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賃中的融資功能在實務中有哪些應用?相應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我國現有的融資租賃業務主要以兩種模式來運作,兩種模式都實現了融資的目的,具體為:直租和售後回租。直租是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租賃物和供貨人的選擇,向供貨人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實質上是以融物的方式實現了融資的目的。回租是承租人以其現實自有的資產出售給出租人,出租人回租給承租人,實質上是承租人以通過回租盤活自有固定資產,以資產的支持實現了融資。

--------------------------------------------------------------------------------------------------------------------------------------------

據我了解,近些年融資租賃業務多集中於以下幾類:

1、政府融資平台項目,如地鐵、鐵路、城市基礎設施、高速公路等,此類業務金融租賃公司運營的多,資金成本低、類通道業務;

2、工程機械,如卡特彼勒、三一重工等公司的工程機械車,此類業務多有廠商類租賃公司運營;

3、飛機、船舶租賃,近年來國內大型航空客機多由融資租賃公司來項目運作,工銀租賃、民生租賃等銀行系金融租賃運作經驗很豐富;

4、大型國企項目和實力較強的民營企業,多集中於礦業、電力等行業。

-------------------------------------------------------------------------------------------------------------------------------------------

根據近年來的司法實踐和租賃公司業務實踐,法律風險方面主要集中於租賃物和交易結構,包括租賃物的選擇,租賃物的存續狀態,交易結構中的法律環節缺失等,舉例如:

1、租賃物的滅失、毀損。融資租賃期間承租人變賣租賃物,第三人善意取得,出租人承擔喪失租賃物的所有權,喪失了原本對承租人債權的物權保證,已發生債權無法得到清償的風險。

2、交易環節中法律環節缺失,導致名為租賃實為借貸。近期司法審判實踐中有法院以「名為融資租賃,實為借貸」致售後回租業務的合同無效,導致融資租賃企業無權主張剩餘租金。根據法院的裁判文書中可以看到,法院認為交易環節中沒有交付環節,由於售後回租以承租人自有資產進行售出再租回的操作,大多時候不會出現現實交付環節。物權法規定,動產物權轉移以交付為準,出租人、承租人之間可以通過合同條款約定的方式來實現觀點交付,完成租賃物物權轉移。


在《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裡面有明文規定,只要是會計意義上的「固定資產」都可以作為融資租賃的標的物。但是在實踐中,包括一些經營性物業(例如商業綜合體、酒店、寫字樓等)也可以作為標的物。但是最適合做租賃標的物的,還是飛機和大型的生產設備(例如機床)或者機械設備(例如盾構機)

至於法律方面的風險:目前最為關注的一個是物權的確權問題,根據我國的物權法,物權是分為

「使用、佔有、收益和處分」四個方面。融資租賃實際上是前三項權利歸屬於承租人而最後一項是歸於出租人的。那麼現在現實的問題就是如何保障出租人在物權方面的現實權利不受侵擾?目前融資租賃資產登記制度還不夠完善,實踐裡面經常會出現租賃物被承租人無權處分給善意第三人造成租賃公司損失的情況出現。


融資租賃是由出租方融通資金為承租方提供所需設備,具有融資、融物雙重職能的租賃交易。融資租賃是由出租方融通資金為承租方提供所需設備,具有融資、融物雙重職能的租賃交易。它一般涉及三方當事人:出租方、承租方和供貨方(有時候出租方與供貨方合而為一);並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合同所構成。出租方根據承租方的要求和選擇,與供貨方訂立購買合同並支付貨款,與承租方訂立租賃合同,將購買的設備出租給承租方使用。在租賃期間,由承租方按合同規定,分期向出租方交付租金。租賃設備的所有權屬於出租方,承租方在租賃期內對該設備享有使用權。在租賃期滿時,設備可以由承租方按合同規定留購、續租或者退回出租方。經常應用在工程機械行業、礦山等。


飛機租賃比較常見,就是讓租賃公司幫你採購設備,你支付租金即可。一種融資手段


推薦閱讀:

黃金ETF投資怎麼樣?
為什麼鑽石的價格那麼貴,?
銀行對公客戶經理轉櫃員是否合適?
如何看待小額消費貸款的存在機理?
如果海上一條貿易船也沒有,真的會發生嗎,這意味著什麼?航運停滯對全球、中國有何影響?全球經濟很糟嗎?

TAG:金融 | 金融租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