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式光驱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采用的笔记本不多呢


拆了个台式吸入式光驱,PS3的

这个光驱没有主控板,直接集成到PS3主板上了,从上到下依次是主马达排线、进给电机排线、进出仓排线、光头排线

取下上盖,这些是光盘装载机构,最当中是磁铁吸盘,用来和马达一起夹住光盘,周围的白色摇臂用来在退盘时夹住吸盘,保证光盘停转,并且夹起吸盘

上方黑色的两组L型摇臂和底部两个白色机构是真正负责光盘装载的。左侧是带有齿轮滚轮的装载臂,右侧是固定滚轮的辅助臂。光盘进出的时候沿着右边滚动,左侧靠滚轮驱动。这个机构的好处是不触碰数据面,不像PS4靠滚轴可能污染光盘。而且对8CM光盘应该支持的更好(没试过)

这是取出光盘的时候,整个机构由弹簧固定在推出位,这些弹簧也方便退盘的时候方便把光盘挤出来

反面,可以看到滚轮,两个夹吸盘的摇臂的驱动柱,以及一个弹簧夹住的摇臂,这个摇臂是负责指示光盘到位并触发光驱机构抬升的,后面讲

装载臂的反面,可以看到齿轮驱动的滚轮

这是驱动光驱升降的升降环(黑色)上面有各种斜坡驱动升降,平时是和马达脱开的,光盘插入到一半的时候被前面提到的摇臂推到齿轮上。前面白色的是阻止插入第二张光盘的顶杆,

顶杆正面图

光驱机架,这个和其他光驱都一样

去掉机架的光驱,下面带弹簧的结构是确保升降环归位在下降位用的。升降环太重不能直接被摇臂推到齿轮上,所以有一个比较小的导齿先被推过去

摇臂推动导齿环的细节

这个是感应光盘位置、机构到位的。插入光盘时扇形环触发第一个开关,触发进仓,所有机构到位后,扇形环被光驱装载机构推到底触发第二个开关确认到位。

这边的沟槽是升降环驱动装载机构用的,升降环升起到位后会把装载机构完全张开,这样光盘就不会被机构触到,正常旋转

整个机构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一个马达就可以驱动,只有两个微动开关确定机构的位置。

至于为什么笔记本不用,你觉得那么小的空间放那么多机构会便宜嘛?此外吸入式光驱是必须有升降机构的,厚度做不过笔记本那种整个机架直接弹出来的光驱

瞎写的,不保证看得懂

其实图还遗漏了一张,光头那一面还有个检测杠杆,光盘插到位了会顶开杠杆,解锁升降环,用来防止升降环在不该动的时候动,把光盘压坏,以后补

---

以及笔记本用的吸入式光驱,这个几乎只有苹果在用,苹果开始淘汰光驱后估计这货销路不会好,成本和普通抽屉式光驱相比高不少。

这种光驱因为尺寸限制,升降架只有2-3毫米的行程,不能用磁铁吸盘,只能用棘爪,所以光盘转速有限,不然飞盘。光盘的进出仓其实是弹出来的,并不是像台式一样靠滚轮转动送出来,如果仓口的海绵吸不住,就变成飞盘了。此外退盘机构有一个顶针需要接触光盘数据面,也不支持80mm光盘

自己看图看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dnNgxJxmP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dPIXUi9UDY


乔布斯传中提到过吸入式光驱……不撕感觉这很美,但我个人感觉一条缝总有点不和谐……下面是乔布斯传中的摘抄

Reference: 史蒂夫乔布斯传(精装) 〔美〕沃尔特 艾萨克森 著 中信出版社 P386


原理没有仔细研究过,但最基本的光盘读写方式和传统光驱相差不大,只不过相比传统光驱,吸入式光驱能保护异物不进入机器内部造成磨损,从而间接延长寿命。

至于怎么吸进去的,应该和ATM吞卡原理类似。

其实不光是吸入式光驱,现在笔记本的一大趋势就是去光驱化啊,有了光驱这么一个机械部件,笔记本就很难做得轻薄了(至少做薄是不可能的了,同理可参照机械硬盘)。而且你日常应用笔记本的时候,有多少时候是需要插光盘的?看电影电视网上基本都能找到(正版),装游戏你们不也都下载么?就连装操作系统都可以U盘安装了。

所以去光驱是大势所趋,MBA,MBP,Thinkpad X1,以及最近的一些超级本,都把光驱这个鸡肋砍掉了。


吸入式光驱会伤到盘面,小盘如果放不好的话,就出不来了。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无法取出盘片。

现在的电脑很少用到光驱,厂家没有动力上成本更高的光驱。

原理的话,百度就能搜到。


默默地看了一下12年光棍节入的大法家的S15 美哭了


我的ps3就是吸入式啊,我觉得吸入式挺好的,吸入时,可以把光盘表面的灰尘擦掉


因为很有可能插进去多张盘,曾经那些年,我们三个人,前后分别向一个吸入光驱各插入了一张光盘,然后光驱就挂了。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是应用者少了,所以与其使笔记本变得不轻薄,不如去掉它。

就像现在手机将自带的收音机去掉的原因是一样的。

光盘的使用需求与收音机的使用需求都大不如从前了,

而且它们都有了各自的替代品。

如,光盘的音乐影碟等,在网上都有资源了,例如,朋友买了一个BBC纪录片的碟,买回家才发现他的笔记本没有光驱,我反问他,你买的时候怎么没发现,他说,因为根本不会用到它,所以买的时候没注意,而且笔记本的“薄”是他买的重点而有个光驱的笔记本通常较厚。正是因为现在人买笔记本更注重“薄”而不注重光驱的这点,为了销量,笔记本就不采用光驱了。0v0我是这么想的,可能不对。希望能帮到你。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Ryzen7/5 2700u/2500u這兩片被一些媒體冠以「吊打八代酷睿的晶元」?
為什麼有的電腦配了i7賣的比i5的還便宜很多?
在筆記本領域有沒有像手機領域裡王自如這樣做評測視頻的人?
MacBook 和 MacBook Air 在體驗上什麼區別?就僅僅一點重量嗎?
為什麼新買的ThinkPad里沒有office?

TAG:笔记本电脑 | 光驱 | 笔记本硬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