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減肥和進食障礙之間如何平衡?

隨著近幾年以瘦為美的風潮,越來越多的人由於減肥而患上進食障礙。暴食,催吐,死循環,痛苦不堪。(詳見百度催吐吧,暴食吧)。而健身則當下流行而又健康的減肥方式。可是對於暴食症的人來說,食物是極其可怕的東西。稍有不慎,便會跌入萬丈深淵。想吃麵包,餅乾,饅頭,肉,可是極其怕胖,於是破罐破摔,吃完便催吐。而健身講究七分吃,三分練。所吃食物要求相當高,水煮雞胸,清淡的菜,粗糧。暴食症的人無法忍受整日這樣的飲食,常常因為吃不到自己喜歡的而再次陷入暴食。請問如何在這幾件事之間達到平衡?


治療暴食的幾個步驟,我來總結下吧。

1.停運動,停減肥。先完全忘掉這回事。治病要緊。

2.分析暴食的原因:是生理性飢餓(節食過度)還是心理飢餓(無聊、厭倦、負面情緒)?什麼時間容易發生?那些刺激性因素(triggers)引發了你的暴食?常暴什麼?暴完有無補償行為(如催吐、瀉藥)

3.了解以上原因後,你要做兩方面:節流——避開引發暴食的情境;開源——用積極的活動代替暴食。舉例:如果你是一心情煩悶就暴吃的類型,不妨生氣時找人吐槽、聊天、或者看看CCTV新聞尋找笑點。

4. 對於節食過度一段時間後引起的反彈性暴食,個人認為是正常的(前提是你之前有厭食而且非常瘦)「吃一段就好了」——長期飢餓後,身體反抗大腦控制的本能反應,就是有多少吃多少。這種情況下要注意吃得均衡,別太多高油高熱量,消化不了。

5. 千萬別催吐。催吐也會上癮。長期胃酸反流的人牙都會壞掉。而且臉部線條會變得很難看。

6. 調整心態。一次吃多了沒事,千萬別第二天秤體重想著胖了幾斤,都是水腫。正常吃幾天就下去了。

7. 放鬆、放鬆、再放鬆!不要給自己壓力。減肥不是你的專業。如果工作/學習壓力太大,一定要忙裡偷閒找樂子。如果你沒有到抑鬱的程度,我是不建議吃百憂解的。散步聽音樂運動看動畫比什麼都管用:)

8、我知道這很難以置信,但請相信你是被愛的,與體重無關。

如果有人只是因為「你瘦、你聰明、你美」而愛你,讓他滾。

==========

轉幾篇收集的資料,大多來自豆瓣或薄荷。

「防暴」 好經驗

(13.10.2兩年後更新恢復飲食後)BS想要恢復的姑娘們別著急,慢慢來會成功的(給之前不吃主食之後好好吃飯但是依然覺得控制不住的姑娘們)~

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解決暴食的辦法

【經驗分享】教你如何戒暴

關於我是如果戒掉暴食催吐的 個人方法

再次發帖 戒暴經驗精華貼

「重要」關於飲食紊亂的恢復建議 (選摘)

我現在大概寫一下網路支持改善進食障礙的步驟和原理,主要是針對比較常見貪食症。希望對你們有幫助。如果你們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跟貼提問!

雖然有些書上可能說貪食症病因不明,有多方面的因素,不過我通過3年多的調查發現,至少我接觸到大部分貪食症的誘因就是節食,而反覆難愈的原因也是節食,節食其實就是半飢餓,人餓了就會補償性的大吃,這個是非常正常的。而且大部分這方面的研究者根本不了解或者沒有注意到這一方面的問題。

所以如果你節食後出現大吃的情況,並非就是暴食症了,但是由於錯誤的減肥思想的干擾,女孩子們會在大吃後再節食,那麼結果就是再大吃,反覆多次後,又會因為擔憂發胖而開始催吐和強迫運動,這樣就形成了貪食症或者異常食慾、(我發現其實大部分女孩子的問題就是這樣產生的,當然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和很多因素有關了,而且情況也會變得比較複雜)。

所以我一直說節食是一種完全錯誤,而且根本不可能真正成功,而且非常有害的減肥方法。很大部分貪食症是錯誤認知和行為導致的心身問題。

女孩子們常常是白天節食,晚上暴食,或者節食幾天,暴食幾天。或者正餐節食,暴食零食。

所以通過你目前的飲食日記,我們可以大概發現你行為方面的因素導致因素的,並且加以糾正,使日常飲食合理。正常合理的飲食不僅僅能幫助你減少由於節食導致的暴食情況,也能幫助你恢復紊亂的身體功能。

[b] 所以改善的第一步就是你不能再節食和吃減肥藥,要正常合理飲食。只有這樣才能改變你的惡性循環[/b]

合理的飲食結構也就是國民飲食金字塔的模式。早餐的模式我們在健康快樂減肥的基本方法里有推薦,中午和晚上的模式就是足夠的主食,適量葷菜和足夠的蔬菜。蔬菜的烹飪模式我們也在基本方法里推薦 。你會發現進食障礙的恢復飲食和健康快樂減肥的飲食模式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食量,

由於節食暴食催吐等反常行為導致身體相關飲食方面的功能紊亂,所以貪食症患者的食量往往比較大,這個不是什麼胃變大的緣故,胃是不會變大的,胃是一個有彈性的袋子,它的最大容量是在你成年後基本不會改變的。我們平常說的胃口變大,變小,只是胃腸神經興奮度導致。節食會抑制神經功能,但是抑制過頭之後,它又會過度興奮,反覆暴食催吐都會刺激腸胃。

但是正常合理飲食以後,紊亂的身體功能會慢慢調整規律,同時由於節食催吐造成的補償性的食慾情況也會消失。因為當你無論是食慾味覺刺激,營養各方面都滿足身體的需求了,它也沒有必要用強烈的食慾要求你去拚命大吃了,相關飲食的神經系統也會漸漸平靜,

所以恢復飲食除了必需儘可能結構合理以外,食量要根據你的身體感覺來安排,不要刻意吃到什麼7-8分 ,只要不是亂吃到撐的難受就可以了。

如果在正常飲食之外,還想吃些什麼東西,建議你放心的吃,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和你節食期間的缺乏的某些營養素和缺乏味覺刺激有關(營養素包括宏量和微量,最主要的3大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所以如果你想吃甜食,肉類,味道刺激的零食,就放心適量的吃好了,不要吃的很撐,就好了,聽從身體,但是心態要放鬆,因為我發現很多女孩子都是由於焦慮緊張反而多吃的。或者有一種吃了可以吐,索性多吃一點的補償性錯誤思維,其實你放鬆平靜的吃,一般吃一點就會滿足了,不會出現暴食和催吐的情況。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既便你偶爾確實是吃的比較多了,也儘可能不要吐,除非滿到喉嚨口,胃裡很不舒服,因為如果你吐了以後,雖然對你的減肥可能沒有什麼大作用,但是反而造成了人為的飢餓了,你的胃裡又空空的了,下一餐你可能又會增加大吃的幾率,更加不要說,催吐對於你消化系統和牙齒口腔,容貌的損害了。

如果你能開始正常合理的飲食,一般情況暴食的幾率就會開始明顯下降,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和提高自控能力的日記,就能獲得一定的改善,

[b] 在這個過程里,你可能會增加一點體重,但是一般不會很多,不過具體情況要看你的飲食,身體狀態和原來的減肥方法和體重情況和心態等,但是絕對不會象有些jm擔心的一直長下去變成大胖子這樣的事情,

而且你食慾飲食慢慢恢復正常以後,增加的體重也會慢慢恢復,不過並非每個人都會發胖,要看具體情況,如果你本來太瘦,或者催吐嚴重,可能會體重增加。

如果你本來不是很瘦,而且催吐不嚴重,可能反而會體重減少一點,

我所說的這些都是基於改善jm 的身體情況統計的,不過我可以告訴你的,你恢復期間心態越穩定,飲食越規律,你長的體重就會越少,

如果你本來體重比較高的話,恢復以後還可以參加健康快樂減肥計劃。既便你恢復後覺得自己稍微有點胖了,也可以參加減肥計劃,[/b]

這個恢復過程通常也不會很久,除非你中間還是存在反覆節食催吐的行為或者你本來太瘦,一般1-2個月就能基本穩定了。有些人會存在情緒性進食得後遺症,這個就要通過心理輔導來發現問題並解決。

而後請你把每天的恢復飲食日記用跟貼的方式寫在你基本情況和現在飲食情況的後面。這樣做是為了方便以後對比分析。

當然行為矯正僅僅是改善的開端,錯誤的認知才導致的錯誤的行為,所以矯正行為的同時,也要矯正錯誤的減肥理論和想法,這個問題也真的很棘手,因為現在的非專業雜誌或者網路上的減肥資訊差不多都是錯誤有害,而專業方面的資訊又非常缺乏,同時好像我們國家的教育導致學生都非常不善於思考分析。易盲從,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也極為缺乏,很多明顯是錯誤的資訊,只要稍微思考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問題的,居然會被大多數人奉為聖典。可能你所知道的減肥方面的知識完全都是錯誤的,所以導致認知的矯正也非常困難。

在bbs里。我採用的方法是在每天恢復日記交流里發現你們可能存在的導致錯誤行為和錯誤認知,而後進行分析矯正。也就是碰到一個問題,糾正一個問題。這樣的模式是無法幾次就矯正你所有的錯誤認知的,但是卻有助於你加深認識。

之所以希望你們能每天或者經常來寫恢復日記,一方面是因為,雖然我給你們建議的飲食模式,但是缺乏營養知識和心理焦慮緊張的情況下,實際做起來可能會有些誤解,加上有些錯誤的認知,所有經常交流能及時改善糾正。有利於恢復。

這個通過每天或者經常寫恢復飲食日記,並且通過和大家的交流來矯正錯誤認知和行為的模式就是認知-行為療法的部分。

通常問題比較輕,持續貪食時間比較短的女孩子,通過認知行為矯正就能基本恢復改善了。

最後說說心理輔導

行為和認知矯正以後,雖然有改善,還是沒有完全好,,或者既便知道所有的道理,還是無法在生活里做到基本的合理飲食,有些女孩子會有這樣的問題,就好像還有就是有一些沒有理由的焦慮和擔憂,當然有些進食障礙並沒有這樣簡單,

我很清楚有些女孩子會有一些特別的心理問題,

bbs 上的心理輔導是不可能和現實生活里那樣,進行談話療法1-2個小時,我採用的是一種非常隨機的方法,基於日記交流里顯現出的一些情況,來幫你們分析問題,並且嘗試解決問題,如果有機會我們也可以通過msn進行單獨的交流。如果你覺得自己不適合集體性的
bbs交流,可以和我在msn進行單調交流。

這個方式比較隨機,所以效果不固定,和個人的性格也有很大關心,有時候發現了根本性的問題並且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可能解決的比較快,有時候可能就需要時間比較長一點。

我不是精神分析派的,我還是傾向於行為療法,所以我不是很關心你們童年時代的種種創傷性經歷,因為我覺得在一般的飲食問題里,這些不是主要原因所在。

我幫助你們進行心理輔導的方面是著重於幫助你們解決你們目前的問題,在我看起來來,之所以很多在我而言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會嚴重困擾你們,往往都是由於認知方面的一些錯誤和缺乏,。而絕非是什麼因為什麼童年經歷,而且也根本不存在什麼嚴重的自我價值觀的扭曲的問題。當然你的成長經歷和遺傳是會影響形成你的性格的,但是改變性格可能性不大,所以你要做的只是正確的認識自己,揚長補短。

當你們的情況有所改善後,我會給你們的帖子加一個精的標示,當然這個並不是說你的問題就完全解決了,如同生病後治癒後還需要康復,康復以後也可以再得病一樣,真正要改善自己得心理狀態和問題,確實需要較長得一段時間,而且也希望那麼進行在這裡交流,也不需要因為獲得精以後問題再有反覆而不好意思,其實既便是再出現反覆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隨著你們日漸長大,心智日益成熟,你們都會慢慢得自己發現自己得問題,並且自己解決得,我所做得只是幫助你們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得方法,和用那一種態度去面對生活而已。

====

還有很多英文資料,來自各種國外論壇= = 懶得翻譯了,如果能看的話~

Relapse prevention: bulimia nervosa

    • Never ever let yourself get
      so hungry that the urge to binge is overwhelming.

      People who recover from bulimia say that they eat regularly. Because
      they are never ravenous, they have no physical reason to binge eat.

      Hunger is the most powerful
      binge trigger there is. It is a recognized fact that the longer one has
      dieted, and the more severely calories have been restricted, the higher
      the risk of binge eating.

    • Never ever deprive yourself
      of good-tasting food, even if it has more fat and calories than
      "safe" diet foods
      . If you refuse to eat
      appealing foods that you really want, you will feel deprived and crave
      them. Then you are vulnerable to bingeing.


      Remember Adam and Eve in the Garden of Eden? The one food they were not
      supposed to eat was the one they could not stay away from.
    • Don"t deprive yourself of
      other satisfying experiences either. If you make yourself feel needy,
      you will be tempted to look for comfort in the refrigerator.
      Make
      sure that every day you spend time with friends. In person is best, but
      phone calls and e-mail are better than nothing.

    • Also every day spend time
      doing things you are good at, things you can take pride in, things that
      demonstrate your competency and abilities. Allow yourself to enjoy your
      accomplishments and refuse to listen to the nagging inner voice that
      insists you could do better if only you tried harder.
    • Last, but by no means least,
      every day do something that"s fun and pleasurable
      .
      Watch comedy videos and laugh
      out loud at outrageous jokes. Play something -- a board game, a
      computer game, tapes or CDs. Go outside and enjoy the birds, trees,
      flowers, and fresh air. If you live in the middle of a big city, go to
      a park. Figure out how to give yourself a fun break from the daily
      routine, and then do it.

    • Keep tabs on your feelings.
      Several times during the day,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stages of
      recovery, take time out and ask yourself how you feel. If you notice
      rising stress, anger, fear, sadness -- and even strong joy -- be alert
      to the possibility that you may try to dull these strong emotions by
      turning to food.
      Find a better way of
      dealing with your feelings such as talking them over with a trusted
      friend.


      The 12-step folks have a useful formula. When they feel on the verge of falling into old behaviors, they
      say HALT! Then they ask, "Am I too Hungry, too Angry, too Lonely,
      or too Tired?" All of those states are strong binge triggers.
      Additional triggers for people with eating disorders seem to be Boredom
      and Unstructured time.
      If
      you find yourself in any of these states, figure out a healthier and
      more effective way of dealing with the situation than binge eating.
    • Until you have achieved some
      balance and perspective, stay away from temptation
      .
      Don"t go to all-you-can-eat salad bars. If ice cream is a binge
      trigger, don"t keep it in your freezer.

      When you want potato salad, for
      example, or rocky road ice cream, go to a sit-down restaurant and order
      a single portion, ideally as part of a balanced meal.
      By doing so, you accomplish three
      things. You avoid depriving yourself. You avoid the urges to binge
      created by deprivation, and you also learn how to integrate normal food
      into a reasonable and healthy meal plan.

    • When you do feel powerful
      urges to binge, postpone the act for thirty minutes. Surely you can
      wait half an hour. During that time think about what is going on in
      your life. What stresses are you facing? What is missing right now from
      your life that you need in order to be happy and avoid the looming
      binge? Make a list of things you could you do instead of binge eating
      to deal with your situation. If you are truly committed to recovery, at
      least some of the time you will choose one of these healthier behaviors
      instead of binge food.
    • Take
      charge of your life. Stop using words like, "I wish,"
      "I want," "I hope," and "I can"t." They
      are weak victim words. Say
      instead things like, "I choose," even if you are choosing to
      binge. Say, "I will," even if the thing you will do is vomit.
      These are words that express responsibility, power, and control.
      If
      you can choose to binge, then by implication at some future time you
      can choose NOT to binge. If you will vomit, then next week or next
      month or next year you can choose to say, "I WON"T vomit."

    • If
      you feel yourself slipping back into unhealthy habits, call your
      therapist and schedule an appointment. Returning to counseling in no
      way means you have failed. It means only that it"s time to reevaluate
      and fine tune your recovery plan.

Binge prevention
tips

Here are some of the ways I prevent binging when I"m
restricting.

1) Don"t have
TOOO low a cal intake.
Somewhere in the range
of 700-900 calories per day is
something to be strived for, I sincerely believe (as opposed to like 400-600 cals a day). If you eat more
calories every day, your metabolism will boost itself to adapt to the
"heightened" cal intake, and you won"t be starving so badly that
you feel the need to binge.

2) DON"T AVOID
FATS
. I know, I know, our society teaches us
to be fat-phobic... but GOOD fats
(poly and monounsaturates, NOT saturated or trans) are actually very
satiating, and actually are good for you
. The only reason people
emphasize low-fat is because fat has more calories per gram than either carbs
or protein. HOWEVER, if you eat a diet
of mostly carbs, or of almost exclusively protein, you ARE eventually going
to binge. As long as you"re still watching your cal intake, fat is actually
really good for binge-avoidance, because fats have the effect of making you
feel somewhat less hungry.

3) Have the urge
to eat a lot? Eat a shitload of veggies or salad greens
, with or without low caloric amounts of dip. No matter how many veggies you eat,
they won"t make you gain any true weight (though they may give a bloating
sensation for a time, since they have so much water and fiber in them).

4) DON"T EAT TOO
MANY CARBS,
especially not carbs
from artificial sugars.
Natural sugar carbs
are better. Personally, I basically
avoid most grains and also most fruits -- if I don"t, especially with grains
and WHITE CARBS (pasta, bagels, etc etc), I get REALLY bad binge urges. Carbs
that convert quickly to glucose (starches or artificial sugars) fuck with blood
sugar and make your body want more more more. Plus, if anything"s gonna store
as fat, quick-absorbing carbs will. I seriously think carbs are far, FAR more
evil than fat.


So in a nutshell:

- Eat good fats.


- Avoid bad fats.


- Avoid pretty much all white carbs and artificial sugars.


- Lots of veggies and leafy greens.


- Decent amounts of protein, lean or not.


- In fact, try your best to balance good fats, good carbs, and protein.


根據我貧乏的人生經歷,我發現,這個世界上最需要耗費意志力有兩件:第一件是堅持節食,第二件是堅持健身,或許這兩者可以統稱為「修鍊身材」。

從高中畢業,堅持健身差不多有一年半。我從一個從早到晚坐在書桌前學習,早餐可以吃一碗牛奶20個煎餃,午餐一碗米線若干烤串加辣條,晚餐吃涼皮加手抓餅,晚自習下課吃香鍋的大學霸(然而那個時候並不怎麼胖),變成了一個健身狂人。

健身的好處不必多言,然而各種艱辛只有健身,並且是從理論到實踐都體驗過的人才知道,它最大的問題在於耗時——用每周10h的時間去追究一件難以儘快實現,並且實現後很可能回歸初始狀態。對於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而言,如果健身只是想起來就去做而已,沒辦法完全按照具體有效的計劃實施,那麼這種根本沒辦法達到最初預期的事情根本就沒有開始的必要。

但是完美地實施健身計劃,並且看到成果的代價是巨大的,是時間、精力、汗水,是讓一個崇尚自由隨性的人重新進入一種規律而極少變化的生活。

也許反對節食的人會說:「你要靠節食保持身材,就得一輩子堅持低卡路里飲食。」但在這個層面,健身與節食一樣,都是需要用一輩子堅持的事情,只不多是積極做一件事和消極不做的區別。

根據關於人的意志力的研究表明,健身相比節食而言更容易堅持是因為大腦在處理像「不能吃**」時會耗費更多的能量,因而導致意志力的損耗,它非常容易時空從而引發進食障礙。然而這種科學研究畢竟是依賴於眾多個體集合的數據,並沒有絕對性,也沒有考慮到個體的獨特性。因此,一味倡導健身優於節食並不正確,健身也可能成為引發進食障礙的原因。

健身不是「成功」的籌碼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每個人的·身體適應性不同。健身理論中所提倡的那種短時間消耗大量卡路里的方法,如HIIT,提高代謝地方法,如無氧運動,對有些人而言會過於「激進」,消耗人的大量精力而沒辦法高效完成學習、工作。有人會說瑜伽、慢跑等也屬於健身。這裡就存在一個健身人士自己製造的悖論,即他們在肯定緩慢運動時,更主張提高基礎代謝的無氧運動,但同時這種主張也隱藏著對於有氧運動的批判,比如消耗肌肉、效率低、身體適應後無法減脂等等。

於是就有了「享受主義」的一系列說法,他們認為應該節省意志力,既不按計劃嚴格堅持健身,也不節食,對於不太完美的體型完全接受,把他們的對立面(或許可以歸為完美主義)視為「討好」他人的審美,以及自我虛榮的滿足。

這一點對於悲觀主義者來說很難從心態上接受,他們認為或潛意識中無法抗拒一種觀點:「人生徘徊在痛苦與無聊的兩端」。其實這也是事實,他們是現實主義者,而這種了悟對於自身卻是一種傷害。

對於普通人而言,完全了解自己是困難的,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根據科學研究,成為《自控力》中所說的「樂觀的悲觀主義」,這對於儘可能小地損耗意志力和保持心理健康有積極作用。也就是說為了讓自己免於心理負擔,妥協於一種不完美的狀態,從而更容易快樂,更容易合理分配精力和意志力,把進食障礙架空,使其不影響生活。

分享一篇文章:大腦投資與損耗指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U2ODU1OQ==mid=2655961988idx=1amp;sn=7f777ec56fc9f2538da154a1faad65f2amp;scene=1srcid=0714sXOf69u0Smei80OqfkCQ#wechat_redirect


小崔不抑鬱||「小吃貨」也許隱藏著大問題

https://www.zhihu.com/people/li-ke-yi-34-81

李可怡 · 29 分鐘前

註:文章轉載自【小崔不抑鬱】微信公眾號。【小崔不抑鬱】創始人崔永元力邀資深心理專家,為您提供有趣有用的心理學原創乾貨。

倍受矚目的明星設計師維多利亞·貝克漢姆曾公開聲明自己早年在「辣妹組合」時患有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更在2003年的ABC (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美國電視公司)的採訪中說:「我非常著迷。我的意思是,我可以告訴你任何東西里的脂肪和卡路里的含量。」因為要做一個辣妹,維多利亞的很大壓力來自於減肥和保持身材,所以她只吃流質食物。但維多利亞最終開始暴食(Binge Eating Disorder),並在她的自傳中描述了曾經一次吃十碗麥片粥。

你思考過與食物之間的關係嗎?

吃一直佔據著人類生活中最大的部分,大多數人還會花很多時間來思考吃什麼。而且我們和食物的關係也在時刻變化著:當壓力很大時我們會吃得很少,或者當感到不高興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吃很多美味的食物。但是,為什麼一定要選擇「改變飲食習慣」來緩解壓力以及情緒呢?甚至於像上面的事例那樣,形成進食障礙來損害自己的身體健康。

或許很多人認為,如果是一時的心情或者壓力的問題,改變飲食的習慣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只要調整好心情或者壓力,便會恢復以往健康的飲食習慣。然而事實上,經研究發現,進食障礙雖然只是飲食問題中的一種,卻是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Agras,2011)。

進食障礙包括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AN)、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 BN)以及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BED)。這三種病症在女性一生中的發病率為0.9%、1.5%和3.5% (Hudson, Hiripi, Pope, Kessler, 2007)。也就是說,一百位女性中患進食障礙的人數可達5-6人(此處提醒一下,男性也會患進食障礙)。所以,飲食問題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進食障礙的三種表現

1.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AN)

韓國電影《301,302》中,某高層公寓302號房裡住著一個嚴重厭食只以喝水為生的女人。因小時侯家裡的凍肉庫凍死一個人,她便認為是自己的責任,因而越來越排斥食物,已經骨瘦如柴了還吃不下東西,吃了東西便會吐。

厭食症意味著你不允許自己吃足夠的食物,獲得你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來保持身體健康。多數時候,人們認為厭食症是由於減肥和節食,但它通常和非常低的自尊、負面的自我形象和很強烈的痛苦感受聯繫在一起。

2.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 BN)

英國的黛安娜王妃在採訪記錄中談及自己和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我有進食障礙很多年了,它像一個秘密的疾病。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你的自尊處於低谷,你不認為自己是值得的或者有價值的。你每天四五次,甚至更多的次數去填滿你的胃,這樣你才會感覺到舒服。它就像是雙臂擁抱著你,但它只是暫時的。接著你就會厭惡吃飽的胃,接著把它們全給吐出來。而且這是一個循環的模式,對自己有很大的傷害。」

如果你有神經性貪食症的經驗,你會發現你吃大量的食物,經常是因為你感到難過或擔心。但更危險的是,你暴食之後會感到內疚和羞愧,並想擺脫你吃過的食物。而這個清除(嘔吐)的過程會損傷食道以及胃部。

3.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暴食症意味著即使想阻止,你也會覺得你不能阻止自己吃。這有時被稱為食物成癮或強迫性進食。如果你有暴食症的經驗,你可能是需要食物來作為情感支持、或者是依靠大量的進食來掩蓋某些不好的感覺。它與神經性貪食症的表現區別在於沒有緊隨進食後的嘔吐。

看完以上行為的表現,可能很多人會發現,吃不僅僅是關於食物的問題。它們可以是你生活中困難的事情或者是痛苦的感受,你還會發現這些事情或者感受很難表達、面對或解決。而「吃」只是作為一種方式來掩蓋這些問題。

進食問題從來不止關乎食物,困擾為何而來?

造成進食障礙的原因不僅多樣而且經常交錯在一起,有時候會讓人不明白它為什麼就變成了問題。即使你的個人經歷或者人格因素可以明確說明你的進食問題的原因,這也只是你個人的原因。所以,以下只是列舉可能的因素,並不說明擁有某項因素的人一定會出現進食障礙。

1.社會壓力(Social Pressure)無論人們是否能發覺,絕大多數人都在被社會或者文化所影響。雜誌、電影以及在網上所瀏覽的圖片,還有廣告和同輩之間的壓力(peer pressure)都在告訴我們女性要苗條,男性要有肌肉和強壯。以至於不斷暴露於這些壓力下的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不符合「美」的標準,從而產生對自我形體的不準確評估(Fairburn and colleagues ,2003)。

2.創傷經歷(Trauma Experiences)有創傷經歷的人們比沒有創傷經歷的人們更容易患進食障礙,特別是催吐行為(Ackard, Neumark-Sztainer, Hannan, French, Story, 2001)。創傷經歷包括身體上、心理上或者性的虐待,以及有親近關係的人的死亡,或者家庭問題,比如父母離婚,或者父母特別嚴格,你只好使用進食來獲得更多的生活控制(Steiger et al., 2010)。特別是,根據心理學教授Smolak 和 Murnen在2002年的研究中發現,30%到50%的進食障礙患者報告了兒童性虐待和身體虐待的歷史。

雖然虐待通常是指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殘暴毒辣的行為,但早期的被虐待經歷會使被虐者形成新的受虐行為:自傷。因為催吐行為會傷及食管以及胃部,進食障礙往往與自傷聯繫在一起,而進食障礙的表現只是自傷的一種形式,所以無論是用「吃」的方式還是別的方式,進食障礙患者往往希望能夠傷害自己。因為有進食障礙問題的人們可能聯想到死亡或者自殺的感覺,而死亡的感覺也可能會使他們認為是逃離進食障礙的唯一方法。

3.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如果你的身體健康出了問題,會使你感到很虛弱,所以你可能會改變以往的飲食習慣。而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抑鬱、焦慮症、雙相情感障礙或者身體畸形恐懼症(Hudson, Hiripi, Pope, Kessler, 2007)。這些病症會使你產生低自尊,毫無價值或無能為力的感覺,從而發展為進食問題。

4.不安全依戀類型(Attachment Insecurity)

依戀理論是由英國精神分析治療師約翰·鮑比提出,解釋了嬰兒與主要照料者之間的關係對於嬰兒人格構成的影響。並且嬰兒期所形成的依戀類型在個人整個生命里是較為穩固的(Waters, Hamilton, Weinfield, 2000)。

迄今為止的研究發現,患有進食障礙的女性中不安全依戀類型的數量會比不患進食障礙的女性多(Fonagy et al., 1996; Illing, Tasca, Balfour, Bissada, 2010)。即一個人的依戀類型如果屬於不安全型,則Ta患進食障礙的幾率會比安全型依戀的人群大一些。

不安全的依戀類型包括迴避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分別佔總人口中的23%和19%(Bakermans-Kranenburg van Ijzendoorn, 2009)。成人迴避型依戀的表現是傾向於忽視人際關係,特點是會關閉自己的情感系統;而成人焦慮型依戀的表現是傾向於過多的情緒反應,對於關係的喪失非常敏感(Tasca et al., 2009)。

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自己更好地緩解?

1.學會對自己友好

自己對自己的厭惡會加深進食障礙的程度。而你可以做一些小小的改變來提升自信或者對身體的好感。比如邀請你的朋友在紙條上寫下有關喜歡你的事情,或者去做一個按摩來放鬆一下。

2.告訴別人自己真實的樣子

如果你身邊的人了解了什麼是進食障礙,他們會盡自己的努力去幫助你。當你可以與他人討論自己真實的情況時,他們便明白了什麼樣的話語或者行為對你來說是禁止的,什麼是對你有幫助的。

3.練習正念(Mindfulness)或者其他的放鬆技術

正念是讓你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集中注意力的治療技術。在使用這項技術時,你可以放慢速度去感受身邊的每一樣事物,包括你的直覺和身體上每一部分的感覺。當你投入進去之後,你會在自我的反應以及心智上擁有更好的理解。或者你也可以嘗試瑜伽,它們都可以幫助你放鬆,以及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自己的身體。

4.談話治療

找一個治療師或者心理諮詢師來面對面討論自己的飲食問題。治療師會用各種不同的技術,有些集中於你日常的生活經驗,有的會集中於你與家人以及你認為重要的人之間的關係,你也可以選擇團體或者家庭治療,這樣更有助於讓你獲得外界的支持。

5.進入醫院

如果你的體重已引起你的不適或者過輕,或者你的家庭環境很難使你調節進食問題,你便需要住院並且吃藥。

References

Ackard, D. M., Neumark-Sztainer, D., Hannan, P. J., French, S., Story, M. (2001). Binge and purge behavior among adolescents: Associations with sexual and physical abuse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The Commonwealth Fund survey. Child Abuse Neglect, 25, 771–785.

Agras, W. S. (2001). The consequences and costs of eating disorders.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4, 371–379.

Bakermans-Kranenburg, M. J., van Ijzendoorn, M. H. (2009). The first 10,000 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s: Distributions of adult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s in clinical and non-clinical groups. Attachment Human Development, 11(3), 223–263.

Fairburn, C. G., Cooper, Z., Shafran, R. (2003).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eating disorders: A transdiagnostic theory and treatment. 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 41, 509–528.

Fonagy, P., Leigh, T., Steele, M., Steele, H., Kennedy, R., Mattoon, G., Target, M., Gerber, A. (1996). The relation of attachment status, psychiatric classification, and response to psychotherap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64(22), 31.

Hudson, J. I., Hiripi, E., Pope, H. G., Kessler, R. C. (2007). Th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ating disorders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Biological Psychiatry, 61, 348–358.

Illing, V., Tasca, G. A., Balfour, L., Bissada, H. (2010). Attachment insecurity predicts eating disorder symptom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in a clinical sample of women.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98, 653–659.

Smolak, L., Murnen, S. K. (2002). A meta-analytic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 sexual abuse and eating disord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31, 136–150.

Steiger, H., Richardson, J., Schmitz, N., Israel, M., Bruce, K. R., Gauvin, L. (2010). Trait-defined eating-disorder subtypes and history of childhood abu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43, 428–432.

Tasca, G. A., Szadkowski, L., Illing, V., Trinneer, A., Grenon, R., Demidenko, N. (2009). Adult attachment, depression and eating disorder symptoms: The mediating role of affect regulation strategi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7, 662–667.

Waters, E., Hamilton, C. E., Weinfield, N. S. (2000). The stability of attachment security from infancy to adolescence and early adulthood: General

introduction. Child Development, 71, 678–683.

更多有趣的心理學內容,請關注【小崔不抑鬱】微信公眾賬號。


此時的你是否和曾經的我一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過著不見天日的地獄生活,感慨自己為什麼就不能像同齡女孩子那樣正常生活,我們渴求著有一個群體能陪伴自己走出生命當中的這段旅程……

我曾深陷神經性貪食、厭食6年,曾各地求醫,可是效果甚微,無數次走在生命邊緣,為此學習心理學,跟隨著資深心理諮詢師,用了近4年的時間,嘗試了各種辦法,如今的我徹底康復了,開始享受生活享受生命,彷彿重生的感覺,那一刻我知道自己這朵花期晚的太陽花終於綻放了!

一次無意間在網頁上看到,一個神經性貪食症的患者都已經8年了,還是停留在「為了控制自己吃,父母會把家裡的所有東西都鎖著」的階段。那一刻,我的心好痛,進食障礙康復的第一步就是要接受呀,就像拍籃球,你越使勁,它反彈的就越高,另外牛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也闡述了這一觀點。所以也就在這一刻,我下決心要建立一個進食障礙康復陪伴群,致力於進食障礙的探索研究,把自己受益的方法傳播給你,讓更多的同胞們受益,我們一起用生命陪伴生命,用生命力挺生命,用生命創造生命奇蹟!!!

如果你也想加入「進食障礙康復陪伴群——我們的世界春暖花開」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或添加qq:1936914091(備註:進食障礙)


如果有暴食傾向,建議立即到正規醫院進行心理衛生診療。

適量運動是十分必須的,控制飲食也是必須的,但是要循序漸進的來。很多人直接就給自己排了大量運動的計劃,完全控制飲食,然後根本無法做到,然後就放棄了。

健身的話,如果經濟允許,請一個私人教練指導可以少走一些彎路。自己鍛煉也可以,但要做好功課。查清楚怎樣運動最有效,怎樣運動對身體的損傷最小。先做無器械的輕量的運動,然後逐漸加量。

飲食同樣,先控制不暴食,儘可能按正常人的飯量飲食,不可以控制吃什麼。然後再逐步控制飲食的量和種類。

每完成一步可以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比如一份自己喜歡吃的點心。

有一個完全清楚情況的人監督很關鍵。完全清楚情況是指不會因為你暴食而責怪你,幫你控制飲食和錢,監督你去健身。

以上對於輕度僅有暴食傾向的適用,同時要配合心理治療

如果有嘔吐、自殘、自閉等重度情況,立即到醫院進行藥物治療


推薦閱讀:

暴食症複發,狀態特別差,不敢跟別人說,拜託跟我說點什麼吧,我真的難過,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這是暴食症的徵兆嗎?
如何治好到了晚上就愛吃東西而且要吃到撐?
暴食症,想說說我的故事。?

TAG:生活 | 心理學 | 健身 | 減肥 | 暴食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