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為什麼這麼難學?

是不是古漢語的發音情況和廣東話比較類似啊?和當年西晉南遷和北宋南遷是不是有關係?


少扯那些沒有的,跟歷史有半毛錢關係嗎?

簡單地說,人在學習另一門語(方)言的時候,會用他所熟悉的發音體系去套入所學的語言裡,這是必然的,就像外國人說中文的時候調調很怪一樣,因為他們的語言裡沒有固定的聲調;廣東人說普通話沒有捲舌音,因為粵語沒有捲舌音;我說泰語「你好」的時候會直接說成「三碗豬腳」(閩南語);學語言的前期都會是這樣的。

那麼就導致廣東話的入門比較難了,從小說慣普通話的人,學廣東話的時候就會用普通話的發音套入,問題是普通話只有四個聲調,而粵語有九聲六調,普通話沒有入聲,粵語有入聲。這就導致,當學習一個粵語生字詞的時候,遇到普通話裡沒有的聲調時,學習者本身聽不出來,自動地把發音變成最接近的四聲調之一,結果就是聲調不標準;而聽不出入聲就會導致錯音,我室友一直把「人生」說成「淫生」。

真的想把粵語學好的話,就要先把基本的音素說准,就像普通話的拼音一樣,然後是單字、詞語、句子,同時了解一下語法差異,經常看粵語電視劇電影。

我母語不是粵語,但是從小看TVB長大,相當於同時建立了兩套發音規律。所以避免了用母語的發音規律套入學習的彎路。


廣西現首府人路過。

廣東話也就九個聲調而已,而且使用面廣,海外同胞很多也是說的廣東話。咱們廣西中部和東部廣東話是通行的(雖然強行推普後很多人都說的一口「廣西特色的普通話」)

小時候由於廣西腦殘zf強行推普+小學語文老師普通話播音員級,連聽懂南寧白話(廣東話的一種)都很困難。想像一下自己家人要將自己說的方言再對我說一遍蹩腳普通話的吃屎表情?

後來年長了些就開始通過影視作品和家人惡補廣東話,現在都識聽,基本識講,而且絲毫不影響自己說北方官話。

點解呢?多看原語言說廣東話的電視劇/電影配上字幕,先聽再對口型,學每一種語言/方言都一樣。如果不努力,當然難學。

個人強烈推薦《外來媳婦本地郎》,不用看多,看個一百集左右基本就能溝通了。港片的廣東話外來詞太多(除非是反映廣州等內地劇情的)

以上。


拋開特定的考試語言學習,我覺得任何一門非母語的學習都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換成是粵語地區的人也覺得上海話特別難學,年紀大點的覺得普通話都很難。語言天賦特彆強的人,學任何語言都覺得特別容易,但那畢竟是少數。這個問題放到任何一個非母語學習都是適用的。

第一,環境因素。如果你在粵語地區學習、工作,相信只要沒有特別大的語言缺陷,天賦好點的話半年大概能到70%-80%聽懂,年輕人學習能力比較強,外地人在粵語地區上大學,四年畢業基本也能無障礙交流了。我們經常舉的一個例子就是沒有任何語言基礎的人出國生活了一段時間也能很好的交流,生活無礙。

第二,興趣因素。如果沒有條件在非母語地區生活,然而又很想學一門語言,要學好的話基本靠的就是興趣。有喜歡美劇、英劇、韓劇、日漫(劇)專門去學習語言而做到無障礙觀看生肉的大有人在。非粵語地區喜歡粵語並學習的人多數是因為粵語歌曲和港劇,這樣的人多數在長時間聽歌和看劇基本是能識聽唔識講。如果去到粵語地區生活一段時間相信很快能講了。

所以,粵語不是很難,只不過你不在那個環境或者沒有很高的興趣。

或者,你真的一點語言天賦也沒有。


廣東人一枚。

首先,對於一個在普通話語系(北京話為代表)為母語的人來說,廣東話有點難學。因為廣東話確實比較接近古漢語,這是很多歷史原因造成的。普通話語系是由北方各民族長期相互融合形成的,也有古漢語的基因,相比之下,廣東話基因更多,語素也多。好比你親兒子和你爺爺的兄弟的大媽的舅舅的二叔的外甥,哪一個比較像你呢?話說,廣東人一般覺得廣東以北的地方都是北方。(學習廣東話攻略見後面)

言歸正傳,首先,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開始著手前進嶺南百越之地。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軍力攻取嶺南。屠睢因為期間濫殺無辜,引起當地人的頑強反抗,被越人殺死。秦始皇於是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並和趙佗一起率領大軍。經過四年努力,於前214年取得嶺南。

秦始皇接著在嶺南設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囂被委任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設博羅、龍川、番禺、揭陽四縣。其中,龍川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極其重要,故趙佗被委任為龍川縣令。趙佗到龍川(今龍川縣佗城鎮)上任後,採取「和輯百越」的民族政策,並上書秦始皇,要求從中原遷居50萬的居民至南越,加強漢族(華夏族)、越族(百越)的民族融合。

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重。臨死前,把時任龍川縣令的趙佗召來,向他闡述了可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險可據的地形來建立國家,以抵抗中原各起義軍隊的侵犯;併當即向趙佗頒布任命文書,讓趙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職位。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繼位。由於二世的暴政激起了前209年的陳勝吳廣起義,接著是劉邦和項羽的「楚漢相爭」,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亂。前203(也有作204)年,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南越國的疆土,北至南嶺(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帶),西至夜郎(今廣西,雲南的大部),南至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東至閩越(今福建南部)。都城在番禺,今廣州市。從大量的文字記載和出土文物說明,南越國是嶺南文明的奠基時期,趙佗創建南越國使嶺南社會經濟實現飛躍式的跨越發展,使嶺南社會形態從原始社會的分散的部落統治,一躍跨入封建社會的有序發展,為今後的歷史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今古地圖對比

中原文明曾經遭受過游牧民族的多次重創,引起幾次大規模南遷——

  西晉末年(311年)的永嘉之亂。匈奴等游牧民族攻下洛陽,擄走晉懷帝,晉室政權流亡南方,建立了東晉。北方士族豪門紛紛南遷,進入長江以南,史稱「衣冠南渡」。

  宋代(1125—1127年)的「靖康之恥」,金兵滅亡北宋帝國,擄走宋朝徽、欽二帝,宋室被迫南遷,建都臨安(杭州),史稱南宋,這次中原文明的大舉南遷,規模之大,超過以往各次。

  還有一次大規模的中原文明的南遷雖然不是游牧民族引起的,但效果是一樣的,那就是發生在唐代天寶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亂」。

  民族的遷徙造成語言、服飾、文化習俗等等一系列的改變。比如滿清入關,剃髮易服,須知「唐裝」旗袍並非中原漢人的傳統服飾,現在在日本人的傳統服裝——「吳服」,就是晉室南渡後吳地的服裝,才是漢人的正統服裝。-------詳細見歷史上的漢族南遷

這麼多的中原漢人不斷地南遷,風俗習慣,語言文化都留了下來。有了這樣的基礎後,地理位置,開始發揮極大作用-------嶺南地區多丘陵山地,少平原,相對的人員流動比較小,受外力改變幅度不大,這也算是廣東話獨樹一幟至今的最主要原因。

廣東話主要分粵語(廣州話為代表,珠三角,香港,澳門),潮州話(汕頭,揭陽,汕尾),客家話(梅州不了解,望指正),粵西粵話(雷州,湛江,陽江等)。再次重申:作為潮州人,會說粵語(廣州話為代表)是很平常的,會客家話/粵西粵話很牛b了。

小貼士-----學習廣東話攻略(本人會廣州話):粵語文化發達,看粵語的電視劇,電影,特別是香港的,聽聽說說練習下,很容易就上手;潮州話/客家話/粵西粵話就難了,可能是信息不對稱,容易的方式不多。潮州話是我母語,我了解它比粵語(廣州話為代表)更複雜,粵西粵話和潮州話難度差不多,客家話應該是最難的。---------修改下,別人一般會因為你的學習態度尊重你,而不是無情打擊你,學語言如果還死要面子怕讀錯而不敢開口練習,效果差很多,只能說明你的內心還沒成熟。

----------以上如有疏漏錯誤,望指正,謝謝


作為一個九歲去廣州的北方人,在廣州待了10+年,現在的粵語水平是基本聽懂,但一般不說,因為連自己都能聽出自己說的不標準,覺得學粵語要說的很標準,真的不容易,最通俗的解釋是粵語有九個音調,普通話只有四個,比如發粵語中的石頭和舌頭的音我總是發的難以區分開,肌肉的記憶力從小就形成了,比較難改。


可以試試學習溫州話,就不會覺得廣東話難學了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的關鍵都是發現其中的美,當你真正覺得粵語聽起來很順耳,說起來很帶感的時候,就離成功不遠了。

個人經驗,曾在廣東讀書,兩個月會聽,半年之內可以讓native聽懂,其實一點兒也不難。


聽說唱。心態不要怕被別人笑。看港片,多說。學習唱一些粵語歌曲。外國佬都能學會粵語。沒什麼是學不會的。


最好的方法是找個會粵語的好基友,
什麼!你認識了會粵語的異性朋友?!
為什麼我手上突然多了一罐汽油?
不要阻止我......
咳咳,由於語法文字和中文一樣,所以剩下的只是單詞語音的記憶,這個不需要用腦刻意記憶,就像騎自行車,你要開口說啊,你一說肯定會更受你朋友歡迎的,相信我....


。多聽粵語歌然後跟著唱


其實看你自己的需求,如果只是需要聽得懂和日程交流沒有問題的話,其實不難。

但是如果要學到native的程度,卻是很不容易,包括了一些奇怪的語法,還有最重要的聲調(9個)。

但是,語言主要的目的不就是溝通嗎?如果不是特別的原因,其實沒有必要追求那麼苛刻?

而且就連廣州,深圳,香港語音和語調都有不同的呢。

不過,看TVB的劇應該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了!


講真,要學好粵語的話學會粵拼是挺重要的,而粵拼中除了oe,eo以及相關的幾個發音外其他都很容易學。如果認識英語音標的話我覺得更好,因為英語的音標當中有的和粵語的發音較為相近,可以用作一種輔助的工具。以上是我在學校粵協教了兩年粵語得出的經驗,當然,如何教外省的同學發oe和eo這兩個音真的是挺困擾的,我發現課堂上大部分的學員都發不出這兩個音 如果大家有建議也可以跟我說說,謝謝啦~


是個非母語的方言都難學,你以為北京話就好學嗎?


廣東話發音是8聲的

比普通話多一倍

另外廣東話也太多分支

廣州的 客家的 香港的

不同分支分別也很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音韻學?並且還熱衷於中古漢語擬音和朗誦?
各地方言說一個吃飯的小故事得有方言特色搞笑的那種?
大連話中的biang(三聲)來源於哪?
如何快速學說南京話?
如何學習客家話?

TAG:方言 | 古漢語 | 粵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