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年輕人也會被催婚嗎?他們也會像中國的所謂的大齡青年那樣疲於相親嗎?


謝邀

其實,很多外國人和中國一樣被催婚,甚至不只催婚,還有被迫婚。但這些外國人在印度,非洲等發展中地區。我知道題主問的應該不是非洲人,而是歐美人。那麼接下來我就說歐美人的情況。

在美國,基本上不存在像中國催婚這個現象。大部分美國人找男女朋友,結婚是按照自己的timeline,父母一般不會幹涉年輕人的愛情事,性事,或者婚事。美國人結婚年齡都比中國高些(現在美國男性平均29歲結婚,女性平均27歲結婚)。我表哥今年41歲,剛剛才向女朋友求婚,她同意了,9月份就結婚。

當然, 美國人多樣化,存在各種群體,其中肯定有些父母會催孩子結婚。

美國也有一個像中文「剩女」的說法「old maid」,指40歲以上還沒結婚的女人,但是這個說法不好,不建議用。現在美國不少在事業成功年紀較大的女人已經放棄了結婚的意向。

怎麼解釋中美間的文化差異?我覺得和社會經濟結構,還有中國傳統思想都有關係。中國人傳統很看重血緣,中國男性希望能夠把自己的血緣(其實是基因)遺傳到下一代。普通美國人則根本沒有這種想法(歐洲貴族卻在這方面和中國人挺像的,但他們畢竟是少數)。更關鍵的是社會經濟結構的問題。中國的福利制度還處於初步。家長希望孩子快點結婚,找工作,掙錢是為了老的時候有人照顧他們。美國老人則相當獨立,不和孩子同住,一般可以依靠國家社保或退休金為經濟來源。

再說說美國相親的情況。英文對「相親」的翻譯是「blind date」 但我覺得美式blind date和中式相親區別蠻大。據我所知,中國的相親是父母(或者親戚,父母的朋友,媒人等等)安排的。美式blind date只要兩方是第一次見面就算blind date。對方可能是朋友介紹的,可以是通過交往網站app自己找的。也可以是父母介紹的,但在美國這比較少見。


同意@Hartzell Matt(中文真是越來越好了),「外國人」這個概念太廣泛了,除去中國其餘的國家也是各有各的文化,很難一概而論。

就我個人的經驗,美國人似乎不太有催婚這種事。我有一次跟兩個美國女生聊天,跟她們表達了國內社會普遍認為女孩子二十幾歲是最好的年紀要趁早嫁出去的觀點,她們非常驚訝,不能夠理解…

她們還問過我是不是在國內有那種子女沒結婚的父母在公園裡替孩子找對象的事,我說我沒聽說過這種事,但要是斬釘截鐵地說不可能又很心虛(擦汗)

我在美國的第一個室友來自丹麥,她高中就開始邊工作邊上學,有自己的公寓,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她十幾歲就跟有了一個很穩定的男朋友,雖然兩個人沒有同居,但是男朋友住得離她很近所以經常來給她做飯,以至於大學都快畢業了她還不怎麼會做飯…(好男友啊!)但是她來美國以前還是和這個男朋友分手了,這些事她父母都知道,也沒有干涉。她分手的時候大學都快畢業了,如果這種事在國內,可能就有逼婚的風險了吧…分什麼手啊談了這麼多年了,趕緊結婚生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很多別的國家沒有逼婚,但那裡的年輕人還是有很多結婚很早的。我們實驗室里的phd超過一半都帶著婚戒,不過裡面不僅包括美國人,還有中國人,印度人,以及不清楚國籍但是估計是南美的妹子…

實驗室帶我的mentor是個印度妹子,她來美國讀phd以前就結婚了,那個時候她才21歲,老公是她挑的…(注意「挑」字) 現在她老公在Apple工作,而她phd馬上畢業以後打算去Stanford 讀post doc…學霸夫婦啊…

似乎有點跑題== 簡而言之,逼婚這種外人多管閑事的事情不是哪裡都有,至少在歐美它並不普遍。

其實在一些別的國家婚戀觀比較自由(印度大概不是),結婚戀愛都是自己的事。

現在美國同性伴侶結婚都可以拿綠卡了,對吧…


』外國『這個問題比較大,

我就能按照自己的經驗來說,不能替美洲,非洲,澳洲,等朋友們說,哈哈。

現在在英國經濟條件不是特別好,我們比較晚才能拿到穩定的收入,更晚才穩定的住下來。

今年來』結婚『在很多人的看來就是多餘的,有愛情,有房子,都有了孩子但還沒結婚的人們超過30%。

為什麼呢?

1。在我國社會福利強,養老保險還可以,孩子們成為成年人以後雙方不依賴,所以你有沒有丈夫/妻子對他們來說沒有關係。(我覺得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成家穩定下來時因為擔心以後的事兒,覺得沒有安全感)。

2。在我國婚禮所造成的成本有新郎新娘來付 (雙方父母可能給一點但不會特別多)人家沒錢辦婚禮你沒有權利勸人家結婚哈哈!

而且因為費用很高得慢慢省錢我們平均婚姻年齡比較高。

3。現在離婚率超越50% 很多是在前三年就離婚,而離婚造成的費用和損失遠遠比』分手『大!所以一般家裡孩子比較優秀,有財產的父母會鼓勵他們的孩子慢慢挑另一半,不著急。

4。我們社會習慣是兩個人交往很長時間,同住很長時間才結婚 (一般交往起碼兩年,同住一年多才會提結婚。。。我閨蜜父母交往了10年才結婚,我父母交往了1年才訂婚,三年才結婚。。。我就是說平常)。

所以一般除了孩子超過30歲還沒有女朋友,或者父母身體不好,年齡很大時,就不會催婚。有一些也是屬於信仰(,Johovah"s Witness, Mormon 有早婚早育的習俗也要看家庭背景和個人受到的教育。)

希望對大家有助。


在美國以及我所去過的歐洲國家中,起碼我是沒有見過催婚這樣的事情。不過究其道理,並不是簡單的西方人注重獨立自由。從觀念上來說,西方女孩完全不在乎姐弟戀(當然有不喜歡小男孩的個人,但是社會對此是不覺得有任何特殊之處的),也不太在乎男孩是否有過婚史(跟上一條一樣,有在乎的個體,但不存在社會觀念)。所以即使到了一定年齡,女孩也依然有著廣闊的選擇空間,這也是為什麼「剩女」這個概念在西方國家根本不存在的原因。

而從制度上來說,西方國家沒有戶口制度,因此結不結婚,對自己的孩子能否上學看病完全沒有影響。所以很多歐美人婚是沒結,孩子卻是一堆,可能第一個是15歲時就生了的。中國「結婚」與「生子」的概念幾乎是並存的,而老外少了後者的羈絆,前者的壓力也就不大了。

不過,忙於相親這件事多不多,要看「相親」是個什麼概念。如果說是「尋找結婚對象」,那如上所述,這種情況在歐美是很少見的。但如果是「尋找交往對象」,那歐美人的那些個趴踢不就是干這個的么^_^


不僅不催,還會勸你多接觸一下別著急別衝動。而且我還發現歐美的父母一切行為都是基於尊重成年孩子的前提下進行的,尊重永遠是放在他們自己的意願之上。比如說我可以感覺到我婆婆很喜歡孩子,而且我先生是獨生子,她其實挺希望抱孫子的,但是她絕對不會催我們,只是偶爾談論一下孩子的美好。

不過我問過印度的同事,他們是會被催婚的,尤其是女的,不僅僅催,而且直接安排了的都有不少哦


坐標加拿大,會被公司里的某些大叔大媽們問結婚沒?有小孩沒?

得知沒有他們會覺得你一個小女孩兒沒老公沒孩子你是要幹嘛...

不過他們只敢表達驚訝不解之情,目前是沒遇到有人真的出言不遜啦...


說一件好玩的事情。

有一個二十五歲的希臘朋友,有一天他叔叔問他:When can we go to church for you? 這位希臘朋友非常不客氣地回答:Maybe sometime after we go to church for you...


身在歐洲。之前和不同外國人閑扯過這個話題。父母一般不會操心然後催婚,但是其實,有一些年齡比較大的,信仰傳統的父母,也會隱約有點擔憂,但這裡規矩又是不好隨便干涉兒女私生活啦,所以只好心裡嘀咕下,其實還是盼著兒女有個美滿的家庭,生活幸福,這是人之常情了啦。

還有,這邊姑娘年紀大了,有些也會在聖誕節之前抓狂(類似我朝姑娘在春節前抓狂),也是有人有恨嫁心理的。據說姑娘女強人不結婚也罷,優秀的男孩紙一直不結婚的話,麻麻,連帶鄰居家大媽,會懷疑那個兒子是不是gay?233333333333


看逼婚是怎麼定義的了

只從影視劇的角度出發

你該找個伴侶了 一個人太難熬

美劇這樣的台詞很多

你再不帶對象回來過年就別進這個家門

這樣的話天朝的屌絲應該聽了不少


我中東的留學生同學,不到20就娶了3個老婆了

而且在成親之前他連這幾個女的一面都沒見過,想必是包辦的婚姻了,算不算催婚的一種形式?


不同意第一名@Hartzell Matt 國際友人的答案。

很多類似的問題。我們想聽的就是「國外的年輕人」也就是非中國人。是否有這方面的體驗。他可能是澳大利亞 德國 美國人。都無所謂 重點是他是非中國人。

回答問題的人站在自己角度(生活環境)回答就好~

^_^

與原問題不符 請摺疊。


親,你看過老友記嘛。。。


英國由於離婚成本太高,所以結婚的年齡方差非常大,有些人初婚年齡非常晚。但是絕大部分都至少有長期同居,甚至很多生了幾個孩子關係還是同居。

美國人說真的,至少白人,結婚比中國人早,統計上看也比中國婚齡小,人家大多早戀,你要是到了高中還沒男女朋友就會被當怪物看。所以美國家長大概更擔心孩子早孕,而不是晚婚。。。感覺在婚姻問題上美國比歐洲保守多了,普遍不接受幾十年長期同居,大部分都早早結婚生孩子了,女人自己心裡也有clock


看過BJ單身日記么……女主那麼慘一天到晚被嫌棄的原因就是因為三十二歲還小姑獨處……


大多數歐美人的觀點是和我們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結果十分顯然,他們是不會被催婚的。歐洲人講究的是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其一是包含了他們自己對自己生活現狀的理解;其二是他們一旦到了法定成年的年齡,這意味著他們獨立了,即使父母也不會瞎操心這類事情。更何況現狀在歐洲有的人,戀愛著同居著,有了孩子(孩子或者都已經二三十了)卻沒結婚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只能說各自的觀念不同。過著自己認為合適的生活。


今天剛看了模仿遊戲 裡面的女主凱拉奈特利就被逼婚了 最後和圖靈訂婚。我猜測不久之前國外人也是這麼催婚的


普遍來講,歐美年輕人不會被催婚。在歐洲略保守的小城市,只有同居了幾十年還不結婚的,父母會感覺非常奇怪,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女方父母。有些人也會經常相親,但更多是朋友聚會時帶來新人,這樣機會就很多而且不需要專門相親。有些單親帶孩子的,想給自己的孩子找個新爸爸新媽媽,會專門相親。


催婚我理解成催促結婚還是找對象?假設目標對象為男。

我所知的情況是:找對象同居這個事情一般父母不會插手。但如果男性長期沒有對象的話,其父母會比較擔心其生理情況以及社交能力。以這個思維邏輯為基礎,所以如果男,到了適婚年齡長期沒有對象,其父母會和他談心、帶他看心理醫生、帶他旅遊、鼓勵其社交,甚至幫他召妓。

如果男有對象了,男父母短期不會催婚。但處久了,還是會有詢問的傾向的,並且其父母也會來一句「想抱孫子了」來催促一下進度。

女性不了解。


推薦閱讀:

在大城市租房結婚是正常的嗎?
老實人和好女人都是備胎?
如何看待selina和張承中離婚?
娶烏克蘭美女做老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勸導我表姐不養金毛?已經嚴重影響家庭和睦

TAG:生活 | 婚姻 | 人際交往 | 戀愛 | 國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