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安妮的書看多了會抑鬱?

去年,也是暑假這個時候。向朋友借了安妮文集在看。一開始讀了是沒問題,覺得有些不太能接受。因為大多是前期作品。因為喜歡,看了第二遍。沒有任何提示開始輕度抑鬱狀態。而自己一點都不覺得,依舊沉醉在文字里。但是如今回看,是病態。誠然我喜歡她的文字。至今依舊。只是為什麼讀多了會讓人沉淪至墮落?是她的小說偏執的緣故?


是她的寫作風格和文字的緣故吧,中文是象形字嘛(扯遠了) 我也看安妮的書,並不一口氣看完,只是偶爾翻翻的那種,但也讀了好幾本了,我不知道安妮寶貝的書該怎麼評價,網上罵的也有,喜歡的也有。

只是覺得她的文字比較冷、或許描寫的東西有些陰暗,一口氣讀多了給人頹廢的感受,但是應該是她的一種寫作風格,我以前讀一個句子就可以猜出來是她寫的。

-----------------------------------------插點別的話

我看她的書內心總是很平靜,覺得安妮寶貝應該是能忍受寂寞,離群索居的人,她早年在母親身上受挫,所以對女性有距離感。 我時常因為青春期敏感的內心,或者躁動不安和父母關係難受(我們不吵架,也不會有火藥味,只是偶爾一些話無意間我就難受,或許是叛逆期到了吧),第一反應就是看她的書,總能找到點溫暖什麼的


謝邀。

安妮的書基本都看過,多年來也一直是忠實粉。回答這個問題,免不了個人主觀臆斷,想來也無礙他人,不喜勿噴!

但凡讀過安妮的文字,就能夠感知到字裡行間浸潤的絲絲清涼、陰鬱、內斂、剋制、簡靜。文字是一個人心性的寫照,她本人及其遭逢的事、看過的作品,都在影響文字的調性和情感、思想深度。

而作為讀者,既然喜歡一個人,及其她的書,從一定程度上已經說明,無論是經歷上,還是情感、思想上,作為讀者的我們與作者是契合的。如果不是,我們根本就不能讀下去、一直喜歡下去。

看喜歡的作品,人是容易被影響和同化的,這種影響可以是好的,同樣也可以是壞的。舉個例子,說看安妮的書會抑鬱,我知作品本身就帶有抑鬱的元素。喜歡看安妮的書,免不了受安妮文字中的情感和思想的影響,同時也說明人與作者在某個方面是共通的。換個角度來看,則也說明讀者本人也有可以產生抑鬱的質素存在,只不過透過安妮的文字找到了切口而已。

看安妮書多年,視為深愛。我也免不了受其影響。她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陰鬱的文風,也頗被詬病。然而,在我看來,一部作品,每個讀者都只能各取所需。負面的,陰鬱的東西,如果不喜歡,那就不要讀,嘗試讀點別的明朗的文章。


我同樣是看完她前期的作品第二遍,至於會抑鬱完全是個人問題,再者許多讀者讀完一本書不可能一下子就從書里完全脫離出來,我只能說因人而異。


推薦閱讀:

如何避免胡思亂想? 做無謂的內耗?
為什麼男朋友對外人都很陽光,但是實際上他跟我說他微有抑鬱,我該怎麼開導幫助他?
抑鬱,很想找心理醫生但價格太貴怎麼辦?
我現在好痛苦,誰能告訴我該怎麼做?
自殘會上癮么?怎麼控制住?

TAG:抑鬱 | 安妮寶貝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