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影視中是否反而會刻意美化黑人?

例如,讓黑人演員出演大量正面角色(警察,律師,好心人)


種族歧視可是高壓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一般不想讓黑人當男一號,索性就讓黑人當比男一號更聰明更有經驗能力更強的上司(先知、前輩,他爹的好基友不一而足)。為啥摩根·弗里曼這麼大年紀還閑不下來?沒辦法,相當於特型演員,固定角色someone is nb and black。


不同意奶爸的說法。

有多少是「刻意」的成分,看片太少,不敢下定論,但是這個現象真的很常見,極其常見。第一反應就想到了《黑蛇呻吟》(克萊戈·布魯爾導):

拉扎勒斯重新彈起了被他塵封已久的吉他,演奏著他最心愛的藍調音樂,全身心地沉浸在憂傷的旋律之中……音樂成了他最近生活的真實寫照,他的痛苦在指尖觸碰琴弦時得到了宣洩,被妻子欺騙的恥辱也不復存在了,但是他仍然感覺自己的靈魂在破碎的夢想與背叛的忠貞中迷失了方向,直到他在街頭撿到一個奄奄一息的白人女孩。 

蕾(白人女孩)是在一種非常尷尬的情況下與拉扎勒斯相逢的,她當時赤身裸體,被打得已經失去了意識,身體僵硬地被扔在路邊等死,直到拉扎勒斯發現並救了她。這位虔誠的中年黑人很快就知道了這個被自己帶回家精心照料的小姑娘竟然是老鄉,他們同樣來自於田納西州的一個小鎮。更糟的是,她患有一種罕見的慾望失調症,一旦開始發燒,就會瘋狂地渴望從男人那裡得到被愛的感覺,這源於她還是孩子的時候受到過自己母親的虐待和拋棄。每當她犯病,就會瘋狂地翻電話本,尋找任何一個屬於男性的名字……蕾本來也有一個真正愛自己的男人--羅尼(白人男孩),並將自己僅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然而美好永遠是短暫的,羅尼被遣送回軍營服役。突然而至的絕望不顧一切地打擊著蕾本來就不堪一擊的脆弱心靈,她很快就染上了毒癮,然後只能用她惟一知道的方式養活自己:為任何有需要的男人提供肉體交易。但這種生活,在遇到拉扎勒斯之後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信奉上帝的拉扎勒斯覺得自己有責任幫助蕾遠離這種不道德的生活方式,而他自己內心深處的仇恨也需要適當地發泄一下,於是,他用鐵鏈將她鎖在水箱上,意圖通過聖經中提供的方式來證明自己這種極端做法的正確性,似乎也只有這種方法,才能讓拉扎勒斯和蕾雙雙得到救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拉扎勒斯對蕾產生了感情和依賴,他將鐵鏈從她的身上解開,卻不知道這種舉動也代表著自己緊閉的心靈的釋放,他重新在另一個女人安吉拉身上找到了真愛,通過解救蕾,他也讓自己的生活邁進了全新的篇章。

這部電影看了很久了,之所以印象深刻,一方面是裡面尺度很大,另一方面它確實是很典型的美國片——一個普通的黑人大叔拯救了一個迷途的白人少女的故事。

為什麼黑人經常在美國電影中扮演拯救者的角色?當然,如果真的論比例的話,我覺得白人扮演拯救者角色的比例可能會比前者更大一點,但拿《黑蛇呻吟》舉例子的話,確實是在——如樓主所說的——「刻意美化黑人」。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這部電影變成一個普通的中年白人男人拯救了一個迷途的黑人少女的故事,我們受到的心靈震撼會不會稍微小一點。種族歧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可能消失,但人家老美場面上做的確實漂亮,這樣的「特意」安排在很多電影中都可以見到。黑白搭配,幹活不累。《肖申克的救贖》里的正面角色除了安迪是白的,其他幾個都是黑的吧,樓上有人說了摩根·弗里曼為啥年紀這麼大了還在演戲,因為人家戲路真的很固定啊。someone is nb and black(來自 @張潮勛 )

按照現在的趨勢,尤其是911過後,美國電影中的反派角色大部分是由穿著長袍戴著頭巾的穆斯林擔綱的。黑白之間的角色套路倒沒那麼明顯了。

這個更值得我們思考。


顯然是會的。

我們可以在數不清的好萊塢電影中看到白人的頂頭上司、世界主宰等一些列很重要的角色,竟然全都是黑人演員扮演。這裡簡單舉兩個例子:《復仇者聯盟》中的頂頭上司神盾局長;《黑客帝國》中的神一樣存在的先知。

PS:現實中奧巴馬的存在形式其實也是個印證。


沒看過美國監獄片嗎


剛剛陪老婆去看了Cinderella灰姑娘. 不知道原作者知道他作品中的衛士長由一名黑人演員扮演會有什麼感觸. 要知道那個故事是發生在中世紀的歐洲的.

西方的自由主義(也就是現在俗稱的白左) 的確已經走火入魔了. 所謂自由主義就是扛著自由反自由. 你說話稍微不小心一點就會被認為是歧視, 哪怕你說的是事實. 我剛剛到海外工作時曾經和幾個同事聊學車的事情, 我隨口說了一句: 女人學車一般會比男性更困難些. 結果背後那個英國女孩立刻跳了起來, 指責我性別歧視; 另外兩個白人同時發出了老長的一聲Oh, 然後趕快過來打圓場. 我也馬上識趣的給那位英國 "女同胞" 道歉. 念我是 "初犯", 人家沒有深糾. 我也第一次對自由主義的威力有了深刻體會. 後來聽說有人說了句 "黑人學生不如亞裔好學" 然後被告上法庭的, 我更加感激那位女權主義者的不 "殺" 之恩.

所以你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歐美電視中必須 "配合" 一定比例的黑人演員了, 哪怕這個電影刻畫的是歐洲中世紀的故事. 比如 &<指環王&> 三部曲嚴格按照原來小說來拍攝, 沒有黑人演員, 結果西方不少 "人權主義者" 不幹了, 紛紛指責導演種族歧視, 嚇得人家拍 &<霍比特人&> 三部曲時立刻啟用了大量黑人群眾演員.

---

歐美自由主義者很奇怪的一點是, 他們反對對黑人和猶太人歧視, 卻不反對對其他族裔的歧視. 比如拍電影, 正面角色里沒有一個黑人那是萬萬不能的, 但是沒有亞裔則一點問題都沒有; 電視上說殺光黑人或猶太人, 那這個電視台一定會被告到破產, 但說殺光華人或中國人 (中國人和華人英語里都是Chinese) 最多道歉了事. 監獄裡的罪犯都是黑人那是種族歧視; 大學裡黑人比例過低那是種族歧視; 黑人的高中畢業率過低一定是歧視; 黑人家庭的收入比白人和華人低那更是赤裸裸的歧視; 但是NBA, NFL沒有華人球員不是歧視; 哈佛大學針對華人的SAT錄取分數比黑人高几百分不是歧視; 被黑人打劫過的白人數量遠遠超過被白人打劫過的黑人, 這也不是歧視. 同樣, 智商測試顯示美國黑人智商比白人和華人低, 這個測試者一定是個種族主義者, 不然這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但是華人的平均身高低於白人和黑人, 那不是歧視. 所以自由主義者的邏輯就是, 事實正不正確無所謂, 政治一定要正確鳥.

有一句笑話.

黑人: 我為我的膚色自豪.

白左: 我也為你自豪.

白人: 我為我的膚色自豪.

白左: 你這個種族主義者!


movie:The black men always good and clever.

porn:White girl go black beacuse the white boy is trash.


刻意美化這個大家都有自己標準,會吵起來的。但是絕對不會美化的。

美國主流電影套路很明顯,豬腳要是老歐洲的白人,一定高大上偉光正,女主角自然也是白人。黑人得是配角並且還得是好人,最近十幾年西裔崛起後,他們的配角角色也越來越多。亞裔可以扮演個配角,但是華裔會貶低一下。 壞蛋呢自然是恐怖分子 東歐各種維奇斯拉夫人,以及俄國大壞蛋,現在中國崛起了,中國當壞蛋的也不少。 畫面上小孩子不能死這樣子。


聯想一下我神州的少數民族政策、扶貧計劃等等「傾斜」性安排。只有一個原因:平衡現實中存在的差距。

必須承認,無論美國還是世界其他地方,各種歧視的形成事出有因。對此,人們能做的只有揚湯止沸,卻無法釜底抽薪。我認為題主的設問應該亦屬此類。


所以養成習慣了一看到黑人內心總默念,一定是好人而且有點兒NB

結果某電影最後黑人是壞人,艾瑪,簡直不敢想像


常看電影的話應該知道美國媒體不成文的規定就是要政治正確

這個東西的影響甚至包括各種商業文化領域包括書籍,音樂,漫畫,遊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政治正確


很多罪案題材的美劇里,主角的上司,往往都是黑人


肯定會啊,不然黑人民權組織會不依不撓的抗議投訴相關製作方,嚴重點就直接說是種族歧視(這個在美國可是大殺器,普通人處理不當輕則掉飯碗,重則聲敗名裂),奶爸說的那個早就已經是老黃曆了。

其實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的近期的美劇黑人都佔據了重要角色,君不見連《The Bible》這種嚴肅歷史劇都為了政治正確不得不把天使改成黑白黃三色(當時看到這裡的時候徹底噴了),黑人這個問題真心傷不起啊


參照摩根·弗里瞞演過的影視作品,好像找不到一個反派角色。黑人被賦予善良、勤勞、勇敢的品德應該是politics correctly的必然要求吧。不過印象中好像有一個例外,被解放的姜戈里那個黑人管家倒是作為一個白人狗腿子,為飾演該角色的演員帶來了很大的發揮空間。是否刻意不得而知,僅就個人觀影歷程談,如有遺漏或不恰當之處望斧正。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老梁看電影》對《美人魚》和周星馳的評價?
電影《少年時代》和楊德昌的《一一》有哪些相似性和不同?
《燃情歲月》里皮特飾演的老二為什麼後來不肯和范蘇珊在一起?
如何評價電影《千鈞一髮》(GATTACA,1997)?
如何評價中國人民大學五四文化藝術節「點滴人大,燈火萬家」微電影大賽的作品?

TAG:影視評論 | 黑人文化 | 歐美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