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離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很近?

維基百科英文詞條「托洛茨基」提到,1905年10月15日,托洛茨基從芬蘭出發回聖彼得堡,當天他就回到了聖彼得堡,當時的交通不發達情況下一天到達,難道這兩個地方距離很近?


那個海叫芬蘭灣啊…

上圖,蘇共領導人咋不得什麼快坐什麼


蘇芬戰爭爆發的原因之一就是蘇聯為了保證列寧格勒的安全(避免大俄羅斯民族主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發源地遭到大口徑重炮的襲擊)而向芬蘭提出的領土要求,同時蘇聯提出把面積比原屬於芬蘭的那塊土地大兩倍的卡累利阿作為交換。談判失敗以後斯大林決定訴諸武力,然後就有多大臉現多大眼了。紅軍在戰爭中三易主帥,斯大林的頭號走狗伏羅希洛夫和時任列寧格勒軍區司令員梅列茨科夫都被撤換。職業軍人出身的鐵木辛哥大量使用飛機、重炮和裝甲力量從正面強攻曼納海姆防線,付出巨大代價以後最終取得了勝利。


在1905年時,可以理解為從香港一天趕到了深圳


到赫爾辛基的每一個遊客,都會到參議院廣場和芬蘭灣邊立有俄沙皇夫人紀念碑的露天廣場。而參議院廣場從建成開始就一直是這個城市最重要的符號和象徵,從這裡不但可以看到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物代表,這個廣場也延續了聖彼得堡以及柏林的城市規劃中作為城市中心的規制,成為赫爾辛基城市的中心,這一地區集中了芬蘭政府、國會、赫爾辛基大學以及白色高大的路德教堂等建築。這一地區很明確的表明,無論是從城市的規制還是從建築風格,赫爾辛基都被打上了鮮明的俄羅斯風格


顯然。。。不然蘇聯幹嘛非得去打跟自己差不多冷的芬蘭。。。


1905年時芬蘭還是帝俄統治下的芬蘭大公國,不知雙方具體分界線在哪裡。但是蘇芬戰爭之前芬蘭邊境離列寧格勒只有20公里。早在提爾西特會議時拿破崙就曾對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說:冬宮裡的美人不應被瑞典人的炮聲所打擾。貝爾納多特在成為瑞典皇儲時也建議瑞典人徹底放棄奪回芬蘭的念頭,而從丹麥手中獲取挪威作為補償。芬蘭邊界距離聖彼得堡太近,無論是俄國人還是蘇聯人為了防衛聖彼得堡(列寧格勒)必然奪取芬蘭領土作為緩衝。這就是地緣政治的殘酷,是不以芬蘭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芬蘭唯一的出路只有通過妥協和退讓來保障自己的安全。這個道理貝爾納多特能想明白,而曼納海姆卻想不明白。


在1905年芬蘭還是沙俄一部分,最好的比喻是像現在外蒙古到滿洲里,而按照他的話應該就是滿洲里對面到滿洲里而已


現在的直線距離只有200公里不到,以前距離更近,只有二三十公里。聖彼得堡有一個火車站就叫芬蘭車站,啟用於1870年,是為連接當時的首都聖彼得堡(後改名為彼得格勒)與芬蘭大公國而興建的。LZ提及的托洛茨基很可能就是通過這條鐵路線從芬蘭回到俄國的。

在1917年列寧也是從芬蘭經這條鐵路線秘密返回彼得格勒並指揮了接下來的十月革命,芬蘭大公國也因為擁戴有功而趁機宣布獨立。

而在之後的1939年,斯大林同志為了加強聖彼得堡(列寧格勒)的防禦縱深,打了場簡直堪稱恥辱(60萬打20萬被滅了13萬)的蘇芬戰爭迫使芬蘭割讓了東邊部分領土(包括當時的芬蘭第二大城市維堡)。

這就是芬蘭在冬季戰爭後割讓的領土示意圖,左下角的卡累利阿地區最靠近聖彼得堡的地方已經越過了現在的謝斯特羅列茨克地區,而這個地區現在開車到聖彼得堡的話也不過才35公里。

悲催的是芬蘭在1941年報復性地參與了德國集團軍對聖彼得堡(當時叫列寧格勒)的圍城戰爭。不過生性耐寒的戰鬥種族挺過900天的圍困時期,扭轉了戰爭走向之後,芬蘭人又只能割讓另一塊領土來與蘇聯議和,那就是位於上圖Kalastajansaarento下邊的那一段突出的條狀領土。

唉,老實說來索米國人活得也忒不容易,西有瑞典,東有俄國,真算是夾縫中求生存的最佳代表。不過好歹人家現在也富起來了,居然還成為了全球競爭力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簡直是一個『罄竹難書』的勵志故事啊。


是的,聖彼得堡大學的同學說他偶爾會越境去芬蘭逛。


坐游輪 也就一晚上的事兒 四月海面還結冰 船一路破冰可刺激了


八月份才去芬蘭和聖彼得堡,坐飛機也就一個多小時。船的話半天吧,真的挺近的


推薦閱讀:

中國跨越五個時區,如果使用最中間的東七區時間作為全國統一的標準時間,會不會比使用東八區時間更合適?
有哪些比較好的地理地圖APP?
黃山與其他名山相比,有怎樣的評價?
興凱湖的北部湖岸線為何如此平滑?
藍色大海的傳說中女主從西班牙游到首爾難度有多大?

TAG:歷史 | 地理 | 芬蘭 | 俄羅斯 | 東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