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的著作按照怎樣的順序閱讀比較好?

近期打算系統性閱讀尼采著作,從哪本書開始比較好?

先謝過了~


尼採的作品,越往後跳躍性越大,還是先讀他早期的作品為好。先讀《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這本書尼采並未寫完,生前也未發表,但是篇幅小、思想清晰,適合初學者閱讀。

讀這本書需要對前蘇格拉底哲學有一定的了解,推薦先看文德爾班《古代哲學史》或策勒爾《古希臘哲學史綱》(這兩本書都有中文譯本)。《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有兩個譯本:周國平譯本和李超傑譯本,都可用。也可搭配英文譯本看。尼採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深受叔本華的影響,當時還正與瓦格納交往,文風上並不像中後期那樣文學性那麼強。讀過策勒爾再去讀尼采,就能明顯感覺到:同樣是談古希臘哲學,學者和思想家果然不在同一個水平上,高下立判。

不建議先讀二手文獻,因為尼採的東西並不像康德、黑格爾,他的作品本身就有藝術性,需要讀原著才能體會到其魅力所在。另外,先讀二手文獻,很容易被誤導;尼採的思想比較難把握,解釋也很多樣。劉小楓讀尼采,引得很多人跟風,其實只是通過劉小楓來理解尼采,這就容易被牽著鼻子走。不過,歸根結底,還是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或哲學素養再讀才好,沒有點文化修養,讀尼采很容易走火入魔。沒有真才實學的年輕人(特別是中文系的本科生)應該慎讀尼采,筆者在中文系和哲學系見到過不少讀尼采讀成自大狂的,日常言談舉止都很怪異。

筆者有個老師讀胡塞爾的《笛卡爾式沉思》,花了四五年時間,讀了好幾十遍。很讚賞這種讀書態度,其實一旦讀通、讀透了一本書,再看其他的書,都會覺得遊刃有餘了。就像牟宗三讀康德的三大批判,也是費了很大精力,但讀通了這幾本書,水平就上一個大層次,就能提出獨到的見解。這才是讀哲學的正確態度。筆者也花了兩年多時間讀《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零零碎碎地讀),這本薄薄的小書大概讀了八九遍,仍意猶未盡。某個地方有時候覺得自己了解掌握了,但轉回頭髮現裡面另有玄機。這就是讀經典的好處,好的書總會讓你有意猶未盡之感,值得反覆玩味。有時候讀到某個地方覺得特別深刻,但又沒法說出個理來(這應該是讀尼采經常會遇到的情況),這就很麻煩,需隔段時間再讀。

讀過《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接著應該讀《不合時宜的沉思》。這是本論文集,也比較好讀。筆者目前只讀了其中一篇《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也是反覆讀了很多遍。至於《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什麼的,筆者現在是想都不敢想。

若想接著往下讀,需要有如下修養:①文學方面:歌德是必須要精通的。歌德這個人了不起,他雖然是個文學家,但卻哺育了德國幾代的哲學家。黑格爾、叔本華、尼采等等都對他崇敬有加。《浮士德》是必須要看的,這本書也是相當難讀(特別是下部)。②音樂方面:瓦格納的音樂必須要有了解(這個無需多說)。若要了解瓦格納,必須對西方的古典音樂有一定的鑒賞能力。③哲學方面:精通叔本華的全部著作。這個是哲學方面的修養。必須要讀《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摘編和補遺》等等。而若要理解叔本華哲學,又必須對康德哲學有一定的理解(這是叔本華自己說的)。④宗教方面:必須對古希臘宗教、基督教和印度教有一定的了解。古希臘宗教需要著重了解其神秘主義的一面,比如酒神崇拜。基督教是必須要了解兩方面:天主教的聖徒傳統和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文化遺產。印度教需從叔本華處了解。

以上只是想說明,讀尼采是很難的,甚至要比讀康德還難。尼採的哲學根植於深厚的文化教養,讀者若沒有這方面的積澱,理解起來難免不切。每個人讀尼采都能讀出自己的一點心得,但是切不切就成問題。很多人讀尼采讀得稀里糊塗,卻自認為了不得,覺得自己成超人了,這是很可笑的。如果你能老老實實地把《純粹理性批判》或《作為表象與意志的世界》讀完、理解透,那時候就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再去讀尼采就會謙遜許多。


看到高票答案不禁笑出聲了,這難道可以是尼採的正確打開方式嗎??你的書目嚇退了多少持劍少年?

閱讀尼采最適合開始的一本書當然是《瞧,這個人!——人如何成其所是》。

話說木心儘管崇敬尼釆,但很不以本書的書名為然,認為只有耶穌本人才配得上這句羅馬總督甩鍋的話——Ecce Homo!

實際他沒讀懂。

尼採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應該有這個雄心成為他應成為的那個人,這個Homo。權力意志不是嘴上說說的,他自認已經做成了。

尼采是在精神崩潰發狂之前的最後一年寫完的這本書——梅毒癥狀病入膏肓前迴光返照的短暫時光。最最核心的:尼采寫這一部這本小冊子介紹他自己是誰、何故、何為之主旨時並沒有瘋。

雖然,打開目錄看到「我為什麼如此智慧?」「我為什麼如此聰明?」「我為什麼能寫如此好書?」「我為什麼是命運?」這樣狂妄的句子讓人發笑、讓人生厭、甚至想立刻丟下這本書(也該想想你這樣的反應是否過於道德化、過於虛弱?是否太不尼采?),但別忘了:尼采他認為自己就是狄奧尼索斯,就是酒神本尊,而酒神精神恰恰是最無視理智的。就像一個喝醉了酒的人——理智的神經被抑制,以致滿口瘋話大言不慚——但恰是這種理性的缺乏,可以讓他把心裡真正想說合盤托出,也讓周圍微笑、訕笑、抑或冷笑的傾聽者能夠了解他的全部底細。難道這不正是任何一個對尼采全部著作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攀登者最渴望的鑰匙嗎?

本書尼採的第一句話:

「有鑒於我不久就必須向人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最為艱難的要求,我覺得絕對有必要來說一說我是誰?……在這個完美的日子裡,一切都在走向成熟,不光是葡萄泛出的黃色,正好有一道陽光照射在我的生命上面:我瞻前又顧後,我從未一下子看到這麼多、這麼好的事物。我並沒有徒然埋葬掉自己的第44個年頭,雖然我可以這樣做——其中的生命內容已經得到了挽救,是不朽的了。《重估一切價值》《狄奧尼索斯頌歌》——為了休養——還有《偶像的黃昏》——這一年的所有贈禮,甚至是這第四季度的贈禮!我如何能不對我的整個生命心懷感恩呢?所以我要來敘述我的生活。」

《悲劇的誕生》的正確打開:

「理性反對本能!理性無論如何都是危險的,都是埋葬生命的暴力!——全書對於基督教保持著一種深深的敵意的沉默。基督教既不是阿波羅的,也不是狄奧尼索斯的;基督教否定一切審美的價值——那是《悲劇的誕生》唯一承認的價值:基督教在最深刻意義上是虛無主義的,而狄奧尼索斯象徵卻達到肯定的極端界限。」 「要理解這一點,就需要有勇氣,而作為勇氣的條件就需要有一種充溢的力,因為人之接近於真理,恰恰只有在勇氣允許前進的範圍之內,恰恰是按照力的尺度來進行的。認識,即對實在的肯定,對於強者來說是必然的,恰如在虛弱感的影響下,弱者同樣必然的會膽怯而逃避現實——此即所謂理想——弱者不能自由的去認識:頹廢者必須有謊言,謊言是他們的保存條件之一。」

這是《不合時宜的考察》:

「在第三篇和第四篇的《不合時宜的考察》中,作為對一個更高級的文化概念的指示,為了重建文化概念,我提出的兩個極端自為自成的形象,兩個不合時宜的卓越典型,他們對於他們周圍的所謂帝國、教育、基督教、俾斯麥、成就之類的一切,採取了完全極端的蔑視,那就是叔本華與瓦格納,或者一言以蔽之,即尼采。」

讀到這兒可知高票答案的所謂要屏息諦聽瓦格納全套指環並通讀包括《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在內的叔本華全體著作是多麼的沒有必要可笑的終極書蟲任務。

尼採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呢?聽他自己說:

「根本上我是實踐了司湯達的格言,他勸告人們要以決鬥姿態邁入社會,而我是怎樣選擇我的對手啊?我選擇德國一流的自由思想家…」

關於《人性的,太人性的》:

「這本書是一次危機的紀念碑。它自稱為一本為自由精神的書:幾乎其中每一個句子都表達出一種勝利——以此勝利,我擺脫了不屬於我的天性的東西。理想主義即不屬於我:本書書名是說,在你們看到理想事物的地方,我看到的是人性的,太人性的!」 「當時我做出的決定絕不是與瓦格納決裂——我感到我的本能整個誤入歧途了,而個別的失誤,無論是瓦格納還是巴賽爾教職,都只不過是這種總體迷誤的標誌而已。一種對我自己的不耐煩侵襲了我:我認識到,這是我反思自己的至高時候了。突然間,我不無驚恐的恍然大悟,有多少時光已然被揮霍掉了呀,——我的整個語言學家生涯與我的使命相比,顯得多麼任性。我對於這種虛假的謙遜深感羞愧。十年過去了,真正說來精神的滋養在我身上已經完全停止了,我沒有學到任何有用的東西,我荒唐的忘掉了積滿灰塵的廢紙堆里的博學之外的許多東西。用一雙糟糕的眼睛極其縝密地在古代詩韻學家當中摸索,當時我就到了這步田地。我顧影自憐,十分瘦削,形容憔悴:在我的知識範圍缺的正是實在性,而理想性只對魔鬼的胃口!——有一種正在燃燒的渴望攫住了我。從那時起,實際上我所從事的無非是生理學、醫學和自然科學。」

「道德的人並不比肉身的人更接近理智世界,因為根本沒有什麼理智世界,這個句子在歷史認識的錘擊下變得堅硬而鋒利了,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候——1890年吧——可以充當斧頭,把人類的形而上學需要連根斬斷,這更多的是對人類的祝福呢,還是對人類的詛咒?誰能說的上來,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具有重大後果的句子,有益而又可怕,它是以雙重目光看世界,一切偉大的認識都具有這種目光。」 「整本書的精髓以格言形式表達在下列句子中:信念乃是比謊言更危險的真理的敵人!還有比這個句子更強大的反對全部理想主義的公式嗎?反對信念的戰爭!人們知道我關於信念、信仰的定義嗎?一種已經變成本能的不誠實。哲學,正如我從那以後對它的理解和體驗的那樣,乃是自願的,尋找此在中全部疏異和可疑的方面,尋找迄今為止被偽善所革除的一切,被理想主義者斥為低下的一切!」

《曙光》呢?

「我的使命是準備一個人類最高的自我沉思的時刻,準備一個偉大的正午!(淡豹所在的《正午》副刊源於此句?)」 「人類將瞻前顧後擺脫偶然性和教士的宰制,第一次把何故(das Warum?)、何為(das wozu?)的問題作為整體提出來……」

夠了,難道引用的還不夠?如果尼采曾經寫過一本讓教授尼采哲學的學者們最頭疼、最不願意提及的書,一本尼采反對尼采導讀尼釆詮釋的書,那麼就是它了:瞧,這個大寫的人!——how he becomes who he is.

(引文摘自孫周興譯本,商務印書館)

補充:

有個答案提到了 B. Leiter一篇指示讀尼采順序和門徑的博文,確有見地,但需攀牆,不妨順手貼下。Leiter談到Ecce Homo時用了overwrought一詞, 對此我是同意的。隨即想到魯迅戲謔尼採的話,是在《拿來主義》一篇里;文章很好,但卻無厘頭地寫了句:「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 (其實把這句話刪掉也絲毫無損全篇的立意)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文章被選入中學課本,一代代荷爾蒙旺盛的大孩子學著魯迅的話黑尼采,黑的興高采烈。如今他們也都成人了,如果不再讀書恐怕對尼採的認知就停留在這句惡趣味的話頭上了吧。迅哥若地下有知,當後悔不迭,愧對尼采。有人則拍手說,尼采詛咒基督教,活該瘋掉。但是《夏洛的網》的作者E . B. White晚年也中風,難不成寫童書也有罪?命運多舛,刻薄可恥。共勉。

Let"s start with translations. The Walter Kaufmann and Kaufmann/R.J. Hollingdale translations are still the most widely available, and they are generally fine. Kaufmann tends to sacrifice literalism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feel" of the German prose, and he does so well and better than most translators. (This makes his translations a bit problematic for scholars, but preferable for those new to Nietzsche.) Hollingdale"s solo translations tend to be rather flat-footed, or so it seems to m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s been releasing new translations of many of Nietzsche"s works, and these are generally pretty good, though I see no reason to prefer them to the Kaufmann translations. There are other translations around, of which the Clark and Swensen translation of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 is probably most notable.

What to read first? The very first thing I read by Nietzsche was the excerpt from "On Truth and Lie in an Extra-Moral Sense" in Kaufmann"s edition of The Portable Nietzsche. I was hooked, though as it turns out that little excerpt is not especially representative of Nietzsche"s philosophy. A better place to start might be with Beyond Good and Evil, especially the Preface, and Chapters 1 ("On the Prejudices of Philosophers"), 5 ("Natural History of Morals") and 9 ("What is Noble?") (though the whole book is worth reading). That might be followed by Nietzsche"s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 which could be rea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hapters of my Nietzsche on Morality discussing each essay.

From there one might go in two directions: backwards to The Gay Science, one of Nietzsche"s earlier works, or forward to The Twilight of the Idols. I"d probably recommend the latter: this is a late work, not as overwrought as The Antichrist or Ecce Homo, but philosophically substantial, covering most of Nietzsche"s main concerns.


如果不是因為專業原因必須閱讀,建議直接閱讀 錢春綺 翻譯的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如果讀不進去,建議放棄閱讀尼采作品,如果能讀進去,那麼再讀什麼都行


我的建議是一定要把希臘文化搞清楚,然後精讀《悲劇的誕生》。

其實許多人心裡都清楚,沒有一定的學術背景閱讀尼採的作品的人大多都是些鍵盤黨,在網上說的多讀的少,然後尼采便被某些人視作地攤哲學。

尼采後期的思想多格言化,試驗化,所以許多東西並不可信,更多的是給人啟發與思路,探討更多的內容以讓人們從新的視角看問題,這也是重估一切價值的基礎。但是這些過於形而上學的論斷並不能作為正常的書來對待,是更多的討論。尼采後期也嘗試釐清這些試驗性的形而上學和有價值的思想之間的關係。

話說回來,《悲劇的誕生》是閱讀尼采作品的好切入點,它並不像尼採的格言體作品,更多地像一片論文,裡面的內容在了解背景之後也相對容易理解,並且很大程度上不容易產生誤解(不像後期的作品字面意義淺顯,但是意義並不固定,容易被鍵盤黨各取所需歪曲理解)。

能不費力氣地理解了《悲劇的誕生》絕大部分內容再閱讀後面的作品吧。後面的作品需要更多的諸如波斯與印度思想的」東方哲學「做鋪墊。

關鍵就在於釐清哪句是尼采正經寫的,而那些是為了對抗舊秩序與成見矯枉過正式的咒罵——與哈姆雷特的言語相似,尼採的語句往往把哲理與誇張的咒罵揉作一團,時而清醒,時而瘋癲——當然很大程度上是有意的。


建議將關於尼採的導論性質的書和其著作一起開始。


同推薦重慶大學出版社的《導讀尼采》,其中的推薦閱讀順序是:

《善惡的彼岸》《道德的譜系》《偶像的黃昏》

《悲劇的誕生》等早期著作

《不合時宜的考察》《人性的,太人性的》《朝霞》《快樂的科學》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瞧,這個人》

《強力意志》


【一個月的閱讀計劃,保證是你人生中意義非凡的一個月

Week1(前半周): 至少閱讀2-3篇歐里庇得斯的悲劇

Week1(後半周)- Week2:閱讀《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 《不合時宜的沉思》

Week3:閱讀《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Week4:閱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比較緊湊,一個月緊湊的閱讀不光會完成書籍,還會幫助你進入閱讀的狀態】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mhCC46O 密碼: 9dxj

網盤是全部中文版以及尼采三本的英文版pdf

這是之前posta的一個閱讀計劃,恩,確實緊湊了些,按自己情況調整閱讀就好。

在閱讀之前,如果對尼采了解不多,可以閱讀《牛津通識讀本:尼采》;也算安利一下,可以聽聽翻轉電台講尼採的這一期:http://www.lizhi.fm/1057263/2547522352688312326


建議-,-先看我國很出名的那個周國平吧?

畢竟順著偉人(質疑)的角度和思路去看偉人,怎麼走也不能進溝里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號稱尼采思想之集大成者

文采斐然,文氣縱橫,

古典英雄主義氣質

適合大聲朗讀,背誦

無論寫作,辯論,吹牛,

引述一段,那j情,那B格,瞬間滿格。

裝B裝深度,裝冰川下的火山之必備。

其它的,其它的都看了兩頁就看不下去了。

我看不懂的,看不爽的,看不下去的,都不是好作品,我不看。我又不是靠哲學吃飯,不必強自己。


推薦一下

導讀尼采 (豆瓣)


個人愚見可以先看看?論道德的譜系?。雖然這是後期著作,但這書是論文形式的,比較清晰,可以摸准尼采思想的基本傾向。一上來讀?悲劇的誕生?,雖然這是尼采思想的基點式著作,但如若因理解力,知識背景的原因將尼采思想的基本面模糊了,那很有可能,尼采呈現在你面前就是長期斷裂的。那就錯失了尼采思想的精華。


我不是哲學專業,純粹興趣,感覺尼採的書讀著很精彩,很過癮,比起其他哲學家沒有那麼多的名詞,沒有那麼枯燥。yet 重要的是什麼,尼采注重情緒的表達,我推薦第一部是《悲劇的誕生》吧,雖然裡面有許多關於希臘藝術的東西不一定都懂,但你真的開了眼界,可能兩種悲劇視覺是尼采最出名的成果,關於宗教的作用,以及關於科學,關於現代社會的思考,很多,這個書籍都給出了答案,最後去讀《查如是說》,因為她是散文型的小說,很多東西都需要看了解全貌才能讀出來的。


讀尼采容易誤解,自以為是的臆測尼採的意思,這是很可怕的……

讀康德他們只有讀得懂讀不懂之說,可是尼采不同。

尼采是個現象,上帝已死是個西方的大事件、大問題,貫穿整個人類史的。人文主義到虛無主義,屌得很,之前就有一些人道出了這個,但尼采最深刻最直接道出的,上帝已死!

伏爾泰就曾說"即使沒有上帝,也有造一個上帝出來」,不過那篇文章說後面福柯把人也搞死了,這個觀點現在才知道,很有意思。

搞死上帝,人成主體,然後再搞死人,主體是什麼?

是大地的意義吧……


這裡可以參考Brian Leiter的建議。

http://brianleiternietzsche.blogspot.de/2004/12/where-should-beginner-start-with.html


說啥的都有,果然還是需要機緣。


推薦你從《人性的,太人性的》這本書開始,千萬別一開始就去讀《悲劇的誕生》(據說是尼採的第一部著作),除非你對古希臘神話有所了解。


只要別讀到自殺了,愛咋讀咋讀


一、沒有西方哲學史的基本功,別讀尼采。

二、《瞧這個人》、《偶像的黃昏》和《善惡的彼岸》三本書精讀,可基本釐清尼採的思想脈絡。

三、有上述基礎後,可讀其餘各書。

四、除了知識和理性,別忘記帶上你的感性和人生體驗。


西方哲學史


推薦閱讀:

讀完 10000 本書有什麼意義?
讀傳記類書籍,能從中收穫到什麼?
你是如何做到一年看300+本書和159部電影?
不愛看書怎麼辦?父母天天要我多看書才有出息
如何評價《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這本書?

TAG:閱讀 | 哲學 | 文藝 | 尼采Nietzsche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