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部分民族剃髮的根源是什麼?

比如蒙古人、滿洲人、古代日本人等。


匈奴時代,匈奴人是不剃髮的,匈奴人的髮型和羌人一樣都是「披髮」。

說白了就是沒有髮型,自然留。

而到了鮮卑時代,鮮卑人的「索頭」髮型開始風靡草原,草原各部紛紛開始辮髮,也就是扎小辮了。北魏立國後,鮮卑人逐漸漢化,開始學習中原人束髮,但他們扎小辮的風俗已經在草原上廣為流傳了。

然而就在鮮卑人崛起時候,一個髮型的革命者,出現了。

這個人叫木骨閭,意思是禿頭,是個不知來源的奴隸。他的名字是鮮卑拓跋部的可汗拓跋力微取的,因為這個奴隸是個禿頭,所以就取了這個名字。

在拓跋力微的孫子拓跋猗盧統治草原的時候,這位禿頭哥已經通過戰功贖身為騎兵,因為獲罪,禿頭哥聯合了一百多個罪犯,叛逃出了拓跋部,投靠了紇突鄰部落(就是紇豆陵部落,李世民他媽竇太后的祖宗)。

禿頭哥能征善戰,最終到他兒子車鹿會的時候,部眾越來越多,已經強過了紇突鄰部。於是禿頭哥的兒子車鹿會決定自立一個部落,但他們不是草原貴族出身,沒有姓氏啊。於是車鹿會就用他爹的名字禿頭——「木骨閭」為氏,於是就有了「郁久閭氏」,也就是柔然的核心部落。

由於是禿頭哥的部眾,所以大夥都不敢髮型比禿頭哥炫酷,於是紛紛剃頭,但他們都是些鮮卑人啊,也扎小辮啊,不是鮮卑人的其他族群呢,就披髮+剃髮嘛。於是這種我們熟悉的髮型就出現了:

後來禿頭哥的子孫不斷擴張,趁著草原上最強的拓跋部整體入主中原的時期,拓跋部就已經成了中原人了,自然不能當草原民族的大哥大了。禿頭哥的子孫郁久閭社侖東征西討,用刀槍弓箭取得了草原各部的擁戴,被推選為「丘豆伐可汗」,建立了柔然汗國。而作為郁久閭氏的禿頭傳統,便開始在草原上迅速流行起來。

然而,柔然汗國的根基,依然是沒有南下的鮮卑人和東胡、匈奴的殘餘,基本是蒙古語的群體。一直與柔然汗國為敵的突厥語群體——敕勒人(鐵勒人),雖然多次被柔然征服,但他們卻一直沒有剃髮,而是保留了匈奴時代的披髮和鮮卑拓跋部時期的辮髮,比如突厥汗國時期,就很少有剃髮的。

這也就造成了突厥語族和蒙古語族第一次在髮型上的區分了。也就是——剃不剃頭,深層的原因就是——對柔然的始祖禿頭哥是否尊敬。

而女真人等通古斯語族,在歷史上一直與蒙古語族關係千絲萬縷,自然也就跟風剃頭了。


實名反對@關毛的說法

匈奴全是「自然留的披髮」嗎?

《匈奴人的髮型與發殉考》

髡髮或者說剃髮的歷史在中國的歷史是非常非常久的

甚至某種情況下,早於匈奴的歷史,早於傳統意義上的游牧民的歷史

西周時期的夏家店上層文化,距今已經快3000年了

《夏家店上層文化及其族屬問題》

剃髮史真是悠久啊


看了很多回答。

有說是為了打仗不遮眼的,但我華夏5000年來打仗一直勝多敗少啊!!!

有說是為了清潔衛生的,那為何形容北方少數民族要用腥膻呢???

有說是帶護具方便的,但是大部分時候,他們連個鐵鍋都沒啊!!!

有說是處理傷口方便的,就古代的衛生條件,頭部重傷,有沒有頭髮都得死!!!

有說是不長虱子的,讓我想起來曾國藩曾記過一個長毛說自己自從留了頭髮就沒洗過頭,來顯示自己剃頭是多麼的文明~~~

要我說,剃頭完全就是因為沒有開化嘛!!!


據說是為了保護首領因為禿頭而脆弱的心靈。

大家一起剃頭,都禿了,再也沒有人會嘲笑禿頭了,多麼淳樸的思想感情啊。

多麼和諧的部落情感。(大霧)


你試試光頭長期戴頭盔?不論禿不禿頭,都要戴頭巾才能戴頭盔的。所以禿頭不是為了戴頭盔

記得好像是印加有個國王鼻子爛掉了,用金子做了個假的,然後印加貴族們都學著做個金子的假鼻套放在鼻子表面戴著,這樣國王就沒有那麼尷尬了

又有個版本是國王打仗時耳朵被削掉了一隻裝了個金耳朵,於是貴族們也都效仿裝個金子的假耳套,這樣國王就沒有那麼尷尬了

有人認為日本的月代頭是很晚江戶時期才有的,但我認為頭頂踢掉其實應該是日本的古老習俗,不是後人解釋洗地的那樣的。

不僅清朝,金國也是要求剃髮左衽的

洗兵大秦海上波:金朝有沒有要求臣民剃髮易服?

同理,英法王室的銀色假髮,埃及法老的頭巾和光頭和假髮和假鬍子甚至女法老也搞了個假鬍子,蘇美爾的瓜皮帽,希臘羅馬的桂冠,西方的王冠,以及美洲和凱爾特的剃髮辮子習俗,都是源自古老的習俗,而這些習俗的根源是那些古老王室都有禿頭基因缺陷遺傳,大家都一樣的話,這樣國王就沒有那麼尷尬。

古老家族出身的尤里烏斯凱撒大帝就是禿頭

中國有禿姓,是祝融八姓之一。《國語·鄭語》,書中所載了周幽王時期的周朝史官史伯,在周幽王末年,和鄭桓公的一段對話:「且重、黎之後也,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後八姓於周未有侯伯。昆吾為夏伯矣,大彭、豕韋為商伯矣。己姓昆吾、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龍,則夏滅之矣。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禿姓舟人,則周滅之矣。妘姓鄔、鄶、路、逼陽,曹姓鄒、莒,皆為采衛,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數也,而又無令聞,必不興矣。斟姓無後。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山海經·海內經》稱: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山海經·大荒西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世本》記彭中說:「顓頊娶於勝漬氏之子,謂女祿,是牛老童。顓頊生僻。儒生卷章。卷章生黎。老童娶於根水氏,謂之驕福,產重及黎。老童生重、黎及吳回,生陸終。」《史記。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六子,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己姓)、二曰參胡(應該就是禿姓)、三曰彭祖(彭姓)、四曰會人(妘姓)、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昆吾氏,夏之時嘗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大戴禮記.帝系》載:「少典生軒轅,是為黃帝。黃帝產玄囂,玄囂產極,極產高辛,是為帝嘗。帝嚳產放勛,是為帝堯。黃帝產昌意,昌意產高陽,是為帝顓頊。顓項產窮蟬,窮蟬產敬康,敬康句芒,句芒產牛,牛產瞽叟,瞽叟產重華,是為帝舜,及產象、敖。顓頊產鯀,鯀產文命,是為禹。「黃帝居軒轅之丘,娶於西陵氏之子,謂之嫘祖氏,產青陽及昌意。青陽降居低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於蜀山氏之子,謂之昌濮氏,產顓頊。顓頊娶於滕氏,滕氏奔之子,謂之女祿氏,產老童。老童娶於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謂之高氏,產重黎及吳回。「吳回氏產陸終。陸終氏娶於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饋氏,產大子,孕而不粥,三年,啟其左脅,六人出焉。其一日樊,是為昆吾;其二日惠連,是為參胡;其三日籛,是為彭祖;其四日萊言,是為雲劊人;其五日安,是為曹姓;其六日季連,是為半姓。「昆吾者,衛氏也;參胡者,韓氏也;彭祖者,彭氏也;雲劊人者,鄭氏也;曹姓者,部氏也;季連者,楚氏也。」

參胡應該就是禿姓,然後我考證過參胡與商朝有關係,人生不相見動如參和商,考古界有一種觀點商族建立商朝以前有一段時間在東北,很可能是商朝把禿髮習俗帶給了東北和蒙古


蒙古人和滿洲人那個不太清楚,可能是為了跟別的部族區分,也可能是民族習慣,日本人的」月代「頭是為了搏殺的時候頭髮掉下來不會擋住視野就剃成那樣了……


古代民族剃髮的根源,其實來自於生活與作戰的方便。

匈奴的時候沒有整成禿子,主要是他們的刀具技術不行。後續的北方的民族髮型大致如下。可以發現更衛生,沒有頭盔的情況下作戰更方便。不戴頭巾打仗的時候也不會遮住眼睛,同時不長虱子等等。

其實通過考證,可以發現,北方民族,弄上面的髮型,對生活情趣來說有很大的提高。

見下圖。

居然被人舉報說色情,答主給打馬賽克了還不給通過,只有刪除了。

家想想,如果長發遮住眼睛,上圖中的當事人行樂會打折的。如果畫家也是遮住眼睛,怎麼看得見模特呢?

而上面的操作深刻的影響了中原地區的人。所以范冰冰的馬震從另外一個側面,講述了剃髮與束髮的重要性。


根治脂溢性脫髮,完美解決禿鬢角問題


好像是為了受傷後容易包紮,在衛生條件差的環境下也會減少寄生蟲的感染。像歐洲的哥薩克和美洲的易洛魁等土著,只要是經常征戰或者以狩獵為生的民族都有剃髮的傳統。再說那怕是現在各國的軍營里也找不到一個披著長發的士兵啊。


你禿,你也剃。


個人猜測,沒有依據,應該是少數民族,經濟不發達的容易出現剃髮習俗,起因應該是頭髮長了之後不容易打理,容易不舒服和產生疾病


從前有個國王,頭髮白了,下令大臣們一律戴白色假髮。

從前有個酋長,沒有頭髮,下令所有人剃頭髮。

異曲同工有沒有!


我們來想像一下:你是一名騎兵,在一次戰鬥中你的頭部受傷了,當然只是輕傷破了塊皮,你出身游牧民族吃苦耐勞輕傷不下火線,於是你帶著頭盔繼續跟著部隊長途奔襲,然而問題來了,你的帽子或頭盔不只是帶上就+15防禦值這麼簡單的,在顛簸中它會不停的與你的頭髮摩擦,而最要命的是你身為一名糙漢子對個人衛生還不怎麼在意,拖把條一樣的頭髮還粘在傷口上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傷口癒合不了不說還感染了,於是沒過多久你就死了。

十八年後你兒子參軍了,吸取你的教訓後你兒子留了個光頭,果然頭部受了傷抹上藥一包紮清爽利索沒過多久就好了,然而有兩個問題,第一,不只是人類,就算其他動物雄性身體健壯性能力強的標誌之一都是毛髮旺盛,無緣無故光頭總是讓人尤其是女人懷疑的;第二,隔個幾天就要理一次光頭太麻煩了,行軍打仗沒那麼多時間,於是你兒子靈機一動,我只理前面或者容易受傷的地方不就行了?反正正常打仗我後腦勺基本不會受傷,方便又安全!當然披頭散髮容易招虱子,前面光頭後面扎個小臟辮一勞永逸真TM安逸!


1.衛生角度來說虱子跳蚤少點。

2.方便戴頭盔帽子什麼的。

3.參考地中海周邊城邦也流行短髮。


方便戴頭部護具,方便遷徙。大部分的游牧民族都是剃頭的。


我覺得還是與戰爭有關係,君不見日本武士的月帶頭也是在戰國後期才逐漸流行開的嗎


據我在新疆生活的經驗,是為了避免滋生跳蚤和虱子,剃光頭上藥方便。我去年去鄉下回來,頭髮里就長了虱子,後來在中藥店裡買了百部煮水洗澡洗頭才消除。現在少民的女孩子也有剃光頭或者局部光頭僅留面龐附近的頭髮。


除了打打殺殺方便治療外

就是衛生不達標,頭髮太長長虱子

。。。

別古代了,北方上世紀80年代,有些女的還禿頭呢,最次短髮,就是因為長了虱子。


我覺得應該反著問,為啥固定漢人不剃頭髮?

那現在如果你的長髮及腰,你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權力的遊戲》中,馬王后腦勺的辮子是不是很像滿族人和契丹人呢?要是把前面剃禿了就更像了~


可能是某個剃頭師傅為了推廣業務嘗試的新髮型,然後受到了大家的追捧。


有幾個頭上長過虱子?所以年輕人不大容易理解,但如果歲數大些的人可能就容易理解的。想想古代尤其是北方民族吧,天冷,水少,熱水更少,一兩個月,甚至半年不洗澡是啥感覺吧?回退幾十年,應該還有不少人一到冬天,坐在向陽的地方捉虱子的,這衣服上的好捉,自己頭上的咋辦,可頭髮全剃了,這大冷天的,脖子又冷啊,咋辦,還是少留點吧,於是,各種中間光的頭型就出來了。


推薦閱讀:

中國的民族歧視嚴重嗎?
蠻族入侵和五胡南下有什麼相同?
滿洲人屠殺了那麼多漢族人,蒙古人和壯族人,他們後代的內心會有愧疚感嗎?
從語言和民族上劃分,非洲版圖將會是怎麼樣的?

TAG:歷史 | 習俗 | 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