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學習中國冷兵器格鬥的人更加願意和其他人切磋呢?

即使沒有固定的規則,也會雙方先約定好,再切磋。如百度實戰劍術吧,以切磋為榮,還有虎賁,斗戰勝會,木羽堂等民間組織。


謝邀

各種原因其他答主已經答得挺多了。然後我再從我的角度談一下。我每周對抗,但都是打兵器對抗。有人說想跟我打徒手。但我都拒絕了。這並不是因為我不會打徒手,而是因為我沒辦法做到雙方不受傷。打兵器格鬥戴個頭盔,無論防暴頭盔、擊劍面罩或是別的什麼頭盔。基本都可以保證頭部的安全。至少我打了三年多,在我的對抗中雙方還沒有出現過需要去醫院的傷。一般也就是淤青或者剛剛破皮,貼個創可貼就可以搞定的輕微傷。但是打徒手,戴個防暴頭盔什麼的不合適吧?穿一身硬質防暴甲什麼的也不合適吧?但是不戴護具一拳把鼻樑骨打碎,去整形沒萬把塊可治不回來,一巴掌拍耳朵上來個鼓膜穿孔,那也不少錢。牙打掉了種牙也得一萬多。當然可以戴護齒,但是很多小夥伴啥都沒有,武器頭盔我準備的有公用的。啥都不用帶,過來開打就好。但是我準備個公用的護齒不合適吧?這玩意你說怎麼打?我對抗的場地也有限。摔倒頭磕地上正好有塊石頭啥的,來個顱內出血也不是不可能。賠得起么?

所以其實冷兵器格鬥來說,雖然看起來需要護具武器啥的,但實際上訓練或是對抗成本其實要比徒手格鬥更低,而且更安全。穿好護具我使勁玩命打也不擔心把對方打個好歹出來,賠到傾家蕩產。那麼我當然更願意跟其他人切磋。打徒手一個不小心一拳下去就得賠萬把塊,我當然是不願意跟人切磋徒手的

------------------------------------------前排廣告位-----------------------------------------------

合作媒體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很大程度上,玩冷兵器格鬥的人,年齡層比較年輕,受教育程度高,眼界寬廣思維開放,這是作為人這一條件的原因。再就是玩中式兵器格鬥的人,沒有門派掣肘,大家多是以兵器本身來定義自己練得技術,而不是以門派來定義技術。綜合這兩點,冷兵器格鬥玩家素質高,不受社會利益原因制約,往往能開展起來友好的交流。

另外一個大方面就是外來刺激和好奇心。非軍事目的的冷兵器對練在中國絕跡有多久大家心裡都不清楚,但清楚的是,很多東西沒有人打,或者很多人的圈子找不到能打的人,所以懷著這個打起來行不行,什麼樣就成了很多人去實踐的目的。再就是風行世界的HEMA也給很多年輕武者很大刺激,沒有傳承的歐洲古武術,通過愛好者辯證開放的交流復原,也搞得有模有樣,而我們自己的東西為何不可呢?這是來自外部的刺激。

最後,國內這些兵器格鬥圈子,多少都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沒有實戰經驗就沒有話語權,這也促使很多希望或者話語權和關注度的人積極展開了對練切磋,這種行為俗稱裝逼。


練冷兵器的人,由於知名度不高,一般沒有被盛名所累,不同門派之間更放心地互相對打。

而徒手對打,由於中國特色的怨毒看客普遍存在,只要在任何時間輸一場,就會被看客噴得萬劫不復,從此退出江湖。

加上器械對練,由於器械和護具更加安全,對練頻率比徒手要高得多。

而且傳武實際上是基於冷兵器技藝上發展來的,用傳統方式練習傳武冷兵器見效極快。多有練習一兩個月就能打出較高水準的情況。

而練習傳武拳法,如果不得其法,或者沒有對應規則鼓勵,可能上手速度比現代搏擊要慢。

多有練幾年還不會打的情況。


到處切磋不是好事么?

圈子裡很多人都是傳武出身,都曉得傳武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實戰不對抗不切磋。

所以都想身體力行的扭轉這個狀況。

我們代表了傳武最進步的力量。

——————————————————————

視頻封面【科學習武,抵制迷信】中式刀劍實戰對抗實驗,w88h88y88-金羽 2017-7-29bilibili.com視頻


謝邀。

首先,百度貼吧實戰劍術吧是在一些武友和一些團體進行管理和引導的基礎上,提供不同團體,不同武友之間的一個交流平台。

鼓勵國內不同團體不同組織和不同武友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和展現自我是實戰劍術吧的宗旨。

方便國內不同團體不同組織和不同武友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和展現自我是實戰劍術吧的最大優勢,是這是最重要的,哈哈。

切入正題,國內劍術愛好者樂於交流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幾個字,那就是交流提高自己的劍術水平。

交流對抗是提高冷兵器實戰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必經之路。

全接觸對抗訓練第一是練習實戰中的距離感,這是最最重要的根本,第二是在此基礎之上,練習對隨機距離,隨機方向的隨機技巧的出招進行攻防應對,以練習在基本功練習環節學得的技巧如何正確運用於實戰,第三是練習虛實出招,以及如何判斷和應對對手的虛實出招,以上這些都是只有在實戰對抗練習中可以學的到的。

同時,頻繁的實戰對抗和對戰後的思考也有利於互相取長補短,利於學習和應對對於自己來說的新技術,從而有利於豐富攻防技巧與攻防意識,有備無患。

正是有了交流才豐富彼此的收穫,正是有了交流才使得彼此的水平得以通過交流而提高,所以,中國冷兵器格鬥練習者必然願意互相交流了。

有個新回答提及了日本,但是這裡必須說明的事實就是,日本本土的劍術練習者往往對交流對抗持有迴避的態度,對抗形式越是貼近全接觸實戰兵擊就越是如此,尤其是迴避對異種流派的交流。


作為學過南拳,少林棍,大槍,拳擊,擊劍的回答一下。

窮逼一個,找不到陪練。所以只能和朋友打。

南拳學的是套路,實戰不好用出來不說。

拳擊和朋友實戰,必須留手。不然容易打出事。雖然有拳套,但是被打還是很痛。而且打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收力,真下意識,潛意識告訴我不能下手太重,打過實戰的都知道這種感覺。很不舒服。至少不爽快。然後因為雙方都不下重手,經常就打成抱在一起。

擊劍這種有擊劍服怎麼都不會受傷,實戰性很低的不說。(專註搶主動權發動自殺攻擊一百年,學擊劍的去實戰,估計要不和對手一起死,要不自己死。反正自己有沒有被一劍穿心不重要,有沒有被先刺中不重要,只要別單燈,別沒主動權就行。我是佩劍。)

大槍實際上是和別人打,有護甲,比較難打傷人。比較爽快。而且我學的大槍招式基本上都是點,扎,刺。想打傷人還是比較難的。

不過說一句,大槍在實戰中是無敵的,尤其是對付日本刀這種比較流行的雙手兵器。可以稱為天敵。

但是對付拿盾的有一點吃虧。容易被近身。

不過一般學大槍的只會和學大槍的打,不然有點欺負人。

棍沒試過實戰,跳過。


是不是應該說一句瀉藥?

因為好玩兒啊。我認為兵擊比起徒手要更安全一點兒,不像徒手一樣容易打壞身體,也沒那麼疼,簡直是我這種慫不垃圾的徒手搏擊失敗者的另一片新大陸嘛。況且從小就喜歡劍俠什麼的,覺得玩兵器更酷。

另外兵擊思路和搏擊不大一樣,我是從兵擊和人打起的,相對來說比較適應這一體系下的攻防思路。徒手一打起來我就懵了,然後會被任人宰割打成狗。

大致就是這樣子咯。


主要是圈子太小+沒有利益糾葛。

除了劍道以外,也就香港陳老師是盈利性的吧?

虎賁基本都是興趣愛好性質。

在中國很好判斷,什麼事啊,別沾錢就是高尚的。

就傳武那點可憐的市場,還不是今天,今天已經很大了。十年前,二年前,大家想的也都是把其他分蛋糕的弄死,而不是把蛋糕做大。


還有一個原因是這個圈子還小.玩的人素質相對較高. 切磋相對愉快.

隨著推廣. 那種已經挨了致命一劍,但仗著有甲還上去蠻打的楞頭青也在增多.加上某些其它原因.這種由小眾和高素質帶來的愉快交流比例在減少.上次菲律賓短棍對劍道那視頻看得人尷尬癌都犯了


全世界的劍術(除了日本)基本都沒什麼傳承(哪怕日本,廢刀外加武士身份取締之後葉門派數量大幅度縮水,規模大幅度收縮,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復興都是一個盲人摸象的過程,都強調一個實踐(proper energy),前有戚繼光,後有眾愛好者,學院派,都強調一個偏向實戰的技擊哲學,都知道要想知道古人的技術就只能像古人一樣打,於是對練就很有熱情。還有,一些招法的巧妙之處真的是一個人琢磨沒意思但是對人打出來就很有趣很有成就感,就很讓人開心。。更有熱情了

除了這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隨著材質的選擇的多樣化和護甲的普及,基本不疼了。。。而且無甲規則默認乾淨的一擊等於斷手斷腳,消滅對方作戰能力。。這和拳擊泰拳動不動巨大動能在眼眶上撕個口子相比還是太溫柔了。。練拳可以ko,但你戴頭盔被打頭也最多不過眩暈一秒。。成本低自然對練得多。。

至於botn系,我不懂。。。我看他們也打得骨折啥啥的。。。怕怕怕


因為參與人數相對少(相對其他運動)不會有那麼多仙化理論大神裝逼佬(隨時會被約出來切磋),參與人心純樸,也比較安全。再說,武術那麼多兵器可以玩怎麼可以浪費呢是不是?


中國武哲:「點到為止」 人身安全不用擔心

中國武哲:「不打不相識」 打後不翻臉

中國武哲":「勝敗常事」 一句 「承讓承讓」 輸家有坡可下,臉上抹的開。


推薦閱讀:

該如何觀看botn的比賽?順帶求科普。?
偃月刀背後的凹凸設計是做什麼用的?
飛撲克(鋼的)能造成多大的傷害?經過訓練可用作防身技嗎?
神臂弓或者神臂弩的具體設計和工作原理是怎麼樣的?
穿著古代盔甲戰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