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春天裡》為什麼前面說,當初什麼都沒有,是那麼快樂;而最後又說,苦痛都隨風而去,可卻是那麼悲傷?

引用原歌詞,三個部分

-------分割線-----------

1,

還記得那些寂寞的春天

那時的我還沒冒起鬍鬚

沒有情人節也沒有禮物

沒有我那可愛的小公主

可我覺得一切沒那麼糟

雖然我只有對愛的幻想

在清晨 在夜晚 在風中

唱著那無人問津的歌謠

,2,

凝視著此刻爛漫的春天

依然像那時溫暖的模樣

我剪去長發留起了鬍鬚

曾經的苦痛都隨風而去

可我感覺卻是那麼悲傷

歲月留給我更深的迷惘

在這陽光明媚的春天裡

我的眼淚忍不住地流淌

3,

也許有一天 我老無所依

請把我留在 在那時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離去

請把我埋在 在這春天裡 春天裡

----------分割線----------

第一部分,為什麼自己什麼都有沒有,還那麼快樂,快樂來自什麼?

第二部分,講到苦痛都隨風而去,為什麼卻那麼悲傷,歲月還留給我更深的迷惘?

最後為啥說要把自己埋在春天裡?


胡扯什麼押韻好聽也是醉了,根本沒讀懂汪峰。

這是汪峰的青春。屬於大院子弟們的,80年代的青春!

現在讓我們結合《春天裡》mv來解讀這首歌:

我們先來看汪峰的簡歷:

汪峰,1971年6月29日出生於中國北京市,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汪峰父親是海政歌舞團的長號歌手。

可見,汪峰是不折不扣的京城海軍大院子弟,更重要的是,他的少年時光,在80年代度過。

那個年代是什麼?是所謂白衣飄飄的年代。一把吉他一個會唱歌會作詩會畫畫的長髮少年,是可以在校園引起尖叫的。而那個年代,那些少年的主角之一,就是這些京城大院的孩子。今天我們熟知的馮唐(1971),高曉松(1969)等等,作為京派人物引領著文藝圈浪潮的知名人物,都是從那個年代走出來的。

一、曾經少年

那個年代,人們剛才十年寒冬中醒來,他們渴望著改變,渴望著解放,一切都那麼嶄新,那麼充滿希望。人們討論夢想、靈魂和未來,討論詩歌、音樂、哲學和一切的藝術與美。

那個年代是物質貧乏的,所以,汪峰開頭就唱了:

還記得許多年前的春天

那時的我還沒剪去長發

沒有信用卡沒有她

沒有24小時熱水的家

80年代,長發,海魂衫,喇叭褲,蛤蟆鏡,是那個年代文藝青年的標配。那個年代沒有商品房,沒有開發商,人們住在雜亂的大院里。放學了,少年們遊走在四九城的衚衕里,歡笑打鬧,然後爬上老房子的屋頂,仰望著瓦藍的古都的天空。

對,就像這樣(那藍白條紋的就是海魂衫啦):

古都瓦藍的天空,還有一隻春天的風箏:

少年回到了大院小小的房間。那個年代,每個文藝青年都曾收集各種各樣的卡帶:

少年汪峰斜挎著包(同樣也是80年代標配)走在衚衕中,路邊,軍裝打扮的小男孩玩著彈弓,充滿了那個年代的痕迹:

少年汪峰走在衚衕里,他穿著海魂衫,留著長發:

蛤蟆鏡來了,他是汪峰的同窗好友,坐在汪峰邊上:

他們坐在一起,歡笑著談論詩歌、哲學和夢想,而少女們則崇拜的觀望著:

騎一輛鳳凰牌自行車在校園裡自由的遊盪:

咦,為什麼只有我是單身?

和蛤蟆鏡和女伴一起出去在京郊野炊,我的吉他能打動她的芳心嗎?

不過沒有人聽也沒有關係,他只需要自娛自樂,自由歡唱就好。這樣就已經很快樂:

可當初的我是那麼快樂

雖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 在橋下 在田野中

唱著那無人問津的歌謠

此時的少年還沒有變成大叔,青澀的臉上還沒有長出鬍鬚,沒有經歷過愛情,卻幻想著愛情:

還記得那些寂寞的春天

那時的我還沒冒起鬍鬚

沒有情人節也沒有禮物

沒有我那可愛的小公主

可我覺得一切沒那麼糟

雖然我只有對愛的幻想

在清晨 在夜晚 在風中

唱著那無人問津的歌謠

是啊,一切都沒有那麼糟。80年代,我們打開了國門,看到了我們的貧窮與落後,但人們並不氣餒和沮喪,所有的人都相信,這個國家是有希望的,我們的生活和人生,也充滿著希望。

(註:這裡可愛的小公主指汪峰和葛薈婕的女兒小蘋果)

二、那些花兒

然而理想主義的80年代終結於那個令人傷感的夏天。一切都變了,有人離開,有人逃亡,有人消失,但更多的人,將以最快的速度,投入這個時代的全部現實。

時代還在高速運轉,如火如荼的經濟建設正在這個國家展開:

崛起的特區:

奮發的蛇口:

進擊的李寧:

香港回歸:

還有申奧成功,國足晉級,長征火箭發射成功,宇航員上天。建國五十年的天安門廣場花團錦簇,一派盛世景象。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

在這個激動人心的90年代,少年汪峰也走出了校園。他和所有人一樣,投入了這時代的熱潮。他搞音樂,組樂隊,終於功成名就,成為中年的成功者。

少年變成了中年,北京城也變了,四九城的老衚衕等待著拆遷,那曾經煙囪林立的大北窯,高樓拔地而起,成為金碧輝煌的國貿cbd。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美好,那麼燦爛。

少年時候的玩伴都去了哪裡呀。中年的汪峰百無聊賴的開著車駛過喧鬧的建國門,卻忽然好想去那個少年時代住過的老房子看看:

推開門,一切都沉默了太久,一切彷彿都沒有改變卻已經改變。已經多久沒有拿起它了,是否也染了世俗的風霜?

那些歲月,那些花兒,都還好嗎?那些曾經少年時代的理想,今天是實現了,還是破滅了?汪峰不知道,他只是感到了苦痛,感到了更深的迷惘。當世俗的成功已然成為現實,他忽然好想回到過去,回到那個單純的歲月,那個年代,人們只談論夢想;那個年代,人們的所有夢想,不曾被破滅:

那時我們有夢

關於文學

關於愛情

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祭奠著那個年代的北島很早就走了,在那個夏天結束之後,留下的人們各有各路,然而再也回不到從前。

凝視著此刻爛漫的春天

依然像那時溫暖的模樣

我剪去長發留起了鬍鬚

曾經的苦痛都隨風而去

可我感覺卻是那麼悲傷

歲月留給我更深的迷惘

還是春天,也還是美好的春天。一切欣欣向榮,一切蓬勃向上,一切光明萬丈。那些年少時候的煩惱都早已消失了,那些青年時代的創業挫折也早已是往事如風。然而卻彷彿有一種東西永遠的失去了。那個一無所有的年代裡,始終都在的東西。

三、新世紀

然而一切真的結束了嗎?

當中年的汪峰告別衚衕里老舊的雜院,走進21世紀充滿現代氣息的北京地鐵口,就像是從過去重返現在,他卻遇到了一個流浪的歌手,他同樣彈著吉他,自由的吟唱,他唱的那麼專註,那麼認真,那麼純粹,就像是年少時候的自己一樣。

歲月不死,理想不滅。

在這陽光明媚的春天裡

我的眼淚忍不住地流淌

也許有一天 我老無所依

請把我留在 在那時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離去

請把我埋在 在這春天裡

那個春天,是最初的初心,是夢開始的地方。

四、結語

80年代是70後們的少年時光,而80年代的往事,則更像是一部共和國的羅曼蒂克消亡史。當浪漫和不無幼稚的政治理想破滅之後,中國進入了深度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許多70後在這一時期離開體制,下海創業,並成為當前社會的中堅人物。而作為位處京城大院,又和政經高層有緊密聯繫的大院子弟,他們天生因血緣、地緣的先發優勢,成為這場時代巨變的弄潮兒。改革改變了中國,也成就了他們。但消費主義、物質主義的浪潮卻也裹挾了時代,理想遭遇解構,信仰遭遇嘲笑。70後是現實主義的,因為他們都曾被現實深深傷害過,但他們骨子裡依然是理想主義者,年少時候的旗幟,永遠在空中飄揚。


真心的,不要相信歌詞。這群貨們為了押韻什麼做得出來。。。


看到什麼為了押韻而胡扯的,我也是醉了。

在我看來像是時代變遷,理想主義破滅,物慾橫流的社會變遷的一種心酸和無奈吧,很多人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都有這種感覺,這也是當年這首歌能引起普遍共鳴的一種因數吧。

還有一種說法是寫汪峰自身的經歷,原本在鮑家街43號時做搖滾樂雖然貧窮但為理想而堅持的那種快樂和成就感。後來為了生計不得已而解散樂隊選擇單飛,雖然一飛衝天,輝煌騰達了,回憶過去,卻少了當年的那份純真的快樂。甚至還有當時的一種迷茫和困惑。雖然牽強了一點,但也說得通。藝術創作中或許不經意間都會代入自己的生活。

其實兩種看法核心思想都差不多,就醬紫。


擁有青春,生氣勃勃,新鮮好奇,單純快樂

今天......


曾經窮苦而放縱自由,如今富貴而囿於囚籠,我理解大概就是這樣吧。


小時候吃五毛錢一袋南德速食麵感覺美味無窮,現在吃一百多的肯德基卻感覺很普通,


物以稀為貴,困頓中的一點快樂,感觸自然深些。待至條件優越些,簡單的快樂已無法激起較強烈的幸福感,大概如此。

至於為啥要把自己埋在春天裡,隨便說說,別當真。我一開始以為「春天裡」是個地名,現在想想也不是十分荒唐。


題主你幾歲?凡是年輕過的,都有過一段哪怕很短暫的一無所有但很快樂的時光。如果你沒有過,那隻能說那是你的遺憾。這個歌感動過我,那時候除了理想我一無所有,但我覺得很有勁。現在有了很多,卻沒有夢想了。那時候是多幸福啊。一樣米養百樣人吧。對藝術作品的解讀是很個人化的,戳中了就是經典 ,戳不中就是無病呻吟。就醬。


因為春天是充滿希望的。


&<曾經的苦痛&>翻譯為:

曾經由於貧窮所產生/帶來的苦痛。

即可理解。


拿男女關係舉個例子。

當你沒有和異性交配的時候,你苦惱的是如何安放叮叮噹噹的祖傳染色體。

當你輕車熟路,不再為同異性交配這件事發愁的時候,你大概會苦惱如何滿足對方。

以上都不是我要回答的!

真正苦惱的問題是,當剛剛異性交配了以後,對方離開了你,你又沒有找到下一個交配對象,剛剛打開新世界大門的你,只好用手去探索。

如果你同意以上,那麼,回頭看看你我,過去的日子總是覺得美好,雖然沒啥錢,去趟星巴克都得大出血,可時間會讓你淡忘這些,記住美好。

再看看現在,你我可以去星巴克裝一天逼了,可是你同事北京戶口,另一個同事早幾年就在郊區買了房,你不但比不過人家,反而失去了以前的自由自在、純真快樂,還是開心不起來。

不過,那都是過去了,汪峰同志早就不那麼悲傷了,人家現在是給車子加滿油一起搖擺了!


都是回答的神馬呀~呀~呀~呀~呀~呀...

歌詞如詩,詞句凝練,必不能如常人的大白話一般。

就我看來,汪峰《春天裡》歌詞,意境非凡,未拘泥瞬間的情感,跨越的是數十年的風霜。

歌詞第一段,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紀。簡單、快樂,就像剛發的嫩芽,貪婪的享受晨光滋味。無盡的世間,光怪陸離的風景吸引年輕的我們去探索,無論結果如何,過程是那樣新奇與美妙。

第二段,世事滄桑。多少年的奮鬥,年少的夢想一變再變,再也不復當初純粹的模樣。這過程中,有多少無奈與妥協,撕裂了少年的心臟,讓衝動鮮紅的血,變成灰暗的模樣。

第三段,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垂垂老矣,心痛辜負了初衷。這一生,縱然風光無限,且不說過程中無限心酸,甚至回首看來,得到的未必是當初喜歡的,失去的,卻是之前死命守護的。身心深處,那一絲深藏的年少的激情,仍在悸動。

人生初如一張白紙,少年時的塗鴉雖然簡單,卻是真實的生命的模樣。終其一生,紙上的色彩絢爛精彩,但是又有多少是被命運強加的色彩,又有多少被命運遮擋塗改?

可嘆可惜可憐...


簡單的快樂,自由的快樂,人生充滿未知與希望。


春天,萬物生長,起初只需水土陽光,是大自然最自由最簡單而珍貴的供給。而現在需要催肥加速生長的大環境,樹草木花都身不由己,有的已經進了大棚溫室,脫離了自然。即使後來它們進了高檔超市豪華餐廳,高價出售,而生命已至盡頭這些已無意義,最懷念的竟是最初的簡單的水土和陽光。


推薦閱讀:

在國外曬裸體海灘是怎樣一種體驗?
鄭曼達是誰?
你經歷過最神奇的默契事件是什麼?
關於「政府辦事難」,大家有什麼經歷可以分享?

TAG:生活 | 生活經歷 | 汪峰人物 | 華語流行音樂 | 歌曲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