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古代盔甲戰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次 虎賁騎士團 參加了 Battle of the nation (國家戰爭)的全世界盔甲格鬥比賽。國內現在有 虎賁, 戰錘等很多盔甲兵擊俱樂部。 穿著盔甲打起來是什麼感覺呢? 在戰場上打倒對面 和被打倒都是怎樣的體驗?

比賽視頻 【直播實錄】2017年battle of nation盔甲對戰21人混戰部分實錄


首先,這是一個適應過程。

第一次穿戴盔甲對抗是2013年。當時對抗都是以分鐘計算的。有個新人綽號叫三十秒真男人。

就是因為他在40度高溫下連續戰鬥了30秒。

然後,盔甲格鬥每次都是穿戴以兩小時,打打幾分鐘。因為盔甲需要磨合,穿戴體力不適應。

某一次找到感覺了,是在一次2015冬季元旦對練活動中,盔甲穿戴很快。

然後盔甲由於重量下墜,有著一股肌肉反彈出來的力量感。

對手很強壯很高大。

所以默默的念叨著一些自我催眠的詞句。顯得很中二。

然後在開始的那一聲指令出來以後。人就像彈簧一樣的蹦了出去。

後來的盔甲格鬥也是這樣,不斷處於,理性分析,自我催眠。這個其實是盔甲格鬥最刺激的地方。

那就是不知名的恐懼感。

而恐懼感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在猶豫惶恐中開始準備對抗,在理性告訴自己能沖,但是自己還在害怕的時候身體呲溜一下就躥了出去,意識還停留在原地。

然後因為諸多的計算和巧合,聽見對面唉喲卧槽之類的慘叫或者就是我自己被反彈出去。

最刺激的一次是攻擊反彈後,突然覺得自己好像被半截打進土裡了。

其實是因為被正踹一屁股做地上。爬起來後一身板甲衣都解體了。

還有一次被打的飛了出來,一腳踩在邊上一頂頭盔上滑出好遠,腿甲皮帶斷了。


首先,本人是個懶人

所以沒有很多盔甲,至今穿過並實戰的盔甲只有11-12世紀的鎖子甲水桶盔風格(參考天國王朝)和扎甲風格

首先是鎖子甲吧

當時畢竟國內大家對於盔甲的了解和接觸並不多,鎖子甲+桶盔是主流觀點(12、13年),本人也自己買來材料做了一件鎖子甲,桶盔是購買成品,效果么,參考下圖(是本人)

當時手套和板甲胸是蹭別人的,怎麼說呢,這張圖並不是本人效果最好的一張,效果最好的是頭像(笑),也是本人,不得不說打光和角度是非常重要的

當時也是年輕,第一次參加年度活動(虎賁騎士團的),鎖子甲穿了全天,頭盔倒是只戴了一段時間就摘了:大兄弟,你懂什麼叫憋么

因為鎖子甲本身的性質原因,穿上鎖子甲並不是很累,但是鎖子甲的重量會集中到肩部下拉,並且造成了轉身以及彎腰動作上的重心突變,活動受很大影響,不同於廣大遊戲、影視、網路觀點的是,鎖子甲在大多盔甲種類之中,反而是重量最大的(沒錯,你沒看錯),我的鎖子甲因為人懶,下擺只做到了膝蓋往上一點的長度,不騙人的告訴你們啊,23kg

而且說起來,下擺甩動抽pp打腹股溝,我也算是體驗過了

然後就是喜聞樂見的累成狗部分

在穿著這玩意兒運動一天(早8點到下午4點半吧)之後,當時沒什麼感覺,然後脫掉盔甲。。。感覺飄,再過半小時。。。肩膀各種酸痛,腰帶著有點痛,然後到了睡覺的時候,躺=睡著

然後是扎甲(之前參加活動就是鎖甲+蹭別人的甲穿),仍然上自己圖

不用問,頭盔和胳膊腿兒又是蹭的

扎甲也是自製,也算是量身定做了:)

相比起鎖子甲,個人感覺扎甲的重量可以很好的分散開,並且呢,這一身裝備,總重量也才不到25kg(請注意這次我穿了棉甲),不過頭盔並不是我的所以不是很合適,面罩放下來之後眼孔線低一些只能抬頭作高傲狀

防護效果么,我就簡單形容下比賽環節我被擊打的經歷吧:棍敲頭,劍打背,多次被撞倒,一次被撞翻(撞飛落地),比賽完我還是無傷竹竿一條

相比起來,穿鎖甲的時候挨一下身上一道鎖甲的紋(畢竟當時沒有穿棉甲),並且摔的話,鎖甲起身要比扎甲費勁的多(鎖甲重心突變很煩)

如果說心裡感覺的話,其實當時腎上腺素上來我是沒啥感覺就是莽的(整個心態和身體狀態都是)

,此類運動後一到兩天會有再來一次的慾望(相當於極限運動成癮?)

有人說板甲的,我只能說我穿過但沒穿著比賽過,感覺板甲是所有盔甲種類里重量分散和抗擊打最好的,但是呢,吃身材,還沒法自己修(鎖甲扎甲你都可以自己修),相對成本是最高的,銹了。。。哭吧,離遠點哭,省的銹的更多

好吧先說到這吧,也算知乎首答


哎呦,卧槽,累死了累死了

這破玩意咋這麼沉

哎呦不行了不行了,脫了脫了,死都不穿了

靠,對面咋衝上來了

老子的頭盔呢

啊~~(噗嗤)

the end


推薦閱讀:

斧子在冷兵器時代相比於刀劍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中世紀很多板甲騎士」這類觀念是怎麼產生的?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基利彎刀和帕拉彎刀是一種形制的彎刀嗎?如不是,差異在哪?
早期的槍械是如何堅持發展下來的?

TAG:武術 | 冷兵器 | 冷兵器戰爭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 盔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