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挑選合適的膠囊咖啡機?

本人輕度咖啡愛好者,偏愛latte、cappuccio、espresso。生性懶散,動手能力不強,因此希望買一台方便、易清洗的膠囊咖啡機。如果綜合考慮易用程度和口感,不知道是Nespresso的Lattissima系列、illy的Y1.1加奶泡機還是illy的X7.1更合適我?也懇請知友推薦合適的選擇,謝謝!


先明確一下:膠囊系統和膠囊機是兩個概念

膠囊系統生產商:比如雀巢、Illy、Tchibo、Jakob、星巴克,都是老牌咖啡生產商,除了膠囊之外,他們賣咖啡豆、咖啡粉、速溶咖啡,開咖啡連鎖店。咖啡的口味主要是由他們來決定的。

膠囊機生產商:比如DeLonghi,Siemens,Bosch,Krups都是傳統家電生產商。他們決定的是機器的外觀、質量以及自動化程度。

他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關係,因為存在膠囊和機器的適配問題,所以在選擇前,需要綜合考慮咖啡口味和機器性能兩方面的因素。

四大主流膠囊系統各自的特點

【Nespresso:最全的Espresso品種】

Nespresso是雀巢公司的旗下品牌,其濃縮咖啡的膠囊品種最為豐富。

你可以根據烘焙深度、單品產地、香氣類型選擇不同的膠囊,除了標準Espresso,還提供Lungo和Ristretto膠囊。

為Nespresso提供機器的,有四家大名鼎鼎的家電生產商:

DeLonghi(義大利德龍), Krups(德國品牌,中文不知道叫啥), Miele(德國美諾) 和 Siemens(德國西門子)

因為Miele和西門子主要領域在嵌入式整體廚房,所以市場上我們經常見到的是DeLonghi和Krups。絕大部分適用Nespresso膠囊的主流機型,這兩家廠商都會推出幾乎一模一樣的兩個版本,折前價格完全一致,性能上也看不出區別,也許只是雀巢不願意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對於消費者而言的好處是,購買時可以對比下,看看哪家正在打折。

Nespresso機型選擇小貼士:

兩個品牌全系列機型都提供19bar泵壓,可以打出完美的泡沫

入門機型推薦PIXIE系列。沒有打奶泡功能,不太適合熱愛花式咖啡的童鞋,但如果你是純粹的濃縮咖啡愛好者,這款機器已經足夠了。

花式咖啡入門款推薦CITIZ MILK,缺點是奶泡需要單獨打好再自己倒進去。

更高端更貴的機型並沒有本質上的性能提升,區別主要就是外形,水箱大小,以及暖杯、自動注入奶泡這類輔助功能。

自動注入奶泡的LATTISSIMA+系列

請注意:Nespresso膠囊系統本身並不是以花式咖啡見長的,最多也僅限於自動製作拿鐵和卡布奇諾。當然,你可以自己手動開發更多配方。

另外值得推薦的是GRAN MAESTRIA系列,雖然從功能性而言性價比不高,無奈萌值爆表。

Nespresso膠囊價格: 0.35 - 0.42 歐元/顆

【IPERESPRESSO:最純正的意式風味

Illy旗下品牌,最大的賣點就是Illy獨有的咖啡豆拼配和烘培配方。

提供深培、中培、低咖啡因以及Lungo的拼配膠囊,還有四種不同產地的單品咖啡,種類沒有nespresso多,但個人感覺口味更勝一籌。同Nespresso一樣,Illy的膠囊系統也並不以花式咖啡見長。

IPERESPRESSO機型選擇小貼士:

配套機型分為X系列和Y系列,X系列提供15bar泵壓,Y系列提供19bar泵壓。

X系列的外形非常接近半自動咖啡機,奶泡要單獨打好再倒進去。其中,X1機身採用不鏽鋼,X7機身採用塑料,除此之外,沒有性能上的差別。

Y系列外形更加現代,但只有Y5 Milk有自動打奶泡功能。Y1,Y3和Y5則只能製作濃縮咖啡。

IPERESPRESSO膠囊價格:0.47 歐元/顆

【Dolce Gusto:最豐富的花式口味

同樣是雀巢旗下品牌,彌補了Nespresso的不足,主打花式飲品市場。除了拿鐵和卡布奇諾,還有類似摩卡、香草瑪奇朵、焦糖瑪奇朵、紅茶瑪奇朵、甚至各式各樣的奶茶膠囊。

花式膠囊機的特點是有單獨的花式輔料膠囊,內含奶粉等輔料,只要先後放入咖啡膠囊和輔料膠囊,便能製作出配方口味穩定的花式飲料,無需再配備單獨的奶罐。

Dolce Gusto機型選擇小貼士:

配套機器同樣是由DeLonghi和Krups平行推出,全系列提供15bar泵壓,入門低端系列,如Jovia、Piccolo和Oblo系列均為半自動,入水量要由人手動控制,不推薦。

100歐元以上的新款機型,都可以根據不同膠囊包裝上的指示預設水量(綠色指示燈顯示預設水量)。不同系列之間的區別主要是外形和設計。

Dolce Gusto膠囊價格:0.32 歐元/顆

【Tassimo:懶癌患者的終極選擇

億滋(Mondelēz)集團旗下品牌。公司的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但是旗下的品牌大家一定很熟悉。

依託於集團旗下德國咖啡製造商Jakob(被留學生們親切翻譯為「丫靠譜」)的咖啡工藝,同樣以花式咖啡見長,而且近兩年推出新口味的速度非常快,大有趕超Dolce Gusto的態勢。

Tassimo膠囊系統最大的亮點是,真正滿足了懶癌患者的最高需求!

其他所有的膠囊系統,有的需要單獨在奶罐里打奶泡,有的需要根據膠囊包裝提示設置水量,或者在手動選擇相應的程序模式。但Tassimo只需要將膠囊放入機器,按下開始鍵就可以了。因為每一顆膠囊上都有機器可以讀取的條形碼,機器會自動根據條形碼來調整相應的水量溫度。

Tassimo機型選擇小貼士:

配套機型由博世(Bosch)提供。入門的TAS12、TAS20和其他高端機之間,除了水箱大小和外形設計,沒有其他性能上的根本區別。而且這兩款機型常年給出非常誘人的折扣,海淘到手價不超過軟妹幣600元,性價比頗高。

TAS12系列

TAS20系列

高端機型值得一提的附加功能是:TAS45之後的機型與Brita合作,配帶軟水濾芯,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提升飲品口感。(請注意,一切咖啡機,無論膠囊機,還是半自動、自動機,定期除水垢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硬水加熱產生的水垢沉澱很容易造成蒸汽噴嘴和管路堵塞。)

TAS45系列

但如果家裡已安裝了其他的軟水裝置,這個附加功能就沒有太大意義了。至於其他高端型號的附加功能,比如發光的咖啡出口之類,也都是些增加美觀性的點綴。

Tassimo膠囊價格:0.30 歐元/顆

購買渠道及折扣信息

國內的購買渠道就不多說了,各大電商均有銷售。

海淘的話,因為大多數機型都是德國品牌,所以目前膠囊咖啡機德淘的價格明顯低於美淘,德淘的主要直郵渠道中,德國亞馬遜的當前價格整體略低於computeruniverse。

德國亞馬遜上膠囊咖啡機的價格

Tassimo和Dolce Gusto目前憑購物發票在官網註冊會員可以得到40-60歐元不等的現金返利(不限於購買渠道)。在Mediamarkt或Real購買則可以直接拿到折扣價,省去註冊的步驟。

Nespresso目前憑購物發票在官網註冊會員可以得到100-200顆免費膠囊,不限於購買渠道,但需要提供德國境內個人收貨地址。

—— End ——

轉載請與公眾號聯繫取得授權

http://weixin.qq.com/r/djhGXonE99SIrc09921k (二維碼自動識別)


答主早早已經講得很多了,我今天準備買咖啡機也查了一下,主要是有兩個表想貼給大家,是nespresso和nescafe兩個系列對應的咖啡機的對比表。來源德亞。

1. Nespresso(部分翻譯見下)

翻譯:只翻譯幾個重要的,有區別的。基本意譯,能懂就行。

Wasserstanderkennung:水位感應,只有pixie可以

Energieeffizienzklasse:能源節約 A60:節約60% A40:節約40%

Auto... :自動關機,四個都可以,就是一段時間不用就關閉電源,一般是五分鐘。

最後一行,特色賣點:

U 模塊化設計,磁化托盤,可調節水箱

合上膠囊抽屜後自動開始煮(不用按開始)

使用後自動彈出膠囊

Inissia 很輕,顏色比較多

Pixie 佔地小,鋁外殼

CitiZ 復古設計

2. Nescafe

前幾行都是廢話不翻了。

Wasserdosierung 注水:automatisch是自動,manuelle是手動,或者看下一行也可以,JA是可以自動停止注水,NEIN是不可以。

Kapazit?t des abnehmbaren Wassertanks 水箱容積

Betriebsbereit,Abschaltautomatik: 30秒煮好咖啡 5分鐘不用自動斷電 六款都一樣

Sonstige Features 特色:stelia可以自動裝置咖啡膠囊(?) Circolo有LED燈

最後兩行是幾種機器在Krugs和德龍分別的產品顏色,懶得翻了,nicht verfugbar是沒有,stelia和Jovia只有德龍有產,其他幾種兩個牌子的機器都有。

附上兩個表的頁面鏈接,點開一直往下拉可以看到:

https://www.amazon.de/Krups-XN-301T-Nespresso-Thermoblock-Heizsystem/dp/B0088BCNBC/ref=sr_1_15?ie=UTF8qid=1465501450sr=8-15keywords=kapsel+kaffeemaschine+nespresso

https://www.amazon.de/DeLonghi-100-W-Dolce-Gusto-Kaffeekapselmaschine/dp/B00KMUD4CE/ref=sr_1_13?ie=UTF8qid=1465501450sr=8-13keywords=kapsel+kaffeemaschine+nespresso


不推薦膠囊劑,新鮮烘焙的咖啡才是王道啊!。不過,如果非得推薦一款的話,nespresso是首選。膠囊機是一次性投入,關鍵看後期膠囊的購買便利性,這個才是易耗品。最重要是的,illy的膠囊是專用的,其他膠囊用不了。nespresso的膠囊機,可選的膠囊就比較多了。nespresso開發出來以後,後期很多進口的咖啡品牌也都出了自己的膠囊,nespresso的膠囊機也能用。

歸納來說,illy、lavazza和nespresso,或者其他品牌的膠囊機,在性能上來說都差不多,nespresso的膠囊機兼容性更好。


買膠囊機之前研究了好久,最終選的是雀巢旗下的Dolce Gusto。

Nespresso毫無疑問黑咖和Espresso的品質是最好的,機器壓力最大,膠囊是金屬的,密封性好,膠囊口味多,還有其他很多咖啡廠商,包括Lavazza這種自己也有膠囊機的,也專門為Nespresso推出膠囊。

但是Nespresso膠囊相對比較貴,並且我的需求是放在學校鎖箱里,主要喝拿鐵咖啡,沒法額外配一個奶泡機。在家的話,Nespresso+奶泡機是最佳選擇,入門級的機器在德國經常打完折才49歐,跟德國物價比真心不貴。

Dolce Gusto優勢在於可以直接出花式咖啡,Espresso和黑咖也不錯,口味也有好幾種可選,奶是用奶粉,味道還原度還可以,個人覺得拿鐵咖啡咖啡和奶味還是略淡,不如一杯Espresso加到一杯熱牛奶里。花式咖啡種類非常豐富,還有茶,不過要注意的是,茶只是沖一下速溶茶粉而已,還有Cafe au Lait(法式奶咖)也是用速溶咖啡粉。

Dolce Gusto膠囊上面會標明加幾格水,機器一定要買這種可以選擇水量自動控制的,不然自己靠眼神控制真的是容易做跑偏……

Dolce Gusto還有一個小的優點,這個機器出咖啡是直接從膠囊里出來的,之後基本不用清洗,而其他的要定期清洗出咖啡的口。

另外要說一下,Dolce Gusto和Nespresso的機器都是雀巢開發的,給德龍和Krups只是代工,兩個廠家也生產同款的機器,配色可能不太一樣,Krups的官方定價稍微高一點點(德國品牌自帶光環),終端售價不一定。

個人不推薦Tassimo,德國人做的入口的東西只適合沒味覺的德國人。我朋友買了一個,喝了一次,就沒太再想喝第二次,不管是Espresso還是拿鐵都和Dolce Gusto差很遠。

首先壓力太小,只有3.3 bar,Espresso至少需要9 bar,Dolce Gusto機器的壓力是15 bar,Nespresso是19 bar

德國市場上一般全脂牛奶每百克脂肪是3.5-3.8,蛋白質是3.5,而Tassimo的「濃縮牛奶」比普通牛奶還稀,衝出來味道當然特別水。

他家唯一的優勢是膠囊上面帶條碼,機器可以自動掃條碼控制水溫和水量,但其實溫度只是兩檔,只有接近開水和室溫而已,而不是水溫精確到多少度。

Lavazza和Illy太小眾,所以不是特別推薦。德國還有個很大的咖啡品牌叫Tchibo,應該是德國和咖啡有關最大的連鎖了,他家的機器應該是不差的,至少應該和Dolce Gusto差不多,但是基本只有德國才有。

另外還有一種Pad Machine,飛利浦在2001年發明的,叫Senseo(後來也有出膠囊)。Pad maschine完全不推薦,只是膠囊機之前的過度產品而已,首先不密封,一包一包咖啡粉用濾紙包成一個圓片,印象中還不是獨立包裝,其次沒有壓力,和滴濾機差不多,做Espresso根本不行。

最後,二百多票那個公眾號的答案應該是Bosch的廣告貼,而Bosch是我見過所有膠囊機里最差的,並且比倒數第二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常年出差狗推薦一個,只需要Nespresso膠囊和熱水(其實我試過冷水也可以)就可以做一杯Espresso的神器。

這個機器長這樣:

沖咖啡的流程是這樣:

灌進去熱水之後用力擠就可以加壓萃取咖啡:

衝出來的咖啡長這樣:

出差狗裝逼必備。


從nespresso起步吧,等你實在喝膩了這二十來種口味,你也就知道應該選一個什麼樣的膠囊咖啡機了。系統成熟,周邊(包括山寨的)都很豐富,價格便宜量又足,淘寶上膠囊一大堆也不用去店裡買。買這樣一款機器,除了機器本身,我們買的是它周邊的生態鏈。

膠囊咖啡機不是耐用品,不用什麼一步到位。


彙報一下:經過比較,本人最終選擇了illy的y1.1+illy的奶泡機。

主要原因是illy的膠囊機壓強更足(19帕),Nespresso為15帕;膠囊內咖啡粉更標準(7克),Nespresso為5克。更重要的是,今天我去商店時,illy正好做活動,買y1.1,送奶泡機。就選了這款了。謝謝大家的良好建議。


其實如果機器買給自己用,

Dolce Gusto比較適合lz這樣喜歡latte、cappuccio的同學,可以做含奶的產品,雖然也可以做espresso,不過因為機器內部壓力一般,只有15Bar,做出的咖啡樣子比較好看,但是味道不算香。如果要買一台機器全家人都可以使用的,可以買國內新出的牌子Dr.drinks,19Bar壓力,可以做espresso,可以做美式,還可以做各種純天然的花果茶、養生茶,據說不含任何添加劑和防腐劑,全家人都能喝。


選機器之前建議選膠囊噢,nespresso的系列多口味多,Illy的只有幾種,但是喝正宗意式還是推薦Illy.

至於機器,如果是Nespresso不推薦Lattissima系列,這系列一體機打奶泡是蒸氣式原理,另一種奶泡杯分離的set是磁懸浮抽打,後者打出來的奶泡更加綿密。

然後illy的,X7.1,既然你是個懶人,當然就不推薦了,所以Y1.1加奶泡機是不錯選擇哈?


這個不用糾結,市面上最主流的就是雀巢旗下的兩類膠囊機:Dolce Gusto和Nespresso。

前者膠囊體積大,一盒16個膠囊。黑咖啡用1個,花式咖啡需要消耗兩個膠囊。單個膠囊成本在3元人民幣左右。花式咖啡其中一個膠囊是奶粉,在壓力作用下可以衝出口感細膩的奶泡。

後者小膠囊,兼容品牌多,選擇餘地大。但是不是咖啡控其實味道差別沒有想像大,反而容易挑花眼。單個膠囊成本也是3元人民幣左右,膠囊機外觀比dg硬朗,更有工業美。缺點是做花式咖啡沒有前者方便。

其他牌子我覺得不研究也罷,選擇主流不會錯。除非價格很便宜想嘗試一下,比如小米商城前段時間眾籌過一個399的心想咖啡機,使用nespresso的兼容膠囊。我買過一個,純粹是好奇,要求不高也可以滿足日常使用。

我個人還是推薦Dolce Gusto。更全能一些。


建議雀巢。

我去年雙十一買了雀巢的膠囊劑,我喜歡美式,買了基本款,不能打奶泡的,目前大約喝了300杯。目前很滿意,膠囊機應該是一個人喝咖啡的最好的解決方案了,味道好,目前還沒有維修清洗過,一切正常。

以前單位的咖啡機用意利的豆子,味道也不錯,但貌似膠囊機的存在感不如雀巢。


看了外星人許久,終於,抵抗不了這個萌萌外觀,買了這個。味道這個東西,我還真沒能喝出區別來,倒是是手工衝出來的,香味滿屋。這種就沒那種氛圍。


用的nespresso, 感覺不錯,省時省力省心,可以試試


心水Tassimo,但是泵壓官方說才3.5?令人卻步啊!


做花式咖啡的話,還是歐洲品牌體系的味道稍好。打發牛奶的裝備也很重要,因為合適的溫度和打發程度會讓牛奶會更加香甜,和咖啡混在一起味道才好


illy單品也有不少,我是用的1.1加飛利浦奶泡劑,但我覺得還是7.1好點,而且現在海淘價格也不貴,話說我的1.1是前面100多點英鎊從英亞直郵的加上奶泡劑基本和7.1價格差不多。


必須是義大利lavazza的啊,膠囊退下來的地方拉出來用水沖,一個膠囊可以30毫升超濃縮,也可以多衝一次變美式。


還是別買了,只能算飲料機吧。老爸愛喝咖啡,以前有時候一天三杯,自從用了膠囊咖啡機,現在一周都不喝一杯了。

為了消「庫存」,早上會幫我做一杯,開車喝。然後就是邊開車,邊嘀咕:這…又是什麼口味的…真…難…喝…。

所以各位還是別浪費錢,別買玩具了。買點其他實用的小3C產品吧。


nespresso那個清洗劑的味道簡直是臭死,洗幾盒子水還去不掉


贊同樓上的朋友,據我所知現在的膠囊咖啡都是跟著自家的咖啡機,如果想買的話還是要膠囊咖啡的口味、價格是重點,推薦你去上星咖啡看看,膠囊咖啡不錯,咖啡機的價格也比較實惠。


推薦閱讀:

為什麼用 Bodum 法壓壺製作的咖啡口味比較淡?如何用法壓壺製作好喝的咖啡?
掛耳咖啡和速溶有何區別?最近經常有同事在辦公室里沖,咖啡香比速溶要好,不知道喝起來怎麼樣,考慮入手。
咖啡沖泡過程中產生咖啡因的量與溫度、時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如何用法壓壺製作冰咖啡?

TAG:咖啡 | 咖啡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