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台灣全自製AESA雷達?

全自製AESA陣列雷達首次亮相 小英:我們沒有多的30年能浪費--上報

國防部與中科院7日簽屬新式高教機,強調「自研自製」,也首次展示新研發的AESA空用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在啟動典禮上,蔡英文總統表示,國機國造已經原地踏步近30年;現在沒有多的30年可以浪費,政府會重啟國防產業。


600TR,聽起來挺少的不是嘛,但是考慮到F-16的孔徑大小來說可以了。

TR本身看起來比較類似於美國的第一代機載AESA,APG-63(V2)的這種所謂磚塊式TR單元。

考慮到之前的天弓系統所用的長白雷達僅僅是PESA的話,進步也是明顯的。

TR數量來看跟F-2的J/APG-1比起來略差一點大概

性能我們目前不清楚,期待簡氏的報道。

J/APG-1按照簡氏航電Janes Flight Avionics給的數據是800左右的TR,日文wiki寫的是1200TR,但是鑒於日文wiki把J/APG-1和J/APG-2合併為一個詞條,1200TR是J/APG-2的數據也是可能的

都說600TR太小了,F-2陣面大小61x72cm,除以800個TR的話就是一個TR佔5.5cm2

給F-16C/D用的AN/APG-68(V)天線尺寸是48x72cm,除以600個TR是5.7cm,差的不算多。

@殲貳零型戰機疾風醬號 @Intelligence

說句題外話,從平視探測距離上比較J/APG-1和米格31所用的Zaslon雷達是略優的,而且考慮到北約雷達探測採用85%標準,俄羅斯採用50%標準,相同紙面數據北約雷達是要明顯優於俄羅斯的產品。

從下視來看的話,以下描述完全是印象,。Zaslon這玩意只有HPRF波形,下視只有30km,相比之下J/APG-1有35海里,2倍的距離優勢。

武器控制方面,Zaslon需要連續波照射器才能引導空空彈,多用途的話是0

低可探測性(LPIR)方面,J/APG-1的射頻寬度從8GHz一直到12Ghz,幾乎是Zaslon的2(也許是4)倍有餘,而且Zaslon的發射功率更大,更容易被探測到。

台灣這款AESA性能和米格31的Zaslon差不多還是很有希望的。

之前口誤,14所是整機,55所才是做器件的

@吃豆豆的小彈簧 @Alens

好睏……失眠難受


試著在專業範圍內答一次吧,有錯誤的地方還請指正哈。

T/R組件說起來也非常簡單,其實就是各種晶元以裸片的形式封裝在一個基板上,行業內叫做多晶元模組。

核心技術主要在rf射頻晶元,製造比設計難度高太多。Winchip是世界上rf射頻晶元代工第一大廠,大概佔世界50%左右的產能。所以台灣在製造方面有比較成熟可靠的經驗。。就目前在半導體領域的實力,實話實說,在亞洲僅次於韓國日本,主要是代工能力很強,確實高於內地。

目前國內軍工企業最好的晶元生產線只能做到0.18um,6寸的,而且由於國內的smic設備問題也不敢接軍品的活兒。另外T/R模組中大量用的是GaAs化合物晶元也是大陸的弱項,目前大陸有兩家廠商可以做GaAs的是13和55所, 做的不太好。因為磊晶品質非常敏感,國內的磊晶品質不行。不過國內的三安光電花了大力氣買到了世界大概一半的MOCVD幾台,又想去收購全球僅有兩家的MOCVD巨頭艾思強,美國佬一看這是軍事用途,給否了。。。

至於軍品的需求存在被台灣人卡脖的現象,tg也有自己的套路。由於國內民用的RFIC需求量超級大,通常把軍用的ic設計打包混在民品用ic的版圖裡面,其實一點看不出來的。並且台灣代工廠在大陸的銷售方式是代理模式,代理把版圖設計集中起來送到台灣,他們也控制不了。IC行業很奇葩 ,賣國賊不少。現在外國半導體設備商跟國內的軍工企業科研所關係很好,用代理基本上任何材料都能買,就是一點,特別貴!!!

至於有人提到的 GaN ,據我在業內的觀察, 氮化鎵主要還是用於LED,微電子(微波功率和電力電子器件)主要還是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不過現在國內已經有幾個公司開始建立工藝線,近兩年內肯定會出產品 。 但需要指出的事,大部分的還都是買來國外的襯底,自己長外延。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與國外產品(主要是美日歐)有不小的差距。


並不是什麼過於難的不可實現的目標

但是具體做出來的成品怎麼樣另說

AESA不是啥特別高精尖的東西,戰鬥機最早的樣機AESA是美國在60年代末做的

當然那個時候因為還沒有GaAs材料,用Si做的組件要達到Xband需要逐級放大,架構上不一樣

到80年代美國的 GaAs AESA樣機已經完成達到了量產標準,按照諾格的標準,哪怕從新世紀的APG63V2開始,到APG81,10餘年間AESA天線已經經過了四代了

台灣在民用微電子行業的水平還算不錯,自產TR和核心控制項問題不大,真的解決不了還可以問日本和美國買生產線

微電子科技強如蘇俄(歡迎廣大俄粉前來打臉),在ZHUK AE上也是通過購買日本元件生產線解決「自產問題」的

當然AESA天線設計也很講究,和zhukAE那樣過熱嚴重,接受端噪音大可不是啥好事。

台灣最缺乏的是雷達整機設計和與戰機整合的經驗

回憶了半天,也沒想過台灣自己完完全全搞過什麼機載雷達,IDF的金龍53也是APG67的改進版

弄不好和JAPG1一樣紙面性能不錯,裝機後卻因為自身整合原因,導致性能下降

比較好的建議就是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把在可能的情況下在現有雷達基礎上先設計天線吧,這樣即能減少自身開發整機架構的問題,還能利用現有雷達的OFP,減少軟體開發量


好!讓我們再造個發動機


以台灣的半導體技術,真要搞不見得比大陸差到哪去,很可能30年能追上大陸這邊的水平。想一想還真是很怕呢~再加上雄風3~大陸會被打得不要不要的


沒有必要深究參數,美國跟中國可以打的牌很多,其中一項就是提供軍事技術支持,咱們J10,台灣就F16升級,咱們直10台灣就阿帕奇升級等等。我們的主要對手還是美國,等咱們的武器全部匹敵美國了,根本就不關心台灣有什麼了。


去哪吹風洞?


灣灣有材料和工業基礎,電子產業還是OK的,照著老美的圖紙利用下黃教主(大霧)之流的灣灣電子工業,造個和美帝第一代AESC差不多的產品還是可以的。悶聲發大財的灣灣電子工業哦。


一個擁有13億國民的世界大國,面對一個3000萬人小島上的一點技術小進步,無盡冷嘲熱諷。

這良好的大國心態,給你們小粉紅們100個贊


推薦閱讀:

有哪些山寨失敗的武器和裝備?
如果爆發戰爭,你能幹什麼?
論BMPT火力有多全面且殘暴?
巨炮大艦主義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教官辱罵新兵,是否有道理?

TAG:台灣 | 軍事 | 軍事研究 | 空軍 | 雷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