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牆推倒以後東西德真的徹底融為一體了嗎?


以下內容全部翻譯自Mauerfall-Folgen: Das geteilte Land,這是德國Zeit Online在2014年10月20號推出的專題。

Im Rekordtempo haben die Deutschen nach 1989 die Spuren der Teilung beseitigt – aus den Stra?en sind sie verschwunden. Doch in Statistiken bleibt der Osten sichtbar.

1989年後,德國人以破紀錄的速度清除了分裂的痕迹。從街道上看他們已經消失了,然而東德在統計中仍然是清晰可見的。

Wie sieht die Wiedervereinigung eigentlich aus? Kann man sie berühren? Betreten?

Die Deutschen haben sich nach 1990 bemüht, alle Spuren, die die deutsche Teilung hinterlassen hat, so schnell wie m?glich verschwinden zu lassen. Von der Berliner Mauer stehen nur noch wenige Meter. Der Palast der Republik ist weg, vieles andere auch. Es ist, als sei die Teilung verschwunden. Uns bleiben nur die verschwimmenden Erinnerungen von 1989. Oder ist da mehr?

Wir haben Bilder gesucht, Grafiken und Statistiken, die von der Einheit erz?hlen – oder der fortbestehenden Trennung. Wir fanden Daten, die pr?ziser berichten als mancher Zeitzeuge. Zum Beispiel statistische Landkarten. Manche werfen die Frage auf, ob sie vor 1989 oder danach entstanden – so deutlich sind die Umrisse der DDR zu erkennen.

兩德統一看起來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可以觸摸它,走進它嗎?

1990年後德國人努力想要使東西德分裂遺留下來的痕迹儘快地消失。柏林牆只剩下區區數米,共和國宮和其它許多地方也被拆除。這是要「使分裂消失」,而我們只留下了關於1989年的漸行漸遠的記憶。或許,還有更多?

我們找了一些圖表和統計圖,它們講述了德國的統一——又抑或是繼續存在著的分裂。我們找了一些數據,它們比一些時代的見證者報告得更加精確,比如說統計的地圖(statistische Landkarten)。一些人提問,分裂在1989年後是否仍然存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輪廓可以如此清晰地被看到了。

圖1:每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千歐元),2012年

圖2:每一萬Facebook用戶中名叫Ronny的頻率,2014年

圖3:農場(農業企業,我也不知道這個詞該咋翻)的平均大小(公頃),2010年

圖4:每1000居民的合法槍支持有數,2013年

圖5:每10000人擁有的房車數,2014年

圖6:東西德居民最愛的旅遊目的地,左邊是西德右邊東德,黑色代表國內地區。(左邊自上而下分別是:西班牙,義大利,巴伐利亞,奧地利,北海,波羅的海,土耳其,法國,巴登符騰堡,柏林,比荷盧三國,希臘,斯堪的納維亞,瑞士,前南斯拉夫;右邊自上而下分別是:波羅的海,奧地利,巴伐利亞,西班牙,義大利,土耳其,柏林,北海,希臘,斯堪的納維亞,瑞士,前南斯拉夫,巴登符騰堡,法國,比荷盧三國)

圖7:60歲以上病人流感疫苗接種率,2009年

圖8:平均年齡

圖9:兩歲以下孩童的全日制保姆百分率,2012年(灰色代表無數據)

圖10:每位婦女的孩子數量,藍色代表東德(自2001年起不包括東西柏林地區),途中的驟降即是東西德合併

圖11:對於同一種事物的幾種不同叫法(敲釘器,塑料,屠夫,童子雞)

------------------------------------------------------------------------------26. 04. 2015

Im deutschen Profifu?ball sind Ostdeutsche dramatisch unterrepr?sentiert. Die Gründe sind Strukturschw?che, Missmanagement, fehlende Netzwerke.

東德在德國職業足球界中也嚴重地沒能被充分代表(感謝@ZiL指出翻譯錯誤)。其原因是其孱弱的結構、錯誤的管理和缺失的網路(我也不懂足球我只是翻譯 。

圖12:德甲、德乙俱樂部(男足),2014/15賽季(深藍是西德的德甲俱樂部,淺藍色是西德的德乙俱樂部;深橘色是東德德甲俱樂部,淺橘色是東德的德乙俱樂部)

Die Ostdeutschen gingen 1989 für Meinungs- und Reisefreiheit auf die Stra?e. Doch sie k?mpften auch dafür, endlich die Konsumgüter zu haben, die es im Westen gab. Erstaunlicherweise haben sich einige Vorlieben im Alltag gehalten.

東德人在1989年為了他們的言論和出行自由而走上街頭。同時他們也抗爭,為了最終可以擁有那些西德有的消費品。令人感到驚訝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偏愛也被保持了。

圖13:家電的擁有比例(2011年),分別是乾衣機、洗碗機和微波爐(橘紅色代表除西柏林外的西德,藍色代表包括整個柏林的東德)


柏林牆推倒以後東西德真的徹底融為一體了嗎? - 鄒博文的回答

不是經濟學專業,對兩德合併無力回答,但是有關兩德統一的公法事實的錯誤有必要指出。

現在討論兩德統一的問題。事實上,從來沒有過兩德統一,只有東德滅亡。1990年6月,東德政府決定引入西德馬克來拯救陷入崩潰邊緣東德經濟。在之後的幾個月內,由於經濟無法改善,憤怒的人民走上街頭,有良知的東德領導人們不願意向人民開槍,政府迫於高壓,自行解散。此時,1990年9月20日,全世界再也沒有東德政府這個名詞了。政府解散後,舊有各州紛紛獨立,並最終仿照60年代薩爾州的例子,加入聯邦德國,西德議會一一批准,才有了今天統一的德國。世界歷史提到10月3日兩德統一的日子,其實是照顧東德人民的感情。這在當時是聯邦德國和幾個州之間的事,東德政府已經在半個月之前不復存在了。

這一段不符合史實。東德政府並不是自行解散,而是根據兩德條約的法定步驟,這是柏林牆倒塌後一步一步地來的。

1989年11月28日,西德總理提出分階段建立德國邦聯(還不是聯邦)的計劃。

1990年2月13日,華約與北約成員國外長會議做出決議,規定東德大選後成立的新東德政府就可以開始統一談判。

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大選,西德基民盟支持的東德「德國聯盟」獲得勝利,成立了新的東德政府。此時的東德實際上已經不是彼時的東德了,「有良知的東德領導人們」的幾句話無從說起。

1990年5月18日,兩德政府簽訂了第一個國家條約,確定了貨幣、經濟和社會的聯盟。貨幣聯盟於7月1日起生效。

1990年8月3日,兩德政府簽訂在兩個德國境內舉行全德議會選舉的準備與實施協議。這個協議又於8月28日得到修改。

1990年8月23日東德國會通過了東德各州以州的身份加入聯邦德國的決議。根據這個決議,為了符合基本法的規定才按照德國傳統上的劃分恢復各州;早前的1952年,為了便於統治,東德的歷史上的5個州被劃分為13個專區。這也是形式上的,東德五州真正建立起民選政府是統一之後的事情了,各州紛紛獨立的說法無從說起。直到統一後的1990年10月13號,東德五州才進行了第一次州選舉。

1990年8月31號由兩德簽署第二個國家條約確認兩德統一,這個條約確定了兩德統一的具體形式是東德解體、以各州的名義分別加入聯邦德國。(Vertrag zwische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und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über die Herstellung der Einheit Deutschlands;Treaty betwee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and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German Unity)

然後兩德同四個佔領國進行談判,並於1990年9月12日簽訂有關修改德國國際法地位的「二加四協議」。

總結:東德政府解散並不是崩潰式的,而是根據相關憲法性法律和國際條約進行的法律步驟。

參考資料:康拉德·黑塞,商務印書館,《聯邦德國憲法綱要》第68-74頁。(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 Auflage, Heidelberg 1995 (Neudruck 1999),pp95-98)

德國自神聖羅馬帝國崩潰後的統一問題,政治學和國際關係上被稱為German Question。可以去Google Scholar查找。

手邊有兩本英書可以推薦。

Peter Alter的《The German Question and Europe:A History》和Dirk Verheyen的《The German Question:A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Geopolitical Exploration》

中文書可以參考瑪麗·弗爾布魯克的《德國史:1918-2008》

這幾本書的最後幾章都是討論兩德統一後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狀況,寫作的年代也比較新,都是2000年之後寫成或者最新修訂的。


讓我給出一些見解作為一個德國人住在德國超過20年。

我是一個德國人住在德國西南部,但我去過德國東部幾次。

一開始的一些事實:

1.德國分裂45年左右

2.德國統一了26年

3.德國東部的人口比其他部分低很多

4.人們在德國東部賺的比其他地方少

5.德國東部的方言是很不性感,到其他地方說

6.東部人種族主義,我想說在東部最納粹

7.東部的人吸煙比西部的人多

8.西部的人討厭東部,因為它很糟糕,每月他們收入的5.5%將被做為稅收

9.德國東部很現代並且很新,因為他們得到了很多錢從西部去修建。

從我的感覺東方和西方將永遠是不同的。上述差異,對我來說東方的主要區別是非常無聊和沒有提供旅遊景點也許除了柏林。另一點是,西部為東部付錢,使西部的人很生氣。

如果你有更多的問題請讓我知道:)

Let me give an some insight as a german who lived in germany for more then 20 years.

I am a germany who was living in south west germany, but i have been to the estern part of germany for a few times.

Some facts in the beginning:

1.germany was split for around 45 years

2.germany is united for 26 years

3.the population in the estern part of germany is quite low compared to the other parts

4. people in the east earn less then in the other parts

5. the dialect spoken in the estern part of germany is know to be very unsexy to the dialects spoken in the other parts

6. eastern people are quite racist, i would say in the eastern parts are the most nazis

7. people in the east smoke more than the west

8. western people hate the east, because its sucking 5.5% of their hard earned money as taxes every month!!

9.The eastern part of germany is quite modern and new, because they got a lot of money from the west to rebuild things.

From my feeling east and west will always remain different.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are stated above, the main difference for me is that the east is very boring and has not much to offer as tourist attraction maybe apart from berlin. The other point is that the west is paying for the east, what makes the west people pretty angry.

If you have more questions let me know :)


@鄒博文的答案更新了,對自己的錯誤一筆帶過不說,還指責我的答案在進行人身攻擊,實在看不下去了站出來再說兩句。

首先,您的答案中的錯誤可不止我答案里說的這些,根本不需要查很多就能繼續找出來,只不過覺得實在沒有意義再說下去了,只要大家不被您的答案繼續誤導我就心滿意足了。至於說什麼地圖的是我繼續挑刺,我真是無語,您自己看看你的評論區,大家都表達了質疑,而我只是幫助大家找尋一下真相罷了。歷史是客觀的,不容得您在那裡不加審慎的就寫篇答案,我雖然德語學的一般,但是由於個人興趣,關於東德的書還是讀過兩本的,@迅疾 答案中提到的幾本我基本都看過,不知您有沒有翻過呢?您張口閉口提到的漢斯-莫德羅可不是東德最後一位總理,而是在3月民主選舉前最後一任總理,他的前任就是大名鼎鼎的昂納克,而他本人實在89年11月13日臨時出任的德國總理,不到白天就被民選下了台(雖然依舊擔任議員)。真不知道您所謂的莫須有90年底合併前夕的抗議是怎麼由這位「總理」下令不開槍的(東德人知道過兩天要合併了,歡慶還來不及,還抗議東德政府?),您所說的專訪我當然看過,不過我知道,人家裡面提到的抗議不開槍一定是89年11月的抗議,而非90年9月的抗議。您也明白,知乎是一個思想菜市場,那麼在我看來,您的答案就是過期蔬菜,我站出來寫這篇答案就是為了不讓別人繼續上當受騙,想了解的更多還是要踏踏實實多讀點東西。您的答案不僅是對歷史真相的不尊重,更是對為爭取東西德合併而奔走的三代東西德政治家,對用自己的生命捍衛自身權利的東德民眾的洶洶民意的抹黑。如果您還有那麼點對歷史的起碼尊重的話,請您仔細查查那段歷史的書籍,起碼看看維基百科的詞條,然後把您的答案該刪刪該改改,不然我也保持對您的答案繼續抨擊的權利。

----------------繼續打高票的臉直到高票認錯的分割線-------------------

隨手一查繼續發現高票在胡說八道

高票在答案中引用了這個圖說明東柏林比西柏林差,結果大家一看,咦,怎麼反而是東柏林更亮呢?結果小弟我順手一查,請看柏林地圖

看到那個市中心的機場了嗎?對比上圖市中心的一小塊黑你就會發現這張圖就是左西右東的,也就是說,那張夜景里是東柏林燈光比西柏林亮!!!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東柏林的基礎設施建造的晚所以更好!!!高票居然在用這張圖片說明西柏林比東柏林發展的好,真是過於失察,糊弄知友

-------------------原答案-------------

高票高票答案騙得一手好贊啊,圖片不錯,但是史實上錯出去一萬八千里,近乎於陰謀論,我這個德語學渣都看不下去了。東西德合併前的那段史實答主說的一塌糊塗,錯誤百出。我隨便舉幾個

「1990年,德國與波蘭簽訂條約,兩國永久不再向對方提出領土要求,其實是為了防止這種併入的繼續擴展。」

媽呀答主你這個說法得被德國民眾罵到死好嗎?!簽協定是為了防止併入?你是凱丁嗎?!之所以簽訂這個領土合約是因為二戰後蘇聯東擴佔領一部分波蘭領土,並放任波蘭佔領一部分原德國領土(東普魯士),因此導致了大規模移民。而這種行徑其實類似於強取豪奪,但是由於當年的東德是蘇聯的衛星國,所以只能默認如此,但是西德肯定不幹啊!現在雙方合併了,波蘭自然很擔心統一的德國會繼續提出領土要求,所以當年蘇聯就要求西德政府必須先和波蘭等等與東德接壤的部分簽訂領土合約以保證不再舊事重提。可以說德國政府是做出了巨大的讓步與犧牲才接受了這個協定的,說什麼不願意讓合併繼續真是大繆!拜託科爾政府之所以能連任四屆靠的就是完成了東西德合併的歷史壯舉,若能再「收復」被霸佔的東普魯士,那更是大功一件,怎麼可能願意主動放棄領土要求。

再看一段答主的胡扯:

「事實上,從來沒有過兩德統一,只有東德滅亡。1990年6月,東德政府決定引入西德馬克來拯救陷入崩潰邊緣東德經濟。在之後的幾個月內,由於經濟無法改善,憤怒的人民走上街頭,有良知的東德領導人們不願意向人民開槍,政府迫於高壓,自行解散。此時,1990年9月20日,全世界再也沒有東德政府這個名詞了。政府解散後,舊有各州紛紛獨立,並最終仿照60年代薩爾州的例子,加入聯邦德國,西德議會一一批准,才有了今天統一的德國。世界歷史提到10月3日兩德統一的日子,其實是照顧東德人民的感情。這在當時是聯邦德國和幾個州之間的事,東德政府已經在半個月之前不復存在了。」

這段話里槽點滿天飛,真不知道答主從哪裡學的德國歷史!東德的最後一屆政府是民選產生的,選舉於1990年3月進行,而上台的根本不是東德共產黨,而是提出更為激進的合併政策的基民盟!對你沒看錯,就是現在德國的執政黨基民盟的東德分支,他們被選上來就是要完成東西德合併的歷史使命的,而不是為了使得東德延續下去,所以90年5月東西德政府就簽訂了合併條約並明確了先經濟一體化,隨後政治一體化的戰略,所以6月引入西德馬克,到9月東德人早都知道我們過兩天就要統一了還上街遊行抗議政府?還政府不願開槍?答主別逗了。至於為什麼要先解散中央政府那是因為西德實行的是聯邦制,所以加入應當從法理上以州為單位進行加盟。

順便再說兩句,答主後面的分析也是臆想居多,妄顧事實。事實上東德在合併前的經濟水平在社會主義陣營那是鶴立雞群的,生產力水平亦是高出一大截,尤其是汽車化工等等領域。稍有一點經濟學常識的人就會知道,如果一個國家擁有生產力比較優勢,它就可以通過外貿很容易的掙錢,更不要提東德擁有的是生產力的絕對優勢。不要以為社會主義陣營就沒有互相貿易,事實上東德可以說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大工廠,東德的經濟模式其實是外向型經濟。因此,當東德依舊在社會主義陣營停留,並且社會主義陣營不和資本主義陣營進行貿易時,其生產力水平足以讓東德民眾獲得不錯的經濟收入。但是一旦政治壁壘不復存在西德這個大怪物就能輕而易舉的獲得東德原有的種種訂單,並且在質量與成本上進行碾壓。既然如此,任何理性的國家都會放棄選擇東德作為生產商。而且在東德脫離社會主義陣營後,原本蘇聯,捷克等盟國的訂單自動作廢。因此東德幾乎可以說是被釜底抽薪,但這並不是西德的陰謀,而是歷史的悲劇。答主說什麼東德的私有化很多被西德買走巴拉巴拉,那是因為那些工廠實在是沒有生產的必要性,放著也是生鏽,所以賤賣了換成財政收入再做基礎設施的投資才是正道。

不懂可以不說,但是不能瞎說,高票答主明顯並不熟悉Wiedervereinigung 的細節,既然如此,就不要再臆測了,謝謝

-----聽說文要對題才有贊的分割線--------

正面回答下問題吧,的確沒有融為一體,但是這完全取決於觀察的方式,東西德經濟差距不小,這個看高票的圖比較直觀,但是經濟上的分歧其實並不是主要原因,畢竟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存在地理上不均衡,東德經濟再不濟,經過西德這麼多年不懈的輸血也發展起來了(連首都都搬過去了,您琢磨這決心),特別是基礎設施的建設甚至有勝於西德的趨勢,比如網速東德更快,公路東德更新。海德堡的德國老師還跟我們吐槽過東德教舍都比他們新什麼的。但是更主要的問題還是觀念上的。德國統一後東德人才流失比較嚴重,中青年骨幹都到西德去務工,留在東德的往往是老年人,空心化的社會加上經濟上的劣勢讓東德人感覺自己是德國社會中的異類,特別是社會歸屬感的缺失(原本東德的鄰里互助組織,社區組織,工會等等)讓東德人產生了:原來過得雖然窮,但也還算逍遙自在。工資少點吧,定期度假什麼的也不錯~而西德更自由主義或者說個人主義的生活方式讓他們並不適應。因此東德會產生一定的懷舊情緒完全可以理解(中國也有啊,懷念文革的人也不是沒有吧)。而對於西德人來說,經濟上輸血意味著更多的稅收,而更高的稅收意味著更大的不滿。東西德人長得差不多但語音是略有差別的,柏林音還好,如果是薩克森音的話,恐怕多半是要被低看一眼的。更何況東西德原本的教育和文化差異也是異常顯著,在DDR長大的人很少接觸西方的許多現代文化,比如電影,比如68學潮,比如搖滾樂等等等等。而文化背景的差別儼然成為了東德人的出身符號,種種歧視與分歧也因此而起。所以我的看法,東西德的合併還在路上,經濟上默克爾表態希望用20年來彌合,而文化上,或許還會更為漫長。推薦觀看電影《再見列寧》,如果您感興趣,也可以結合我之前寫的關於再見列寧的影評來看。傳送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879527/answer/28710582


說到東德,我不得不聊聊用中國資本主義文化腐蝕東德社會主義青年的事情。應該有助於大家對東西德區別的理解。

兩德合併25年了,如果以5歲作為社會記憶的開始,那麼對社會主義有記憶的德國人最年輕也得是30歲的中年人。所以,我說的故事不是現在,而是近十年前。那時候還有不少畢業不久的德國小夥子經歷過社會主義時代,戴過藍領巾甚至紅領巾,然後長大後被派到社會主義中國。(東德小學生低年級戴藍領巾)。

東德青年

同濟大學是德國殖民遺產,德語教育比較好,我的同學很多會去德資公司打工。這些德資公司雖然主要靠中國工程師幹活,但也總想放點德國人「摻沙子」,免得被中國人聯手架空。但老闆們又捨不得一年幾十萬歐元雇正牌工程師,於是就找了一群廉價的小夥子盯著中國人幹活。又要省錢,又要求是純種德國人,結果就來了清一色的東德社會主義青年。

這群人的生活經歷是什麼樣呢?生在紅旗下,長在華約里。在小鎮上淳樸地讀書,到附近十幾萬人口的城市認真地接受准高等教育(相當於我們的專科,但質量不錯),一輩子見過最大的城市是幾十萬人口的萊比錫、慕尼黑,臨行看了幾眼漢堡的商業區就感慨人間奇蹟。來中國之他們前以為要去一個落後的社會主義國家,抱著追憶童年的懷舊心態上飛機,複習了幾遍國際歌的唱法,準備老老實實過幾年清教徒生活。結果……德國小夥子們完全沒想到航線另一端的「考驗」。

東德跑車

中國工程師們其實不反感這些德國小夥子。雖然他們有隱含的「監工」身份,但總的來說,他們勤奮認真,樂於和中國人探討問題,不會盛氣凌人地指手畫腳。烈日暴晒下,他們甚至會把辦公桌搬到工地邊上,一邊盯著工程進度一邊做文書工作,堅決不回近在咫尺的空調房。這是好工程師的特質。

但無論如何,在中國搞施工,在全世界土建最發達的國家要趕上平均建設速度,總有些事情要妥協,總有些文化你得融進去。否則即便你再認真,工程進度也不可能保證。為了讓德國同事儘早認同這些妥協,攜手創造資本主義的工程奇蹟,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他們加入中國工程師的文娛圈——這些年施工單位的風氣你懂的。

幾番磨合下來,中國工程師找到了標準化洗腦套路。浦東機場下飛機的社會主義青年首先會被安排遊覽陸家嘴外灘,傍晚時分看看資本主義摩天樓群的壯景,讓他們知道漢堡不過是個小漁村。然後趁著震撼未消,拽到最好的川菜館子饕餮一番,讓他們知道德國的餡餅在這裡得喂狗。順便喝點高檔白酒讓他們知道以啤酒計算的酒量不值一提。就在半醉半醒之間,德國小夥子們被同事拖進項目部附近的某家酒店,準備上「正餐」。

在長三角的某些地方,場子是有調度中心的,還有一票整裝待發的麵包車在城市外環上巡航待命。你把電話打到場子里,調度員會立刻呼叫最近的巡航部隊,派滿滿一麵包車的小妹衝過來,列隊走到你的房間候選。你覺得不滿意也沒關係,小妹們上車,回到主幹道上待命,另外一輛也處於巡航狀態的麵包車會頃刻間趕到,把新一隊小妹運到你的房間。我對一個朋友說,這好比蘇修的火炮集群,前線哪裡呼叫就砸哪裡;我那個朋友說,蘇修炮兵哪有這水平,應該說像美帝的空軍火力,隨時都有一群轟炸機在頭頂盤旋,電台一喊就俯衝而下……德國雖然有紅燈區,有合法妓女,但20出頭的淳樸少年怎麼可能擋住機械化的資本主義肉體自選市場,基本上不會等到第三輪火力覆蓋,就都繳械投降,吼叫著要多批判幾次資本主義腐朽文化。第二天早上起來,中國同事在他們眼裡就是資本主義報喜天使。馬克思和恩格斯導師?他們是哪國人?

中國有個很俚俗但不無道理的說法:「一鐵是同窗,二鐵是同鄉,三鐵一起扛過槍,四鐵一起……嫖過娼」。社會主義青年既然上了資本主義的床,那就別想再下去了。中國每年的混凝土澆築量超過世界其他國家之和,鐵路爬上了青藏高原,大橋跨過了長江,東莞既是工業重鎮也為世界確立性服務標準。在發達資本主義文化熏陶下,德國小夥子們在遠東的成長速度很快,迅速適應了中國項目部生活。讓他們回到安靜的德國小鎮,去適應一年才修幾座樓的緩慢工程進度,那比再被斯大林同志碾壓一次還難過。於是,許多德國人回歐洲又回來,甚至不少會紮根長三角,拿著按中國標準來說不錯的收入享受資本主義文化生活。這十年中國的發展速度比之前的十年還要驚人,想必我的同學和他們的同事又禍害了最後一批德國社會主義青年吧。只是每當想起這些故事,我都會記起某個著名德國作家的著述:

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

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於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聖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總而言之,它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

資產階級抹去了一切向來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聖光環。它把醫生、律師、教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它出錢招雇的僱傭勞動者。

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 資產階級揭示了,在中世紀深受反動派稱許的那種人力的野蠻使用,是以極端怠惰作為相應補充的。它第一個證明了,人的活動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它創造了完全不同於埃及金字塔、羅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蹟;它完成了完全不同於民族大遷徙和十字軍征討的遠征。

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係,從而對全部社會關係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動地保持舊的生產方式,卻是過去的一切工業階級生存的首要條件。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於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關係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係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人們終於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生活地位、他們的相互關係。

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繫。 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使反動派大為惋惜的是,資產階級挖掉了工業腳下的民族基礎。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並且每天都還在被消滅。它們被新的工業排擠掉了,新的工業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這些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舊的、靠本國產品來滿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極其遙遠的國家和地帶的產品來滿足的需要所代替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於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

資產階級,由於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於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裡推行所謂文明,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

資產階級使農村屈服於城市的統治。它創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農村人口大大增加起來,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脫離了農村生活的愚昧狀態。正像它使農村從屬於城市一樣,它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於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於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於西方。

資產階級日甚一日地消滅生產資料、財產和人口的分散狀態。它使人口密集起來,使生產資料集中起來,使財產聚集在少數人的手裡。由此必然產生的結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獨立的、幾乎只有同盟關係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關稅的各個地區,現在已經結合為一個擁有統一的政府、統一的法律、統一的民族階級利益和統一的關稅的統一的民族。

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採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彷彿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

由此可見,資產階級賴以形成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是在封建社會裡造成的。在這些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發展的一定階段上,封建社會的生產和交換在其中進行的關係,封建的農業和工場手工業組織,一句話,封建的所有制關係,就不再適應已經發展的生產力了。這種關係已經在阻礙生產而不是促進生產了。它變成了束縛生產的桎梏。它必須被炸毀,它已經被炸毀了。

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競爭以及與自由競爭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資產階級的經濟統治和政治統治。

…………

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裡的積累,是資本的形成和增殖;資本的條件是僱傭勞動。僱傭勞動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競爭之上的。資產階級無意中造成而又無力抵抗的工業進步,使工人通過結社而達到的革命聯合代替了他們由於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於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佔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古人云,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歐洲當年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到了中國反而最容易被資本主義拉下水,中國終於也當了一回資本主義發動機。各位中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這一輪資本主義高潮過後,你們如何理解資本主義掘墓人的任務?提醒一下,從投胎時開始算概率的話,作一個準中產工程師的概率和坐在麵包車上當小妹的可能性是一樣的。

相關閱讀:

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到底怎麼樣? - 馬前卒的回答

待兩岸統一後,蔣介石的陵怎麼安排? - 馬前卒的回答


歷史我不大懂,作為一個球迷,我從足球角度來講講吧。

首先要說的是,目前的德甲所有球隊全部來自西德,首都球隊柏林赫塔在西柏林境內。下圖是這個賽季德甲的18強。

德國足球重鎮的分布呈現明顯的西強東弱的局勢,自北向南,從漢堡、不萊梅,到集聚態分布的萊茵-魯爾城市群,再沿著法蘭克福、斯圖加特直到南部重鎮慕尼黑,呈現月牙狀的分布形式,沿途幾乎囊括了德國足壇所有的足球重鎮。其他地區則顯得較為空曠。 德國東部足球的發展相對落後,別說德甲了,把德甲、乙、丙三級職業聯賽全算上,也沒幾隻球隊,大多混跡於更低級別的地區聯賽。

下圖中左為2011年德國25萬人口以上城市分布圖;右為14/15賽季德國足協前三級別聯賽球隊分布圖,紅為德甲,藍為德乙,綠為德丙。

關於德國東部足球的發展,先說說首都柏林。 和英、西、意、法相比,德國首都柏林是五大聯賽中最尷尬的首都,蓋因其首都足球取得的成就與其首都地位最不相稱。柏林赫塔和柏林聯是柏林的兩支代表球會,同時也是同城德比對手,不過隊史成就都乏善可陳。實力更強勁的柏林赫塔位處西柏林(故能在兩德時期參加德甲),坐擁德甲第二大球場,但除了兩次德國聯賽杯冠軍,以及德甲元年之前的兩次聯賽冠軍外,別無建樹。這與馬德里雙雄、羅馬雙雄、倫敦諸強相比,實在是差得太多。

前東德地區包含了東柏林、勃蘭登堡州、薩克森州、薩克森-安哈爾特州,以及位處北境的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羅斯托克(12個德甲賽季)是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現下唯一的前三級別聯賽球隊,他們是前東德球會在兩德統一後出戰德甲最多的球隊,但近幾來逐漸沉淪。科特布斯(6個賽季德甲)因為邵佳一而被中國球迷熟知,柏林聯、奧厄常年混跡德乙、德丙,萊比錫紅牛建隊時間太短,都從未登臨德甲。

前東德地區球隊普遍萎靡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兩德統一後的遺留問題。儘管德國統一至今已有20餘年,但前東德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很多,俱樂部自身的球會經營、體系建設、配套設施、職業化進程、市場化運營都和德國其他地區的成熟球隊差距懸殊,經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而自身問題和整體環境共同制約了東部足球的發展。


沒牆也沒見日本關東和關西融為一體啊。


關於某張柏林市的夜景照片,我來解釋一下吧。

樓上的匿名用戶已經指出了是色溫的問題,下面我會詳細說明。

首先是這張照片的來歷:

資料來源:European Space Agency(ESA)官網

Berlin at Night

這張照片攝於2012年,由國際空間站(ISS)的宇航員André Kuipers所拍攝。

原圖是大小3.24MB大小的巨幅JPG,而且包括了柏林市周邊大塊的黑暗區域,樓上的圖片是截取的原圖中心部分柏林市區的那塊。接下來分點澄清:

  • 這張照片的方向與通常的地圖繪製方向一致,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而不是相反。

  • 這張照片展示出來的直觀的區別並不是亮度,而是色溫,或者說是顏色。

如果有不清楚的朋友,我用粉色線條勾出邊緣,相信大家能夠看出其中的區別:左側西柏林的燈光偏綠(冷),右側東柏林的燈光偏黃(暖)。

  •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東西柏林使用的照明光源種類不同。

資料來源:theguardian官網

How astronaut Chris Hadfield showed Berlin"s ongoing struggle for unification

Daniela Augenstine, of the city"s street furniture department, says: "In the eastern part there are sodium-vapour lamps with a yellower colour. And in the western parts there are fluorescent lamps – mercury arc lamps and gas lamps – which all produce a whiter colour." The western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long favoured non-sodium lamps on the grounds of cost, maintenance and carbon emissions, she says.

答主註:文中提到的Chris Hadfield是ISS另一名宇航員,他很喜歡發twitter直播,並在2013年把那張2012年拍攝的照片放到了twitter上,引發了這個討論。

也就是說,東柏林主要是老式的鈉燈,而西柏林主要是汞弧光燈和汞燈(接近我們通常說的日光燈)。做過物理實驗的同學,或許知道鈉燈的中心波長是589nm附近的鈉黃雙線,為黃光;而汞燈的多根譜線混合,總體呈現為白光,偏藍綠。

根據這名柏林市官員的回答,由於西德長期以來出於(節約)成本、(方便)維護和(減少)碳排放的原因而避免鈉燈的使用,造成了柏林市夜景東西柏林如此巨大的差距。

結論:

  1. 西柏林在基建上確實優於東柏林,而這一點體現為與東柏林相比,西柏林的城市夜間照明燈光更偏冷色調。

  2. 東柏林基建更好的說法以及基建差異體現在東西柏林燈光亮度差異的說法均系無稽之談。


哥現在就在東德某著名城市(=_=),哥都沒說話,你們在這吵吵啥??

-----------------

其實東德與西德本來就是一體,無非90年之前政治制度和經濟上有點差距而已。

如今看來唯一的區別就是經濟上略微差了一點,但是合併以來,政策一直向東德傾斜,經濟也追趕的差不多了。

依哥的看法,東德還是很適宜居住的,因為物價相對較低,而且幾乎看不到黑人,心理感覺很安全。

但是東德的老年人不講英文確實是個小bug。。。


德甲聯賽中沒有一隻東德球隊,德乙聯賽也只有萊比錫紅牛屬於東德GDR,數十年來有能力進入德乙甚至德甲(極少)的也就是那幾隻:二戰中被夷為平地的德累斯頓,羅斯托克,前幾年的科特布斯


香港短期內肯定不會愛上大陸


法國作家莫里亞克有句名言:「我是如此深愛德國,以至於我希望有兩個德國。」

先說結論:沒有。

先上圖

即便不看圖片標註,只從東西德地圖顏色反差就不難看出,它們像兩個國家。在柏林市,東西德之間的差距也相當明顯

右側較亮處為前西柏林,左側較暗處為原東柏林。

東西德之間的差距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從中世紀霍亨施陶芬王朝以降,東普魯士地區就始終是歷代德國王室的龍興之地。今天的東德地區靠近原東普魯士,是今天德國版圖中最早獲得發展的幾個地區之一。但東部的發展始終建立在早期農奴制經濟基礎上,因而1848年普魯士王國廢除農奴制之後東部已失去相對於西部的發展優勢,而西部萊茵河地區在法佔時期已經取消了農奴制。普魯士長期對法作戰,自拿破崙戰爭起便在西普魯士地區建立的300千米左右的防禦縱深,各項工農業均得到一定發展。

19世紀上半葉起,隨著普魯士煤炭鋼鐵工業的發展,在埃森,多特蒙德,蓋爾森基興等地紛紛建立起早期近代工業的雛形,魯爾工業區逐漸形成。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象徵,魯爾區代表了由普魯士向德國轉變的這一歷史時期整個德國的驕傲。1888年,魯爾區人口僅僅140萬,創造了當年全球GDP的7%,德國的經濟重心徹底轉移到西部,而東部仍在恪守傳統產業,農業。當時東部不發展並非是東德人民錯失時機,而是以暫緩東部發展為代價支持西部發展的國策使然。另一方面原因是因為德意志第一帝國雖然完成了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革命,但這是一次不完全的革命。政治方面雖然已經確立的民主制度,並奉行兩院代議制,但其政府實質仍是二元制政府,即首相把持朝政,而皇帝通過任免首相實際上控制國家。不難看出這樣的政體形式之下,德國封建貴族仍保有較大勢力。而東部,就是這些貴族的封地。因此不難理解,為何東普魯士戰役爆發後德國要冒西線戰敗之險馳援東線。

兩德之間真正拉開差距是在二戰後兩大陣營對德國的佔領統治。因而在此階段兩德之間的差距更像是在當時歷史階段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之間的差距。1966年-1986年間,以1965年為基準,蘇聯的實際GDP長期相當於美國的64%,而東西德之間的比例則是61:100。

東西兩德在美蘇冷戰中雙方勢力版圖上的地位不同,美國眼中,西德是一個有自主權的獨立國家,美國的一級盟國,因而對德國沒有過多干涉。1970年,德國超越英法,成為資本主義二號經濟體。相形之下,東德更像是蘇聯的衛星國,處於華約集體計劃經濟之下。

現在討論兩德統一的問題。事實上,從來沒有過兩德統一,只有東德滅亡。1990年6月,東德政府決定引入西德馬克來拯救陷入崩潰邊緣東德經濟。在之後的幾個月內,由於經濟無法改善,憤怒的人民走上街頭,有良知的東德領導人們不願意向人民開槍,政府迫於高壓,自行解散。此時,1990年9月20日,全世界再也沒有東德政府這個名詞了。政府解散後,舊有各州紛紛獨立,並最終仿照60年代薩爾州的例子,加入聯邦德國,西德議會一一批准,才有了今天統一的德國。世界歷史提到10月3日兩德統一的日子,其實是照顧東德人民的感情。這在當時是聯邦德國和幾個州之間的事,東德政府已經在半個月之前不復存在了。

對於兩德統一,聯邦德國民間和官方存在著兩種不同態度。自從柏林牆倒塌,邊境開放的那天起,西柏林市政府宣布向每個東柏林市民發放100西德馬克的代金券,西柏林市民熱情歡迎分隔了幾十年的骨肉同胞,而政府卻有自己的小算盤。西德政府在統一之初即認清一點,東德由於長期受蘇聯模式影響,經濟落後,體制僵化,思想閉塞,想要融入西德社會,不僅需要長期改造和重建,更需要西部長期向東部輸血。處於民族情感,國家必須實現統一,但統一的代價是高昂的。1990年,德國與波蘭簽訂條約,兩國永久不再向對方提出領土要求,其實是為了防止這種併入的繼續擴展。

東德民社黨最後一任黨首,東德最後一任總理莫德羅曾說:失去政權後,那些年我們好像是罪犯。東西兩德人民在度過短暫蜜月期之後由於長期信仰和習慣的不同產生了越來越嚴重的分歧。老東德人一律被視為共產主義的遺毒,無論在社區選舉還是議會中都得不到應有的話語權,因為他們全部被視為「不懂民主」。1991-1994年間,德國政府在大規模對東援建期間也曾出台過不少不利於東德發展的法律。1950年東德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給普通民眾,東德政府在垮台前幾周重新立法保障了土地所有權,若非這一有先見之明之舉,1993年東德可能有幾十萬農民會失去土地。從很多層面上講,若非莫德羅的短命政府最後時刻的一系列立法保護了即將解體的東德,西德政府接受的東德將是一個完全崩潰,無數人無家可歸的爛攤子。我們應該向這個窮途末路的政治家致敬。

與聯邦德國的經濟模式不同,東德長期奉行計劃經濟體制,支撐國民經濟的是類似於蘇聯的動輒上萬人的巨型工廠。90年代東德進行的私有化運動是東德在同一後衰落的高峰階段。40%左右的大型國企被關閉,倒閉,甚至完全剷平。在其餘60%中,85%東德國有財產變成西德私有財產,10%被國外資金收購,只有5%真正回到了東德人民手中。大批東德官員,政治領袖甚至大學教師被判刑,被大幅削減退休金,更有相當一部分人像老納粹一樣被剝奪了政治權利。東德的精英階層從一開始就被視為二等公民。很長一段時期,兩德統一後雙邊尋求的不是團結,合作和諒解,而是在官方層面更加強調雙方的差異。

本賽季,德甲聯賽里已經沒有東德球隊了。時至今日,從數據上看,東西兩德之間的差距似乎是在縮小。2014年,東德人均GDP為西德的79%,而1990年時僅為40%,但一個顯性因素在於東德人口大量流失,高級人才84%流向西部。2014年,東德人口為1630萬,比1991年還少170萬。眼下,東德的生產力水品是西德的73%,而2.5%的經濟增速也落後於3%的全國整體水平。東德擁有全國17%的經濟資源,經濟規模卻只相當於全國的11%左右。德國政府為平衡東西部發展持續向西輸血也引發了同樣現階段經濟低迷的西德的不滿。奧伯豪森是為緩解危機大面積關停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又進一步抬高稅收,直接嚇跑了投資企業。這一心態上的差距也加劇了雙方的相互不滿。

與自身相比,東德在過去5年經濟取得了明顯進步,以萊比錫為中心,西北部出現了一個小型的以能源研發為主要產業的新興工業區,然而這樣的努力完全不足以撼動西部巴伐利亞州和巴符州的經濟地位。究其根本,在於東部存在基礎性缺陷。與西部相比,東部基礎設施不完善,產業結構落後,教育不足。。。。。。總之一切在高中地理課本中能找到的負面評價。

東部在今天能獲得一個還算不錯的發展契機,不能不說和政府的政策偏向有關:現任總統高克和總理默克爾都是東德人。

隨著德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下降,德國即將成為一個移民型國家,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衝突即將爆發。今天德國人與伊斯蘭移民的衝突已經初露端倪。德國人給中國人的印象多半是認真,嚴謹而精確,但那都是老德國人,新一代德國人全身閃耀著搖滾精神。如今,面臨著國內經濟問題尚未解決,德國新納粹勢力已有抬頭之勢,當務之急,當以平衡經濟為主。

======================================================================分割線,500贊後感謝

以下要說的已經和答案無關了,大家如果不想看可以直接退出,見諒。先感謝 @迅疾 對於答案的糾正。我在該段確實表述不明。如果對一些朋友已經產生了誤導在此表示歉意。

樓下已經有人另開答案了,與其說實在討論問題,不如說已經在人身攻擊了。先說一點:我根本不想所謂「騙贊」,很簡單,完全沒必要。知乎不過是個可以討論問題的平台,我不可能通過它獲得什麼利益,我也自知沒有成為大神的能力,只想把自己的一些淺見跟大家交流。我可以接受批評,但不能接受無端的攻擊。

在此我要再次道歉,關於圖片中柏林市區夜景的圖片。我的確弄反了,這張圖片的來源是新華網關於兩德統一25周年紀念的特輯,是我在當年下載的老圖,而當時圖片下的標註即是左東右西的左右相反航拍圖。

下面來說說另一位知友的觀點。我不知道究竟是您眼神不好看不清,不認識字看不懂,還是理解力處在小學二年級想像力已經發展到哲人王階段了。我在答案里從沒說過東德就是東普魯士,沒說過東德末代政府是共產黨政府,沒說過東德政府最終解散是說不幹就不幹了。結果,在另一篇答案里,這些已經成了信誓旦旦說要打臉的證據了。我就呵呵了,我想這才是因為想騙贊想瘋了。當發現自己有300+贊的時候,可能你今天唯一的工作就是繼續找漏洞。當然,只要想找,很容易。只是別把自己說得像是聖母要拯救世人的情節那樣,說是要為知友討回公道?你自己都相信,自己沒那麼高尚。

這位知友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容不下任何書中沒有的觀點,而把這些看法一律劃歸為「臆想」。首先我覺得應該先分清「推測」和「臆想」的區別,其次,我所有被指責為臆想的觀點,全部來自東德解體的當事人,東德末代總理莫德羅在2011年接受《南方都市》採訪時的內容,有興趣的知友可以看看,網上應該不難找到。我想問究竟應該相信您反對「臆想」而注重「事實」的觀點更正確,還是當事人的親身經歷更權威?所有歷史事件,小到短期影響,大到歷史意義,從來沒有一個當事人會在塵埃落定之前給出答覆,而總結這些問題正全是靠後人的「臆想」。按您的意思,我們應該正是向您做的一樣,死背課本,做一個放不了幾本書的書架,不再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有人說東德人民衝上街頭純屬胡扯,我怎麼沒聽過?太對了。1990年,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面對示威遊行的人民,不願意開槍,而在幾乎前一年,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做了完全相反的事。這種有諷刺意義的對比,有些人肯定不希望它出現在歷史書上。而只知道背書的人自然不會了解這些。

德波兩國簽訂條約不再向對方提出領土要求一段,我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兩德統一後大量文件解密,其中包括格但斯克希望回歸德國的文件。西德政府權衡後拒絕。這一史實有據可考。

另一些知友們,我連呵呵都不想了。中國人好跟風,這種跟風尤其就體現在當有人持反對意見的時候。那位獲得300+贊的知友的答案我看了,結構清晰,語言明確,算得上好貼,雖然我們觀點相左,我還是很欣賞。但我敢肯定,給它點贊的人里超過90%連個三分之一都沒看完,只要點個贊,然後到評論里像大V微服私訪一樣隨便附和一下答主,就有一種意見領袖般的感覺。接著就有人吐槽什麼知乎系統漏洞啊,明眼人太少啊,整體素質太低啊。。。。。。如何如何。老實說,這真的太搞笑了吧。我還以為是什麼大人物發表評論了呢,點進去一看,給出的答案不是廢話就是純凈水,沒幾句有用的(並非對潛水黨不敬,如有冒犯請見諒)。最可笑的還是那些腦殘噴子,抱歉使用了「腦殘」這種暴露屬性的詞,但我實在想不出更合適的了。如果你不懂,可以在一邊看著,閉嘴不說話很難嗎?以後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最好匿名,免得玷污了你父母給你起的名字和暴露自己高尚格調的非主流網名。與其說在這水知乎,還不如回qq空間看看不轉不是中國人的腦殘貼和一看就犯矯情病的雞湯。跟那位知友不一樣,腦殘噴子是把知乎拉到和貼吧一個水平線上的大功臣。

最後送給冒牌大V們和噴子們一張圖

you big disgrace

(ps;評論已關,噴子們如果無處發泄也別忍著,可以去撓牆)


香港回歸真的融為一體了嗎?


沒有, 直到現在西德人都覺得自己比東德人高一等。 東德人也很介意自己被稱為Ossi.

在柏林逛一圈,西部和東部還是像兩個不同的國家。 東部比較alternative,新納粹也是出沒在那一帶。這幾年年輕人的素質也差很多,不說德語就大喊著讓你滾蛋。

我昨天去東部見朋友,被人堵在洗手間門口問吸不吸可卡因。


"Berlin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or over 40 years," explains Christa Mientus-Schirmer of Berlin"s city government. "And although we"ve made a lot of progress in the 20 years since the wall fell, we haven"t had the money we would have liked to equalise the two parts of the city."

Daniela Augenstine, of the city"s street furniture department, says: "In the eastern part there are sodium-vapour lamps with a yellower colour. And in the western parts there are fluorescent lamps – mercury arc lamps and gas lamps – which all produce a whiter colour." The western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long favoured non-sodium lamps on the grounds of cost, maintenance and carbon emissions, she says.

看到那個市中心的機場了嗎?對比上圖市中心的一小塊黑你就會發現這張圖就是左西右東的,也就是說,那張夜景里是東柏林燈光比西柏林亮!!!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東柏林的基礎設施建造的晚所以更好!!!高票居然在用這張圖片說明西柏林比東柏林發展的好,真是過於失察,糊弄知友

滌生與秉夏打臉的水平還不夠,結果自己也犯了錯誤。這張圖其實確實能說明西柏林基建更好(亮不一定代表好,見上面黑體部分),柏林市政府已計劃在2050年前換掉東柏林的燈來實現碳中和。當然鄒博文的答案並沒有想到這一點,他也認為亮就是好。

---------------------------------

至於正規的回答,現在排名靠前的答主都說的很好了。之所以不在評論區寫是因為格式不支持,而且看到的人少。


「徹底」的標準是啥?

無障礙流動,民生福利,認同感,……

那個貼衛星燈光圖的也算醉了,加州和紐約算徹底融合不?!

一句話:已經徹底融合。


並沒有。

答主花了一年的時間將德國從南到北遊歷了一圈。

我在慕尼黑看到的是繁華,人們的臉上寫滿了快樂。在海德堡看到的是美景和大學,人們臉上都有一種對於生活的嚮往。

但當我到了萊比錫,這個前東德第二大城市,我什麼都沒有看到,因為本應繁華的大街上空無一人,家家戶戶亮燈的也很少,牽著狗在公園裡散步的人很不情願地在打掃小狗的排泄物。更有甚者,萊比錫大街小巷都是當年轉型時期的宣傳,一如今天我們大街小巷迎接兩會的橫幅。

我到了德累斯頓,前東德第一大城市,我看到了戰後重建的繁榮,人們在掙扎著過上幸福的生活。

我覺得世界上最虛偽的一句話,就是肯尼迪在柏林牆前面說的那句話。

「今天,我是柏林人」。

如果不是超級大國的鬥爭,一個民族怎麼會陷入兩個國家分崩離析、世代為敵的悲慘。柏林人也許是世界上所有國家之中眼神最複雜的民族吧。和巴黎相比,柏林就像是一個清純的小姑娘。大街小巷都透露著直來直去的好爽。但是我從她的眼神中讀出了悲傷,那是那段不能言說的歷史帶給她的創傷。今天,柏林博物館島上的彈坑還在提醒著我們七十年前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然而,跨越那條因為戰爭的遺毒而造成的鴻溝,卻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

當你真正接觸到痛苦的個體的時候,你會發現,戰略思維、國家利益、歷史大勢甚至生物進化,都是微不足道的。兩個德國就是這樣。民族情感的分裂與對立,思念與恐懼,甚至嫉妒與自豪,都在這片孕育過無數哲學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的土地上共存。


先來回顧一下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納粹德國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分區佔領。蘇聯佔了東邊,49年成立了東德,美英法佔了西邊,隨即組建了西德。

東邊是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西邊是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佔領國不同的意識形態也導致了其後各自成立的國家的形態的不同。

而從1949年兩德分裂開始,很多東德人都逃到了對面的西德,其中不乏一些熟練工、專家和工程師,且其中多是青壯年,這對東德的經濟建設造成不小的損失。關鍵是這讓東德當局很尷尬,明明是自己的人老往人家懷裡鑽。於是在1961年開始在東西柏林之間修築一道牆,以阻止人員外逃,這就是「柏林牆」。不過他們叫做「反法西斯防護牆」,意思是立牆的目的不是防止裡面的人出去,而是防止外面的人進來。

[圖為 建造柏林牆,前後修建了4年時間,全長165公里]

柏林牆建立起來後,東德甚至還專門下達了《開槍射擊令》,使槍擊逃亡者合法化,之後這一外逃趨勢就明顯被遏止下來了。

而至於對彼此的態度,一開始兩國都還是明確的,他們拒絕承認對方是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

像西德的阿登納政府,即使在後來迫於形勢壓力與蘇聯建交,但依然拒絕同除蘇聯以外的任何與民主德國建交的國家建立或保持外交關係。因為這是由當時的副外長哈爾斯坦頒布的外交政策,所以也被稱作「哈爾斯坦主義」。

後來,隨著勃蘭特的上台,其「新東方政策」的提出使兩德關係有所緩和,並逐漸建立外交合作關係。

而民主德國呢,50年代也始終堅持民族統一,但到後來隨著冷戰格局的形成,也開始接受現實,所以當聯邦德國放棄哈爾斯坦主義,推行新東方政策時,民主德國也予以積極回應。特別是1972年的簽訂的《基礎條約》,兩國政府彼此承認是主權國家,

後來昂納克當政後,進一步提出了「兩個德意志民族」的理論,修改了憲法,正式放棄了重新統一國家的要求。到了1973年,兩個德國同時加入聯合國。

然後緊接著,1974年足球世界盃的時候,出現了兩個德國隊,東德較西德足球水平要弱一些,但這屆球賽上東德以一比零擊敗了西德,不過最後還是西德拿到了世界冠軍

可以看出,兩德關係發展到70年代,彼此雙方都已經安於現實,也不再嘗試重新統一。

[圖:兩國民眾逐漸疏離(1949)。第一張圖:1945年:「兄弟!」;第二章圖:1955年:「我親愛的表兄弟!」;第三張圖:1965年:「啊哈,是的—我們在外國有個很遠的親戚!」]

而後來的柏林牆倒塌以及隨之而來的兩德統一也完全是個意外。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並實施改革,89年東歐劇變,東西德人心思動,東德當局為順應民心,簽發旅遊令,只是放寬私人出境限制,但被錯誤理解為「柏林牆開放」。其後大批人湧向西德,柏林牆被人為拆除,而當時的總理科爾還正在波蘭進行國事訪問。

柏林牆的倒塌可以說是兩德當局都沒有預料到的,完全意料之外的事情。

梳理德意志民族歷史的時候我們或許會感到非常奇怪,他們居然就這麼安然地接受了分裂的局面,並且提出了「兩個德意志民族」的理論,還同時加入了聯合國。

這在大一統思想深入人心的中國人看來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但如果倒溯歷史,會發現德意志民族分裂的思想由來已久。

公元四世紀,日耳曼人的民族大遷徙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當然這其中和我們的東漢帝國關係也不小),之後日耳曼人建立起了許多小王國.

[圖為日耳曼小王國。這些小王國包括:③西班牙半島的蘇維匯王國(411年)、⑥南高盧和北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國(419年)、⑤北非的汪達爾王國(439年)、④以里昂為中心的勃艮第王國(457年)、②高盧北部的法蘭克王國(486年)、⑦義大利北部的東哥特王國(493年)和倫巴德王國(568年)]

其中最強大的莫過於法蘭克王國。但隨著查理大帝去世,東法蘭克王國就分割為三部分了(分割思想如此深入人心,甚至查理大帝本人也頗為贊同分區治理的方案)。

[東邊就是後來德國的雛形,下面是義大利,西邊是法國]

再到中世紀,很長一段時間內,德意志都是諸侯邦國分立的體制。

甚至到了近代,各邦君主為了維護著他們的專制特權,並不願統一。有識之士希望建立統一民國家的嘗試均告破滅,1848年革命的失敗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從歷史上看,分裂在德意志民族是常態,分割思想深入人心,這不僅在德國,在歐洲各國也都是常態,當然除了思想文化因素以外,這和他們的獨特的地理環境也有很大關係。

可以說,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思想有多重,德意志民族分裂的思想就有多深。

雖然現在東西德統一了,不過依然還有人存著懷念以前的想法,這還不僅是在東西德之間,也在各州之間存在,像巴伐利亞,由於歷史上的優越地位,總帶著傲嬌氣兒地喊著,「Wir sind Bayern」,不說我們是德國人,而是說我們是巴伐利亞人,我們巴伐利亞怎麼怎麼樣。這要換到中國你試試?立馬給你定個分裂國家反動罪。

再從現實來看。

我們常說的是「Wiedervereinigung」(重新統一),似乎兩個德國都還存在只是聯合到一起了,但事實上是東德沒有了。

根據兩德簽訂的兩個《國家條約》,官方文件上寫得是「inkorporieren」,即「併入」。是東德併入西德,而非兩德平等的統一。

從國旗上就能看出來。

原來民主德國的國旗是一面黑、紅、金三色旗,中心放置一個由鎚子、圓規和谷穗組成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徽:

而現在合併之後,去掉了中間的鎚子、圓規和谷穗,變成了和聯邦德國一樣的國旗。而且現在德國境內禁止懸掛前東德國旗,你自己在家裡玩可以,但是不許拿出來。

合併之後,也有過遊行,原東德人舉著中間一個洞的國旗遊行示威,意思很明顯,民主德國的象徵已經不見了。

從國家的名稱上也能看出來,

西德原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德語縮寫」BRD「

東德原稱: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語: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德文縮寫:DDR

現在合併之後德國還是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民主德國已經消失了,所以實際上民主德國是被「併入」(inkorporieren)聯邦德國的,而非地位相等的再統一(Wiedervereinung)。

而且我們以為東德人從此脫離了一黨獨裁的社會主義制度,呆板的計劃經濟,跨入了多黨制的民主體制和自由的市場經濟就會很高興嗎?也不盡然。

一位30年代出生在北威州的東德老人感到他們在統一後被騙了:

「在東德時期,我們享有免費的醫療、免費的住房、沒有乞丐,沒有窮人,雖然也沒有太過富有者,但每個人都生活的舒適而開心。

而現在,當我們民主了,自由了之後,我們卻失去了一切:免費的醫療、免費的住房、免費的食品等等,除了那空洞的自由與民主的叫嚷,我們什麼都沒有了。

我想請尊敬的默克爾女士告訴我,當我不得不這樣坐在街頭乞討謀生時,你們的民主和自由在哪裡?它能幫我們繼續生活下去嗎?」

像這樣,很多老一輩的人並不想要什麼自由、民主之類的,他們已經老了,只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很滿足了,也不會想著要去大街上遊行示威什麼的。

而且似乎由於我國的國情,常有一類看法是別人的制度好,自己的制度不好,但其實各有優缺點,勒龐在《烏合之眾》里也有所表述:

「一種政治制度的形成需要上百年的時間,改造它也同樣如此。各種制度並沒有固有的優點,就它們本身而言,它們無所謂好壞。在特定的時刻對一個民族有益的制度,對另一個民族也許是極為有害的。」

資本主義也有周期性的經濟危機,而且伴隨著經濟泡沫、通貨膨脹、物價居高不下等。這位北威州的老人的感慨也確有他的道理。

80年代中期,東德的經濟實力還是很強的,而且由於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一個高福利國家,教育免費、醫療免費,他們實行嚴格的物價控制,物價長期穩定。還沒有通貨膨脹。

低物價是什麼概念,想一想十幾年前的中國,一個冰棍一毛錢,小時候感覺十塊錢就能花好久了。而從東德到西德,相當於把你一下由十年前的中國推到了現在,這確實讓人難以接受。

所以他們懷念以前也不是沒有道理。

再說西德,西德人的不滿就更理直氣壯了。1990年聯邦政府為了促進東西德的真正平等和統一,於是決定向西德人徵收「團結稅」,稅率是5.5%。用以援助原東德地區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有企業改制的成本等。

也就是說,你原本一個月5000塊的工資,莫名其妙就被抽去了275塊錢。估計擱誰誰也不樂意。

他們想著是你們自己把國家搞成這個樣子的,現在又讓我們來援助,哪有這道理。這讓不少西部人對東部產生了厭惡情緒。

而且西德人也確實有些看不起東德人:

有朋友在德國旅遊,車上一人突然對他說,咱們到東德了。他很驚奇,這你都知道?這人回答說,西德的路是很平整的柏油路,而東德路基本都是坑坑窪窪的,剛才車那麼一晃蕩,我就知道到東德了。

……

而對於東德人來說,因為是「併入」,完全照搬西德經濟政治體制等做法也讓東德人也覺得自己淪為了「二等公民」。這就難免會損傷東德人的自尊心,讓原東德人產生附屬感。其中還伴隨著大批人員失業,以及西德政府的承諾也並沒有完全實現,導致東部人怨言頗多,且懷舊心理流行,甚至還造出了一個新詞,「ostalgie」,即東部(Ost)和懷舊(nostalgie)的組合。

從上面看來,東西德人並不都是那麼樂意的,真正的融合併非僅僅是國家結構層面上的,還在於具體而微的每個個體。

PS:建議大家看一下一篇採訪《馮遠征:我穿牆過去》,馮遠征曾在德國師從梅爾辛教授學習格羅托夫斯基表演,在這篇採訪中,他細膩生動地回憶了當年在德國生活時的經歷,還有柏林牆倒塌之後的的一些微觀的社會境況。如在東德的黑市,一個西德馬克可以換十個東德馬克,許多人借差價,來回倒運牟利等。


真正東西德的合為一體,與其說是在拆除了柏林牆之後,毋寧說是在東德那些「希特勒的孩子們」全去世了之後實現的。


沒有,東部幾州依舊拖後腿.


推薦閱讀:

以中秋為主題,你能寫出什麼詩詞?
英國人現在真的很紳士嗎?特別文質彬彬?
有哪些可以極大開闊思路、提供不一樣觀點的好書?
在紙出現之前,清明節燒什麼祭奠祖先?

TAG:歷史 | 政治 | 文化 | 德國 | 德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