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英國養不起女王級航母了,印度會買嗎?

英國海軍總共定購了2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改艦滿載排水量高達7萬噸,每艘航母的設計理念允許搭載36架F-35B隱身戰鬥機和4架直升機,共計40架艦載機,滿載情況下可以搭載高達50架各類艦載機。由於英國近年來財政狀況緊張,目前英國海軍僅採購了18架F-35B隱身戰鬥機,連一艘航母的艦載機編隊都湊不齊,部分英國政客已經開始討論退役或者封存即將服役的新型航空母艦。大家認為印度有可能會撿到這個便宜嗎?女王級航母只需$20億美元的改造費就可以改造成彈射CATOBAR模式的航空母艦(最初設計理念允許改造餘地)。如果該艦配上了F/A-18E/F超級大黃蜂 和F-35C隱身戰鬥機將會毫無疑問大幅度提升印度海軍的作戰能力。


養女王級和養女王是不一樣的。後者每年400萬磅一毛都不能少,前者則可窮養也可富養。

所以我不認為八九年後英國會養不起女王級。再不濟,維持最低數量的艦載機,保持最低限度的訓練量,蹲到母港做一個存在艦隊也足夠了。諸位別把大UK想得那麼不堪。

當然,本題是討論如果英國養不起了,印度會不會為主接盤的問題。

首先要考慮肥電B的問題。買航母就要考慮配套艦載機。女王級的肥電是美國貨,就算英國想搭著賣了,美國佬這一關還不一定過得去。印度要做好買回來一空船然後自己解決艦載機的思想準備。不過仔細想一想,女王級配米格29/LCA,還真特么魔幻現實主義。反過來英國也得考慮,航母賣了,幾十架肥電B擱岸上吃灰,也特么夠魔幻的。

其次要考慮皇家海軍的性質問題。英國二戰後雖然在收縮但再怎麼說也是藍海軍。賣了女王級至少20年內無力設計建造下一級航母,就剩下6驅,控制北海都困難,前出到印度洋已是極限,怎麼看都不像是藍海軍了。怎麼對得起英西海戰以來的列祖列宗?怎麼對得起納爾遜爵士和他的Z旗?

最後要考慮阿三哥的技術水平。費那麼大勁造倆航母,忍痛割愛賣給印度,不辭辛勞從北海拖到印度洋,三哥一接手,玩了沒兩天鍋爐炸了,蒙巴頓怕是會趁著夜色掀開棺材板來找皇家海軍的不肖子孫喝點紅茶。


謝邀,越具體的問題其實水越深,作為軍事愛好者強答一下吧。

英國限於國力,二戰後收縮趨勢很明顯,近些年這種趨勢更明顯。關閉挑戰者生產線,肢解獵迷,放棄持有大型專用轟炸機,並且相關產業受到的影響也很大。

但與其他國家到了不得已再收縮相比,英國明顯具備主動布局的特點。因此整個軍隊改革和軍工產業步伐總體上還是很從容的。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英國作為率先工業化並有長時間超大空間治理經驗的優秀國家,敏銳察覺到了在相對來說國力日窘的情況下,面臨著主動收縮陣線保持部分領域和國際話題發言權,還是強行支撐全產業鏈和全球事務介入能力這一選擇。很顯然,英國選擇了前者。

這一政策的核心就是在錢少了人不夠工業規模有限的前提下,確保英國對全球事務到達與參與能力。與此配套的,改變以前傳統型均勢政策:拉次強打最強。轉變為把自己作為槓桿和秤砣,平衡並攪動大西洋兩岸平衡點。例子有rr等代表公司對美國和歐洲兩邊不同武器項目的參與度與站邊,影響著美國和老歐洲對歐洲軍事一體化的整合進程。同時十分注意控制參與程度和成本。

所以我們看到:

大幅削減參與北約和歐洲地面行動的力量

減少參與普遍是經濟難以承受之重的航空反潛,其實也就是護航

削減構建空中戰略轟炸的能力

與此對應的,我們還看到:

保持了足夠應對參與海外行動的武裝直升機群

首相要求一定保障戰略核潛艇的建造和戰備巡邏

放棄難以承受的航空反潛護航,但機敏級假如是美國裝備,我們也不會覺得寒磣。

這些都顯示出這種縮減政策的邊界:不能把自己陷入與敵人的長期撕逼,但具備相應的海外投送和打擊能力,同時戰略反擊力量不能丟。這是大國俱樂部的基石。

回到航母本身,作為高續航力具備遠程攻擊和艦隊防空能力的作戰平台,對普通國家發起武裝干涉完全足夠且能保證安全。

出航,起飛,打一炮就走絕不參與撕逼,一氣呵成,是精英國家中的老油條。

但缺失這一重要環節,英國將失去相當部分的存在感——在大西洋里充當攪動棒的存在感。以後還怎麼左右和影響北約及歐盟的軍事平衡點位置?

所以航母作為其收縮政策邊界之外的武器,我認為不會被放棄。

說了這麼多,好像變成討論英國會不會放棄一艘航母。你問我滋不滋磁印度買一艘全新的七萬噸級全電推進航母?

我認為人家肯定是滋磁的啊。

畢竟別人以前還沒進店,先吆喝要78億美元買6艘常規潛艇,但拖了多少年也都知道。類似的還有中型戰鬥機招標項目。

這些項目好歹是等印度確認再造,英國要談這筆買賣可幾乎是現貨等一個磨嘰的顧客掏錢。

所以,就算印度想買,英國一艘沒被法師開光破瓜的大黃花閨女航母可有耐心等其國內撕逼完畢?那可不是一艘可以先用著待價而沽的二手貨。

真想買,等英國再下一級台階,親王被女王續成老東宮再說吧,那時候還是有戲的。


根據題主的問題,在下認為假如英國賣,印度買不買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1、中國國產航母生產計劃是否如期推進,(不得不承認,現在印度海軍除了「控制印度洋」這一戰略目標外,越來越明顯的有針對中國的傾向。印度「國產維克蘭特」號航母就是最好的證據,一開始軍方提出的設計滿載排水量是兩萬噸級的,聽到中國要造4萬噸級的航母以後,立即修改原始設計,強行上4萬噸。)我估計只要002級第二艘(19號艦,常規動力+蒸彈)開始上船台合攏,印度就要雞毛了。英國到時候只要開價不玄乎(包括戰鬥機、彈藥、改裝和訓練等全壽命費用不超過300億美刀),印度大概率會接受。

2、印度國產航母計劃是否如期推進,包括現在各類資料,能夠證明的印度現有國產航母計劃除了在建的「維克蘭特」號,就是計劃中的「維沙爾」號。根據印度現在造艦進展情況來看,未來大概率會出現我003級首艦(20號艦,核動力+可能電彈)已開始上船台合攏,印度的「維沙爾」號依舊霧裡看花(總不至於「維克蘭特」號都沒服役吧)。這樣就很可能會形成我16艦+17艦+18艦三艘服役,19艦+20艦在建和水安裝的局面(就現在我國航母建造速度來看,一般都是3+3的情況,即3年建造下水後3年安裝海試服役,再加上南北雙線同時開工的情況,很可能各艦服役的間隔是3年)。屆時,印度僅有「維克拉瑪蒂亞」號+「維克蘭特」號(就算已經形成戰鬥力)兩艘航母在役,一艘「維沙爾」號在建(或下水安裝)。以印度人的心態看來,航母缺口太大,買買買勢在必行。

3、資金和其他國家的插手。對於印度來說,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印度的GDP大概率會成為世界前五,也就是資金上估計問題不大。之於其他國家插手,指的是其他能造航母的國家給印度造航母,或者支援印度造航母,導致印度對購買英國航母不感興趣。這一點在下認為是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印度航母計劃針對的主要目標,肯定是中國,甚至是老美,造中級以下的小航母沒意義,而當今世界,有能力造中級以上的也就剩「美、俄、中、英、法」,除了中國以外其他四國都可能協助或者直接給印度造航母。但是,這四國都面臨著難以解決的問題,美國的問題是航母生產力都沒辦法滿足本國需求,根本沒餘力去給印度造;俄國自獨立以後除了為印度改裝一艘航母,就沒造過航母(前蘇聯的航母生產基地在烏克蘭),印度就是再冤大頭,老毛子也沒辦法快速恢復航母生產能力;英國和法國基本都是在準備放棄航母的使用和生產了(主要就是這東西太費錢),讓他們給印度新生產航母,時間和金錢上的花費必然不少,印度能否接受(要知道女王級光造船就花了62億英鎊)?

所以,如果英國窮的養不起航母的話,印度大概率會接手。


蟹腰~

先亮局座觀點:英國的兩條新航母很可能養個八九年就養不起了,到時候很可能就退役了。(具體語句不記得了)

且算他服役十年後退役,倒也不一定會賣,畢竟這些技術可是最先進的(比較厲害的全電推進技術)十年後,這些技術一樣不會過時。

說到賣,就算賣也不是一定會賣印度(不過縱觀全球,接盤俠也暫時只有印度)

就算賣了,報價也不會低到哪裡去。英國的船向來難以控制成本。

再來看看十年後,印度海軍的下水三次的維克蘭特也許會服役,外加戈爾什科夫號也算老當益壯了,也許YY的核動力國產航母也開始切鋼板了,只要都不起火,到時候也不一定要女王號。

總之,買不買決定權在印度海軍手裡,決定於其需求旺盛度和錢包大小,賣不賣就要看大英帝國的國防策略了。


不花個幾十億改造三哥是不會買的,裝彈射,裝阻攔,再拗一拗造型,賣一艘賺兩艘。

有人說三哥買不起,用不慣,我反對!

三哥海軍原先就一直用英國貨,護航艦用三哥的加爾各答就是了,反正也是盾艦,裝以色列的系統。三哥軍費全球第四啊,航母費用分攤個5年,一年也就10億,占它軍費開支的2%而已,咬咬牙的事情。別小看人傻錢多的壕。

至於改造方案, 三哥對STOVL航母興趣不大(只能用35B,還不如手上的超日王實用),有2個改進可能,一個裝彈射,考慮QE是燃電推進,裝蒸汽彈射太麻煩,電彈美帝自己還沒捂熱,三哥想買也買不到,另一方面使用電彈的話QE級的動力系統功率也不太足。另一個是裝阻攔降落裝置,成為 STOBAR航母,這個改造相對簡單,費用相對低,是比較可行的方案,改造後的QE搭載MIG-29K完全沒問題,將來換F-35C或T-50K也問題不大。 牛牛要拋售的話,感覺三哥還是有相當大可能去接盤的。


不會養不起的,從長遠來看,航母能幫英國掙錢的,參考我兔~


女王把內褲當了都會養女王的


如果英國想賺這個凱子的錢,走(pian)的(qian)路線無非兩種,一種是俄羅斯模式,航母送你,但是必須在我這兒修,改裝,買裝備,然後。。。。。第二種是其他國家模式,吹的很漂亮便宜賣你然後以後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維修保養費用死貴。。。反正你自己造不出來也不會修。。。


都沒說到點子上。

那就是三哥買不起。

對,沒錯,就是買不起也養不起。

女王20億,這是英國自產自銷價格,賣給三哥的價格呢?戈爾什科夫,只是大改,從8億變23億,而且還是一艘減配的80年代技術中型航母,因為設計原因,上面缺擋焰板若干等等,和7萬噸女王完全不是一個檔次,所以英國要三哥至少40億不打折,一點都不誇張。這還是原版出售,按三哥的尿性,肯定要加彈射器,這樣的話,英國不訛三哥60億能算完?

好吧就算三哥不要彈射器。就艦載機說,MIG29K,4100萬美刀一架。F35,1.1億。配齊了女王級,至少50個億,要知道女王可用不了MIG29K。。。一百多億沒了。。。

好吧我們再來看,英國航母編隊和目前的印/俄編隊完全不一樣,三哥還要購買周邊,從後勤船隻開始買,再買護航艦隻,畢竟英國航母還是要用盾艦的,而且和三哥現在那些罈罈罐罐的毛子貨不是一個系統,數據傳輸,指揮協調,乃至編隊協同作戰,都是問題。還要改造基地。從此以後三哥海軍還要增購昂貴的西方彈藥。關鍵F35還是美國貨,有可能隨時被美國敲竹杠。

最後開會去形成戰鬥力,1000億毫不誇張。

對了,三哥的軍費一直是506億左右。。。

如果三哥真算不明白這筆賬,1美元的小鷹,可以彈大貓鷹眼,早就用的美滋滋了,是不會心甘情願掏錢改裝載機巡洋艦的。


印度可是英聯邦國家啊~~~

一本正經繃住臉~


女王級航母搭載肥電B,印度接盤,白頭鷹不賣,可能如果真印度接盤了,搭載鷂式肯能比較好,可是鷂式有點跟不上發展步驟怎麼辦,沒事,約翰牛樂於助人,幫忙升級,又賺他一筆錢,法國有雷達,以色列有導彈,來來整合一下,都來賺點


瞟一眼標題,以為是英國養不起女王了,驚了一下,以為全英國不幫她續了


印度是第一潛在客戶,其他國家要麼沒錢,要麼沒需求,現在的話,只要英國說賣,印度絕對會買


即使賣,應該也只賣一艘吧?至少保持一定的戰鬥能力。


雖然寧修宮殿不養軍艦,但是養個航母撐撐門面,還是必須要滴。


我更加好奇,就皇家海軍目前6艘驅逐艦的情況,配兩個航母戰鬥群還有沒有可能。


哎呀……大家和氣生財嘛,做生意……哦?不:)民主自由的事談什麼錢不錢的,航母一美金賣你了。當然飛機還是需要的嘛,你看肥電美國大大也不賣,要不我們給你攢個新的:)(法國德國義大利……蜜汁微笑做大義凜然狀連連點頭)你放心干J20妥妥的,哎呀放心啦不貴不貴一架5億吧,真不貴我們研製好了帶生產線一起給你200億,到時候你有了生產線想弄多少弄多少。其他費用你買了以後再說一切好商量。(200億那尼瑪是車錢後面4S店保養費才是大頭?我這車500公里必須換機油三濾10億,700公里輪胎必須要換不然出了問題我們不負責算你自動脫保20億,你還不能找外面的小黑屋自己修修了就算自動脫保還不一定修的好)


我一直看成英國女王養不起航母了


哪個政客說的,你說出來看看,不要張口就來,封存第二艘是多少年前的爛穀子的事了,賣第二艘是議會討論了,還是國防部批准了,部分英國政客已經開始討論退役或者封存即將服役的新型航空母艦,是哪些啊,叫名字啊,什麼級別的政客啊,張口就來,不止羞恥,順便已經訂購了是48架,計劃訂購138架,飛機都是批次定的,因為還會減價,現在頂138架,才是大傻瓜!窩不排除以後真的發生你說的情況,但是現在一切都是在好的發展,國防部也承諾在25年,兩艘都foc,從2015sdsr以後,就再也沒有官方消息穿出來封存,至於政客說的,呵呵呵,不是當權者政客,他們說的有屁用,連新聞都上不了吧,我這邊的最新新聞是國防部在兩月份發表的,要讓兩艘航母都服意,不知道比你這張口就來,連名字和外網鏈接都找不到的所謂政客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印度我很糾結啊 我再想想


推薦閱讀:

人類最終有可能實現共產主義么?
大陸人均 GDP 只有台灣三分之一,知乎上嘲笑台灣的人哪來的底氣?
穆斯林兄弟會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埃及會成為第二個伊朗嗎?
如果日本天皇來南京公開道歉,中國政府和人民的仇日態度會有何改變?中日關係還能回到八九十年代那樣嗎?
如何看待土耳其軍事政變?

TAG:政治 | 軍事 | 商業 | 印度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