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吃货帝国除了地大物博之外还有什么因素?

别说是外国人了,我土生土长一中国人看舌尖都觉得很神奇……


因为文化的绵延不绝。

我们跟我们在三千年前的祖先基本上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种文化传承可以将没一代人在饮食方面的研究积累起来,形成越来越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以美食而闻名的国家都是历史悠久的,比如日本、土耳其、法国和意大利。而印度这种文化有断层的国家和美国这种历史很短的国家,都没有很丰富的传统饮食。


长期的专制历史,导致皇室的食谱越来越丰富和精致。

长期的战乱分裂,导致难民在逃荒的过程中食谱原来越广泛和大胆。

以上两者,让我们艰难的生存在这片土地上,也让我们吧这片土地上能吃的东西全都吃了一遍,幸运的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东西还他么就是比洋人的东西好吃,不吃不是浪费吗


还有中华民族惊人的敢做敢吃的能力,勇于探索,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泥里生的.........但凡能获得的,我们都敢吃啊。还有就是经验的积累吧


还有历史悠久。看看《山海经》开篇,介绍植物就说它长得像韭菜,吃了不饿;介绍动物,说会像人一样走路,吃了它走得飞快。


吾辈需研习谋与战,则子可专攻数、理、史、地、工、商、农,则孙可醉心书画、诗词、礼乐、雕刻、针织、陶瓷 ----强尼-亚当斯

咱们的祖国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封建统治时期,这段时期中又有很长一段时间百姓们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是指在那个时期百姓心目中的安居乐业,而且除了吃,其它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亦不俗,只是吃可能更易传承,这里的更易传承也只是相对于那些灰飞烟灭的东西而言,饮食文化还存下了凤毛麟角罢了。

看舌尖上会感到神奇,看看故宫,看看各地省博,同样也会有让人感到神奇的东西 更省事还可以看书


饿的,历史上每次饥荒,都会探索出一些新的食物


内卷化的结果吧。

皇权地主思维,重农抑商,也不重视海洋,就窝在东亚这块地里收皇粮。

但可耕种面积毕竟有极限,人口却不断增长,生产科技爬的又慢(科技往往是先有实践,再有理论,不是像游戏里,内陆城市都能研发航海科技,而且对外交流、思想碰撞也很重要。所以自认为地大物博、不想再对外开拓又自视甚高、不肯向别人学习的文明,科技发展必然缓慢),必然会有人均粮食不断减少直至社会动荡、人口大量死亡的阶段。

据说《资治通鉴》中“人相食”一共出现33次,“大饥”41次。

如果你连人肉都不忌口了,那么想必是不会介意去尝试各种“去掉头,鸡肉味”的新奇食材的。

杨小彻:史书中有哪些看起来轻描淡写但品味起来很残酷的话?

历史教训就是——千万不要自满、丧失开拓精神,另外人口还是需要控制的。


谁说我们地大物博了,地大没错,物博可真当不起,喜欢你是沙漠就是高原冻土就不说了,中部往东,不是水土流失就是山脉绵延。壮丽山河固然养眼,但是耕地种植的重担就全落在几个小平原和部分丘陵地带了。

本人历史盲,但是依稀记得咱们现在吃的蔬菜水果到了明清才算引进的差不多,包括我们作为吃货国最喜欢的辣椒,番茄。

所以,要说中国人爱吃,讲究吃,没错。但是往前追溯个几百年,还真没什么可吃的东西。


中国为一农业国家,孔子曰:“贫而乐,富而好礼。”美食为农人人生之一乐。各地风俗不同,产生出不同的美食。


炎黄子孙,炎帝尝百草,轩辕驱百兽,骨子里的东西


什么都敢吃!


政治上的专制导致大部分人将精力转移到兴趣爱好上来,而最好的兴趣爱好之一就是烹饪。会被跨省吗?果断匿。


推薦閱讀:

相撲選手真的是只吃雞肉,完全不吃四腳著地動物(豬,牛)么?
肯德基是否將吮指原味雞下架了?
上海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美食?
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到底買不買?
巴西烤肉好吃么?

TAG:美食 | 吃货 |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