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西瓜(包括普通西瓜)為什麼賣這麼貴?


這個的重點真的不是「日本西瓜貴」,而是中國西瓜太便宜了!!

首先,日本的水果確實貴!整體貴!

主要理由有兩個方面:

一、地理環境因素。

日本多山地。

(一眼望去全是山吧…)

所以蔬果田都相對較小。

10年的數據表示,日本85%的果園,只有2公頃以下。60%甚至未滿1公頃。

果園面積過小,自然導致農業機械化帶來的效益成本比變小。

那麼,單株果樹成本居高不下的時候,果農會選擇怎樣的發展策略呢?

嗯……

結果不言而喻了吧。

最終就導致日本本國產的農業(畜牧業)低端產品比普通進口產品還要貴!

第二個原因,在於文化習俗。

日本的水果,從古至今一直都不便宜。特別是西瓜這樣的「舶來品」,過去並不是當作普通農產品銷售的,而是作為「水菓子」(水點心),當甜點賣的。

這直接導致了日本人買/吃西瓜的幾個習慣。

比如非常注重外觀。

比如更加註重「甜度」。

比如習慣用於送禮。

比如習慣在招待客人的時候拿出來。

比如習慣切成小塊(而且一般就兩三塊),餐後或午後用餐盤端出來。

等等。

而這樣的文化一旦變成習慣,就等於把一開始可能還想往「低端多產」方向發展的果農的市場堵死了。

最終繼續導致日本本國產的「低端」產品比普通進口產品還要貴!!!

但是,我一開始說了,其實「中國人感覺到日本的西瓜貴」,主要原因或許真的不能怪日本。

因為中國人可能去哪兒都會覺得西瓜貴。

因為……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產國啊!

佔世界產量的2/3啊!

而且剩下的1/3,是這種感覺:

畫成圖,是這種感覺:

(仔細看,其實是有粉色區域的…)

所以日本西瓜貴,可能真的不怪它。

----------

哦對了,日本的西瓜除了本國產,主要從…美國進口。

所以你們人在美帝的孩子,不要嫌棄美帝水果貴了,我們比你們還想哭。

-----------

哦還有,日本的西瓜還出口來著。

誰要?

……

……

……香港。


其實不只是西瓜貴,在日本,所有的糧食蔬菜水果都要貴出一截,最神奇的是,你要說物以稀為貴吧?可日本本土能產的西瓜都貴的很,反倒是香蕉這種日本壓根沒有種植的東西相對便宜,按說在日本更稀少的香蕉更貴才對,但事實卻截然相反,所以列舉西瓜產量云云其實是跑偏了。導致這個怪現象的,有耕地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日本政府農業補貼以及貿易保護政策。

每年日本政府要對農民補貼4萬億到五萬億日元,基本和日本的農業總產值相等了。相當於農民每賣一千日元的農產品,裡面就有政府補貼的五百日元。這個補貼比例十分恐怖,幾乎是等於政府強行給農民送錢。不僅如此,日本政府每年還要大量高價收購農產品,抬高農產品的價格。

同時日本實行對農業產品的關稅壁壘。以最普遍的大米為例,日本對大米進口的關稅高達778%,對的,我沒寫錯,你也沒看錯,近八倍的關稅,每噸本身才四百美元的越南大米,進口到日本要交三千美元的關稅,即使這樣的關稅下,日本政府還要設置配額值,對外來水稻限量。

雙重因素下,國內耕地少政府又故意抬高農產品價格;關稅高,外來的便宜農產品又進不來,進來了為了止損也得賣很貴才能彌補繳稅。這種情況下,日本本土能產的農產品(包括西瓜)價格不高才怪。

那麼為什麼日本政府要採取這種讓日本人民吃飯變貴的政策呢?這就涉及到日本的國情了。

我們知道日本是個高收入的發達國家,2008年日本人均GDP是42480美元,中國人均GDP當時是3260,GDP實際是衡量生產力的,這意味著一個日本人的生產力是中國人的13倍。這幾年中國仍然高速發展,日本甚至還在倒流,但此消彼長這麼久日本的人均GDP仍然是中國人的四倍。中國人生產力低是因為中國人普遍不如日本人勤奮嗎?同樣種十畝水稻,日本農民的收入比中國農民高几十倍,是中國農民比日本農民差這麼多嗎?日本人打零工洗盤子每小時都七八百日元,換算過來在飯店一天洗八小時盤子都能掙300多人民幣,一個月九千,擱我國妥妥的高收入了,難道是日本人洗的盤子比我國乾淨?

這個問題有意思就在於,繼續問下去,問題最終會指向一個核心的地方:發達國家,究竟是靠什麼來讓他們擁有如此高的收入的?回答了這個問題,人均GDP也好,洗盤子也好,日本種種抬高水果蔬菜價格的政策也好,這些問題都可以輕易找到答案了。

這個問題對許多專業人士來說很簡單,但對吃瓜群眾來說,雖然看多了「工業化」「生產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種不明覺厲的解釋,卻仍然形成不了一個直觀的理解。到底科技進步和工業化是怎麼讓洗盤子收入也翻幾番、一顆西瓜賣十倍價格的呢?

我模仿物理上常見的忽略一部分問題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來解釋這個問題。

假設一個叫天堂島的孤島,島上只有一百個人,當這一百個人處於石器時代時,只有靠石頭刨靠手種的原始農業,每個人竭盡勞力,也只能開墾種植半畝地,種出來的糧食僅夠自己吃,所以這一百人,人人都得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才能養活自己,人人都在種糧食卻人人都飢餓。

我作為這個模型的創造者,這一百人的上帝實在看不下去了,開了金手指讓天堂島進入鐵器時代,當這一百人擁有了金屬和木頭農具,擁有了牛馬這樣的役畜,農具+牛數倍於人力。每個人可以開墾、耕種的面積大大增加了,原先一個人可以耕種半畝地,現在一個人可以開墾耕種五畝土地,這時只需要五十個人種地,就可以生產出足夠一百人吃的糧食,甚至多余的耕地可以種植玉米大豆這類飼料喂牛羊,生產出一少部分肉類改善伙食。餘下的五十人,可以聚集起來組建「小鎮」,可以專門負責打鐵、木工、織布、生產農具炊具、建造房屋、販賣產品;農民拿自己的剩餘糧食換取住房、工具、衣服,城鎮居民拿自己的產品換取糧食。於是比起過去,還是那一百個人在勞動,每個人儘管並沒有比過去更勤勞,但實際上每個人享受的物資都變多了。

等到這一百人進入工業時代,有了大機械作業,只需要五個人當農民,就可以生產出一百個人需要的糧食,甚至還有富餘能生產大量的飼料、蔬菜、水果,其餘的九十人聚集起來組成「城市圈」,可以專門養殖、加工肉畜、開辦店鋪、生產鋼鐵、生產化肥、興辦教育、投入科研,同樣還是一百個人在進行生產,這一百人也不比他們前輩的那一百人更勤奮,但生產出的物資百倍於過去,每個人享受到的物資早已遠遠超過過去那一百人,哪怕是一個洗盤子的,他的生活也要好於沒有工業化之前的富裕者,而農民也依靠糧食換來了更多的工業品。工業化和科技生產出來的大量產品,可以廉價的提供給每個社會成員。從農民的視角來看,石器時代產出的糧食僅夠溫飽,鐵器時代產出的糧食在滿足溫飽的時候能勉強拿出點剩餘來換點手工業品,而工業時代的農民產出的糧食,足夠換來舒適的住房、齊全的傢具電器、可以換著花樣穿的衣服,支持自己子女的生活和教育。也就是說,工業和科技不僅提高了工業人員的生活,也提高了農業和服務業的。

我們把上述的模型拿出來,就不難理解發達國家為什麼發達了,雖然現實的經濟問題極其複雜,遠不是一個模型能概括的,但即使理想模型忽略了人口增長、階級分化和剝削,又大大減少了人口(只有一百個人的孤立社會實際不可能建立工業化),建立這個模型要說明的東西卻因簡化了細節而突顯出來。發達國家能普遍享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就是因為他們有更高的科技和工業,能生產出更多更優秀的商品,本質上就是這麼簡單。

但現實世界不是一個孤島,有基本工業能力、能生產多餘糧食的也不只發達國家,部分耕地多又有一定工業的發展中國家也能生產大量糧食,比如越南印度儘管遠落後於日本,但生產的糧食卻遠多於日本,同時也需要外售糧食來換取工業品。套在那個模型里,相當於在那個發達的天堂島旁,另有一個一千人口的「人間島」,這個島沒天堂島發達,又想換天堂島優秀的工業產品,只好勒緊褲腰帶擠出一些糧食來往天堂島賣,這些糧食的湧入會降低天堂島的糧價,讓天堂島的農民受損,長此以往天堂島僅有的五個農民也要轉行賣工業品了。天堂島政府面臨兩個選擇:要麼乾脆徹底放棄農業生產,反正工業發達,拿出一點點工業品去人間島換糧食就行,好處是糧食更便宜,壞處是糧食命脈操於別人手裡,一旦出了什麼問題,天堂島民就要守著工業品挨餓了;要麼限制人間島的糧食湧入,同時政府出錢人為製造出高糧價來留住這五個農民,好處是本島糧食自給,島外出了什麼情況島內也餓不上,壞處就是島民要承受高糧價。天堂島為了整島的安全,肯定要選後者。

任何一個主權國家也都會盡量選擇後者的,糧食這種東西,雖然社會越發達顯的越便宜,但真到了沒有的時候卻很要命,所以哪怕強行抬高糧價,也得保住本國自有的農業。日本是這樣,中國也是,現在中國大米是越南的兩倍,但我國同樣出台了限制糧價底線的政策,而不會放任中國農民受廉價的越南糧食衝擊,只不過我們的耕地比日本多些、生活水平比日本低些,所以糧價沒比越南高太多,不用抬到七八倍關稅的地步,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人均GDP的增長,要想讓農民也跟上人均GDP,中國農產品的價格也還會繼續增長,這是必然的。

許多人不明白,以可以享受廉價產品為榮,但很多時候不該以此為榮。我國目前農產品拋開中間物流和銷售端的收入,留給農民的收入極少,以西瓜為例,我們夏天吃到的五毛一斤的西瓜,在瓜農那裡,剛開始上架的時候兩毛錢一斤,到了集中上市的巔峰期,差不多五分到一毛錢一斤,(種一萬斤西瓜大概能賣八九百),他們的勞動收入就算放在我們這個發展中國家也顯的太廉價了。不過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沒有天堂島理想,現實中還存在著剝削和發展失衡,中國瓜農們普遍處於落後地區,沒有接受教育的條件,不能像天堂島一樣靈活轉行,轉不了行只好套死在土地上,農產品多廉價都得認。所以現在中國東南沿海的中產階級,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中產階級,作為這個國家「先富起來的一批人」,拿著媲美髮達國家的收入,享受著「還沒富起來」地區帶來的廉價勞動力,你享受到的、頗為自喜的廉價果蔬,廉價快遞、乃至廉價農民工建設起來的各種公路、鐵路、城市基建,背後都是另一批同胞低收入的實證。而這種「福利」,不可能,也不該一直持續下去。

隱了形的分割線

還有人覺著中國目前的農產品價格低的不過分的。按國家統計局2016年的數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同比之下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其城鄉收入比是1.07,城市人口比中國還富裕、但耕地比中國還稀缺的日本,城市人口收入也僅是農業人口的1.283倍。很明顯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廉價的農產品,是以壓制農產品價格,讓這個國家三分之二的人口收入保持在城市居民三分之一來實現的,尤其像一線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已經快達到日本二分之一的收入了,吃的蔬菜水果價錢卻是日本的幾十分之一,我是實在不好意思說「便宜的蔬菜水果是與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匹配的」這種話。就目前來看,我們國家剝削起農民來,比許多「充滿剝削」的資本主義國家都狠了。我們這個以工農聯盟自居、執政黨旗子上都畫著鐮刀鎚子的社會主義國家,確實是很有中國特色啊,如果再像小布爾喬亞們那樣自覺良好,以後怕是會越來越有中國特色,所幸政府高層並非對此一無所知,近些年我們可以看到國家陸續出台了一些對農業人口的保護性政策,這是個好的現象,希望中途不會變味,希望這個國家的農民也能和其他公民一樣,以中國人的身份,過上體面的生活。


除了土地充足農業瘋狂機械化的天佑神國什麼好處都沾上了的大美利堅之外,

你見過有哪個發達國家農產品能和中國比價的嗎……

就連大美利堅和天朝這種季風氣候大面積土地都不是所有農產品都相對便宜的,

不要講日本這種相比之下的彈丸小國了(實際上並不小,但是要看比較對象是誰)。

所以真不是日本西瓜之類的農產品貴,

是中國的太便宜了。

為什麼中國會那麼便宜?

歸根結底,農業人口太多,餅太小,不夠分。

換句話講,是政府主導的,工業人口對農業人口的剝削。

想要農民收入高,並且物價不高,

唯一的途徑就是減少農民人口,增加農業人口人均耕地,

然後學大美利堅承包私人農場主,大規模機械化。

這就是所謂的產業升級。

通過低成本高產量維持餅的大小,

然後通過控制分餅的人口數量,維持群眾的收入。

這不,國家就在想盡辦法通過讓農民進城變農民工的方式減少農業人口嘛。

所以農民是應該支持城鎮化的。

城鎮化以後的農民才有機會提高收入。

問題是,支持城鎮化的農民就都進城了……

ps:

農民伯伯不要覺得工業人口就爽了,

房子造得那麼快,基建狂魔,就是政府主導的對工業人口的剝削。

覺得工人日子好過的,進個城體驗下:D


倒也不是只有西瓜了。簡單說,除去日本長不好或長不出的水果外,價格都貴。比如除了西瓜之外的常見類水果:蘋果,梨,桃,桔,草莓,櫻桃,蜜瓜,葡萄,杏李,無花果等(當然在這裡面也有產量不同導致的價格差的部分差異),對於在中國吃慣相對便宜水果的人來說,無疑是非常不能接受的。所以上述這些水果,在日本你是基本看不到輸入品的(其中葡萄只有個別種類會從南美進口)。

但是反過來像香蕉,獼猴桃這類受氣候影響品質的卻基本看不到本國產的,因為沒辦法。即便有在味道上不會好過進口的,這時價格再定高就是徒勞。

所以ja也不傻,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是不會對上述水果放手的,畢竟果農要過日子的。


13年7月12號,本科畢業,無事。想在學校里多玩兩天,母上急電。

"抓緊回家,有急事"。

火急火燎趕回去。

出啥事了?

定眼兒一看

扛西瓜。

西瓜,是要扛的。橢球形物體,三四十公分長,平均一個十來斤重。若是一手一個去抱,走一趟最多抱倆,而且用不了兩分鐘手臂就酸得夠嗆,抬都抬不起來。一般是把五六七八個西瓜一股腦裝蛇皮袋裡,發力上肩,扛出來。

為什麼不用農機?華北,收西瓜的季節,剛好是雨季。那時已下過幾天雨,地里積水能沒過腳踝。

去過海邊或河邊的人都知道,水邊的淤泥,踩一腳就得陷下去,大雨過後的田裡也是如此。這種地方踩進去鞋子都拔不出來,農機是更進不去的,進去了也得趴窩。所以唯一的途徑是人力。

鞋子拔不出來怎麼辦呢?赤腳。

不扛,西瓜就得爛在地里。

一袋西瓜七八十斤,扛在肩上幾百米。幾趟過後,從頭到腳全都是泥巴。

汗如雨下。

雨過天晴,似乎情況沒那麼糟糕了。

可笑。

連續幾天降雨,田裡積水飽和,稍微晴那麼一會也蒸發不了多少,該泥濘還是泥濘。

況且溫度升高了,水汽蒸發了,整個田間似乎籠罩在一層霧裡,又熱又悶,喘氣都不想喘。

還能怎麼辦?繼續扛。

話說西瓜品種不同,收穫也有早晚。這塊地里的西瓜不走運,剛好趕上大雨。

為什麼趕上大雨不好呢?是不是地里泥太多,不好扛?

其實難扛倒在其次。村子裡的人,靠體力吃飯,兩把子力氣還是有的,這是小問題。

關鍵問題是什麼呢?西瓜超級能吸水啊。

吸水不好嗎?能多幾兩重,多賣點兒錢。

不好。

西瓜,薄皮兒大陷兒的,又超級能吸水。一場雨過後,所有的西瓜都喝的肚子圓滾滾的。

一碰就炸。

真的是炸啊。咔嚓一聲,沿著橢球的長軸裂一圈。

那嘴大的,讓我想起了姚晨、安妮海瑟薇、以及蝙蝠俠里的小丑。

你在一邊伺候他好半天,好不容易扛了幾百米。一不留神,炸了。

咧著大嘴。

到最後,田埂上擺十幾二十個這貨,再正常不過了。

裂了的西瓜,半天就變味兒。

怎麼辦?啃唄。浪費可恥。

人又能啃多少呢?一個西瓜十幾斤,管飽。到最後人的肚子比西瓜還大,再啃路都走不動了。

最高興的事是有人路過了,甭管認識不認識,趕緊塞一個西瓜過去。

還吃不?再來一個。

……

要說西瓜炸了,那也還不算最糟糕。

這就跟伺候貓主子一樣,剛開始可能摸不上脾氣,天天撓你;等多伺候幾天,捋順了毛,總是會有些經驗的。

最糟糕的是什麼?喝飽了水,重量是上去了,西瓜卻不甜了。

本來儲備了很多天的糖分,都被稀釋掉了。

不甜的西瓜你買來幹啥!!!

小時候母上也偶爾會買到不甜的西瓜,那時候她往往拌點兒白糖吃。

好吃嗎?

呵呵。

不甜的西瓜,賣不上價。

確切地說,根本沒人要。

種西瓜的不好賣,販西瓜的也不好賣。很多西瓜就在這痛苦的等待和煎熬中,爛掉了。

刺激性氣味的東西,各有各的特點。三條街開外邊炸邊吆喝的臭豆腐小攤,宿舍室友踢完球脫下來三十天不洗的先白又黑後亮的襪子,乃至於下水道里腐爛了十幾天的湯姆和傑瑞,這些,都可以忍受。

腐爛的西瓜,你聞過嗎?

那味道,好像深山老中醫,治好了你十幾年的老便秘,之後寬衣解帶,一瀉千里,緊接著又在旱廁里發酵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味道。

不聞一下,終生缺憾。

記得有一年,某個收西瓜的小哥,一臉人生經驗豐富的樣子,悄悄對我說:這個西瓜,如果爛掉了,那味道比大便還臭。

這簡直是有屎以來對大便最大的侮辱!!!

那段時間,最常見到的情形是,各家各戶的主婦或主夫們,推著小車兒,一車車向外丟爛西瓜。

不明就裡的人,還以為又去支援淮海戰役了。

雞們倒是很開心。

賣不上價就賣不上價吧,畢竟自己西瓜確實不甜,隨便給倆錢就賣了,心裡倒也過得去。名為最糟糕,實則可接受。

還有沒有更糟糕的呢?

還真有。

下面的事,讓我痛心疾首又無可奈何。

前面說到,第一塊地里的西瓜不走運,趕上雨了。作為深受西瓜毒害的鄉下苦逼小青年,顯然是有第二塊西瓜地的。

扛完第一塊兒地的西瓜,天連續晴了幾日。

路也幹了,水也消了,西瓜也變甜了,人也精神了,豬也長膘了。

這時,第二塊西瓜地要收了。

這時,天氣預報, XX小時後有小雨中雨大到暴雨雷陣雨。

MD,抓緊喊上全家老小,騷擾親戚朋友,一堆人浩浩蕩蕩,扛西瓜去。

到了地頭一看,好傢夥,遍地都是西瓜,走一步能踩死七八個。

那景象,讓我想起了《加勒比海盜》不知道第幾部里撕白肉船長被困在海底,一堆黑花兒白底兒的螃蟹幫他運船。這西瓜,就跟那螃蟹那麼多,那麼密。

只不過個頭大得多。

瞧一瞧,嘗一嘗。每個見到的人,都說從來么見過這麼好、這麼甜的西瓜。

為啥這麼好?

因為啊,那塊兒地之前從來沒種過西瓜。

頭一次種,當地有個方言,叫「生茬」。這樣的地里,一般作物都長的很好。再加上老爹歲歲年年買雞屎,仔仔細細地撒到地里。這地呀,壯得很。

年紀大一點兒的,或者婦女小孩兒力氣小一點兒的,摘西瓜,滾成堆兒。

老少爺們兒們,扛。

老爹開拖拉機,運。

夏天天長。早上六七點,到晚上六七點,扣去大中午一兩點鐘太陽曬得地里冒油的時候,其餘時間都在那裡摘啊扛啊。

背心們干,濕,濕,干,慢慢顯現出一圈圈兒白色。

眼瞅著太陽在天上畫了個圈,回家。

風吹馬尾千條汗,往臉上一抹,全是鹽粒。

感覺就像在海邊玩兒沙子一樣。

人拉肩扛,外加拖拉機運,幾天過後,終於趕在了大雨來臨之前收完了。

運回家,堆起來。

雨一直下。

雨停了,瓜販子不來了。

瓜販子也精啊——下雨了,瓜不甜了,去了也白去。

好不容易來了一個,求爺爺告奶奶領到家裡看貨。

咂摸咂摸嘴,搖搖頭,憋了半天,吐出一句話:1毛錢1斤。

MLGB啊,這麼好的東西給1毛錢。

我清清楚楚的記得當時北京的西瓜2塊錢一斤!

1毛錢1斤,什麼概念?

看到大街上晚上七八點鐘躲開城管偷偷賣西瓜的卡車了嗎?給200塊,整車都是你的。

一張電影票,夠全班每人分一個西瓜的。

寧可爛掉,也不賣一兩!

MD我扛西瓜累死累活,就給這麼點兒,要不是自家的東西,花大價錢雇我去扛我都不去。

老爹心疼了——堆在家裡也是爛掉,能賣一分是一分。

畢竟落後就要挨打。經濟不完全自主的情況下,受制於人。

最終還是妥協。

西瓜出門,老爹鬆了一口氣,我心裡堵得難受。

兩天後,販子又來了,進門就沖我媽喊:大嫂子,西瓜還有嗎?

呵呵,沒了。

……

打死也不種西瓜了!!!

第二年,接著種。

第三年,還種。

……

上學無暑假,之後再沒回家扛過……

如果你在13年及之前吃過西瓜,說不定你吃的西瓜里,有我流的汗

————————————補充———————————

翻出來張照片,扛半天西瓜回家拍的,當時想留個紀念

————————————闢謠線——————————

1. 以上全都是真的。

2. 西瓜注水,從沒聽說過,一來估計打不進去,二來即便打進去肯定壞的很快。

3. 膨大劑?不知道,沒聽說過,我家種西瓜的風格是放羊式,愛咋長咋長。偶爾可能去授個粉,貌似也不怎麼干。

4. 西瓜產量,畝產數千斤,兩三千五六千的都有,不一定。

5. 西瓜成本比較低。像我家那個種法,一畝地幾十塊吧可能?種子錢。

6. 家裡有多少地?整個村子的耕地按照人口分,人均一畝吧。靠地里的這點兒收入絕對是活不下去了的,即便國家有補貼(前幾年每畝麥子幾十塊,剛好夠雇收割機的)。

7. 補充,西瓜臨近收穫的時候,一天一個價。今天5毛一斤,明天可能就2毛。如果提前上市幾周,利潤其實還是可以的,可惜大部分農民一沒這個技術,二沒這個覺悟,三是即便有了技術有了覺悟也不一定有銷路。

————————————再集中回答問題——————————

1. 你答的什麼玩意兒?跟題目有啥關係!

有的。耗費了這麼多勞動力,中國的西瓜本來應該更貴的。所以不是日本的貴,是中國的太便宜。

2. 寫的這麼浪,對你爹媽勞動不尊重。

你開心就好。

3. 寫的太假,西瓜賠錢了,你家吃啥?

沒說只靠西瓜過活。我家還種(過)玉米大豆麥子棉花蘋果南瓜地瓜水稻穀子(小米)綠豆白豆紅豆黑豆花生,養(過)雞鴨鵝豬羊兔子,還有點兒副業,幫人收麥子玉米彈個棉花之類的。我家那邊西瓜往往套作,種在玉米或者棉花壟間,也不怎麼管理。掙了就掙點,賠了也賠不多。

4. 關於種地的收入。

小麥,畝產500斤到1000斤都有,但產量高的往往不好吃。有補貼,前幾年每畝幾十塊,剛剛夠收割機費用。全部算起來,差不多剛剛夠本。一般是種一年,不賣,自己留著吃。

大豆,產量很低,好多年不種了。

玉米,產量高,好的地塊1000斤往上,大多用作飼料,餵雞或者餵豬。

棉花,受天氣影響很大。年成好的時候畝產400多斤。前幾年價格最高的時候能到4塊多一斤,,大概一畝地能收入1000塊,近幾年不清楚了。這是我最討厭的東西,一年到頭(春初和冬天除外)都得蹲到地里幹活。

水稻種過幾畝,插過秧,拔過草。產量不是很清楚。也是自己留著吃,賣了一些,不成規模。

別的作物大多就小打小鬧了。

高產作物,地瓜,七十年代左右還是北方的主糧。晒乾磨成粉,當麵粉用。據我媽說,又甜又硬,很難吃。現在偶爾種點兒打打牙祭。

5. 我家條件算中上,因為不完全靠種地過活。那些一年四季趴到地里的,收入是真的很低。有的人承包上百畝,種棉花。年成好的時候能收入十來萬,年成不好基本是不掙或者略虧,年成好的時候不多。前幾年一畝地承包費400左右。如果種地太多,收入肯定不是1000-400這麼算,得僱人,花大量人工費。

6. 如果身體不錯,在當地收入不至於太差,賣力氣總能掙到錢。一旦身體不好,本身不掙錢,無收入,還花錢,立馬家道衰落。因病致貧,因病致困,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8.16更新:

評論里報價的真不少,有些3.99/4.99買到一整個西瓜的旁友,真是很羨慕。可惜我在的地方沒買到過 TT

住大郊區大玉米田開車去廉價大超市的,你這個價格要和在國內開車去鄉下地里買的價格對比。我這裡的價格一般是大城市,住宅附近方便走動的地區。另外請加上郵費和時間呀?

好了決定放照片以減少評論里亂七八糟的質疑。最近一周住阿姆斯特丹,過段時間回法國。到時候跟著到哪裡隨手拍西瓜來上傳好了。

阿姆斯特丹8月超市西瓜價格:

大西瓜3.99歐/kg

小西瓜 2.99歐/kg

---------------------------------------------

原答案:

這個,法國這裡夏天小西瓜近10歐,大西瓜近20歐... 西班牙小西瓜7-8歐,大西瓜15歐左右...US買個西瓜很少見,大城市裡一般是切片切片的,一盒也要3-5美金,除非是去郊區的大超市,大減價那種一個也得3-5美金左右。

真的是發現只有國內才便宜啊... 我的西瓜君...


看了看答案,都說不到點子上啊。

其實很簡單,歸根究底的原因在於一個日本很牛的組織 _JA全農

翻譯到中國,可理解為農協。而日本和中國專黨專制不一樣,各個黨派是要競選的,選票對各黨派就很重要了,進而人民的權利就很大了,對國家政府的干預就很強。而這個ja最早只是經農群體的組織,到後來成員範圍擴大,將祖輩從農的各方面人士也拉入。整體對政壇影響很大。所以有很大話語權。具體政治學的內容就不講了。大概背景是這樣。

所以就很好理解這一些列的現象了,ja維護自己成員利益,將農和農副產品價格定的死死的。同時要求政府對進口相關產品給予限制,從各個方面維護自己成員的利益。

所以別說為啥日本不進口便宜的水果了,執政黨想要坐穩坐舒服,就不能得罪ja。就好比在中國你想從商,就要和當地鎮府官員打好關係一樣。

日本水果,蔬菜等等貴,不是因為耕地狹小,也不是什麼文化習俗。也不是貿易壁壘什麼的。完完全全就是,ja定的規矩!日本農副產品這塊他說了算。

沒了ja,日本還真的會從中國進口各種產品,市場上也會拉開價格,而不是由一方完全掌控。我們這群可憐粑粑的留學生也就能吃到便宜的西瓜了。


看到上面的答案有說美國西瓜貴的。真的不貴啊!!!灣區我們小城downtown的Trader Joe,一個大無籽西瓜才3刀啊,巨甜!還是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種的。。。Shell的加油站夏天也會擺一箱特大西瓜賣(有籽),2刀一個。。。


確實貴,216日幣,在國內都可以買一個瓜了。橘子更貴,稅後900多日幣,六個,但是味道真沒說,很有橘子味。


因為日本土地資源少,人力貴,所以生產資料成本高,產出少,自然產品也就貴了。


新疆西瓜現在五毛錢一公斤,就是兩毛五一單斤,有對比才覺得貴。


在日本那幾年每次回國最爽的一件事就是拿勺吃西瓜!吃不完扔了,明天再買新的

主要原因是

1.日本有耕地的農民有選票,可以直接選出來維護自己利益的國會議員。

2.日本農業用地少,產量不高,走不了薄利多銷的路子。


便宜和貴在於比較吧


前幾天拍的,前兩張是在東京的超市,最後一張是在沖繩。匯率6.1。一個西瓜約160人民幣,一串葡萄約165人民幣,最貴的是最後一張圖的芒果,一個約300人民幣…

我只發圖不做評論…


因為日本的西瓜只有心無雜念刻苦專研40年的西瓜之神才能種。


因為中國的西瓜太多了,所以便宜,最高票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前幾天剛買的西瓜才1毛4一斤,5個大西瓜才8塊9。我真的都很想問瓜農到底賺不賺錢啊?(逃)


有貿易保護得東西,貴不是非常正常的么?


真羨慕這些農民,我們這些農民辛辛苦苦種田也賺不了幾個錢。大多背井離鄉去打工了,沒有話語權,同命不同價,沒人給我們發聲就算了!

知乎上很多都說我們懶,什麼窮山惡水出刁民之類的。我覺得世上本沒有刁民,後來為什麼有,大概是因為不公平吧!

簡直被鄙視的死死的!!!

日本的西瓜貴,還不是因為收入高,這還用問?


因為日本產西瓜,像基本靠從菲律賓進口的香蕉,菠蘿就賣的很便宜。總之,只要日本有的賣的就貴。


因為日本的西瓜用得都是能吸收土壤兩米下氮磷鉀的金坷垃!就像一顆原子彈,在地下形成一個大~磁~場~日本的西瓜,再也不用向美國進口啦~哈哈哈哈哈哈哈!

狡猾,狡猾,美國佬賣給日本的金坷垃漲價啦,王八蛋老闆威廉伯爵吃喝嫖賭吃喝嫖賭欠下了3.5個億,帶著他的小姨子跑啦,我們沒有沒有沒有辦法,原價都是一毛錢兩毛錢的日本西瓜,一斤二十塊二十塊~統統二十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濱崎步2014最新專輯《Colours》?
為什麼厄瓜多強地震沒多少人關心,而日本熊本地震沒那麼嚴重卻引來眾多中國網友祈福?
二戰之後,為何德國和日本發展如此之猛?
如果日本發生 72 級地震會有什麼後果?
喜歡上嵐arashi是什麼體驗?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西瓜 | X為什麼賣這麼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