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銳波科技創始人孫宇晨?

感覺是個很高調、很善於包裝自己的90後年輕人。正在非常有意識地把自己打造成90後創業領袖。具體信息可以看他的百度百科:孫宇晨_百度百科 他給自己貼上的一個最新的標籤是:「馬雲最得意的弟子」。

年輕有為肯定是毫無疑問的,但總感覺有點浮誇的成分。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網曝「馬雲門徒」孫宇晨攜款私逃?真相竟涉ICO內幕交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T爆料匯,ID:baoliaohui,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互聯網科技圈的文章。

昨日,來自投資者報的一篇文章《ICO潮退:波場幣負責人孫宇晨疑捲款私逃》的文章在網上流傳開來。

文中直指國內知名ICO項目波場幣負責人孫宇晨疑似迅速套現離場,將投資人投資的虛擬貨幣在中國比特幣等交易平台高位賣出,將現金及剩餘數字貨幣轉至個人錢包,疑似捲款潛逃,並於九月初開始以考察項目的名義長期滯美不歸。

而孫宇晨也迅速在微博上作出回應,連發數條微博,聲稱有黑公關對波場協議進行造謠滋事,敲詐勒索近3000萬。隨後更在微博上洋洋洒洒數千字,控訴對方如何踐踏法律,對自己進行勒索。其行文流暢,感情真摯,當年的新概念一等獎果然不是白拿的。

這件事不斷在網上發酵,引來眾多吃瓜群眾的圍觀。但在小爆洞穿一切的眼睛中看來,孫宇晨的文章雖然寫的真不錯,文中也極力的將自己塑造成不向惡勢力低頭的社會主義好青年。但講述的一些事情,細細思考之下依舊可以看出,這件事並非全如孫宇晨講述的那樣,自己僅僅只是一個受害者。

發生了什麼

小爆簡單剖析一下孫宇晨在文中講述被勒索的前因後果:

8月份孫宇晨和另一家ICO項目HCASH基金會的實際控制人徐子敬,簽署了雙方各自互換2%TOKEN(代幣)的合作協議。

因為孫宇晨的知名度和他公司的流量(反正孫宇晨是這麼認為的),在雙方合作的消息放出後,HCASH基金代幣迅速上漲了300%。在有了第一次良好合作的基礎上,許子敬想跟孫宇晨談第二次合作,結果恰好遇上了政策監管,各個ICO項目倒的倒跌的跌。

而孫宇晨在文中淡化監管的因素,說主要是自己不能接受對方提出的合併波場的條件,以及不能忍受對方行事不擇手段,所以根本就不想和他們成為同事。結果就受到了他們勒索,要讓自己以HCASH每個成交價格212元人民幣來計算,將2968萬元人民幣打回HCASH基金會賬戶,而非要求退幣。否則將捏造「孫宇晨涉嫌非法集資,拒不歸還投資人」的假象,並用黑道的手段對付孫宇晨。

但在這條長微博的評論下,幣圈眾知名人士卻說出了孫宇晨不曾在文中表露的一個細節。在雙方互換代幣後,孫宇晨趁HCASH基金砸錢拉盤的時侯,馬上高位套現,直接賣掉了所有HCASH基金的代幣,割了一波韭菜。在政策監管出來後HCASH基金心裡不平衡,遂要求孫宇晨退錢,而2968萬正是孫宇晨套現所得的錢。

好一個莊家聯手欲割韭菜,卻不曾想被監管截胡,反而因為分贓不均而互相反目的故事。恕小爆直言,貴幣圈真是亂,而且基本沒啥好人啊。

內幕

但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並不,高潮還在後面,並且徹底揭露了ICO代幣的骯髒手段。

幣圈另一位知名人士江卓爾在評論區分析說:「如果我是你,幣不能交易變空氣了,我會把擼別人拉盤的錢還回去。當然每個人江湖道義的標準不一樣。」

而孫宇晨回復道:「江總既然這樣推理,我也透露一點,當天波場本來準備上中比,也準備好了八千萬準備拉漲5倍,火星人(許子敬的外號)也可以賣,這樣完全不會虧,還可以增加雙方交易量,誰想當天出政策?」

嗯??小爆看完冒出一陣黑人問號:這不就是傳說中的操縱市場?而且是親口承認的。孫總竟這麼勇敢,不怕被警察叔叔秋後算賬的嗎?

隨後,回過神的孫宇晨秒刪了這條回復。而且特地發微博解釋說,影響市場這條回復是助手趁他睡著一時衝動發的他根本就不知道。

嗯,騙傻子呢吧???剛才不還一副我賺錢我運氣好,你賠錢你活該的嘚瑟樣子嗎?

我們再回到開始時那篇揭露孫宇晨疑似捲款私逃的文章上。其實裡面大部分內容客觀。

號稱「屬於全人類的」波場幣,高度集中在某個或某幾個手中。動態信息顯示,截止2017年9月28日中午12點,超過50%的「波場幣」存儲在一個錢包中。市面流通的「散戶韭菜」的比例僅為9%,流通市值不足4500萬元,完全與波場白皮書分配計劃對應不上。也就是說,「波場幣」被某個或某幾個莊家高度控盤。因此孫宇晨割散戶的架勢早早就擺好了。

小爆不禁感嘆,ICO果真亂象叢生,根本就很少有人真的做項目,一切皆為割韭菜圈錢而生。幸虧監管來得早,不然又有多少人傾家蕩產。

90後創業領袖還是其它?

即便現在現在的曝光度沒有那麼高,但說起孫宇晨,估計依舊很少有人不知道。他一直以精湛的人設示人,努力將自己打造的完美無缺。

點開百度百科關於他的詞條,一串數不清的標籤:北京大學歷史系學士,GPA排名第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銳波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中國90後創業者領軍人物;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論壇)全球傑出青年;福布斯2015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馬雲創辦的湖畔大學首批學員中唯一90後學員……

其中他最自以為傲的就是馬雲的門徒。剛一入選湖畔大學,「馬雲最年輕的門徒」就出現在他的百度百科詞條里。在一檔視頻訪談中,他稱自己與馬雲「相見恨晚」。「我跟馬雲一聊,就感覺有很多共同話題,哎呀,大家一下感覺就很鐵。」

呃,這個小爆給100分,不能再少了。

孫宇晨也努力抓住每一個讓別人關注自己的機會,樂於表達聲名和財富帶給他的巨大快感。2015年7月,他在微信朋友圈24小時內連轉4次作為「90後創業新貴」登上《魯豫有約》的消息。陳魯豫在節目中問他:10年以後,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回答:我想做一個「三有」新人,有錢,有趣,有理想。

陳魯豫追問:那你現在是幾有?

他大笑著說:「現在已經是『三有』了。希望10年後還能保持。」

而與如今的意氣風發相比,大學時的孫宇晨其實就曾遭遇過全民討伐。

2010年底,因為感到自己會因為早前在學校的過激言論,存在被開除的危險,孫宇晨申請提前一年從北大畢業,並於2011年秋入讀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東亞研究專業。到達美國大約一個月,他就參照陳獨秀創辦《新青年》辦起網路雜誌《新新青年》。

然而半個月後,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沈誕琦在人人網上發表長篇日誌,指責雜誌中孫宇晨所寫《老兵不死,一九四九》一文系抄襲她的文章《一九八九的一百萬》。她將兩文相似之處一一比對,要求孫宇晨公開道歉。

事件迅速發酵。「留學生孫宇晨陷『抄襲門』 曾為《亞洲周刊》封面人物」的標題見諸報端,對他的批評聲此起彼伏,綿延多日。

「那一次算是把我徹底打蒙。」孫宇晨回憶說,那是他人生中最恍惚的幾天。慌亂之中,他拔掉網線,和外界切斷聯繫。他的朋友章聞韶甚至一度以為他已尋短見。

失聯數日後,他在人人網上發表長篇聲明《我的最終回應》,否認抄襲,稱兩文只是風格相似。但這並未起到他期望的效果。

北大未名BBS上,批評此文的帖子衝上「每日十大話題」第一,至今保存在Joke版精華區內。即使此前對他示以理解和支持的一些人也不再挺他。一位曾與他走得很近的《北斗》撰稿人說:「如果這都不算抄襲,那世界上就不存在抄襲了。」

數年後,名聲更大的孫宇晨在面對記者時,依舊否認抄襲,且言辭強硬。「我當時怎麼想的,我就怎麼說。至於別人怎麼看,我當時是不管的。現在回頭來看,也沒什麼好後悔。」

有投資機構人士曾將孫宇晨形容為「一個成功的創業演員」。說他本來是 100 分,精心包裝成 1000 分的樣子,只要這個 1000 分的泡沫不戳破,他就可以在市場上找來 1000 分對應的資本和行業地位。一直這樣玩兒下去,等泡沫吹得足夠大,圈到足夠多的錢,再去市場上收購一個真正靠譜的公司,這個資本遊戲就算玩兒成了。」

而從孫宇晨的從業經歷來看,也的確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完全套用國外模式和技術的「銳波」、名不見經傳的「陪我」APP、「波場幣」趁亂進場,意欲割韭菜。孫宇晨的成績像是建立在資本市場的投機泡沫,一戳就破。更有直言網友稱,孫宇晨連工作經驗都沒有。

這場風波現在看來,兩方都不是真正的受害者。他們更像是分賬不均的莊家,反目成仇。而真正受害的韭菜們又何處討回自己的公道?


同馬佳佳是絕配


#人間呲話# #瘡頭領袖# #癔氣瘋發# #沒補上鈣#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____________。

——————————————

#戲癮太大#

——————————————

孫宇晨——發現更大的戲癮


利益相關:同為賓大同學/創業的,匿了。

首先,銳波天下的所謂全球結算體系至今並無太大進展,而且最初也不是他創造的Ripple (LinkedIn上頭銜是Ripple Labs大中華區代理/總經理什麼的) - 所以要論創業這件事情,syc應該除了比較會做PR和炒作自己之外,很難說技術上有什麼特別過人之處。簡單的說,如果技術也不是自己的,商業概念也不是自己的,作為ceo主要職能應該只能是忽悠了吧。。。對了,他的回應中提到了Ripple中國最近「陪我」app用戶數量 - 看了一下似乎是個男女交友的軟體。( 之前的回答:和馬佳佳是絕配。。。)

其次,LSAT分數估計還行,但申請北美頂尖法學院的難度圈子裡的人也都知道-syc是沒有拿到什麼offer的(他自己說是毅然決然回國創業放棄頂尖法學院機會還有綠卡) - 但我覺得,是否有能力真的拿到暫且不論(呵呵)-但既然自己做了選擇,就沒必要整天拿「我當初要是如何如何就會xxx」這種思維邏輯吹捧自己。同理當初「我為什麼拒絕黑石三十萬美金年薪」的雞湯文。(抱歉,我盆大似乎總是出這種人。。。Trump最近選總統也是特么醉了。)

之外,純個人一點感想:我覺得但凡有點學識的人,都應該覺得 - 整天以成功學為信仰,乃至鼓吹金錢至上這樣的言行,是非常不齒的;作為一個曾經的「思想」青年淪落到這樣一個思想境地更讓人多少有點惋惜。當然,介於之前抄襲事件後syc的反應,如今做出這樣投機主義的決定,倒也不足為奇。

最後,送各位創業路上的一句話:不要老是想要搞出個大新聞,還是悶聲發大財比較好。


因為工作的原因,跟孫宇晨有過比較多的接觸。在認識之前,我也只覺得是個能忽悠的人,90後、年輕、海歸回國、高昂的融資額、熱衷包裝營銷自己,怎麼聽都有點不靠譜。實際的工作當中,發現是特點很鮮明的一個人。

一方面,的確是有才華很有趣的一個人,對別人很好,很好相處,在工作中也經常有些好玩的點子和想法。出於好奇心和工作需要,我八卦了一些他的其他背景,目前就我所知,1.考上北大的確是靠的真實分數2.LSAT肯定是考過了,而且分數不低3.回國創業之前,賺了一大筆錢,應該是炒特斯拉股票和比特幣,比特幣那個時候最火,貌似翻了十多倍,應該是加了槓桿炒的,所以短時間累計了大量財富。這也從側面看出,這是個聰明的人,也很幸運

但另一方面,的確也有年輕人年少輕狂的一面,熱衷於參加各種節目和社交活動,不管是在雜誌還是電視上,都總能看到他,顯得有些浮誇,而Ripple協議又是個銀行的基礎協議,相當於要去砸銀行的一部分飯碗,即便是美國RippleLabs進展也比較艱難,最該出成績的產品上反倒沒什麼消息,有些本末倒置了。

我個人覺得評價要盡量理性,輿論一邊倒誇獎90後創業者的時候,要給他們潑冷水,別讓這幫年輕人飄飄然;但是近期輿論對90後創業者負面消息滿天飛的時候,也要能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至少不能因為現在的輿論導向就把他們確實已經取得的成績抹殺了。

由於今後還可能接著有工作上的合作,就匿名了。

以上。


曾經的同學,匿了,我來說點我認識的孫宇乘的事情吧。

他確實從小就比較聰明,和我同學的時候語文確實比較好,但是也不至於超出同齡人能力的範圍。他長得就比較奇怪,外號叫做「機器人」。他隨著父母轉過幾次學,到高中還是回到了惠州最好的高中,惠州一中。

在班裡的時候他屬於成績偏上的默默無聞的學生。按照他的出生來說這樣的地位其實也很正常,畢竟是知識分子家庭出生。本人其實對他無感,因為在那種學習氛圍里,他不算最優秀的,甚至稱不上「別人家的孩子」。變化其實就在他參加新概念作文獲獎以後,好像高三的時候他就不在學校了。而其實那時候我們學校很多人都想試試參加新概念比賽,畢竟曾經都是各個學校最優秀的來到一中,真出個新概念一等獎其實並不太奇怪。

同一屆里,有考上清華的,有考上北大的,有保送央美的,有香港中文,香港理工,還有不高考就留學的。當然有一個特殊情況是,那一年廣東高考改革,標準分改原始分,加上教材改革,以至於復讀的風險很大,加上缺德的考前報名,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保守報考院校,很多有能力清華北大的都留在廣東上中大華工了。

所以高考以後很久,都沒有他的消息了。雖然北大的頭銜不錯,但是畢竟惠州一中那一屆高考成績是歷史上最好的一屆,加上之前「五年三狀元」的名頭,他真的不算太優秀。相反,另外一個考上清華然後患上精神疾病的同學反而是我們口中的熱點,讀這麼年書要休學可惜了,成績不好的同學可能還會暗暗竊喜,讀書這麼好有什麼用。

然後他就突然就火了,各種新聞,好像這個不是我認識的孫宇乘了。

其實同學成功了,對於和他沒什麼交集的校友,應該祝賀才對,可是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的他的採訪卻使我對他的印象大打折扣。原文是這樣寫的:「2007年2月,因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以一等獎而參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試,然而面試官甚至不知道他所讀的惠州一中位於哪個省份,因為他所在的高中在他之前從未有人考入過北大。」

我相信這篇文章他是審閱過的,否則不可能刊發出來。你吹捧自己多牛逼,我們都能理解,北大的面試官不知道惠州一中也有可能。但是他所在的高中在他之前從未有人考入過北大,這一點真的讓我們挺憤慨的。母校是什麼,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八遍,但是絕不能讓別人罵的地方。

惠州一中歷屆高考錄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光榮榜(1985-2015)

這是惠州一中統計的靠取清華北大的名單。

而現在看到的孫宇乘,是一個滿嘴雞湯,到處走秀的商人。合法賺錢是世界上最高尚的事情,這個沒有錯。但是如果除了雞湯和走秀,並沒有看到改變人生活的產品,我對他真的表示懷疑。

對了,他還變成了家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了。

惠州一中是一個很博愛的學校,優秀的學生很多,母校以你為傲,但是你不承認母校,對惠州一中一點影響也沒有,它依舊還是一個好學校。你一時無兩,而更多的一中學子扎紮實實在做著自己的本職的工作,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享受著普通人的幸福。

作為同學,最後還是祝你成功吧,即使我不贊同你的做法和你的人品,但是和我有什麼關係呢?

另外,「惠州一中孫宇晨,三本到北大:網癮少年一年大逆轉」這種標題看看就算了,別當真,不可能。


看過記者寫的包裝他的軟文,他的成功學其實核心內容跟前一陣造汽車的ppt創業差不多,產品能不能做出來、能不能銷售出去另說,靠嘴騙到投資,花巨資在媒體上狂轟濫炸,先把人炒紅再說,把錢燒完了,靠名氣再找另一家投資,重新做一個項目。把事業的重點放在對自己形象的推銷,如果企業不能得到持續的現金流則無以為繼。

90後創業聽起來很美,但是有個血淋淋的數字會提醒你面對現實:小企業5年內死亡率90%以上。


首先聲明,我是銳波的,現在做陪我app的產品運營。

題主說到了「浮誇」,這點我認同。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孫的行事方式確有些浮誇,但我想說的是,這種浮誇也是不得已的,甚至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種不是誰都有的能力。

先說說這種浮誇的必要性。陳奕迅的歌曲《浮誇》大家都聽過,其實黃偉文的歌詞就很能說明問題,一個人落在角落裡,不發聲,不說話,不讓別人知道,就只能默默無聞。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就過去了,況且如今多少香酒都已經被遺棄在了酒窖。作為一個沒爹背景的年輕人,即便北大到賓大一路暢通,但這樣的人也為數不少;即便靠著比特幣賺了不少錢,但也只是相對普通人來說。從這個意義上講,孫比一般的年輕人也就是高在了學歷上,自己有那麼一點錢,但如果想創業,有點追求,還是得靠投資人給的錢才能開始,不「浮誇」,那麼多優秀的創業者,投資人怎麼知道你?哪來的錢?所以,與其說是「浮誇」,到不如說是「自我包裝」。某種意義上,馬雲就是一個很善於自我包裝,或者有些「浮誇」的人,我們幾乎無法聽到有關於他的負面新聞,而一開始馬雲在民宅中的慷慨激昂、鴻鵠願景,我想在當時很多人會認為與傳銷無異,怎麼聽都像在吹一個大牛。同樣,馬雲早年熱衷於參加諸如《對話》之類的節目,教導年輕人,這些曝光,不僅樹立了自己的理想主義形象,也將自己和其他的創業者進行了區隔,對阿里巴巴早期的知名度提升、投資人關係也是利大於弊的。

至於能力,從公開的資料來看,確認投資了孫的投資方就包括IDG和信中利兩家知名的風投機構,能獲得這兩家的投資,就已經是相當大的能力了。孫的自我包裝,使得知名投資機構甘於拿出真金白銀,從資本的逐利性來看,我不相信同時有兩家風投機構的腦子被門擠了,孫一定有其獨到之處。從一眾創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創業啟動資金,這時候並沒有產品,不靠自我包裝,能靠什麼?不是自我包裝得當,又是什麼?

我覺得大家看不慣孫主要也就是兩個問題,第一,年紀太輕,一路走來又太順,正常人都會看不過去,憑什麼?第二,產品還沒有影響力和信服度,相比第一個問題,這個是更重要的,解決了後者,前者也就不存在了。

同意本問題中一位匿名用戶的回答「不上節目不做活動,不宣傳,不推廣,難道坐在家等著客戶主動上門嘛?」我覺得,對孫的評價,自然要等資本市場和用戶市場的結論,產品牛逼了,投資不斷,就是成功;沒人投資了,產品被淘汰,就是失敗。現在來評價,還是草率了些。


非貶義:

一般需要高調獲取眼球的商業行為,都是由於缺少悶聲發大財的途徑,而給逼出來的。


羊城晚報訊 記者賴麗思、實習生李光裕報道:24日,一篇名為《孫宇晨抄襲,拒絕承認(轉載)》的帖子位居北大BBS十大熱門話題的榜首,帖中透露北大2007級畢業生、現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生孫宇晨的文章涉嫌抄襲,而目前為止孫宇晨仍然未向當事人道歉。

根據媒體此前的報道,孫宇晨是2007年第九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隨後被北大錄取。孫宇晨就讀北大歷史系期間,成績優異,曾赴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國立清華大學名校進行交換學習。2011年孫宇晨關於北大會商制度的評論曾引起網友關注,本科畢業後入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曾為《亞洲周刊》2011年第26期封面人物。

據《新新青年》編委張先生介紹,《新新青年》創刊號主題有關「辛亥革命百年」,其中一篇題為《老兵不死,一九四九》署名「胡可平」的文章作者正是孫宇晨本人。

北大BBS的這篇帖子轉載於人人網一位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用戶註冊名為「沈誕琦」的日誌。沈誕琦在23日的日誌中稱,孫宇晨《老兵不死,一九四九》一文中有不少段落與自己2010年5月所寫的《一九八九的一百萬》原創文章內容雷同,懷疑是孫宇晨從自己去年貼在人人網中的日誌進行抄襲。沈誕琦還說,自己曾試圖與孫宇晨進行溝通,但是孫宇晨「反覆強調自己的行為不算抄襲」,並且遲遲未見道歉。

23日晚,羊城晚報記者登錄孫宇晨的人人網主頁,看到確有一篇發表於2011年10月11日名為《&<新新青年&>創刊號之老兵不死,一九四九》的日誌,孫宇晨在回復網友的評論時也承認文章是自己所作。10月24日早上,記者再次登錄人人網時,發現孫宇晨的主頁已經被註銷。

24日早上,張先生在人人網發表日誌,稱「《新新青年》編委會整體認為抄襲屬實,向沈誕琦致歉」,已經在《新新青年》創刊號中刪掉此文,並且通過郵件將實情告知收到PDF版刊物的個人和社團。

24日中午,記者收到沈誕琦發來的郵件,稱「我雖仍未收到孫宇晨的任何道歉,但我在此事中一直對他抱寬容態度。」沈誕琦說:「我從不認識孫宇晨,無法對他的一貫品行做判斷,但我願意相信這次的抄襲是一時之誤,也認為一個獨立事件無法為一個人既往的品行下定論,希望孫宇晨用未來的行動證明這一點。」

24日晚8時,北大BBS上的相關帖子已被刪除。截至發稿,記者仍未聯繫上孫宇晨。


同為孫的同學來答題。

孫同學就讀的中學算是本地最好的中學,高中便是通過「實驗班」提前招考進入的。

當然在當時的班裡其成績算是中下,可是比起全年級1000餘人來說也算是領先的。

所以說,那些網癮「少年一年逆襲北大,從三本翻身一本」真是炒出來的。


同樣作為一名准90後,我對於孫宇晨關注也一段時間了。我認同題主的觀點,孫是一個年輕有為的人,也就是一個在世俗意義上「成功」的人。年輕、有錢、有學歷、有光環。坦白說,我之前也羨慕他目前所擁有的成功,甚至有些嫉妒。雖然如今已經比較釋然,但最近看到一些評論和報道,我仍然驚異於為何大家對於這樣一個似乎有些浮誇,但沒有在創業上欺騙別人、更別說違法亂紀的年輕人如此負面,我感受到很多人跟我曾經的想法一樣,在等著他出醜。

其實這種狀況挺常見,我們對於不熟悉的人,高高在上的人,與我們有距離的人,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告訴自己,他很厲害,並且承認和佩服這種厲害,這樣的感情是沒有負擔和壓迫感的。然而,如果是一個親近的人,熟悉的人或者是身邊的人成功了,我們就無法接受了。因為生活環境差不多,人生際遇類似,家庭條件甚至自己還比他強一點,為什麼他就能比我強呢?我們無法給自己找到其他的借口,來合理化我們不如那些成功人士這一事實,剩下的也就只能嫉妒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太多默默無聞的人,當他們成功之後,昔日身邊的親朋好友站出來,憤世嫉俗地告訴別人,遠離他,他是個人渣。

孫當然不是大多數人身邊的人,但嚴格來說,卻又是一個絕佳的參照。換言之,一個平民子弟,通過自己的努力,使用既有的規則,加上上天眷顧的運氣,在25歲的年紀就已經達到了很多人很多年都難以企及的高度,怎麼能不讓人感覺心裡怪怪的。同齡人的我們,其他都差不多,朝九晚五掙著死工資,或者正在創業卻乏人問津,融不到足夠的錢,想出風頭出不了,又不願承認我們比他差,就只能盼著他出事,或者挑他的不是,告訴別人,他的成功其實是假的,這是個很糟糕的人。從GQ的報道到另外幾位匿名校友的回答來看,我覺得,他們應該都有和我曾經一樣的酸溜溜的感覺。而且,作為真正意義上的身邊人,他們的酸勁應該比我要大太多。

啰嗦了這麼多,其實無非就是想說,很多時候我們的評價受著主觀情緒的強烈左右,摻雜了太多其他的內容。還是少一些酸勁,多一點理性吧。至於對他的評價,資本市場和用戶自然會有結果,這個貌似更加客觀些。

因為要說出這種感受,參考了星見的回答,原回答鏈接如下:

為什麼人們大多會嫉妒身邊的成功者,卻對大眾認知的「成功人士」心服口服? - 星見的回答


看不下去了,知乎瀏覽黨實名回答。

對於孫宇晨不是很了解,但是對於回答中的一名匿名同學從私德入手的評價不敢苟同。遠的不說,IT圈的人都知道,喬布斯在私德方面是個近似於渣的存在,但絲毫不妨礙他成為IT圈大多數人的教父。所以私德和業務能力根本就沒什麼關係。

我認為題主的問題還是側重於孫的整體形象和事業方面的,且不說這位匿名同學回答的孫的私德事件的真實性,因為別人無從知道,光從你在說了私德問題之後,就用「舔肛」這個字眼來形容孫就能看出來,這位同學的私德著實也是夠次的,評價別人的私德,自己的私德這樣,實在是上不了檯面。

不過也難怪,我們都受DANG教育多年,對如何從私德領域、用一件事就把一個人搞臭、搞死經驗相當豐富,幾乎不用教,天生就會。這也就是所謂的「踏上一萬隻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頭面人物跌下來,也必須牽扯上「通姦」、「亂搞男女關係」的標籤,對其污名化,坐實罪不容誅的定位。但是,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不是聖人、更不是神,每個人成長的道路上都會或多或少地犯錯,但由個別事件就能質疑一個人的私德不好,就好比質疑鹽為什麼不甜一樣,這種一打一個準的辦法,雖然正確,但不是很荒謬嗎?而用私德去否定這個人的其他,則更是讓人一聲嘆息。

我覺得,當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能夠把他的各方面盡量分開,私德是私德、事業是事業,讓凱撒的歸凱撒,讓上帝的歸上帝,可能才是我們的社會更加進步的時候。


每個人都有有點或者缺點,每一件事情也會有兩面性。

那些SYC身邊的小夥伴,之所以一副痛心疾首的說他的私隱,我相信絕對不是為了公義。身邊的朋友發達了,他們不斷像別人證明這個成功者其實是個人渣,這樣好像就讓自己的平凡顯的不那麼難看了。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失敗者,都是這種思路。畢竟和SYC一個層面的人現在考慮的應該是創業和資產的提升,應該沒時間嚼這些舌頭。

我們對待一個事物,先不要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去主觀判斷,把自己當局外人,分析事物中自己可取的部分,才是完善自己的正道。

作為85後的我很佩服syc,畢竟我考不上北大也沒法去賓大,但是syc的分享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了我的眼界,給了我新的思考維度,這個就是我要感激他的地方。


1.SYC確實很優秀,文筆也不差。先說他寫的書,書上的觀點三觀很正,在我看來沒毛病。

2.SYC幾家關聯公司的監事都是孫維柯。

孫維柯在2014年是惠州住建局辦公室主任,我又看了看孫宇晨的自傳,他成長在惠州,沒跑了,孫維柯就是他父親。

他宣揚不買房我信,他父母不買房,我真不信。

3.他的其中一個觀點:「最大量化投自己」我也很贊同。

4.他炒比特幣那段經歷我是很信的,我2009年開始炒股,2013年創業板一隻股票近乎全倉讓我完成了積累。但不像孫那樣暴富。他說他是十幾萬美金全倉,按15算,翻了60倍,假設半倉拋,拋去成本885萬美金,折一半也有400萬美金。這段投機經歷讓我我很佩服他,同樣是投機客,我的收益率只有6倍。

5.個人拙見,SYC自己公關出了自己的品牌,是一個KOL,跟王思聰Ex雪梨還有Papi醬很像。不管陪我辦的怎麼樣,通過寫書,各種成功學授課,各種交互,他也不會缺錢花。隱約感受到了一些規則。

6.SYC這麼有錢,為何不整理整理自己各種微博狀態下的機器人殭屍粉呢,我不真相了,你們自己去看。


比他牛逼的90後創業者多了去了,他還初來乍到。大家不要被表面光環所迷惑。全他媽都是作秀。


他就是人人網上2010年左右、圍繞北大學生會主席競選大做文章的那位是吧?

不是的話就當我說錯人了別理會哈,我趕緊刪了就是。

那時候加的好友,覺得他是草里最像二共的一位,守序草,反過來就是螞蟻那樣的混亂草。

還有對自己的好友名額似乎很看重?

……

還有我不是很理解他對學生會主席競選的熱衷,本來就是Tg的組織嘛。

基本就是看他,沒講過話。

後來的抄襲事件,沒關注,不了解、不知道。


其實,每個人無時無刻都是在成長的。一個不斷強調三觀的人,必定無數次修正過自己的三觀。


下一個高燃


初中同學,高中同校,父母輩也認識。孫的確是我見過的少見的聰明孩子,哪怕我們所在的初中高中都分別為全市最強,但他看問題的深度,廣度,還是和學校里一般的考上清北的學霸拉開了很大的距離。印象深刻的是初一有一次全校的演講比賽,他談中國足球,全程脫稿的情況下,從體制談到國情再到理想,當場秒殺了一眾高中部的選手,以他比同級同學小兩歲情況來看,真的非常不簡單。當然這可能跟他的家庭背景有關,父親是官員,知識份子,母親在歐洲,多元的背景,和從小多次轉學可能給到他更多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深度吧。

雖然PR里說他是學渣有些言過其實,但他成績的確是不出眾的,尤其英語,他曾經開玩笑說考英語的訣竅就是把自己想選的先排除掉,也算是側面印證了不是學霸的事實。

總而言之,對他今天的成功,我一點也不意外,評論里說覺得他高中只是安靜讀書的同學,也只是因為他在惠州一中時的確比初中時低調,沒有展現他的思維水平罷了。

不過,還是希望他能把產品打磨好,畢竟到最後,市場只認產品。


推薦閱讀:

二十九歲開賓士GLC如何?
現在的90後都覺得自己老了?
90後真的是朋克養生嗎?
90後離職的理由都有哪些?
為什麼閱讀的習慣那麼重要?讀書有什麼好處?

TAG:創業 | 北京大學 | 90後 | 互聯網行業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