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很危險,好像抑鬱,怎麼自救?

2015.07.08

下學期就大三了。

高三的時候,我就不太能集中注意力了。朋友們也都沒有好好學習,我那時可能就是貪玩,從初中開始我也習慣不集中注意力懶得寫作業。

大一那會兒,我否定自己,但卻也莫名其妙的很驕傲。後來飲食障礙,暴飲暴食,胖了近20斤。那段時間,將近兩個月,每天吃了吐吐了吃,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跟人交流,翹課。現在回想起來都是灰暗的。自己想走出來,然後看相關的文章,也在暴食中掙扎,算是好了很多。雖然後來偶爾吃得很撐,可比那時好多了。我始終覺得是我自制力不夠,覺得我是注意力問題,覺得我是想家了。

那個時候我沒什麼概念,只覺得我好痛苦這裡很壓抑,我只想離開,只想換個環境,只是再也不想待在學校,只是覺得這裡讓我痛苦。就參加了徵兵。可是女生競爭比較大,我因為飲食障礙,身體素質也不好,沒征上。我也只是想逃避。

大二上學期特別痛苦,我不喜歡專業,也不喜歡學校,加之大一被我壓抑的痛苦。我整晚整晚坐在床邊發獃睡不著覺,中午起來站在天台上發獃想哭,然後就哭。哭完了就坐在桌子前發獃。對,我不上課了。無法集中注意力看不下書,別人給我打電話我都不接,QQ微信也不回。家教也不去了,覺得什麼都沒意思。

我跟一位高中我認為思想很有深度的男生說了。他說我想得太多,讀的書太少。我也覺得我太膚淺了。然後我去讀書,去運動。可是我集中不了注意力。

我覺得我特別沒用,兩本書也看不下去,學習也學不下去。代碼看兩行就很煩很煩。高中還能有點成績,到大學就一無是處。

我不停的想人生的意義,我到底要怎麼繼續。我沒有自殺的念頭。但我不知道生活怎麼繼續。

我以前大大咧咧,現在特別敏感,特別容易生氣。坐不住,好像有急事要辦,卻又不知道有什麼事。

每時每刻都很焦慮,卻又不知道在焦慮什麼,然後我就在想是哪裡讓我焦慮,沒有也要找出原因。

大概期末的時候我媽媽知道我情緒不好,過來學校看我,那段時間我好了一點兒,就像是黑暗裡有一點點不一樣的,讓我不至於什麼都感知不到。

我一直勸告,告誡,甚至警告自己,管好情緒多讀書少亂想,可是情緒一旦崩潰我就沒辦法理解正常的我。就像把鑰匙所在了柜子里。柜子鎖了起來,我拿不出鑰匙去開柜子。

我是真的想恢復。我試過很多辦法,也試過抽煙。我抽了一口就頭暈得站不穩,可是我真的想情緒變好,我倚在樹邊抽了三根,全身冷汗不止頭暈眼花,想上廁所……然後吐了……

然後我就試著找個男友,我跟一個男生關係挺好,然後被舍友撬走了,每天跟我直播他們的約會內容。我那會兒沒什麼別的想法,就很羨慕她,是個情緒正常的妹子……

後來我就覺得搬個宿舍會比較好,我五一搬了宿舍。新舍友都不在。我一個人在新宿舍第二天的時候就特別特別絕望。我現在仍然不明白那時那樣的原因。特別絕望,不知道幹什麼,時間卻過得那麼慢。我記得我那時想抽一根之前買的煙,但是身體卻很恐懼那時候抽了三根後要虛脫的感覺。想趕快睡著,時間可以過去,可是我都失眠一年多了……每秒都像針一樣扎在我心上。我也不知道怎麼熬過去的。

然後六月,突然每天頭疼,噁心,虛弱,嗜睡。臉色也很差,這時我的主要壓力來源就是未來。我一直清楚得意識到我這樣子什麼事都做不成,可是我還是做不了。我一直自責,卻做不出什麼。更加自責。

然後我學會了一個辦法,亂想。想我離開了這裡,想我還是以前一樣,想我離開了這裡,我在我喜歡的城市生活。我止不住我覺得好難過好想哭

我很不喜歡廣東文化,氣候。我不知道是情緒讓我排斥這裡,還是這裡讓我產生了這樣的情緒。

我也不知道注意力不集中,我的陋習,到底是高中一直都有的,還是現在的情緒引起的我控制不了的。

我真的不想再回到廣東了。我特別自責,我調整不了自己,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被擰壞的螺絲,就像是被潑了墨水的紙,我整個人都已經變成了最不堪的樣子。我沒辦法變好了,這樣子我什麼用都沒有。我也沒有路向現在的自己告別。

我試著向好友傾訴,可是重點卻成了她疑惑我大驚小怪,疑惑我高中挺嗨是我想多了。

我心情好的時候也會覺得自己鬱悶的時候是怎麼想的,世界這麼美好我為什麼要那麼絕望。我因為小事發脾氣的時候也在反省我為什麼要發脾氣,可是卻抑制不住脾氣,然後我也不知道是被別人氣的還是自己氣的,就哭了……

我想做個正常的人,不是現在心情好點後的正常,但是情緒就像記憶,不是骨折了養一養好了就能蹦能跳。我怕自己好不了,好了又有什麼用,性格,情緒,都會像年輪一樣刻在心上。。。


我曾有過和你一樣的經歷,說實話這些就是抑鬱症的表現。我當時是因為失戀一下子陷入了這種狀態,惶惶不可終日,什麼都不想做,反覆質疑人活著各種事情都是什麼意義,包括你裡面說的各種狀態我基本都有過,只多了一點當時感覺自己快死了,不是想死,我從來沒有自殺傾向,只是感覺這樣太難受了以為自己是要死了。說起來好像沒什麼,正常的人也無法理解,但是確實很痛苦。我很佩服你竟然忍了這麼久,我當時一兩個月這種狀態就感覺要崩潰了,可能我的事情來的太突然也嚴重吧。從這件事的發生已經過去七年了,我告訴你怎樣的心態和方法有助於你走出哈。

首先不喜歡廣州就畢業離開,去一個讓你覺得溫暖安全的地方生活。我當時因為這件事就很怕以後一個人在大學所在的城市生活,因為大學做過學院的學生會主席,所以畢業時我有保本校研究生或去當地一家不錯的媒體工作的機會,但我都放棄了,執意回家,見到父母至少會緩解我的孤獨和無依無靠感。

二不要拿自己和以前正常時的自己比,會更加焦慮的,所以不要給自己制定太高的目標,不要有壓力感,一點一點一步一步去做好與自己有關的小事,為未來鋪路。

三,我以前也和你一樣大大咧咧超級開朗,到現在其實在外人眼裡我還是這種活潑開朗的人,因為經歷過這一遭變得常常不想交往和說話,也不想參與到其他人中,因為會覺得沒什麼意義。但是還是盡量要和朋友、家人相見聊天,這樣一是日積月累不會讓你失去交往能力,也會潛移默化被他們正常的情緒影響慢慢回歸;另外你也會在偶然間得到些啟發與快樂,總比自己悶著話。

四,嘗試運動,多進行室外活動,劇烈的或散步都可,爬山郊遊。

五,把你的情況告訴父母,及時就醫,這點非常重要。兩種選擇,西醫或中醫,我開始直接是西醫,吃抗抑鬱的葯,我一開始診斷是中重度抑鬱症,因為是突然失戀的打擊,我告訴過你當時覺得自己快死了堅持不下去了,但不是自己想死哦,當我得知是抑鬱症後而不是得了什麼其它病真的會死,我就沒有那種以為自己要死了的感覺了,證明我這純粹是被自己的恐懼所嚇。西藥會要求你先堅持吃一到兩年,防止以後複發。我吃了兩年,結果後來還是會複發,遇到些感情上的事或工作壓力大和其它不愉快的事時,那我就又吃一段時間,吃了一兩個月好點了就不吃了,但一年會反覆複發個三四次,也挺要命,兩年後我就等於不舒服時吃西藥緩解又持續了三年。去年五一時我開始吃中藥想看看能不能除根,吃了十四個月,整體這十四個月還不錯,現在停了四個月了,也還好吧,我的大夫說治好我沒問題,還有待時間驗證。所以吃什麼葯你自己掂量下,我建議中藥,不依賴。再就是壞情緒來了你不要怕,是誰都需要一個時間緩衝笑話的,我知道很難受,但你忍著就好。

最後一點總結:什麼都不想做的時候就做你該做的事情,萬事開頭難,進入狀態就沒那麼難了,要好好吃飯規律睡覺,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太當回事,不要想掌控它,它不好我隨它去,盡量最有利用情緒的事,日積月累水到渠成。如果你什麼也不想做最終真的什麼都不做發獃,幾年過去了這種浪費時間一事無成的懊惱感會讓你陷入更壞的境地。還有一點關於無意義感,其實我們尋求合作意義是鑽了牛角尖,它沒有絕對的定義。有一天我悟到只有不去想意義不問意義才會輕鬆,後來在偶然翻一本佛教的書時驗證了這一點。我找不到意義的時候,就想著先做那些讓我愛的人、父母、愛我的人感到幸福的事情,他們開心也是我的安慰


現實中身邊的人無人關心我,也沒人在乎我的情緒。明明我那麼仔細的察言觀色。當然不求關注,只是崩潰的邊緣,家人也不在身邊,那種赤裸的絕望。


你會休息嗎?

你根本不會休息

為什麼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

為什麼你花了好幾萬去島國度假並沒有增加生活的熱情?

都說要去KTV,去夜店,去遊樂園就能忘掉不快,更帶勁地開始新的一天,但是盡興歸來心裡只剩空虛?

我們真的明白休息的含義嗎?我們休息對了嗎?

你理解的休息是什麼?一個飽覺?一陣瘋玩?到KTV釋放飯後的一串飽嗝?

休息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是恢復疲勞,放鬆神經,當你重新投入工作與學習的時候覺得又是一個精力充沛的新人。

如果你的休息方式並不能為你帶來這些,那麼,無論這些活動的名字聽起來有多輕鬆,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種錯誤。拋棄它們,來一場休息革命!

首先,來看看我們對休息有哪些誤解:

腦力勞動者,補瞌睡對你沒什麼用

你寫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會議,當一切都結束了,你嘆到:太累了,這一天我要睡個好覺。我們的常識使得我們對疲勞的第一反應就是「去躺躺吧」.但這是一個陷阱。

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對睡眠不足著或體力勞動者適用。對體力勞動者來說,「疲勞」主要是由體內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引起,如果十分疲勞,應採取靜的休息方式。通過睡覺,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補充回來,把堆積的廢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閉目靜息,讓全身肌肉和神經完全放鬆後,再起來活動活動。

但如果你是坐辦公室的,大腦皮層極度興奮,而身體卻處於低興奮狀態,對待這種疲勞,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除非你是熬夜加班,連正常睡眠時間都達不到)因為你需要的不是通過「靜止」恢復體能,而是要找個事兒把神經放鬆下來。這樣你可以理解為什麼你周末兩天不出門依舊無精打采,而只需下班後游泳半小時就神采奕奕。

不必停下來,只是換一下

既然睡覺不能幫助我們休息大腦,那什麼辦法才可以?答案是不停止活動,而只是改變活動的內容。大腦皮質的一百多億神經細胞,功能都不一樣,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成各不相同的聯合功能區,這一區域活動,另一區域就休息。所以,通過改換活動內容,就能使大腦的不同區域得到休息。心理生理學家謝切諾夫做過一個實驗。為了消除右手的疲勞,他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讓兩隻手靜止休息,另一種是在右手靜止的同時又讓左手適當活動,然後在疲勞測量器上對右手的握力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在左手活動的情況下,右手的疲勞消除得更快。這證明變換人的活動內容確實是積極的休息方式。

比如你星期五寫了5個小時的企劃案, 最好第二天去給你的盆栽們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陽曬屁股。還有一點,當你無法選擇由腦力勞動轉入體力勞動時,你不妨在腦力勞動內部轉換。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講過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我也能夠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這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用不著休息一下腦筋。於是,我就在我的治學中充分利用我所發現的這一特點,對一些問題交替進行研究。這樣,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倦了。」所以,這天你要是有好幾個問題要處理,最好交替進行,而不要處理完一個再開始的二個,那樣會很快被耗盡。

最好的休息,是讓你重燃生活的熱情

我們的疲憊主要來自對現有的一層不變的生活的厭倦。所以最好的休息項目就是那些讓我們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熱情的活動。如果你幹完一件事,能夠幸福地感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那這件事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恢復熱情,調節情緒的方法。但可惜,我們缺乏對「休息」的想像力。我們能想出來的休息方法不是痴睡就是傻玩。

我們給你開了下面一些活動清單,基本思路是以「做」來解決「累」,用積極休息取代消極放縱。當然,最適合你的方法還是要你自己探索。事實上如果你覺得打掃衛生比坐過山車是更好的放鬆,那麼就去吧,別管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在玩什麼。

也許你可以:

●用看兩小時讓你開懷的漫畫或小說代替去KTV唱那些一成不變的口水歌

●試著放棄在周六晚上去酒吧,10點入睡,然後在7點起床,去沒有人的街上走走,或是看看你從來沒有機會看到的早間劇場,你會發現這一天可以和過去的千萬個周末都不相同。

●不要再去你已經去過無數次的度假村找樂子了。找一條你你從沒去過的街道,把它走完。你會發現這個你感到膩味的城市結果你並沒有完全體會到它的妙處。

●旅行,而不是換個地方消遣。去一個地方對那個地方本身心存好奇,對自己這趟行程心存美意,感受自己經驗範圍以外的人生樣貌。而不是坐了5小時飛機,只是換個地方打麻將,換個地方游泳,換個地方打球……

●從這個周末起學習一項新的技藝,比如彈電子琴,打鼓……每周末練習1小時以上。

●去社交。不要以為它總是令人疲憊的。雖然和看書比起來,它稍有點令人緊張,但也能讓你更興奮,更有認同感。你必須每周有兩三天是和工作圈子和親戚外的人打交道。它讓你在朝九晚五的機械運行中不至失去活潑的天性。女性朋友們尤為需要走出去和朋友聚會,這些時刻你不再是滿臉寫著「效率」的中性人,而是一個裙裾飛揚的魅力焦點。

●做點困難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級緊張的人。心理學家發現解除神經緊張的方法,是去處理需要神經緊張才能解決的問題。曾經一位精神即將崩潰的總經理找到一位醫師給出治療建議,結果他得到的處方是去動物園當馴獅師。一個月以後完全康復。所以壓力特別大的時候你可以為自己再找分工作,但不要是和你職業類似的。比如去孤兒院做義工,或者去一個複雜的機械工廠從學徒干起,或者做一道超級複雜的數學題。

往往珍惜生命的人,會不顧任何代價,去求得一個休息。休息十天、半個月,他們回來了。再看呀,是多麼神奇的一種變化!他們簡直是一個新生的人了。生機勃勃,精神飽滿,懷著新的希望,新的計劃,新的生命憧憬,他們己消除疲勞,獲得了從新起航的動力---燃料。

花些時間休息,可以使你獲得大量的精力、體力,使你取得從事任何工作,應付各種問題的力量,使你對於生命,能有一個愉快正確的認識,天下還能有別種時間的投資對於你更加有利嗎?

當我聽到有人說,他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去休息,我覺得這個人有些反常。或是他的能力不夠應付他的業務,他的工作缺乏系統性;或是他不善於支配他的員工,以致自己離開時事業就無法運行;或是他生性就太吝嗇,沒有部下或團隊。連上廁所的時間都不肯犧牲。當然,假如他工作沒有計劃、沒有系統,本人一離開崗位,一切事務就要無法運行的話,他自然不能休息了。但是假如他是一個有組織協調能力的人,假如他的工詐有系統、有計劃,適度休息,這正是業務中的有利投資,因為休息回來,他的精力會更加集中、精神會更加飽滿。由此他的生命會延續的更長。人生的價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與發揮。

每一個人都應該拋棄只顧工作不顧休息的念頭。那種「生命不止,奮鬥不休」.的觀念是錯誤的。應立刻從腦海中消除掉。否則,你還沒有走完你應走完的生命旅程你就長眠於地下了。到那時你的理想、前途、事業不就都成了泡影了嗎?因此捨不得時間休息的人,絕對不是一個聰明人。

從人性的立場上來說,休息一事,利大於敝。古語說得好:「在患病的時候,任何人都是壞人。」即使是心底最善良的人,在身體疲憊不堪、神精衰弱的時候,也會變得不通情理、脾氣暴噪。因此,當需要休息的候,你應該休息。不然的話,你的行為正如革命導師列寧同志所指出的那樣:「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

目前不論你是學生還是從事各種職業的男女老少,都不能忽視自然的警告,命令你適當延長你的休息時間,暫時停止你的學習或工作,否則你將受到自然規律的嚴厲處罰。無論你的地位有多高、金錢有多少、還是平頭百姓,在生命面前是一律平等的。這是蒼天賦於自然法官的權力。是人類無法改變的自然法則。

有一種感覺我們叫它無聊,這幾天不經意間我就在體驗無聊。

成年累月忙碌的節奏造就了頑固、可笑的生物節律,它總是讓我無法享受休息時的些許寧靜,閑暇時總覺得生活中缺了什麼、無所事事 ,甚至還以為知道了什麼是空虛?

前些天偶然看了一篇文章,破天荒知道了還有一種說法叫「享受無聊」.

傳統的教育告誡我們「無聊」是一種消極的情緒,一個奮發向上的人絕對不該有這種情緒,甚至不應該留給自己產生這種情緒的機會。

背負了太多的責任,於是我們活得好累,冠冕堂皇的說壓力來自外界,但我覺得更多的壓力是我們自找,因為在這個充滿壓力的社會我們沒有學會給自己減壓。

看看那些靜靜躺在海灘休假的人們,我們應該懂得無聊是一種難得的境界,或許比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工作更難得。因為它需要你有好的心態、長遠的眼光,要先接受它,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然後你才會真正的享受它。它絕不是一種頹廢,它是一種休整、一種積蓄,它會讓我們戒除「只會工作」的毒癮。

很早以前就有人告訴過我們: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可我們由於功利的原因,早已將這一說法忘記。於是我們忙碌,我們努力,於是也就害怕無聊、害怕無事可做,甚至會因為閑暇而幾乎惶惶不可終日。

工作不應該成為生活的全部,工作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我們應該是工作的主人,絕不是工作的奴隸。千萬不要以為無聊是消極、是不敬業。

所以忙碌的人們應該去學會享受生活、去習慣感受無聊,習慣這一種新奇的美妙的感受!悠哉樂哉!

關於種子法則(SEED)

切記: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

南昌大學醫學院 胡春松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胡大一

近幾年,知識分子「過勞死」屢見報端,如,年僅32歲的中國社科院學者蕭亮中;36歲的清華大學講師焦連偉;46歲的清華大學教授高文煥;36歲的浙江大學教授、博導何勇等。由於嚴重的「過勞死」現象頻繁出現,我國知識分子平均壽命僅有58歲。嚴峻的現實向許多中青年知識分子及管理層敲響了警鐘。知識分子英年早逝,不僅是個人和家庭的損失,而且是國家的重大損失。大力實施人才安全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保障人才安全與健康。

中青年知識分子由於事業、家庭的重擔,對於自身的健康關注甚少。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長期熬夜、工作超負荷、心理壓力大、缺乏運動、營養不均衡、吸煙、嗜酒等以及睡眠障礙,悄悄地侵蝕著他們的健康。究其根源,主要有幾個方面:

首先,應當說這些知識分子不注意勞逸結合,且缺乏對工作與休息關係的辯證認識。他們似乎忘記了「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至理名言。

其次,不重視定期檢查。導致知識分子英年早逝的主要疾病是生活方式病如心腦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等。這些病不僅發病率高,如高血壓發病率已達18.8%,個別地區甚至高達25%;而且發病年齡提前,如冠心病已提前到35歲-45歲,至少較以前提前10年左右。這些疾病早期可無任何癥狀,故人們稱高血壓為「悄悄的兇手」.因此,不進行定期檢查就會貽誤治療,直至悲劇出現。

三是缺乏相關保健知識。儘管我國著名健康教育專家們的健康保健知識講座亦不少,但遺憾的是對相關講座關注的大多數是老年群體,中青年知識分子因為工作繁忙而忽視。中青年知識分子要避免「過勞死」,就要切實認識到:1、認識工作與休息的辯證關係。要牢記「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的格言。2、堅持定期檢查。研究表明,定期檢查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方針和對「預防是最好的治療」的認識。管理層亦應重視和督促他們進行定期檢查。3、學習相關健康知識。健康講座不僅應進社區、進學校、進機關、企事業等單位,還應進高校實驗室。要讓中青年知識分子接受健康教育,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努力,使知識分子戒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從而大大減少生活方式相關疾病的致死致殘率。

最近,我們提出了健康的「種子」法則,即最基本的健康要素包括睡眠(Sleep)、情緒(Emotion)、運動(Exercise)和飲食(Diet)。它們構成健康的「種子」法則(S-E-E-D法則)。其內容包括:(1)睡眠法則:合理睡眠,午間小憩;(2)情緒法則:情緒穩定,心態平和;(3)運動法則:有氧運動,動靜結合;(4)飲食法則:科學飲食,營養均衡。它在人們的日常保健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持健康的基本要素和首要法則。若廣大中青年知識分子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遵守和實踐健康的「種子」法則,相信他們患心腦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機率一定會大大減少,才華橫溢的中青年知識分子就可以為國家為人民作更多更大的貢獻。他們的平均壽命定可以從58歲上升為85歲。

天天都是休息天

M:我現在太久(超過一個時段)沒做事會覺得很沒安全感

傑:總是要休息的嘛

M:但休息太久會有罪惡感

傑:那就每天休息就不會啦(笑 ?)

M:(心中自語-自以為習慣每天休息就會麻痹喔 ?)

[摘自本日星夜談心]

天天都是休息天

雖然這句***在過常呈現休息狀態的人口中說出一點說服力都沒有(逃~)

不過也倒是很有道理咧

保持一種彈性

一種時間的彈性 情緒的彈性 思考的彈性

對於我這種過度神經質的人倒是不錯的提醒

走向不可避免的極端方向後要有回復平穩狀態的能力與彈性

怪不得今天晚上整個放空

明天要去跟孩子玩,喔耶!

如何避免「假期綜合症」?

避免「假期綜合症」,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一、長假開始時就應該注意調節。事先做好計劃,怎麼過長假因人而異,但原則是不能破壞正常的生活規律。不可過度休息,也不可過度勞累。

二、以休息為主。如果長假能以休息為主,儘可能過得輕鬆愉快,適度的參與比平時多的娛樂,與親友互訪或與家人團聚。如天天蒙頭大睡,或通宵上網等都不可取。

三、提前進入角色。人的神經有「自動調節」的特點,因此在上班前一天應有意識的做一些與工作有關的事,有助與儘早進入工作狀態。上班前一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四、多想開心事。患「假期綜合症」的多是年輕人,誘因很多,比如分離性焦慮,人際交往困難,在工作中有過委屈、挫折、羞辱等經歷等。所以平時要多做一些自己開心的事,多找朋友聊聊天,呼吸新鮮空氣,換一個新鮮的環境。也可以求助心理諮詢師,畢竟心理健康,才會在事業上取得更大的成就,生活中才能體會更多的幸福!


請到心理衛生醫院就醫,不要怕吃藥會上癮副作用什麼的。現在這個你不是真實的你,通過藥物調節,你的情緒也是可以正常的,邊吃藥邊讀書工作升職加薪結婚生子的很多,只是都沒說而已。


如果真的覺得自我派遣不能以及渴望恢復,現在就可以嘗試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你不知道的事,或許專業人士能解讀分析。並且在你傾訴的過程中能釋放一些心理壓力。人體很奇妙,釋放多些多巴胺,就會快樂起來,還由不得你不信呢。不要諱疾忌醫,心理問題也是正常普遍的,你現在花樣年華,不要錯過了這麼段好日子。


如果有自殺傾向請立即去急診就醫。請迅速安排和心理醫生的會面,並開始有規律的諮詢。

你的焦慮和抑鬱居然拖了這麼久,很有可能已經是臨床抑鬱。有問題一定要找醫生,不要聽從旁人的聯繫或者自己解決。


推薦閱讀:

人在什麼條件下更容易共情?
為什麼人類還沒有演化掉 憤怒 傷心 這種情緒?
如何理解所謂的玻璃心?
過於患得患失,玻璃心,想改變現狀該怎麼辦?

TAG:健康 | 大學 | 情緒 | 抑鬱 | 雙相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