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題主認為蘋果的工業設計超過 SONY?


@ Woman-day 不同意「iPhone借鑒Walkman」的說法

繼上次指控蘋果竊取索尼設計失敗後(查看),三星再次放言,「蘋果竊取了索尼的設計,作為iPhone的設計靈感。」這一次他們的依據是設計師Shin Nishibori在2006年設計的索尼隨身聽–NW-A1200(上圖)。

  然而蘋果的一位設計師在閱讀了2006年Businessweek(商業周刊)採訪Noshibori的報道後,表示三星的指控純屬子虛烏有。

  Fortune的專欄作家Philip Elmer-Dewitt轉述了他的一段話:

  「三星的言論漏洞百出,Noshibori的設計完全沒有影響到iPhone,而且他從來也沒有這樣說過。蘋果最近公布了大量iPhone的原型機草圖,而這些草圖的時間比Noshibori設計圖的時間整整早了一年。

  早在2006年,Businessweek採訪了Noshibori的時候。在被問及是什麼給了他靈感設計出NW-A1200時,Noshibori就曾表示是蘋果的iPod。」

我的感想:

我認為人們在說「索尼工業設計如何如何」的時候說的是幾十年前它發明特麗瓏、Walkman以及耳掛式耳機、耳塞的那個年代,這為它贏來了」工業設計「的美譽,就好比蘋果在21世紀前十年的所做的。然而,當蘋果(二次)崛起之後的這15年來,索尼的工業設計和蘋果並不在一個檔次上,不論是創新還是美學。


為什麼不能?Apple的設計一直都不輸Sony。反而現在我覺得Apple的設計不怎麼讓我驚喜了。


兩種風格不同而已吧。

同時蘋果在國內宣傳營銷要比sony要好。

不過蘋果在國內根本用不著營銷,一大群果粉早就夠了。

只是……大概是偏愛日系的原因……

我一直覺得sony的工業設計、做工為世界之首,蘋果次之。

媽蛋,Z2以及PS4那造型已經足夠秒殺蘋果一大堆產品了好吧。

Z3的設計足夠贏iphone6不少了。


2006年,蘋果的設計師Shin Nishibori向總部提交了一份iPhone原型機的設計稿,稿子上很清楚的寫明,其創意理念來自於索尼某款失敗被淘汰的Walkman,其下方甚至還保留了Walkman標誌性的按鈕。

就算上面新聞可信度不高 不過我以外觀來說比iPhone4早的錄音筆也已經用到這種」三明治「造型語言了,就是做薄而已吧


超越了么?不覺得...我倒覺得這是兩種相交,相似,又截然不同的設計風格~

只能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吧~

蘋果的工業設計有很多地方都借鑒了Sony,尤其是以前Sony強盛的時候~

要說「超越」,那我就大概分析一下為什麼蘋果的設計如此出眾好了~

1.IOS和OS X只此一家,而且作為行業領導者,只有別人跟著他走的份,所以蘋果敢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地完成自己的設計,只需要考慮這種設計自己滿不滿意就行~Sony作為一名Android OEM則不一樣了,不僅要考慮Samsung,LG,HTC等一大票競爭對手,還要考慮消費者的接受能力,同時還要面對無休止的公司內鬥....苦逼啊~

2.蘋果有錢,可以做到對供應鏈的絕對控制,所以什麼鋁合金,玻璃統統一擁而上毫無壓力~Sony則沒有這麼大魄力了,試想一下,假如Sony設計出來一個超越蘋果的產品,但是由於供應鏈跟不上,壓根做不出來得有多尷尬~

3.喬老爺子追求極致的理念對蘋果公司影響至深~這個沒什麼說的...Google一下,能找到幾百部講這個的文章和視頻~

4.Jony Ive的極高審美~作為蘋果首席設計師,審美,設計能力什麼的自然無人質疑~

5.同第2點,有錢,所以可以網羅各路人才,蘋果有一個高級副總裁,叫什麼忘了,出鏡率還挺高,就是主管供應鏈的,很多新的模具,新的加工技術都出自這位副總裁帶領的團隊~

說了半天,好像蘋果真的比Sony強,但真的是這樣嗎?

看看當年的L36H,看看Sony的電視,再往前,看看Walkman,哪個不是當年叱吒風雲的產品,我們可以想像,在相對於蘋果,如此有限的資源下,Sony能拿出L36H和L39H這樣設計能夠媲美蘋果的產品,難道不該為Sony叫好嗎?

感情相關:果粉,谷粉,安卓黑


我覺得po主的問題本身就帶了一定的引戰意味,單純從消費品層面活直觀的觀感來評價設計這是不夠客觀而且容易一葉障目的,設計在二戰之後發展到現在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說十年前的設計還可以說是外觀,那麼今天在如此定義設計只會讓人感覺狹隘了。

設計的優劣很難客觀去評判,因為包含了評價者主觀的很美情趣與某些非理性情懷(日貨神馬的)同時兩家廠商在設計的方向上走的也確實是不同的路線。我先簡單說一下設計的不同之處,評判還是交給消費者吧~

我想可以用「T」來形容這兩家廠商的差異性。蘋果的設計是圍繞產品來進行的,是以產品的開發與使用性上為核心去考慮,設計時更傾向於一種工匠精神,從蘋果產品的拼縫這一點就可以看到他所追求的東西,是一種永恆性脫離於時代的簡潔與整體感(unibody概念被提出來之後這種趨勢愈演愈烈),整體感最重要的體現不只是外觀,而是其內部結構與外觀協同的秩序,我想,蘋果是最早跟電路板排布與色彩死磕的公司吧。。。看看新mac mini與apple
remote可怕的(外觀與結構)整體性吧。所以說蘋果的設計還是古典主義的對美的絕對追求的設計,有一種為了一個拼縫而去跟各種材料死磕的精神,是「T」字的豎向。(這種對極致的追求同樣體現在蘋果ui,交互與體驗設計上)

Sony的設計很多是圍繞新技術來的,(sony的黑科技想必大部分人都有所耳聞吧)因此與蘋果不同sony是工程師文化濃厚的公司,在公司層面中工程師的地位是高於設計師的。因此也造就了早期sony產品結實耐操好用的一系列優良特點,也因此不會為了極致的設計而突破長久以來公司的那面壁壘。同時sony也同大部分身軀龐大的大型企業一樣,部門紛雜需要一系列流程來規範,因此sony的產品在整體性上就不如蘋果那麼瘋狂,sony採用的還是外觀到結構反饋給外觀再到結構這種串聯式的產品開發模式,產品的外觀與結構仍然是分開的兩部分。由於其產品線過於廣泛,因此Sony的設計風格近些年也一直徘徊不定,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了,並且明顯在產品體驗上有諸多妥協(在材質上對碳纖進行了探索,高端電子產品在光交互上的嘗試到是讓人感到新鮮)。因此sony算是「T」字母上的橫,在多領域與跨學科的融合設計,涉及的範圍更加廣泛,算是一個雜家吧~(如果sony內部部門真能團結起來,我想高達都不是問題吧。。。)

Sony腦殘粉路過~~


別扯工業設計,我們就來談談超越SONY。


至今心中的大神級工業設計典範仍然是索尼的QUALIA系列,一眾產品實在是美到髮指。


並沒有超越。

工業設計不等於外觀設計。

你覺得蘋果在工業設計上超越了索尼,是因為蘋果系統軟體層面帶來的巨額利潤,這些利潤支持蘋果可以向代工廠與供應商要求更高的工藝來生產蘋果的產品。硬體層面上蘋果從來都是以高成本的工藝取勝,而不是設計。

一旦遇到零件本身的限制與銷售壓力,iPhone6的攝像頭就沒法做平了。而反觀索尼Xperia系列的硬體上無論外觀還是結構以及實現的功能都完美呈現了全平衡的設計理念,我認為僅談工業設計蘋果是沒有超過索尼的。

索尼衰敗是在於軟體優化不利,這也是蘋果真正超過索尼的地方。


…居然超越索尼了…卧槽(#?Д?)…這是誰說的


沒覺得蘋果在哪個方面超越大法了,雖然我用過蘋果得很多東西,只能說感覺一般,ip4出來的時候用得玻璃面板驚艷了幾天,然後就沒啥感覺了~


兩家的產品只是只有一小部分是想通的,怎麼比????這不是關公戰秦瓊me???


索尼現任CEO平井一夫是從索尼娛樂部門(SCE)升遷而來。姨夫的前任,霍華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在任的期間內把索尼的重心轉型娛樂,並讓來自SCE的姨夫順利接班。以技術著稱的老索尼慢慢退出了舞台。提到大法,現在的年輕人第一想到的是PS4,Z3+,MDR-Z7,而長輩們第一想到的是特麗瓏,Walkman,AIBO電子狗。無論是技術的索尼還是娛樂的索尼,索尼就是索尼。

參考鏈接:http://play.163.com/15/0818/13/B1A7ORVK00314K8I_mobile.html 侵刪


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的都是耍流氓


明目張胆引戰了啊。來人啊上對面匪首跪求我法駐美利堅分部修復其Walkman的小故事


因為題主沒有錢呀~


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誰告訴你蘋果工設超過大法的


推薦閱讀:

智能洗衣機的智能定位在哪?
Lady GaGa 即將面世的香水瓶應該設計成什麼樣?
一名機械設計的工程師是什麼感覺?
如何評價2016年5月31日聯想舉辦的 ZUK Z2 手機發布會及其手機?
小米工業設計師在設計出一款近乎完美的作品後,卻要加上一個很醜的LOGO,是什麼樣的體驗?

TAG:工業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