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是什麼?

隨著社會的發展,宗教呈現多元化趨勢,曾經它是人們的信仰,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現在的宗教在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什麼變化呢,是積極的還是消極亦或是兩者兼有?


在文明發展初期,人類孱弱得如同剛剛來到世間的嬰兒。相對於現在,他們無知無力,只好因畏懼臣服於自然的力量;同時又對這份能輕易弄死他們的力量一無所知。

他們因此陷入痛苦之中。

這時候宗教說,你們所經歷的苦皆是神的安排,而死亡也並非人生的終點。神全知全能,至慈至善,你不必做那些無用的思考,只需要順從就可以了。

你會怎麼做?

如今相比過去,的確是科技發展,思維進步。

雖然@虯髯客 拉黑了我,而且他在這個問題下的觀點我也基本都不太能夠理解。但還有半句話我是認同的:

我也不覺得現在就是什麼現代社會。

雖然我們明顯要比幾千年前文明了不少,但我想這遠遠不是人類文明的終點。

人類的文明往最多不過六千多年,然而這相對太陽已經經歷了45億年的歲月不過一瞬之間;人類的足跡最遠不過到達月球,然而宇宙中最遙遠天體距地球卻有315億光年之遠。

在這個地球上仍然存在著不少目前看來無解的問題。戰爭,疾病,飢餓,壓迫,仇殺,無數的人民飽受單身的苦惱和掛科的威脅;在人生的起點之處,我們就已經註定了死亡的結局。

我們因此陷入痛苦之中。

這時候宗教說,你們所經歷的苦難與愉悅皆是神的安排,而死亡也並非人生的終點。神全知全能,你不必做那些無用的思考,只需要順從祂的安排。

你會怎麼做?

馬克思說過這樣一段話:

宗教里的苦難既是現實的苦難的表現 ,又是對這種現實的苦難的抗議。 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無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

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只不過這種鴉片是免費的,可以量產的,而且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害處。你會選擇服用嗎?

吸一口,一切的痛苦便都無所謂,反正都是天意,都已註定,我何必苦苦掙扎。最終的審判不再是人生旅途的終點而成進入樂土的儀式。我只需順從祂的安排,一切都好。

我想只要戰爭疾病飢餓等等困擾著人類的問題解決不了,宗教就有他存在的意義。

然而我並不贊同那些覺得離開宗教人類就會失卻信仰這一類的論調。我是一個無神論者,而且我有信仰。我相信人類的良心,我相信人類的智慧,總有一天我們終將憑此克服現在所困擾我們的一切。

我相信迦南之地的存在,但那並不是上帝的施捨,而是人類自己創造的樂園。只要人類沒有滅絕,我們一定可以走到那個地方,引路的摩西,正是我們的良心和智慧。

面對終極拷問,宗教曾經是最優解,但我認為那不是唯一解,也不會是真正解。

所以馬克思又說了這句話:

對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您認同嗎?


我先概括一下兩位高票答案的回答:

1.宗教是人類逃避「必然到來「的終極毀滅的「避難所」?

2.宗教是人類倫理道德衍化過程中的某種機制?

如果我概括得不正確,請在評論中指出。這兩個答案當然是兩位前輩經過他們的周密思考得出的,但這些都只是極小極小的一個片面。原先的題目是」宗教在社會中的作用是什麼「,根據題主的問題描述,我加了」現代「這個限定,不然光是分時間段討論宗教在不同社會階段的作用就可以寫上幾萬字了。如果題主認為改得欠妥,請私信我。

------------------------------------------------------------------

宗教與社會的關係:宗教Leftrightarrow 社會

Downarrow

宗教與現代社會的關係:宗教Leftrightarrow 現代社會

Downarrow

宗教Rightarrow 現代社會

------------------------------------------------------------------

這是我的思考邏輯,我討論宗教對現代社會的作用,是在宗教和社會這一對範疇中進行的。

社會現代人類社會,包括文化、經濟、政治、道德、藝術、科學、哲學等領域。其中,現代這一含義以政治革命和工業革命為區分點。

宗教包含制度屬性和思想屬性,制度屬性的宗教即制度性的宗教以及他們的發展過程,思想屬性是指宗教中的思想性質的表達的總和。

但是在討論現代社會之前,我們依然得先溯源,看看宗教發揮作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學界已經把時間點卡在了7萬年前,宗教人類學的相關研究成果表明,在7萬年前的原始部落里,就有了具有宗教含義的人類對」祖先「(想像中的祖先)的崇拜行為。到了3萬年前左右,靈魂觀念開始在遠古時代原始人的頭腦中產生,考古學發現當時的文化遺存中的屍體周圍被撒了赭石粉,或者被放置了隨葬物。由此,宗教的產生與人確定自己的實存、探究自己存在的來源,以及死亡,息息相關。

這可能就是宗教一開始的作用,人通過宗教來尋找自己的起源,來確定死後生活的歸屬。從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宗教,到文明形成之後的國家—民族宗教,到了文明發展到較高程度之後形成的世界宗教,到了今天——我們所要討論的現代社會,宗教的作用有消失了的,有延續下去的,也有變化了的:

1.

宗教消失的功能主要在政教分離這方面。這一說法其實是不夠準確的。因為在部分伊斯蘭教國家,政權和教權依然是緊密結合的,政教並沒有完全分離。我們也得承認,在很多基督教國家,在一些全民信仰佛教的國家,宗教依然對政治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宗教領袖可以直接影響國家政策,宗教集團通過種種方式影響著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2.

宗教功能的延續則主要在提供信仰這方面。宗教不等於信仰,但毫無疑問,宗教信仰是宗教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每一個宗教都有其獨特的信仰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宗教重新構建了世界,並通過信仰系統,把這個建構起來的體系傳遞給宗教信徒。譬如,在佛教中,自從釋迦摩尼初轉法輪,通過宣揚四聖諦(苦集滅道)、十二因緣等原始教義,經過小乘和大乘佛教的發展,構建了一個以因果業報輪迴轉世為規則的世界,而從此岸世界到彼岸世界就是佛教徒的修行。在基督教中,以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為唯一的神,認為人有原罪,而相信耶穌則是我們得以救贖的關鍵,同時提出末日審判、天堂地獄等來規範信徒在現世的行為,而強調所有的信徒都應該以耶穌為榜樣像耶穌一樣作為。不一一舉例了,猶太教、印度教、伊斯蘭教、道教、巴哈伊教等等都有其建構世界的方式。

3.

宗教功能的變化,是這個回答中我比較想展開回答的。我曾經答過一個相關的問題,宗教還會延續嗎? - 羋十四的回答。(具體論述過程請戳過去自己看)在這個問題中,我引用了湯姆斯·盧克曼(Thomas Luckmann)在《無形的宗教:現代社會中的宗教問題》(The invisible Religion:The problem of Religion in Modern Society)一書中運用知識社會學所分析得出的結論:宗教正在從「有形宗教」即以教會為制度基礎的信仰體制轉化為以個人虔信為基礎的「無形宗教」。

盧克曼認為在現代社會,宗教不再為經濟和政治制度提供合法性,這導致了生活意義問題與合法性問題的分離,導致了教會宗教(制度宗教)的衰落和無形宗教的興起。並且由於宗教越來越變成私人消費品,這符合現代社會個人有權自我決定其價值取捨的個人主義的核心信念。所以他得出的結論是,以個人自主性為基礎的社會依然維繫著社會整合。而宗教在私人領域的存在,繼續為個人提供著世界觀意義結構中的指導作用,而這種形式被他稱為「無形的宗教」。

簡單說,我認為,就是宗教性在個人生活中消解了宗教。這是一個很矛盾的命題,一方面,宗教性蘊含在宗教中,但是另一方面,宗教性又超出宗教的範疇。而在現代社會,個體性越來越渴望獨立和鮮明的現代社會,人們選擇選取宗教性來作為宗教的替代品。

在我的感覺中,這就像是為了迎合現代人們的精神消費需求,我們把蘋果橘子菠蘿榨成汁,把維生素從蔬菜中提取出來,把瓜子花生核桃都剝了殼……把最後的成果放在消費者面前,顯然可以增強相應原商品的競爭力。我們往往也認為,維生素被提取出來並不妨礙人們繼續通過維生素含片來滿足身體的營養需要。在宗教性和宗教這個問題上,可能也是如此。

我們越來越不再需要通過具體的宗教組織來獲得某種純粹的宗教信仰,其實基督新教、禪宗等教派已經表現出了這種傾向,個人直接和神進行對話、即心即佛等觀念,都在某種程度上跨越了原來的信仰範式。

現代社會的弊病——享樂主義、消費主義等傾向使得人越來越空虛、迷茫、無法得到滿足,當人越來越認識到即使伴隨著生產力的超級速度的發展,人的物質慾望仍然無法得到滿足之後,開始越來越轉向精神慾望的填充,而宗教無疑是最好的替代品。為什麼?所有的宗教都指向彼岸世界,所有的宗教都在教你剋制慾望消解慾望,所有的宗教都在力圖實現前兩者的過程中創建一個更理想的此岸世界。

現代社會中宗教作用的凸顯,不僅在於滿足了個人精神的需要,其實更為符合人類群體的集體利益。我們往往忽視這樣一點:發展
e 進步。人性中的惡在人的能力越來越強大的現代社會,也以更為多樣更為可怕的形式展現出來,核戰爭、環境污染、資源過度利用……人在擁有似乎可以與自然匹配的能力的時候,驕傲之心愈顯,開始向世界宣戰:征服自然、征服地球、征服宇宙。人在自我膨脹中走向了集體迷失,我們渴望控制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一切,改變我們所處的環境,改變我們的基因,甚至改變自然的規律。但是,宗教,教會我們謙卑,使得我們對未知表示敬畏。任何一種宗教,都有更高的超自然力量在人類之上,或許在人與真正學會與世界、與自然、與社會相處中,我們還是得從宗教中汲取力量。


近日閱讀保羅·戴維斯《宇宙的最後三分鐘》,掩卷之後不禁全身寒涼。

不管是目前任何一種宇宙終極命運的假說,熱寂說(無限膨脹)也好,輪迴說(有限膨脹)也好,都顯示了一個真理:生命將完全不可能存在,別說生命,就連信息都不復存在。

未來的宇宙,所有恆星的燃料全都耗盡,因為總會耗盡,儘管是天文數字一般的時間跨度(10的100多次方年),但這一天總會來到。所有熱核能源化作宇宙微粒無序的亂竄,最後宇宙只剩下黑洞,一片烏黑,甚至最後黑洞的輻射也耗盡,宇宙中所有的質子都衰變完成,整個宇宙要不變成一個大鐵塊,或者大銀塊,或者一個大冰球,就是是一鍋低溫,永不停息的湯。

這樣的環境,別說是生命,就連最基本的信息都不再存在。

其實根本不必等到這一天,早在恆星的熱核反應發生變化的時候,至少地球上的生命就不復存在,巨大的火球和炙熱會將地球化為齏粉。人類就算離開地球,但是到宇宙到了到處都是黑洞的時候,生命必然會遭到徹底的撕裂,不管多次元的外星文明。就算你躲過了宇宙黑洞的撕裂,最終所有宇宙的質子都衰變完成,變成光子的時候,我不信那個文明還能存在。

只要文明是宇宙的產物,那宇宙走向滅度的時候,文明也不可能倖免。就算宇宙重新收縮,最終回歸到一個大爆炸,重新創生的一個宇宙,那麼新宇宙的文明和這個宇宙的文明也沒有任何關係。

想像一下,迄今為止人類所有的文明---音樂建築詩歌;人類所有的情感:愛情,親情……;所有的歷史,從古埃及到古印度到2012倫敦奧運會……;所有的戰爭,所有的英雄,所有的小人,所有的愛欲情仇,所有的憤懣和激情,從華萊士的吶喊到龐麥郎的歌聲;從嬰兒的啼哭到愛人間的輕語,所有高貴的情懷到惡俗的趣味……甚至人類有史以來創造的所有信息,從死海古卷到每天上百張的垃圾照片……

……全部化為無形,既沒有保存,也沒有記憶,甚至好似從來沒有發生過。

就連宗教本身也會作為文明的一部分,完全消失。

不要指望外星文明會來憑弔地球的文明,甚至會方進他們的博物館,不會,因為最終有一天他們也會完全消失。我們觀看宇宙尺度的時候,會感嘆地球之小,覺得自己極為孤獨和渺小。但渺小總歸還有,孤獨也總歸還有。

如果我告訴你,人類的命運,以至於生命的命運,甚至是信息存在的命運,都會歸結到完全不存在,沒有結束,沒有開始。我們會不會感到一種絕望:做著一切有何意義?俗話說「錦衣夜行」,現在是沒有夜,也沒有錦衣,甚至什麼也沒有。

想想在10的150次方年之後,一個幽靈(假設有的話)飄蕩在宇宙之中,面對一片如雜訊一般的宇宙微粒海洋,一個聲音響起: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沒有一切,連沒有都沒有……

這是一個充滿了情感的人類所無法接受的。那麼我們怎麼辦?

如果有一個聲音說:上訴所有那個有關於遵循物理定律的宇宙是不存在的,宇宙是一個有生命的本體,是有意識的,所有該有的東西將永恆的存在,所有的人的情感和文明,將永葆存在。宇宙的未來不是一鍋光子和輕子的稀釋寡湯,而是一個充滿了愛和光芒的華麗殿堂……所以目前做一切事情都是有意義的,都會在未來起作用……

你相信哪個?


宗教產生之後,它就有了生命力,那麼就像所有生物一樣,它也想活下去。

所以,必須要有作用,沒有用了它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題主所說那些都存在,因為應需要而誕生。

就拿一個公司來說,在法律上我們把它設為法人,那它就有了一個虛擬的生命,法人也是以永續經營為理念的,它就得看社會需要什麼產品就提供什麼產品,舊的淘汰再開發新品,它還會生孩子呢,子公司。

對了,這就是進化論。連數學裡面都有進化演算法,宗教也是不斷進化的。

什麼?有一種不必進化的?是啊,癌細胞永生。


把婚禮和葬禮等一系列人生大事都集中在一個固定的場所進行,不擾民

這是我覺得在現代宗教存在最大的意義

我去過中國很多地方,文明點,大城市如杭州也經常有把靈堂、禮堂擺在小區路中央,但這不算什麼,就繞個路而已,真正擾民的是他搞靈堂蹦迪,搭檯子就在小區里吹拉彈唱一整天,更有甚者,你爹死了,你請個三俗歌舞團跳脫衣舞,叫床叫到十點多是幾個意思?生怕他老人家能安安靜靜的走?

報警也沒有用,民風彪悍點,他們兩三個警察能被人打出去


各種答案各種爛,我大乎沒人了嗎?

好吧,我承認人類學、宗教學或者哲學專業的同鞋不屑於回答。

按照宗教的起源而言,宗教的功能也並不是單一的。替代科學而給予人們「知識」,提供人際之間的紐帶,克服對於自然的恐懼而與自然交流,給部落或者國家一個共同遵循的規範。可以說這些都是各種宗教的共性。難以避免地,宗教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宗教的興替與國家的說教主張有莫大關係。

宗教的這些意義其實也保留至今,但是一些功能隨著時代發展顯然是被逐漸替代了。比如科學才是主流的提供知識的方法與範疇,科學技術成為替代宗教而與自然交互的主要手段等等。

現今的時代信教的教眾仍然佔有比較大的比例,那麼宗教對於現今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1.可以說宗教的組織規範這些功能是最沒有被侵蝕的。人們的內心道德中還存在著許多關於善惡報償的宗教教義。

2.藝術與人文情懷 宗教對於藝術的啟發,以及人本主義浪潮下的助力,都是現今宗教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宗教仍然是心靈的港灣 以前的宗教是對於自然的恐懼或者是階級的壓迫,而現在大多國家都有自由信仰的權力。現在時代的生活壓力以及人際紐帶的鬆懈導致人們更加脆弱,社會需要這樣的關懷來釋放消極情緒。

4.與主流文化一同來宣揚社會規範 講經說教,宣揚教義,雖然這樣的功能逐漸縮小了,但也仍然與主流文化規範起到一同的宣揚作用。

5.擴大就業 這一點其實我也不想承認,但人們對於宗教還是具有較為穩定的需要。這未嘗不是一種方法。

6.一種成本較低的團體治療方法。實際上因為宗教的紐帶和組織作用,宗教的作用和影響是多樣的。

結合國情,有人認為我國的國教是宗法制宗教。這種宗教其實到現在也是維持我們家庭和社會結構的基本紐帶。家中的父親的權威,社會中的上司的權威,如果對於我國來說,宗教的現今最大的作用莫過於此。以上全都是扯淡。


應邀,來晚了,題目已改,不過對我來說沒太大差別,過去現在未來並沒有根本性不同,我們一直是以遙遠未來考古學家的視角(屁股)考察古代(現在)。當我們以考古視角翻看歷史畫卷的時候,屁股的位置更接近第三方,利益相關性較差,宗教與社會的關係更容易清晰

宗教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有過無比輝煌的歷史。原始部落的巫醫地位僅次於酋長,有的巫醫就是酋長,這是最原始的政教合一。但更多時候,智慧和勇敢是一靜一動兩個角色,在今天主流意識看來有點諷刺的是,宗教在走向鼎盛的路上一直是智慧的代表。即使在古希臘時期,信仰和智慧也是不容易區分開的辭彙,西方的人們認為,有智慧的人必然信仰篤深,一直持續到文藝復興,恐怕今天仍然有相當一部分西方人認為信仰和智慧聯繫緊密。在那段宗教發展的上坡路上,傳教和增加信徒毫無疑問是最有效率的社會化運動,甚至在今天,那些利用心理偏好傳播的謠言和神秘主義信息都是最快速凝聚人心的東西。由此,我們看到了宗教的核心競爭力:人對信仰的本能需求

為了不跑題太遠,強制不展開討論信仰、智慧、心理需求等等具體內容,單說宗教依靠核心競爭力挖到第一桶金後開始經營相關產業,滲透到社會中的方方面面,發展得越來越龐大,建制越來越完整,甚至超過國家政權,不僅政教合一,甚至政從屬於教。歐洲社會的發展有千年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基督教的發展,更有直接圍繞宗教發展的伊斯蘭文明。唐宋時期,寺廟有田地,是地主,有廟產,是資本家,接受帝王權貴的投資參股,是國企,經常施捨,是慈善機構,佈道傳經,是學術中心,塑像造塔,拉動內需催生科技進步,加速社會分工,這麼萬能的組織,就差沒軍隊,否則就逆天了。釋永信比起那些前輩來,真的沒玩出格。而如此高大上組織內的高管當然也是高富帥,學識淵博談吐不俗,難怪白富美的高陽公主要貪那唐僧(玄奘徒弟的)肉了,告解神父的艷遇其實是服務婦女,而且比鴨更敬業,為教會吸引了多少虔誠(難耐)的怨婦啊!絕對不是黑,這些同樣也是潛在的社會作用,在當時沒有別的可替代,上官婉兒都開道觀門口公子們排隊,可見功勞之大

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宗教有點像今天的互聯網公司,核心競爭力不是盈利點,但只要做大核心價值,自然會衍生出各種周邊,滿足用戶主要需求的同時夾帶供應其它產品,捆綁銷售,大賺特賺。宗教深刻的揭示了人心所向的強大,怪不得不論是武俠還是動漫,最霸氣的角色都是教主、教皇

可是萬事萬物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當社會發展到需要更繁多的分工、更高效的制度、更清晰的知識、更多元的文化時,宗教從墊腳石變成了絆腳石,演起了黑臉。商業抽去了經濟,法律搶走了公正,科學奪下了智慧,藝術取代了神聖,這些曾經給宗教打工的學徒,在宗教的福音下茁壯成長後漸漸自立門戶,分門別類出各自獨立的建制。子奪父權,新陳代謝,社會系統擴張增殖的同時卻壓縮了宗教的地盤。當皇權成為大眾明星一樣的吉祥物,哲學邊緣化到不再插手技術應用,宗教也變得愈發形式化,徒有其表的勉強維持其傳統架構,憑藉著慣性延續

作為經營者,當然會思索為何會有此頹勢以及如何挽回。在數次內部改革和各種新興勢力的衝擊中,既有的宗教派別及派系已經放棄了很多曾經堅守的教義教條,退守如同水落石出,逐步暴露出宗教原本最核心的價值,不是廟宇,不是教義,也不是信徒,而是信仰本身。信仰是假想的彼岸,意淫的終極,慰藉的稻草,在世界的玄虛或自我的奧妙找不著確鑿的媒介的無奈下,信仰既非進步,也算不上最糟。信仰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卻完全勝任關押問題的箱籠,在我們無法面對問題這個魔鬼之時,不論是終極命題還是具體的神秘現象,用迷信將其封印起來免收其擾著實是個節約資源的好辦法。只不過信仰的箱籠越牢固,打破的難度越大,總會出現更有勇氣和能耐的傢伙去面對魔鬼,可首先得面對的是我們自己迷信的封印。終極不達,問題不滅,智慧永無止境,迷信始終有用,要萬物永存,魔鬼就不能死絕,否則一切都到盡頭

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斷撕下過去迷信的封條,又貼上新的封條,舊有的宗教也會像飲料品牌一樣推陳出新,分化新的派系,吸引新一批信徒,從事只有宗教組織才更擅長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有建設性的,也有破壞性的,看上去建設性的宗教文化旅遊項目,可能夾雜了不少破壞性的騙香欺詐,一聽就覺得是破壞社會的極端宗教恐怖主義,也許會促進全球各國更大的團結。所以我不覺得有必要把那些殺人放火排斥在宗教之外,同時那些新興宗教、亞宗教、靈修、神秘主義團體以及被行政明確標記為邪教的組織,也應歸納在宗教現象之中。歷史上宗教之間搶地盤搶信徒就比黑社會還兇悍,比白社會還能說會道,同時任何時期都有不斷分化的派系鬥爭和新興的類宗教組織,秉承千奇百怪的教義,實施奇形怪狀的行為。既然過去有,現在有,未來當然也少不了,只不過教義會更時髦,組織方式更先進,活動樣式更誇張

當今全球化環境下,雖然傳統的主流合法宗教對社會的掌控力漸弱,但形式上對人心的感召力卻還有持續,宗教活動即使是作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也拉動了不少消費。而新興非主流非法宗教勢力的情況就更加不可小覷了。一方面,各種宗教中的原教旨主義的小眾聚集興盛表現出逆歷史潮流的倒退式極端思想,成為社會秩序進一步建構的阻力;另一方面,信息化讓各種思潮以不可思議的排列組合拼湊在一起碰撞出數不勝數的小微形而上意識形態。社交網路上瀰漫著各種修行、精神、心靈、神性,個位數的小朋友湊在一起就能臨時搞個XO神教,對應線下的社交聚會中靈修類泛濫成災,僅僅用靈修概括太簡單了。夾雜著海量神秘主義意識形態的思潮暗流涌動,如同鋪天蓋地的亂碼目不暇接。可不論是外星人超文明也好,先知再臨也罷,就算是五行八卦陰陽能量重修大法,我們也很難很難從中篩濾出明顯的建設性或破壞性。對於社會系統來說,只要不妨礙秩序,就當成是冗餘基因好了,積極的說是自組織的胡扯型文化娛樂,消極的說總比打麻將賭博好點,而且這種活動和其它社交活動一樣也能促成生意和婚戀,或許還有更多不可告人的內幕。人類擺脫不了神秘主義,這首先是普世共性,進而繼承為人類的共同語言之一,但社會生活中的神秘主義只是通過這一共同語言產生的形式主義媒介,無論是幹什麼用的媒介

未來,是否有必要把宗教廣義化到所有以意識形態為核心的組織呢?這種無限擴大搞不好會把一些有傳播形而上思想的傳銷組織和政黨也囊括進來,但如果把宗教只限定在傳統的若干教派顯然更不合適。宗教文化很可能被融合到各種其它社會組織中去,同時能生存發展下去的宗教也會吸收更多新興文化元素使用大量科技工具借鑒現代化管理模式,如何界定宗教組織和非宗教組織會變得愈發困難。而宗教原本的核心價值——信仰文化,是會持續碎片化多元化分散?還是會到某一時期再出現形式趨同,重新出現某種樣式的統一?我覺得不能排除後者的可能性,但要做到後者必須得有更巧妙的核心價值開發才行,當然更得有社會發展需要為前提


@羋十四已經回答的很好了。從宗教社會學的角度繼續添加幾點。

首先清楚宗教的定義。而後才能清楚宗教在社會中的位置以及功能。而後才能討論隨著科學技術的興起,宗教是否會衰弱和消退。

什麼是宗教

1. 馬克思認為宗教是在經濟基礎之上所人為構建的上層建築,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是精神的鴉片。這是大家所熟悉的關於宗教的定義,但是這個宗教的定義非常狹隘,僅僅體現了宗教多重維度的一面。

2. 韋伯認為不同類型的宗教能夠塑造出不同的人格類型,從而對經濟,社會文化進程產生巨大的影響,這種作用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需要考察具體的宗教類型而確定。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新教教徒通過勤儉自律促進資本主義積累的例子。

3.塗爾干認為宗教就是社會經驗的符號化的表達。那麼,在這個定義之下,宗教就是任何可以將社會集體聯繫在一起的形式。宗教不僅僅是大家所認為的佛教,或者伊斯蘭教,還包括任何類似的集體活動,例如體育運動。

4. burger認為宗教是能夠賦予短暫的人生以無限而神聖的意義,宗教能夠為個人的生存,死亡提供更有意義的解釋。

這些社會學大家都部分地給我們展示了宗教的概念和意義。無論從哪一家的解釋,我們都可以在顯示中找到合理的案例。這恰恰體現了宗教多元的內涵。無論如何,綜合這些大家的理解,我們可以發現宗教是有三個層次。

1. 個人層次。宗教賦予個人的出生,死亡以及日常生活中以聖神的意義。就這個角度上講,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的豐富,個人對信仰的追求依然不會消退。對人生不確定的恐慌,對自己的死亡或者至親死亡的悲傷永遠是人生的常態。宗教對人類這種傷痛的撫平功能將永遠不會消退。所以隨著世界的發展,我們只能說單一的宗教越來越弱化,宗教越來越多元。

2.組織層次。宗教的組織性。各種經驗案例都表明宗教的組織性在不斷地衰退,但是也有個別地方不斷地興起更加緊密的宗教組織,例如伊斯蘭教在全球範圍的擴張。但是從整體上看,宗教的組織確實是在衰退和瓦解,宗教組織的影響力也在衰弱。

3.社會層次。如果運用塗爾乾的概念,宗教在社會中的位置是永恆的。社會需要集體的表達形式,而任何集體的表達形式都是宗教。升國旗唱國歌也是宗教形式的一種表現。

最後,縱觀世界和歷史,宗教的形式在不斷地變化,宗教的力量也是此起彼伏,但是宗教對人類最為本質的三方面的束縛從來沒有改變:1.對於性的理性化認知(理性規訓性愛,婚姻,生育)。2.對於人類對本能的衝動的控制。3. 對於死亡的認識和解釋。從這三個方面來說,宗教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就一直扮演的一個重要的角色:控制人類最原始最本能的衝動,防止個人無止境的瘋狂,最終保證個人構成社會的一部分。

從這種功能上看,宗教永遠不會消退。形式可以改變,影響程度可以改變,但是宗教將永遠不會消失。


Zach Weiner曾經在自己的網漫裡面提到過:Saturday Morning Breakfast Cereal,我轉述一下。

這裡不做價值判斷,不討論優缺點,僅僅是從一個簡化的角度來提一下宗教的一個作用。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題目,它是這樣的:

  • 假設有兩個理性的囚犯,他們都是利己的,都考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兩個人不能互相交流,也不知道對方會做什麼選擇。

  • 兩個人要接受審訊

    • 如果兩個人都承認罪行,那麼兩人都要坐五年牢
    • 如果一個人承認罪行,一個人保持沉默,那麼坦白的人不需要坐牢,沉默的人要坐十年牢
    • 如果兩個人都保持沉默,那麼兩個人都只要坐一年牢

用表格把上面的情況表述一下,就是這樣:

因為甲不知道乙會做出什麼選擇,所以選擇對於甲來說是這樣的。不管乙選擇什麼,甲認罪對自己都比較有利。

同樣的,對於乙來說,因為不知道甲怎麼選擇,所以不管甲選擇什麼,乙認罪對自己都比較有利。

所以當甲、乙在各自選擇了認罪這種情況後,都會要坐五年牢(結果A)。這對於兩人各自來說都是理性的選擇,但是A這個選擇明顯比兩個人都保持沉默(結果D,兩人都只要坐2年牢)來得糟糕。

當然,囚徒困境有很多不同的變種可以討論,這裡只討論了最簡單的一種情況。

---------------------

那麼,當我們把這種情況推廣開來,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分成損人利己(認罪)和己立立人(沉默)兩種,那麼我們會得到下面這種情況:

  • 當兩個人都損人利己的時候,兩個人都過不好

  • 當一個人損人利己,一個人己立立人的時候,損人利己一方過得很好,己立立人一方過得很糟

  • 當兩個人都己立立人的時候,兩個人都過得好

根據和上面囚徒困境同樣的邏輯,A選擇會是理性選擇的結果,而D選擇是更優解

當然,我們生活在人類社會中,要過日子肯定不能忍受著比較糟糕的情況(結果A),而不追求更好的情況(結果D)

所以古往今來各種聖人、道德、文化等等,都試圖通過各種途徑來勸導大家要向D這個結果靠攏,不然大家日子都不好過。

至於怎麼勸導呢?有說理、說情等等,說法不同,效果也不同。

這個時候宗教出場了,宗教的方法是告訴他的信徒:「選A的人全部要下地獄!選D的人能上天堂!」

大概就是這樣。

再次提醒:這裡不做價值判斷,不討論優缺點,僅僅是從一個簡化的角度來提一下宗教的一個作用。


吃飽飯了,我要答題,我要騙贊,我要答題,我要過單身狗的充實人生!

首先是利益相關:不信教,但是從去年開始有有神論傾向!

知乎上很多人覺得現代科學這麼發達,宗教就是封建迷信啊,堅決抵制,堅決嘲諷~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這麼理直氣壯的,我其實一開始對宗教沒有特殊的感情,談不上好惡,但是去年五月份,我爺爺去世以後,我開始希望有一個天堂能夠供他這樣為家為廠辛勞了一輩子的人提供一個在世界的彼岸也能頤養天年之所!

當然了,從這句話就能暴露我是一個利己的無神論者這一點了,我仍然是希望我的家人好,希望我本人能夠得到精神的慰藉從這一點出發我才希望有天堂存在,我爺爺這會兒應該也吃完了飯,在那邊喝茶看報下棋呢~

宗教我認為其影響力會被一定程度的削弱,但是不會也不能徹底退出歷史舞台,它就是一個給人帶來內心告慰的東西,在這方面基督教對我的吸引力是大於其它宗教的,佛教那個十八層地獄一層一層的太嚇人了,道家我是很喜歡的,但是現代道教呢,一是在生死這方面向佛教看齊,也有地獄了;再就是儀式繁雜,且有點走神秘主義路線的意思,基督教比較簡單了,周末的時候想起來了去教堂坐一坐,人家也不要票,和我爺爺說說這個星期吃的啥,我們大家都挺好的,您別為我們操心~

這就是宗教對個人最大的作用!

再說說宗教對集體和社會有什麼積極作用:

首先是集體,我們很多人都以無神論者自居,且自豪!但是無神論者對集體是無法起到任何統一的作用的~

打個比方,無神論者是吧~你支持不支持抿住選舉?分成兩派!

你支持不支持同性戀婚姻合法?分成兩派!

你支持不支持保護動物?分成兩派!

你是哪一朝的粉絲?漢唐宋元明清....哇,好多好多派啊!

無神論者最大的矛盾就是你一旦給出一個問題就會出現無限的分裂,永遠不可能統一~

所以,無神論者的凝聚力主要靠愛好、職業和階層!

但有神論者就很簡單了,打個比方我們都是基督教路德宗的,那我們就是同志啊,這種宗教信徒之間的平等跨越了職業和階層形成了凝聚力,各國以宗教信徒為基礎的正當(如基督教民主聯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對社會的積極作用,很多人不承認啊!但是至少在西方社會信教的(主要是信基督和信佛的)貢獻了很大一塊的公益事業責任,比如德國和英國約四分之一的非營利性質醫院都是教會醫院,教會醫院是信徒捐建的,其大大降低了政府所要承擔的社會服務成本~包括清末民初如協和醫院等等都是基督徒發起創建的,這是真的!

你說無神論者講科學也好,但是在公益方面確實不如一些宗教信徒更積極(當然我知道伊斯蘭教和那些無聊的放生會應該被警惕和科學引導)

最後說說應該怎麼處理現代社會和宗教的關係:

很多人對宗教嗤之以鼻,但是以上宗教的這些作用,是我們這些不信教的人無法替代的,如果說玄幻,那馬克思主義更玄幻!一個聰明的世俗正負應該妥善處理和宗教的關係!

如英國、北歐以及大多數信奉天主教的郭嘉都把主要宗教定為國教(英國為新教安立坎宗、北歐多為信教路德宗、其它中歐多為天主教)這個主導性宗教起到的作用就是以教義勸善去惡、約束信眾,雖然隨著現代發展其作用和效力越來越低,但是在這個過程里宗教力量得到了保存,而以信眾為基礎形成了利於社會的公益力量,這屬於一個良性的社會關係,而所謂國教,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國家的信仰象徵,例如英國安立坎宗的世紀領袖是女王陛下,大概主教見了女王,對話是這樣的

主教「參見陛下」

女王「愛卿平身,愛卿吃了嗎?」

主教「宮殿門口吃了三個半火燒」

女王「難怪愛卿胖了,不不,還是陛下您更胖」

諸如此類,宗教和正負的關係僅限於一定的象徵意義,比如一些重大的活動和節日,主教要負責念個開場白之類的,類似於明清時代負責宴會和節日雜事的鴻臚寺!

所以在這樣的氛圍下正負不必對宗教過於忌憚或控制,而我國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通過各種行政手段建立官方協會,並企圖講各自不同的教派無差別統於自己麾下,卻使得正統的主流宗教力量在民間迅速流失,反而使得打著各種宗教旗號的邪教組織趁虛而入大肆在三四線城市和鄉村開拓自己的市場不能不說是一種損失!

而中東世界卻採取了一種相反的極端方式,通過宗教的理論讓宗教把典籍作為律法強行要所有人遵守,不但宗教與行政機構融為一體,和皇室不分彼此,而且還干預控制司法,使宗教淪為皇室控制鞭撻民眾的工具,所以和文明社會越來越遠了~

而聰明的宗教則會自上而下的主動擁抱主流文明社會,如天主教和英國的安立坎宗都主動通過主教發表演說啟用女牧師,祝福同性戀獲得普通民眾的好感,繼而獲得持久的生命力,而其經濟效益的一部分則通過公益回饋社會,這是一種西方社會普遍能夠接受的雙贏合作機制!

而一些比較缺少主心骨的,領導者的新興教派主要責任不在於讓大多數人接納他,只要利用極端煽動性手段對一小部分人或某一區域進行絕對的控制就能夠獲得穩定的統治地位和不菲的經濟收益,最後難免越來越激進,淪為邪教!順便說一句,邪教最容易被發現的一個特徵就是「擁有現世神」就是一個人自稱是神,而非人,他的話即神諭,對信徒有絕對的控制力和說服力,不容置疑!那麼基本上可以斷定此為邪教!

好了,快來給我點贊啊!午安,諸位親,願大家所有人闔家幸福,家中老人健康長壽!


現代這個時代信仰本身對於個人來說是個私人問題,信基督,信釋迦摩尼還是信安拉或者信黃大仙,與他人無關。一遇到這種問題,烏泱泱的自詡「無神論」者就撲上來,極盡吹牛逼和無知之能事。嬉笑怒罵,彷彿自己掌握著宇宙真理,既淺薄又荒誕而且很無知。

宗教作為人類自有文明以來(甚至更早)的社會和精神現象,是客觀存在而不是虛妄的幻想。當人類進入到大工業時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量子時代。。。。宗教依然存在而沒有消亡。可以說,宗教對於人類的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我們的學校不講哲學和哲學史。我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根本無法迴避宗教在人類自我認知,客觀認知,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當我們的教育把馬列主義作為世間唯一真理而強行灌輸給學生的時候,其實就是剝奪了學生的了解,反思和思考的權力。

無知產生狂妄,如果一個人,學過哲學,認真了解過宗教,也學過馬列主義,經過認真的思考,認為馬列主義是他信奉的真理。我尊重這些人的思想和選擇。但是往往這些話題的回答者帶著一種原始宗教般的狂熱,操持著污言穢語和各色半黃不黃的段子,幼稚而又狂妄的宣稱自己的無神論「信仰」多麼的偉大和堅定,頗有義和團神之附體的風範。

私以為,嘲笑宗教其實是在嘲笑人類文明本身,只能顯得輕佻和孟浪。既然宣稱自己是無神論者,那麼對宗教這種伴隨人類歷史的「客觀」現象有一些最起碼的嚴肅和尊敬是一種基本修養。

如果把「信仰」泛化,主流宗教體現的就是人類對於公義,正義,道德的追求。馬列主義的單一價值觀何嘗又不是一種宗教?信仰上帝,本質是認識到了絕對權力的神格。那麼在神格以下的人格的人擁有的都是相對權力。這就是西方文明自由,民主的意識基礎。我與你相同,因為你我面對同一位絕對權力的上帝。我與你不同,因為你我在世間的地位,財富有差距。但是人間的不同不能讓你對我肆意的生殺予奪,因為我的基本權力是神賦予的而不是人賦予的。西方文明的基石就是「天賦人權」。是基督教文明的基礎。關於天賦人權,我國書里大部分解釋是 nature rights 來自於古希臘,源於拉丁文 jusnafural,其實這是胡扯。 古希臘當時還是奴隸制社會,怎麼會有自然意義上的人人平等?現代的天賦人權是來自於歐洲宗教改革的神賦人權。這才是基督教國家的人人平等的邏輯本源。舉這個例子,就是想從一點說明宗教對於現代文明的重要性。

我們這個天朝有很多問題的根源,就在於這個社會只信奉和遵從人格的相對權力,每個階層都是上個階層的奴才,也是下個階層的主子,唯一體現個人價值的,只有紫袍玉帶,聲色犬馬的牛逼。除此之外,絕無可戀,更無可比


人類的終極目標、永恆理想是什麼?

很簡單:真善美

康德曾經說過,人類就是通過科學去求真,通過宗教去求善,通過藝術去求美。

如果現代社會所有的人都沒有宗教信仰,都不相信因果,那麼會出現比現在多得多的做事沒有底線、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的人。


宗教自古以來都在承擔這一項虛偽而神聖的任務,就是安撫人類的恐懼。

飛面神教里最著名的一句話是什麼?

煮不在乎。

你信他,煮不在乎;你瀆神,煮不在乎;你生,煮不在乎;你死,煮不在乎……

隨著人類探索宇宙和自然,我們感覺正越來越接近一個令人絕望的事實:

對於宇宙,生命的存在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即便冥冥之中真的有一個神,他並不在乎你。

你的出生可能並不被祝福,貧窮的家境,無知的父母;

你的生存可能並不被尊重,莫名的疾病,無助的低谷;

甚至連統計學和概率都對你不友好,飛來橫禍,玄不救非。

就算你是人們口中的「天之驕子」又能如何?你的發明創造,千億家財,遠洋臭名,都會悄無聲息地不可逆地緩慢淹沒在渺茫的時空之中。

在這個多維的世界裡,你只能在可以忽略不計的時間上及其可憐地感受三維。當命運的時鐘走到盡頭,你甚至連黑暗都不配享有。

可憐的你連「感受長眠」都做不到。

於是宗教來了,

一個慈祥的大叔(或者大姐姐)告訴你,你看到的這一切,都不是真的。

你並沒有被遺棄,他一直在愛著你;

你並非沒有意義,你來到這個世界有他賦予的使命;

貧富貴賤都是虛假的,每個人都是博愛的他的子女。

你並不會死,

你可以長生不老;

你可以起死回生;

你可以輪迴轉世;

你可以超度天堂。

永恆,並非遙不可及。

而近現代反宗教的思潮,就是讓人面對自己的恐懼。

宇宙不賦予我們意義,我們自己賦予;

自然不給予我們時間,我們珍重當下。

我利用世界上我能獲取的一切,

對抗物質與非物質強加給我的厄運;

我不向虛無跪著祈求,

我面向宇宙站著爭取。

。。。。。。

並不是每個人都像你一樣堅強,

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想你一樣想明白,

所以不如聽了他的話,今宵酒醒今宵醉,也不枉快活一生。


1.解釋宇宙及人在宇宙中位置的理論框架

2.表達人生存的基本意義

(前兩點是它在固定時期發揮的作用)

3.宗教在有的社會中已經融於習俗當中,影響人們的生活

4.馬林諾夫斯基說,宗教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為它有助於減少所有人都會產生的焦慮和人生無常的感覺。瓦解死亡對社會群體的威脅,讓人們覺得自己死後還是有意義的(之前去訪談過一些基督教人士的見證內容:一些遭遇過不幸的人們:信仰能夠撫平他們內心的傷痛,為厄運為什麼降臨的他們或者他們至親的頭上作出一些積極的解釋和撫慰;一些世俗意義上很成功的人,比如院士、成功的醫生等,他們需要關於人生意義的終極解釋)

5.按塗爾乾的觀點,宗教信仰是整個社會承認的價值觀,這是一種規範,有助於價,值觀協調,社會更好的整合起來

6.道德作用,我們很多的道德起源於宗教,這點和上一點本該連在一起說,因為同價值觀就會創造出道德。當然還有獎勵和懲罰,這種觀點都認為這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

湊個熱鬧,不妥請前輩指出啊

——————————————————————————

我又看了一下題目,提得是說在現代科技比較發達這種基礎上,我也不知道題主主要是不是指中國啊

那主要還是從見證的內容來說:

1.對生命無常的解釋(疾病、失去重要他人)

2.克服焦慮(愛人救己)

3.與哲學一起詢問生命之源,生命之往


在一個民族的宗教與該民族的實際生活方式之間總是存在一種補償關係,否則,宗教就始終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波斯人的崇高的道德宗教就是與他們那臭名昭著的兩面的生活方式---即使在古代也是如此---彼此並存的,由此知道現代的「基督教」時代,那種博愛的宗教與世界史上最大的血腥屠戮攜手並進---無論我們朝向哪裡,我們都能確證這一規律。


1. 打造人們行為的一個基本道德底線,用會遭報應或者下地獄這種東西給人們在無人監管下的不良行為加上一個懲罰措施,讓人們能夠自覺地遵守一些道德準則使社會整體更和諧。

2. 以前有個理論是人的快樂取決於對生活的滿意度,而不取決於實際價值,比如現在我們人有電燈有汽車有手機,但是單純就快樂和滿足而言也許不如唐朝的人民過的好。比如說你生活在中國一直想買輛保時捷,但是買不起你就很不幸福因為慾望沒有滿足,而在朝鮮你根本不知道有保時捷這種東西,所以你也不會感覺到缺失的不爽。而宗教從某種角度上降低(或者限制)了人們的慾望,告訴你窮奢極欲終遭報,讓你知足常樂,比如佛教說你今世受的苦都將修得來生的福,天主教七宗罪大家看電影業熟悉告訴你不要暴飲暴食啊,不要驕奢淫逸啊什麼的。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上講讓人們能夠零成本的得到快樂獲得滿足。

3. 能夠解決一些人類的困惑,比如中世紀的地心說什麼的都是宗教弄出來的,在人們的知識達不到的領域,宗教提供了一種答案,或者說一種解釋,讓人心裡能夠舒服點,所以也從另一個角度使社會更加滿足。(我深刻地理解當不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的時候心裡是有多麼難受,沒準就我這樣)

4. 負面的作用我覺得有些宗教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教徒的生活動力,遇到困難不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反而跪在地上祈禱,(作為一個無神論者,我個人覺得祈禱沒什麼用)比如有些病光靠做法事啊祈禱了根本沒用,醫學才能救命,與其祈禱,還不如去研究醫學對社會貢獻大。更有嚴重的有些宗教的教徒一天到晚就是磕頭啊膜拜啊祈禱啊,也不工作也不種地什麼的,最後經濟倒退吃不上飯穿不上衣。不做人家心裡還是挺滿足的,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哈哈哈


給你一個敬畏的理由


感謝 @Caesar Caesar邀請。我回復的遲了,但古人云: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同時古人又云: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題主,這對你而言是個怪異的答案,聞所未聞,但這正是知乎的初戀之心:發現更大的世界。我在認真的答題,天地可鑒。

知乎的管理員(摺疊專員),發現更大的世界,發現更大的世界啊。別自己不懂就摺疊啊。

————————正文——————————

按照慣例,我實名承認看不懂得票最高的答案。答案中提到「簡單而言」,但下面的話我看不懂。十四答主的核桃瓜子菠蘿喻我也看不懂。

我也不覺得現在就是什麼現代社會。我看不到現代社會的證據。大家真的以為自己比非洲部落文明/現代嗎?

下面的答案期待諸位有微信的,在法國的,給法國大使館打工的人廣為傳播。

查理周刊之事,法國警察乾的太上不了台盤了,對方兩個,用1000倍的警察對付他們,更好笑的還用上自走炮。那兩位擺明了自投死路,拒不投降,結果人家達到目的了。法國警察乾的這事太不漂亮。全搞砸了。

我可以去勸說他們放棄抵抗,向警方投降。我有對付葉門人的絕招。百試不爽的絕招。他們估計會阿拉伯語和法語,我會漢語,半吊子英語和幾個阿拉伯語單詞,但沒關係,照樣交流。交流的最高境界是不用語言。

我也沒有十足把握,葉門人直性子,很認死理。但六七成總是有的。不就是飛機票和一個清真盒飯嗎?坐在鐵皮悶罐中在天上飛,看不到天,看不到地,空姐的笑容全是假的,沒人稀罕坐那玩意。我下飛機就去,半小時搞定/搞不定。

巴基斯坦穆斯林?別提了,都是鄉巴佬。沙特的穆斯林?基本上只會開跑車買東西而且是死胖子,阿爾及利亞的也別提了,沒文化啊。約旦的?土耳其的?也別提了,他們搞不定。這事得出邪招,要前後的槍都對著你不能尿褲。甚至聲音有點發抖就讓那哥倆鄙視死了。還和人家談判?

如果搞不定,我在法國警察局給那幫飯桶警察做飯掙回國的飛機票,還要怎樣?葉門那兩個混蛋整不好就丫摟火啊,估計法國佬最多像死狗一樣把我埋了,還要怎樣?

我就是那個骨骼精奇,器宇不凡的買書的人,只為維護世界和平。同時,我這樣做也是我信仰的一部分。

++++++++++++++++++++++++

借答主寶地說兩句閑話: @Caesar Caesar

關於您提到的很有力量的警句,在下很早聽到一個地痞的教誨:烙餅要翻個!後來我覺得他真是個大哲來點化我的。如果大家都做到烙餅要翻個,就沒有夫妻反目,沒有兄弟鬩牆,沒有戰爭了。我覺得應該把這個刻到聯合國大門上,桌子上,椅子上。把那首薩迪的歪詩去掉。

關於那個為什麼要在知乎答題的問題,在下無非覺得這是我的信仰的要求。是先知的道路。說,盡量說好,是我的事,結局我不負責。我的答案很多都有伊斯蘭的背景和根源----包括這個答案。雖然您看不出來。

感贊安拉,我已經發現美好的結局。

++++++++++++++

瀏覽舊日文字,發現我最滿意的答案從來沒有人贊同,沒有人評論。大家只會動嘴皮子敲打鍵盤。我是來真的。


我認為宗教可以是積極的,但是現實中可能主要表現出其消極的一面。

宗教是一種信仰,而廣義上的信仰又不只是宗教,它存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橋上的護欄雖然沒有人扶,但是如果沒有護欄,人們就會畏懼。信仰便是這種東西,它的存在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或者一種希望。

宗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種作用,神事實上不能真正幫你做什麼,但是你如果相信它可以,就能讓你不會因為無依無靠而自暴自棄,它能支撐起你的信念,讓你一路前行。平時的供奉只是更加讓自己堅信自己不會山窮水盡。

但是有的教主如果利用人的這種心理來謀求私利,這就是其消極的一面。

而這也反映了人們有點過分依賴神靈,他們可能因此而懶惰,一切等著神來幫助你,自己不去努力。這一切都扭曲了神靈真正存在的意義。

人應該知道只有勤奮努力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而面對不可控的運氣等方面再寄希望於神的幫助,這樣才是最好的運作方式。我們要藉助神,來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永不枯竭的希望,去努力,去創造。這便是宗教的積極意義。


第一次正經答題,沒人腰。

非科班出生,沒認真看過幾部哲學專著,更不懂邏輯學。我單從自身體驗來說吧。

最近有一些事情,讓我不得不開始思考死亡,這一個對於活著的人的終極命題。先說結論:我覺得,宗教啟源於死亡。反過來安慰它的子民免於對孤獨,死亡的恐懼。

我不知道世間有沒有不怕死的生物。可能有,但我不知道。

貼一個我剛剛寫的動態吧。

「我開始相信,對抗死亡,除了科學,最「廉價」有效的應該是宗教。」

然後,以下是我和我妹妹的對話

人類本質是孤獨的,就算我們群居在一起,我們本質也還是孤獨的,別人可以幫你提水,和你配合一起打獵,把吃的分一點給你,你發動態的時候給你點贊,和你做愛,和你結婚,死亡卻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你去做的事。但是,我們的染色體需要我們這匹馬一直跑下去!對死亡的恐懼深深的根植於我們的基因。

對於多愁善感的人類,不得不死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實。迷茫,孤獨在一生中,還有很多很多類似死亡而不可得的痛苦。

從上面的角度來看,我好希望我能活在潘多拉星球,和納美人一樣,永生在伊娃的資料庫里。我需要一個「宗教」來存放孤獨的靈魂。

有了對於孤獨,對於死亡恐懼的基礎,才有了宗教最原始的雛形。高智商的「聖人」們才會在此基礎上拓展出來一系列高深思辯,複雜的教條,繁瑣的規矩,用豐富的想像力告訴人們天堂的樣子,去天堂怎麼走。最後和現世社會,經濟相互作用結合。衍生出一系列千奇百怪的「宗教」。

工科,大學畢業交論文後,就沒寫超過一千字的長文(雖然這也不到一千字),免不了語句混亂,邏輯不清,多包涵。不夠深刻,不夠內涵,但今天胡思亂想有點多,忍不住分享一下小情緒。


推薦閱讀:

基督徒捫心自問,對耶穌再來還有信心嗎?
原始社會的巫師都是騙子嗎?
为什么香港有那么多基督传教徒?谁给他们发工资?
人體表的氣層,都有哪幾種顏色?這些顏色都代表著什麼?哪些稀有哪些次之?
《以撒的结合》这款游戏的主题、剧情和宗教色彩大概是怎样的?

TAG:社會學 | 社會 | 宗教 | 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