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看懂計算機論文中的數學公式?

我是學計算機的研一的學生,專業是目標跟蹤和計算機視覺,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看論文,但是看的感覺很吃力,似懂非懂。很多數學方面的知識都不懂,有些數學名詞或者公式都沒聽過或者見過,給我看論文造成了很大的障礙,看不懂實現起來就更難了,怎麼樣才能改變這樣的現狀呢?


文獻遞歸是必須的,如果遞歸到了泛函分析,矩陣理論,優化演算法,計算機視覺那麼就直接看教科書,或者省事的話看ppt,這是沒有辦法的,看文獻的功底最終就落實在了教科書,教科書基礎沒打好,看文獻效率低,看不懂


一篇好論文能發表的一個前提是,該領域的研究生可以根據這篇論文提供的信息去再現論文中所做的實驗(演算法)。

根據這個前提,如果你遇到了看不懂的名詞或公式,論文中必定是會給出相應的參考文獻的,你只要去看參考文獻,或看參考文獻的參考文獻,或參考文獻的...的參考文獻就可以了。

反過來,如果論文沒有為你看不懂的名詞或公式給出參考文獻,那麼有兩種可能性:

  1. 你還不是合格的研究生;

  2. 你看的論文不是一篇好論文。

如果屬於1這種情況,其實這很正常,因為你才研一,建議你先找課本補習一下;如果屬於2這種情況,這也很正常,建議你換一些更好的論文來讀,特別是對於初學者,找好論文看更為重要。


謝邀。

首先,研一的學生看不懂論文非常正常,繼續認真學就是了。視覺方向確實也是對數學要求比較高的一個方向。大致上,這個方向的學習順序應該是這樣的:

最新論文看不懂的話去看經典論文(基本看引用數就知道經典程度了);

經典論文看不懂的話去看計算機視覺的教科書(就那麼幾本,知乎上有人問過);

視覺教科書看不懂的話去看數學的教科書(一般情況下集中在代數和統計方向,有時候也用微積分);

數學的教科書還看不懂就沒有後路了。這是一個坎,想在這個領域做東西的話,必須花時間在數學基礎上,沒有捷徑。


個人體驗:耐心和不耐心看到的東西根本不一樣


可以學一下最優化理論,統計學習方法,矩陣理論


同時研一,同是計算機視覺,覺得就像看天書一樣,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找代碼改代碼。。。呃...好無聊好無聊


有些公式純屬逗比,學數學的都看不懂


如果你 微積分、線性、概率論這三門都過關的話,一般的視覺論文應該沒有太複雜陌生的公式了。還有就是 看幾本基礎的書,比如數字圖像處理等。


多讀書


看懂數學公式的前提是看懂數學術語,這個難道不應該去翻書嗎?


看公式下面一段話,一般會講這個公式的目的。


計算機視覺中涉及數學較多,補數學的可以參考《計算機視覺中的數學方法》


我就發現了 如果按照公式寫代碼的話 那個代碼八成都是錯誤的。。。


就行了.

事實上並非如此,比如:有的同學把書上的黑體字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來,可就是不會用;有的同學不重視知識、方法的產生過程,死記結論,生搬硬套;有的同學眼高手低,「想」和「說」都沒問題,一到「寫」和「算」,就漏洞百出,錯誤連篇;有的同學懶得做題,覺得做題太辛苦,太枯燥,負擔太重;也有的同學題做了不少,輔導書也看了不少,成績就是上不去,還有的同學複習不得力,學一段、丟一段.

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習態度問題:有的同學在學習上態度曖昧,說不清楚是進取還是退縮,是堅持還是放棄,是維持還是改進,他們勤奮學習的決心經常動搖,投入學習的精力也非常有限,思維通常也是被動的、淺層的和粗放的,學習成績也總是徘徊不前.反之,有的同學學習目的明確,學習動力強勁,他們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刻苦鑽研的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意識,他們總是想方設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主動向同學、老師求教,具有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和創造學習條件的能力.二是學習方法問題:有的同學根本就不琢磨學習方法,被動地跟著老師走,上課記筆記,下課寫作業,機械應付,效果平平;有的同學今天試這種方法、明天試那種方法,「病急亂投醫」,從不認真領會學習方法的實質,更不會將多種學習方法融入自己的日常學習環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多的同學對學習方法存在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理解,比如,什麼叫「會了」?是「聽懂了」還是「能寫了」,或者是「會講了」?這種帶有評價性的體驗,對不同的學生來說,差異是非常大的,這種差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其效果.

由此可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好數學的兩大基石.這兩大基石的形成又離不開平時的數學學習實踐,下面就幾個數學學習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談一談如何學好數學.

一、數學運算

運算是學好數學的基本功.初中階段是培養數學運算能力的黃金時期,初中代數的主要內容都和運算有關,如有理數的運算、整式的運算、因式分解、分式的運算、根式的運算和解方程.初中運算能力不過關,會直接影響高中數學的學習:從目前的數學評價來說,運算準確還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運算屢屢出錯會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從個性品質上說,運算能力差的同學往往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眼高手低,從而阻礙了數學思維的進一步發展.從學生試卷的自我分析上看,會做而做錯的題不在少數,且出錯之處大部分是運算錯誤,並且是一些極其簡單的小運算,如71-19=68,(3+3)2=81等,錯誤雖小,但決不可等閑視之,決不能讓一句「馬虎」掩蓋了其背後的真正原因.幫助學生認真分析運算出錯的具體原因,是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面對複雜運算的時候,常常要注意以下兩點:

①情緒穩定,算理明確,過程合理,速度均勻,結果準確;

②要自信,爭取一次做對;慢一點,想清楚再寫;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紙上也要寫清楚.

二、數學基礎知識

理解和記憶數學基礎知識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什麼是理解?

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話去解釋事物的意義,同一個數學概念,在不同學生的頭腦中存在的形態是不一樣的.所以理解是個體對外部或內部信息進行主動的再加工過程,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

理解的標準是「準確」、「簡單」和「全面」.「準確」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質;「簡單」就是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全面」則是「既見樹木,又見森林」,不重不漏.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知識的形成過程和表述;二是知識的引申及其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思維方法.

什麼是記憶?

一般地說,記憶是個體對其經驗的識記、保持和再現,是信息的輸入、編碼、儲存和提取.藉助關鍵詞或提示語嘗試回憶的方法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記憶方法,比如,看到「拋物線」三個字,你就會想到:拋物線的定義是什麼?標準方程是什麼?拋物線有幾個方面的性質?關於拋物線有哪些典型的數學問題?不妨先寫下所想到的內容,再去查找、對照,這樣印象就會更加深刻.另外,在數學學習中,要把記憶和推理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在三角函數一章中,所有的公式都是以三角函數定義和加法定理為基礎的,如果能在記憶公式的同時,掌握推導公式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遺忘.

總之,分階段地整理數學基礎知識,並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可以極大地促進數學的學習.

三、數學解題

學數學沒有捷徑可走,保證做題的數量和質量是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

1、如何保證數量?

① 選准一本與教材同步的輔導書或練習冊.

② 做完一節的全部練習後,對照答案進行批改.千萬別做一道對一道的答案,因為這樣會造成思維中斷和對答案的依賴心理;先易後難,遇到不會的題一定要先跳過去,以平穩的速度過一遍所有題目,先徹底解決會做的題;不會的題過多時,千萬別急躁、泄氣,其實你認為困難的題,對其他人來講也是如此,只不過需要點時間和耐心;對於例題,有兩種處理方式:「先做後看」與「先看後測」.

③選擇有思考價值的題,與同學、老師交流,並把心得記在自習本上.

④每天保證1小時左右的練習時間.

2、如何保證質量?

①題不在多,而在於精,學會「解剖麻雀」.充分理解題意,注意對整個問題的轉譯,深化對題中某個條件的認識;看看與哪些數學基礎知識相聯繫,有沒有出現一些新的功能或用途?再現思維活動經過,分析想法的產生及錯因的由來,要求用口語化的語言真實地敘述自己的做題經過和感想,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以便挖掘出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思維方法;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元歸一.

②落實:不僅要落實思維過程,而且要落實解答過程.

③複習:「溫故而知新」,把一些比較「經典」的題重做幾遍,把做錯的題當作一面「鏡子」進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種高效率的、針對性較強的學習方法.

四、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與哲學思想的融合是學好數學的高層次要求.比如,數學思維方法都不是單獨存在的,都有其對立面,並且兩者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相互轉換、相互補充,如直覺與邏輯,發散與定向、宏觀與微觀、順向與逆向等等,如果我們能夠在一種方法受阻的情況下自覺地轉向與其對立的另一種方法,或許就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比如,在一些數列問題中,求通項公式和前n項和公式的方法,除了演繹推理外,還可用歸納推理.應該說,領悟數學思維中的哲學思想和在哲學思想的指導下進行數學思維,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方法.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重視運算能力的培養,扎紮實實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學會聰明地做題,並且能夠站到哲學的高度去反思自己的數學思維活動,我們就一定能早日進入數學學習的自由王國.


推薦閱讀:

得到去msra實習的機會,該怎麼徵求導師同意?
易語言那麼不入流嗎?
假如重學計算機,你會怎樣做?
linux和機械錶哪個系統的複雜度高?
話說數字電路對一個計算機系的學生真的那麼重要嗎?

TAG:論文 | 計算機科學 | 數學公式 | 計算機視覺 | 學術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