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攝影工藝的有什麼應用價值?從美學角度該如何分析,比如:藍曬?


這個問的有點大了,我是真心不敢答這麼大。

首先是應用價值敘述。

第一點你看是這樣,古典工藝是個集合對吧,這玩意玩的人做的人出發點未必相同,追求個味道,講究個儀式感,不一而足。講講我自己的感覺和我聽到的比較合理的認知。首先十八說過句話,大意是數據上的黑白灰輸出於印表機,和銀鹽的黑白灰從底片上放出來,不是一個路子。翻譯一下就是說數碼機拍東西,就算開了hdr也好是dlight也罷,始終是一個整體性質的捕捉,這玩意兒做後期調圖然後再下機器列印,機器默認的是我能給你儘可能搞到0-255的色階一點不丟,至於腫么調是你自己的事情。而拍膠片這個事兒呢,材料有極限,甚至於很多時候壓根就不對著主體測光,分區法簡化之後的基本方針叫拍暗沖亮,加上放片子時候的過程,整體對影調的控制一般是個先縮後伸的過程,加上對於調子的追求,這玩意兒基本是怎麼舒服怎麼來。古法更是一樣的道理。然後就是我的想法,古法這東西實際上彌合了數碼和銀鹽的界限,比如鐵銀,比如鹽紙,比如鉑金,我原片拿個差不多的小機器拍了印到手刷紙上,最終的產物仍舊是古法,仍舊是手工印片子。

第二個角度,鉑金是我嘗試過的最穩定的沖印技術,鉻鹽膠類工藝是我接觸到的最多變的攝影套印和用色手法,藍曬課是我開過的最特么簡單易行而且方便直觀了解沖洗影像基礎的課程。

第三個,我是刷片子的,身邊多數是些搞黑白暗房的玩家和大師們。他們經常玩黑膠,因為他們覺得黑白銀鹽和黑膠的情況類似,即便數字時代來臨,這些模擬信號的玩意兒仍舊是好。從這個角度來看,古法就更類似於彈琴而非聽歌,從源頭上了解過往,在回過頭來做片子,得到的就不只是片子了。

然後要是說從美學層面分析應用價值我覺得是一本正經的吹逼。。

美學這玩意兒見仁見智的。我想說的是從作品角度,古典工藝這個東西,參與程度,控制範圍,最終作品的完成度,都是很高的。


應用角度來說,恐怕其中大部分工藝是沒啥用處的。這就像那些古董交通工具一樣,他們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實用價值(例如馬車)但更多的承載著歷史以及藝術價值。例如達蓋爾法是最早的process,當時的有錢人終於找到一個新方法來記錄自己的容貌了

,之後卡羅法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張負片,讓照片可以reproduction了,大大的降低了照片的成本讓稍窮些的人也能負擔的起了… 而在應用上今天對於這些工藝都有更好的替代品了。

從美學角度來說挺困難 他是一種工藝 只能評價做的好不好。拿范戴克舉例,最簡單的例如看塗布均勻與否,看看反差夠不夠,夠不夠黑,陰影高光細節如何,有沒有被污染,夠不夠銳等等就和正常照片差不多。如果不夠完美的話可能是UV光下曝光不夠,fixer的時間問題,水洗時間,塗布,晾曬地方等等出現問題。

我做的范戴克

藍曬

古典工藝不得不提的是鉑金 他相對其它工藝來說有更強的應用性,因為這項工藝做出來的照片能保存更長時間,幾乎是永存,所以有些人結婚或者作為archive可能會用這項工藝

鉑金 我這個塗布沒塗好


個人有玩一點藍曬。就我個人而言,首先這是一個手工製作過程,過程是有趣的,如製作模型的愛好一樣,這是一種個人化的樂趣。其次,這是對影相技術理解的好途徑,從拍攝到對膠片的處理到數碼照片膠片列印到再數碼化的操作,都是很好的學習過程。最後,漂亮是最終的目標也是個副產品,實物的手工製作的質感還是很棒的,當然個人的小小成就感也是很令人愉悅的。

另外,題主問到的實用價值,這是另一個層面了,這一層是商業的範疇多過攝影的範疇,商業開發也並非不可,不過這就是個人經驗和智慧的事。

上傳幾張作品,大家湊合看吧


別被「古典」二字遮住了雙眼,正如「現代藝術」也不指的是現代的藝術。

只要是能成像,就會有可能性的存在,我記得有個藝術家用鹽紙工藝(不知道名詞是否正確)就做出來作品,主要就是鹽在很多地方都有,蛋清,血液,汗水,眼淚之類的液體里都有鹽,最深刻是用一個父親的精液做出他兒子的照片,還有一個女人用經血做出來的她自己的肖像。後來這個藝術家用不同的調味品來做其產地的照片,五顏六色很好看。

只要技術在發展,就一定會不斷的淘汰,淘汰的原因不是「沒有意義」或者是「不能用了」,而是因為「不經濟」,當年蛋清工藝(也不知正確與否)流行時,雞蛋的用量就狂飆,但有了更方便快捷的方法,誰還願意等母雞下蛋呢?

從藝術的角度來分析,當然是以目的為前提的,哪種技術工藝適合就用哪一種,不管白貓黑貓嘛,幾千年前石頭上做雕塑,現在不是還在石頭上做雕塑?

我自己就做過藍曬和范戴克,以及更多的非銀和銀鹽工藝,目的並不是為了生產一張工藝作品,而是尋找一下這些工藝的可能性,看能不能與自己的主題相符合。

當然裝逼也是必須的,藍曬范戴克之類的工藝這麼簡單,給朋友送一兩張成本也不高嘛。


我在美國學了一個學期這些技術,回國後想進一步作些實踐。


推薦閱讀:

外國人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大部分都處於哪種階段?
現代法國人可不可以認為是主要日耳曼人 但有相當一部分的凱爾特和拉丁血統?
升恩斗仇這個理論有依據嗎?
一個英(美)國人在讀到《哈利·波特》中的咒語時,能立刻明白它的意思嗎?
漢文化真的有很大的包容性?為什麼?

TAG:攝影 | 文化 | 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