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山西呂梁招考認定世界史不是歷史學?


山西呂梁怎麼了?就連大知乎常常拉出來在灣灣面前秀優越感的大魔都都敢這麼干。

2016年上半年嘉定區市場監督局就放了一個食品安全相關崗位,專業不限,工作五年以上工作經歷(這條妥妥地刷掉一批考高分的應屆生),筆試合格線126;幾乎一模一樣的另一個崗位,因為只要求有上海居住證,筆試合格線138。

為什麼要這麼設置?該局的理化實驗室主任的兒子要考126分的崗位唄。這小子非食品相關專業,在嘉定汽車城混了五年的工作經驗,老爹深知食品崗位的高分行情,怕兒子筆試被應屆生擠下去,利用職權量身打造個崗位。

堅決不匿,歡迎打臉。


公告:XX崗位缺人,現面向社會招聘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要求:1.必須是歷史專業,科班出身比半路出家更可靠,但是不要世界史的,不要蘭克學派的,但也不要計量史學派的。

2.必須是年輕人才,不高於35歲,但不低於28歲。

3.綜合能力強,必須會打羽毛球,且在省級比賽中得過至少二等獎,但得過一等獎的不要。

4.身高適中,不高於176,但不低於174。


大家好,我是呂梁市人社局,冒著被噴死的風險,我還是得出來為自己說句話。

我知道,這幾年家裡盡走下坡路,經濟雪崩了,腐敗塌方了,名聲也臭大街了。這次又弄出這麼大笑話,我都想掐死我自己。但是有一碼歸一碼,該說的話我還是要說。

首先,我沒想搞啥蘿蔔招聘。大傢伙一看人家小姑娘好不容易進了面試,卻莫名其妙被我卡了一道,一口咬定這是蘿蔔招聘,我就是在嫉賢妒能、暗箭傷人。不過大家請看看,人家學校招個歷史老師,我就把這專業要求定了個「歷史學」,這過分嗎?真要是蘿蔔招聘,我不得再橫著豎著加幾條,把口收窄一點,哪像現在搞得這麼寬,啥人都進的來,我真對蘿蔔的戰鬥力這麼有自信?

等大家先消了氣,我再說說我家裡的情況。別看我平常人模狗樣的,其實家裡情況複雜著呢。我頭上有倆爹,一個是我親爹,呂梁市;還有一個是我乾爹,省人社廳,通常都是親爹管飯,乾爹管事。前些年,親爹在家裡挺橫,逼著我幹了不少烏煙瘴氣的事,太爺爺(中央)看不下去了,逼著我爺爺(山西省)和干爺爺(人社部)好好管管。可結果我親爹要乾的事沒少幾樣,反倒是又多了我乾爹常來指手畫腳,扯東說西的。

就前些日子,他老人家就跑來,跟我說事業單位招考的事。說著說著就說到專業要求了,我乾爹到底是老江湖,見多識廣,叮囑我說:「現在學校里門道太多,有些學科看上去就名字差幾個字,實際上差距大了,你小子以前被人糊弄過多少次,老被苦主打上門來,揍得皮青臉腫......」他興許不知道,我哪有那麼笨,有些時候我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賺點外快錢。說到最後,乾爹直接撂下一本書,《公務員報考專業設置分類指導目錄》,指著說:「你tm就照著這本書來,不許隨便放寬,最好一個字都不許錯,如果再有問題,要你好看!」

接著就是照常辦事,發公告、初審、筆試、面試......有一天,我兄弟教育局家的一個兒子,也就是一家公立學校突然跑來和我說,有些考生專業是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考古學啥的,可是當初定的專業要求是「歷史學」,問我咋辦?我頓時就愣了,從道理上說,說這些不是歷史學,那不是白馬非馬嗎?可是我留了個心眼,看了看乾爹留下的寶書,一看就更糊塗了,這書里明明白白寫著,歷史學與文物考古類:歷史學、中國歷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歷史......看來這真不是一個學科,那好辦,統統不算。本以為這件事到此為止了,誰知誰知道天有不測風雲,我侄子又跑來說,有一個考生,是個碩士,專業是「世界歷史」,可她報考的時候直接填了歷史學,當初沒查出來,現在進了面試來複審了,要怎麼處理。我又確認了一遍,世界歷史和歷史學是兩個專業,根據乾爹「一個字都不能錯」的精神指示,這個人取消資格。

本以為自己堅持了原則,還能被表揚呢,誰知就這樣搞得輿論鼎沸,被人都罵成了過街老鼠,這事大家都知道了。還有人和我科普,說現在高校裡面歷史學成了門類,碩士都要確定研究方向,全國都沒人能拿到歷史學這麼籠統的畢業證。我跑去和我兄弟教育局確認,他說真有這回事,我當時就火了,你咋不早點告訴我呢。這小子和我扯皮,說招考和他沒關係,他也好、他乾爹(教育廳)也好、他干爺爺(教育部)也好,都不蹚這渾水。

我氣得話都說不出來,只好去和乾爹商量,乾爹這時也是冷汗直流,結結巴巴地說,這寶書也是從他乾爹那裡傳下來的,裡面有些東西和教育局他們家不太一樣,難免出些紕漏,至於兩家老一輩的事就深了,說也說不得。說著說著,他突然臉一板,罵我辦事太僵硬,誤解了他的意思,出了事都是我的責任,和他沒關係。這下我沒轍了,只好回家來,誰知一進家門,我親爹不由分說,把我吊起來痛打了一晚上,要我深刻反思,認真整改,還要去賠禮道歉,恢復人家的報考資格。

現在我算是想明白了,千錯萬錯都是辦事的錯,我是違章辦事也錯,照章辦事也錯。不過吃一塹長一智,希望我們家和教育局他們家以後能好好合計合計,把書里的東西寫准了,別再讓人無所適從;也希望我倆爹以後講點道理,考慮問題全面一點;我自己以後也要當點心,遇到事情多留幾個心眼,不要再攤上這樣的事了。


一般來說,往體制內考試,就公平度來說,公務員&>普通全供事業單位&>普通差供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純技術性事業單位;同一檔次內,單位越好,公平度越高。

前者是因為,招考規定的制定方不同,相關人員可能承擔責任也不同。公務員現在大多由省一級統一制定考綱、考場,面試統一分配考官,迴避原則強,保密規定嚴格,所以想做工作就難度太大;事業單位一般由市級或者區級負責招考事宜,迴避沒有那麼強,操作空間略大;而學校之類的單位由於專業要求高,所以本單位自己的操作權力大,相對做工作就容易多了。

後者是因為,單位越好,盯的人越多,內部人在人事問題上不得不更謹慎。同時,單位越好,人事上要做工作成本也越高,人家一個多少人盯著的單位領導,就為你那點錢,去冒風險安排人?

以上是公平度大概排行。這不是說公平度高的考試一定沒有貓膩,畢竟高考都還有作弊成功的,只是說概率會小的多。但為什麼不能都按照公務員考試那種制度來做,以最大程度確保公平呢?因為公平的同時也意味著成本提高和靈活度下降。比如說,公務員考試以省為單位,每年一考,意味著某些縣局招人都得等到招考時間來報計劃,等程序。這放在行政單位可以接受,如果所有的事業單位都這麼搞,是很不方便的;尤其學校這種地方,專業要求高,不經過自己面試,招一個考試分高講課不好的人怎麼辦?所以這是個矛盾問題。

以上是說一下背景情況。

看了背景,各位應該發現這個事情很蹊蹺。該考生報考的是一個學校,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都是最容易玩不公平的地方。何必要用這麼難看的吃相,來完成一個本該很簡單的操作呢?一個可能就是操作的人是個傻逼,或者審核的人恰好不懂。如果不是這麼個小概率事件的話,那就說明問題出在別的方面。

我個人推測,以往類似招考都是由市人社局統一發布,但如背景處所述,實際招考都是由學校主要負責的,這種情況下,學校想暗箱操作相對容易。如今很可能山西因為之前的反腐大整改,為了保險起見,人社局收回了招錄權。也就是說,怎麼招錄人學校說了不算了,由人社局像公務員考試那樣統一制定考試製度、選派考官。所以學校為了選取自己想要的人,就只有利用自己還掌握的審核權,來儘可能減少障礙。

假設這個猜測是真的話,只能說明山西的腐敗程度確實嚴重,以至於人社部門寧可犧牲靈活度和實用性也得親自出面保障公平度;而即便這種情況下,某些學校還敢頂風作案,利用僅有的操作權力來搞事情。

如果現實真的這麼殘酷,我倒真心希望此次事件就是因為審核人不懂而做錯。


其實山西官場出什麼奇怪的事情都應該認定為正常。塌方式腐敗,官本位思想都嚴重影響山西的發展,比如腐敗,塌方式腐敗也不過是腐敗的滄海一粟罷了,就連政府門口看門的大爺,你問他點事兒他都是高高在上的感覺。可想而知正經辦事人員,中國有句話叫上樑不正下樑歪,常委抓一半不過是因為這一半比那一半嚴重太多,可不是沒抓的那一半一點問題沒有。要是按照這次招考的標準來定義貪官,那麼我相信,連那個看門大爺也留不下。

再說這次招考,典型的為了某些人當公務員留空子,太好理解了,也許最後查來查去定義一個程序疏漏或者其他小錯誤就過去了,誰也不會影響,大家都是這個心理,所以,山西,尤其是呂梁,如今才這麼慘,所謂窺一斑可知全豹,招考都可以兒戲,其他能好多少?

我之前接觸過的朋友,有一個女孩考公務員,忘了什麼職位了,對身高有要求,好像要165,女孩自己本來就不低,平時量都是167或者168,其他一切都沒問題,唯獨身高,別人都穿著鞋量都過了,到她就讓脫了鞋,脫了鞋量165也沒問題,沒想到女孩一下稱,量身高的人就往下壓了點那個標尺,體檢報告偏偏就寫164.5,就是不給過,山西小夥伴們都明白,這是為啥?就三個字,沒關係。

同樣,在山西辦事臉難看是沒辦法迴避的問題,各位公務員高高在上的感覺特別明顯,有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在浙江進省委,每個人都要在旁邊的小門辦理臨時出入證,有省委內部的人來接就行,程序規範,檢查嚴格,態度端正。有一次我在西湖玩,臨時打電話告訴我省委有事,我就穿著拖鞋籃球背心就去了,程序一樣,態度不變,進大門保安一樣敬禮,一樣放行。我也有幸在這碰到過阿里巴巴的大神蔡崇信,一樣在小門辦手續,一樣省委裡面派人接。這要放太原,我敢拍著胸脯說,我穿拖鞋就算能進省委,也會被人各種眼神,蔡崇信進也一定會有專人陪,並且不用辦理手續。

其實一個地方要是政府做好了就不怕不發展,但是山西很難意識到這一點,山西封閉,戰亂可以安身立命,和平就是保守固執,雖然現在道途暢通,但是不得不否認,有能力的也不會喜歡山西,山西也留不住有能力的人,惡性循環下去,或許幾年之後,山西整體都不如沿海一個市吧。


當年報考事業單位福彩管理中心,審核不通過打電話詢問被告知會計專業不是會計類專業,我當時就震驚了,然後又在電話中直接勸我報別的崗位,別浪費時間了,我應該感謝告知我的人的好心嗎?


大家太小看基層官僚的智慧了。

這就是個事業單位,又不是公務員,根本不需要用這種很蠢的方法來製造蘿蔔坑,直接黑面試成績就行,簡單易行。

如果硬要在條件設置上做文章,那就添幾個「看起來很正常的條件」。

包括但不限於:

CET6成績

黨員

基層2年工作經歷

擔任過校學生會職務

有在xx行業工作的經歷

專業偏xx方向

……

尤其是「專業偏xx方向」非常管用,一條下去淘汰九成九的人。

還有用那些小眾專業做門檻,同樣是一擊必殺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這可能就是單純的蠢貨領導加上懶政造成的笑話。


傳送門來了

專業「差一個字都不行」 文學碩士陷「文字迷宮」-新華網

通過資格審查,筆試面試第一,紀元以為,這次鐵定要被錄用了。

  2016年,這位江蘇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在江蘇省徐州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中報考了市城市房屋徵收辦公室,這是市城鄉建設局下轄的一家事業單位。

  沒想到,就在錄用結果公示前兩個小時,她突然接到城鄉建設局人教處的通知——因專業不符,她的錄用資格被徐州市人社局取消。

  紀元的研究生專業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徐州市招聘專業要求中列的專業是「中國語言文學」。她的母校及用人單位都相信,按照國務院學位辦的劃分,「中國語言文學」是一級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屬於該學科下的8個二級學科之一。

  但徐州市人社局認為,紀元的專業屬於「中國語言文學類」,不是「中國語言文學」,「差一個字都不行」。

  紀元報考的崗位,要求「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可研究生專業中並無「中國語言文學」。她說,中國找不出一個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上專業那欄寫著「中國語言文學」。

  電話抗議、局長信箱、行政複議、司法訴訟,紀元的申訴繞了一圈又一圈。報考專業設定中這個錯誤的指示牌,將她帶入一個維權迷宮中。

 然而,尚未有部門願意對此負責。

  原以為只是個誤會,解釋下就行

  紀元原本在徐州市一家事業單位上班,沒有編製,屬於合同工。這次報考,她的目標很明確,「先考入編製,隨便哪家單位都行」。

  考試很順利。她考了第一。

  但接到電話時,她完全蒙了。那天是2016年8月1日,下午3點。她來到徐州市城鄉建設局人教處,工作人員向她轉達了徐州市人社局的意見:臨近最後公示,市人社局審核時,突然發現她畢業證上的專業,與所要求的不符。

  招聘要求的對口專業包括「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新聞學及中國語言文學」。人社局一一對照後發現,紀元所學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不在其中。

  慌亂中,紀元鎮定了一下,心想「絕對是個誤會,好好解釋下就行」。

  她冷靜地解釋,考研時就了解,「中國語言文學」是個一級學科,不是一個特定專業。

  「又是語言又是文學,這是一個多大的範圍呀!誰讀3年研究生能學這麼多?」

  她拿出手機,在網上搜索「中國語言文學」。彈出的各項解釋條目,二級學科中都包括「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她現場展示給建設局人教處的領導。

  兩個小時後,紀元看到了網上公示的名單。沒有她的名字。

  她忍了一個下午,回到家,「哇」地一下哭出聲來。

  她說,自己當時腦中嗡嗡盤旋著就一件事——怎樣才能向人社局解釋清楚?

  8月3日,紀元趕回母校。江蘇師範大學研究生院為她開具了一份證明:紀元,系我校2009級「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畢業生,該生在校期間所學專業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該專業為教育部認定的「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編號「0501」)下屬的碩士二級專業方向,專業編號為「050108」。

  導師告訴她,這種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有學生考教師編製也遇到類似情況。學校蓋章時沒有猶豫,顯然已有經驗。

  次日,用人單位徐州市城鄉建設局也打了一份報告,向人社局詳細說明情況:該局城市房屋徵收辦公室及局人教處在資格審查時認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屬於「中國語言文學」下的二級學科,屬於招聘科目範圍。

  報告中還強調:「在招錄過程中,紀元同志筆試、面試成績均為第一,通過考察了解也比較適合使用要求,招人單位市徵收辦希望能招錄該同志。鑒於此,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懇請領導予以商榷。」

 不過,人社局並不認可這兩份證明。

  8月4日,紀元在父母陪同下,來到徐州市人社局。那是唯一一次他們進了人社局的門。她謊稱「送材料的」,刷了身份證,才勉強帶著父母進去。

  他們將兩套申訴材料,分別交給人社局事業處處長及分管副局長。

 後來,她再也沒能邁進大門一步。

紀元的父母都曾在國企或事業單位工作。「攤上事兒了」,一家人能想到的維權方法,就是一步步地走程序。

  紀元的父親去徐州市政府法制辦申請行政複議。沒想到,接待的人不收材料,讓他回去,「這個事情我們已經知道了,你來這兒也沒用。」

  紀元給徐州市人社局「局長信箱」寫信,按規定,他們必須作出答覆。

  等待數天後,依然沒迴音。紀元只好致電徐州市人社局事業處,請求對方出具一個書面通知單,說明不錄取的原因。工作人員說,「我這裡開不了,也不知道哪個地方能給你開這個證明。」

  說著說著,對方擱下了話筒。

  經過多日等待,8月11日,紀元終於得到了人社局事業處的回函:經查實《2016年徐州市公務員招錄考試專業參考目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與「中國語言文學」是中文文秘類中並列的兩個專業。

  這份回函還特別指出,該局在布置資格審查工作時,對招聘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再三強調,凡設置到專業大類的,專業大類目錄中所列專業均可報考;凡設置到具體專業的,畢業證書中所載專業應與公布的專業名稱一致。

  具體到紀元身上,人社局認為,「中國語言文學」是一個具體專業,而非專業大類,紀元畢業證上記載的專業名稱,和專業要求對不上。

  「這完全是『機械執法』,只要上網稍微查一下,他們就能明白,根本就不存在『中國語言文學』這樣一個研究生專業。」紀元感嘆。

  「我們招的是徐州市的,所以就看徐州市地方的目錄。」徐州市人社局宣傳處處長謝輝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我不太清楚這個參考目錄是哪個部門做的,但既然這個目錄出來了,我們就按照這個目錄來執行。」

  紀元的父親對此哭笑不得。「就好比只招南京、無錫和江蘇的考生,我是江蘇省徐州市的,他們一瞅,對不上,所以就認定我不符合要求。可問題是,江蘇本來就是個省,不是個城市呀!」

  紀元一家將徐州市人社局告上法庭。去年10月第一次開庭,8個月過去了,案子還沒宣判。

  初次開庭後,從沒打過官司的她,由於過於焦慮,突發疾病進了醫院。

  「我現在有點不敢再考了。」她說。

  她的父親表示一定要繼續申訴,「這是一輩子的事」。

  徐州市人社局也認同,「這是一輩子的事。」謝輝反覆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我們和這個考生無冤無仇,怎麼可能針對她呢?」

  「我們所有的招考流程都是按照規定來的,絕對公平、公正、公開。」謝輝強調,「規定就是這樣子的,我們也沒有辦法。」

  紀元不甘心。她在申訴書中寫道:「出現這種情況,不管是誰的責任,不能讓考生成為犧牲品。」

  謝輝則回應,每個崗位的具體專業要求,由用人單位負責制定,人社局只負責監督指導和查糾。也就是說,如果專業要求制定有誤,只能去找用人單位。

  然而,紀元本來早已通過了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徐州市城鄉建設局老早便告訴這位筆試面試第一的考生,認定其專業不符的是人社局。

 繞了一大圈,紀元又回到了原點。她還是不知道,到底誰該為此負責。


最開始是沒有在意,後來變成了死不悔改,妄圖用嘴硬處理輿論危機。


這個應該不是蘿蔔招聘。搞蘿蔔招聘最好的環節在面試。靠專業刷一個下去風險大收益小,不如面試時直接刷,誰都沒把柄。

以下提供幾個如今可以說的慘痛例子,這些例子都是我身邊的事情,主人翁以我同學為主——我從師範大學畢業,大部分同學都參與過考編。

1. A在某地面試後現場總分排名第二,正好該地招聘兩人。數日後,教育局發布最終成績,他排第三了!總分比第二少了0.1分!遂向教育局和人社局詢問和投訴。對方表示現場得分為筆試+說課,但還有一項是教案得分(即說課前寫的稿子),他比入圍的那位在教案分上少了4.1,造成總分少了0.1。

2. B在某地某重點高中進入面試。正準備開始說課,考官請她把真實姓名寫在黑板上,以「看看她的粉筆字怎麼樣」。非得寫真實姓名才看得出粉筆字能力啊?!

3.C在某地一偏遠小學排名屈居第二。但發現第一名是非本專業的學生(在此感謝當年紅火的校內網)!向人社局投訴!人社局數日後回復曰「雖然該考試本科學歷不符合要求,但是她已考了和招聘學科一致的教師資格證,這說明國家承認她在該學科的教學能力,屬於符合條件」。!!照此解釋,大家不要高考選專業了,隨便進一個專業然後考別的學科資格證就足夠了!

4.說到教師資格證,就不得不提江南省江北市前些年招聘教育局直屬學校(此類學校基本都是市中心重點中小學)的一條說明——「未取得教師資格證的考生也可報名,可以在考取編製後三年內取得教師資格證即可,如果三年內無法取得則解聘處理」(大意如此)。大家都懂的,不知哪位領導家孩子沒來急考資格證。這和公交公司招聘司機不需要駕駛證,醫院招聘醫生不需要行醫資格證一樣啊!

5. D家境一般,有幸考上某地一較偏僻鄉鎮初中,公示上寫得很清楚。開學卻直接去了該地城區最好初中報道入職!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年(或第三年),該地教育局局長因為搞權錢交易及權色交易被捕。據調查,其在位期間收受賄賂數千萬元,接受幾十名年輕女教師的性賄賂(即所謂的「開房」)後將她們違規調入城區。在審判期間,有關「女教師陪局長上床」的內容被新聞報道河蟹了——畢竟太TM有損教育界形象!

就先寫這幾個典型的吧!

有朋友評論說如今面試不容易造假了。這可能是大家處於不同地區或把考教師和考公務員混淆的緣故吧。我在華東某省,起碼我周邊的幾個地級市的招考仍然公認的黑幕重重。如果某校真的缺老師,它會以每月不到2000的工資招聘代課老師,名曰「購買社會服務」,寥寥無幾的編製給誰了呢?

如今,絕大部分地區的招聘面試就是僅僅靠幾個當地教研室評委打分甚至招聘學校的老師和領導打分,而且沒有錄像,也不允許任何人現場觀摩和監督。作為考生,你根本不知道別人表現如何,即使你有錄像,你也根本無法對主觀性的面試分數申辯。這就是現實。

我盡量保證所說的客觀,雖然在打字時有點氣憤,但絕對沒有惡意黑化和無端抱怨。我已經在前些年完全靠自己考上編製了,所以,拚命努力,也是有可能撿到機會的。


說個大家不愛聽的,但是事實。話說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的考生們,有認真看過聽過體會過行政文書?通篇沒有任何感情色彩,用詞準確中性。還是前面說的,白字黑字類的文件通知公告內容務必準確,保證所有知悉者看到的都是同一個事實,內容。歷史學跟歷史類確定是一個概念?不是編製內不懂變通,只會照本宣科,只是國人的閱讀理解能力太強,沒有硬行,一刀切,經不起推敲的文字,上傳下達過程中是會出問題的。你可以懷疑幕後,可以收集相關確實證據跟有關部門反映。

如果還是因為歷史學與世界史這個理由,我勸你還是不要浪費精力了。


山西是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地方,出什麼幺蛾子都不稀奇。

不一定是蘿蔔招聘,說不定是死摳條款,故意和紀委對著干呢?

呂梁可是出現塌方式腐敗的地方,整個官場被紀委一網打盡,於是乾脆就死扣條款,標準的懶政。

山西,一切皆有可能。


一堆行政編和事業編都沒分清楚的人就少說兩句吧。

行政編總體上非常公正,可以說,正縣以下(含正縣)基本無權進行任何性質的干涉

正縣以上可以通過另外的途徑想辦法特招人進來,不會佔你公考的名額(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人民的名義里,高育良特招某大學老師當公務員時就說過一句「我親自掌握的名額」意思就壓根不用考試)

而很早之前曝光的南京某副區長(我覺得應該是正縣級)的電話錄音也可以說明這一點,該區長面對自家近親的考公請求,表示的是來找我我給他輔導,其他關係我真找不來。

也就是說,一個地級市裡,能干涉公考的可能兩隻手就數的過來了,如果說少了,頂多再加兩雙手就數完了,這波人要干涉也基本是往省廳塞人,不會在市裡瞎折騰。

所以噴公務員黑幕的可以先閉嘴。所謂的不符合條件和沒考上,99%以上就真是不符合條件和考不上。

至於事業編的問題

你們儘管黑,因為確實黑,招100個人,有50個是關係戶不過分。這就是給各地方勢力和各單位分配用的,算福利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山西人,這事發生在山西一點也不奇怪好嗎?從小聽著這樣的事情長大的,山西落後不是沒有原因的,窩囊廢占著位置,有能力的人上不去,山西不落後才叫見鬼。在山西沒個關係想考進體制,想憑能力上位,夢著呢?我姑父80年代的大學生,在我們這縣城法院上班,到退休都沒混到縣裡的副院長。我高中時候,聽老師說,我們臨汾這有塊地,一個商人幾百萬買走不到一個月政府又花了幾千萬從商人那買走,官商咳咳,你們懂得。可以這樣說,山西老虎不少,蒼蠅更是數不勝數,真想讓山西體制風氣好起來,先把山西現在的整個體制廢掉吧,已經爛到骨子裡了,反腐只是治了些皮外傷,一旦反腐態勢小下來,山西老虎蒼蠅立馬死灰復燃,你打的完嗎。各位不信走著瞧。


作為一個參加了多次本系統公務員招錄工作的公職人員,個人覺得這應該不涉及蘿蔔招聘,起碼從新聞中看不出。

但我意思也不是當地zf就沒錯了,這口鍋,大概率還得甩在zf身上。這事兒在公務員招錄中算是常見,出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崗位設置不規範,審核標準不統一。

給大家舉個例子,粗略還原一下流程:

某科員:領導,咱們今年招人有什麼要求呀

一把手:哎呀,咱們缺個學歷史的,就要個學歷史專業的吧。

某科員:那就寫一個專業要求歷史學。

一把手:好的好的。

(在這個步驟當中,領導心裡想的可能是凡是歷史相關專業都可以,但由於這倆人對相關專業的無知和考慮不周,於是專業要求上被草率的寫上了歷史學三個字)

然後該單位開始招錄人員中……

某科員:領導,你看這有個學世界歷史的來報,這能行嗎。

分管人事領導感覺上世界歷史也是歷史學,但這時候他第一考慮的是不要擔責任,萬一到時候考第一的是學世界歷史的然後被歷史學的考生告狀怎麼辦,誒,最穩妥辦法,還是摳字眼,說了歷史學,畢業證上必須是歷史學三個字。

某科員:好,按領導的意思辦。

於是就出現這事兒了。

類似的事情是,當年我們審核的一些崗位,要求會計學,當時人們就問,是必須畢業證上寫了會計學三個字呢,還是其他沾邊的專業也可以。

後來經過層層申請,最後確定,必須是畢業證上寫會計學三個字的才可以。

後來這幾年的省考國考中,崗位設置趨於規範科學化,這種扯皮問題基本沒有了。但是呂梁這地方可能落後閉塞,也可能有關人員不重視,所以沒能及時跟得上形勢。

當然,這個考生也犯了個錯誤,一般來說,考生應填寫學歷證書上的學歷名稱,有志於參加公考的考生切記切記。


1.公務員,事業編報名,一個字都不能差,這是常識。發現了自己的報考崗位要求和職位要求不符時,為什麼不打電話諮詢?而選擇想當然把世界史等同於歷史學?世界史,歷史學,歷史學類,這是三碼事兒!!!(當然會想當然,對自己有利嘛)

2.當某考試製度或者規定有缺陷時,我的選擇是不參加該考試,而不是欺騙,挑戰這個制度和規則。

3.不科學的制度和規則目前在各行各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是否對於這些不夠科學制度,我們都可以不遵守?

4.我對此事的期望:首先,堅持原則,對該生的訴求不予支持。其次,開展調研,更新公務員,事業單位專業目錄,使其科學化,合理化。日後按照新規嚴格執行。

。。。。。。。。。。。。。。。。。。。。。。。

這個問題已經沉寂了,挺好,有的評論我回了,有的沒有回,現在大概談談。

1.一個評論人說我沒有參加過事業單位,公務員考試,不懂分類。就說一點吧,每個省的分類目錄是不一樣的,別想當然以為全國每個省都一樣。

2.這個題目掛這裡,不是為了和大家撕逼的,無聊。覺得我沒道理的朋友,我知道你們都有理,可是讓你改山西省事業編專業分類目錄,估計也沒人聽你的,也就是在這個評論下面扯扯白馬是馬不是馬,包子是不是早餐,反正挖苦答主也不要錢。

3.那我為什麼把題目掛這裡,是為了讓考公,考編的孩子認識到報考專業和學位證一定要一樣,不一樣就是不能考,別問為什麼,沒有為什麼!是為了讓他們不懂及時問招聘單位!不要想當然耽誤了自己寶貴的青春!複習真是很苦,過來人都知道。別傻傻聽知乎上的憤青一忽悠又研究世界史是不是歷史學去了。憤青們不會考公務員事業編,你沒有工作他們不會給你一分錢,你資格審查不合格他們不會替你出頭。批評體制,諷刺公務員低效無能是嘴炮的事情。你的事情是,早日上岸,讓爸媽少操心。

4.山西省省直事業單位2017年招聘,山西省貿易學校的管理崗位犯了一個一毛一樣的錯誤,教育學(碩士)的二級學科里哪有教育學啊,有也是教育學原理啊!又是本科及以上,記吃不記打。坑啊,關注這個崗位的山西考生,躲著點走。

5.嘴炮罵完就走了,真讓他們解決點實際問題,他們是香煙一點,專說人短,好事正事一點不幹。我這還真是得看看熟悉的幾個省的省級單位招聘崗位表,再發現問題的話在知乎上給大家提個醒。

6.散了吧,大家都是好人,都是窮苦百姓,差不多得了。


說考試作弊的。都是不了解公務員考試。有沒有蘿蔔崗位?有的!但是絕對不會出現考上了專門把你刷下去這樣的事。

這件事情是因為參考的專業目錄不同導致的。

核心問題是山西的專業目錄為什麼這麼不專業?與國家設定的專業不符?

基層複審人員看見專業的字不一樣就直接取消複審資格。為什麼基層解決問題這麼機械?

高層人員知道專業有問題,為什麼開會不研究?為什麼不敢讓這個考生通過?

其實結論很簡單。基層公務員隊伍官僚化嚴重。而且怕擔責任。

ps一下這個事件里百分之百沒有內定!


之前是做教育培訓的 具體是教師招考培訓

呂梁招考相比于山西其他地方 更「隨意 」所以呂梁當地學員都不願意報班培訓 有錢有關係就花錢找關係 沒有的話 聽天由命 碰運氣

之前山西塌方式腐敗呂梁算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 但反腐高壓過後 顯然並沒有太大改變


山西的高層換血了,可基層基本沒被觸動。

在落後地區,官僚主義、搞內定從來都不少見,可吃相這麼難看還真不多見。


公務員考試確實是公開的,也確實有人可以考的進去,這和我以下說的不衝突。

我同學裡副市長的女兒,縣委書記的兒子,家裡有省委的也有,被雙規倒台的也有。

說這些不是炫耀,是同學不代表是人脈。

這些事就是有,你不承認,那是因為你接觸不到。

我之前還寫過一個山西的答案。

我從來不覺得我是一個山西人丟人怎麼樣。

比如這個世界史的,她爸別說是市長了,她爸只要是政府的,你看能不能在這種屁事上卡住了。

世界史不是歷史學?

搞笑嗎?

給哪位領導的公子留得坑?

來私信罵我,別來評論區丟我們山西男生的臉。

我是山西人。

我還是歷史系的。

這根本沒法替家裡那幫腦殘體制內的人說話。

某些時候,公務員是掏點錢就可以進編製的,比如我前男友的現女友,就是一個沒什麼本事的官二代,她畢業只要回家,她爸打個招呼,分分鐘(考試一下,面試塞錢)就進體制內了。

如果是她,別說是世界史了,哲學照樣通過,文史哲不分家嘛。


推薦閱讀:

山西各地的和子飯/調和飯/菜飯/米琪有什麼特色的做法?
如何快速和山西人打成一片?
如何評價吉林、山西和內蒙被北京大學評為最「屌絲」的三個省份?
如何看待《山西礦難瞞報:煤管局長就地免職 被拘發帖者獲釋》?

TAG:歷史 | 世界史 | 公務員考試 | 山西 | 教師招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