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到底有多美?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位於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奧地利國境內。


馬特洪,麥金利,喬戈里。

看到這三個名字,你能準確想像出它們的「標準照」,並大概說出它們的海拔么?不能的話,至少能說得出上述哪一座屬於阿爾卑斯山脈嗎?(加分題:三座山峰各自是什麼的商標?)

如果不是山友,全世界的雪山看上去其實長得都差不多。即便是山友,你要他把混雜在一塊的多洛米蒂和落基山脈的局部風光照區分開來,他也不一定能全都做對。面對一張沒有顯著特徵的照片,能根據高度差、地貌、植被和人文特徵大概猜出是哪座山脈的人其實寥寥無幾。

啰嗦這麼多,你可能也知道我要說什麼:阿爾卑斯山作為「山脈」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美景。少女峰啦勃朗峰啦楚格峰啦大鐘山啦,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原因只有一個:去的人特別多。廣為傳頌,知名度就上去了。借用在四川和瑞士都生活了許多年的知友 @Rao Xiaolu 的說法,四姑娘山和阿爾卑斯山一樣美,如果不是更美一點的話。可是,對於生活在北上廣深的你們,阿爾卑斯山的風景照反倒是比四姑娘山更經常出現在眼前。要我說,純以自然風景相較,比阿爾卑斯更美的山脈真是遍布全球。不論比拼險峻、奇麗還是秀美,阿爾卑斯都不算最出色的。就不說喜馬拉雅與喀喇崑崙了吧,天山山脈、橫斷山脈、安第斯、高加索——哦,俄國人還會說厄爾布魯士才是歐洲第一高峰呢——全都各擅勝場啊,誰沒有讓人屏息的驚艷,誰不會讓人體會到自己的卑微?惟一的問題只出在它們都太「遠」了,這距離不僅僅是地理因素,更是歷史、政治和經濟因素造成的。你從上海去個天山,飛到烏魯木齊,觀感在經濟上倒退了二十年。然後在失修的公路上顛簸個幾小時到山區,現代社會早就在你身後消退得無影無蹤了。你會想來么?會啊。可是你會常來么?其實並不會。北美的山地狀況好一些,不過還是沒有阿爾卑斯這樣,想去就去,咫尺之遙。

所以說阿爾卑斯山的美,就來自它與文明的緊密無間。打開歐洲地圖,看看環繞著阿爾卑斯山的這一圈城市吧:米蘭,都靈,日內瓦,伯爾尼,蘇黎世,慕尼黑,維也納,威尼斯,個個都是千年名城。從巴伐利亞到波河平原,從黑森林到羅納河谷,從漢尼拔到凱撒,從查理曼到拿破崙,整個歐洲的歷史與人文有將近一半就繞著阿爾卑斯山轉來轉去,並且直到今天還與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它不僅為幾乎整個歐洲供給著甜水,也為這舊世界提供敘事的源泉。還有哪座常年積雪的山脈像阿爾卑斯這樣密集地匯聚了星羅棋布的小鎮、細如蛛網的鐵軌、九曲盤腸的山路、延綿十里的隧道呢?自然景觀是阿爾卑斯的底色,迄今仍舊鮮活的歷史與文化的沉積則是它的油彩。經由現代工業文明的開墾與耕耘,它也是世界上最易於親近的雪山山脈,無需在荒野中自駕上百公里,更無需遠離抽水馬桶和便利商店,這座雪山幾乎變成了城市間的中央公園。坐個纜車就可以上到山頂,想進山徒步也每天都能洗上熱水澡,更不用說那些規模龐大設備精良的滑雪場,設計典雅裝潢優美的豪華酒店。我知道這或許不是你要的雪山;但當你要這樣的雪山時,阿爾卑斯是唯一的選擇。

不要找我要圖,這裡早晚被貼圖的答案淹沒。

加分題答案:

麥金利:McKINLEY 戶外衣物

馬特洪:Toblerone 巧克力

喬戈里:K2 極限運動器械


(多圖預警)

自問自答一題,作為景觀設計師,對於自然景觀有一種敬畏。個人覺得人類的景觀設計永遠達不到大自然的景觀高度,曾經和同事在阿爾卑斯山徒步,拍了一些照片,希望大家可以關注這個深山裡的景觀。在阿爾卑斯山周邊的朋友有機會也可以多去大自然走走,感受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去了阿爾卑斯山徒步兩次,第一次是夏天,第二次是冬天,也就是雪中徒步,先和大家看看夏季的風景。14年8月份和同事從慕尼黑出發,兩輛車出發開往奧地利Mayrhofen,一路翻山越嶺徒步到義大利邊境。

這是山裡的湖,碧綠地晃眼,美得不真實

徒步累了可以在椅子上休息,欣賞眼前美景

這裡有很成熟的徒步路線,這種堆砌的石子就是路標,給你指示方向

第一天天氣超級好,眼前風景如畫

大自然留下的痕迹,河流流經的地方,形成了自然的溝壑

枯萎的樹榦告訴你大自然也有生老病死

這些石頭便是我們向上爬的道路

徒步當然少不了登山杖

慕尼黑周邊的德國人很喜歡徒步,夏天徒步,冬天滑雪,阿爾卑斯山是他們的所有的戶外理想場地,女同事們也是很強悍,徒步裝備齊全,體力充沛。

山泉水

好吧,這個就是我,無任何裝備,借朋友一個登山包,穿個衛衣就上山,回來趕緊購置了一套徒步裝備,大家如果有徒步,請一定準備好衝鋒衣,登山包,登山杖等裝備。山裡的天氣變幻莫測,後面會和大家講。

看,山裡有好多土撥鼠,萌萌噠

右邊這位男同事叫Ralf,每年公司的戶外活動都是他組織的,對阿卑山他是再熟悉不過了,徒步常客。

這是山裡的小木屋,我們在這裡過一夜,第二天繼續前行,同事們都是阿爾卑斯山協會的會員,住這裡有優惠,吃的也有優惠,所以說如果想經常來阿爾卑斯山大家也可以加入會員,每年交個幾十歐的會費就OK了。

一晚過後第二天的天氣就是陰天了,偶爾會有小雨,所以前面說到的衝鋒衣等登山裝備的重要性就來了

陰雨天視線不好,還好一路有路標,大家會問路標是誰弄的,這裡要說下,山裡的徒步路線很成熟,阿爾卑斯山協會會有安全的徒步路線,這些指示標誌都是大家走過的安全路線留下的記號。

前面提到的同事,一個很有味道的德國男人

這次徒步比較難的部分,在岩石中攀爬

雨後彩虹

山裡的羊

好的,接下來給大家看看冬季徒步的阿爾卑斯山

雪山徒步更需要準備,公司統一租用了專門用於雪中徒步的雪鞋,帶隊的同事還有類似指南針功能的紙片,可以探測往哪走比較安全,這個真是很重要,在雪地里徒步的危險係數還是很高的。

再往上走,學會越來越厚,大家都保持10米以上的距離,以防雪崩。

第一天是陰天,一切便是白茫茫,第二天出太陽了,也是美得不可言

好了,先介紹到這裡,這樣的阿爾卑斯山讓我深深著迷,現在到另外一個州上班,還是懷念阿爾卑斯山,我想這大概也是很多德國人都有的情愫吧。-------------------------------------------------------------------------------------

謝謝大家的分享,個人很同意@濤吳 的觀點。 阿卑山橫跨這麼多國家,大家一起開發,共享自然和文明,本人出國後,因為它,喜歡上了徒步,滑雪,攝影,常常在山中看到美景的時候會想,這其實距離歐洲各大城市不遠的山脈,竟然這麼地觸手可及,徒步不擔心吃喝拉撒住,滑雪場從2,3歲的小孩到60.70歲的老年人滑起來都遊刃有餘,開個車來山裡不過兩個小時,誰說歐洲好山好水好無聊,只是因為我們的「無聊」是周日不能購物,晚上不能K歌,夜裡沒有夜宵罷了。


阿爾卑斯山的美,更是美在人文。

天氣好的時候登慕尼黑的教堂,遠遠能看到阿爾卑斯山的影子,巴伐利亞這座都城城內喜歡用紅色系的房頂,這麼看出來挺有韻味。

阿爾卑斯山承載了歐陸許多歷史文化,拿破崙翻山而過,山腳小村的乳酪,馬特洪峰,每一側都是一種文化氛圍,它像是歐洲一個小縮影:義大利德國奧地利法國瑞士,倒不如問,為什麼歐洲這麼美?

那回答就多了。畢竟我們桂林的山也挺美的。

歐洲人對於自然的喜愛也出於歷史原因,現在一到夏天集體camping一到冬天集體ski,不得不說山裡的服務設施相當完善,不管從檔次還是從需求,一應俱全。讓我很震撼的一次是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區腳下,家樂福里登山度假裝備一應俱全,文明的細節在此也體現出來。我沒有抱大腿,我熱愛華夏土地。


多圖多圖多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剛從Chamonix回來。直接上圖!

靠近山區的地方,雲層就變得很美。

遠處有山!

這個季節,山下的風景層次分明。

有山有水的地方感覺靈魂都變得輕盈了(好假好空洞,意會意會)。

山上的風景真的很震撼!因為有纜車,才能讓我這樣的人上到那麼高!

半山腰的風景也很獨特。

走的時候戀戀不捨地又多拍了幾張皂片。

你們要是喜(贊)歡(多),我再Po帶人的照片!


(圖都是自己拍的,請原諒渣像素和不成熟的修圖技術)

好吧被糾錯,這裡說的坐小火車上山,確實是指:坐著小火車,就能上到一個海拔還挺高、雖然很人工但確實能夠觀賞到美景的觀景平台。雖然沒有登到山頂的最頂峰,但你已安全地身處群峰的懷抱。自然的美是相同的,也是不同的:它不會因為各人的觀賞姿勢不同,就不為你呈現出你所能看到的最美的一面;但它也會給每個不一樣的視角展現自己的美。

===========

作為一個去過尼泊爾遠眺過魚尾峰,坐船游過費瓦湖,也做過小火車上馬特洪少女峰,並從Rigi雪山走走停停地逛了一段的人,在看到第一高票答案之前,一直都認為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更符合我對雪山的審美。高聳而飄渺,神秘兇險,神聖不可侵犯的感覺。

上圖為雲霧中的魚尾峰

但仔細一想,為什麼我對阿爾卑斯山脈的情感似乎沒有那麼崇敬呢,確確實實是因為,她太親切可愛了。交通便利,坐著小火車輕鬆上山,就算住在別的城市也能輕鬆地一日內往返,更不用說如果你住在山腳,也許會有一推開窗就能看到冷麵冰山少年的體驗。

這大概大概就是「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了吧,攝於少女峰山腳小鎮格林德瓦

阿爾卑斯山腳的小鎮總是熱鬧,滿是商家和來自國內外的遊客,高檔酒店、紀念品商店、郵局、大型超市、餐廳應有盡有,總是一派繁榮的景象。租用滑雪用品的商店更是服務周到。完全沒有去到山區旅遊的艱苦感,彷彿你依然在城市裡,美景就這麼輕而易舉地展現在你眼前。

可惜我沒有拍太多小鎮風光,但光從圖中的火車站也能看出,基礎設施的建設非常完善,旅遊服務質量很高。

更可愛的是,如果你想在山裡走走,又懼於身體較弱無法承擔艱苦的徒步游,瑞士的山裡幾乎都修有供給行人的走道,道路平整,並與上下山的火車站完美銜接,兩站間距行走時長不到一個小時,走累了隨時可以選擇搭火車下山。在春夏行走的體驗尤其好,陽光明媚綠草如茵,點綴著各色小野花,不能更溫柔了。

春天裡的Rigi像鄰家漂亮的小妹妹給人帶來的清新感。

接著這個話打比方,喜馬拉雅山像是御姐,有時讓人有征服欲,但又不時卻步。

費瓦湖而阿爾卑斯山脈就像你很熟悉的好朋友,輕鬆愉快地陪著你過完假期。

雖然每個人心中都有那麼幾個遙不可及的女神,但最後能在一起的總是那個能用陽光融化你的女孩子。

大概就這樣


竟然有這道題。阿爾卑斯山確實很漂亮。

這周剛去的阿爾卑斯山,奧地利境內的kühtai海拔2020m的小鎮,到處都是白雪覆蓋。這個時間去那的基本都是滑雪的,否則也沒別的可干。在那呆了五天,天天都是面對這皚皚白雪,還是有點單調。

在去的時候挺驚險,車子一直都是爬很陡的盤山公路,剛好碰到下大雪了,車子在嶺上只能很慢騰騰的前進。隨著坡道越來越陡,車子打滑沒法前進。問了旁邊人,他們說越往上越陡,勸我們別上去了。當時已經晚上6點,天完全黑了,離賓館只有7km,而我們只能把車子停在路邊不知所措。又冷又餓,擔心別風雪天在車裡過夜。又向別人打聽,說附近有賣車胎防滑鏈。如是把車往回開了兩公里找到了商店賣防滑鏈,裝了snow chain就好多了,慢慢又向賓館進發。到了賓館快七點了。

在冬天這裡是滑雪勝地,到夏天冰雪溶化後這裡也是健身場所,有運動場,可以騎馬,跑步,hiking。

傳幾張大雪覆蓋時的照片

去的路上

從賓館往外拍的雪景

夜景

小鎮kühtai標誌性動物:奶牛,據說küh 是模擬牛叫聲

群山上的雪景

後面手機照的,像素渣

滑雪的人真多,看著好多四五歲的小孩子從山上downhill ski,真厲害,羨慕

我們老大很喜歡來這裡滑雪,他說來這十幾次了。有次滑雪沒看到石頭,直接撞上去了,整個人都翻到在地。當時他說他以為都快死了,幸好後來有人看到他過來幫忙。就算如此,還是阻擋不了他滑雪的熱情,幾乎每年都來。


一些去年拍的圖,拍攝於義大利小鎮奧斯塔


一個華北平原長大的孩紙,在德國看到的山跟阿爾卑斯的山比起來也就是長滿綠樹的土坡。

所以,

開車進山區

每次開車,看到還不是很高的層巒疊嶂的時候,我就開始「哇!「。看到巍峨的山,崇拜之情噌噌地高漲,心裡已經默默地下跪了。

慢慢地開進山裡,會見到不同的地貌,在瑞士境內的還能看到孜孜不倦在山裡打洞修路的工程隊。

如果不斷地往高處開,還可以在短時間內經歷陰晴雨雪和10多度的溫差。我們有一次從18度的低處開了不到一個小時就成2度了,還下著雪。(上山的時候油門踩到底,下山的時候剎車真的千萬不能松。)

山間還時不時地有湖泊,如果趕上好天氣,那就開始默默地欣賞把美景印在心裡吧。

山裡徒步

坐纜車從山頂往下走。過程是痛並著快樂的。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新鮮的空氣是城市裡沒有的,空氣里有奇異的香氣,類似於羅勒啊,迷迭香啊之類的味道。走著走著就特別餓。。。山間的溪水是山頂溶化的雪水,就像剛從冰箱里拿出來一樣的冰涼,雖然當時還是夏天,我穿著短袖短褲。

從飛機上俯視

被白雪覆蓋的山脈好像是上帝的冰淇淋山,因為是俯視所以背景是完美的藍天。

總結

如果到西歐旅行,千萬留兩三天的時間給阿爾卑斯上,那裡比outlet美多了。


翻越阿爾卑斯,是我這次出遊最期待的一站。心心念念了很久的山路,樹林的味道,白雲纏繞的山頂,徒步到走不動,每個畫面都幻想過很多次。只是到達這裡後的每一步,又是另一個故事。這是封山前的幾天,遊客都是專業的登山或者滑雪人士,兩隻手數得過來。 多幸運,這段路,我走過了。


去米蘭的飛機上在空中用手機拍的,差點睡過去了。


有些答案出錯了,在瑞士生活四年多的哥,不忍了,各位不要生氣,你們是遊客,發朋友圈比發獃重要。

除非你們是專業登山人士或登山愛好者,馬特宏峰或少女峰,不是坐火車纜車能上去的。這跟「我登上了長城」不一樣。

少女峰應該是海拔4200米左右(我懶得查),大家坐火車只能到少女峰火車站(3800米?),跟少女峰兩回事兒。

馬特宏,那個可愛的三角,大家只能坐小火車或纜車到觀景台遠眺一下。

每個人心中的阿爾卑斯山,不一樣。

我忘不了的是,一個人,七月,從早上走到中午,在格勞賓登州,海拔3000米光禿禿的某個小山峰,望著群山望著不遠處的湖,發獃,所謂的壓力都化為汗水。

去你大爺的功名利祿,去你大爺的繁華世界,只有自然值得敬畏。


不請自來。不專業哦,隨手拍的。不是少女峰,鐵犁士?不知道中文怎麼翻譯


天下有雪紛紛過,落盡江湖不成歌。

踩著阿爾卑斯山脈的雪地,呼吸4000米海拔稀薄的空氣,我總覺得來過這裡 。。。

與天山冷峻孤寒之雪截然不同,大概是阿爾卑斯糖吃多了,總感覺這裡的雪也甜甜的。

山腳下,童話里的小屋和小車。純凈,美好。

陽光和溫暖是良藥,治癒一切。

無論過去的一天發生過什麼,

這潔白的雪,終將覆蓋所有…………

smile. (-^〇^-)


一張圖就夠了

【馬特洪峰】

三角巧克力的標誌

看過瑞士再找不到與之能媲美的景緻了。


沒見過,只是吃過阿爾卑斯棒棒糖 感覺好幸福,推測阿爾卑斯山應該是很美的!



吃過那糖,就知道那美妙的感覺


阿爾卑斯(Alps)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西起法國東南部尼斯附近的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東北方向延綿1200公里,東止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覆蓋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6個國家,但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奧地利國境內。

阿爾卑斯山脈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有82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山峰,這其中又有超過一半位於瑞士的瓦萊州。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於法國和義大利的交界處。

有高山就有大河!歐洲著名的羅納河,萊茵河都發源於阿爾卑斯山上的冰川。羅納河發源於瑞士少女峰附近的冰川,一路向西,沖刷形成瓦萊峽谷。流經日內瓦、洛桑附近的開闊低洼地帶形成了日內瓦湖,然後流入法國境內,最後在馬賽注入地中海。而萊茵河更是由幾條發源於阿爾卑斯的源流彙集,中下游大部流經德國,最後注入北海。

瑞士是阿爾卑斯山上的國度!從圖上看,阿爾卑斯山橫穿瑞士中南部。瑞士60%的國土面積被阿爾卑斯山脈覆蓋。在瑞士旅行,要麼驅車穿行在阿爾卑斯崇山峻岭之中,要麼泛舟於冰川匯聚成的高山湖泊,要麼健步在崎嶇的山間小路上,即使你漫步在伯爾尼附近的草原,也是在冰川河流沖積的平原上。

阿爾卑斯山孕育了瑞士這個國家,給了它高山,大河,湖泊,草原等這些最美的自然景觀,當這些景觀元素被十分和諧地組合在一起時,你就會由衷地感到:瑞士是一個能滿足你所有對大自然美好想像的地方。

作為熱愛自然風光的我,對瑞士的湖光山色推崇至極。2007年曾隨團遊覽過瑞士,那時就被這裡的雪山、冰川、湖泊之美所震撼,久久不能忘懷。時隔十年,經過盡心籌劃後,我和幾個好友一起於2017年6月再度踏上這片土地,以自駕+徒步的方式親密接觸這片人與自然的和諧之地、自然美景的天堂。

第一站: 萊蒙湖(Lac Leman)周邊

萊蒙湖又稱日內瓦湖,是阿爾卑斯湖群中最大的一個。湖面面積約為224平方英里,是法國與瑞士的界湖,瑞士佔140平方英里,法國佔84平方英里。日內瓦湖是羅納冰川形成的。羅納冰川消溶後,形成羅納河,它是吐納日內瓦湖水的主要河流。日內瓦湖北岸的瑞士,擁有日內瓦、尼翁、洛桑、沃韋和蒙特勒等城市,其中沃韋附近的拉沃梯田、蒙特勒附近的西庸城堡,都是著名的景點。

拉沃(Lavaux)葡萄梯田位於阿爾卑斯山南坡、萊蒙湖的北岸,連綿18公里。拉沃地區是自冰川時期就形成的山坡地形,由於有充足的陽光和湖邊濕潤的氣候,從12世紀起,種植葡萄釀酒就已經是這裡主要的生產方式。

以徒步方式在拉沃葡萄園梯田間遊走,探訪那些隱蔽在葡萄園深處的典型酒庄、觀賞田園般景色的萊蒙湖畔風光,不失為一次絕佳的體驗。

西庸城堡(Chateau de Chillon)是瑞士最負盛名的古迹之一,位於日內瓦湖的東端,建在萊蒙湖面突出的岩石之上,由一座廊橋與岸邊相連。因為城堡由石塊堆砌而成,取名為西庸城堡(法文意指"石塊城堡")。城堡自12世紀開始由該地區統治者的家族不斷修復、增建。城堡除了軍事用途外,也曾是宅第及監獄。城堡因英國詩人拜倫《西庸的囚徒》敘事詩而聲名大噪。

第二站 :馬特宏峰(Matterhorn)

馬特宏峰 (海拔4478米)位於瑞士和義大利邊境,它不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高的山峰,甚至連前三都不是,但它絕對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漂亮的山峰之一,這座四角錐形的孤傲山峰被譽為"瑞士阿爾卑斯女王",它無比陽剛和雄渾的氣質,使得周圍那些綿延不絕的巍巍群峰只能俯首稱臣。 她是阿爾卑斯山脈的象徵,是瑞士的象徵。它以完美的金字塔造型、壓人的氣勢以及陡峭的山崖,征服了無數往來的遊客,征服了無數登上愛好者。

采爾馬特(Zermatt)位於阿爾卑斯群峰之中、狹窄的馬特峽谷盡頭,海拔1620m,周圍有29座超過4000m的山峰,但由於峽谷幽深,又被群峰環抱,所以是個非常不起眼的地方。那它為何會成為世界著名的山間旅遊勝地呢?是因為馬特洪峰。采爾馬特周圍的山上,有很多觀景平台,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馬特宏峰,因此成為遊覽馬特宏峰最好的落腳點。這是一個沒有汽車污染的地方,進出小鎮需乘坐火車。

站在小鎮上任意一處視野開闊一點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馬特宏峰的身影。

清晨,坐上頭班齒輪小火車,隨著車下傳來咯噔咯噔的齒軌咬合聲,紅色火車開始一路爬升向采爾馬特東南方向、海拔3130米的戈爾內格拉特(Gornergrat)景區去駛。

由於所處位置得天獨厚,這裡成為觀看馬特宏峰和阿爾卑斯山第三大冰河——戈爾內冰河的最佳場所。

我們選擇先在倒數第二站Rothenboden (海拔2815米)下車觀看馬特宏峰的倒影,然後再繼續乘車到山頂觀景台。

觀山景天氣很重要。昨天下了很大的雨,今早上山時天還是陰沉沉的,此時雲層很低,一條雲帶幾乎是貼著地面從下面的山谷飄過來。

車站下方就是里弗爾湖(Riffelsee)了,沿著一條陡峭的碎石小路,走走停停二十來分鐘後來到湖邊(2583m,高度差232m)。這是一個由冰川融水匯聚而成的小湖,湖面不大,卻是拍攝馬特宏峰倒影的一個絕佳地點。此時儘管天空依然十分陰沉,山尖還被雲層籠罩,但馬特宏峰那冷峻雄偉、孤芳自傲的山形,仍然帶給我巨大的震撼!

戈爾內冰河如一道白色激流沖刷而下,留下舞蹈般優雅的曲線,極其壯觀。

就在我們準備從戈爾內格拉特觀景台下撤時,馬特宏峰方向露出了藍天,但白雲依舊纏繞著山尖,多希望來陣風把雲團吹散啊。

等待了一陣,雲沒有散的意思,旁邊的山谷間又升騰起了一團。這等風起雲湧的氣勢可遇而不可求。

山裡的天氣變化莫測,下山時馬特宏峰幾乎又被雲層包裹住了。

第二條清晨,我們來到馬特宏峰冰川天堂(Matterhorn glacier paradise)這個距離馬特宏峰最近的一個景區。這裡不僅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馬特宏峰,還能進行各種冰雪項目的體驗。

這裡依然白雪皚皚,夏季也能滑雪。和我們同一纜車上來的不少攜帶全幅滑雪用具的老外,都是在中途站下車去進行高山滑雪的。

我們置身的3883米的觀景台被360度的群山環抱。幾十座雪山、壯麗的冰河以及連綿的皚皚白雪盡收眼底,場面十分宏大,此時的馬特宏峰已不再是"孤峰"了。山的堅毅、雲的妖嬈、耀眼的陽光、湛藍的天空、瑟瑟的寒風互顯霸氣!

從這個方向看到的應該是馬特宏峰的北壁(坡)了,它是阿爾卑斯山三個最著名的北壁之一,為了從北壁登頂馬特宏峰,很多登山者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山頂上風很大也很冷,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就下撤了。站在纜車換乘站(2940米)外面的山坡上,再次觀看四周的群山,頓時覺得他們高大了許多,缺少了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向下看,山谷間的小鎮就是采爾馬特了。

第三站:少女峰地區勞特布龍嫩( Lauterbrunnen),米倫( Murren)、雪朗峰(Schilthorn)一線

從因特拉肯( Interlaken)往南,阿爾卑斯山巒拔地而起,成為一塊雲集著眾多雄偉峰巒的雲中之地。其中少女峰(Jungfrau,4158m)、僧侶峰(Monch,4107m)、艾格峰(Eiger,3970m)就是這片巍峨群山中三顆璀璨的明珠。

少女峰名字的來由是因為山上經常有雲層籠罩,故少女"羞澀"不願見人得名。相傳旁邊的艾格看上了這位"姑娘",但中間的僧侶一直阻擋著他們見面。

少女、僧侶、艾格等山峰從西到東依次排開。在雪峰下有兩條山谷,東邊的一條是東西向的,山谷的頂端有一個小鎮叫格林德瓦德,阿爾卑斯群峰全部在山谷的南邊;西邊的一條是南北向的,谷中也有一個沿河小鎮叫勞特布龍嫩,阿爾卑斯群峰在山谷的東西兩邊。這條山谷的懸崖上還分布著西崖上的米倫小鎮和東崖上的文根小鎮。這四個小鎮和因特拉肯,是進山遊客的主要宿營點。從旅遊者的角度稱這一區域為少女峰地區。

南北走向的勞特布龍嫩峽谷,山谷東西兩崖壁立萬仞,谷南雪峰直入雲端。多條瀑布從兩邊的懸崖上傾瀉而下,形成了幾公里外的山上都可看到的壯觀景象。

處於峽谷之中的勞特布龍嫩小鎮,又被稱為"瀑布小鎮",因整個峽谷中遍布著非常多的瀑布而得名。

位於山腰上的米倫小鎮(海拔1650米)不通汽車,進出都需在勞特布龍嫩乘坐纜車,相對來說交通不是非常方便,但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這裡有著世外桃源般的環境。

小鎮只有一條主街,房屋都是依山而建,一層層的往下,從每家每戶的窗戶里都能看到壯觀的U型山谷和遠處連綿的皚皚雪山。近處是成片的綠草,遍地是被鮮花裝點的阿爾卑斯風情小木屋。

這裡也是去雪朗峰的必經地,所以村裡白天遊人如鯽,但小村莊卻仍然充滿安詳寧靜的氣息。許多人認為不登少女峰一點都不可惜,但如果不到這座依舊完好保存著阿爾卑斯樸素山村氛圍的小山村停留,就太可惜了。

村莊整體面向東南,夕陽西下時正是觀賞少女峰、僧侶峰、艾格峰的最佳地點。米倫和少女峰之間雖然還有一座山遮擋,只能看到少女峰的山尖,但日照金山的景觀毫不遜色。

LP上這樣描述米倫:如果你在一個晴朗的黃昏——太陽馬上要落到地平線以下——來到米倫,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已經到了天堂。

剛剛在預定的酒店安頓下來,抬眼看到窗外的景色:夕陽將遠處的雪山山體照得通紅,一抹紅雲覆蓋其上,結束運營的米倫火車站靜靜地守候在小鎮的盡頭。

第二天清晨,我們登上了開往雪朗峰的纜車。隨著纜車不斷升高,山腳下的村莊漸漸變小,但視野也逐漸寬闊起來。遠處的雪山、懸掛在山崖上的瀑布,綠茵環抱中的民居,一切都讓人那麼心曠神怡。

雪朗峰(海拔2970米)位於因特拉肯正南的阿爾卑斯山群之中,少女峰西側,這裡是眺望眾雪山的最佳位置,360度瞭望平台上有很多觀景望遠鏡供遊人免費使用,觀景鏡里有文字標註所見雪峰的名稱和標高,非常貼心和方便。少女峰等著名的三峰就這樣從群山中被辨認了出來。

儘管天氣晴好,但由於逆光,東邊的少女峰等群峰看上去視覺不是很好,再加上今天還有一個重頭戲的活動等待著我們,所以對著少女峰方向拍了幾張照片就乘纜車下撤到比爾博格(Birg)站。

走出比爾格纜車站(海拔2677),周圍都是光禿禿的山坡,有些還覆蓋著積雪,門口有一個很陡的碎石下坡。從這裡我們將開啟瑞士之行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徒步。這段路程並不輕鬆,海拔較高的前半段以苔原砂石為主,是更容易滑動的大石子兒組成的持續坡道。

轉過幾個彎兒後,少女峰、僧侶峰、艾格峰三峰並立的景觀出現在視野中。

這對歐洲情侶坐在路邊凸起的岩石上,欣賞對面氣勢磅礴的群山。

此時比爾格纜車站已遠在高處的白雲間了。

從這裡開始就是正面迎著少女峰三峰往下走,全程都有著震撼的寬屏幕山景伴隨,景色非常壯觀。

景色雖好,路也難行啊。

在這樣陡峭崎嶇的山路上,竟然有人推著自行車上行,難道等一會他們要在這樣坡度的石子路上飛奔下來不成?

隨著海拔的降低,腳下的山谷已被綠色的植被覆蓋,遠處依稀可以看到零星的木屋,幾條健行的山間小路向著木屋所在的低谷方向延伸。

走累了坐下來休息一下,這裡視野開闊,風景亦是壯觀。順手拍下這壯麗的景色,讓美景與我們朝夕伴隨。

漸漸地,路邊的草地上多了盛開的小花,光影的魔術在延綿的坡地上灑下斑駁的影子,在山谷間留下富於變化的夢幻,美好的情景不經讓人動容。

咱也坐下來,把自己融入在阿爾卑斯山這壯麗的山水畫卷中。

沿著山路慢慢往下走,遍地的野花,若隱若現的牛群,不絕於耳的牛玲聲宛若天堂樂隊演奏的天籟之音。

走下這個山坡,本次行程中最著名的鮮花谷路段就要到了。

山坡上開滿了各色的小花,山谷中點綴著零星的木屋,遠處是一列列白雪皚皚的群山,這一切構成了阿爾卑斯山區那獨有的迷人氛圍,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會留連忘返。徒步的艱辛能夠換取一路的美景相伴,真是太值得了!

來到海拔1907米的艾門胡貝(Allmendhubel)纜車站,這裡也是觀看少女峰三峰的最佳地點之一,只不過三峰在這裡已是縱向排列了。

此時我的兩位美女同伴累得再也不願往前挪動一步。

從吉姆沃德(Gimmelwald)小村徒步回來,已是傍晚時分,遊客已經退去,米倫重歸寧靜。夕陽西下,放慢腳步在小鎮上隨心而行,或者坐在房間前的草坪上用心享受這座斷崖上的小山村獨一無二的美麗,你會感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第四站:少女峰地區文根(Wengen)、門立興( Mannlichen )、小沙伊德克(Kleine Scheidegg)一線

文根小鎮(海拔1274米)坐落在勞特布龍嫩東側山坡之上,進出都需在勞特布龍嫩乘坐登山火車。由於是上少女峰的一處不錯的落腳點,所以有不少酒店和商店,更具商業氣息。

文根雖然不比米倫安靜美麗,但卻是觀賞迷人的勞特布龍嫩峽谷的最佳地點,站在文根火車站可以將勞特布龍嫩小鎮盡收眼底,清楚的看到山谷和遠處雪山交相輝映的風景。

今天的行程是從文根坐纜車到門立興,然後進行少女峰中線(門立興——小沙伊德克)徒步,從小沙伊德克坐火車返迴文根後,開車前往另一條山谷-格林德爾瓦。

隨著纜車的升高,遠處的少女峰清楚地進入了視線。

門利興(海拔2230)是少女峰群峰北邊一個的小山,它既是東西方向的纜車中轉站,又是幾條健行路線的樞紐點,同時它還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觀景台。

出了纜車站,有一條盤旋上行的小路一直通向北面的一個高坡,路標告訴我們那裡有個叫做皇冠的360度觀景台,站在這裡向北可以看到因特拉肯地區,向南則是巍巍峰巒、莽莽雪嶺,少女三峰赫然聳立在眼前。

向西是半山腰文根鎮內外的綠草茵茵、房舍點點,以及勞特布龍嫩峽谷里輕雲薄霧、瀑躍懸崖。

向東是層層丘地、成片的綠樹、以及V型峽谷里片片村舍,那就是格林德瓦德鎮了。

坐在山崖邊的長椅上指點江山。

這裡的美充滿了活力和變幻,山頂白雪皚皚,雲霧纏繞;雪線以下滿目是墨綠色的樹木、翠綠的青草和黃色的山花;山坡上牛群散布,牛鈴聲回蕩;山谷里農舍點綴其中,既安靜又純美。這一切構成了阿爾卑斯山區那獨有的迷人氛圍,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會陶醉於這詩畫般的景色,留連忘返。

與鮮花谷那邊不同,這邊的山坡上盛開著一種類似月季樣的黃色山花(權且叫做高山月季),他們與對面的雪山遙相呼應,給這魅力的畫卷平添了一份動感和生機。

我的美女同伴坐在花叢中,久久不忍離去。

盡興地遊玩兒之後,開始今天的徒步。這是一段開闊、大氣的徒步線路,徒步30分鐘後,可以看到右側聳立的邱根山,之後的線路一直都可以看到少女峰等群山的景觀,左側則是格林德爾瓦德峽谷。

今天的路途比較平緩,海拔略低,沿途風景也十分美麗。我的同伴經過昨天的鍛煉,現在已是步態輕盈,興緻盎然了。

轉過這道山樑,即將到達此次徒步的終點小沙伊德克了。

少女峰下的小沙伊德克(2061米)是冰雪線下方的一塊平地,登頂少女峰的高山列車從這裡始發。到達後,我們沒有繼續向少女峰進發,而是向下回到文根。也許你會問,既然已經到了少女峰的山腳下,為何不上去?因為單從觀山的角度講,在雪朗峰上和這兩天沿途看到的少女峰比登上少女峰更漂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就在此山中嘛。

第五站:少女峰地區格林德爾瓦德( Grindelwald)、菲爾斯特(First)一線

格林德爾瓦德和勞特布龍嫩一樣,也是雪山峽谷里的小鎮,不同的是這裡的山谷比較開闊,山坡的坡度不是那麼陡峭,小鎮建在了山坡上。由於交通方便,又是上少女峰的兩條必經之路的其中之一,因此遊客較多,這裡建了不少酒店,商業氣息濃郁。

以格林德爾瓦德為起點有兩條遊覽線,一條是少女峰線,另一條是菲爾斯特線。

去往菲爾斯特峰(海拔2160米 )的纜車就在住宿酒店的後面,清晨我們登上纜車,隨著纜車的升高,田園風光、綠草密林、溪流瀑布、層疊雪山一一展現在眼前。

菲爾斯特大氣開闊,可以遙望福爾角峰、韋特角峰、艾格峰氣勢磅礴的山景。

拉近些看,谷底是格林德爾瓦德,對面的雪山就是艾格峰(3970米)了。其北壁是阿爾卑斯山著名三大北壁( 艾格峰北壁、大喬拉斯北壁、馬特洪峰北壁)中最難攀登的一個,幾乎呈70度傾斜的大型岩壁,垂直落差1830米(其它兩個都是1200米),一直被奉為"死亡峭壁",電影《北壁》就是以一個真實的事件為原型,記錄了艾格峰北壁登山史上最悲壯的一次攀登。

菲爾斯特還是各種山地運動的場所,如高空滑索、山地自行車、滑雪、滑翔傘等。冬天滑雪,夏天徒步,這是來菲爾斯特的遊客必做的一件事。

今天我們就要從這裡徒步到巴哈阿爾普湖(Bachalpsee)湖看雪山倒映。

高山湖泊在午後閃耀著耀眼的光芒,背後是三大雪山倒映,無風的天氣可以看到清晰的雪山倒影。

湖邊的石頭小屋是給野外運動的人們提供避風、遮雨、禦寒的臨時處所。

這是一條需要往返的徒步線路。在湖邊簡短的休息之後,踏上了返回的路程。

站在高坡處,阿爾卑斯山迷人的風景又重新回到眼前。近處綠意盎然的草場和遠處延綿不絕的雪山構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蜿蜒的溪流和星羅棋布的五采野花又為這份景緻平添了幾分動感和生機。

一隊中年山地自行車愛好者迎面而來。

瞧這一家子,年輕的父母帶著四個孩子(最大的不過六七歲)一起遊覽名川大山。

開闊的山谷里,點綴著色彩斑斕的滑翔傘,忽高忽低,飛翔在藍色的天空。讓我從中體會到瑞士人及其喜愛高山滑雪,滑翔傘等極具挑戰性的運動,並把它當作生活中的一部分,與大山為伍,樂此不疲。

在一處平坦的山坡上,幾個滑翔傘愛好者正在準備起飛。他們有序地攤開尼龍傘,披掛好安全帶,把自己身上的掛鉤接上尼龍傘。就著風勢,將傘拉起張開。

待傘完全張開,他們一個轉身向坡下猛跑幾步。風吹起了傘,傘帶起了人,人坐在傘下,隨傘騰空而起。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五彩繽紛的滑翔傘飄蕩在藍天之下、綠地之上、懸崖之巔、雪山之旁。

"夢幻山坡",這是大家對格林德爾瓦德的美贊,它是小鎮的精華所在,位於小鎮中心對面較為平緩的山坡上,這裡零零星星建有一些民居,由於山坡的角度和全方位被草皮覆蓋的緣故,每當日出日落或光線變化時,這裡的草地會呈現出波浪般的層次感,再加上瑞士特色的鄉村別墅點綴其中,自然和人文彷彿正在演奏一曲輕妙的樂曲,讓人陶醉。

光影的魔術在延綿的坡地上灑下斑駁的影子,在山谷間留下富於變化的夢幻,美好的情景不禁讓人動容。

第六站:因特拉肯地區哈德山(Harder Kuim)、布里恩茲湖(Brienzersee)、圖恩湖(Thunersee)

哈德山(海拔1322米)位於因特拉肯北面的一座小山峰,這片鬼斧神工般的平台好像是大自然特意為了遊客建造的。

站在觀景台上不僅能與壯麗的少女群峰遙遙相望,還能將"上帝最美雙眸"圖恩湖和布里恩茨湖盡收眼底,還可以看到整個因特拉肯小鎮,以及連通兩湖貫穿城市的阿勒河——可稱得上是瑞士最佳觀景台了!

布里恩茨湖位於因特拉肯東側,是一座美麗的山間湖泊,它是冰河時代的產物,少女峰地區的雪山融水通過山谷里的兩條河流注入到布里恩慈湖。湖水藍中帶綠,被譽為上帝的右眼。

圖恩湖位於因特拉肯西部,水源來自東南方比它高6米的布里恩茨湖,湖水湛藍清澈,是一灣極具神秘色彩的湖水,被譽為上帝的左眼。

施皮茨(spiez)位於圖恩湖西岸,海拔628米,是圖恩湖畔的一個普通小鎮,這裡碧水如鏡,雪峰環抱,空氣清新,被冠以"瑞士最美小鎮"的頭銜,它還是瑞士著名的休養和水上運動勝地,所以這裡遊人如織,相當的熱鬧。

湖灣里私家遊艇林立

在遊覽小鎮的路上,忽見天空出現了一隻非常可愛的小狗,正對著前方鳴吠,是什麼讓它如此興緻盎然?

原來對面還有一隻更萌的富貴犬在向它示威。

伊瑟爾特瓦德(Iseltwald)小鎮 ,坐落在布里恩茨湖的南岸一湖灣邊,它的知名度沒有施皮茨大,商業化程度不高,小鎮上的設施以滿足本地人起居生活為主,僅有幾家家庭式酒店用於接待遊客。為了保持這裡的安寧,小鎮入口處設立了停車場,除了住宿的遊客,外來遊客的車輛必須停在村外。

這是我們今晚預訂的湖邊小屋酒店。

傍晚,小鎮上的人們給自家門前暴晒了一天的花草澆水。

酒店就在湖邊,一清早便能欣賞到恬靜的湖畔美景。

一間間錯落有致的木屋展現在眼前,紛繁盛放的鮮花,別有情趣的庭院布置,愛美的村民們把每棟房屋都打扮得非常別緻。湖水在微風下泛起了陣陣漣漪,來到遊人稀少的地方獨自看風景,真是一種享受!

這就是瑞士人的山村生活,小鎮上的人們遠離塵世喧鬧,守著最純美的山水,與自然和諧相處,過著寧靜、休閑、舒適的生活,多麼令人嚮往……

第七站,盧塞恩周邊

琉森(Luzerne)位於瑞士的中部,又有人把它翻譯為"盧塞恩",這是一個湖光山色相互映襯美麗城市。

2007年我第一次隨團游瑞士就對盧塞恩這個地方留有深刻的印象,至今我還能清晰地回憶起當年遊覽時的眾多的情景:清晨一群白天鵝在泛著金色漣漪的盧塞恩湖上游弋;造型獨特的卡佩爾廊橋;古老的穆賽格城牆;以及金色環遊的皮拉圖斯山等。

這一次重遊盧塞恩,又是自駕,活動範圍和活動內容自然寬泛了許多,於是將龍疆(Lungern)、瑞吉山(RIGI)、還有盧塞恩湖周邊的小鎮韋吉斯( Weggis)、菲茨瑙(Vitznau)紛紛列入了行程。

吉斯河瀑布(Giessbachfalle)

離開伊瑟爾特瓦德前查詢mapsme地圖,發現附近有一處不錯的瀑布景點,又正好在我們去盧塞恩的路上,於是驅車前往。這個景點有些難找,導航指示的地點在公路上,根本無法停車。最後還是經附近修路工人的指點,從後山繞過去尋著轟鳴的水聲找到的。

瀑布從400米的高處傾瀉而下,通過14級落差進入布里恩茨湖,水聲轟鳴,場面非常壯觀。

這是一個懸空型瀑布,轉到瀑布後面的岩石內,巨大的水流在眼前奔流而下,形成了一道寬寬的水幕簾,縫隙中前方布里恩茨湖以及岸邊的建築物清晰可見。

說起瑞士的湖泊,你會馬上想到萊蒙湖(日內瓦湖)、琉森湖(盧塞恩湖)、圖恩湖、布里恩茨湖、蘇黎世湖……,但無論你怎麼想,都不會想到龍疆(Lungern)和薩爾嫩(Sarnen)。

從因特拉肯驅車前往盧塞恩的公路上,為龍疆湖留了一個觀景點,從這裡就能看到明信片上所顯示的最美龍疆湖——遠端的雪山、近端的湖水,再點綴上錯落有致的紅木屋和綠色樹林,就構築起一幅獨一無二、既安靜又純美的畫面。其實龍疆湖並不大,但湖水的顏色比布里恩茨湖更藍更美,被譽為"上帝的天眼"。

琉森湖的湖岸蜿蜒曲折、被群山和小鎮圍繞,有些湖岸線甚至是高高聳起的陡峭山峰,湖的北岸是有著"山巒皇后"之稱瑞吉山(RIGI,海拔1797米),東邊是充滿傳說的皮拉圖斯山(Pilatus,海拔2128米)。

坐上登山火車,來到瑞吉山頂。

瑞吉山是阿爾卑斯山的最前沿,被稱為山巒皇后,是瑞士中部最有名的瞭望台。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很有名的觀賞日出和日落的地方。

山頂視野開闊,滿山的綠草、野花。向南是白雪覆蓋的阿爾卑斯山,四周是碧波蕩漾、顏色深藍的三個湖泊:盧塞恩湖、楚格湖和埃格里湖。

下山的路上,看到一戶人家門前草地上擺放著一組非常可愛的小矮人。我在想,在美化環境愉悅他人的同時,這家主人每天的生活也一定像童話世界那樣充滿快樂。

韋吉斯小鎮(海拔435米),位於盧塞恩湖畔著名的瑞吉山腳下,是一個寧靜的、田園式的湖畔小鎮度假村。因家家戶戶都種植薔薇花而得名玫瑰小鎮。每年的7月初,小鎮都會搞各種活動,慶祝自己的玫瑰節,其中的重頭戲就是評選屬於他們自己的玫瑰皇后。

從瑞吉山下來後,我們在碼頭附近一處風景優美的岸邊享用了一頓豐盛的西餐。

自己搬運自 行走在阿爾卑斯山的國度——瑞士的湖光山色

歡迎關注我們的專欄 假裝在環遊世界 - 知乎專欄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在瑞士的2個夏季里,踏過了阿爾卑斯山大大小小十幾個著名或者非著名的山頭,只有一個體會-----人間仙境。


最愛雪山系城市,常年市區能見雪山的(雖然都沒去過)。烏魯木齊、阿拉木圖、加德滿都、德黑蘭、都靈、墨西哥城、基多、西雅圖、拉巴斯、麗江。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中國年輕人崇拜德國?
德国留学生应该怎样和德国人一起竞争职位?
法國、德國等其他歐盟國家現在怎麼看英國公投後市場的一系列影響?先例在前,還會有國家脫歐嗎?
如何評價「德棍」極北與他的所作所為?

TAG:徒步 | 德國 | 歐洲 | 阿爾卑斯山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