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學院好還是清華法學院好?

覺得前幾年還是北大法學院更勝一籌,但是近些年來,很多專業人士卻覺得清華法學院拔得頭籌。各位知情人士如何看待?


在這兩個學校的法學院都呆過,稍微中立一點的評價一下吧:

1.兩所學院的建院歷史和規模都是不同的,比底蘊比總量,清華完敗;比創新比人均,北大完敗。

但是,請不要認為北大法學院是日薄西山,清華法學院是蒸蒸日上。事實上,清華法學院發力擴張的時間已經結束了,用一個不太準確的比喻,清華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2000-2010),追上了北大,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是目前這兩所學院現在的發展勢頭基本上一致。 兩院目前的實力差別不大,未來的發展增速也基本無區別。

2.師資:清華一直想走國際化的路線。由於理工科的背景,也很擅長用數字化管理方式來促進法學學科的發展。臭名昭著的十六本、三大刊都是清華法學院搞出來的。如果用這些指標來考核,清華的師資確實很強。但是法學畢竟是社會科學,絕大多數法學研究也都只能是做本土研究。所以這一模式雖然能夠吸引眼球,但是並不算成功。事實上,清華法學院現在也開始對項目、基地之類原來不屑一顧的排名越發重視——原因很簡單,原來根本排不上,自然不屑一顧,現在有實力了,當然要躋身其中。

北大的實力是底蘊,弱點也是底蘊。因為有底蘊,所以能夠有源源不斷的好老師和好學生的供給。因為有底蘊,所以老師和學生都太自由了,很多人根本不在乎外界的評價,我行我素。只有在北大法學院認真學習過的人,才知道一些在業界並不算顯山露水的老師,其學術實力有多強。但是他們不寫不發不宣傳,就只在北大的講台上和自己的書齋里自得其樂,學校和學院還拿他們沒有辦法。我舉幾個民法老師的例子吧:張谷(已到浙大)、張雙根、葛雲松,他們可能都沒有專門的著作,也沒有十分有名的論文,但是在同輩學者中,沒有誰敢說比他們強。

所以,如果清華法學院和北大法學院的老師都很強,只是可能清華會更光鮮一些,而北大會更沉穩一點。目前清華法學院沒有哪一個二級學科敢說超過了北大,反之亦然。

3.學生:兩校都有top2的光環,所以也是基本持平。但是北大法學院的學生規模比清華法學院大將近一倍,所以從理論上看,無論是最好的學生,還是最差的學生,北大都會比清華多。趙曉力說過一句話,清華最好的學生不如北大最好的學生,清華最差的學生卻強過北大最差的學生。也是這個原因。

從未來的發展人脈上看,如果是做法律實務,北大肯定要優於清華,畢竟法學院校友從78年開始就在中國法律圈叱奼江湖,而清華法學院的校友大多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但是,如果是轉行的話,清華一點都不在劣勢,甚至因為清華大學整體規模大於北京大學,而更佔優勢。

需要強調的是,兩院都是文科院系,所以女生都要比男生多很多。

4.硬體:北大法學院目前的硬體條件在全國法學院中居於第一位。一個法學院有兩棟大樓,一座四合院。相比之下清華的那棟明理樓就略顯寒酸了。但硬體永遠是後發制人,清華法學院的新樓已經奠基,據說十分豪華,所以三五年之後就會有新局面。

由於有了電子化,圖書館藏書之類的比較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這方面北大當然也有優勢,但不值一提。

5.文化氛圍。如前所述,北大的氛圍就是自由,老師對學生基本沒有嚴格的管理,以放養為主。雖然各個專業都有讀書會之類的活動,但是是否參加全在個人。而清華的特點卻是嚴謹,各種考核制度一應俱全,連每學期聽講座的次數都有硬性規定。

北大學生可以在不請假的前提下一學期一學年的在外地甚至外國,清華絕對不會發生這種事。北大老師可以在境外媒體上說出各種出格的言論,學院對之無可奈何,清華也絕不會發生這種事。

在北大,逃課之後,你可以睡覺,可以打遊戲,可以實習,可以學外語,可以聽講座,可以到其他學院聽課。在清華,什麼叫逃課?

前面有回答說,清華像高中生,北大像研究生,庶幾近之。

這兩種風格其實各有所長,創造力強的在北大會如魚得水,自制力弱的在清華會實現人生。前面趙曉力說的那句話也有一部分原因也在這裡。

6.總之,從實力上看,兩所法學院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在文化上二者有天壤之別。如果你考得上清華,一般你就考得上北大,同理亦然。關鍵的問題在於,你的性格究竟是求真務實,還是自由自在。


但凡是比較,都要拿出一定的標準,比如法學院的樓蓋的多高,比如每年發的核心期刊有多少,比如每年的就業率怎麼樣。。。

只是這樣的標準能列出太多了,所以又要從標準中選擇出能夠說服大多數人的幾種。然而總是有人沒有辦法被說服。

其實,北清的法學院都屬於一流,能提供給學生的優質資源也都差不多。追問哪個法學院更好,對學生來講意義不大,除了作為談笑風生的閑扯淡。

就好像「我有一同學」之類的表述。同學出色是同學的努力,咱們自個兒怎樣還要看自個兒的造化。


對於本科生而言:

看美女當然北大法學院相對稍多一些。講情懷可能北大法學院也好些。

但清華宿舍好啊,有美女沒宿舍有毛用!而且清華法學院美女真的只是比北大法學院稍少...換言之數量少但是也差不多,但是宿舍好啊!講情懷沒食堂有毛用!清華香鍋冠蓋海淀!

但你們要學點真東西。在我看來當然清華法學院好。

比如刑法學:你是願意隨時隨地找張明楷或者黎宏老師聊天好呢,還是願意找陳興良老師聊天好呢。非要擇一的話,當然明楷教授!

咱就比師資!

清華大學法學院

北京大學法學院

(知乎社區新規定給了我犯懶+不想說得太直接得罪人從而不)一更~~(的理由和借口..。當然了,時機合適的話,我一定認認真真地更一發!大致的更新角度還是按照部門法的體系門類去進行稍微細緻一些的師資力量比較。)

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嘛:我覺得即便是看美女也是清華好...


本人今年放棄北大法學院來到清華。一源於清華行勝於言之校風,二在於清華法學院沒有滿足並不斷改革之傾向。在改革的時代,誰的負擔輕,誰改革得快,誰就是第一,換句話說,清華法學院的後發優勢無可比擬的。至於歷史,再過20年,大家就會見到我們創造的歷史。

--------------------------------------------------------------------------------------------------------------------------------

時隔一年又翻到這個話題,感覺當初的答案過於較真了。

寫上面的答案時剛進入清華園,對法學懵懂無知。正在寫這個答案時,經歷了近兩個學期的法學啟蒙,仍然對法學懵懂無知。

法學真是啟智之學,我們中國也正打算用這個龐雜的體系來進行社會治理。

法學也是經驗之學,總是在邏輯推理之前就用自由心證得出答案維護正義。

接觸過幾位學長學姐,他們人品讓我佩服,頭腦讓我佩服,社交也讓我佩服,身邊也有許多非常優秀、非常謙遜的同學(例如下幾樓匿名回答的菇涼以及評論區一樓的菇涼),他們都那麼謙遜、那麼努力,都在認真對待自己的生命。

至於評價法學院,我並不在乎了。做好自己的事情,會有自己的結果。做好自己事的同學多了,法學院也就有了變得更好的原因。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撕逼(微笑臉)。你長得再大,無論是清華法學院還是北大法學院,都有能容你之池。

再說三遍好了:

不要撕逼

不要撕逼 (三個微笑臉)

不要撕逼

---------------------------------------------------------------------------------------------------------------------------------

要考研的學長學姐們,因為我並沒有相關的經驗和準備,不好意思並不能提供幫助(真誠無辜臉)

過段時間把我掌握的信息整理後在知乎推出來好了。


人大才是第一法學院吧


從讀研上來講,北大法學院歷年分數第一地位無可撼動。並且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圈內人都知道北大法學院考研是國內頂尖法學院裡面最公平的。

ps:本人為某政法大學本科生


整體完全比清華法學院強的只有人大法學院,北大和政法,只能說伯仲之間。

清華法學院被中央領導人賦予建設新型法學院的重任,這是人所共知的。什麼是「新型法學院」,自然是相對於傳統法學院如「五院四系」,但又與國外法學院模式不同的,所以清華法學院還在探索中。

這裡要說說傳統法學院為什麼不適合潮流了,我認為有三點:

第一:傳統法學院的師資有進無出,缺乏一個公正合理公開的退出機制。一些不適應新形勢以及學術能力跟不上發展的老師佔據著位置,新的學術人才力量進來位置有限因為中國的文科講究「一團和氣」,誰也不會得罪人,這就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優勝劣汰的循環過程。清華法學院目前還沒有建立退出機制,但復建二十年來,堅持高標準招攬人才,以至於師資只有六十多位,同期北大有一百多。

這是李樹勤老師的一個訪問,有參考意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QxMTcyNQ==mid=212678583idx=1sn=1fcac6176b150b35e826d0141a9fad94scene=24srcid=1118t8ZsM8qz5KbEAEvWZkh7#wechat_redirect

如周光權老師也是由張明楷老師親自把關進來的。

第二,傳統法學院的行政化和商業化比較嚴重。行政化使老師在科研經費,立項以及招生等多方面沒有自主權,影響了他們的學術積極性,而很多老師熱衷於搞外快也對他們的學術研究有害無益。清華法學院比較年輕,沒有很多行政包袱,院里的行政領導比較尊重各位學術大師,而清華嚴謹踏實,行勝於言的校風深深影響了法學院,法學院老師出去賺外快的很少,正如一位老師說過,一個月一萬多塊,夠生活了,出去搞外快融入不了這個環境。

http://www.infzm.com/content/64486/

此外清華法學院的老師們人均學術成果全國第一,這一數據深刻地表明這所法學院的朝氣蓬勃。

http://www.infzm.com/content/64486/

第三,傳統法學院易滋生學術近親繁殖。有識之士都知道近親繁殖對學術的危害了,可能僅次於學術造假。北京學校極容易出現近親繁殖,博士畢業留校任教,非北京的學校由於沒有比較強大的吸引力也容易導致人才供給來源單一以至於學術近親繁殖。眾所周知,清華法學院的老師幾乎清一色來自外校,是清華自己培養不出博士生嘛?肯定不是的。而且清華法學院鼓勵學生往外走,特別是走向國際,視野放開闊。清華法學院暫時沒有近親繁殖的苗頭。

一所法學院的優劣,值不值得讀,應該綜合多方面經驗。就學術而言,就綜合人的各項發展而言,清華大學法學院應該略勝過隔壁。

12.21補充

看到樓上有講北大法學院學科實力強勁,卻看來看去也沒看到舉個栗子的,以及說清華法學院沒培養幾個法學家的。還有前輩說北大像大學生,清華像高中生,我來一一分析一下吧。

北大的確是一所實至名歸的法學強校,出了一些法學人才,現在也是名師雲集。然而,能讀到這裡的人難道不知道,不能沉湎於過去的成績,而因看重當下和將來嗎?過往出了再多厲害的人跟你有什麼關係,好好抓住現實才是王道。北大法學院的學科規模跟人大接近,但內行人都知道能排的上國內前三的只有憲行法理這些理論學科,刑法和民商這兩大實體巨頭相比清華差距不小。北大之所以還能佔據國內排名前三甲,一者是北大這個大集合給的能量和自己早年積累的精華還在,二者是國內其他法學院發展不佳,趕超乏力。不說別的,看教育部排名,十年前北大尚可比肩人大並稱雙雄,可現在這個地位被政法給取代了。蘇力教授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教授,可在他的治下,主客觀因素影響下,北大法學院尤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相比清華法學院一步一個腳印進步,高下可立見。

樓上有人用事實論讓人舉出清華培養了多少法學大人物。這裡必須承認清華這二十年沒有北大自52年這六十年(應該從民國開始,包括文革都沒有間斷)培養的人才多,這是事實必須承認。改革開放前太久遠了,我們就把眼光放在這三十幾年。

我想分析一下原因,為什麼清華沒有出很多你所說的人才。第一,清華沒有趕上改革開放後77.78.79精華的三年,那三年積累了十年動亂攢下的青年學生,且經歷過徹底不讀書的磨練,學習慾望非常強烈,現在中國法學屆掌舵的幾乎都是那三年培養的,不誇張的說,那一年可以頂後來的五年,可那時清華法學院呢,還沒產生,第二,看清華法學院產生的時機,95年建系,96年招本科生,99年建院,這裡有一個事實是,那是中國的大學開始瘋狂擴招的節點,在此之前基本上大學是精英教育。那前二十年,其他學校精英教育,清華沒有法學,從那時開始,其他學校擴招,清華卻堅持走少而精的路線,先在質上輸了,後在量上輸了。

可是有人會說,那之後清華呢,這裡我又想舉兩個事實,一個是清華每年出國留學,應該是全國最多的,第二,清華近些年每年投身中西部基層崗位的,法學院佔據三分之一。在清華又紅又專精神培養下的學生,恐怕樓上那位答主是無法理解的。清華的畢業生投身律師界的比較多,還有金融領域,樓上就有一位律師。

天空中最亮的都是我們熟悉的星星,那些不亮的星星並不是不如那些亮的星星,而是它離我們更高遠啊。

樓上還有一位目測北大畢業的前輩,北大像大學生,清華像高中生的觀點,嗯,我不能完全否定,這有一定合理性,畢竟清華整個給世人的印象就是天天埋頭做題的高中理科生。但若比較清華法學院和北大法學院,我不得不說清華的行勝於言的校風深深浸潤法學院嚴謹踏實的學風,而這,在一些人看來也不如歷史上出幾個厲害人物來的有說服力。

樓上有位同學說了,且看二十年後,清華法學院能給中國帶來多大的貢獻,而那時的中堅力量,不正是現在處於大學時期的你們嗎?


你以為讀法學看的是什麼,學術?學術水平誰說了算?當然是現有法律社會啊,legal community啊同學。

你看看整個中國legal community有話語權的是哪個學校的?再看看top firm的合伙人畢業院校?再看看你以後潛在客戶的畢業院校?你還選清華?呵呵噠。。。

利益相關:畢業n年北大人。基本客戶聽說是校友就不去找別的所了。清華多工科,金融也不見得有多好。就醬。


果然貴乎上隔壁的人比較多。

利益相關:p大法學本科在讀。

可能會帶有個人色彩,請各位看官謹慎食用。

因害怕被同學活捉所以匿名。

我不打算給題主提供任何一種明確的答案,因為兩校的法學院各有各的風格,觀念/性格不同的人可能存在不同最優解。隔壁的風格的確篤實穩健,近年來名師也越來越多,很多課程還真蠻有意思。但就我個人看來,如果你不喜歡過分成績導向的生活(當然,其實在p大法院,gpa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但我敢說不像隔壁那樣。。咳咳咳),希望在專業素養之外,「愛與和平」之外,保留一份有關「無用之學」的少年心,對世界的多種可能性保持開放與敬重,啊請來p大。

在很多人眼中,這段表述也許是我校學生熱愛宏大敘事「不務正業」的又一「罪證」,但我始終覺得生活在以後的幾十年內會確定無疑地塞給你的東西,用不著用你的年少好時光來換,以及廣告。。。煽情點也無妨嘛。

強烈反對上述用我院前幾天的黑料來強行水的某答案。黑料不假,但用個例強行臧否一個學院,總讓我覺出某種隱隱的惡意。

以及點出p大多匿名的答主,我以作為p大人為傲,但不想天天舉著母校的牌子遊盪。

隔壁整個社科類近年的勁頭真的很猛,但自己的發展並不能當然得出對方在停滯,所以對於某些招生宣傳常用論調,怕是雙方都需要反思。其實能考上pt二大,大家的智商都至少沒長期欠費,各有所長也不稀奇,何必非分個高低勝負?所以我其實有點懷疑本題目是不是有釣魚的意思。

話說回來,這個選擇困難也是蠻好解決的,兩校辣么近,走去蹭課都沒問題噠~【攤手】

以上。

=補充答案的分割線=

今天窮極無聊,看了本問題下一些評論,徹底無語。以下內容可能個人色彩更強,請更加謹慎地食用。

1.部分隔壁5字班陣容控的同學/同行

當年學長其實也是陣容控。但現在日漸傾向於,在本科階段,我們很大程度上只是在完成法學掃盲教育,人格魅力+學術水平過了某一門檻之上的老師,對我們來說沒差別。

以及,作為一隻求學期的小渣,一定要對自己的能力保持適度懷疑,否則極其容易膨脹。

比如說,張教授與陳教授都是我十分敬仰的學者。但他們之間誰更勝一籌,我不敢妄斷。其實我有時覺得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攤手】

所以,在運用「不管你怎麼看反正我覺得……」句型的同時,請把對二人的【直觀】感覺,作為第一手資料拿出來。5字班的同學剛剛經歷高考,想來比我們這些老傢伙更清楚,對多數考生而言,關於兩校的【直觀】感受是多有限。

這可能是個釣魚帖,但寫下答案的時候,要清楚可能會有個孩子拿我們這不靠譜的描述做參考,去做【關切到ta一生三觀】的選擇。

以及,本科階段多讀書是王道,乖。

2.某種許諾未來或追憶過去的論調。

啊,你怎麼不追溯到「北朝陽,南東吳」的年代呢,那時候這問題都不存在~

以上是氣話。但作為一個半吊子法律人,只想提醒大家,當一個法律人開始給你畫餅的時候,多半需要揣測一下ta的用意。

3.本答案正文第一段寫給高考生,其他寫給隔壁的未來同行。敬祝大家新學期快樂。


在tsinghua念law school 赫赫


文無第一,理無第二。

這種比較其實沒啥特別的意義。

單純從法學學科而言,北大的公法、人大的民商、武大廈大的國際經濟法、甚至大連海事的海商法,都是或者曾經是國內翹楚。

不過對不起,我讀書的時候,清華法學院還真沒有能拿得出的,現在大概有一些了,畢竟好多北大的老師、學生去了清華。

另外,我的同學裡還真有保送到清華法學院去讀碩士的,法學院不錯,但是清華的氛圍實在和北大不一樣啊,三年壓抑的……


問廖凱原先生?


無論底蘊還是實力,北大法學都是國內絕對的第一。

北大是國內法學大學教育的鼻祖。無論是國內的教育部學科評估、各種大學排名,還是國外的QS學科排名,北大法學院都更強。事實上,2015年QS把北大法學院排全球18名,亞洲高校第一。


剛上知乎就看到如此火的話題

樓上很多師兄師姐,或者隔壁師兄師姐的評論,嚼之有味。可見兩校人才濟濟,能人輩出,文筆、邏輯推斷乾淨出彩,實乃我國法制未來之福。且大部分評價客觀,真實,可考。

我作為一個法大(政法)畢業的學生,剛剛完成保研工作,到底是留校,去人大還是北清,確實成為了我們頭疼的問題。本校自然有母校情懷,照顧更多;北大歷史深厚,法學老校;清華覺醒的雄獅,精英教育;申了北清政三所,都進入複試,最終權衡之下選擇清華。

從招生看北清:首先,我必須承認自身有一定的清華情結(這點不可否認,因為實在是無法抵抗梅貽琦、梅汝敖、周詒春等一系列民國時期中西合璧真君子的魅力,還有荷塘月色的清華園等等)。但客觀來講,我認為北清其實旗鼓相當,而清華可能更適合我自己的行事風格,更務實,行勝於言,但又不至於像政法這般接地氣。

從研究生招生來講,確實如樓上所述,如果你能考上其中一所,另一所其實也差不多。即使考時題目風格不同,但都是對綜合能力的考察。從本科招生來講,清華一直是全國法學分數里分數最高的。且清華在精簡招生,學生管理嚴格,給學生的助力可能更大。而北大秉承開放自由,給予學生自己發展的空間更廣闊,更利於學生個性發展。

成熟有韻,年輕氣盛:其實要說憲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理這幾大方面來講,其實人大是最強勁的,北、政、北師各霸山頭,清華名師不少,但並沒有稱霸一方。而清華的年輕與無霸,反而成了一個優勢,對於這些比較重視出身的傳統學院,喜歡聘用本校畢業,至少在本校就讀過的人才,而這其中就隱含著學術「近親繁殖」的現象。並且傳統院校系統完善,行政性強,辦事效率高(保研去北大辦手續,發公告是所有學校里最快的,這點可能跟各個學校統一安排的時間進度也有關係,但確實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但這並不是說清華的行政系統不完善,其體系制度反而讓我感覺更公正透明(考試是當天考前現場抽籤,決定誰來面試)。且由於學院比較年輕,教授們的聲音更受學院重視,行政化的程度較輕,更有利於鍾靈毓秀的治學之地健康發展。

法大、北大、人大、清華之硬體:作為學生,我們當然也會十分重視學校硬體。在法大3年昌平校區,校園之小,真的是養成了15分鐘起床,吃早飯,上課的習慣。而到了期末則要6點鐘衝出宿舍樓佔座,晚了,就連個學習的地方都沒有。即使現在所有教學樓都在翻修,也終於安上了空調,但資源的匱乏還是無形之中的培養了我們的競爭意識。以至於對於現在的我們,大校園的吸引力是極大的!而研院校園還不如我們本科,即使科研樓和宿舍樓已經翻修一新,但現在的圖書館(應該是臨時的)是和地下停車場連在一起的。而所有的舊樓,一進去,瞬間覺得自己穿越到70年代。儘管如此,我們這些一生一世的法大人,還是很愛這個小而有味的母校。(好像跑題了……拽回來)我雖沒有全面的轉過北大的樓,但其硬體條件的優異可謂無人能及,外觀能與其稍有競爭的應該只有人大的明德樓,而內部,可能連人大都難以望其項背,俗一點評價「亮瞎!」可這是實話,讓我想起在海外交流時呆的現代化法學院大樓。清華的明理樓設計分布很清晰,也還算得上精妙,但設備要是按會計折舊,可能也不剩多少了。新樓在建,不知道我們能不能趕上。

小女子尚未出師,還需深造,個人體會,僅供參考。


利益相關:P大六年法學狗

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看這個好的對象是什麼?是對學生學習好?就業好?老師研究好?

分清楚判斷標準再來分析問題,就不會拘泥於學校排名來說哪個學院好

1、相遇的人。自己感覺,北大法學院給你的財富是,你再也遇不到這樣一群優秀的人集中在你周圍了。確實有人說北大不如十年前,大部分堅信人大法學院是中國最好。但人大法學院的學生的「閃光」程度確實遠遠不及北清,畢竟高考分數差了十幾二十分,你還是能感覺到差異的(此處無鄙視之意,只是客觀陳述)北大法學院並不偏重文科,有大量理工科來的同學,這就是一種多元化的體驗,你的智商常常被碾壓,你永遠覺得自己還有很多路要走。而在這個過程中,你也在慢慢成長。

2、學院氛圍。北大法學院你基本感受不到「組織的存在」,學院和學校的存在感就是開學交錢報道吧,你得自己去找組織,你得發現自己的長處,自己的熱愛,並且堅持。所以北大更像西方大學,沒人管,某種程度適合自律性比較強的人,不然你刷幾年美劇也就過去了,然後發現當初和自己一起刷劇的人GPA無比高,社團無比豐富,托福110,工作無數offer。北大法學院的發展資源在朱蘇力時代停擺十年,現在重新復甦,大量的出國交流、模擬法庭、辯論賽、國際比賽讓你參加,獎學金確實很多。很多同學大學期間每年拿幾千到一萬很平常。。律所贊助確實給力,現在應該比那時候更加豐富了。

3、師生關係。由於自己lg是清華理工科的,對比覺得北大法學院師生關係挺單純的,當然可能是個人體驗。沒有太高人身附庸關係,研究生導師還會儘力減輕就業壓力(大部分老師都會的)到現在也和導師保持很良好的關係,亦師亦友,會在人生某些節點給你些建議的。

4、就業市場。目前來看,清華法學院的同行不多,畢竟每年招人少,人大政法確實多。。因為人多。。不管怎樣,一流法學院給你的只是背景,找工作還是要靠個體努力啊。就業市場可不會因為學校排名來錄取你的,所以不論你在哪,都要把自己條件儘可能提高一點,各方面突出一點。


清華大學法律碩士在讀。

後!悔!極!了!

能去清華的分數,基本上除了北大,名校都能上。

之所以這麼後悔是被一位張姓教授掛了一門,因此影響就業和京戶。最噁心的是,他判卷非常馬虎,有的學生寫了兩個字就能得分,有的學生就因為一開始的一句話寫錯了整道題沒得分,全年級一半以上的同學卷面成績不及格。據我所知法碩聯考第一第二,還有很多北大政法什麼的保送生都掛了。而且他是法律碩士一門專業必修的唯一老師。看命過。

這兩天去找這個老師,他居然說你們為什麼非要留在北京,留在北京掛了這一門也沒有讓你拿不到學位就不了業。他還曾經在法碩大課上摔東西,公然說外校生太差。

除了他,很多老師也看不起法碩。講真,被「看不起」的感覺貫穿三年,有人無所謂,反正沖著清華的名號來,混個文憑走。要真有什麼熱愛的情懷,別來這裡找噁心。精英主義的學校從來不會有什麼仁愛的情懷。

學院不太關心就業,10月底交論文初稿,肯定會影響國考之類的複習考試面試。教務態度惡劣,特別是有事業編製的正式老師,惹不起。實習也各種阻攔,今年放話出來,15級不能出去實習。

別的學校有沒有坑不知道,清華這個坑我勸題主別跳。


我是考清華呢還是考北大呢?終於有機會問這個問題了!


有空想這些不如多做幾道模擬考試題吧


在海外某法學單位搬磚,同學中清北都有。總體的印象是:北大的思想更活躍,偏向宏大敘事;清華的基礎紮實,相比更為周密嚴謹。整體品控後者略勝一籌,前者則會出些比較Bug的存在。


總體來看,清華法學走的路線是國際化路線,其理論爭鋒具有時代性,這也是因為辦院較晚的原因吧,學者也多為弄潮兒。

北大法學根基深厚,但感覺中國歷史厚重感較強,法學理論多為中國通說。

總體感覺差不多,喜歡哪個就去哪


推薦閱讀:

北大軟微和北京大學究竟是什麼關係?
學聯主席是一個怎樣的職位,怎麼才能當上學聯主席?
清北實力考上同濟,復讀?
都說北航人文氛圍不好,那可不可以去隔壁的北大旁聽人文類課呢?有沒有這麼做過的學長?
學渣能上北大嗎?

TAG: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法學院 | 法律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