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谷歌的很多產品都做的非常好?

比如,搜索 gmail google+ 安卓 youtube 地圖等產品做的非常好,他們的企業是怎麼管理的。

但是看我們,百度做不過QQ的即時聊天,騰訊做不過百度的搜索和淘寶等等。。什麼原因?難道我們沒有好的人才?

PS. Google+作為全球第二大社交網路,需要的是使用過的用戶做評論,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風,謝謝!


以下道聽途說,加上自己長期使用Google的感受。

1. Google有很強的工程師文化,創新使得Google產品贏得不尋常的聲譽。

Google的兩位創始人Brin Page本身就是矽谷名校的輟學PhD,公司的起源也來自他們自己的創業項目,因此Google一直保持著很強的創業文化。正是由於這種公司基因,Google願意去嘗試開拓新的業務,從早期Beta產品、Google Labs到現在Google X,Google一直在持續的創新、試驗和完善。Google大量的創新項目(比如Google Ads、Gmail、Android、Chrome、Google Glass等等)一推出,其新穎、大膽的顛覆性突破往往能迅速吸引到業界眼球和一大批用戶,甚至可以掩蓋和緩解產品不成熟和缺陷的地方,保證了產品對用戶的粘附度。(插一句,Page在Stanford讀博士的導師是大名鼎鼎的Terry Winograd,所以Google在用戶體驗上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曾在蘋果做過 Mac 平台營銷主管,在 Palm 擔任過產品規劃副總裁的 Michael Mace 撰文探討了 Google 做事的邏輯。他認為,Google 遵循的規則和大多數公司不同。Google 的獨特之處取決於三個要素:公司文化、企業治理和人際關係。

從文化上來看,Google 的思考方式和大多數公司不同。許多公司在考慮產品的時候,都會有很長的計劃周期,但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Google

做事的步調是完全不同的。網路軟體是不斷變化的,所以無法進行嚴謹的規劃,相反,它需要根據用戶的行為隨時進行調整。產品成功的關鍵在於,你能夠快速而靈活地做出改進。

Google 雖然是一個很大的公司,但是它強調的是快速反映。它是由工程師控制的,重視科學方法而非商業目標。工程師思維的一個關鍵要素是,強調科學的方法:鼓勵各種想法,通過控制中的實驗來測試這些想法,根據實驗數據做出決定。

當然,由工程師運營的公司並非只有 Google,不過這些公司通常強調傳統的長期計劃周期。Google
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把工程師對科學方法的喜愛,以及網路的快速迭代開發結合了起來。這使得 Google
的舉動像是一大堆短期的科學實驗。因此,Google
常常會公開砍掉自己的產品,並且不會以此為恥辱,或者以堂皇的借口來掩飾。如果以科學的方法來看待,Google
的每個項目都是一次實驗,而實驗是需要定期檢查的。科學家不會感情用事。在他看來,這是系統運行的規則,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為了最好的結果。

2. Google三駕馬車架構保證公司在創新和營收方面的平衡,既避免了公司缺乏進取的動力又避免了戰略冒進帶來的危險。

Google成立早期便引入矽谷老兵Schmidt來執掌公司的管理。正如《浪潮之巔》一書,Schmidt曾經是Sun的CTO,又當過Novell的CEO,既有豐富的技術和管理一線經驗又親身經歷過Sun由盛轉衰的歷史,對於Google兩位愣頭小伙是再合適不過的事業導師了(好像甘道夫?)。自加盟 Google 以後,Schmidt便從兩方面重點開展工作:加強必要的公司基礎設施建設,並保持 Google的快速發展;確保最大限度縮短產品開發周期,並保持優質水平。正是Schmidt在行業內的資歷和Page Brin近乎理想的事業理念為Google找到搜索業務的贏利點,同時圍繞搜索不斷在相關領域展開布局並逐漸佔據統治地位。

  谷歌的第一任CEO是佩奇。但投資者說服佩奇和布林,他們需要一名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公司。他們不情願地同意了,並認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是最合適人選。但喬布斯已有自己的工作,最終他們找到了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2000年的一段視頻反映了佩奇當時的想法,這是在施密特加入谷歌的前一年。佩奇被記者問到,在27歲就成為一名CEO會有何挑戰,他的回答是:「毫無疑問,我缺少經驗,這是一個問題。但我也有一些優勢作為彌補,例如了解科技發展方向,對未來有著清楚的認識,真正理解當前所處的行業,以及谷歌
在做什麼。」

  佩奇承認,他需要接受管理培訓,但他也有自己的做事方式,自稱「夢想家」。可以肯定,在27歲就將自己稱作「夢想家」的人不缺乏自信。

  很快,施密特來到了谷歌。在隨後10年中,佩奇向他學習管理經驗。不過,即使在施密特時代,佩奇和布林仍控制著公司。只要願意,他們隨時都可以趕走施密特。

3. 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鼓勵員工的創新。

Google曾經的20%制度早已為人所知,Google山景城和其他Office開放的環境也讓人羨慕,Google還有一系列的員工福利,這一切讓員工有歸屬感和自發性。

同時Google對人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只有真正的精英才能在Google謀得一席之地。當然只有做好工作、創造出非同凡響的產品才能對得起這樣一份呆得舒爽、周圍又都是好基友的job。

「能不能夠繼續找到世界一流的人才。」這被谷歌視作是未來公司成長最大的瓶頸。
谷歌稀奇古怪的面試問題難倒不少高材生:「你在水中還是糖漿中游得更快?」,「你怎樣稱自己頭部的重量?」,「多少只高爾夫球可以裝滿一個校車?」這些和工作無關且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的問題,考察的往往是應聘者的思維過程,面試官據此評估其解決問題的創造力。
它的招聘廣告甚至一度掛在矽谷各大地鐵站上。長長的廣告牌上,簡簡單單刷著「(在『e』的數列中所能找到的第一個十位數質數)。com」,沒有公司名也沒有任何廣告詞。僅通過這一舉動,谷歌就成功從千百萬人中選出了那些充滿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人。而之後的重重瘋狂猜謎的「馬拉松」,使得能夠走進谷歌實驗室網頁、成功投出簡歷的「倖存者」是萬里挑一的精英。
除了吸引一流人才,創新更來自自下而上的創新力量,特別是對員工充分的授權。谷歌的做法是:「允許工程師抽出20%的時間,根據興趣自己確定研究方向。」
今年9月,谷歌藝術計劃的創始人Amit Sood來到中國,對記者說,這個項目就是他用20%時間發起的。
Amit Sood說,自己非常熱愛藝術,一直思考怎樣把技術和藝術聯繫起來,後來想到建立一個在線訪問和欣賞藝術的平台。現在這個項目已經有200多個合作夥伴、48000件作品上線。在藝術計劃的基礎上,谷歌成立了文化學院,其中包括世界奇觀工程、歷史遺迹等已經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更好地保存和傳播,而這是一個完全不盈利的項目。
「這還只是谷歌對非盈利創新項目的支持和投入,不難想像,當這樣一幫人把同樣的甚至更多的激情用到別的項目上時,能產生多大的爆發力。」一位谷歌中國的員工李琪(化名)如是對記者評價。
在他看來,開放自由的創新文化,直接影響了谷歌公司對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思考方式。
李琪稱,「在谷歌,有些團隊開會,需要協調全球各地谷歌辦公室的時間,他們可以專門為開會這個事情,來設計一個程序,讓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再如谷歌有個部門之前抱怨每天要處理很多郵件,有工程師設計了一個郵件自動化回復,但它不是標準的諸如『你好,你的郵件已收到』,而是做了一套人工智慧郵件回復系統,就像機器人一樣,它可以讀郵件的內容,處理客戶的要求,然後回復。」
在他看來,谷歌今天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也不單單是因為某個人或者某個收購,甚至某個項目,「是因為有這樣一幫人,以及他們所認同的企業文化。」

4. 不作惡。

Google公司的信條之一,使得大眾天然地對Google產品有種信任感和親切感。

不作惡Don』t be evil)為非正式的企業座右銘及口號。Google員工保羅·布克海特在2000年年初的有關企業價值觀會議上第一個建議採用此口號,也可能是由另一Google工程師阿米特帕特爾於1999年提出。布赫海特,Gmail的創造者,曾說過:「想做的是一種,一旦推出,就很難再割捨的東西」(wanted something that, once you put it in there, would be hard to take out),並曾說:「這也多少影射了許多其他公司,特別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在那時,我們看來,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掠奪用戶。」(also
a bit of a jab at a lot of the other companies, especially our
competitors, who at the time, in our opinion, were kind of exploiting
the users to some extent)當時這是Google的經營理念之一。Google 2004年的招股書(又名「S-1」),(Google創始人的一封信,後來被稱為「不作惡的宣言」):「不要作惡。我們堅信,作為一個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從長遠來看,我們會得到更好的回饋-即使我們放棄一些短期收益。」(Don"t
be evil. We believe strongly that in the long term, we will be better
served [...] — by a company that does good things for the world even if
we forgo some short term gains)

5. 免費策略

Google的很多產品在於用戶看來都是免費的,功能上不弱於商業版本,或者又有創新。例如Google Docs應付一般的文檔處理沒有問題,又可以跨平台分享和同步。對於這樣一份充滿仁慈心的產品,用戶怎麼會覺得不爽呢?(不爽的時候多數情況是因為在天朝!)

--------------------------- 吐槽時間 --------------------------

Page重新成為CEO後,感覺有點獨斷專行,似乎Google曾經的風格發生了變化。

- 取消了20%制度

- 強推Google+

- 關閉了一大批不贏利的項目,甚至無視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包括最愛Google Reader和iGoogle

- Google一系列產品界面更加簡潔化,但是從實際使用上來說更麻煩,按鍵都摺疊成了菜單,摺疊再摺疊,降低了用戶體驗。

---------------------------------------------------------------------

先寫這麼多,想到再補充。瀏覽器突然崩潰了。幸好知乎有自動保存,贊。

參考:

不作惡

谷歌靠啥贏得市場?與用戶產生共鳴才是王道_Google / 谷歌_cnBeta.COM

拉里-佩奇:掌舵谷歌的夢想狂人

大學生親歷谷歌實習:福利豐厚 滿足感巨大_Google / 谷歌_cnBeta.COM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232613.htm

權力的遊戲:谷歌內部的性和政治

谷歌內幕:詳解互聯網巨頭的做事邏輯

------------------------------------------------------------------------

@何足道的問題,讓我又有一些Google與Apple吐槽的想法,可能有點長,就寫在這兒了。

1. 首先個人認為,公司的基因決定了Apple不太可能先推出Glass這樣的東東。

1) Apple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家硬體公司,它的業務模式是要儘可能把用戶圍在自己的產品圈內。從Jobs回歸後,由於之前的Pixar和Disney的經歷,水果公司又加上了娛樂化的血液,從而衍生出了iPod和iTunes的誕生,並最終把公司名字的Computer去掉了。同時,Apple是一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業公司,蘋果的所有產品都不是從無到有的突然創新,而是對現有模式的顛覆和可用性極致的追求。縱觀水果公司的歷史,其發展主線就是從大到小、從固定到移動的硬體生產史:Macintosh --&> iMac --&> iPod --&> iPhone --&> iPad --&> iWatch? 其技術發展曲線就是圍繞著現有產品不斷提高用戶體驗和產品品質,繼而逐步進化。

  • 蘋果電腦公司第一個產品被命名Apple I。當時大多數的電腦沒有顯示器,Apple I卻以電視機作為顯示器。
  • Jobs看到了PARC的GUI,使偷師過來,設計出了Macintosh。
  • Sony的Walkman和Diamond的MP3,又讓Apple產生了iPod的靈感。
  • 作為第一家引入全屏操作和多點觸控技術的手機,iPhone徹底顛覆了移動市場。
  • iPad作為一個細分市場的開拓者,之前也有Microsoft的TablePC和Sony Clie, OQO等一票產品的前車之鑒。

Wearable Computing的概念從提出到興起已經經歷了30多年,穿戴之父Steve Mann從80年代就開始不斷試眼鏡了,他的學生Starner(Google Glass的技術主管)也苦心練功20載。水果公司當然也不乏有專人研究類似,但是蘋果從硬體入手的思路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導致他不會積極推動全新產品的發展。

前高管稱 Apple 公司曾開發類似 Google 眼鏡原型產品

  Apple 公司前高級副總裁、智能恆溫器廠商Nest CEO托尼?法戴爾(Tony Fadell)表示, Apple 公司曾開發一款類似 Google 眼鏡的原型產品,但最終沒有時間將其發展成為真實產品。
  在接受《快公司》採訪時,法戴爾表示:「在 Apple
公司,我們總是問,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變革的?我們關注過視頻攝像機和遙控器。我們討論過的最瘋狂的產品類似 Google
眼鏡。我們曾經說:『是否可以開發一款眼罩,讓你感覺像是坐在劇場里?』我開發了一系列原型產品。然而,我們已開發的產品取得了成功,這導致我們沒有時
間。」

  根據法戴爾的描述, Apple 公司的原型產品聽起來更像是虛擬現實頭戴設備,而不像是 Google 眼鏡。但這並不令人奇怪,因為 Apple 公司幾乎嘗試過各種科技創意,該公司也擁有資源去進行這樣的嘗試。

  不過 Apple
公司的一條哲學是,永遠只從事較少的項目。這一戰略目前效果良好。2011年,iPod、iPhone和iOS產品營銷主管格雷格?約斯維亞克(Gred
Joswiak)曾表示,「說不」是 Apple 公司取得成功的四點因素之一。他表示:「這意味著說不。在 Apple
公司,我們只做很少的事。我們憑藉很少的產品實現了1000億美元營收。這裡有許多A級產品。如果你同時去做太多事,那麼沒有一件事能變得偉大。」

   Apple 公司CEO蒂姆?庫克(Tim Cook)今年5月表示,「很難看見」 Google 眼鏡擁有廣泛吸引力。

2) Google業務的核心是圍繞搜索的信息服務,從用戶中獲取數據,為用戶提供有意義的信息,通過信息的分析提供增值服務。Google從技術為本,以強大的搜索技術能力迅速統治了互聯網。通過收購DoubleClick、Youtube和推出Gmail、Google
Maps、Google Docs等產品,使得Google擁有立體、全方位的信息收集能力,通過Android又拿到了移動時代的船票。Google九成以上的收入都來源於基於搜索的網路廣告系統。業務模式決定了Google必須是一個開放性公司,否則就是無水之源。

搜索為基、免費為本的開放模式迫使Google要不斷開拓全新的產品。Google Glass是通往未來信息處理的新入口。

為什麼 Google Glass 會使得穿戴式設備在這兩年突然火起來?

2. 如果蘋果來做眼鏡會怎樣?

首先看看水果曾經的眼鏡設想:

據悉,蘋果的穿戴IT設備專利的摘要描述內容顯示,該技術將使用一到兩台顯示器,以將圖像投射到用戶眼睛當中。通常情況下,此類顯示器並不會向用戶的外圍視
線播放圖像,而蘋果這項專利技術則採取了新方式,使顯示器所播放圖像不但會進入用戶視線中,而且還能夠「引導」用戶視線。這也意味著蘋果這項專利針對的是
「淹沒式」設備(完全佔據用戶的視線),而非谷歌智能眼鏡的「走動式」設備(可同時看到周圍景觀)。蘋果技術專利還談到了將兩個圖像分別投射到用戶兩隻眼睛的技術原理,稱此舉將有效解決用戶戴上設備後引起的不適,並增加圖像亮度和擴大視場。

再設想下以水果當今的實力,可能的眼鏡產品(假設教主還在):

1) 吐槽Google,外形太丑,UI太丑,續航太爛

2) 封閉性施工,慢慢小道消息

3) 一體性機身,必須合金,必須光滑表面,別TMD搞個玻璃管吊在旁邊?

4) 超長待機

5) 雙眼直接式投影,全Retina,不可能搞個小屏掛著

6) 充分發揮Siri的能力,不可能幹巴巴顯示一行文字

問:最近的夜總會在那?答:Bill,最近一輪嚴打又開始了。

7) 與iCloud和iTunes集成,直接雙手免動全高清視頻

參考

前高管稱 Apple 公司曾開發類似 Google 眼鏡原型產品

紐約時報: Apple 為何開發手錶而不是眼鏡?

可穿戴計算機_百度百科

蘋果公司

-----------------------------------------------------------------------

有的童鞋認為與蘋果相比,Google除了搜索其他的產品都被甩掉好幾條街。Apple固然偉大,但作為一個Google黨,不得不再絮嘮幾句。

1) 首先讓我們來複習下Google的十大信條。美國著名管理學者托馬斯·彼得曾說:「一個偉大的組織能夠長期生存下來,最主要的條件並非結構、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們稱之為信念的那種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對組織全體成員所具有的感召力。」正是這種理念的堅持推動Google不斷創新並發展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參考:百度VS谷歌:優秀與偉大之別)

在 Google 成立沒幾年的時候,我們首次寫下這「十大信條」。此後,我們時常重新審視這份清單,看看它是否依然適用。我們希望始終貫徹這些信條,而您也可以監督我們做到這一點。

  1. 以用戶為中心,其他一切水到渠成。

創建伊始,Google 就以儘可能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為中心任務。不管是設計新的互聯網瀏覽器,還是採用新的首頁外觀,我們都非常謹慎,確保它們最終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而不是達到我們自己的內部目標或底線。我們的首頁界面簡單明了,網頁載入十分迅速。我們從不對外出售搜索結果中的展示位置。對於廣告,我們不僅清楚地將它們標記出來,而且廣告內容也與搜索結果相關,從而確保不會分散用戶的注意力。在開發新的工具和應用時,我們秉承這樣一種理念:設計出來的產品應該非常出色,用戶無需再去考慮其他設計。

  1. 專心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搜索是 Google 的事業。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研究隊伍之一,可以心無旁騖地攻克搜索問題,我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也知道如何可以做得更好。我們會對難題持之以恆地反覆研究,因此,我們能夠解決複雜的問題,即使我們的搜索服務已經在為數百萬用戶提供快捷、流暢的信息搜索體驗,我們仍能不斷對其進行改進。我們在不斷地改善搜索服務,這也有助於我們將掌握到的知識技術應用於 Gmail 和 Google 地圖等新產品。我們希望將強大的搜索功能應用於未曾探索過的領域,並幫助用戶更多地獲取和使用生活中不斷增加的信息。

  1. 越快越好。

我們知道您的時間非常寶貴,因此,在遇到問題時,您一定希望能通過網路迅速找到解決方案,而這正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希望用戶在首頁上花費的時間越短越好,這樣的理念可能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斷精簡網頁並提高服務環境的效率,一次次地打破自己創造的速度紀錄,現在的平均搜索結果響應時間僅為幾分之一秒。我們推出的每款新產品都非常注重速度,無論是移動應用程序還是「Google Chrome 瀏覽器」(一種旨在跟上現代網路速度的高速瀏覽器)都是如此。而且,我們始終致力於提高所有產品的運行速度。

  1. 網路也講民主。

Google 搜索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數百萬在網站上發布鏈接的用戶;他們幫助我們確定哪些網站提供了有價值的內容。在評估每個網頁的重要性時,我們採用了 200 多個指標以及各種技術,其中包含我們的專利演算法 PageRank?,它可以分析出哪些網站被網路中的其他網頁「票選」為最佳信息來源。隨著網路規模的擴大,這一評估方法也會越來越完善,因為每個新網站在提供信息的同時,也是另一張待統計的選票。我們還使用同樣的思路,積極地進行開放源代碼軟體的開發,並在許多編程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推出各種創新產品。

  1. 信息需求無處不在。

現在,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移動設備,因為他們希望隨時隨地獲得所需的信息。我們不斷開創新的移動服務技術,推出新的移動服務解決方案,幫助全球用戶在自己的手機上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比如查看電子郵件和日曆活動以及觀看視頻,更別說在手機上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使用 Google 搜索功能了。此外,我們希望通過 Android 在全球範圍內激起更強的移動服務創新意識。Android 是一個免費的開放源代碼移動平台,它將開放性這一塑造互聯網不可缺少的因素帶入了移動世界。Android 不僅能使客戶受益,讓他們擁有更多選擇餘地和更富創意的移動體驗,也為運營商、製造商和開發人員創造了營收機會。

  1. 賺錢不必作惡。

作為一家公司,Google 的收入來源分以下兩種:一是向其他公司提供搜索技術,另一個則是向廣告客戶提供在 Google 和其他網站上投放廣告的服務。在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廣告客戶使用 AdWords 推廣他們的產品;無數發布商通過 AdSense 計劃投放與自己網站內容相關的廣告。為了確保最終能夠服務所有用戶(無論他們是否屬於廣告客戶),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有關我們的廣告計劃和做法的指導原則:

    • 除非廣告內容與搜索結果頁的內容是相關的,否則,我們不允許在搜索結果頁上顯示廣告。我們堅信,只有廣告與您要查找的內容相關時,它提供的信息才能為您所用。因此,您可能會發現,某些搜索結果中完全不包含任何廣告。
    • 我們相信,無需採用花哨的廣告也能取得應有的效果。所以,我們拒絕彈出式廣告,因為這會妨礙用戶閱讀所請求的內容。我們還發現,如果文字廣告表現出極高的受眾相關性,那麼,點擊率會遠遠高於隨機顯示的廣告。任何廣告客戶(無論規模大小)都可以從這種針對性極強的廣告媒介中受益。
    • 在 Google 上投放的廣告總是明確地標記為「贊助商鏈接」,因此,這些廣告不會破壞搜索結果的完整性。我們絕對不會通過操縱排名將我們的合作夥伴放在搜索結果中排名靠前的位置,也沒有任何人可以購買到更高的 PageRank。我們的用戶信任 Google 的客觀公正性,Google 也不會因為任何短期利益而去破壞這種信任。

  1. 信息無極限。

一旦 Google 索引中的互聯網 HTML 網頁數量超過其他任何搜索服務,我們的工程師就會將精力轉到那些以前不太容易獲得的信息上。為此,我們有時只需將新的資料庫集成到搜索中即可(例如添加電話號碼和地址查詢以及商家目錄),但有時還需要付出更多富於創造性的努力(例如增加更多的搜索功能,包括新聞存檔搜索、專利搜索、學術期刊搜索以及對數十億圖片和數百萬圖書的搜索)。我們的研究人員會繼續研究如何將世界上所有的信息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們。

  1. 信息需求無國界。

我們的公司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成立的,但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全世界使用各種語言的人獲取信息。為此,我們在 60 多個國家/地區設立辦事處,維護 180 多個互聯網域名,並且向生活在美國境外的用戶提供超過半數的搜索結果。我們提供 130 多種語言的 Google 搜索界面,能讓用戶搜索以他們自己的語言撰寫的內容;對於 Google 的其他應用和產品,我們也計劃推出儘可能多的語言版本和可使用的形式。有了我們的翻譯工具,哪怕是在地球的另一端用您完全不懂的語言所撰寫的內容,您也可以找到。在這些工具和志願譯者的幫助下,我們大大增加了向用戶提供的服務種類,提高了服務質量,同時涵蓋了世界上最偏遠地區的用戶。

  1. 認真不在著裝。

我們的創始人秉承著「工作賦予挑戰,挑戰帶來快樂」的理念創立了 Google。我們相信,正確的企業文化更容易創造出絕妙的、富有創意的產品,而這並不僅僅意味著裝一些熔岩燈和橡膠球就可以了。我們重視團隊成績,並以促成公司全面成功的個人成就為榮。我們對活力四射、熱情洋溢的員工們寄予厚望,他們背景不同,卻為工作、娛樂和生活賦予了非凡的創意。我們的工作氛圍非常輕鬆,但就是在排隊等咖啡的過程中、小組會議上或健身房中,新的想法不斷湧現,並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在彼此之間交流、經過測試,然後投入實際應用,這些新想法往往會催生出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使用的新項目。

  1. 追求無止境。

我們始終將自己在某方面的優勢視為繼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我們為自己設定目前還不能達到的目標,因為我們知道,通過不斷地向這些目標努力,我們可以做得比預期更好。Google 的目標就是通過創新和反覆探索得到合理的結果,並以異乎尋常的方式對這些結果加以改進。例如,我們的一位工程師發現,用拼寫正確的字詞進行搜索時會得到很好的效果,於是他就開始思考搜索應當如何處理錯別字。正是這種思考促使他創建了一種直觀且更加實用的拼寫檢查工具。

即使您不太清楚自己要查找的確切內容,在網路上尋找答案也不是您的問題,而是要由我們來解決的問題。我們會儘力預測全球用戶尚未明朗的需求走勢,並開發各種可能會成為日後新標準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這些需求。以我們發布 Gmail 時的情況為例,與當時的其他電子郵件服務相比,Gmail 擁有的容量存儲空間最大。但現在看來,提供如此大的存儲空間似乎是理所應當的,這是因為我們如今對電子郵件的存儲有了新的標準。這些都是我們所追求的改變,我們會一直探索能夠標新立異的新領域。歸根結底,我們所做的一切正是來源於永不滿足於現狀的態度。

2) Google的一些好產品及那些事

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Google的產品實際上涉及信息社會的方方面面(譯言網 | Google如何統治Web),並且大多數產品不僅免費而且堪稱優秀,簡直是良心優品。(只不過在天朝由於特殊原因以及中文本地化的不足,很多Google產品無法正常使用甚至不為人知)更重要的是Google產品很多新穎的理念和技術引導了互聯網行業的變革。

下面是幾個關於Google成功產品、甚至是未來瘋狂計劃的道聽途說。這些事例反映出Google一貫堅持的企業理念和壯志雄心,或許這正是Google開發出偉大成功產品的原因。

  • Gmail

2004年4月1日,Google宣布推出1G的超大郵箱Gmail,有意無意的時間點當時讓很多人當成一個愚人節的玩笑。在業界普遍只有幾/幾十MB容量的電郵時代,當Foxmail或Outlook還是裝機必備的時代,Gmail一經推出便震驚四座,註定不凡。超大、免費並且不斷拆容,使得郵件真正無需刪除、永遠在線了、脫離了桌面客戶端。

- Gmail推出之初,並沒有採取傳統的用戶開放註冊方式,而是用邀請機制來發展新用戶。Gmail基於邀請的推廣方式有兩個優點,一是在篩選有效用戶,保證使用者都不是獨立的註冊者,而是有「一定社會關係」的人,這就排除了那些為了註冊而註冊的人,或者是隨機註冊者。 二是病毒式營銷,Gmail賬號在一時間成為網路潮人的裝逼身份證,甚至要到Ebay去拍,增長了潛在用戶參與的渴望程度。自從Gmail的邀請模式盛行之後,此後的很多網站在推出新業務時,都採用邀請的方式,如Google旗下的社交協作網站Wave,微軟的Wallop,新浪網的Blog,當然也包括知乎等。

- Gmail延結了Google傳統的簡潔風格,沒有通常郵箱花花綠綠的滿眼廣告,令人耳目一新。實際上Google是用自己關鍵字廣告替代了圖片或Flash式的廣告,既改變了傳統廣告對用戶造成的干擾和反感,又提高了廣告受眾的精確性,使得免費電子郵箱難以創造有效價值的觀念成為歷史。

- Gmail最突出的創新是使用Ajax技術。Google是首家大規模使用Ajax技術的公司,早在Ajax這一名詞出現之前,Google Suggest已經運用這一技巧。

Gmail用Ajax是一次賭博

值此7周歲生日之際,我們不能忽視Gmail的巨大影響,不隻影響了電子郵件服務,也包括豐富的網路應用。Gmail曾嘗試了一些新的概念,彼時彼刻是極為尖端的,現在它已經成為網路主流。

最重要的一項是Ajax,該技術賦予Gmail新的網路界面,使之更接近桌面應用,並最終讓我們遠離桌面應用。

在Ajax之前,用戶需要點擊一個鏈接或者網頁上的按鈕,然後等待頁面重新載入才能看到新結果。使用Ajax之後,程序員可以控制頁面的一部分,而不必全盤載入。如此一來用戶就能看到最新動態,不必點擊,也不必等待。

JavaScript當時只用在小型、實驗性的網站上,發展多年還未流行於大網站。Gmail不是第一個Ajax的網頁,但卻是第一個證明可以大規模應用的網頁。

Gmail產品經理基斯·科爾曼(keith coleman)說:「在編寫Gmail時,Ajax這個術語還不存在。」

在Google內部也有懷疑者,Ajax界面很快,但最初的下載量卻更大。當時寬頻沒有普及,讓用戶通過拔號上網下載大量JavaScript代碼是一次賭博。

考慮到Google的用戶富有且早已習慣網路,Gmail團隊有信心Ajax用戶界面能成功。

科爾曼說:「大網頁還沒流行,但我們覺得網路的活躍用戶都有了寬頻,未來更多人會用寬頻。從長遠架構來看,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 用自定義標籤式分類和郵件內容關聯度對郵件進行管理,取代了傳統的資料夾和時間線式的方式。加上Google強大的搜索能力,使得海量郵件的檢索和分類更easy。

- Google搜索大佬的特性,使得Gmail天然地擁有超強的郵件過濾能力。對比下曾經用過的新浪、Hotmail、Yahoo,垃圾郵件之多已經讓我都失去了郵箱登錄的慾望。

- Gmail Labs還有一票新穎的想法和嘗試,讓Gmail變得更便捷和個性化。

正是憑藉這些創新,Gmail在短短數年便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郵件服務商之一。通過與Google其他產品(如Google Docs、GTalk、iGoogle、Google+、Youtube)不斷無縫化融合關聯,Gmail又成為Google全系產品的網路ID,為Google產品增加了用戶粘度(這一點再次證明了Google的長遠眼光)。

與之對比的一個反例是微軟這些年不斷進化的郵箱賬號:hotmail, passport, live, outlook。

還有騰訊QQ號碼與郵箱賬號的設計問題。

參考:

馬化騰為何親自抓騰訊郵箱這個產品?

騰訊QQ在使用數字做QQ賬號時有考慮過用戶記不住QQ號碼么?

不看好微軟的新Outlook

連線:回顧Gmail歷史——猛擊網頁郵箱的G點!

Gmail郵箱7周年記:讓Ajax成為郵箱標準

Free Email Services Review 2013

  • Google Scholar

Scholar出現之前,大部分學術論文資料庫都是收費昂貴(看看ACM Digital Library, IEEE Xplore, SpringerLink, ScienceDirect, CNKI這些論文資料庫一篇文章的價格就知道了),而且文件檢索結果往往很糟糕。相比之下,Google Scholar免費而強大,又支持多語言,簡直是廣大學者的福音,傳播人類智慧火種的佈道士。

google scholar_百度百科

Google Scholar (谷歌學術搜索,簡稱GS)是一個可以免費搜索學術文章的網路搜索引擎索引了出版文章中文字的格式和科目,能夠幫助用戶查找包括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書籍、預印本、文摘和技術報告在內的學術文獻,內容涵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多種學科。
谷歌學術的廣告標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也是對所有學術工作者的肯定,他們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貢獻了各自領域的知識,並為新的智慧成就奠定了基礎。目前,Google公司與許多科學和學術出版商進行了合作,包括學術、科技和技術出版商,例如ACM、Nature、IEEE、OCLC等。這種合作使用戶能夠檢索特定的學術文獻,通過Google Scholar從學術出版者、專業團體、預印本庫、大學範圍內以及從網路上獲得學術文獻,包括來自所有研究領域的同級評審論文、學位論文、圖書、預印本、摘要和技術報告。
產品評價

對期刊的意義

Google Scholar的文獻排名是嚴格按照文章的學術價值來進行的, 參考因素包括文獻、作者、出版者的權威性,引用次數等。有研究表明,一個有信息需求的讀者通過網路來獲取資源,第一選擇就是通過Google等搜索引擎進行大範圍搜索,其次考慮利用專業的學術資料庫,最後才會去翻閱學術期刊。這種順序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習慣,因而在搜索引擎和學術資料庫出現的幾率越高,被關注和閱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國際期刊評價功能

隨著 Google Scholar的發展和逐漸成熟,Google在世界學術領域的地位與日俱增。Google公司2004年12月13日晚宣布,將與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以及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密歇根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的圖書館合作,將這些著名圖書館的館藏圖書掃描製作成電子版放到網上供讀者閱讀。屆時,Google將打造出一座全球最大的網上圖書館。Google一系列舉動表明,它正在建立學術信息服務的新體系,打造學術評價的新標準,而且,Google的行動取得了世界最著名的圖書館以及資料庫出版商的支持,如ACM、Nature、IEEE、OCLC等。
排名與評價的科學性

Google Scholar的Cited連接,能讓人們在引文溯源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它用於引文計算的基礎數據跨越了世界上最主要的資料庫,從任何角度觀察它,Google Scholar都是只專註於學術搜索的工具。通過檢索結果鏈接到的都是資料庫提供者或出版者提供服務的網頁。 Scholar不提供任何廣告鏈接,普通Google出現的贊助商鏈接都不會出現在Scholar中,進一步保證了Scholar的學術純潔性。

  • Google 的萬能翻譯機

Google的通用翻譯機能成為未來的巴別魚嗎?

Google 最近披露的一項計劃也許能喚起我們的期盼。這項計劃的名稱叫做「通用翻譯機」。

通用翻譯機要實現的,是讓人用自己的語言對著設備講話,而接聽方聽到的則是自己的母語。

Google 稱自己正在開發該產品的原型設備。這種設備的願景是,只要你帶上這種設備,去到地球的任何地方都不用擔心語言障礙。這跟亞當斯在《銀河系搭車客指南》中設想的巴別魚已經有點類似—除了能量利用效果略差,呃,還有火星語暫時還不支持。

據德國出版《語言學及語言交際工具問題手冊》,現在世界上查明的共有 5651 種語言,因此,Google 要實現的翻譯組合為 5651x5650/2= 15964075 種,顯然終極目標的實現還需要很長時間。Google 負責 Android 的副總裁 Hugo Barra 說,這種實時翻譯仍然處於早期階段,但是對於一些特定的語言配對(如英語對葡萄牙語)的實時翻譯效果已經接近完美的程度。語音識別依然是翻譯的一大問題。Google 稱,在受控環境下,如在無背景雜訊的屋子裡,其系統已接近 100 的準確率。但是如果在交通擁堵的地方,或者麥克風不好的話,效果就要打折扣,會出一些小問題。

Google 已經在自己的網站上提供了文本翻譯器。目前可實現 71 種語言的互譯,每天處理的翻譯達 10 億次。最近增加的語言支持包括波斯尼亞語、宿務語、赫蒙語、爪哇語及馬拉地語。

而移動翻譯系統則是Google Now(Google 一款理解用戶需求的產品)的一部分。上個月,Google 發布了一系列的新功能,該公司相信,這些功能可將其搜索引擎變成「星際迷航式的計算機」—一種全能的近乎人性的設備,你可以對著它以自然語言的方式發號施令。

  • 未來學家Ray Kurzweil在Google的夢想

專訪谷歌工程主管:如何創造真正的人工智慧_Google / 谷歌_cnBeta.COM

當 Google 宣布 Ray Kurzweil 要加盟該公司時,許多人都在揣摩為什麼這麼一位現象級的成功創業家、未來學家願意屈身一家不是自己創辦的大公司?

Kurzweil 的答案是:只有 Google 才能提供他實現畢生工作所需的計算和工程資源。從 14 歲開始,這位現年 65 歲的發明家就一直致力於創造真正的人工智慧,他甚至預測到 2029 年機器就可以與人類智能匹敵。

作為 Google 的工程總監,他主要關注於讓計算機能真正理解甚至講自然語言。他希望最終能創造一個在你開始做之前就知道你想要什麼的「電子朋友」。

  • Google X

當前Google最瘋狂也是最令人激動的產品和創意莫過於Google X。事實上,Google X中幾個項目諸如Google眼鏡、Google無人駕駛技術正在趨於成熟,並顯示出巨大的商業潛力。

Google X,是谷歌公司最神秘的一個部門,位於美國舊金山的一處秘密地點,該實驗室的機密程度堪比CIA,僅少數幾位谷歌高層掌握情況,在其中工作的人,都是谷歌從其他高科技公司、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挖過來的頂級專家。「Google X」有一份列舉了100項未來高科技創意的清單,其中甚至包括太空電梯。 
Google X秘密實驗室是Google的眾多夢想之一。谷歌利用這個實驗室來追蹤100個震撼世界的創意。有很多谷歌員工討論過這些創意,但卻沒有人真正了解這個實驗室,因為谷歌對該項目極度保密,甚至連很多員工都不知道它的存在。「Google X」項目是一個巨大的賭注,既有可能成為谷歌的下一個大商機,也有可能最終是巨大的失敗
儘管這100個創意中的多數都只是概念,遠未成為現實,但兩名知情人士透露,其中的一個項目將在年底推出,但他們並未透露詳細信息。
「這些創意現在非常脫離現實。但谷歌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所以幾乎沒有一定之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榮譽教授兼Heartland Robotics公司創始人羅德尼·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說。
在多數的矽谷公司中,創新意味著開發在線應用或廣告,但谷歌卻有不同的看法。儘管谷歌已經成長為一家行業巨頭,並吸引了眾多創業公司追隨它的步伐,但這個秘密實驗室卻表明,谷歌的野心在於真正具有突破性的研發領域。這承襲了施樂帕羅奧爾托研發中心(PARC)的傳統,該研發中心於上世紀90年代開發出了現代PC
谷歌發言人吉爾·哈澤爾貝克(Jill Hazelbaker)拒絕對該實驗室發表評論,但她表示,向探索性項目投資的確是谷歌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這些可能性令人無比振奮,但請記住,與我們投向主業的資源相比,這些投入比例很低。」她說。
谷歌會將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應用到搜索演算法中,所以即使看似與主營業務無關,一些古怪的項目仍然不會被完全忽視。
例如,太空電梯一直以來都是谷歌創始人和其他矽谷企業家的夢想,它可以搜集信息,或是把東西帶到太空。布魯克斯說:「谷歌正在搜集全世界的信息,所以現在,他們想要搜集太陽系的數據。」
據知情人士透露,谷歌聯合創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深入參與了這個實驗室的項目,並與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一同選出了上述100個創意。佩奇在2011年4月出任谷歌CEO前,也曾經在Google X工作。除此之外,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其他高管也都參與了該實驗室的業務。儘管並未提到Google X,但布林最近曾經表示:「當我把時間花在一些非核心項目上時,我是希望它們未來能夠成為關鍵業務。」

佩奇坦言,自己對這類技術並沒有掌握多少專業知識,但在矽谷有一種觀點:只要能夠自由運用科學技術,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而在投資人眼裡,谷歌的這些狂想則引發不小爭議。
投資公司BGC Partners的分析師科林·吉利斯(Colin Gillis)認為,「雖然這看上去就像在賠本賺吆喝,但讓人感到驚訝的是,他們居然幹得不錯。在評估蘋果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說,『他們下一輪的增長點是什麼?』;而談到谷歌的時候,我們會說『這些市場在未來的前景都不錯,而他們目前居然已經開始在做了。』」
但也有人質疑,谷歌包括無人駕駛汽車和谷歌眼鏡在內的一些項目雖然雄心勃勃,助力了股價的提升,但尚未證實具有商業潛力,這些項目上的支出可能會對谷歌利潤率造成負面影響。有分析師估計,如果不計流量獲取成本,谷歌最新一個季度的毛利潤率為34.9%,低於上一季度的37.2%。
佩奇曾表示,谷歌內部也一直有這樣的爭論:「我們有錢,有人,為什麼不能多做些事?你可能會說蘋果只做非常少、非常少的事,對它們來說很管用。但我發現它無法讓人滿意。」

google x_百度百科

科技領袖談谷歌眼鏡:增強現實發展路上的小成功_Google GLASS_cnBeta.COM

無人汽車對未來城市的影響

連線雜誌:谷歌氣球項目背後的故事

Google X 的大實驗,繞地球一圈的氣球基站

  • Google有關人類健康的那些事

人生比較悲催的事莫過於手握億萬家財卻無福消受。Google的絕代雙嬌Brin和Page正是這樣的倒霉蛋,一個有帕金森基因,一個突然失聲。也正因為如此,促使了Google對醫療健康問題一直保有強烈的關注。即便如此,Google就是Google,think different,數據還是他們的著眼點。

許多慈善家都資助的是自己被診斷出的疾病的研究。但是基於基因測試資助科學研究,並把避免罹患這種疾病的希望放在首位,布林可算前無古人。

  他的做法還有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原因。不同於商學院式的科學研究,布林採用的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路徑,他的方法由計算和龐大的數據集驅動,基於他的演算法感性和谷歌對計算能力的信念。「醫學研究的步驟和我用於網際網路步驟大致相同。我們會廣泛觀察事物,收集大量信息,如果我們發現了某一模式,就能夠有所收穫。」

  換句話說,布林傾向於拋棄幾百年來的科學認識論,而是採用谷歌式的方法:先收集數據,再提出假設,然後找出問題的應對之道。這對布林來說,資金上充裕,技術上可行。

谷歌創始人布林:對抗帕金森症基因

Google的下一站 |第一財經周刊

時代雜誌:意欲對抗死神的谷歌

===================================================
本文轉載授權:https://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15612


糾結一下,題主其實關注的不是產品做的好,是產品做的成功。

再糾結一下,G+ 做的好嗎?算不上吧。全球都排不上前五的社區。

安卓和油條幫是收購的。安卓在收購後還是有比較長足的進步。油條幫收購前就已經很有名了,幾乎是壟斷地位。

其實我想說的是,谷歌做的不成功的產品比做的成功的產品多。

跟你說的百度hi、soso、拍拍的例子一樣,G+沒有幹掉facebook,Gtalk也沒幹掉skype和MSN,blogger也沒成為第一。

而且這幾年穀歌關閉的產品太多了:buzz、wave、reader、igoogle...很多。有的是整合,有的就是砍了,為什麼?不成功,或是想尋求更大的成功。

Google實驗室還有很多產品,有的甚至沒有面市。

所以你說的,我覺得沒有本質的區別。雖然可能google的創新能力、技術實力要強很多,但也不代表他們的產品都很成功、很出色。


因為谷歌耐得住性子,谷歌現在有至少六款產品五年內不會見收益,但是谷歌的投資一如既往。谷歌做東西的觀念和中國人不一樣,谷歌做的是好產品,國人做的是賺錢的產品。兩者出發點不一樣。


原因很簡單,更多做得不好的都關掉了唄.

比如不受待見的Google wave ,沒有前景的 Google Reader,

PS : G+ 的確很大,強制實名制等等,我自己G+上大部分都是代購,晒圖,自拍...更大一批用戶不會產生信息.這點還不如QQ空間.


Google的收入90%+來源於廣告,也就是做其它產品的根本不用為收益煩心,他們只是為了做產品而做產品。


有錢有時間,比如立項了1000個項目其中10個成功了然後大家也都知道了這10個項目了,成功率1%。同樣百度做了100個項目,成功了1個,成功率也是1%,但是知名度肯定就沒谷歌高。


Google是一個極有眼光的投資者,youtube android 都是投資的

喜歡google 一直在用nexus


谷歌畢竟是行業內首屈一指的互聯網公司,如果沒幾款好產品根本不可能有現在的地位。

谷歌很多產品做得很好的同時,也有很多產品是緊跟競爭對手做出來的,但依然沒對方影響大的,就如你說得騰訊和百度和阿里一樣。

比如在線視頻,youtube出來前谷歌有一個和youtube競爭的在線視頻產品,叫谷歌視頻。當時youtube團隊雖然人很少,但是谷歌就是無論怎麼做都做不過youtube,對此陳士俊還挺驕傲的。這個局面一直維持到谷歌收購youtube,兩個團隊融合為止。

此外g+雖然不錯,但是相對谷歌的期望肯定差不少,谷歌原先的目標肯定是要劍指facebook和twitter的,但是現在g+雖然用戶多,活躍用戶卻不多,很多人形容是一座死城。

另外一些例子比如google wallet和paypal,google drive和dropbox。

最後再提一點就是谷歌在中國的時候搜索也沒做過百度,即時通訊他想挑戰騰訊更不可能,淘寶就不用提了。


其實谷歌只有一個做得好的,那就是搜索。其他youtube, android等等都是收購的。。。


不覺得「很多」產品都好。

除了搜索和郵箱其它的我都不太想用,好多產品說關閉就關閉,哎


曾經的重度G粉絲幾年.

不過, 在今天來看G的東西並不見得非常好, 搜索不見得非要用G, 郵箱Outlook也比Gmail好用, 在線文檔表格PPT也不及Microsoft,

在最近的幾年, 慢慢認清了G的所謂 "不作惡" 不過是岳不群式的偽君子, G所表現的肚量有時還真不是一般的噁心, 滿口仁義道德卻經常干下流無恥事.

所以, 曾經的十幾個G賬號陸續地一個個全部下載自己的數據並刪了.

珍愛生命, 遠離偽君子Google.


百度有些產品做出來後,壓根沒人維護,更不要提進步,這怎麼可能做的過gg。

百度管理一團糟,360公司氛圍倒很牛逼。

本人鄙視360的策略,但是敬重他們在用生命做產品。從這個角度和流量趨勢來看,360取代百度指日可待。


大部分人處在自我最求真我中

只有少部分人處在真我追求超我中


g+不是要死了嗎?


其實是因為不好的都被砍掉了


這個提問本身就不成立.google除了搜索,其他產品的用戶體驗都一般.


谷歌鼓勵創新的政策可以稱為群狼政策。由於都是小團隊獨立運作,自由度很大,所以都很有特點。而且項目的利潤能於開發團隊分成,提高了積極性。


google+用的人不多吧


安卓做了非常好?


我能說根本原因是因為實在是很有錢嗎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谷歌2009年參與稜鏡計劃與2010年拒絕配合中國政府兩事的傳聞?
如果蘋果、谷歌、微軟打算毀滅世界會怎樣?
2013 年 1 月 11 日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乾貨有哪些?
為什麼google protobuf不支持map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美國谷歌臉書面試最看重什麼?

TAG:互聯網產品 | 谷歌中國 | 谷歌Google | 搜索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