(like韓寒)

女主Abi是那種,幸運能得到人幫助,但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意志不堅定,最後只得隨波逐流的人。

我覺得最出彩的是暗戀男主的亞洲妹子。她看的是最清楚的。無論是大家起鬨要女主去魅影工作的時候,還是男主用玻璃頂著自己喉嚨的時候。她的表情都是悲哀的。就像我們很多人,看清楚了但是無能為力。

所以102隻是在科技的掩蓋下,批判當下社會的一個故事而已。

想想我們是不是也在開開心心地消費別人的「控訴」呢?

。。。。。。。。。。。。分割線。。。。。。

評論里@rainy 的說法提醒了我。就像我回復他/她那樣,這個地方很有意思,我覺得有趣的是,他們以為結束蹬車之後會到一個新的自由的地方(片子一直也是這樣暗示的),女主的後續採訪也一直說「i get to live in beautiful places」,讓觀眾以為離開蹬車的世界會是一個可以看到藍天大地的新空間,結果仍然全是假的,還是被禁錮著的,只不過換了大一點的籠子而已。

我覺得這又是編劇們一個出彩的設計。你以為你擺脫了,你出人頭地了,只不過是換一個籠子(社會規則)束縛你罷了。


《一千五百萬的價值》:在未來世界,
所有人穿一模一樣的衣服,住在被電子屏幕包圍的密閉空間里,靠蹬自行車賺取代表金錢的點數,以此度日。人們只通過虛擬網路交流 ,終日沉溺於電腦遊戲及娛樂、色情節目(收看節目,裝扮自己虛擬形象等等都需要點數)日復一日麻木機械地重複勞動、消費、娛樂,唯一的擔憂是蹬不動自行車淪為干雜務的下等人。男主角Bing(丹尼爾·卡盧亞 Daniel Kaluuya 飾)傾盡自己所有點數幫助有唱歌天賦的Abi(傑西卡·布朗-芬德利 Jessica Brown-Findlay 飾)登上選秀舞台,一旦成功成為歌星,便能擺脫貧窮,再也不用周而復始的蹉跎。但Abi不幸淪為艷星,Bing深受打擊。 然後他努力攢錢,為了也能參加選秀,想以一己之力對抗病態社會進行振聾發聵的演說。評委卻認作他在行為藝術,用名利收買他,為他量身訂做一檔節目。Bing最終抵不住誘惑被收買。

摘自電視貓的劇評:渺小的個人難以抗拒時代的巨大漩渦,而現實的好處卻無人能夠抵擋。男主角用反叛者的姿態意外「上位」,欣然服從了這個社會的秩序,那塊充滿革命精神的碎玻璃成為他的表演道具,被鄭重地收藏在絲絨盒子里。


看完感覺很有啟發,簡單談下自己的看法:

1、劇中人物「踩單車」的日常生活,和我們普通人在這個工業化社會中的分工大同小異,日復一日的重複著單調、重複的工作,只求賺得維持生活的點數。

2、選秀節目套上「實現夢想」的光環,一方面給底層提供一線遙不可及的翻身希望,另一方面製造娛樂話題來填充底層的心理需求。

3、三個評委代表的上層,用「毒舌」、「道德高帽」輕易的挑逗觀眾神經、引導公眾情緒,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4、女主的前半段的經歷,就是現在這些選秀節目的選手們的套路,在默默無聞中夢想著一步登天。

而後半段,則是范冰冰、柳岩這種毯星的真實寫照,因為種種原因導致自身實力滿足不了自己的慾望,只有靠身體條件來吸引眼球,以達到脫離原有階層的目的。

5、最悲哀、最黑暗的是黑人男主,本來已經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並且有毅力、有想法的去反抗這個體制。然後在精心準備後,依然輕易的被白人男開出的物質條件所招安。「欲得官,殺人防火受招安」的節奏。

看到這裡,感覺就像是寫下了《共產黨宣言》的馬克思轉過頭為資產階級搖旗吶喊,魯迅當了國民政府的文化部長一樣。

6、而那塊玻璃渣。本來應該被當作充滿革命精神的聖物被新社會所供奉,結果搖身一變成了舊社會的娛樂宣傳道具。


「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有價值的藝術作品即是從生活中得到靈感,由敏感而善於表達的人——真正的藝術家與智者,觀察、消化、提煉、轉化,通過他的方式,讓我們看到生活。看到生活中那些無法被大多數人看到的部分,那些平時無法看見的黑暗角落。然而,正是這些角落在集體無意識中支配了我們的行動,形成了我們的習慣,而我們這個群體的集體習慣就成為了影響著這個社會和時代的巨大力量。

《黑鏡》無疑是照亮屋子的一件藝術品。

《1500點》

人總是在看到一些現象,尤其是不好的現象時總是愛以自己為例來思考。曾經看過一部關於妓女的電影,我忘了電影的情節,卻始終記得她說:「我和你們都是一樣的,為了錢,為了生存,我出賣肉體,陪酒陪笑,你們又何嘗不是為了薪水,在老闆面前虛偽的點頭哈腰,做一個販賣自己的人。」在看到《黑鏡》里,面對著電子屏幕,消費點數滿足慾望,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踩著單車賺得點數來消費的人,我又一次想起了這句話。我們和妓女有什麼差別?

然而男主並不是這樣的人,男主看夠了身邊日復一日的日子,即使獲得了巨額點數,在他所生存的那個環境也沒有他想要的東西,或者說他厭倦了踩單車,消費虛擬的產品,再踩單車這樣的無盡的循環,但所有人都是這樣的生活,他沒有期待的平靜生活著,一直到遇見了女主——單純美好的女孩。

她外形美麗,嗓音動聽,個性單純。她在他心裡是這樣的與眾不同,他希望她的美好可以被看到,認為她不該過著他這樣無聊重複,埋沒了她才華和美好的生活。然而當她喝了葯,站在台上,被詢問是否可以做艷星時,女主的美好,男主的夢想被撕碎了。他在這個世界裡唯一的美好,摧毀在這個世界的規則里——由3個評委所制定的規則和集體好奇造成的選擇里。他傷心,他憤怒,他絕望的消耗掉了最後的點數,在周圍的屏幕里循環出現的女主的喘息聲中拾起碎片,想要結束一切……

第五部分開始,他還活著,活著就要做些什麼。他抱著這個信念,竭盡所能,積攢點數,他用她教過的方法藏起屏幕的碎片,走過她曾走過的路,站在她曾站在的舞台上。按照男主的計劃,他先通過大家感興趣的舞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然後拿起那片屏幕的碎片,向評委嘶吼,控訴,表達他的厭倦、憤怒,但他不知道終點在哪,只是想這樣表達,讓他的聲音有人能聽到。

然而評委卻把這震撼人心的聲音,轉化成了一種能吸引集體的消費品,能夠滿足集體慾望的另一種商品,融入到這個世界的規則里。正如樓上所說,男主沒能拒絕評委的條件,在完全清醒的情況下。他生活在更高級的循環里,更好的食物,更大的屋子和屏幕,然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講著談話節目,他想要打破規則的玻璃碎片成為了節目的道具,他的眼神再次變成本集開始時的空洞。。。他不知道終點在哪裡。。。亦如我們絕大多數,不滿足現狀,不停地奔跑,掙扎,追尋,然後陷入另一個更高級的循環里。。。


勇士殺掉了惡龍,自己卻變成了惡龍

起義者龍袍加身當上了皇帝

毅種循環


很多人說到就不重複了,主要是對社會形態的諷刺。另外我想講一下其他人沒有提到的,有人說男主人公已經看透了,我覺得並沒有。

男主人公從始至終,並沒有想去推翻這個體制或者說這個社會,他只是懷著對這種體制的憎恨去發泄和控訴。站上舞台前後,他也沒有去思考如何去毀掉這個毀掉自己最美好東西的體制(最近因為美劇看多了,開始以為男主要拿著玻璃刃上台大殺特殺),在發泄和控訴之後不知所措,靜待懲罰,然而,更高階層的人顯然想得更遠,然後就如片中的結局一樣。男主人沒有和女主一樣喝下迷幻劑(之類的藥物),但最終還是迷失了自己,為什麼?因為男主人上台控訴之後,人生已經沒有了方向。他選擇是用自殺威脅而不是挾持他人威脅,可能他並不恨具體的某一個人,但我覺得,還是長期的奴役生活使人喪失了對這個世界宣戰的勇氣。

當然,毀滅並不是目的,也不提倡。人類社會一直在發展,社會形態也在一直變化,人的意識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處在社會最底層的我,能做的只能是往社會結構的高處去努力,因為不管怎麼變,有階級也好,沒階級的也罷,最慘的總是最底層的。

看見飯上有隻蒼蠅,把它扇走,一邊噁心一邊把飯吃完。


最後企鵝的鏡頭 戛然而止 突然黑掉的手機屏幕 反射出了手機前我的臉

【黑鏡】


我覺得這一集有一個點睛之筆,就是那瓶Bing並未喝的靜心水。

我們都以為Abi是受那瓶靜心水迷惑,見他略施小計避開了靜心水,以為他要大後期逆襲,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這諸佛都煙消雲散。

編劇卻狠狠的抽了我們的嘴巴。殊不知,從他昧下別人售貨機卡住的蘋果那時起,他就已經被腐蝕同化了


第一季里超愛這集!

這是一個充斥著洗腦綜藝節目和色情廣告的高科技卻無自然環境的世界,人的意義就是通過騎車賺取里程來生活消費。

沒用的人(劇中過胖)就應該被放逐去掃垃圾去穿上刺眼的衣服,接受不公正的嘲弄

劇里還有自命不凡的人有噴子有網羅大眾

自動販賣機里的水果是除垃圾食品之外唯一的蔬果了即使這也是培養皿里來的

不看半強制播放的辣雞內容節目必須扣里程

主角說難道用里程去買虛擬的東西嗎!沒意義!

他費盡所有財產才買到入場券按約定送給了女主

里程要花在有意義的真實的東西上,可是......

讓那個漂亮的先來!

你可以把上衣掀起來嗎因為你說你要唱歌

她愛他他卻愛你所以她不屑於你

你唱的很好可是你還是必須脫衣服

因為你的臉更好,話題感MAX

其實你的才華沒什麼關係,好看敢脫就行了

男人一看到你就想到emmmmm,女人也會幸災樂禍

我們的專業性在前幾季已經江郎才盡了所以我們必須要低俗

女主同意了,於是她沉淪了成為了所有人的玩物,而那個送她上去的人瘋了

主角瘋狂地運動、省錢與練習,暑去春來終於賺到了一樣的一千五百萬上了台。上台前他沒喝靜心水因為他以為都是葯的緣故。

原來他錯了。

下面這段演講我覺得超級棒啊!一下子想知道劇本是誰的那種震撼

「我沒準備什麼演講,一個字都沒準備,也沒想過要準備......我只知道我必須到這裡來。站到台上,讓你們聽好了。用心聽,而不是像你們一貫那樣神色正經假裝在聽,假裝你們是真情流露而不是虛情假意。你們帶著面具,在舞台上裝腔作勢。而我們竭盡所能唱歌跳舞滿地打滾。在你們眼中我們都不是人,在你們眼中我們都是傀儡,不是人。傀儡越虛偽越能討得你們歡心,因為虛偽才是需求,才對胃口。我們只能接受這個,當然,還有別的。皮肉之苦,惡語相向,大家喜聞樂見。看到肥佬被吊在杆子上,我們可以笑出眼淚也覺得理所當然。我們辛苦騎車,而這個廢物卻偷懶養肥,所以一萬個呵呵送給他。我們腦中除了絕望

別無其他,我們無所適從。除了看傀儡選手作秀就是買狗屎商品解悶。我們與人溝通自我表達的方式就是買狗屎,還有什麼夢想呢?我們的夢想就是給電子形象買個新應用,那玩意都不存在!根本什麼都不是!我們買的都是根本不存在的狗屎,你們給不了我們真實又美麗的東西。對吧?那會摧毀我們。我們的感官早已麻木我很可能被真相嗆死。我們受不了真正美好的東西。無論你們發現多麼美好的事物,都要將其撕碎,碎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經過誇大經過包裝經過無數次機械化的過濾,直到一切都變成毫無意義的噱頭。而我們卻日復一日地蹬車,去往何處?為了什麼?只為給那些大大小小的格子間和屏幕供電。我去你媽的!去你媽的歸根結底就是這樣,去你媽的。你們他媽的坐在這裡讓事情越變越糟。去你媽的聚光燈,去你媽的偽善臉!我這輩子第一次擁有真實的感受而你們這幫王八蛋又給奪走了。你們就知道吸血就知道壓榨和嘲弄,只是給這個笑柄大國多加了一個笑柄,而這都是你們造成的。我代表我自己,代表我們代表所有人,去你媽的!」

太好了太好了寫的真的超級厲害

當真相被天井中的困獸嘶吼而出,樓上的老爺們拍著手叫好,繼續向下拋出一輪接一輪的生肉與糖果。狗熊們鸚鵡們抬抬頭驚訝地對視,隨即拿起了最熟悉的皮球,唱起日復練習的歌謠。人們只當困獸脫穎而出想到了最精妙的表演,黑夜降臨,百樂門上空的煙火從未停止。行人路過只覺得吵鬧,一番思索過後便拿起了手機,原路前行。

娛樂至死。困獸也在利益中屈服,走向了更大更華美的籠子。


大家都說過的我就不說了,但是有一點我必須要說。在男主控訴了他們的努力都是被高層人控制的把柄的那種絕望感。

他深知自己不可能改變這種體制,所以要以死相脅來喚醒其他同胞的鬥爭精神,可是最後同胞在所謂高層人的蠱惑下給他的反應卻大都是另一個極端——讓他繼續他的表演生涯。

所以不要總去說男主意志不堅定啊什麼什麼的,如果你是一個革命者,你在一個村莊發表革命宣言,甚至願意為信仰犧牲生命,而別人卻像看戲一樣的態度看你,甚至以為你是為了博得眼球而做這一切,興奮的大喊著:「do it! do it!」 有幾個人還會堅持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黑鏡系列都是對現實社會種種現象無情的揭露和諷刺。我們努力的工作(蹬車)換取各種商品服務。如果你脫離主流(不蹬車,不過所謂健康的生活,吃健康的食物)你就會被所有人唾棄,假如你想通過努力奮鬥(蹬車)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你會發現這群普通人只是玩物,只是供少部分人享受奢侈生活的「能源」、材料。

社會存在極其不對稱的結構,絕大部分人被教育努力奮鬥,實現夢想,實際上卻是少部分人奢侈生活的奴隸,是他們玩具的一個零件,自以為的生活、尊嚴、夢想在這些人眼中很可笑,因為哪怕有人看到這點只要把奢侈生活的資格讓出一個他就會成為他們的一部分。就是說,人類這種對財富、物質的渴望幾乎是骨子裡、天生的、不可逆的,得不到的會嫉妒、憤怒、抨擊,但是得到後又不自覺成為衛道士,連這種憤怒、嫉妒也都可以被用來繼續麻痹大眾。

恐怖的不是社會的極度失衡,是每個人無論支持還是反對,都是罪魁禍首,沒有人能逃離這個圈,就像現實中我們一邊詛咒金錢的罪惡一邊渴求著金錢。因為歷史向來如此,人類向來如此,並且這是不可逆的。


我怎麼覺得黑人小哥就是黑鏡編劇的寫照

告訴人們真相

然後讓我們繼續更坦然地(然而愚蠢地)活下去

┻━┻︵╰(‵□′)╯︵┻━┻


當看到女主接受所有人一致要求她做艷星的時候,本能的以為她會為了男主反抗,包括最後男主上台拿著玻璃渣架在脖子上反抗評委的時候,也以為他不會妥協評委所說的,是「表演」。

然而第二集最成功的地方正是沒有這麼做。因此反而更加震撼,那種妥協帶來的是更深的悲哀,與無力感。


用物質加以收買,用精神給予壓制。

日復一日地重複無意義的生活,唯一逃出生天的希望,只是統治者虛構的假象。

黑人小哥所擔當的角色無疑是全場最佳,可是,還是讓我說說那些令人滿意的配角吧。

癲狂的自行車騎手:莽漢,不去考量生活的本質,在享樂和工作中渾渾噩噩。跟黑人小哥相比是渾渾噩噩,其實人都有這樣的生活狀態,及時行樂,管他什麼正義公平。

暗戀小哥的漂亮美眉:平凡,善良,不漂亮,不聰明,幾乎沒有閃光點,全局襯托。可是我卻最欣賞這樣的人。會因嫉妒而眉頭緊皺,卻不會因為嫉妒而落井下石,或許,她只是少了一個化身邪惡的契機吧。

迷戀虛擬裝飾品的紅毛: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別人說好聽,他就覺得好聽,別人說好看,他也發自內心的想看。生活中這樣的人最慘,活了一輩子,其實從來不是自己。

純潔女主我就不談了,因為人家清純就想玷污,這邏輯夠簡單粗暴。誰能說黑人小哥其實不是迷上了她的肉體呢,歌聲這麼主觀的東西,唉,真應該讓這個花頭髮老變態跟著龔老師學一學唱功。


最喜歡第一季第二集。黑人小哥就是《黑鏡》,我們就是那些虛擬觀眾。看完,當時一震,過後覺得「這『劇!』真不錯」,然而自身行為習慣,生活模式,以及社會結構,並不會改變。結局就是黑人小哥晉陞,《黑鏡》被奉為神劇。


Fuck,Fuck,Fuck。

其實我猜到了,男主在對著這個世界咆哮後,全場死寂。面對反抗,最高明的辦法不是鎮壓,而是同化,是告訴所有人:對,這裡一切相安無事。

評委打斷了他的話,說道:「毫無疑問,你說的就是事實。」於是男主愣住了,這是大多反抗者的通病,對一切恨之入骨卻又想得不夠深刻,不夠透徹,當他們痛罵後,他們發現自己什麼也做不了。就如同馬克思在痛罵資產階級剝削後,資產階級說,對啊,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樣子,如果他愣住了,他就不是個合格的革命家。如你們所知,他沒有愣住,他說:不,世界應該是共產主義的樣子。你想改變這個你痛恨的世界,光有恨是不夠的,還要有思想,既要有世界觀,還要有方法論,若非如此,你將只能痛罵,然後妥協,世界還是你痛恨的樣子。

btw1,說唱用來表達反抗再合適不過了,窮奢極欲不是說唱本來的樣子,為了自由和愛反抗這個骯髒的世界才是說唱本來的樣子,peacelove不是一句空話。

btw2,我以為男主藏了玻璃刀上去是要刺殺那個色情台的評委,沒想到是用刀抵住自己脖子,我覺得這為後來男主的妥協埋下伏筆,他沒有梟雄氣質。『

想再聊聊女配,是她先對男主示好,也是她教會男主怎麼摳出卡在自動售賣機出口的物品,然而男主卻愛上了別人,用她教的技巧搭訕了別人。不過她也對那個熱衷打扮的男生的示好視而不見。我愛你,你愛她,他愛我,愛情里總有不幸的人,沒有辦法。

比起那些盲目狂歡的民眾,她最冷靜,不管是女主還是男主,在他們對評委提出的條件心動時,她都是撇著嘴,一臉失望。她比男主更清醒,她看清了這個世界的本質,也知道自己無力改變,爹媽沒有給她一副好皮囊,所以愛情也與她無關。與其騙自己說什麼該來的總會來,不如看清楚該來的已經來了,又走了,什麼都沒有改變。

誠然,這個世界單調而乏味,沒有什麼是真的,他們的生活在我們看來單調而無聊。但我們的世界又如何呢?我們能做的事豐富多彩,我們可以讀書,聽歌,畫畫,打遊戲,但說到底我們沉浸在這些東西里和那些沉浸在垃圾綜藝或虛擬裝扮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呢?你認為他們可憐,但他們真實地快樂著,不是嗎?什麼是真實,如果沒見過真實,虛假就是真實,就如同我們又怎麼知道我們所經歷的真實不是一種虛假呢?

我們常說,勿忘初心,但我們不會勿忘初心。

初心是單純的,我們之所以有初心,是因為我們還沒見過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

只想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唱喜歡的歌,但做情色業就能成為巨星,就能一躍進入上流社會,你來不來?他的話像有魔力:別在意別人的眼光,別被道德束縛。於是你做出了選擇。語言這種東西只是工具,在惡魔手裡同樣閃耀光芒。

你痛恨這個世界,你想革命,然而你發現自己無比幼稚,你在評委面前彷彿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你認輸了,你被招安了,你覺得這樣也不錯。你革命的所用的武器被放在了精緻的盒子里,以便自己能一次又一次地為民眾表演「革命」。人們不恨特權,他們恨自己沒有特權。

有人統治有人反抗,人類就是如此前進。

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蹬自行車,有人看著綜藝節目哈哈大笑,有人為了外表傾其所有,有人拿著刀咆哮卻成為了他們的一員,有人冷靜地看著這一切卻無能為力。

人類應該以什麼樣子生存,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個世界不講道理。

以上。


看完這集黑鏡 我感覺自己好像懂了些什麼 內心似乎得到某種滿足 其實這也不過是一種消費

這集黑鏡帶給我 的衝擊 就像當初男主對這個社會的控訴 發自內心的聲音 帶給當時觀眾的衝擊一樣 在這個規則框架下 也不過是一種消費品

我與騎車的中產階級觀眾無二 只不過是看了一個節目 之後的時間我還是該幹什麼幹什麼

真諷刺


第二集明顯是嘲諷了資本主義對無產者的異化、勞動的佔有、剩餘價值的剝削、明顯描述了一個讓人絕望的、麻木的、徹底固化的社會、一個男女不平等的社會、一個把人異化成商品人的社會、一個阻絕民智的社會、一個需要被解放的社會。

日復一日被限制著的苦力工作,換回來的只有虛無的點數,這些點數可以做什麼?甚至用處還不如貨幣,勞動除了維持溫飽、去除有意噁心你的廣告外只能電子形象買衣服。一天到晚被關在一個嘈雜、狹小的空間里,各種行為受到限制。蹬自行車的無產者有什麼?連紙企鵝都要被沒收,無產者除了勞動外一無所有,勞動成果還不屬於自己。

從下層到中層,只有出賣自己(人格、身體)才能換取一個更高的地位和生活(實際和之前本質沒差)。光是一兩個人(之前的主角)的反抗無濟於事,麻木的大眾、利益的誘惑都會使得反抗者屈服,不屈服也無法改變這個高度畸形的糟糕社會。

這是畸形的、固化的、不平等的、充滿壓迫的社會,這種社會需要共產主義、需要被解放。


跳過廣告要扣掉里程,是不是很熟悉?你用視頻播放器不花錢能跳過廣告嗎?這些都是來源於現實,給你展現出了最壞的一種未來。就是始終用各種條件限制住你改變這一切的衝動,吞噬一切!男主就是革命意志不堅定,沒有頂住糖衣炮彈。太怕全世界就像古代中國一樣,就在治亂循環,起義,革命也不過是城頭變換大王旗,古代中國有列強打破這個怪圈,把中國推進資本主義,可是現在全球都是資本主義,又沒有外星人,誰來打破這個怪圈,要在這個怪圈裡循環多久?像魔獸一樣,礦都塌了還沒有升三本怎麼辦?就因為一部分人的享樂,整個地球文明都終結了。想想都可怕。如果男主看過毛選第五卷,肯定會說No.回去就發動香蕉人聯合旁邊的亞裔的女,來一場革命,推翻這個不合理的制度,解散魅影公司,員工全部從良,健身房實行鞍鋼憲法,全社會發展三大實踐活動,生產實踐,科學實驗,階級鬥爭。最終提高生產力,解放全人類。在現實生活中,希望你們能點個贊,在貴呼請個願,把玄處弄回來,喚醒沉睡的工農!


看了很多回答 我覺得最後的結局不一定就是悲劇結局 男主把玻璃珍藏進包裝精美的絲絨盒很可能預示著他看透了無腦反抗下場只有死路一條 而他想先裝作被權勢迷住了雙眼去獲得其他高權勢者的信任 等自身財力資源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再發動反抗 那時不僅成功概率更大 救出女友的概率也更大


推薦閱讀:

求英劇(去他媽的世界)第一集中的歌單 ?
為什英劇崇尚「三集片」(迷你劇)?
為什麼像《梅林傳奇》這種很幼稚的兒童劇在中國成年人里會有不小的觀眾群?
英國 private school , public school有什麼區別聯繫?
有什麼精緻的英劇推薦?

TAG:英劇 | 黑鏡BlackMirror系列英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