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願意花錢買電子唱片?或者花錢下載音樂?

自從聽歌要錢以來。諸多不適應。

誠然國民被常年盜版橫行的互聯網市場慣壞了。

而現在有多少人願意花錢買電子唱片呢?

感覺卡碟畢竟還有收藏價值,花錢買電子唱片有點接受不了……

大家的態度以及原因

多久大家的心態才能轉變?


以下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不光音樂是這樣,電影,遊戲什麼都是這樣。我媽每次知道我在Steam和雲音樂上買東西的時候,都會說,錢都花在看不見的地方了,錢花了,手上什麼東西都沒拿到。

嘛,可能老一輩人的理念就是花錢要看到東西,,不過我花錢買數字專輯也好,買遊戲也好,花錢看電影也好。

我只是想說,我花錢並不是一定要看到實體的東西,而是對這個行業的尊重,對這個歌手的尊重,以及我覺得作為一個愛好者應該有的覺悟。


PS:不太喜歡在別人答案下評論不同的觀點,所以在這裡更新下:

實體唱片,其概念其實類似於郵票,它雖然主體為批量生產,但並不代表它就不值錢或者說沒有收藏意義,幾點說明:

a. 不要指望收藏唱片能賺錢,90%的唱片到了二手出讓的時候是平價或更低價格出讓的,值錢能升值的只有一小部分;

b. 唱片值得收藏或者說增值的幾個要點:版本,限定,豐富的周邊,發行量,所處廠牌或藝人的現狀,這些都可以導致唱片升值,此外要看唱片保存的品相,這些都如同郵票的概念,大部分並不值錢,但小部分卻有炒作或者增值的市場;

c. 不建議誰都入唱片的坑,根據自己愛好和精力量力而行,但這個坑水很深,不是簡單想一想問一問就能全部摸透。

====================================

1. 家裡唱片市值已經過7位數(不發照片了,想看翻下以前答案里的圖),購買花的錢也至少六位數。有比我們更可能花錢的,例如十八子作的燒刀李。

2. 消費觀念問題沒法去有效解決,其實真正習慣購買唱片的人,和互聯網市場沒有太大關係,頂多可以說是被打口碟市場寵壞了。因為買唱片的人,並非單純為了聽,更大成分是為了收藏。

3. 僅僅說我個人觀點:是否願意消費實體/數碼唱片/音樂,還是取決於收入水平,電子音樂這一塊,正常一首歌10元人民幣左右,唱片的話,CD一般在100左右,唱片12寸單曲70左右,大碟200左右,這完全需要有收入來支撐,其次還需要你願意花,月收入2,3萬卻不會花2,3元買歌的人有大把。

4. 說下自己,只會買實體唱片,幾乎不買數碼,因為覺得需要找的都能免費下載到,下載後收聽如果喜歡,一定會去買實體唱片(有時候死忠的一些藝人和廠牌會不聽就購買)


謝邀、

我是QQ音樂付費音樂包和綠鑽免流量會員、是網易雲音樂付費音樂包和免流量會員、我還是Amazon Prime會員、每年一百刀享受2天送貨上門和各種音樂、新出的音樂能聽不讓下載、下載的話一首一兩塊錢的樣子、

我覺得很正常、無所謂、…而且會讓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哈哈哈哈哈哈哈 …

我覺得不是說實體唱片什麼的有收藏價值、也不是說虛擬的專輯因為看不到東西就不應該給錢、我們花錢是為了享受音樂、跟花錢買東西吃飯洗車坐公車地鐵的性質是一樣的、有人在為我們的享受而工作、我們理所應當的給予這些人應有的回報、就這麼簡單、

真要分析原因的話…還是國人這個窮瘋了的消費觀念吧…那些佔便宜當賺錢的思想作祟…覺得花錢一定得看見東西不然就是被坑了…

一時半會兒的改不了…


我最希望的音樂市場是這樣的:

1、所有的音樂可以下載,不存在"必須用某某app才能聽"的音樂

2、5塊錢一首,再貴點10塊錢也行,別扯這扯那的,我給錢你給下載,付費方便點,選上幾百首點個下載,支付寶付完錢音樂就在我的硬碟里

3、但是你沒有版權的,特別是那些本來就是同人類的免費傳播的,你沒資格收錢,你可以選擇此類音樂不能下載

4、可下載無損,可選各種音質的mp3,我既然給錢了,你的服務要到位

5、下載的文件信息要全,封面要有,所有標籤要規範且完備,別給我一個除了文件名以外都不知道這是啥歌的東西

6、協議規範齊全,我下了歌這個音樂就是我的,我愛放到哪裡聽就放到哪裡聽。我傳播給別人就是我違反協議你可以法律途徑來解決,我們都是知恥的人,不會這麼腦殘傳播盜版

依靠音樂版權數量把用戶綁在自己平台上,而不是認真去思考app提供什麼特色和功能讓用戶能有更好的粘性,是音樂app們的悲哀(網易在這一點上相對好一些,但也逃不出這個圈)


我完全適應付費數字音樂。

以前白嫖、後來聖母心、覺得我自己就是學音樂的人、我聽歌怎麼可以聽盜版呢?然後就開始了買CD回來導入iTunes用手機聽的習慣,然後周杰倫出數字專輯、當時20塊的作用就是比別人早兩天聽到而已。也就買了,當時只是覺得自己喜歡的歌手第一次做這種有意義的事情應該支持。後來15年全網收費,也就跟著買音樂包了,完全沒有什麼不適應的。

因為我進過棚、寫過歌、我知道做一首歌的成本再怎麼低都低不到那裡去。

一個歌手新專輯出來打歌、你覺得好聽喜歡想去聽一下整張專輯的歌你就買,聽完覺得太厲害了那就再買張CD收藏一下咯。為什麼不適應買數字音樂呢?是你覺得數字的你感受不到你擁有它嗎?那你剪頭髮為什麼要給錢?


不在於有多少人願意花錢買電子唱片,而在於誰想讓你買電子唱片。人類社會的金字塔結構決定了,大多數人需要的不是願意不願意的問題,而是告訴怎樣做的問題。

1.唱片生產者。這個不太恰當,大概就是製作音樂傳播介質並以此牟利的商人。電子唱片不需要大型生產設備,雲盤和高速網路就可以完成快速複製,不需要每個城市鋪設營銷網路,一個網站就可以。這些人才是維持音樂行業的中堅力量。音樂人,消費者,全部是被唱片生產者的資金流撬動。

2.唱片公司。簽下藝人的公司無疑要將藝人的價值變現,同樣追求利潤最大化。實體唱片銷量已經變得可有可無了吧。畢竟CD機,DVD機等設備終端已經在高速網路面前市場持續衰減。少量製作一些精品用於簽售會,估計是實體唱片最後的價值。

3.獨立音樂人。並不是每個音樂人都喜歡受制於人(唱片公司)的感覺。電子唱片投入的設備很少,租用錄音室和搭建錄音室相比和廠家談出版(個人出版可能還要掛靠公司,這是管理問題)的費用要低廉的多。而且電子唱片的版權從始至終都能夠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對獨立音樂人來說,電子音樂不僅經濟,而且有收益權的保障(雖然未必能爆紅,但總有希望)。

4.音樂網站。這個不用多說,電子音樂好管理,走伺服器必然留下痕迹,大數據整開,抓用戶習慣,搞分析都是剛剛的。

5.國家管理者(政府、版權局etc)。電子音樂最大的好處就是對版權的管理。從技術上講,嵌入追蹤代碼,可以追查到任何播放器內播放的音視頻作品是否正確的得到授權,打擊盜版的利器。實體唱片的生產是版權局監管,儘管需要報備數量,但實際生產量一定會多一點(方便調換次品;也可能多很多,違法)此時的盜版唱片和正版唱片沒有區別!另外,發達國家的版權監管很嚴格,世貿協定,TRIP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中國都是簽約國,為了國際形象和國際貿易,政府也會下重手管理版權。其實對版權(還有其他知識產權)重視的底氣來源於經濟的發展,有錢了一定會重視知識產權,如果自己做不好,怎麼用來壓制其他國家呢?美國沒事337一把其他國家,就是因為美國的知識產權管理是標準級別的。中國想拿到這樣的話語權,就必須尊重這樣的規則,然後再行突破。跑題了,我想說,在音樂管理上,國家的層面不會考慮消費者花的那點會員費,因為和收入相比,可能5%都不到。

跟上述幾者比起來,有多少人願意不願意買真的不重要,因為這裡的多少人都是消費者的範疇,在整個音樂產業鏈里只是下游,影響力不大。而且十幾塊的會員費,想聽全部也就是三十幾塊,對大多數喜歡聽歌的人來說,不至於到舉行抗議影響安定團結的地步。有能力讓你聽話的人(唱片公司、政府、商戶、網站等等)想推廣電子音樂,擋不住的。


沒有啊我覺得很好啊 像買電子書一樣 買過一次永遠都可以看 還不用搬來搬去也不會損毀滅失 我死了它都還活著 其實只是你心理上只接受對有形物的佔有而已…


謝邀

我回答的時候是沒有看其他人的觀點的,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有不滿敬請繞道

關於這個問題,題主的關注點應該是收藏價值吧,如果是收藏吧,那當然是實體的好,但有一點吧,磁帶放久了會損害音質,唱片一樣,CD時間久一些,但是只有音頻沒有MV,DVD一般是不會出品的,因為音質和畫質太差。所以數字是媒體的第一載體,沒有第二。

數字專輯很多人買,一點也不影響銷量,對於大多人來說,18元一張數字專輯,便宜的很,不是粉絲的都有可能花錢。粉絲就更不用講了。18元,真的很貴嗎?我今天去吃了必勝客,一個義大利面35,15分鐘吃完了,沒了。數字音樂專輯,跟你的賬號綁定一輩子,一輩子!永遠不會消失,永遠不會變質,永遠不會擔心搬家搞丟了。

數字音樂專輯另一個好處就是質量守恆。一張CD放久了會出現各種不可預知的損耗,甚至保護不好會損失表面導致無法播放。但是數字專輯就不同了,你可以下載最好的音質,然後永遠不會有損耗,以後有錢了買個專業的監聽音箱,你就會知道音樂究竟要怎麼聽,MP3就是垃圾(壓縮10倍後的音質)。就算你不小心刪了,重新下載就可以了,一次性付費,終身免費下載!

爽吧……


我,我媳婦


雖然每次花錢的時候還是有點肉疼,但是為了以後能有更多的好作品,這個錢一定要花的


自從網路付費下載音樂的時代開始,我知道中國對於音樂版權的意識終於邁出歷史性的一步!付費下載的直接受益人不僅僅是創作者本身,從長遠看,更是每一個喜歡音樂的朋友。我是QQ、蝦米、網易雲音樂的年會員。三家每年會員費將近400塊。你可能覺得一年花400塊聽歌的人是傻逼,那我告訴你:不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把竊取當成炫耀的人,才是真傻逼!

為什麼辦三網會員,這也是付費下載後網站無法壟斷所有音樂資源的一個弊端。逼著你各色網站會員走一遍。不過說實話,如果你音樂取向單一,一網會員足矣。一年100塊,這是多麼廉價的音樂消費!!!

QQ音樂:中日韓歐美流行音樂最快最全的下載基地。

蝦米音樂:小眾音樂發燒友的集合地。

網易雲音樂:資源炒雞多!大牌首發、二次母音樂、遊戲動漫音樂的寶庫。

珍惜藝人的勞動成果,不願意花錢聽歌的人都是偽音樂愛好者的流氓。


比較了下國內還是網易雲音樂最好,在國外也可以毫無限制地聽,已經買了一年並打算每年都買(如果網易還是這麼有誠意的話),並把spotify取消了會員。

國內的音樂app有一點最無敵的就是可以下載MP3到本地,據我所知很多港台的朋友也都在用大陸的音樂app。國內的產品其實論性價比也是無敵的,基本上不到10塊人民幣一個月可以任聽+下載,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我覺得問題可以改一下:同樣是音樂,你願意要實體版還是電子版,還是兩個都要。

我以前是兩個都要。買了CD會轉成FLAC存電腦備份,再轉成mp3塞到手機或隨身聽。下載了無損音樂我會刻一份CD。考到了mp3也會刻到盤上保存。

但是後來音樂多了,覺得沒辦法再這麼辦下去。每張盤都刻出來,就是好多CD盒,好多CD封面,好多空CD,然後就是好多CD包,好多CD架。非常佔地方。而且擺在外面還會落灰啊。要麼CD架升級成CD櫃?

音響音箱也非常佔地方,鑒於我還是個窮人沒有音響室,房間中其它外設+擺設也很多,最後改用了電腦+藍牙小音箱。

什麼都要可真是很奢侈呢。

所以現在要買音樂,我會願意要電子版,用電腦硬碟保存。不要實體版了。啥時候移動網路免費了,音樂掛在雲端就好也不用硬碟保存了。

如果不買音樂?我也會在網上聽免費的MP3。但是那種的音質太差了。而且沒有「我擁有了藝術品,我和藝術家產生了連結」的感覺。有喜歡的作品還是會買。

沒考慮收藏價值,音樂都是自己聽了高興的。


個人認為實體是為了收藏,也許實體的東西更有紀念價值,但電子唱片是對歌手唱作人的基本尊重,何況現在一直在宣傳要支持正版,這也是支持正版音樂的一種體現吧。


我想題主提的問題可分解成兩個層面:(1) 願不願意為複製便利度極高的、無形的內容付費? (2) 選擇哪種內容載體?

我想第一個層面我回答不清楚的,只能說那些在實物載體時代就有習慣為正版付費的消費者應該在音樂下載時代又繼續付費的習慣,因為本質上付的錢主要是為內容埋單而不是為載體埋單。但不得不說,盜版對於付費下載的傷害要多過實物載體——有不少消費者不購買盜版碟是出於不能接受盜版碟和印刷品的製作工藝的低劣——這個問題對於付費下載來說是不存在的。

而對於第二個層面的問題,那些習慣付費購買實物載體的消費者來說,一旦體驗過付費下載,並確定付費下載的模式中有非常切合他們需求的特點的情況下,應該會欣然接受付費
下載的模式。就我個人的消費習慣來說,目前一般專輯我會優先考慮付費下載的,主要還是因為內容的規格和價格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少部分特別喜歡的藝術家的專
輯或者實物載體設計非常有特色的專輯我還是會考慮購買實物載體。

至於付費下載和實物載體消費的異同點比較,羅列其下(由於是和實物載體比較,下面只討論一次性付費永久擁有數字文件本身及其播放權的付費下載模式,另限於個人經歷,下面這些特點有可能只適於古典音樂產業範疇):

優點:

1. 無損音質內容廣泛。

2. 新發的許多專輯的下載音質規格要高於實物載體的音質規格(古典五大廠已經基本不做SACD的情況尤其如此)。

3. 便於保存整理備份,在採取成本不高的保存和備份措施後,發生完全滅失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同比實物載體的碟片和小冊子則很容易發生刮痕、霉變、本身工藝引起的缺陷和磨損,保存也比較佔地方)。

4. 有許多實物載體絕版多年的內容還能以付費下載的形式獲得。

5. 大多數新發的專輯配有和實物載體內容完全一致的小冊子電子文檔,其中不乏製作質量很高的(比如柏林愛樂自有品牌的小冊子電子文檔)。

6. 購買渠道多且即時可獲得(與境外購買實物載體動輒1天到幾個月不等的等待時間,下載的等待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7. 選擇和價格比實物靈活(比如可以單獨選擇一個獨立的Track,而不是整個專輯;有些付費下載網站按照內容時長收費,使得一些內容不夠豐滿的專輯反而獲得了很大的價格優勢;有些付費下載的網站允許用戶在升級音質選項的時候補差價即可——凡此種種在實物載體消費領域都很少見)。

缺點:

1. 同時也有很多有損壓縮的,同時還無視客觀差別宣揚主觀聽感無差別的付費下載內容存在,且價格並不便宜。

2. 部分專輯沒有小冊子,內容欠完整(多見於一些早年發行的專輯)。

3. 偶爾出現的下載過程傳輸的錯誤導致的內容不完整或者錯誤。(這需要內容提供商設計一些下載管理器來防止,但並非所有商戶都提供這種服務;有的時候錯誤是源文件本身的,這時聯繫廠商解決問題就變得非常困難了。)

4. 由於國內網路環境比較特殊,連接境外付費下載網站的速度多數不盡如人意,需要用戶有比較高的網路使用經驗和技巧,否則可能難於完成下載。

5. 缺少實物載體的收藏感和播放的儀式感(恭恭敬敬地把激光唱片從盒子里「請」出來,小心翼翼地放到播放器托架的正中心對很多愛樂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是播放黑膠,那步驟更加繁複且隆重;對我個人來說,從家裡一堆碟櫃里找到一張很久不聽的碟有時候也是一種意外驚喜~~)。

6. 大批量的音樂內容上,目前仍然是實物載體有較大的價格優勢(比如古典音樂行業中熱衷發行的各種Box-set,大部分實物載體價格更低,有的甚至只提供實物載體)。

7. 受制於目前的網路和存儲條件,尚沒有理想的高清視頻內容的付費下載對等物的解決方案(喜歡看音樂會和歌劇的目前最理想的選擇仍然是藍光)。

共同特點:

1. 承接於實物載體的發行「特色」,付費下載的內容在技術規範和術語使用方面也存在大量不規範的、讓普通人一頭霧水的情況,且存在很多故意誤導和欺詐的內容。

2. 不同渠道的相同內容的價格相差非常大。

3. 同樣存在各種特別版、限定版、重混版圈錢的可能性。


其實說白了就是你得為別人的著作權付費,可能你覺得實體CD有收藏價值,你會花錢去買它除了聽還可以放在那裡收藏,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CD成本不也高一些嗎?如果有時候單純地想聽,或者要電子版的方便攜帶,你不得花錢買嗎?難道盜版的用多了就理所當然覺得知識產權的東西不用花錢嗎?其實這是一個很容易接受的趨勢,大家也能夠承受得起。

以前玩盜版遊戲聽盜版磁帶,一是因為盜版猖獗,買正版都難,二是因為沒錢,沒有產出不知道做出一個遊戲或者音樂的艱辛覺,三也是因為網路不發達,信息閉

塞… 所以隨著年紀的增長也能賺到錢,更懂得生產這些東西之中的艱辛,花點錢也是無可厚非的吧


我買實體唱片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想看裡面的歌詞本,一些製作精良的唱片從封面到內里歌詞本都是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至於做得比較隨便的那些,收什麼版都無所謂。然後部分不走心的唱片還存在錯別字等問題,比如前兩年明哥的太平山下錄音室專輯乾脆印成了大平山下,這種情況不能忍,唯有怒買數字版。

此外,由於喜歡聽老歌,人又生得遲,很多舊唱片想要的,二手收集工作一直在緩慢進行中,一時收不到的,就也去買數字版了。蝦米網易騰訊全都買過會員,因為版權好分散,唉。何時能統一成一個像App Store和亞馬遜那樣的平台就好了。

題主問有多少人願意花錢下載數字版音樂,這個我答不出來,只能說自己是其中之一。關於心態的轉變,其實可以參見一下其他產品的實體版和數字版的銷售。

玩遊戲,索軟兩大主機平台各有電子商店,PC黨有Steam,還有暴雪戰網EA橙子這種自成一家的。實體版的好處是除了收藏外還可以二手出掉,但此外都是數字版佔優:首先是不佔書櫃空間,硬碟買起來總比房子便宜。而且每逢大作首發,實體版要麼等快遞要麼就得親自出門去商店折騰一趟,簡直死宅天敵,尤其是一些可以預下載的,遊戲一上線,等你實體版買回來我數字版都打好幾關了。

看書,Kindle之類的電子書儲存和攜帶上的優勢也是比實體書不知高到哪裡去,同樣是在地鐵上,電子書能讓你在高峰期的兵荒馬亂中仍可以單手持一塊小設備安然閱讀大部頭,實體書很難做到罷?

因此,照這樣發展下去,人們應會越來越習慣購買「裝在數碼設備里看得見摸不著的」數字版產品,實體版產品逐漸往豪華版收藏品方向發展。大家對普通喜歡的作品只需買個數字版體驗一番,特別有愛的作品就買精裝典藏帶周邊的實體版回來收藏。唱片同樣也可以如此:我只是想聽歌,付費下載數字版就結了。我特喜歡這歌手我就買它帶海報送寫真的實體版。

而且,其實完全沒有實體的東西也早就有人習慣購買了——apps. 前文所述之數字版遊戲書籍等產品也和應用一樣,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只要用這個賬號購買過,該產品就永遠屬於這個賬號,以後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更換多少次設備,只要登上這個賬號,就可以照常使用這些你買過的東西。

所以,國內電子唱片市場也非常需要提供這種本應是理所當然的服務。然而按我之前的使用體驗來看,目前的幾大主流平台還沒能做到:

蝦米:我點擊下載某首歌,支付成功,下載完畢。後來我忘了自己已經下過它,又點了一次下載,然而無論網頁和客戶端都毫無提示,於是我就白白重複支付了一遍。

網易:我點擊下載某首歌,支付成功,下載完畢。後來我不慎刪除了它,想點擊重新下載,然而客戶端只會提醒我:這首歌已經存在!於是我就不能重新下載了…不過由於使用網易雲音樂客戶端下載時需要選擇播放列表,換一個和之前不同的列表可破。

騰訊:……噢,由於這個一般是我的最後選擇,用得較少,印象中好像還沒測試過,下次試完再評論。

總之,如果國內銷售數字版音樂的平台能做到像我在iTunes上買音樂一樣的功能和服務,就更能促進大家形成買電子唱片的習慣了。畢竟數字版還有一個優勢是實體版所沒有的:實體唱片,一買就是一整張碟,但我可能只喜歡這張碟里的部分曲目。電子唱片能讓我單獨購買指定曲目,不必為自己不想要的那一部分付錢。


就在昨天,我花錢買了五月天的新專輯,是在蝦米音樂上面買的,20塊人民幣。所以我覺得我是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首先我覺得花錢買一個電子的唱片其實就相當於你承認了歌手做出的努力。現在很少人會為了一件沒有回報的事情,而去做那麼多年的努力。所以如果一旦你願意花錢買他們的電子唱片,其實就是對他們的鼓勵和認可,我想如果歌手知道大家這樣的話,其實他們內心是十分高興的。那麼如果太大很高興的時候,他會投入更多的心血和時間去努力把以後的歌曲做得更好。所以其實現在付費的話,其實是為了大家好,為了以後我們能聽到更好的音樂。

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現在網路技術發達了,但是會出現很多盜版。沒有誰會希望自己辛辛苦苦那麼多年的作品,卻被一些不用付出任何努力的人就可以得到。所以為了電子產品付費其實是對於這個音樂行業,對任何行業都是好的。在這裡說一句,因為我本人是愛好攝影的,然後我每次有特別重要的照片,都會打上自己logo,因為我不希望我辛辛苦苦蹲了一天去拍出的照片,到最後被一些人啊,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可以拿到這麼一張照片。所以一旦形成了付費的習慣,其實對於行業的永續的良好的發展下去,是很有幫助的。


沒做過任何的數據調查也沒有任何的相關專業背景

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我覺得聽歌這個事啊,按次收費比較好

聽一次多少錢

好聽愛聽就多收費

不愛聽那聽一遍就過

當然了

第一遍可以不收費

第二遍開始收費

下載額外收費

自動扣費

這就是具體操作的東西了

要不然一張專輯那麼貴

我還不一定愛聽

聽一遍就扔掉多浪費啊


有什麼接受不了的,當初看不慣別人充QQ會員,覺得特傻逼。

現在付費聽個音樂而已。也收不了多少錢,現在的十塊和十年前的十塊,不知道便宜了多少,還覺得不平衡嗎?

暫時我仍舊是買CD,付費購買數字音樂極少,但是以後一定會。


推薦閱讀:

你們的網易雲歌單是怎樣的?
唱歌如何跟上節奏?清唱可以,有伴奏就亂了,不懂音符和節拍,怎麼破?
如何唱好胡夏的《那些年》?
用蘋果電腦在itunes里把音樂轉換成m4r 的格式了,如何讓它自動進入到鈴聲里?它現在還顯示在音樂里。謝謝!
什麼是正確的聽音觀?

TAG:音樂 | 知識產權 | 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