堀辰雄《起風了》你讀到了什麼?

對《起風了》這本書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大家發表一下見解。

我看的是南海出版公司,岳遠坤的譯作。

首先,文中出現的詩句:「起風了,要努力活下去嗎?不,無須如此。」這句話是男主人公所不停重複的。它是為了營造出哀婉纏綿、淡淡哀傷的氛圍嗎?還是為了表現男主人公這時候的迷惘悲傷?書的開篇用了「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保羅?瓦勒里」,宮崎駿給這本書的評價是「使儘力去面對眼前問題」的精神。是不是矛盾?

第二,第二章中男主人公和節子有一段對話,男主人公說道:「對啊。我怎麼就沒想到是這麼回事。剛才覺得自然很美的那個人不是我,而是我們。換句話說,其實是你的靈魂做了一場夢,一場透過我的眼睛,按照我的風格進行的夢......但我竟然不知道你當時正在想像自己人生的最後時刻,只是任性地想著我們雙雙老去後的事,真是太......"後文男主人公說自己的內心感到羞愧,又懷疑他們現在的生活是不是他的衝動造成的。為什麼呢?他們之間的愛情,節子對男主人公的愧疚之感都容易理解。那麼男主人公對節子呢,除了愛情,那種說不清楚的不安、懷疑和羞愧感是什麼?

第三,三年半之後男主人公回到村莊時,節子應該已經病逝。男主人公覺得這時自己的狀態更接近幸福,雖然比幸福多了一點悲傷,但也並非不快樂。是因為他透過死的宿命看到了生的崇高嗎 ,是因為他釋懷後有了活下去的勇氣了么嗎?一開始他覺得那片山谷是死亡陰影之谷,後來又覺得可以稱之為幸福谷,是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最後簡單解釋一下,我今年17歲,因為年齡和經歷可能對這本書的感受有些片面。但是除了本書開頭的那句」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彰顯主題外,我沒有從書里感受到努力活下去的精神。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男主人公和節子對話時的一種含糊其辭,一種不敢揭穿節子會死去的猶豫。大家看到了什麼?

還有,堀辰雄高超的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又體現在哪裡?看完這本書,我總會不自覺的想到川端康成的《古都》。雖然主題和內容迥異,但是兩本書都充斥著悲傷迷惘的氛圍。《古都》開頭對紫花地丁的描寫有這樣一段:

上邊那株和下邊這株相距約莫一尺。妙齡的千重子不免想道:「上邊和下邊的紫花地丁彼此會不會相見,會不會相識呢?」她所想的紫花地丁「相見」和「相識」是什麼意思呢?

紫花地丁每到春天就開花,一般開三朵,最多五朵。儘管如此,每年春天它都要在樹上這個小洞里抽芽開花。千重子時而在廊道上眺望,時而在樹根旁仰視,不時被樹上那株紫花地丁的「生命」所打動,或者勾起「孤單」的傷感情緒。

「在這種地方寄生,並且活下去……」

畫面感和主人公情緒的表達真的令人心動。但是這本《起風了》卻讓人覺得混亂難懂。好多疑問呢,歡迎賜教。


先下結論:我認為題主的理解可以說是對的。

在書中,節子患的是肺結核這種「絕症」,從進入休養院開始,她死亡的結局其實已經註定了。兩個主人公也明白這一點,主人公所創作的小說中的結局就是如此。既然他們已經看到了,他們也就並不打算去反抗,所以主人公才會說

起風了,要努力活下去嗎?不,無須如此。

在我看來他們並不是要為了活下去而與命運對抗,而是與死亡所帶來的悲傷對抗。主人公陪伴自己的未婚妻住進休養院,兩人所度過的三年半的時光並沒有轟轟烈烈的臨終大戲,更多的是一種沉默的、相顧無言的相處。這讓最後他們都獲得了幸福:節子對生命又有了渴望,最終也是幸福地死去;"我"也獲得了重新出發的力量,明白了愛的意義。

我想故事最後主人公回到小屋時的描寫,就是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

這光影的情形,不正像我的人生一樣嗎?我以為自己這一生的光亮,就只有自己周圍的這麼幾許;
而實際上,就像這小木屋裡的燈光一樣,遠比我想像得多得多。
而且,那些光芒似乎並不跟從我的意識,它們就像這燈火一般,
兀自在各處閃亮,將我的生命延續下去……

最後是關於題主所提出的那些細節上的問題。其實我是被題主的這些描述吸引進來的:

營造出哀婉纏綿、淡淡哀傷的氛圍

表現男主人公這時候的迷惘悲傷

說不清楚的不安、懷疑和羞愧感是什麼?

高超的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體現在哪裡?

她所想的紫花地丁「相見」和「相識」是什麼意思?

我和題主一樣年紀,也能理解你被現代文閱讀和詩詞鑒賞折磨的心情。但對於這種現代小說而言,作者追求的已經不再是講好一個故事或是簡單地抒發一種感情,一切的細節都是為主旨服務的,既然已經領會了主旨,這本書也就讀得差不多了。至於那些細節上的問題,我建議題主從主人公寫的小說中去尋找答案,我認為這個戲中戲應該是這本書的核心。


「我所做的一切,怎麼看都是像是我隨心所欲只顧著自己的感受。但也或許,說不定我做這一切全都是為了你,我卻一直讓自己覺得,我全都是為了自己才這麼做。」

整篇故事中,主人公一直對結子必然的結局無法釋懷。他害怕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任性,他害怕這一切都是他自私的索取,卻無法給予結子真正的幸福。這種思想化為了自責和懷疑。所以他才會在結子想到死亡時怒不可遏,才會在結子想到父親時沉默不語。

「如果不是風這麼大,天這麼冷,恐怕是見不到這麼美麗的天空的呀。」

然而神父的一番話點醒了主人公,正是因為身處逆境,才能感受到這別樣的幸福。

「我以為自己這一生的光亮,就只有自己周圍的這麼幾許;而實際上,就像這小木屋裡的燈光一樣,遠比我想像得多得多。而且,那些光芒似乎並不跟從我的意識,它們就像這燈火一般,兀自在各處閃亮,將我的生命延續下去。」

在故事的最後,主人公終於發現了那些被自己的悲觀情緒所遮蔽了的幸福。這些一直指引著他努力走下去的力量,就是被他所忽視了的幸福。

--------------------------------------------------------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不知題主看完鄙人的見解,能不能獲得一些新的感悟。至於宮崎駿怎麼解讀的,咱也不太好評論,畢竟咱也是理解不了小說和電影之間有個什麼關係(笑)。

話說回來,我覺得這本小說的主題並不是「活下去」而是「幸福」。堀辰雄作為芥川龍之介的親傳弟子,母親在他童年時就逝世了,自己也是個病秧子,但他卻沒和他的老師一樣早早自殺。芥川龍之介的作品裡充斥著社會的黑暗和醜惡,以至於最後他也對這個社會感到憎恨和厭倦。而堀辰雄的作品雖然悲苦但不悲慘,在整篇文章中男女主人公也從未有過尋死的念頭,他們只是對現在的狀態感到迷茫,為何兩個人時刻在一起,但卻不是那麼的幸福?


————

不過我說說《起風了》的觀影感受吧:

1.希望中日韓友好:無論是出於何種理由的憎恨憎恨本身就是毀滅的種子。畢竟我們只是平民百姓,一切的仇恨應該怪上層的領導人錯誤的政治。我們只想好好工作生活過日子,自己努力的同時改善世界。可以以史為鑒,但仇恨不能強國,努力工作才能強國,所以要面向未來。

2.飛機只是個工具:就像刀一樣它只是個工具,當初發明刀的人肯定是希望你拿刀切菜的,如果有人拿刀砍人他們一定也覺得很悲哀(砍人的人教育上的悲哀),你不能因為有人用刀殺人而埋怨發明刀的人,你應該怪的是砍人的人沒教育好。所有發明和改進這些生產工具的人都有利於人類社會的進步。

3.是政治不對:另外政治千萬不要奇怪的糅合進任何東西里,因為糅合進什麼什麼就會被人利用和歪曲,例如政治糅合進科學歪曲成軍備競賽,政治糅合進宗教歪曲成宗教大屠殺,政治糅合進文化歪曲成種族大屠殺,反正政治是個危險的東西。

4.宮崎駿動畫令人傷感:越大越看不了宮崎駿的動畫了,看著看著就莫名的傷感,音樂一上來救突然想哭,就算是龍貓,金魚姬這樣歡樂的影片都是一樣,更不要說螢火蟲之墓之類的了,越大看的越深,越大看的越懂。

5.掘越二郎值得學習:零式戰鬥機是日本航空工業的卓越代表,倔越二郎也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飛機設計師,這些不應以他們曾是敵人而否認他們的成就。相反,他們的專業水準和敬業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6.愛情很感人:二郎和菜穗子的愛情很真實很感人,一個熱血青年,一個文藝少女,二者合而為一,卻不能生死相依,祝福他們,祝福像他們的情人終成眷屬。


其實我是這樣理解的……在整本書里,男主所追求的本質慾望是讓節子幸福,而節子本身來說,她追求的既不是活下去,也不是那種男主小說里描寫的精神化的幸福,節子憑自己無法感受那種概念化精神化的東西,自始至終節子都在盡全力不讓男主的熱情白費,無論如何,她想要自己儘力做到幸福,並讓男主覺得她確實很幸福。所以在療養院里,她是那麼的想見他父親,她一定程度上也不是真的喜歡這種孤獨深山裡的生活,但是她都不會告訴男主。尤其是在男主燃氣寫作希望的時候,她並非真的想讓自己成為故事的主角,但她沒有說。她從性格裡帶來的順從,讓她愛一個人,就會全心全意的為那人好。而最後沉迷於精神化幸福的男主,在寫小說中被那些幻想的,崇高的情景所感動,卻又一直被不肯說出自己真實感情的節子所動搖,尤其是在節子對父親四年層層深化後,他突然感到羞愧,自己為了達成這個在愛人身邊幸福死去的夢想,是否連累了節子,是否節子想要的根本不是這些。但是文中把節子死去的前後時間跳過了,給了很長一段時間,足夠男主慢慢體會這些事。而男主對節子的愛,讓他無法釋懷 最終還是獨子回到山裡居住,這期間他覺得,自己到底還是沒有給節子幸福。而在看到結尾那盞燈之後,他突然明白,其實節子是幸福的,儘管他看不到那麼多,那種幸福也不像他小說里所幻想的,但節子是被他那種努力追求幸福的光芒所點亮的的,他在節子黑暗的病痛中猶如燈火,明白了這個道理,他終於釋懷之前與節子的一切,找到了他想得到的幸福


我是先看的宮崎駿的《起風了》,後來在圖書館看到堀辰雄的起風了,就借了回去,當晚就看完了。

看電影不知道為什麼並不理解,並不懂男女主之間的愛情,總覺得男主只知道工作,擔心節子也似乎並沒有那麼的用情。我以為只是再講戰時的感情沒有保障,國家安全最重要之類的東西。可看了這本書我發現,根本不是一回事。

男主深深的愛著節子,況且他愛的那麼細膩,那麼認真。看的過程中我不禁感嘆"被他愛上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當那個咳嗽最嚴重的病人去世後,為醫生曾說節子的病是療養院第二嚴重而深深的擔憂,以至於產生些不正常的想法。而當再有人先於節子走後,他又表現出一種解脫。

他會看著美景想像同節子一同老去,種種美好。卻又在知道節子看到同樣景色想到的是明知死亡的那種無力感覺時,他陷入深深的自責。

他會懷念她,他不敢也不想給他們的故事寫上結局。他會在她咳出血時對著稿子難過。

走的人已經走了,可我們還記得她。

想到自己的親人,感同身受。


「起風了......」單看這三個字我就快淚流滿面,這個簡單的故事隨著這簡單的三個字徐徐展開:

「這麼美麗的天空,只有在這樣起風的寒冷的日子才能看得到啊。」神父漫不經心地開口。

「對啊,只有在這樣起風的寒冷日子......」我鸚鵡學舌似的重複著。不知為什麼,神父剛才的無心之言卻打動了我的心。

也打動了我的心。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那些最好的時光,只有在那些起風了的日子裡,才愈發顯得珍貴不已。或許有點類似寫作當中的反襯手法。文中的作者與其未婚妻,在死亡倒計時的日子裡,如數家珍般地在療養院中度過每一天,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子,那些細水長流,在死亡恐懼的陰影之下,彌足珍貴。反觀自己,大學時光果真恍然如夢,倒計時已經敲響。在這最後的一年時間裡,這種美好的校園時光愈發顯得珍貴。也許很多人都渴望畢業,但是出了校園,卻總有人感嘆自己沒有好好珍惜四載光陰,白白浪費了好時光。所以啊,要珍惜。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這是一句耳熟到幾乎能讓耳朵長出繭子的話了,但若能讓這個繭子長在心裡就好了。

從今往後惟願與你並肩看風景,這便是我此生最大的幸運。

剛才聽了小時姑娘的一首歌《愛殤》(歌名也許可以取得更好……),歌詞如下:

暮色起看天邊斜陽 恍惚想起你的臉龐

畢竟回想 難免徒增感傷

輕聲嘆 我們那些好時光

夜未央繁星落眼眶 拾一段柔軟的光芒

清風過 曳燭光 獨舞無人欣賞

留花瓣隨風飄蕩

我要將過往都儲藏 編一段美麗的夢想

也許幻象 到最後會更傷

假歡暢 又何妨 無人共享

你曾經是我的邊疆 抵抗我所有的悲傷

西風殘 故人往 如今被愛流放

困在了眼淚中央

暮色起看天邊斜陽 夜未央星河獨流淌

天晴朗 好風光 若你不在身旁

能上蒼穹又怎樣

船過空港 將寂寞豢養

曠野霜降 低垂了淚光

揚帆遠航 亦不過彷徨

奈何流放 敵不過蒼涼

唯有你是我的天堂

詞中寫道:天晴朗,好風光,若你不在身旁,能上蒼穹又怎樣。配合著女聲略帶民族風的唱法,莫名地鼻子有點酸。聽過很多歌,看過很多詞,不知怎地,看完《起風了》這個故事之後我想起的第一首歌就是這首。我承認我的確是沉溺於作者哀婉纏綿的筆調中了。「老伴兒,我不管,以後我要比你先走,我根本忍受不了沒有你的日子......」還記得昨日聽到這句老人們口中的樸實情話時,特別感動。活著的那個人總是痛苦的。忽然想起靈兒死後,逍遙哥哥抱著憶如面容滄桑地站在漫天紅色蒲公英的場景中......當摯愛消逝之後,我可能不能明白逍遙哥哥當時到底有多心痛,但是身為觀眾的我所感受到的這種痛已經程度不淺,可想而知深處其間之人的痛苦之深了。

天道無常。有時候,我們或許無力改變。但即使不能改變又怎樣,至少要做好你能做好的事情啊。「情不敢至深,恐大夢一場;卦不敢算盡,謂天道無常」,「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一種畏懼,因為害怕面對最終的結果,所以不敢去面對。小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很多事情都敢去嘗試,但是漸漸長大了,似乎也慢慢明白有一些事情我們無能為力,真的無能為力,好像可以看破紅塵,成為聖人,然後慢慢失去對於生活原有的激情。但這只是好像,如果人人勘破紅塵,那麼這世上到底還有多少趣味呢?為了那些有趣的事物,或者說是因為愛,或許是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這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美好的事物,即使此路不通,也要堅守自己內心的「英雄主義」。所以不要放棄,不能放棄,放棄了就是辜負曾經那麼努力的自己。遇到困難,總想著,堅持,再堅持一會兒!經歷過體驗過就不枉走這一遭了。我十分羨慕聖人,可遺憾我非聖人,不可勘破這世間百態,不過亦慶幸我非聖人,可恣情享受這人世的悲歡。

「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慾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想起七月文里說的:人一旦擁有了此生不變的風骨,不管他處於何時何地何身,依然一身凜然正氣。面對生活的窘迫,他可以忍耐生存,但是他一生不低頭。特別佩服這樣的人,不管外界如何如何,他始終有著自我。如果不能當一個聖人,那麼就當一個有風骨的人吧。

不過,執著亦有度。有些事情,得學會看開,平常對待即可。但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很難做到。何年可得東坡骨,一蓑煙雨任平生。

【關於電影】

——記者問宮崎駿先生:《風起了》片中的女主角菜穗子得了當時不治的結核病,而觀眾也跟二郎透過菜穗子凝視了死這件事,但動漫本身還是有些夢幻情境,比如夢境,超越時空,生者死者來來去去,在我看來,這也是很日本式的,亦即生死的疆界線也曖昧化,到底您對生與死的看法如何?

——宮崎:像我去探望朋友,他伸出手要握我的手,我握了,也沒多想就把手放開了。但一離開不久,他就死了,我才知道他體悟到自己的死亡了,如果早點知道的話,我或許會說點比較高級、用心的話,結果不清不楚地,就錯過了他要離去的瞬間,有些錯愕。片中菜穗子在二郎夢中揮手, 其實我就是這麼想的,死去的人只是先走了,我總覺得還會見面的,像是還會跟我的雙親見面一樣。

有些事情,就應該坦然面對,就像面對死亡,總有一天會遇到它。就像宮老說的:死去的人只是先走了,我總覺得還會見面的,像是還會跟我的雙親見面一樣。如果能這樣想,那麼自然而然會對少去很多煩惱,或許能更珍惜現在的生活。毛姆說,「把自己見過的每一個人,都想像成最後一面,對他們就會寬容的多」。做到這些很難,所以生活需要思索,痛苦和糾纏都不應該是人們所追求的,它更像是人生的調味劑,在你虛榮,忘我,迷失的時候,它便出來調劑,讓你找回本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彷彿聽到背後有腳步聲,不會是我自己的。但是聲音很輕,幾乎聽不到......我一次也沒有回頭,邁著大步沿著樹林往下走。心有些痛,我想起昨天已讀完的里爾克的《安魂曲》最後幾行,脫口而出:

「你不要回來。如果你可以忍耐,就留在死者中間。死者也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請你幫助我,只要不令你分神,就像遠方之物經常幫助我一樣——在我心裡。」

當讀到這這段話前幾句的時候,我的心裡不禁一陣寒顫。難道女主人公死後又回來了嗎?男主人公在此是否已然畏懼?他是個懦弱的人?所以他害怕女主的到來?

「你不要回來......你不要回來,你安息吧!只要讓我知道你過得安好便可!你回來後,也許會經歷像我經歷過悲痛,我選擇慷慨地放你走,你不要回來,不要回來!」

原來如此……

暮色起看天邊斜陽,恍惚想起你的臉龐。

你不要回來,不要回來後像我這樣,不要再經歷我所經歷的痛苦,不要像我這樣把你當做是我的整個天堂,在眼淚中央假歡暢,在沒有你的日子裡,總是輕聲嘆息,我們那些好時光......

PS:之前偶然翻到這本書,挺喜歡的,所以立馬草草寫了一些,見笑了!


在火車上讀完這部書。

整本書充滿了淡淡的哀傷,但是這哀傷中也含有一絲暖暖的幸福感。是一種對逆境的不屈服。節子身患絕症,最後的結局其實在開篇就已經註定。但作者一直努力呵護他們的最後的時光,希望能守護他們的愛情。

書的最後,作者借神父之口,暗示自己已經想開。

「這麼美麗的天空,如果不是風這麼大,天這麼冷的話,只怕還看不到呢。」

這種幸福,正是因為來之不易,因為細心呵護,才顯得十分珍貴、刻骨銘心。

從書中,讀出的是感人的愛,是這愛背後深刻的人生。


在大學裡和一個男生討論我們看過的書,越說越激動,後來他追我,和我說,我那有一本《起風了》,你要不要看,我說,這不是宮崎駿的電影嗎,他說有小說的。

因為我當時有男朋友,所以沒能和他在一起

在大學裡感覺自己忙於玩樂,他給我的這本書也沒好好看過,我以前和他討論我們看過的書,也不過是高中我看的罷了,但他覺得找到了懂他的人,我也很感動。

大一下半學期,我覺得自己上半學期墮落,準備讓自己每個星期至少讀一本書,才漸漸恢復到高中的一半心態,不那麼浮躁了,我把《起風了》讀完了

講不出長篇大論的感觸,現在的男朋友對我很好,但是我感受不到戀愛的心動感,而且,感覺我們真的遲早會分開,就像他給不了我想要的,矯情來講心靈上的一點追求,這麼說很渣,但是,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想到了他們兩個人,男朋友和他。

一個願意用《起風了》來給喜歡的人看的男孩子,真的,感覺這本書,男主和節子像談了一場戀愛,但是,是一場遲早要分開的戀愛,就像我和男朋友。但是,如果我和給書給我的這個男孩子在一起,我也許又會埋怨雖然他懂我,但是也會有現實中的不滿吧

我有點想到了現實和理想的關係,我也有些迷茫,看完了這本書,倒像是和這個男生談了一場戀愛又分開,雖然我們沒在過一起

哦,對了,下周得把書還給人家


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篇我看了之後會深深記住的自述小說,明明是幾乎枯燥的山中養病的日子卻在堀辰雄的筆下變得溫柔起來。

小說中的主人公應該就是堀辰雄本人和他的妻子節子,其中溫柔的字句讓人覺得雲淡風輕。妻子節子和「我」在山中養病,節子的病情逐漸加重,但最後奄奄一息。「我」的心情從開始得知病情是的愧疚、安撫著妻子到後來的困惑、悲憤、甚至有一點怨恨最後歸結到平靜的與妻子相濡以沫。雖然堀辰雄是十分溫柔的人,他的語句沒有太過偏激的話語,但是節子同樣也是心思細緻且聰慧的人,她可以看出丈夫每一個細微的內心變化。他們之間微妙的變化平靜的生活下掩蓋著他們從拚命地求生到放下一切只靜靜享受生死無阻的愛情。我想這就是《起風了》給我最為直觀的感受吧。

開頭就是對兩人未婚時相處的描寫:「你依偎在我身邊,我把手搭在你肩上,不停地重複著剛才突然脫口而出的詩句。過了一會兒,你終於從我懷裡掙脫,起身走過去。這時,還未乾透的畫布上已經布滿了草葉,你把畫重新立回畫家上,用調色刀費力地刮掉那些草。」

那句被「我」反覆念叨的詩句是:「起風了,要努力活下去嗎?」

文中雖然沒有指明節子此時已經病了,但是後來回想的時候我才發現,不然沒有誰會在與戀人的靜靜依偎的時候蹦出這種有關生死的詩句。後來果不其然「我」與節子和岳父告別來到了山中養病。以「我」對山中醫院的描述,即使再平淡的語調卻還是難以掩蓋「我」對於死亡的恐懼。節子被診斷為醫院第二最危險的病人,「我」嘴上說著無關緊要的話語但是每每走過醫院最危險病人的病房時總是會心生寒意。但是在「我」與節子的生活中卻充滿著暖意,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節子的父親來院看望時的情景「我假稱有事要出去,讓他們單獨留在了病房裡,過了一會兒,我回到病房,發現病人在床上坐了起來。被單上面放著許多岳父拿來的點心盒和紙包。都是她小時候喜歡吃的,岳父覺得她現在還喜歡,便給她帶了許多,看到我,她像個做了壞事的少女一樣,紅著臉趕緊把那些收起來放在一旁。」「我有些不好意思,稍稍離開他們,坐在窗邊的椅子上。兩人用一種比剛才更小的聲音,開始繼續剛才被我打斷的話題,很多都是他們熟悉我卻不知道的人和事。有些事情甚至給她帶來我不可能體會的感動。」「我就像看著一幅畫,仔細地看著他們愉快的交談。我發現她和父親說話時,表情和聲音的抑揚重現了極為純情的少女的光芒。那種孩童般幸福的樣子,讓我開始想像她那不為我所知的少女時代。」

這樣的場景描寫不由得讓我帶入進去,作為「我」看著可愛的妻子與父親交談時的羞赧,或者作為節子在丈夫溫柔的目光下害羞地和慈愛的父親談著兒時的事情。

還有堀辰雄對於景物的描寫也同樣令人感到舒服看不出任何牽強的修飾:「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微恙的姑娘還在熟睡,我便輕輕起身精神十足地從山中小屋飛奔到外面的雪地上。周圍的群山沐浴著曙光,染成了玫瑰紅。我到附近的農家要一些剛擠出的羊奶,拖著快要凍僵的身子回到我們的小屋,然後把木柴放進暖爐。一會兒,暖爐中的木柴發出劈劈啪啪的響聲,熊熊燃燒起來。姑娘聽到這個聲音終於醒來的時候,我正在用凍僵的手拿著筆,愉快地記錄著我們在大山裡的生活……」

「我」的這種「幾年前常常夢想」也這是我曾經在腦中勾勒過的場景,明明每個字都樸實到不行卻又那麼觸動我的心魂。好像每個動作我都親自做過一般刻在了腦海,我不由得佩服作者這種可以帶領讀者共同編織美好夢境的能力

同樣我也很難在其中看見露骨的「我愛你」之類的話語,這些原本就蒼白的話如果鑲嵌其中反而更加蒼白無力。「夜裡,我坐在書桌前,什麼也沒有做,只是茫然地看著落在陽台上的燈影。透進窗子的光線越來越弱,最後消失在黑暗中。這彷彿是我看到的,又彷彿只是我心中的感覺。我想,或許病人也沒有睡,正在想我……

我想相愛的兩個人及時相顧無言也是心有靈犀的,即使被分開也是彼此眷顧的,真美好啊

就像「我」自己所說的一樣:「啊,我們是多麼幸福。這讓我相信我們擁有的幸福,幫助我努力地讓我們現在的幸福化為清晰的心態。」我也確實在堀辰雄的筆下看見了他的幸福,也感謝他讓我看見世界真是溫柔啊~


個人觀點:

背景:《起風了》堀辰雄,施小煒(譯)

作者的觀點始終是在文章最後表露的。前文基本都是在敘述」我「與節子纏綿的愛情,和對這纏綿愛情中生命幸福的迷茫做的思考。我想堀辰雄其實在引發老師芥川龍之介自殺時的那個關於「生命模模糊糊不安」的問題

「自殺者也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自殺。我們的行為都含有羅生門複雜的動機,但是,我卻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為什麼我對未來只有模糊的不安呢」(《給老朋友的信》)

堀辰雄將問題引薦入「我」和節子愛情里對生命幸福的追尋。節子的死,「我「回到死蔭谷,

自己獨來獨往的孤寂愁悶,對節子的思念。這些最後引出了答案:

」十二月二十四日,(片段)

「什麼呀!看上去那麼亮的光,站在這裡一瞅,原來就這麼一點啊!」我沮喪地自語道,仍舊痴痴地凝視著那燈影,看著看著,驀地一縷思緒浮上心頭:」——不,這燈影的情形,簡直不就跟我的人生一模一樣嗎?我還以為自己人生周邊的光亮不過如此而已,可實際上就跟我這座小屋的燈光一樣,比我自己以為的要多得多。而且,它們也許根本就不理會我自己的意識如何,就像這樣不露形色地延續著我的生命亦未可知..........「

」我「漸漸從節子的悲傷中解脫出來,明白自己生命寄託著許多東西,而非蒙蔽在悲傷中。明白這種超然的,眼下的狀態或許已是更加接近幸福。

「十二月三十日:(片段)

」我這個似乎既非超乎常人的幸福,也並非不幸。那些諸如幸福之類的話題,曾令我們那樣的焦慮不安!可如今心想忘卻的話,就能夠忘它個一乾二淨。也許,還是眼下的自己更為接近幸福狀態亦未可知。「

寄託的感謝:(片段)

」我一直都覺得,我只不過是為了自己一個人而隨心所欲自行其是罷了。或許也說不定,這一切終究還是為你而做的,不過在我看來,這些事直截了當,就等於是為我自己一個人做的。這麼想,莫非是因為我已經習慣了對我而言實在有些僭越的,你的愛?是因為你全心愛我卻對我一無所求?.........「

結局:(片段)

」起初望過去不過是雪光輝映下微微放光的一團混沌,可當我似看非看地望了良久之後,許是眼睛漸已適應再不就是不覺中憑藉自己的記憶填補了空白,曾幾何時,一根根線條,一個個形狀徐徐地浮現了出來。種種一切都令我感到無比親切的,這條人們所說的幸福谷——真的,我甚至覺得只要住慣了,便是我,也不妨和大家一起如此稱呼它..........「


看的是小說。

感覺死與生的話題是永恆的。

崛辰雄的小說中不止有死與生。

還有愛情。

村上春樹說:死是生的對立面。

史鐵生說: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日。

大家所見略同。

只是崛辰雄的小說背景比較感人。語言略清新。讀來不晦澀 。

若是非要問讀到什麼,

除死生之外並沒有了。


我覺得,單從作品的題目上來看。

起風了,準備迎接下雨吧。祝君好運。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
風立ちぬ、いざ生きめやも。是什麼意思?
《起風了》女主角死了嗎?
如何理解宮崎駿的作品《起風了》?
宮崎駿的新片《起風了》,大陸有引進的可能么?

TAG:小說 | 文學鑒賞 | 日本文學 | 起風了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