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星巴克的杯型是中杯大杯超大杯而不是小杯中杯大杯?

難道是為了讓杯子聽起來大一點? 那麥當勞咋不一樣呢


謝邀。

星巴克並非只是售賣中杯、大杯、超大杯的。

在國內的門店,也是有提供小杯(Short、8oz)、中杯(Tall、12oz)、大杯(Grande、16oz)、以及超大杯(Venti、20oz)的。前兩年美國也開始提供部分冰飲更大的杯型(Trenta)

只不過小杯只是作為隱藏項目,並沒有公開展示與菜單中,並且只有熱飲提供小杯分量。

「為啥星巴克的杯型是中杯大杯超大杯而不是小杯中杯大杯?」

容許我稍微問非所答一下,回答「為啥星巴克杯型命名是這樣的?為啥不展示所以杯型?」吧:

1、如前所述,在美國本土的杯型命名本身並非按照翻譯成中文後的大中小邏輯的。

2、星巴克最初只提供兩個杯型:8oz和12oz,因此相對地命名為Short和Tall。

3、最初的星巴克是一家咖啡豆及設備提供商,今日的連鎖餐飲經營方式是星巴克CEO Howard Schultz(嚴格來說不算是創始人,但絕對是打造今天我們認識的星巴克的最重要人物)在遊歷義大利考察期間受義大利咖啡館文化的啟發而改造成今日的提供飲品為主的經驗模式。這在當時的美國也是相當嶄新的經營模式。當中還有段小插曲就是Howard在掌舵星巴克前曾開過幾家叫「天天(義大利語Giorno-Giorno)」的連鎖咖啡廳,後與星巴克兼容合一。可見今日的星巴克是Howard將義大利咖啡館文化帶入美國的實驗,當中竭力保留了很多的義大利元素,杯型命名是其中一個代表(這是為什麼用義大利文的原因,背後有他的故事)。

4、接下來由於市場的需求而退出更多杯型:Grande(義大利語,意:「大的」)、Venti(義大利語:「二十」,該杯型容量為20oz)。至於為什麼是Grande不是Taller、Tallest神馬的大概無史可究,不過根據以上幾點推論,Grande是基於義大利語的基礎上相對於Tall做出的命名吧。

5、根據美國市場的需求,早前推出Trenta(義大利語,意:「三十」,該杯型容量近一升,比胃容量大)。由此可見,大容量的杯型在美國是具有相當市場的,在義大利,甚至現在國內同樣是連鎖咖啡品牌的LAVAZZA ESPRESSION也只是提供8和12oz飲品。星巴克杯型越來越大也是義大利咖啡文化在美國市場落地發展的表現。

6、從成本的角度,Short的利潤顯然不及更大的杯型。

7、從市場的角度,Short的分量也讓美國消費者覺得不足夠。

8、從飲品的角度,

一杯美式咖啡中除了水就是濃縮咖啡,小、中、大、超大四個杯型的濃縮咖啡(Shot)分量分別為:1、2、3、4.。然而即便是只需要一個shot的飲品,製作中也會製作出2個shot,多的另外一個shot通常會被棄掉。

而含有牛奶的飲品濃縮咖啡飲品(如拿鐵、卡布)中,Short和Tall的Shot分量同樣是1,分別就是多一點奶可以多賣3塊錢。

顯然,對於星巴克,Short杯賺得不太合理。

9、從消費者的角度,在3個選擇中選擇比在4個選擇中選擇來的舒服,3選1更容易做決定。

10、基於以上理由,為什麼只展示Tall、Grande、Venti,你大概也知道個大概了吧。

說到翻譯成中文:

1、中文的領域對分量的形容詞「大中小」最能為所有人接受。

2、從翻譯的角度,必然在語意上需要有參照,因此具有語義「大」:Grande當然應該對於大杯,否則若果Grande翻譯中杯會產生更多的問題。

3、而且小杯只是沒有公開展示,並非不存在,因此小杯也確實存在。

4、把Venti翻譯為超大杯也很合理能讓人接受還讓消費者覺得實惠,但把Short翻譯成超小就不妥了。

5、當然從營銷和經營的角度來說,當然也希望你選擇更大的杯型。

6、在要面子的中國,請人時選擇超大杯或者說最大的,在很多情況下也讓某些消費者覺得有面子了、體面了、實惠了。對於某些消費者和某些場合,「小」這種選擇是不體面的,所以選擇Tall也避免了叫「小」的狀況。換句話講,能適應國情,起碼不至反感。(過往在星巴克工作的感受)

最後,

如果你真的很想在星巴克得到「最實惠」的消費,

假設你喝的是拿鐵,Short和Venti都不是最好選擇。

是Grande。因為濃縮咖啡有2個shot,和Venti一樣但Venti牛奶太多衝淡太多咖啡味道,相對之下咖啡含量與牛奶分量在理論上是最合理和實惠的。

FIN。


忽然想起了羅永浩。


樓上已經說的很詳細了,我來歪個樓。

——順手做了張羅老師的圖


這又是《牛奶可樂經濟學》提到的一個例子,即價格歧視(或者為避免歧義,可以理解為給不同經濟條件的顧客提供不同檔次的產品)

小杯的確存在,而且非常明顯。儘管北美這邊的目錄上沒有Short,但是在自助取奶糖的地方有三疊杯蓋:Short, Tall, 和Grande/Venti。意思相當於小杯,中杯,和大杯/超大杯。有杯蓋就說明有這樣的杯子賣。

之所以不在菜單上寫小杯,一是讓顧客潛意識地從中杯買起。一般顧客只會按菜單點,而且他們對於小杯和中杯的差價不那麼敏感。這時候,「小杯」相當於一種心理障礙的存在,讓一般人不會去點,而至少點中杯點。

而對於經濟條件相對不寬裕,或者不願意在一杯咖啡上花大價錢的顧客來講,他們仍然可以通過放下面子、費點口舌向服務員索要小杯。對他們而言省錢比面子更重要,所以能夠越過這道心理障礙。

總結來講,原來喝得起中杯的人全部「被迫」買中杯,而原本只願意喝小杯、沒有小杯就不會來光顧的那些顧客,仍然有權利選擇小杯。


這個問題在知乎上不是第一次被問及,已經有很多完整的回復。

我想在這裡補充吐槽一下部分星巴克的店員,當我要求一個小杯本周精選,並且明確說不是中杯的時候,店員告訴我,中杯就是最小杯。

然後,我指著ta背後桌子上的小杯說,我要這個小杯,店員回答我,這個叫兒童杯

哪家咖啡店給兒童來一個Short的?

這事情我在上海的星巴克遇到過幾次了,知乎上有星巴克的員工能匿名來給我說說是否有內部培訓提到盡量不讓客戶點小杯嗎?


可以改為大杯,超大杯,極大杯。女人也可以是大罩杯,超大罩杯,無極罩杯,超級罩杯。好有文化的中國人。


曾在星巴克打過一年的工。。short杯確實有,但是一般都用作試飲杯,以及做espresso用。國人很少有點濃縮喝的,但是在老外那裡還是頗受歡迎的。就像上面的大哥說的,short的成本其實和TALL杯沒啥太大區別了,而售價其實也就和TALL杯差3塊錢(每升一個杯型都是加3塊錢)。另外。。美式加奶,即使加熱奶,和拿鐵也不是一個口味的。。


星巴克是有小杯的,short,8fl oz。


因為顯得大大大大大


那我可能這輩子都看不到羅永浩抽自己嘴巴了。


坐標德國,這裡是分成小杯,中杯,和大的


現在上海的星巴克店裡的杯號根本沒有中文,只有英文


看到文章題目就想到了老羅,我先笑會。哈哈!現在我家裡還有星巴克的小杯型的紙杯,是小杯型下架後跟星巴克的小夥伴要的,還是老logo,不過國內星巴克應該已經不提供小杯飲品了吧。


推薦閱讀:

Coffee shop 跟 café 有什麼區別?
如果開一家針對程序員的咖啡廳+書吧,可行性會有多少,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有哪些?程序員會願意去這樣的集中的地方coding么?
在貓咖擼貓是怎樣的體驗?
墨爾本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咖啡店?

TAG:咖啡 | 咖啡館 | 星巴克 | 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