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為供應商,如何理解採購方的決策過程並有效應對?


第一感覺是問題有點模糊,比如,採購方的決策過程,具體指的是選擇供應商的過程呢?還是選擇採購物料的過程?有效應對,是怎麼個有效法?

從供應鏈的角度看,採購方作為供應商的客戶,可謂「衣食父母」。基於業務成交這個角度,我是這樣理解題主的問題:

1.客戶做採購決策的時候,會考慮什麼因素,或者說什麼因素會影響客戶選擇供應商;

2.作為供應商,怎麼在客戶做決策的關鍵點,去積極應對,促成業務向己方偏向。

針對第一個問題,通常有以下幾個考慮點:

1.供應成本,包括產品價格,運費,稅費,損耗等設計成本費用的因素;

2.產品品質,主要指產品本身的質量,一般要符合某些標準或者超過某一水平;

3.服務水平,包括是否按時按量交貨,溝通是否順暢,應對特殊要求是否配合等;

4.其他因素,如是否戰略聯盟、國內外貿易政策、地理位置等等。

針對第二個問題,可以參考上述考慮點一一應對:

1.優化產品成本和交付成本;

2.提升產品質量;

3.提高服務水平;

4.略

僅供參考,更多供應鏈相關的內容,可以參考我的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KOO-SCM


謝邀

作為採購,感覺這個問題很雞賊。採購、銷售其實互為供給關係,供應商販賣產品,採購販賣貨幣。下面來談談一些基本的思路,因為這個問題太宏觀,沒有實際案例,不好深入討論。

【1】匹配度

不管產品多好,價格多低,服務多熱情,最終還是看匹配度,這個匹配度文藝一點說就是緣分,假設買賣雙方都是理性人的決策下,採購端看重的是TCO的最低化,也就是最少的支出博取最大槓桿的回報。如果你的產品、質量、服務和採購方供應鏈體系需求不匹配,那麼有一千種理由替換掉你。

如何提升匹配度?花時間研究一下產品的供給模式,需要的配套服務,相對精準的營銷,為採購商解決問題並且再給予心理上的「更多獲得」。舉個例子,採購商下單買A產品,再買B產品,如果你能打包銷售,就是增加了匹配度,並且更方便做單品盈虧平衡,利潤分配,採購端理性考慮總成本後,會選擇適合的匹配度。

【2】心理賦能

採購方的價格談判心理,經驗範圍,公司職位,都是影響賦能的因素。一般經驗豐富的採購,不會直接和你攤底牌,他的表面目的往往不是真實目的,但最後都會圍繞著價格、成本等進行展開。就是要先心理賦能,降低供應商的能,然後利用賦能差距進行談判。供應商要做的,就是也提高自己的賦能,到達供給心理平衡價位,才能有效展開公平的談判,達到共贏的層面。

【3】文化關係

上面說的都是基於理性人和職業道德層面,如果你的採購方和供應商有利益輸送,那我就不多說了,很複雜,通常在陪標比價、稅點回扣、價格浮動、假體諮詢等做手腳,希望題主不要碰到。

以上,謝謝


借用兵法中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1、 知己:分析自己,從自身角度去分析市場和買方

(1)市場定位:依據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定位分析自身的競爭優勢;競爭格局的市場,獲得機會源自我們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力量;比如服務體驗好、成本低、發展前景等等;

(2)客戶定位:需求分析自身力量,去定位採購方,從供應商角度而言,並非要抓住所有的交易機會。比如大型企業的付款周期長、審批流程長、交易成本高等特性;小型企業靈活、有限業務量、交易風險等;依據供應商定位模型,會將採購方劃分為邊緣、盤剝、發展和戰略四象限,可以參考將意向合作方的採購方進行定位,有針對性制定策略和方法。

2、 知彼:理解採購方

(1)供方准入門檻:採購方自身會依據企業發展制定採購策略(其中包括供應商策略),及時獲知買方對供應商在各品類的的准入門檻:資質要求、產品認證、樣品試製等等;諸多企業都會設定供應商准入門檻,尤其製造型企業供應商管理中,有明確的要求。

(2)買方採購業務流程:依據不同採購品類,企業依據品類定位,制定採購策略;

採購策略包括採購目的、採購方式、關係策略等

採購目的:依據供應定位模型分析,決定各品類的採購策略,如質量Q、成本C、交貨D等;

採購方式及流程有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詢比價……

關係策略有長期合作關係、交易關係、零星合作……。

  落實到採購方而言,會有的放矢,一般而言,透明優秀的企業,都會有清晰合理的流程,展開合作(此處不探討權力尋租的業務開展方式)


作為採購,一直覺得和我們做對家的銷售人員挺辛苦。但是畢竟屁股決定腦袋,只好先保住飯碗了。

我一直覺得優秀的採購,不應該讓對手掌握自己的套路。就算是普通的採購員,也不會把底牌告訴你。所以對於供應商來說,想完全掌握採購方的套路,真的是非常難……

以我個人的經驗,下面幾個點要注意:

1. 先搞清楚採購方是怎麼管理供應商庫。尤其是面對大型企業的時候。通常大企業有供應商系統,加入供應商池才能買賣交易。如果母公司規定了某類材料的供方,你去找子公司談合作顯然是不會有結果的。

2. 搞清楚自己的定位。進口的不要和國產的競爭,高端的不要和低端的競爭。

3. 報價前把成本算清楚。真的有銷售人員胡亂報低價把自家公司坑死的事情發生。這種事很影響口碑。

4. 買方第一次定標看的是價格和納期,但是第二次就會考慮質量和服務了。越是複雜的大系統,買方就越不想換供應商。所以已經到手的項目就好好做,然後才是努力挖犯錯誤的同行的牆角。

5. 拓展客戶的時候,要找到對的人,多拜訪,勤可能能補拙。你至少要搞清楚採購這個活是誰來操辦的,定期帶著產品冊擺訪,略施小惠。對你個人的好印象會推及你的產品,用得到的時候才能立刻得起你。

6. 長期合作。這才是正道……


採購是一門技術活,銷售是一門藝術活。如果想要了解採購的決策過程,那就得要了解如下幾個方面:

一、採購項目背景:包括採購物品所用在終端的客戶性質,是高端還是中間檔又或是低端產品,是國內還是出口;採購物品的採購生命周期、年/次採購總數量;採購產品的技術要求、生產工藝及良率;…

二、採購方甲方的決策過程:甲方的採購組織人員構成、採購人員的性格特點與權力大小、甲方採購的流程及採購方式(譬如是否比價、招標等)、關鍵決策人員的品性及特點;…

三、供貨方乙方的能力特點:針對了解到的第一大項做好如下自我剖析:該產品是否符合我方銷售定位策略、我方是否具備大量生產能力、技術及質量風險評估、利潤空間評估;…

如果做完了以上三項,我相信你會對該問題有了新的感悟。 本想寫多一些,無奈手機碼字太累…看官珍重


推薦閱讀:

如果立志做供應鏈管理,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技能?
採購控制的職業發展前景和路線是什麼?
供應鏈管理經理的主要工作是什麼?他們的一天工作是怎樣的?
C919的核心供應商都是國外的,如果哪個突然不供應,我們有其他選擇嗎?有負責C919採購戰略的談一談?

TAG:供應鏈 | 採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