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卑會產生自負?

感覺就是一個人如果自卑久了,然後就變成了自負,有人有這種情況嗎?


源於對自我認識不清。

這個是人教版政治初一還是初二給出的答案。


1. 自卑的人會感受來自自身(超我)的痛苦,這種就是自恨,當自恨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為了讓自己不去死,潛意識(本我)里自我保護開始啟動。

2. 它負責釋放自卑造成的壓抑和自恨情緒,對自己進行鼓勵和表揚,以重建自己活下去的信心。但是潛意識是盲目的,它只是情緒的宣洩而非理性的思考,人們根本意識不到它。

3. 盲目的自我肯定就造成了人們眼中的自負。


情況是這樣的,小學因為內向有點自卑,後期再到初中逐漸開始有了自信,帶有謙虛的那種。也是從初中開始就一直自我感覺挺良好,然後到了高中就開始變得自負了.........到了大學受了打擊,又開始變得自卑,時間不長大概一年,然後又找回了自信,帶有自卑陰影的那種,內心還是會有傲氣,應該還是初中時期遺留的,但很少外顯出來了。

但我知道我自己內心是很自負的,只是不像高中時期那樣表現出來,自我保護機制促使我懂得剋制了。

所以問題來了,

我高中的自負是因為初中的自信還是小學的自卑?

我現在內心不外顯的自負是因為小學的自負還是初中的自信還是高中的自負還是大學的自卑?


人會自卑往往是因為過於極端的看重某一個單一的標準。打個簡單的比方 一個人如果偏激的認為得到了高學歷就是人生贏家,那麼當他遇到學歷高於自己的人時就會滋生自卑的情緒,見到學識不如自己的人就會有高人一等自負的狂妄感。這樣說起來似乎覺得不可理喻 因為正常人的思維里不會認為學歷就是一切 一個高學歷的人可能除此之外一無是處,一個學歷平平的人也許反而活的精彩。但對一個在自卑和自負情緒兩端反覆無常的人來說,他的世界觀往往是比較狹隘而極端的。


人越缺少什麼,就越在意什麼。

人因為什麼而自卑,往往會因為同樣的事情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


自卑的人就會孤獨,孤獨的人就會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就會覺得自己最牛


自負就是自己過高地估計自己。人的自我意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自我認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體驗。人評價自己,要靠自我認知,有的人過高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負;有的人過低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卑。 自負往往以語言、行動等方式表現出來。 自負實質是無知的表現。主要表現在不自知。俗話說:「自知者明」,「人貴有自知之明」。無知有兩種表現,一是盲從,二是狂妄。自負有時表現為狂妄。

——摘自《百度百科》

------------------------------------------------

一次跟同學聊天,她對我說,往往自卑者都自負。最讓我汗顏的是,她說我就是這樣的人。當然,她還拿另一個同學舉例子。(額,,,我之前可是一點都沒意識到自己自負。)

經她這麼一說,我也結合自身考慮了一下這個問題。我承認自己自卑,而且自卑的原因有內在和外在。內在就是從小內向的性格,外在就是小時候經常被欺負,加之缺少正確的教育引導。早期一直充當loser的角色,嚴重打擊自信心,所以變得自卑自厭。

之所以後來變得自負(啊,,,我還是不覺得自己自負),可能是由於擺脫了原先的不利地位。在自以為精通的領域,以為自己不是loser,就是winner了。實際上只是中庸,卻愣充大牛。那自然被嘲笑「自負」。

現在,我表現得並不比同層次的人差,甚至有自己的個性和優勢。可能是潛意識中有種鹹魚翻身的感覺,所以始終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始終沒有正確評估自己與環境的關係,從而表現出「自負」

在一些事情中,偶爾會自以為是地闡述意見(現在也可能在自以為是),並固執己見,實際上並不真的經過深刻論證。

感覺這是個心理學問題,邀請些心理學領域的人比較好。結合自身談談這個問題,也希望能有專業解答來解釋這個現象。


我原來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我就是這樣的。

自卑是因為不如別人,並且造成自卑的那一方面很往往都是永遠不可能有很大改善的。自卑的人表現出自負是出於自我保護,自卑的人不希望別人看出自己自卑,並且想消除自己的自卑。

自卑的人會通過他人的認同來尋求自信。為了掩飾和消除自卑,自卑的人希望以其他方面的優秀來吸引他人的注意,讓人看到自己優秀的方面而不是不足的方面從而掩飾自己的自卑,同時,其他方面的優秀可以獲得他人的認同並本質上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自卑,這種減少不是因為他人的認同。為了能讓自己看起來更優秀,自卑的人無意中會表現得看不起他人,於是造成了他人眼中的自負。

並且,之所以很多時候自卑的人並不是非常優秀,可能只是比一般人優秀甚至很自己本身實際上很一般,也表現得很自負,是因為自卑的人出於渴望他人的認同而渴望自身的優秀,於是可能會放大自己的優秀,即高看自己。

自卑的人也不一定就會自負,我的一個同學,他應該比我更自卑,但他看起來並不自負,但他也有掩飾自卑的方法。他平時故意表現得很誇張,甚至故意讓自己有點。。。變態(我實在找不出合適的詞了)。。。總是就是表現得很奇葩,但他的三觀實際上正得不能再正了,這大概就是他掩飾自卑的方法吧。我之所以能理解他的行為,是因為我跟他太像了,個子矮(他比我矮一點),相貌一般(我長得一般,他甚至挺丑的),聰明成績好(他比我好一點)。

所以說到底,這些都是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並且自卑不一定產生自負

感覺寫得挺亂的,除了黑體字也沒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思。這不匿名讓同學看到就不好了。


1、看書少

2、運動少

首先說第一點。如果看書少,就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知道自己與這茫茫天地相比,多麼渺小。

開始先是自卑,覺得與別人無共同話題,因為知道的太少。

漸漸地,當被邊緣化,無法獲得周圍人的認同時,就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如同牆角的花,孤芳自賞時,便像是擁有了整個世界!

人總是習慣於以自己所知道的東西,來定義這個世界和建立自己的世界觀。恰恰,覺得世界小的人,便會認為,自己早已認清並學會這個世界的所有;覺得世界大、無奇不有的人,反而覺得自己是個空杯,對於這個世界充滿探索和學習慾望。前者最終導致自負,後者最終成就大道!

再來說運動。運動是保持一個人正能量、積極心態的最有效手段,沒有之一。

大多數人應該都有這樣的感受,喜歡運動的人,給他周圍人的感覺是陽光、自信而又青春的,這是由於運動會引起我們身體中多種有利激素的分泌,進而促進情緒和性格的改善。

同時,運動可以使人保持較好的體型和身體素質,這會使我們更容易在交際過程中的第一印象加分,試想一下,一個大腹便便的人,與一個體型勻稱的人,同時站在你面前,你會覺得那個更順眼?

別人看你的目光順眼了,你自然會因為別人和善、稱讚的眼神自信起來,長此以往,就會越來越自信!


自卑首先是間接承認了優越感的存在


都是對自己的過分關注


想了半天還是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吧。

和許多答主一樣,我是自卑和自負者。自卑很大部分源於在生活環境特別是生活條件方面和普通同學的對比不如他們,當他們能買得起東西的時候,你的生活費還要自我約束;當他們可以大大方方談戀愛的時候,你還要評估考學和工作的事宜;當他們大踏步前進海闊天空鳥飛魚躍的時候,你在思考踱步,踟躕不前,因為很多時候你無後路可退,後面只有後背。當然會有很開朗大方的窮孩子,但不是我們。

來評估下我自己,在讀書時期,我自負是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時候,那時候環境單純,整個評價體系只有成績這一條,當然,自卑也是成績不好的時刻;當出了學校來到社會,你發現社會評價多元化而且日益往金錢和物質方面靠攏的時候,就越發顯得自卑起來,而且很多時候往往是能力不足。

是的,你需要承認自己能力不足,心比天高,你需要讓它低一點,回歸平凡,心態平凡,可能更適合我們。匿了,希望對你有啟發。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去看看他的書吧


個人認為,自負也會產生自卑。道理相同。

我相信萬物均衡生長,世間平衡發展。

大自然其實才是最公平的。

有多有少,有增有減。

就像「上帝給你關了一扇門就會開一扇窗」

還有「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因為苦澀吧。


這幾乎是必然的情況,人本身必須尋求自洽與平衡才能生存,一味自卑的人活不長久,活下來的就沒有純自卑的人,如果沒有別人的認可來拯救,就會自我認可,也就是自負。


因為某一點缺乏導致自卑,所以極度渴望認可,通過自我完善增加自己某些方面的才能,從而得到認可,使自我感覺良好,最終導致自負。最後形成的自負唯一支撐他的東西了。其實,就算有後天的種種導致的自負,不過是彌補那一點的自卑。


我的自卑和自負往往表現在不同的方面。比如很蠢的美女在找工作時會自卑,在找對象時可能就會自負。當然,只是單一分析啊,原因很複雜多面。


本質是自我人格發展不健全,還有就是百度告訴大家的無知。不過自己真正優秀和拿不出手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認識清楚坦然接受算不上自負自卑。


補償,有時候並非真正的自負


推薦閱讀:

南京和杭州相比,各有哪些特色?
在塔里木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當今的器物,有藝術感的或者是生活用品,一個世紀出土以後會像今天的古董一樣受到推崇嗎?
為什麼現在熊孩子特別多,到別人家玩各種無下限,主要是家長原因嗎?
被偷東西是什麼樣的體驗?

TAG:心理 | 人文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