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文學的本質區別在哪?

最近喜歡看些名著什麼的 但是總感覺國內跟國外的文學差距很大 但是又不知道在哪 想找些適合自己的閱讀


謝邀。但這不是一個好問題,本來我是想忽略掉的。開句玩笑,知乎上動輒說「本質」的都是在耍流氓。國內的名著看了多少本?國外的名著又看了多少本?剛剛是「最近喜歡」就開始考慮「本質」,考慮不出來就跳上知乎來問,哪有那麼好的事人家就會告訴你,告訴你你就能明白?另外,什麼叫「找些適合自己的閱讀」?既然是讀名著,老老實實讀就是了,如果只想讀適合自己的,又何必讀名著?另外,連句號都不會用,直接就結束了,讓我這樣的強迫症很難受。

最後,我老老實實說一句,國內和國外文學的本質區別究竟是什麼,我也不知道。


在大學分屬不同的系。


謝邀,根據你的問題補充,我認為國內外文學的本質區別對於你的閱讀沒有太多影響。至於他們的本質區別,恕我才疏學淺,好像沒有什麼。都是文學作品,按照國家來區分尋找區別,似乎找不到答案。

如果一定要說國內外的本質區別,抖個機靈,最本質的是,作者是中國人和非中國人吧。哈哈

而題主所談到的感受到的差別是大的地域劃分所產生的,文化思想之間的差距。如東方和西方之間的差距,東亞和西亞之間的差距,這差距有歷史因素,宗教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多方面的影響,但這都不是按照國家來加以區別的。

至於適合自己的書籍,我認為各類膾炙人口的名著是最好不過的選擇,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是經過考驗的。

以上拙見,希望有所幫助。


我覺得這裡的外國文學可能是指的西方文學,可能特指歐美文學,歐美文學更多對人的關注,更具人文關懷,很多時候你會感到書中人物細節的刻畫有自己身上的影子,容易引起讀者共鳴,引起人們的反思,思考自己的生活或者人生。古代中國文學大都刻畫的才子佳人王侯將相,離著普通人的生活太遠,也更多注重對故事的刻畫,更多時候感覺是在看故事,看的是別人的事,和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大關係,我是這麼感覺的。


就像你不能拿一個人和一群人進行比較。

首先在於你如何界定國內外。

國家作為一個「想像出來的共同體」(王向遠教師原話),作為我們觀念認同的集合,帶有鮮明的民族性,但其對象是這個國家裡每一個國民。

其次國外文學這只是一個粗略區分,是除去中國文學以外的其他所有?還是其他答案中的那些區域文學,東方西方文學,世界文學?

國內文學你是指民族文學還是國民文學?


你能將西瓜和蘋果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回答出來我就能將你的問題回答出來,回答完畢。


大概是描寫的東西相對於西方你很不熟,所以你覺得有區別,但是其實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因為都是寫人,那如果你覺得人和人有區別的話,哈哈,生而平等


國內=中國

國外=日本韓國印度俄羅斯英國........

你覺得能比么?


有點離題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錢鍾書的一篇議論文《談中國詩》。提到這種類似問題,是比較文學的立場,提到「一般是外國讀者才會問中國詩的一般印象,而具有文學良心和鑒別力的人像嚴正的科學家一樣,避免泛論、概論這類高帽子、空頭具有文學良心和鑒別力的人像嚴正的科學家一樣,避免泛論、概論這類高帽子、空頭大話。他會牢記詩人勃萊克的快語:「作概論就是傻瓜。」論就是傻瓜。」」

這篇文章談到了中國詩和外國詩的沒什麼不同。

我個人感覺是人物名字不一樣,中國人名好記些。[doge]


我們從譯本里看到的說話的方式是最大的差距,就比如國學經典中,一文「我的親人啊」。而外文譯本可能會是這種感覺,「我以為上帝會讓祖母一直陪在我的身邊」。個人感覺表達上,國學即使思路混亂,語言也會很清晰,而國外文學大都會用引申意。而正是這種文化差異才導致了寫作的差異,才會有國學經典與國外經典之分。拙見。


中國的是用中文寫的,外國的是用外文寫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卡佛會成為中文系學生裝逼必備?
如何評價《死於威尼斯》書中的五十歲男作家迷戀十四歲的波蘭美少年?
離開奧米拉斯的人. Ursula le guin 這篇小說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該如何看待湯姆·克蘭西的傑克·瑞安系列小說?
西方當代詩人創作的類似於俳句的短詩有哪些?

TAG:文學 | 外國文學 | 中國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