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稱「古典」?

無論是在繪畫、音樂等藝術門類,還是在經濟學、數學等專業科學門類中,都有「古典派」這個分類,那麼是什麼樣理論或者藝術形式可以稱作「古典」?這些被稱為「古典」的內容都有哪些共同特點? 「古典」和「現代」是相對應的嗎?


卸腰。

只談音樂。

音樂中的」古典「大致有兩個意思。從音樂史和音樂風格上來說,從1750年左右開始,到1800年左右結束的這段時間的以德奧為中心的,以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前期為代表的作曲家的作品風格,被概括為」古典主義「或者」古典時期「,英文是Classical Period.

從廣義上來說,所謂」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更準確的翻譯應該是」經典音樂「。這類音樂,其實和音樂創作和流行的時期沒有太大的關係,而且現在至少在西方社會的相關人群中,已經開始用其他的辭彙去代替Classical Music這個稱呼。比如說Art Music, Academic Music, Concert Music等等。

關於所謂」古典音樂「的特性,或者說它區別於"通俗音樂」和「流行音樂」的方面是什麼,其實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完美的解答。我看到過的我個人來說最接受的闡釋是:前者是聽者需要去理解作曲家的表達,這種表達是很個人化的;後者是作曲家要迎合聽眾的需要,這種需要是很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前者的功能傾向於審美,後者的功能傾向於娛樂。


「古典」這個辭彙,在拉丁語里,原意指社會上層階級,在英語里,classical的前綴classic代表經典的、歷久不衰的。後來,凡是最高領域裡的專業成績、最完美的典範都稱作「古典」。

單從音樂來講,人們把18世紀初到19世紀20時代的,以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為首的維也納樂派稱作「古典樂派」,把那個時期具有永恆價值的崇高意義的音樂作品,統稱為「古典音樂」。

從數學的角度來說,古典幾何,也就是歐式幾何(泱泱十幾卷《幾何原本》),也是如今國際中學生數學競賽(IMO)以及中國中學生數學競賽(CMO)著重考察的內容之一,直到解析幾何和微分幾何出現,將代數引入幾何推導,但是古典幾何依靠純幾何的方式推理證明依然是鍛煉思維、提高智商的重要方式。儘管牛頓發明了微積分,但是在他的專著《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中,他還是大量採用了古典幾何的方法來證明定律和定理,而且書中用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學技巧,據說連與他同時代最優秀的幾何學家在看《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時仍然感到十分費勁。

也說一些與問答無關的話。從目前歷史學家研究的成果來看,莫扎特是具有一定的數學天賦的,他的樂曲非常符合黃金分割律,所以有數學家也懷疑他是否依靠了公式進行作曲,而目前該方面的研究已經有所進展,希臘作曲家克塞納基斯發明了「演算法音樂」,施托克豪森發明了「圖標音樂」,馬卡黑爾繼承了施托克豪森的思想,以幾何圖形的輪轉方式作出「幾何音樂」。

在中世紀貴族學校的課程里,代數、幾何(古典幾何)、音樂(古典音樂)以及藝術等是必修課程,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古典的貴族特性。


僅從繪畫、雕塑、建築的角度來講。

這學期旁聽了一門藝術史的課,剛好講到了 the idea of the "Classical",應該就是題主所說的「古典」了。

從繪畫、雕塑、建築的角度來說,這裡的「古典」(Classical)指的是審美傾向。這種審美傾向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主要表現為和諧、平衡。而這些特質就表現在結構比例的數學規律(the mathematical laws of ratios and proportions)中。也就是說一旦滿足這樣的規律,我們就可以說該作品是富有「古典美」的。所謂的數學規律就是我們都熟悉的「黃金分割」。比如說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Uomo vitruviano),希臘的帕特農神廟(parthenon athens)都體現了黃金分割。所以我們把這一類作品稱作Classical。這就是「古典」的特質。

如果題主的「古典」僅僅是指時期的話,那麼大約是500BC-500AD 這一段,可以稱為古典時期(Classical Period)主要是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及建築。

但是在藝術的發展各個時期中,並不是只有古典時期的作品表現為古典審美(Classical)。簡單來講就是跳躍性地崇尚古典審美╮(╯_╰)╭。這也就是題主所謂的「被稱為『古典』的內容」

下圖是大致的時間線,黑色的時期(古典時期、文藝復興、啟蒙時期)都是崇尚古典美的,綠色的時期(中世紀、巴洛克與洛可可時期)是不推崇古典審美的。值得注意的是到了modern period, 既存在崇尚古典美的作品,也同時存在不推崇的。前者比如蒙德里安,後者比如畢加索。

所以單從繪畫雕塑建築這類藝術的角度說,無論是時期的劃分,還是審美的角度,古典和現代都不能說是相對應的。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簡單來說,經濟學的古典學派一般指的是以英國學者為代表的一個學派。當然,這個具體的界定有點困難,比如凱恩斯就覺得在他之前的全部都叫古典經濟學派,具體的下個定義還是很難,主要得從具體的觀點來分析。


從美術這方面來講,大家一般會覺得:畫得像的是古典的,畫得不像的是現代的,模糊的分割線大概在19世紀。比如蒙娜麗莎肯定是古典的嘍,梵高畢加索肯定是現代的嘍。(其實這麼說也沒錯啦)

實際上古典主義一般是指:達維特,安格爾等人倡導的「新古典主義」,目標在於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偉大文明的藝術精神,推崇一種理性的,高尚的和升華道德情操的藝術範式。它的發展動能來自於法國啟蒙運動的哲學家們,比如狄德羅和伏爾泰。主要取材自比較嚴肅的文學和歷史題材。

與之相對的可以說是它本質上反對的洛可可風格(描寫貴族驕奢淫逸生活的,風格優雅又嫵媚,常帶有些許情色意味),還有它之後的浪漫主義(強調情感,想像力與奔放的繪畫風格)。

PS: 各個方向的「古典」定義其實並不相同的,而且差得挺多。非要總結共性的話,大概是新舊的問題。


推薦閱讀:

馬勒在古典音樂史的地位如何?和哪些作曲家在一個檔次?
力拔太華鏖鯨牙;里的鏖鯨具體指什麼?
如何評價戴荃、許嵩和方文山三者中國風作詞的特點?
中國神話傳說中你最喜歡的一位神仙是誰?
有什麼讓人覺得有趣又絕佳的詩句?

TAG:藝術 | 古典音樂 | 古典 | 經濟學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