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斯基摩人捕殺北極熊的說法是真是假?

網上流傳的版本如下:

愛斯基摩人要逮北極熊的時候,通常會把血水結成一大塊尖銳的冰,然後放在北極熊的必經之路上。北極熊嗜血,於是不斷地去舔冰塊,舌頭被割破,鮮血凍進冰里,進一步引誘了它;血越流越多,熊越舔越歡,直至失血而死。


果殼網網友對這個問題有過闢謠。照片顯示愛斯基摩人可以用比較常規的方式(弓箭)獵殺北極熊:

http://m.guokr.com/question/445248/

照片在樓下回答的鏈接中。

我認為這個也不能算是決定性的證據,還有考證的空間,比如「照片的真實性」,再比如「能用弓箭獵殺不代表不會使用其他方法」。

但相比「北極熊刀口舔血」這種,我找了半天連文獻和照片支持都沒找到的無頭懸案,「愛斯基摩人用弓箭捕獵北極熊」的可信度還是要大一點的。

再補充我個人的三點看法:

1.舌頭失血真的能導致死亡嗎?

在生存環境嚴酷的冰天雪地中不能排除這種可能,但我認為常規情況下很難。

在網上搜索「北極熊的舌頭」時,我注意到一個流傳很廣的謠言:北極熊的體表保溫能力很強,散熱全靠舌頭,供血充足,所以舌頭是藍色的。

似乎可以和「刀口舔血」相互印證哦?然而:

http://m.sohu.com/n/337210607/?v=3

事實上,北極熊的舌頭跟普遍認為用舌頭散熱的犬類,乃至同屬哺乳動物的人類,都是由舌動脈供血,血液中的色素也都為鐵離子,並沒有本質不同。而北極熊的舌頭當然也不是藍色的。

(網上可以找到一些野生狀態下北極熊的照片,它們的舌頭顏色更深。我傾向於這是食物殘渣形成的舌苔色,因為它的主要捕食對象—海洋哺乳動物和魚類—都具有深色的表皮。人工飼養的幼年北極熊自然不會有這樣的舌色。)

那麼這裡就可以用到類比研究了—人類的咬舌行為。「咬舌能否自盡」這個是國內外論壇老生常談的話題,正反方似乎都沒有正式的研究結論支持。但有兩個事實應該是很明確的:

1.因為舌頭上末梢神經密布,再小的外力創傷都會引發舌頭的劇烈疼痛。實際上很多正方觀點認為,這種疼痛會引發應激性休克,是致死原因之一。考慮到北極熊是一種適應寒冷環境的物種,「因為舌頭在進食時凍僵而忽略劇痛」很難站得住腳。

2.有很多舌頭斷裂後就醫成功的案例顯示,舌頭斷裂的出血量也未必致人死亡。「舌面被刀口劃破」比起「舌頭斷裂」,更難傷及位置較深的舌動脈,致死機會更低。

2.愛斯基摩人製作弓箭的材料從何而來?

愛斯基摩人居住的環境雖然冰天雪地,卻並非寸草不生。一張攝於1917年的照片展現了他們尚未融入現代文明時的生存狀態,照片中一家三口明顯坐在一截原木上。

所以,愛斯基摩人擁有製作木製弓身和箭桿的條件是無疑的。即使在木材匱乏的冬季,也可用動物源的材料—比如細長的獸骨—作為替代品。

至於弓弦嘛,自然可以由獸皮和骨韌帶—也就是骨筋—擰制而成。

順便一提,這種土製弓箭一般是沒有箭鏃的,箭桿前端磨尖就是箭頭了。

3.「刀口舔血」的傳說可能來自何處?

雖然沒有明確證據,我認為它可能是基於一些動物文學創作的想像。我幼年時在兒童文學叢書里見過類似的故事,並且我對自己的記憶很有自信。我上網查找了一下,似乎《狼圖騰》借鑒(也許是抄襲)了部分情節。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父親早逝、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少年,為了向族人證明自己捕獵的能力,換取足夠的食物配額,獨自出門狩獵。

當暴風雪終於平息,母親和族人們都以為他死了的時候,少年帶著北極熊的屍體回來了。

少年的捕獵屢屢成功,起疑的族人派人跟蹤,證實了少年的勇氣與智慧。少年就這樣成為了部落的族長,和母親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他的方法是這樣的:把堅韌的鯨鬚盤起來,塞入鯨油里凍成小球。製作很多個這樣的小球,然後引誘北極熊跟著他邊走邊吃。鯨油在北極熊肚子里融化,鯨鬚伸展開來,北極熊難受得無法動彈。少年就在這時上前,用矛殺死了熊。

如果我找到這篇小說的原始出處,我會在答案最後更新。

(哈哈,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篇小說是傑克·倫敦的「The Story of Keesh」,最早發表於1904年,收錄於1907年的短篇故事集「Love of life, and other stories」。中文譯作《獵熊的孩子》。我是在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的《中國兒童閱讀文庫(小說篇)》讀到的。)


一看你們就沒冬天舔過冰棍/鐵欄杆


如果真的那北極熊一打完架全都的死...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血這麼好吃。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只能說曾經是真的,現代因為愛基斯摩人生存狀態的改變,已不再使用這種方法。

此文為鳳凰網約稿。

除了精湛的海上狩獵技巧,愛基斯摩人也會利用在海中捕獲的獵物,來誘捕陸地動物。其中最為人稱道的,便是他們捕獲北極熊的方法。

北極熊本來是沒有天敵的,甚至可以說,它是許多動物包括愛基斯摩人的天敵。因為北極熊和吸血鬼有個共性,就是喜歡喝動物的鮮血。

但是在近萬年的博弈中,愛基斯摩人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絕妙的捕獵北極熊方法。

他們殺死一頭海獅,把它的血倒進一個容器中,然後將一把刀放入到血液里。因為北極圈氣溫非常低,海豹血很快將刀凝固在中間,像一支大冰棍。

愛基斯摩人在北極熊經常出沒的冰面上,挖一個洞,埋下這支冰棍,加蓋上一層雪,碼出一個小雪堆。再在雪堆上灑上更多血,人便離開了。

等到餓極了的北極熊出來覓食,聞到血腥,便貪婪地舔食起來。因為雪已凝成冰,北極熊的舌頭舔食的時間長了,就會像我們吃多了冰塊一樣變得麻木。這時,它舔到了鋒利的刀尖,它自己的鮮血就從舌頭上流淌下來,使食物變得更加鮮美。

因為舌頭已經麻木而對疼痛毫無知覺,所以北極熊一直在喝著自己的鮮血而不自知。等它終於吃飽了,自己也因流血過多而死亡。

↑愛基斯摩人的三大狩獵利器:獨木舟、魚叉和繩子

愛斯基摩人用他們的古老獨木舟和一根魚叉,在北冰洋上狩獵海豹、海象和鯨魚;在陸地上與最兇猛的動物鬥智斗勇。他們的強悍和勇氣,為愛基斯摩族群贏得了世界上最聰明的狩獵者稱號。


實名反對 @探險家閃米特 的答案,這種捕獵方式並無歷史文獻支持和照片記錄。

而且個人對北極熊喜歡喝動物鮮血的習性比較存疑,是否肉食或者雜食性野生動物,都會被濃烈的血腥味吸引?這點需要專業人員來解釋了。

查閱資料後,維基百科Polar bear,在Hunting部分給出的信息是:

狩獵北極熊確實有一定的歷史,過去的狩獵方式,基本都是追蹤北極熊的活動蹤跡,用狗驅趕圍追,然後使用用梭鏢或者弓箭進行攻擊,個人感覺這種狩獵模式比較合理。

這裡還有一篇文章,是一個人去狩獵北極熊後寫的:Bowhunting the Polar Bear。也並沒有提到該方法。

所以個人認為,用舔刀子的陷阱狩獵北極熊的方法存有很多疑點,也並不科學,甚至有可能是臆造出來的。

另外,愛斯基摩人這一稱呼,是不禮貌的,還希望大家用因紐特人(Inuit)來稱呼他們。


偏個題。

愛斯基摩人捕獵貌似有另一種更具地域特色的方法:把堅硬而富有韌性的鯨鬚彎曲後塞入用海豹油製成的小丸子里,然後放到戶外凍硬,用的時候直接撒在地上即可。香噴噴的丸子被野獸吞食後,海豹油因為體溫的緣故融化,丸子里的鯨鬚綳直刺穿野獸的胃,破壞內臟,於是野獸便死了。


一般來說,這種段子,是用來做智商過濾的


信了就是智商問題


具體怎麼殺不知道,但應該沒這麼簡單。

如果太簡單了,也不值得自豪。


很久以前看的讀者上面,這一招是用來對付狼的……所以十有八九這是個雞湯文


可是我考usmle(美國行醫執照),有一本考試書籍裡面確實提到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過量食用北極熊和其他大型動物肝臟是他們維生素A超標的一個原因……

不過我看的紀錄片里,殺害北極熊並不是用這種刀子的辦法。


我看紀錄片跟新聞,人家都是用槍的好伐


應該是真的


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說法是初中,雞湯文上說利亞狼的貪婪殺狼,所以,估計是編的。


當然是假的,一塊鋒利的冰一化就不鋒利了。至多能把熊的舌頭劃破。


推薦閱讀:

北極熊吃哈士奇嗎?為什麼?
北極熊為什麼不吃企鵝?
南極有北極熊嗎?北極有企鵝嗎?
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
北極熊為什麼總是獨來獨往,它們不孤獨嗎?

TAG:生物學 | 動物行為 | 北極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