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養蠱、放蠱是怎麼一回事?是否有那麼傳說的那麼神奇?

關於蠱有很多的傳說,經歷過或者了解的人請說說


我水族,我媽媽壯族,我外婆瑤族。

我覺得蠱有時候是一種樸素的生活規則或規勸。

比如外婆教導我們在路上看到別人掉的錢或東西不要去拾,因為可能被放蠱。其實是為了讓主人能夠回到原地找回遺失物而對我們的一種教導。。


作為有親戚會放蠱的湘西土著,我大概可以說得上話吧。

湘西苗人多,比土家族人集中團結,寨子也更封閉,土著文化傳承情況比土話都快失傳的土家族好一點。但苗族內部差別也很大的,熒屏上的各種苗族形象基本當看個樂子就行。

蠱是統稱,有實體的,有口頭的,有祈禱的,有詛咒的,各個部落群體不同,側重不同。苗族人聚居地不同則巫蠱文化天差地別。湘西的巫蠱文化並非主流,沒有到誰都會放蠱,大家都喜歡放蠱的地步。但也挺排外的,隨便搭訕的外人容易被敵視被下蠱,不是開玩笑,是真實例子。

其實蠱這種東西,說白了信則有,不信則無,但確實很多時候用目前的科學解釋不清楚。不過像有些資料里說什麼用雞蛋滾蠱會變臭雞蛋的經典案例,是假的。相信我。

放蠱是個害人害己的東西,苗族內部對這類人都是疏遠隔離態度——至少湘西如此。虛的就不說了,拿我周圍的實際例子說。

我家某親戚,輩分類似於姑婆吧,給丈夫放情蠱,在家跟菩薩的地位沒差,婆婆伺候媳婦你見過么?就因為婆婆擔心媳婦一個不開心弄死自己兒子。其他親戚都不敢沾染她家,躲得遠遠的。

高中老師的朋友,來當地遊玩,言語間得罪了一個篾匠爺爺,被拍了一下肩膀沒當回事,回去後就病得差點掛掉,百般治療無果,老師想起這件事,帶他回寨子找當初那個篾匠爺爺,賠禮道歉後終於解了蠱,回去後就好了。

苗女痴情不是亂說的,因為情蠱是最普遍的。老師的一個渣男朋友跟個苗女好上了,都被帶回寨子見過丈母娘了結果後來劈腿甩了妹子,被丈母娘見面時下的情蠱弄死了。老師至今遺憾沒勸住他。

這些事,沒人能用科學完全解釋清楚,但就是發生了。至於怎麼下的用什麼下的,問我我也不清楚,畢竟我不會放蠱,我家老一輩全是黨員,我媽是敢一個人半夜走山中墳場的彪悍女子(⊙o⊙)…

順便提一句,趕屍是古時候確有其事的,但沒有傳說中那麼誇張,充其量只是巧妙地用點手段把死在外地的苗人屍體儘可能多地帶回家鄉而已。

在湘西,放蠱啊趕屍啊這些事,都是古時候流傳下的,版本多變,真相不知。至於現在及以後還能流傳多久,沒人知道,但我悲觀地認為,都必將成為我們這些人的記憶。

不管科學到底如何解釋這些事,我只想奉勸來苗人聚居地玩的人,記得不要太好奇,記得不要進真苗寨。並非所有少數民族都像電視劇里那樣跟幼童一樣對外人表示熱情歡迎的。

不過,當土著認定了你是朋友,你就會發現,大山原來這麼美。


如果是真的黎凡特伊斯蘭國,薩達姆,拉登直接請他們做老師,或者直接襲擊苗族人,逼迫他們交出秘方襲擊美國歐洲了吧


如果苗人這麼屌,派個老頭老太太出馬碰個手撒個粉就能neng死你各種高官和名將,或者控制其心神為我所用,亦或定時發作苦不堪言任你號令,早就一統大拆哪了,還有漢人什麼事兒?莫非說,苗人也是一個自古以來就愛好和平的民族?

記得電影東方不敗的設定里,整個日月神教包括東方不敗也都是苗人,葵花寶典施展出來輕輕鬆鬆收服日本武士和西班牙戰艦,還真是屌炸天了,嘻嘻。

我想到了一個反駁的好思路:我們漢人的茅山天師、蜀山劍仙也不是白給的!

跟蠱術齊名的還有東南亞的降頭術,其中最有名的是飛頭降,我相當懷疑過一會兒這題目里會有人跑出來說:我是東南亞華僑,我親眼見過降頭師的人頭在空中飛~~~


情蠱知識普及講座現在開始(掌聲...啪啪啪)

一,蠱是什麼? 蠱其實就是母蟲加蟲卵,下蠱就是把蟲卵種到別人身上,而你控制母蟲

二,母蟲怎麼控制,首先養蠱分外養和內養,外養跟養狗差不多,你找個東西裝著就好了,內養比較可怕,是養在人體內的,但兩者都是以血認主的,就是你要用自己的血喂它(跟傳說的養小鬼差不多)

三,沒錯,情蠱就是內養蠱,母蟲是養在你體內的,住在子宮裡(別問我它怎麼鑽進去的,反正不是從肚臍眼),子蟲(也有說是公蟲)種在你老公身上,怎麼樣,想想這感覺是不是很酸爽~~

四,一定要注意的:除非蠱師死了,否則蟲與人是不能分離的,強行分離蠱會反噬(人家蠱蠱認你是主人才不要離開你啦)的,但蠱師老死的時候蠱依然會反噬的(別問我為啥蟲子為啥能活這麼久,我也不知道)

五,蠱會長大的(也跟養小鬼一樣),越來越強,要求越來越高,至於情蠱的要求嘛,參見唐朝韋皇后的野史......(我就不說啦,臉紅疾奔..),也有說韋皇后是被破蠱了

六,說道破蠱,後果就是反噬嘍,反噬就是會讓你一心求死的(好怕怕...)

七,更不要對養小鬼好奇,後果參見張國榮...

八,去看看降頭,降頭中也有情降,門檻低,好控制,居家好幫手哦..(就是有點噁心,配料要你的姨媽血....)


我養過蠱也中過蠱。。。

朋友家的老貓下了一窩小貓,用一個大木盆當貓窩,養著。(貓蠱)

滿月後我去挑選,挑了一隻最萌的。(貓蠱王?請注意,這時候我就被下蠱了,不做死就不會死啊混蛋!)

回家後這喵蠱王各種作怪鬧騰,吾痛不欲生也!記錄如下:

你跟喵星人或者汪星人有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貓的智商有多高?

後來我才發現,世間中了喵蠱的受害者何其之多,言之咬牙切齒,卻又無法棄之——

誰要說世間無蠱,我呸他一臉!


居然被邀請回答了。。

作為一個不是苗族的人 我只能把我的經歷和個人想法說一說

有錯望指出 我本意只是對這股神秘的力量報以好奇心 並非對此有所非議

以下是事件m:

m回家看老人 在江邊有陌生老奶奶遞上一把瓜子

還是孩子的m自然接下吃了

自此 日落剛過下虎跳的山尖兒

m肚痛難忍致午夜月光降下山尖兒

無論人在苗疆還是離開那塊地方 肚痛一直如此 疼痛時間以苗疆時間為準

現代醫學沒有檢查出任何問題

遂再度回村

找了系帶的蠱師來 (系帶是蠱師身份的象徵)

滾雞蛋 好雞蛋,滾完便臭氣熏天(已忘記生熟)

打開蛋殼看 雞蛋上印滿了瓜子印(也是由此記起那天吃過陌生老人的瓜子)

肚痛再未發生過

m事件就此結束 附:m真實存在

你若問我那是什麼力量 我只能答 或許是蠱術

那麼蠱術又是什麼呢 我便答不上來了

借用科幻小說里的理念

蠱術運用是現代科學尚未認知的微生物 甚至只是某些蛋白質來達到目的方法

我堅信一切看起來不可想像的事

都是有依有據的

只是現代科學尚未能做出解釋罷了

╮(╯▽╰)╭


苗子要是這麼厲害,哪還輪得到漢人、滿人、蒙古人佔據天下,一堆披紅戴綠滿臉褶子的苗族老頭老太太和撒麵粉似的嘩嘩下蠱,美國也扛不住啊。也不至於躲到深山老林里建寨生活了。


這幾天正好寫了一個關於蠱的,我也來說一下吧。

蠱,這個字會讓你想到什麼?

蠱毒、蠱蟲、蠱術?這個字讓人想到的,好像都是不太好,讓人毛骨悚然的東西和事情。

很多人對於「蠱」的認識,都是從電影、電視劇或者是小說上來的,情人蠱、子母蠱、金蠶蠱等等。其實關於「蠱」也有很多不同的民間說法,不過,這些說法中都十分統一的一點就是,這東西不好惹,而且解起來也麻煩。

今天我們就來假設一下,如果,我們真的遇上了「蠱」,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自己檢測,該如何自救。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蠱」,它到底是什麼東西,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蠱」這個字,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它在甲骨文中長這樣:

如上圖,左邊的就是甲骨文。第一眼看上去,下面就像是一個容器,然後中間畫著兩條像是蟲子或者是蛇的東西。「蠱」字從蟲,從皿;皿,也就是甲骨文中的下半截,代表的是一種盛器,而在器皿中間的兩條蟲子/蛇,其實就代表了大量的蟲蛇。

現在我們寫的「蠱」其實是簡化後的,原本的寫法應該是「蠱」,而且這個寫法是從篆文開始的,在我國古代,喜歡用「三」來表示多數,三個蟲在「蠱」字中就表示有很多的蟲蛇。合起來,這個字就表示被養在器皿中的蟲蛇。

篆文的「蠱」字長這樣:

身為東南亞三大巫術之一的「蠱」,可謂是歷史久遠,遠古時代就有了,而且在許多的古籍記述與民間傳聞中都能找到「蠱」的記載和傳說。

在古代,「蠱」這個字除了是蠱術、蠱蟲之外,還有很多的意思。在《說文解字》中就提到:「蠱,腹中蟲也。」 這裡面所說的蠱,其實就是肚子裡面的蟲子,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蛔蟲。

另外,在《春秋傳》中說道:「皿蟲爲蠱。」「晦淫之所生也。」「臬桀死之鬼亦爲蠱。從蟲從皿。皿,物之用也」。這裡所說的就不是蛔蟲了,「皿」上面加上「蟲」就是「蠱」,又說道,這蠱其實是因為淫亂而產生的惡果;另外,那些被砍頭、分肢或者是上吊而死的鬼,也會變成「蠱」的。

同樣的說法在《左傳·昭公元年》中也有提到:「晉侯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蠱。何謂蠱?對曰,淫溺惑亂之所生也。」在《周易》中也有提到:「婦惑男,風落山謂之蠱」。

不過同一本書中也有另外的說法,在《左傳·昭公六年》中寫道:「谷之飛,亦為蠱。」這裡所說的「蠱」其實就是穀物裡面的蛀蟲,所化成的飛蛾。

這上面提到的「蠱」,特別是《說文解字》中說到蠱是肚子裡面的蛔蟲,和我們現在所了解的「蠱」可是完全不一樣啊。但是《說文解字》這本字典可是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

於是就有人對此做出了一個推測,因為在造字時代,科學、醫療水平的都十分的地下,遠古的祖先們因為肚子里有蛔蟲,而導致了劇烈的腹痛,他們對於這種當時候的技術水平完全無法解釋的恐怖蛔蟲感到十分的不解和恐懼。

最後,他們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那就是這種蛔蟲其實是人養出來的,為的就是實現以蟲害人的陰謀。於是就有了「蟲」這個字的存在。不過,這也是後人的一個大膽的猜想而已。

在明清的時候,「蠱」也作為一種病名,在《赤水玄珠·蟲蠱》中說道:「蠱以三蟲為首。」「彼蠱證者,中實有物,積聚已久,濕熱生蟲。」清朝《證治匯補》卷六中寫道:「脹滿既久,氣血結聚不能釋散,俗名曰蠱。」

關於「蠱」在古書中的描述,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飛蛾、病證病名、房事過度成疾、用毒蟲所制的一種毒蟲、邪術。

隨著科學技術、醫療水平的發展,人們已經開始知道米缸裡面的蟲子會化成飛蛾,房事過多也會讓身體變得虛弱,而蛔蟲卵會污染泥土、水或食物,如果人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就會患病,蛔蟲就會寄生在人體裡面,屬於人體最常見的寄生蟲等等。既然這樣,自然也不會稱之為蠱了。最後就剩下這個蠱蟲和蠱術,直到現在還是神秘得讓人害怕。到了現代,很多對於「蠱」的解釋,已經完全就是指的毒蟲和蠱術了。

根據記載,這種蠱術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周禮·秋官》中就記載了周朝有一個職位「庶士」,負責除毒蠱,到了漢代毒蠱更為盛行,《周禮·秋官·庶士》鄭玄注引東漢《賊律》中說道:「敢蠱人者及教令者棄市。」

而關於如何煉製蠱蟲這件事情,在隋朝的時候已經有了相關的記載。在《隋書·地理志下》中說道:「新安、永嘉、建安、遂安、鄱陽、九江、臨川、廬陵、南康、宜春,其俗又頗同豫章,而廬陵人厖淳,率多壽考。然此數郡,往往畜蠱,而宜春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種存者留之。蛇則曰蛇蠱,虱則曰虱蠱,行以殺人。使人食之入腹,蠱食其人五臟。人死則其產業移入蠱主之家。三年不殺他人,則畜蠱者自鍾其弊。累世子孫,相傳不絕,亦有隨女子嫁焉。干寶謂之為鬼,其實非也。自侯景亂後,蠱家多絕,既無主人,故飛游道路之中則殞焉。」

這裡面就說得很詳細了,按照《隋書·地理下》一書中所描述,新安郡、永嘉郡、建安郡、遂安郡、鄱陽郡、臨川郡、廬陵郡、南康郡、宜春郡、豫章郡,都是屬於隋代的揚州範圍內。

當時在這些郡裡面,很多養蠱來害人,其中宜春郡是特別嚴重的。蠱的製作方法就是在五月五日那一天,集夠百種蟲,大到蛇,小到虱子,然後把這些蟲蛇一起放到一個容器裡面封上,讓這些蟲蛇在裡面自相殘殺,相互分食。

之所以選擇五月五日,也就是端午節那一天,估計是因為按照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的觀念,午是代表了火,五月五日正好就是午月午日,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

百蟲在容器裡面互相殘殺,直到剩下最後一個為止,最後留下來的是什麼,那這個就是什麼蠱,如果最後剩下一條蛇,那這就是蛇蠱,要是剩下的是蜈蚣,那這就是蜈蚣蠱,這些蠱可以用來害人,甚至殺人。

那這些蠱多數是怎樣害人的呢?

一般養蠱者會在吃飯的時候,給人下蠱,把蠱放在飯菜裡面,讓人吃下去,這就中蠱了,而蠱會吃掉五臟,在沒有醫藥可治的情形下死去,中蠱者死了之後,所有財產都將會變成是養蠱者的了。

而且,要是養蠱者間隔三年都不殺人的話,那麼這個蠱就會反噬,養蠱者自己就會死。而且這種蠱一旦煉成了,養蠱者死後會把蠱傳給他的後輩,就這樣一代傳一代的,不過也有隨著女子出嫁的,這可以說是最另類的嫁妝了。

干寶曾稱蠱為鬼,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蠱和鬼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干寶是誰?東晉文學家、史學家,中國志怪小說的鼻祖,《搜神記》的作者。

這個時候有人會問了,這個蠱萬一要是蛇蠱,這蛇這麼大條,怎麼讓人吃下去啊?而且吃的人肯定有所察覺的啊,這就涉及到放蠱了。

根據顧野王的《輿地誌》中記載:「江南數郡有畜蠱者,主人行之以殺人。行飲食中,人不覺也。其家絕滅者,則飛游妄走,中之則斃。」怎樣才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把蠱給吃下去呢?

下蠱的人除了下蠱蟲本身之外,還可以把蠱蟲或者是蠱葯研磨成粉末狀,甚至還能用指甲把磨成的藥粉彈在對方的衣物上,這樣也能讓人中蠱;另外,蠱蟲的糞便、涎沫也是可以的。

有的放蠱時候必須要開壇作法,施展厭魅之術才能完全使人中蠱,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有蠱的衣服或者是物品放置在路中央,等待人把它給撿起來,而撿到的那個人,就會把蠱給帶回了家,那家人就會成為了有蠱的人家。

最可怕的是,上面說到的方法,是最下乘的下蠱方法,有些蠱甚至能夠不經過食物直接施蠱。劉南的《苗荒小記》中提到:「苗之蠱毒,至為可畏,其放蠱也,不必專用食物,凡噓之以氣,視之以目,皆能傳其毒於人;用食物者,蠱之下乘者也。」

呼吸之間也能中蠱,看一眼都倒霉,這才是蠱術這麼多年來,一直讓人害怕的原因之一,那就是防不勝防。

在公元548年,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爆發了侯景之亂。這次事件是中國長江流域遭受的第一次毀滅性破壞,而且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死傷無數,長江流域,特別是江東八郡的人口都遭受了巨大的損耗,最終導致了之前兩百年的建設成果化為烏有。

在侯景之亂之後,養蠱的人家基本上都絕了,其實別說是養蠱的人家死了,其他的很多正常人家都絕戶了。那些蠱蟲沒有了主人後,飛或者是遊走在道路中,後來就死了。

到了唐代,這種制蠱、養蠱的方法也被保存了下來,在《通書·六書略上》中說道:「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宋元時期的《嶺南衛生方》中也提到:「制蠱之法,將百蟲置器密封之。使其自相啖食,經年後,獨存者為蠱。」

那麼古人是怎麼對付這些害人的蠱術?

用蠱害人的事情多了,百姓們也覺得十分害怕啊。於是到了唐朝以後,還專門把這種害人的方式定為犯罪行為,刑律名為造畜蠱毒,反正只要是以迷信邪道害人的,都可以定這個罪。

造畜蠱毒,其實是造畜和蠱毒。「造畜」其實也是一種巫術,在江北一帶比較少見,常出現在黃河以南的地區。這種巫術能夠把人變成牲畜,所以稱為「造畜」。

到了清朝,也還是有造畜蠱毒這一個罪名的。在《大清律例·刑律·人命》中規定,凡製造、藏存堪以殺人的蠱毒之人,或教唆別人造畜蠱毒者,均處斬;造畜者不問是否已經殺人,財產沒收入官,妻子及同居家口雖不知情,也一併流二千里安置。但教令者之財產、妻子等不在此限之內。如果以蠱毒毒害同居家人,被毒害人的父母、妻妾、子孫不知造蠱情者,不在流放限內;若系知情,雖被毒,也同樣緣坐。若里長知而不舉者各杖一百,不知者不坐。告官拿獲者官給賞銀二十兩。若造魘魅、符書詛咒,欲以殺人者,各以謀殺論處;因而致死者,以本殺論處;只欲令人生病痛苦者,按「謀殺已行未傷」

律減二等處刑。但子孫害祖父母、父母,奴婢、僱工害家長者,則不減等...... 造畜蠱毒為十惡中不道罪的一種, 雖遇赦令,亦流三千里。

用蠱毒、造畜、甚至是符書詛咒害人者,被抓到之後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就算遇上了大赦天下,也要被流放三千里。而且要是知情不報的,同樣要受罰。

蠱的種類也是十分的多,金蠶蠱、篾片蠱、癲蠱、疳蠱、腫蠱、泥鰍蠱、陰蛇蠱、三屍蠱等等。其中聽到比較多的,應該屬於金蠶蠱了。

傳說中,這個金蠶蠱外形看上去像蠶,但是通體金色。而唐代人認為,金蠶蠱是「屈如指環,食故緋錦,如蠶之食葉」,所以金蠶蠱也被稱之為「食錦蟲」。

清朝的張泓在《滇南新語》中也說道:「蜀中多畜蠱毒,以金蠶為最,能戕人之生,攝其魂而役以盜財帛,富而遣之,謂之嫁金蠶。」

金蠶蠱的製作方法也尤為複雜,把多種有毒的動物埋在十字路口,經過四十九天以後再去挖出來,然後貯在香爐裡面。而且,據說金蠶蠱養成之後,不畏火槍,屬於最難除滅的蠱。

民間也有很多關於金蠶蠱的傳說,在福建的龍溪縣的傳說中,金蠶是一種無形的東西,和那些低級的蠱可不一樣。它不但能害人,而且還能替人做事,這裡所說的做事,那是真真正正的做事,比如說干農活、打掃衛生什麼的。

所以,傳說養金蠶的人的屋子都是十分乾淨的,進了家門之後,在門檻上踢上一腳,回頭看一眼,門檻上的腳印、沙土忽然沒有了,這就說明這家人正養著金蠶蠱。

而且根據當地的傳說,金蠶蠱隔幾年就要要吃掉一個人,畢竟金蠶蠱也不是白白幫你幹活的,到了年底的時候,主人家要是還有盈餘,那還得買人給金蠶蠱吃。所以在年底算賬的時候,就要把損失往大里報,摔了一個碗,那就說摔了二十個,總之就是要說成是無息虧本。南靖人關於金蠶蠱的說法,則是金蠶是能變形的,變成蛇、青蛙,甚至小孩子。

下面我來說說怎麼預防中蠱還有怎樣知道自己是否中蠱了,一般來說,要是在飯菜裡面下蠱,一般情況下都是放在第一塊食物上。有經驗的人,在進入蠱區之後,每次吃飯的時候,就會偷偷地用筷子夾下第一塊食物,然後將其放在手裡面。

等到吃完飯之後,就把那塊食物埋在一個十字路的地下,據說,這樣一來,蠱就會自己回到放蠱的人家裡面了。

有些人更為直接,在吃飯前,就先問主人:「這菜/面裡面,你們有沒有下蠱?」然後夾出一塊食物,放在桌子的一邊,再吃飯,這樣一來,蠱就不能害人了。

另外,民間還有幾個方法預防中蠱。

第一,在食用茶、水、菜、飯等物之前,主人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動,很可能就是在施毒,這個時候你就要馬上問主人:「食物裡面,難道有毒嗎?」據說,只要你問了這麼一句,就沒辦法向你施蠱了。

第二,就是吃飯前先吃大蒜頭,要是有蠱的話,你吃下去之後就肯定會吐,不吐的話,就會死。

第三,用大荸薺切片晒乾,研磨成末,每天早上取一定的量,滾湯服下,這樣下來,就算是進了養蠱人的家,也可以避免遇害。

最後就是出門在外,不熟悉的人就別去人家家裡喝酒吃飯了。

最後就是中毒後的辨認法,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吃生黃豆,黑豆也行,入口之後不聞腥臭,就是中毒;或者嚼一寸灸甘草,咽汁隨之吐出,為中毒。

但是,在現代,其實已經很少這種蠱術害人的事情了,各位看官也別當真,遇上了什麼身體不舒服的,趕緊去醫院檢查才是正確的,而且也不能隨便亂吃草藥之類的。


有次一家人吃晚飯,我妹提出來想去泰國玩,我隨口開了句玩笑,小心降頭。我爸媽不知道什麼是降頭,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就說和苗族的蠱差不多。我爸說這蠱,我們老家那就有,老家那有句古話,女兒騙來給蠱吃。

對了,我在溫州,用的全是魔鬼的語言,所以翻譯都點困難。我老家離我現在住的地方10分鐘車程。

據我爸說,20多年前,交通不方便,也沒有什麼商店啊什麼的。過路人基本上是去普通人家裡面討口水喝,基本上就是那個木勺子去水缸打水。判斷有沒有蠱,就是打勺水倒在太陽下面,有蠱的會變黑,有蟲子。

我爸說基本上會下蠱的都是很苦的,沒朋友,沒親人,孤伶伶一個人,而且生活條件也很差,條件好點的是不會幹這行的。

另,據說我爸小時候,見過穿樹葉野人,男男女女,穿上衣服和我們是無區別的,但他們不會講話,或者是不會講我們的方言。我爸爸的奶奶,是不讓我爸爸他們看的,說他們是鬼怪。


@木可信 的答案非常「玄乎」。

本人表示目前暫時不相信下蠱這類的說法,雖然本人生在雲南,身邊也可以接觸到很多苗族朋友。

除非進行數次真實有效的雙盲實驗,否則這玩意兒…… 也許只能算是一種心理暗示吧。


一個真實的故事,主角是我小時候的鄰居,知青。他年輕的時候就插隊到了苗寨,還娶了一個苗族姑娘。當時結婚什麼的無非就是請鄉親喝酒,沒辦過法律手續。後來改開了,政策是結婚的知青不能回城。但是他一定要回城。其中細節不知道了,總之最後回來了,但就是被苗人下了葯。一時清醒一時瘋癲。事情是他清醒的時候告訴我的。我個人認為 所謂下蠱,就是生物藥劑唄。


夏天被蚊子咬得滿身包我也覺得是被下蠱了呢


那給馬雲爸爸下個情蠱怎麼樣


如果是真的:流傳那麼久的事情,早就有人研究,甚至進入軍事領域,大規模量產了。

但是都只有傳聞,沒有實際使用。那麼基本和吸血鬼一樣,是傳說而已。


1.苗人只是統稱

2.這麼多國家有原子彈,你見放過幾顆

3.這可憐可悲的傳承


這個世界肯定有蠱!

第一次,你貪戀母親的懷抱不能自拔;

第二次,你想念櫥窗的糖果流連忘返;

第三次,你初嘗愛情的甜蜜痛苦仍飛蛾撲火;

第四次,你體會生活的辛酸但為了家庭仍不忘初心;

第五次,你初為人父母覺得一切苦難都是值得;

第六次,你年老體衰對這個世界的眷戀深入骨髓,哎,中蠱太深了。

說到底,一切的蠱惑都是因為有責任等你去背負,有美好等你去體會,有失去等你去痛苦,有得到等你去歡欣。


苗族朋友表示只會情蠱︿( ̄︶ ̄)︿


藝術加工而已,跟武俠小說裡面的武林高手一路貨色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一個神秘的詭異的喪心病狂的人?
深藍兒童是否真實存在,科學上有相關解釋嗎?
為什麼神佛的造像背後總畫有一個光圈?
有沒有關於靈異事件和解密類的紀錄片?

TAG:傳說 | 神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