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本書當時看完沒看懂,看了書評後懂了,這樣算不算是對書的不尊重?

這本書超過現在自己的理解能力,應該讀到真正懂才去看書評嗎?是不是這樣才能有自己的見解?或者說我還是應該退一步去讀自己能讀懂的書呢?


《九章算術》vs《九章算術注》


謝邀。不會。


讀能讀懂的吧

不是尊重不尊重的問題

而是讀半天讀不懂浪費時間……


謝邀。

這怎麼會是對書的不尊重呢?

I don"t think so~

書也分很多種,有些書很容易看懂,你只需要動用自己的大腦就能夠完全領會其中的意思,所以不需要藉助書評來更深入的理解它。

但有些書卻不是。有些書,由於你的閱歷、知識積累、思維方式的限制而無法理解,簡單地說就是看不懂,或者似懂非懂,這個時候,你去看書評,就等於去和別人交流,從別人那裡獲得他人對書的體會。

也許這個人比你有更多的閱歷、經驗和閱讀積累,也更加了解這個作者的風格或者這類書,所以他看懂了,他寫出書評,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在自己似懂非懂或者看不懂的時候,如果能夠從書評里得到一些幫助,使自己更好地理解這本書的內容,那就是有益的,那就是好的。

由此,你對這本書更好地理解了,總比看完之後不知道看的什麼更好。

我覺得不管用什麼方式,你真正讀懂一本書就是對這本書最大的尊重。

我們之所以上知乎來詢問很多關於閱讀的問題,並且看很多人寫的關於書的閱讀體會,就像我們閱讀書評一樣,使我們與更多人交流,看見別人對於同一本書的體會,從而啟發我們更好地理解一本書、讀懂一本書,這也是為什麼要寫書評,為什麼要交流的原因。

讀書本就是件孤獨的事,當你閱讀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障礙,這個時候你就希望有人來和你交流,為你指明方向,而好的書評也許就是一個指引燈,幫助你更好地讀懂一本書,也幫助你獲得更好的閱讀體會。


謝邀!通過讀書評來了解一本書並不算不尊重原書。很多書需要許多背景知識才能了解,我們直接讀的話雲山霧罩不明所以。就比如我們中學時代學唐詩宋詞,裡面有很多典故,涉及到歷史文學之類,不看註解完全理解不了。積累得多了,才可以直接讀詩詞了解含義。讀書看書評讀注釋很正常,是成長的必經階段。


不算,書的基本屬性就是用來的讀的,作者不會期望所有人都讀懂他的意思,並切每個人的理解不同,也無法判斷哪個更趨近作者的真是本意,如果能受益最好,讀不懂也沒有愧疚。

看書評明白,算是通過別人的眼光去看一本書,跟聽說書人轉述故事似的,你可以回過頭去細細品讀,不枉是重新分析和鑒賞的一種途徑。

讀書對於每個人的意義不同,祝您開卷有益!


很多不在能力範圍之內的書我們需要藉助書評,書評只是工具,我們仍然可以跳出書評重新思考、總結。


一隻還沒煮熟的雞放在我面前,我要了一口,感覺不怎麼好吃;但是我媽媽用這隻雞煲了一鍋非常美味的雞湯,我吃了好多煮熟了的雞肉和雞湯。我吃煮熟的雞肉和雞湯,是不是對雞的不尊重呢?


有些東西是必須讀書評,比如說:

考研政治大綱Vs大綱解析


對書的不尊重這個想法未免太可笑了。我們正處在一個人與人之間都沒有幾分尊重的社會裡,你卻要對一本書談尊重。

和朋友在電腦上看電影時,他看了一半覺得無趣,就拿起手機刷起了微博。因為我知道這部電影后一半才精彩,欲勸他看完。便張口來了一句:「把一部電影看完是對它最基本的尊重。」說完我就後悔了,我自己都聽出來這句話有多不恰當。朋友也抬起頭,用看神經病的眼光看了我一眼,低下頭繼續玩兒手機。

說了半篇廢話,其實只想表達一個觀點,書沒看懂就是沒看懂,如果想辦法看懂了。那完全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好事。你可以尊重它的作者,卻沒必要對書感到不尊重的歉疚。


追求一個姑娘,試探幾次,然而一直止步不前。為了更有針對性,從她的夥伴發動攻擊,旁敲側擊,了解她的性格、愛好、背景、經歷、趣味,最終達到目標。算不算對姑娘的不尊重?嘻嘻


我想起了我第一次玩機械迷城。

聽說這遊戲自帶攻略?

喲,這麼看不起玩家啊?

幾個小時後……

這遊戲真是業界良心啊還做個官方攻略來來來先看一下下。

是張圖片呀。

……

還是去百度了一下吧。

玩個解謎遊戲,我竟然需要看「遊戲的攻略的攻略」……

我絕對是個腦殘。

_(:3 」∠ )_

貌似跑偏了,強行拉回來。

最後只要是看懂了就算尊重。


謝邀。

等你認字了再用字典?

在你認識一個字之前查字典是不是對這個字的不尊重?

看書評的意義不在於幫助你讀懂一本書,而在於你要從中獲得自己讀懂一本書的能力。

學習的本質是模仿。

我很喜歡看書評,看影評,看完書和電影后立刻去看。你會發現哪裡你沒有看懂,哪裡你知識儲備不足無法理解,哪一個細節被你略過了沒有仔細玩味,哪個暗線你沒有看出來,哪一個角度你沒有想到。

一來二去,你明白了如何分析細節,如何提煉暗線,如何欣賞其藝術,在看一本書的同時應該獲得哪些知識儲備。這樣你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顯著的提高。漸漸的,再看完書和書評時就會感覺——

書評提到的我大概都有想到,但有些我不太苟同。

這才叫自己的觀點。


好讀書,不求甚解。

一定要求解的話,分什麼書,不過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判斷力。

因為相對來說沒有立場的書的誘導性比有自己立場的書評低得多。

舉個《紅樓夢》的例子,這麼多年還是有人在研究紅樓夢。但是有多少人讀懂了它?有多少人沒讀懂?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已經在裡面汲取到他想要的了,但就是被書評誤導才會推翻自己先前的認知。

再舉個《相對論》的例子,算了,還是不要妄言沒讀過的了(′?皿?`)

當然,像教科書這樣的,我們還需完全解讀,深挖勤挖,用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來幫助我們解讀。


謝邀

不算

為什麼說道尊重的話題= =

問題補充比較有意思:

這本書超過現在自己的理解能力,應該讀到真正懂才去看書評嗎?

這個真正懂是什麼意思?怎麼去界定?好好體會什麼是學海無涯

是不是這樣才能有自己的見解?

見解不是看有無,是看多少,看有多深刻,同樣也不分對錯

或者說我還是應該退一步去讀自己能讀懂的書呢?

這是個比較好的學習辦法,讀一本書,超出現有的理解能力,然後去查資料,去理解每個概念

這樣的收穫就會很大,這樣可以說是做到了對書本對作者對知識的尊重

比方說有本書裡面,第一章第一節就有個概念我沒看懂

我照著這個話題去找其他書,文章、資料去看去理解,從不同的側面去體會

這是個關於什麼的概念


謝邀。

看了書評,相當於在最短時間內多讀了一遍,這是佔便宜的事啊,多點才好(經濟學臉


一本有深度的書,就算看懂了也可以用書評來擴展一下我們對書的認識。沒看過特別多需要看書評的書,以電影為例,像卷福的《邪惡的新娘》,我身邊的資深劇迷都是在看了影評之後才豐滿了對電影劇情的理解程度。

所以無關尊重與否,只要你去讀了這本書就是對書的尊重。


看了書不懂。看書評還是不懂,才是對書的不尊重。如,易經???


謝邀。

我覺得沒有什麼對書尊不尊重一說。讀書就跟吃飯一樣,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吃不下飯是不是對飯的不尊重?

你越是有這種「尊重」,就越有可能看不懂。本來嘛,這個心態就有問題的。別一開始就把看書想像成是作者現在講台上宣講,而是坐在你面前和你平心靜氣地聊天。這樣遇到不懂的地方的時候,第一反應是為了使聊天進行下去,會想「這是什麼意思?」。而不是像坐著聽人宣講時,遇到不懂的地方,第一反應是「媽呀沒聽懂」。

我覺得看書評很好啊,但我不覺得在你沒看懂這本書的前提下去看書評。因為你很可能在被他人洗腦。很多書評要麼帶有情緒,要麼分析的側重點每個方面不一樣。有意顯露什麼,有意隱藏什麼,甚至這些都是書評作者無意識完成的。豆瓣上面的那些書評,基本都是這樣子。

不過有些很好的書評的確能夠提供一些新穎的角度,這倒值得一看。如果題主覺得看書評能夠看懂,那麼請首先確定「我認真分析過了這個書評作者的一些想法」「我認真考慮了是不是還有別的不同的,甚至能夠反駁該書評一些看法的可能」「我是在獨立思考的情況下根據這個書評看懂了這本書」。

但是好像如果可以這麼做的話,你不看書評也能看懂這本書了。

所以似乎是個無解的問題。


中學的語文課本里的文章,你每篇都能看懂其中深意?我估計很多思路連原作者都沒想過要這樣解讀呢!


推薦閱讀:

窮逼到底該多讀哪一類書?
在莆田六中讀書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讀書時腦子裡會自動出現一個朗讀的聲音,是不是閱讀障礙的一種?如何克服?

TAG:讀書方法 | 讀書體會 | 讀書方式 | 讀書心理 | 讀書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