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的子彈頭和火藥為什麼不可以分開呢?

子彈的子彈頭和火藥為什麼不可以分開呢?這樣子彈頭可以是任何材質的呀?就像以前玩過的汽槍,而且可以節約鋼材


可以啊

以前的槍都是這麼玩嘛...

你要先把槍豎起來,向槍管里倒進適量的火藥,然後抽出通條把它們壓實...再把通條插回去

之後再放進一顆彈丸,如你所願,理論上只要能放進去,什麼材質都行...再拿通條把它壓實固定。

然後撥開擊錘,往火門前的葯池倒入火藥,把擊砧複位...

等你這套廣播體操做完了,就可以擊發了。

so...很快人們開始拿紙包把發射葯和彈丸打包在一起,射擊時只要撕開末端,倒一點點火藥進葯池,剩下的打包扔進槍管捅實就可以。

再後來,整裝彈只要從後庭塞進去就可以了....

so...你想恢復分裝彈?知不知道整裝彈早已深入人心了?

你這是開歷史的倒車啊!

勃朗寧、柯爾特等一眾大佬氣的在棺材裡打滾啊...

畢竟武器設計還是要考慮歷史的進程的。


這一看就是個新手,那麼我這個三腳貓也可以說一下

很通俗,不嚴謹,不過能看個大概。

我不方便加圖,但是你可以想像,很容易。

首先我說一下,分開當然可以分開,你看看歷史電視劇,火槍。都分開的。

此外呢,即便是你現在看到的子彈,也可以是任何材質的,即便是狗屎也行,只是還沒飛出槍口就燒成熱狗屎灰了。

其實你說的應該並不是什麼,火藥+子彈丸,而是推進彈丸的火藥變成一個儲存池,子彈丸單獨供應,是這個意思吧?節約了子彈殼子。

其實也有過,例如說以前就有真正實戰的氣槍,威力不比當時的火藥槍低太多。但是在火槍時代,你想想氣槍的瓶子生產就很困難了,太貴了。

現代火藥推進能力比壓縮氣體高很多了,所以用壓縮氣體是不可能了。

但是把推進劑「放在一起」有沒有可能呢?還是有的。比如說膠質發射葯,理論上可以做到彈丸丟進去,膠水擠一點,然後打出去。

這個想法是很好的,但是膠體推進劑在同等重量下的推進效果比不上固體,而且因為密度小一些所以體積更大了。

所以只能說是一種理想,還不能比現在的東西好。

而且這是用在炮上的,炮的後端密閉的很好,畢竟東西大有辦法可以想,開炮的時候火藥氣體不會從屁股後面的門縫裡噴出來,你想想你高壓鍋都有個密封圈,火藥的壓力更大,你一點兒縫就要衝出來。

現在很多坦克炮,用的就是可燃的「彈殼」,打完了以後什麼都不剩,或者只有一個底座,彈丸就裝在這個發射葯和「彈殼」(叫葯筒)上面。

當然也有分開的,彈頭先裝進去,發射葯再裝進去。

兩者有好有壞,這就是另一部分的內容了。

槍就沒這麼容易了,槍太小了,玩不了太多密封的花樣,如果沒有彈殼在火藥外面堵著槍管後面的縫隙,那火藥氣體就會從後面噴出來,很危險。所以火藥在彈殼裡面燒就有這個好處,密封性很好,槍管只是對彈殼進行支撐,因為靠彈殼本身是沒辦法承受火藥爆炸的壓力的。

所以彈殼是很重要的,沒有彈殼的武器要麼是很先進又很貴的(但無法實用化的),要麼就是古董的前面裝彈的老槍(也有老槍從後面裝,用紙做彈殼,可是那樣的確很危險)

所以說,推進的東西和子彈頭分開,理論上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現在並不方便,做到了也沒辦法達到現有方法的效果。

而且子彈頭,並不是鋼鐵做的,而是銅包鉛。

這是常規子彈,當然也有裡面有東西的子彈,一般用作特殊用途,例如用個很硬鋼或者高硬度鎢合金放在裡面,這樣就能提供更大的穿透力,就好像你在雪球裡面加個磚頭打雪仗是一個道理(不要模仿)

用別的金屬做彈頭可以么?

可以,比如說在火槍時代,用錫也可以湊合。

但是有個問題,如果你看槍管裡面,是有一圈圈螺紋的,那個是膛線。子彈飛出去的時候其實是卡在膛線裡面被硬擠出去,這樣子彈飛出去就可以旋轉,根據我們都學過的陀螺效應,旋轉的時候子彈能保持穩定,這就提高了槍的精確度。

問題來了,如果說子彈頭太硬了,那麼槍裡面的膛線很容易就要被刮掉,那麼槍管就廢了。

如果子彈頭很硬很硬,那怎麼擠過膛線呢?子彈並不是有紋路配合膛線的,而是金屬直接被火藥硬推過去的,膛線硬生生在子彈上面刻淺淺的口子,太硬了擠不過去,就給堵在裡面,槍管就要炸開。

而且太硬的東西那麼脆,這麼搞一下槍管不炸,彈丸自己也碎掉了。

但是呢,太軟了也不行,問題很簡單。

你用菜刀切很硬的東西手麻,你切很軟的東西比如燒熟的年糕雖然容易,但會很粘固,刀子上面都是東西。

刀子可以用塗油解決,但是子彈速度太快,槍管溫度很高,所以裡面塗油只是為了平時不生鏽,開槍的話馬上就沒了。

所以如果用太軟的彈丸,那麼刻槽用的膛線就會塗滿這些黏乎乎的金屬。

雖然一次不多,但是現代武器都是一場戰鬥好幾百發,多的要上千,這就會讓槍管出現問題,也要卡著子彈,鬧出事故。

就算是用銅,打過以後也要擦好久,如果說用留下更多的那就慘了。

同時,也不能太輕。

你扔一根羽毛,飛不了多遠,因為空氣阻力很大。如果你扔石頭就可以扔很遠了。

子彈也是一樣,如果說你用很輕的鈦合金做子彈,先不說鈦合金把槍管搞壞,它那麼輕就飛不了多遠。

很顯然,又要軟硬合適,又要足夠重,那麼用黃金是挺合適的。

當然我覺得你用黃金子彈打人,肯定會被當作資敵而槍斃的。

銅足夠多,軟硬比較適中。但是銅還是不夠重,而且銅也是比較貴的。

所以裡面就可以加一個比較重但是便宜的東西,所以就選擇了鉛。當然,黃金放在裡面也是挺好的,不過如果你的老闆比較機靈,還是會發現,你還是要被槍斃。

其實鉛也可以直接當作彈丸,但是隨著彈丸飛出槍口的速度越來越快,鉛還是太軟了,速度太快彈頭就變形了,那就不準了,而且這也會導致很多鉛會擦在槍管裡面,多了就會影響精度甚至爆炸,清理也很困難,所以要包一層銅殼。

但是如果是彈丸飛出去速度較慢的,子彈頭也比較小的(一般壓力也比較低,不容易炸槍管),那也可以只用鉛作為彈頭,現在很多打小獵物的獵槍還在用這種子彈。

以前的槍之所以可以隨便用,主要是還沒有膛線這個技術,所以問題就沒那麼嚴重。極端一點別說金屬彈丸,石頭都能打,只是距離會很近(石頭輕)。

大體呢就是這個情況,足夠解釋這幾個問題了。

另外呢,的確彈殼是比較可惜,所以說訓練的時候彈殼的確是要回收的。

即便是打仗了,那些大炮的彈殼能回收也是回收的,畢竟挺貴的。

子彈因為隨打隨走,浪費掉了就只能浪費掉了,不過比起大炮這種吃彈藥大戶來說,子彈在現在真的算不上什麼?

原來還要回收子彈殼子,至少想辦法回收一些。

現在生產力強大了,從礦石變成金屬規模也大很多了,子彈殼在打仗的時候就不算什麼了,畢竟都是幾億幾億的造出來的。


首先,鋼材是不太需要節約的。你要是說想要節約銅材,那還有點意思。

其次,你對子彈的結構有大量誤解:

  • 傳統的普通彈並不用鋼,彈頭是銅皮+鉛芯,尾部的彈殼是銅殼。普通彈用鋼芯,大概得要等到現代的小口徑化革命之後了。在此之前只有特化的穿甲彈才用鋼芯。
  • 子彈殼的應用是槍械的一個革命性進步:首先,它提高了射速,把裝彈、裝火藥兩個步驟變成了一個。而且不使用散裝火藥,這進一步為自動射擊提供了可能。其次,子彈殼實際上是發射容器的一部分,發射的時候略膨脹一點,和槍尾氣密在一起。你要是把它去掉,就要在槍械上解決閉氣的問題(像火炮炮閂),極大增加加工難度。
  • 子彈頭本來就可以是任何材質的,和彈殼沒有任何關係。同樣一把步槍使用的子彈,彈頭可以是鉛芯普通彈、鋼芯穿甲彈、燃燒曳光彈,彈殼和火藥可能都差不多。

實際上和你想的東西沾邊的,是所謂的無殼彈:將發射葯粘接成形狀,而不是使用彈殼盛放;槍尾精密加工,不使用彈殼閉氣。這個技術路線至少存在以下問題,非常難以解決:

  • 粘接劑必須不影響火藥燃燒,盡量不留殘渣。
  • 粘接成型的東西要有足夠的強度,不能容易碎。
  • 槍尾結構設計既要精密,以滿足閉氣的要求,又要足夠皮試耐操,特別是耐受沙塵、火藥殘渣的侵入。
  • 有殼彈每發彈藥的燃燒升溫,密封腔的尾部是彈殼,每次都帶走,下一發彈的彈殼總是冷的。無殼彈槍尾不更換,會越來越熱,熱到發射葯自燃。

然後所有國家都棄療了。現在的時尚前沿是在無殼彈與傳統有殼彈之間妥協的埋頭塑料殼彈。


節約鋼材。。。。你以為天朝喜歡用鋼殼一樣,那是缺銅搞的妥協方案。

子彈這種軍需品都是大量製作大量儲存,假設儲存了十幾年,對,子彈保存年限是30年,假設彈頭和火藥分開,後方運到前線才發現彈頭少,彈藥多,匹配不上,而且前線軍需官本來就事多,還要多弄一道程序給你彈頭配彈藥,如果口徑不同,彈頭和彈藥匹配不對就更鬧心了,到時候,軍需官都要槍斃。

打仗把物資運到前線本來就難,還要增加出錯的幾率,只要有可能出錯,最後一定會出錯,這個錯誤完全可以避免,例如把彈頭和彈藥合併在一起,保存,運輸,匹配成本都能大大降低,最重要減少出錯幾率,子彈口徑對不上就已經是大問題,你現在還想加多點問題,前線部隊會回來打你黑槍信不信。


你上戰場--緊張--多填火藥多塞彈丸--炸膛--再也刷不了逼乎

遭遇戰--你不緊張--開彈倉填火藥塞彈丸扣扳機--全套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僅用時12秒--戰後統計,12秒內被對方的自動步槍擊中9次


身管火器的原始形態不就是那種分裝方式嗎。沒見過?農村紅白喜事點的那種老火銃見過沒。這種粗糙簡陋的分裝方式太費功夫了,別人葯和彈一下塞進去,你還得分開塞進去,而且發射的時候氣密性也肯定不如葯彈一體的。但葯彈分裝可以兼容比較粗糙原始的製造和發射方式,所以在技術水平比較低的古代以及生產能力不足的時候可解燃眉之急也是不錯的。隨便弄個一端封閉足夠結實的鐵管,塞上火藥鐵珠,弄個引信一點,轟。。。。。。世界清凈了

對面吊毛,食我沒良心炮啦


首先,子彈發射的原理就是火藥燃燒使氣體膨脹做功,推動彈頭運動,基於現在的技術,除了電磁軌道炮之外,還沒發現能夠比火藥燃氣膨脹能獲取更快出膛速度的方法;

第二,既然是火藥燃燒,那麼溫度就一定會很高,這就決定了彈頭必須是金屬材質(除開少數非致命性彈藥);

第三,一款子彈的設計遠比你想像中的複雜,我們所見的大多數彈頭都是全被甲彈,也就是說彈芯是鉛或者鋼等,外面被一層銅,目的是讓子彈吃進膛線而不影響氣密性,高精度的子彈彈道在超過2000m的距離上依舊能有很好的彈道特性,至於您玩的汽槍,玩玩也就行了,不能當真的


看完大家的回答,是不是心裡拔涼拔涼的?

這幫傢伙,被經驗蒙蔽了雙眼,有知識沒見識!

而我,就是來給你希望的!

什麼槍可以彈藥分裝、不需蛋殼、藥量可調、節省鋼材、結構簡單、基本沒有活動部件、射速不但天下第一而且任意可調?

金屬風暴啊!

金屬風暴武器發射系統是由澳大利亞的金屬風暴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邁克·奧德威爾(或邁克·奧德懷爾,音譯)發明的,一定數量的彈丸裝在槍管中,彈丸與彈丸之間用發射葯隔開,彈丸在前,發射葯在後,依次在槍管中串聯排列;槍管中對應每節發射葯都設置有電子脈衝點火節點,電子控制處理器用來控制各個槍管的發射順序及每節發射葯的點火間隔。發射時,通過電子控制處理器控制設置在槍管中的電子脈衝點火節點,可靠地點燃最前面一發彈的發射葯,發射葯燃燒後產生的火藥燃氣壓力推動彈丸沿槍管加速運動飛出槍口。在火藥燃氣壓力作用下,緊接著的一發彈丸一端膨脹,鎖住槍管,以立即承受作用於彈丸前部的高壓燃氣。它不會導致高壓、高溫的火藥燃氣無端泄漏而點燃次一發彈的發射葯,也不會引起彈丸圓柱部的坍塌。前一發彈丸離開槍管後,後一發彈的發射葯即可點火,這樣可使膛內壓力迅速降到合適的水平,不致影響後續彈丸的發射。由此,每發彈丸按照順序從槍管中發射出去。射速十分恐怖,為每分鐘100萬發子彈。

哥小時候玩過你信不?哥小時候熊,找了幾根細鐵管子,有小半米長,一把子捆一起,一頭全部堵死,然後每根依次塞入十多個鞭炮,每個鞭炮把前一個鞭炮的捻子擠在旁邊,總共塞了百多個。然後就抱出去跟小夥伴打野吃雞了。一個點著,一管子就突突突,管口火焰把旁邊管子引著了,都跟著開始突突突,碎渣子射出二十米遠,煙霧瀰漫,整一個連發霰彈噴子,煞是壯觀。一時間村裡雞飛狗跳小夥伴抱頭鼠竄,從此一戰成名。這大概就是金屬風暴的雛形了哦也!


當然可以啊,無殼彈嘛。代表作HK G11G11


老家土造獵槍就是這樣的啊


裝子彈的時候會累死

大口徑炮彈會這麼搞,因為炮彈和發射葯太大了,裝一起不方便裝填和運輸

但是你要在突突突的子彈上玩這一套幹嘛?裝子彈的時候讓你懷疑人生


總的來說,因為費勁

而且也不缺那點鋼材


分析問題的能力很重要:


攜帶方便:?一體 □分離【無需多言】

存放安全:?一體 □分離【火藥要防火防潮防靜電這些吧】

使用安全:?一體 □分離【指裝填的時,火藥不小心還會燒起來,子彈槍口朝外就好了】

使用效率:?一體 □分離【指每次裝填效率,一體不僅效率高,還可以連擊,火藥行嗎?】

成功機率:?一體 □分離【指每次開槍瞄準後,成功射殺的機率,子彈因為標準化製作,所以成功率可控】

乾淨衛生:?一體 □分離【裝子彈後你要洗手嗎】


這樣的武器已經出現了,題主可以百度"金屬風暴"。其設計思想就是彈藥和發射葯交替裝入槍管中,採用電點火避免了機械結構擊發,實現極高速射擊。

號稱秒出過萬發子彈

這東西我小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但目前也沒有列裝,估計是這麼恐怖的活力密度沒有多少實戰意義


提這種問題的人

還有真的玩這種槍的國家

都已經被歷史的車輪碾碎了

被淘汰了兄弟


1,槍彈的主要材料不是鋼,而是鉛和銅;

2,沒必要節約,真到了要節約材料造分裝彈的地步,那已經是第四次世界大戰了


以前海軍軍艦的主炮,彈頭和火藥是分開的,但也是自動裝彈,速度快。導彈目前還保留有一部分液體燃料的,可以認為是彈頭和發射葯分開,這種彈打一發目前聽說最快也要2小時(往導彈里注入液體需要時間),所以還是固體燃料導彈打的比較快,而且方便移動。

普通的步槍子彈,都用的銅殼,因為銅比鋼柔軟很多,在槍膛里比較不容易損壞膛線(這個不記得在哪兒看的了,不知道是否準確,歡迎指正。),可以保證擊發的準確性,和保護槍支更耐用。我國比較缺銅,所以一直用鋼芯覆銅來解決這個問題。美帝土豪,用銅殼。


建議把導彈做成實心的,節約的更多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首先可以分開。但是節約鋼材這句是錯的,現在用鋼材造彈殼反而是節約材料(銅)的一種方法。

但為啥現在不分開?

題主可以去搜一下現代大口徑火炮裝填的視頻,彈頭和發射葯分開,裝完彈頭後要在裝上發射藥包或葯筒。這是迫不得已,能整裝的中小口徑炮大部分都整裝。

其實最早的火器是分裝的,就是火藥和彈頭分開。不過那時候是這樣裝彈的(以滑膛前裝槍為例):把火藥倒進槍膛(也有時候是預先分好的火藥小包,把小包撕開/咬開),用通條搗實火藥,放入彈丸,通條把彈丸捅進去,放上底火(發火帽,可以理解為小時候玩的紙炮槍的彈藥)。

麻煩嗎?

後來出現了整裝彈,大大提升了裝填速度,不過最初的整裝彈是紙包,容易受潮和變形,燃燒不完全的紙包還會殘留渣子。

於是乎,現在的整裝彈殼都是金屬材質(過去絕大部分是銅,最近幾十年節約銅料開始逐漸採用鋼覆銅或鋼),尾部整合了底火。防潮,不易變形,擊針一撞,火藥燃燒,彈頭射出,彈殼被通過各種方式退出來。方便。

至於氣槍,氣槍一個氣瓶供應許多發彈頭的動能,要是能做到一個瓶子裝滿火藥,每次發射都能恰好弄出來適當的火藥進入槍膛,那也可以分裝。不過點火問題怎麼解決?還得要裝底火,不然電打火?


什麼都能當彈頭的話,你就別考慮遠距離精準度了...


我以前想過,為什麼不用汽油做動力,用內燃機的方式做槍,彈頭就能分開了


推薦閱讀:

一行李箱裝滿了家用瓷磚,能不能擋住各種子彈?
子彈打中澆了汽油或柴油的人身上會著火嗎?
5.56mm口徑看起來很小么?
人類需要多大的咬合力才能近距離用牙齒接住手槍子彈?
狙擊手真的能一發子彈消滅兩個敵人嗎?

TAG:武器 | 子彈 | 輕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