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真的需要懂很多股票知識嗎?

每每看到很多自以為很懂的人買了股票後都走上了巨虧的道路,懂很多股票知識有很大的必要嗎?買股票和買彩票有什麼差別呢?


股市充分的展示了曼斯泰因的那句名言。

聰明而懶惰的當將軍,聰明而勤快的參謀,愚笨而懶惰的當士兵,愚笨而勤快的趁早滾蛋。

放在股市裡面就是,

聰明並且下手少的成了大佬,聰明而交易頻繁的適合當交易員,愚笨而懶惰的往往能拿滿一輪牛熊周期,虧的也只是時間。而愚笨還勤快的,那些虧70%以上的人才,就是這批人。


【炒A股】需要懂很多知識,但不僅限於股票知識。

我的體會是,做股票,你所吸收的知識不是要把它全面化,或者精確化,而是簡單化,你懂的越多,看到的越廣,理解的越深,就可以排除掉越多的干擾和無用信息。

隨手舉幾個例子,由小往大說:

A公司股票,中午突然發布消息,中標的BBB項目150億,午盤開盤直接拉起,如果投資者的知識儲備水平還處在業績預期好等於股價要漲的邏輯里,就可能會陷入被動,因為你的局限性所能提供的邏輯過於淺顯,低位出這種公告算你走大運,因為基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如果已經漲了50 60%,公告一出,然後你去接個盤,這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B公司的股票形態走勢本來是非常不錯,均線系統向上發散,成交量配合也不錯,隨時要一飛衝天,此刻不滿倉,何時滿倉,不是因為大盤這樣跌,破壞了形態,我起碼盈利30%。B公司股票已經走完下跌浪的3浪,平台支撐也不錯,是不錯的買入點。不是因為大盤這樣跌一下,就不會出現下跌浪的延長浪。B公司指標下跌已經出現鈍化,可以繼續持股,然後被一套到底。執著技術面的投資者都有個共同點,就是短期求暴利,而技術面真正最起作用的時候,就是資金充沛的時期,K線圖能最大限度反應股票背後所有群體的宏觀表現。不受外力支配下的資本市場是最有利技術面投資者獲利的。

但在被控制的情況,任何一套系統,不管是經驗堆積的交易體系,還是量化的交易模型,他都一定有個原理,原理來源於數據,例如技術面多周期的共振買入,多因子選股這些,如果數據的表現能隨意被更改,那這種固定模式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而體系和模型的精細化只是個延緩的作用。

這些知識都有一個小小的缺陷,就是想把A股變成了二元的系統,覺得發出了一個信號,就能馬上確定一個結果,而真正A股市場的運行過程是多元的,影響交易還有更多的變數,比如情緒就是其中之一,這些是交易系統和交易模型難以表現的。

再往大的說,就是周期,拿行業周期做參照,有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在A股里,叫築底階段,拉升階段,獲利兌現階段,下跌階段。位於不同的周期,市場資金,市場情緒,籌碼分布情況截然不同,那操作個股需要對照大盤不同時期,制定不同的選股策略,倉位管理和買賣紀律。而從容的制定這些計劃,需要你對市場周期的理解,對國內經濟對股市影響的方式是如何進行的,政策對股市影響的方式是如何傳導的。那對知識的要求就更加廣了,大局觀,政策理解,社會資金走向,實體產業情況,房地產行業情況等等。

所以炒股需要很多的知識,目的是為了給投資投機做減法。所以這就是很多真正成功的交易者一直說的大道至簡的意思,不是說什麼都往簡單想就能交易成功,而是用你豐富的知識去繁就簡,直達本質。

(如果有朋友還想讓我推薦書籍,應該能猜到我要推一堆什麼莫名其妙的書了吧?)


說一說我的淺見。炒股吃的是信息,如果你斷定a)你比市場的平均投資者先知道某個公司的影響估值的信息,或者b)你斷定你做到a)的概率高於市場平均,你可以炒個股。不然,你就應該持有以大盤為標的的etf並長期持有去享受股權溢價。因為好公司好的信息大家都有,所以大家都買,價格上去了你賺不了。壞的公司壞的信息大家也都有,所以大家都賣,價格下來了你也賠不了。

Terrance Odean發表過多篇論文表明散戶總虧錢,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過分自信的認為自己有信息優勢,但其實,信息都在機構手裡,等你從網路或電視聽到的時候,價格已經反映這些信息了。


沒時間解釋了,老司機快上車

一個炒股的人不但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更要通過股市的磨練戰勝自我、戰勝貪慾,使自己的心智不斷成熟.

 看到兩個消息,感到有點心酸:
  一個是在網上看到的。一個孩子中考結束後,向老爸提出的第一項請求是炒股,並承諾只要5000元,一個假期賺2000元沒問題。面對孩子的請求,當爸爸的犯了難。因為作為一位老股民,當年的他和現在的兒子一樣豪情萬丈。現在,整整19年過去了,星星還是那個星星,夢想還是那個夢想。
  另一個是北京法制晚報刊登的。一位年輕人炒股賠了七八萬,加上父親生病住院,情急之下綁架勒索一家醫藥公司的經理,現正接受法院審判。

  筆者在上一期的評論中提到心理經濟學的問題,這個話題引申開來,一個股民心理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他(她)的炒股收益。上面的那位父親,炒股炒了19年,他的股票知識,可能比19年前提高了很多,但筆者可以肯定地說,他的心理素質,沒有半點提高,否則他不會一無所獲。至於那位鋌而走險的年輕人,這樣的心理承受能力竟然也去炒股,在嗜血成性的莊家和主力眼裡,就是一隻待宰羔羊。
  所以,一個真正會炒股的人,不但要在買進賣出中學習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股市的磨練戰勝自我、戰勝貪慾,使自己的心智不斷成熟。這才是正道。

為此,提供以下幾點意見:第一,量入為出,留條後路。炒股一定要用閑錢,要根據自己的收入狀況決定投入股市資金的多少。有人賣了車、當了房子去炒股,破釜沉舟,不給自己留後路,不可取。
  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做起來不容易。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首先從這一點做起。

  第二,十步之內,尋找芳草。炒股票就要研究上市公司,1630多家公司,怎麼研究大有學問。兩個辦法:第一,結合自己的專業、愛好和從事的工作,挑選自己熟悉的行業的上市公司進行研究。第二,結合自己所處的區域,挑選本地的上市公司進行研究。因為有相關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你肯定看得比別人遠;因為你就是本地人,你肯定比外地人更了解本地上市公司的狀況,包括上市公司老闆的人品。這才是優勢。

  十步之內尋找芳草還有一層意思,在炒股大軍中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定期聚會研討,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和人員調整,做到每個人各有所長,又能把大家的智慧聚合起來發揮作用、互相鼓勵。一大堆人天天見面,高談闊論、大吹大擂,沒意思。

  第三,拒絕誘惑,長期持有。如果你看中一隻股票,並對其有足夠的研究,也有足夠的信心,就要拒絕誘惑,堅決地長期持有它。這是考驗你的定力和心理素質是否提高的標尺。

第四,趨勢投資,快樂為本。上面談的全部是價值投資,現實生活中,總有股民經不住誘惑,追漲殺跌,做些趨勢投資的勾當。其實趨勢投資沒有錯,關鍵是能不能控制得住。筆者建議,在炒股資金中分出一部分作趨勢投資,但不必太認真。賺了,喝杯小酒;賠了,一笑了之。

  做到以上4點,你慢慢會發現:你節省下了大把的時間,可以享受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你對待生活和工作更加從容、更加節制、更加遊刃有餘。

  秘技核心在於通過機械化操作克服人性弱點

  在長達3個多小時的演講中,立陽向投資者透露了他的多個炒股秘技。這些秘技的核心就在於通過機械化操作來克服人性弱點,使自己在股市中變成「不正常的人」。

  立陽說,正常人在股市中沒法賺到錢。根據他在股市33年的經驗,全球投資者都具有相同的無法克服的人性弱點。假如在20元買入一隻股票,這隻股票第二天漲到22元,會很興奮。第三天漲到23元,還是沒有問題。問題就在第四天發生,當這隻股票跌到22元,投資者會開始患得患失。最危險的第五天來了,股票跌到21.8元,幾乎沒有一個例外,投資者都會在這裡選擇賣掉,結果錯過了賺幾倍甚至數十倍的機會。為了克服人性的弱點,他總結了多個招數讓投資者機械化操作。他說,雖然市場不是絕對的,這些招數不能說百分百準確,但這都是他根據大量數據長期統計出來的。假如能嚴格遵照執行,長期來看一定有益處。

  1「進三退一」華爾滋法

  高買低賣是股市中的鐵律。假如做不到,那就每一交易要做到大賺小賠。因此,每購買一隻股票就要將向下10%作為割肉點,向上30%作為盈利點。如這隻股票20元,則26元作為盈利點,18元作為止損點,哪個點先到就賣哪個。沒有達到「一定要把手捆起來」。根據他的統計,幾乎所有好股票漲30%都會修整一下,所以休息一下以後再把它買回來也沒關係。一隻好股票假如跌了10%,就往往是出了問題,或者這隻股票和投資者沒有緣分,切莫強求。

  2農播種術

  所有好股票漲勢價格圖都是大賺小賠。因此,在買一隻股票的時候,資金量不要超過1/3.假如你最初購買這隻股票以一手為單位,那麼股價每往上漲3%就加一手,往下跌超過3%就減一手。一定要用相同的單位追加,切忌漲了3%的時候多追幾手,結果頭重腳輕從而被套。根據統計,在一般的多頭行情下,每12隻股票中總有1隻能成倍增長,這種方法就是要留下好種子剔除壞種子。假如買了20隻股票,只有1隻成倍增長,用這種方法就能留下這1隻,並及時剔除剩下的19隻,最終這一隻的盈利能蓋過所有的損失甚至還要多。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一定要以天天收盤價為準,然後在第二天一開市就以市價操作。這次A股市場從6000點跌到3000點,使用這種方法留下的種子不會發芽,但也不會大賠。當所有的種子都不發芽時,就證實不是播種子的好時候,應暫時退場。

  3短線操作

  做短線一定要技術,並不贊成炒短線。假如非要炒,那麼切記買進股票三天不賺錢就賣掉。因為根據統計,一個好股票絕對是每隔三天、兩天就要創新高,絕對不可能停下來休息個三五天再創新高。假如買的股票天天都漲,忽然第四天跌了一天,那麼要不要賣?答案是只要跌幅不超過7%,就不要賣掉。但是假如第二天繼續跌,則一定要賣掉。

  4牧羊術

  研究股票要像養羊一樣投入感情。研究的股票不要多,只看二三十隻,不熟悉的不要買。熟悉之後判定這隻股票是健康還是生病,就要把握三個基本原則:首先,跟大盤比較。如上證指數上漲150點,這隻股票還是下跌1毛錢,證實這隻股票「生病了」。其次,看成交量。假如這隻股票天天成交量都萎靡不振,但忽然有一天成交量大於過去6日均量的3倍以上,這就是股票上漲的前奏,然後再給它5個交易日,只要成交量能創新高,則可以毫不猶豫跟進,這就叫做「旱地拔蔥」。再次,價格脫離常規。假如這隻股票長期以來都在20元、21元往返振蕩,有一天忽然多漲1塊錢,一定會大漲。

  5懶人操作術

  會賣股票才是真本事。對於繁忙的上班族來說,想要不花太多時間也能賺錢,可以使用懶人操作術。即每周抽一個時間,隨便選5隻股票,並均設立10%止損位。過一周後進行統計,只留下漲得最好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其他全部賣掉。然後再隨便補充三隻股票,讓數量達到5隻,過一周後再如此操作。用這種方法就能強迫自己留下最好的股票。因為對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會賣掉已經賺錢的最好的股票,往往留下跌得最多的股票,以求「解套」,這是錯誤的做法。

  6地心引力指標

  (30日移動平均線+72日移動平均線)/2就是大盤指數的「地心引力指標」。以此線為標準,漲過10%就跑,跌過10%就買入,準確率可達到95%.個股則因為有莊家相對麻煩。對於個股,也可以通過此方法划出「地心引力指標」,並同時配合成交量的「旱地拔蔥」來作出判定。

  71/2法

  根據統計。如一隻股票從30元開始上漲到60元,那麼45元(即:(30+60)/2)就是股價的第一個強烈支撐點,假如45元支撐不住,意味著該股票走入弱勢格局。第二道關卡則是37.5元,(即:(30+45)/2),一旦跌破則是熊的開始。個股如此,大盤也如此。一旦這隻股票跌破第二道關卡,就要果斷出貨。通過補倉攤低成本是不對的。反彈也可以通過此方法來判定。如60元的股票下跌到30元,則第一道反彈關卡是45元,若反彈超過45元還往上漲,就是強勢反彈。第二道關口則是52.5元(即:(60+45)/2),如超過則進入牛市。雖然市場不是100%絕對,但長期來看1/2法非常有價值。

股票投資的六大不敗心得

投資有風險,這是炒股者都知道的一句話,可是有些人卻能在股海中常戰常勝,他們有些什麼絕招呢,以下六條是他們的炒股心得:

  心得一:買股票之前必須先進行大勢研判。1、大盤是否處於上升周期的初期;2、宏觀經濟策、輿論導向有利於哪一個板塊;3、收集目標個股的全部資料,剔除流通盤太大、股性獃滯或經營中出現重大問題暫時又無重組希望的公司的股票。

  心得二:中線地量法則。1、選擇10日、20日、30日均線過去6個月穩定向上之個股,其間大盤如果下跌,該股均表現抗跌,一般只短暫跌破30日均線;2、OBV穩定向上,不斷創出新高;3、在大盤見底時出現地量,以3000萬股流通盤日成交10萬股為標準;4、在地量出現的當天收盤前10分鐘逢低分批介入;5、短線以5%到10%為獲利出局點;6、中線以50%為出貨點;7、以10日均線為止損點。

  心得三:短線天量法則。1、選擇近日底部放出天量之個股,日換手率連續大於5%到10%,對之跟蹤觀察;2、5日、10日、20日均線出現多頭排列;3、60分鐘MACD高位死叉後縮量回調,15分鐘OBV穩定上升,股價在20日均線之上走穩;4、在60分鐘MACD再度金叉的第二個小時逢低分批進場;5、短線獲利5%以上逢急拉派發;6、一旦大盤突變,立即保本出局,以利再戰。

  心得四:強勢新股法則。1、選擇基本面良好、具有成長性、流通盤在6000萬股以下的新股;2、上市首日換手率70%以上,或當天大盤暴跌,次日跌勢減緩立即收出較大的陽線,收復首日陰線2/3以上者;3、創新高買入或選擇天量法則買點介入;4、獲利5%到10%出局;5、止損點設為保本價。

  心得五:成交量法則。1、成交量有助於研判趨勢何時反轉,口訣是價穩量縮才是底;2、個股成交量持續超過5%,是主力活躍於其中的明顯標誌;3、個股經放量拉升、橫盤整理之後無量上升,是主力籌碼高度集中、控盤拉升的標誌;4、如遇突發性高位巨量長陰線,情況不明,要立即出局,以防重大利空導致崩潰性下跌。

  心得六:不買處於下降通道中的股票。1、猜測下降通道股票的底部是危險的,因為其可能根本沒有底;2、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下跌的股票一定有下跌的理由,不要去碰它,儘管可能有很多人覺得它已經太便宜了。

  吉姆·羅傑斯,一個600美元入場,1400萬美元退出的投資家;一個被股神巴菲特譽為對市場變化掌握無人能及的趨勢家;一個兩度環遊世界,一次騎車、一次開車的夢想家。

  面對風雲莫測的市場,這投資界的重量級人物有什麼獨門妙計嗎?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

  1.獨立思考法則

  「我總是發現自己埋頭苦讀很有用處。如果我只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行事,既容易又有利可圖,而不是要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羅傑斯的投資理念就是尋找一些不被關注的股票:「當年我來中國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勸說我千萬不要買B股,所以我當時就毫不猶豫地買了,事實證明並沒有錯。」每個人應該有自己的投資方式和理念,不管是投資股票還是貨幣或其他,當然獨立思考的前提是要建立在對市場客觀、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大部分人會隨大流,而事實上很少有人能靠隨大流發財。「我可以保證,市場永遠是錯的。必須獨立思考,必須拋開羊群心理。」羅傑斯如是說。

  泰達荷銀建議,無論市場如何波動,投資者都應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狀況,選擇適合的基金,而不是在「賺錢效應」的影響下盲目地追從並不適合自己的投資品種。

  2.絕不賠錢法則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幹什麼,否則什麼也別做。」「所以,我的忠告就是絕不賠錢,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發現大好機會才投錢下去。」

  根據這點法則,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財富管理人,比如所選擇的基金公司是否值得託付,基金經理是否經歷過熊市及牛市全面的洗禮,基金產品長期的歷史業績是否優良,這些都是做好投資的重要前提。

  3.靜若處子法則

  「投資的法則之一是袖手旁觀,除非真有重大事情發生。大部分的投資人總喜歡進進出出,找些事情做。他們可能會說『看看我有多高明,又賺了3 倍』。然後他們又去做別的事情,就是沒有辦法坐下來等待大勢的自然發展。」羅傑斯對「試試手氣」的說法很不以為然,「這實際上是導致投資者投資失敗的重要因素。」

  面對目前的市場,泰達荷銀建議投資者應該心平氣和且理性地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堅持投資,紀律性地買入,這樣既可以分攤長期投資的成本又能降低短期一次性買入被套牢的風險。

  不久前,武漢市發生了一個"三個股民一張卡"的訴訟故事。漢口一條小巷子里,三個好朋友,一個裁縫、兩個做熟食的廚師一起炒股票,由於只有一個人會操作電腦,因此,三個人共用一個賬號。說好各用各的錢,各炒各的股。但日久天長,會操盤的就有了極大的隨意性,結果導致股票虧損,三人對簿公堂。錢沒賺到,朋友也傷了和氣。

  確實,資本市場上的大忌就是不明不白地投資,就算蒙對了賺了錢,經驗也不能複製;賠錢就更冤枉。彼得·林奇曾經說過:投資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你不下工夫研究學習基本知識和必要的技能的話,那就會很危險。因此,我們所有股民們都需要練"基本功",這就是不斷學習。從世界範圍資本市場來看,投資是一門學問,需要很高的素質,需要多方面的知識,並且需要長時間的實戰經驗積累。筆者認為,作為一個股民要掌握基本的知識和電腦操作技能。

  首先,掌握基本的知識,認真系統地學習炒股理論知識。新股民關鍵要熟悉證券市場中基本的遊戲規則,大到國家的法律法規、證券市場的基本運行規律、股票的各種基礎知識,小到交易方式等常識,此外,股市的風險意識也必不可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理解。

  其次,學習簡單的技術分析方法。目前股指在低位震蕩,市場風險不大,易建倉。但我們散戶的資金是有限的,如果想嘗試,可逢低分批建倉。炒股是有技術的,上世紀美國著名炒股家朱爾有句名言:"股票市場是有經驗的人獲得很多的錢,有金錢的人獲得很多經驗的地方。"炒股的技術來自經驗的積累,這一積累的過程是漫長而且痛苦的,那些只想憑聰明發大財的人在這裡沒有生存的空間。

  最後是電腦操作技能,時下股票交易已經是高度自動化操作,即使在證券營業部里,股民們也是通過電腦自主操作,更不用說已有相當多的股民通過網上做交易。因此,電腦的基本操作方法,股民一定要熟練掌握,才能獨立操作。

  短線擇股的三大要領

  短線操作是股場高手的遊戲,要求股市知識功底深厚,熟諳莊家操盤手法,心理素質上佳、更重要的一點,要有時間時刻關注莊家一舉一動。短線選股關鍵在熱點,投資者對熱點的形成一定要有敏銳的洞察力。短線擇股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成交量。股諺日"量為價先導",量是價的先行者,股價的上漲,一定要有量的配合。成交量的放大,意味著換手率的提高,平均持倉成本的上升,上檔拋壓因此減輕,股價才會持續上漲。有時,在莊家籌碼鎖定良好的情況下,股價也可能縮量上攻,但縮量上攻的局面不會持續太久,否則平均持倉成本無法提高,拋壓大增,股票缺乏持續上升動能。因此,短線操作一定要選擇帶量的股票,對底部放量的股票尤其應加以關注。

  二、圖形。短線操作,除了應高度重視成交量外,還應留意圖形的變化。有幾種圖形值得高度關註:W底、頭肩底。圓弧底、平台、上升通道等。W底、頭肩底、圓弧底放量突破頸線位時,應是買入時機。這裡有兩點必須高度注意,一是必須放量突破方為有效突破。沒有成交量配合的突破是假突破,股價往往會迅速回歸啟動位。二是在低價位的突破可靠性更高,高位放量突破很可能是莊家營造的"多頭陷附",引誘散戶跟風,從而達到出貨目的。許多時候,突破頸線位時,往往有個回抽確認,這時也可作為建倉良機;股價平台整理,波幅越來越小,特別是低位連收幾根十字里或幾根小陽線時,股價往往會選擇向上突破;採取上升通道的股票,可在股價觸及下軌時買入,特別是下軌是十日、三十日均線時,在股價觸及上軌時賣出。此外,還有旗形整理。箱形整理兩大重要圖形,其操作訣竅與W底差不多,這裡不再贅述。

  三、技術指標。股票市場的各種技術指標數不勝數,至少有一千以上,它們各有側重,投資者不可能面面俱到,只需熟悉其中幾種便可。常用的技術指標有KDJ、RSI等。一般而言,K值在低位(20%左右)2次上穿D值時,是較佳的買入時機;在高位(80%以上)2次下穿D值時,形成死叉,是較佳的賣出時機。RSI指標在0-20時,股票處於超賣,可建倉;在80-100時屬超買,可平倉。值得指出的是,技術指標最大的不足是滯後性,用它作唯一的參照標準往往會帶來較大誤差。許多強勢股,指標高位鈍化,但股價仍繼續飆升;許多弱勢股,指標已處低位,但股價仍陰跌不止。而且莊家利用技術指標,往往進貨時指標做得一塌糊塗,出貨時指標近乎完美,利用指標進行騙錢幾乎是莊家通用的做市手法,因此,在應用技術指標時,一定要綜合各方面情況尤其是量價關係進行深入分析。

  三、均線。短線操作一般要參照五日、十日、三十日三條均線。五日均線上穿了十日、三十日均線,十日均線上穿三十日均線,稱作金叉,是買進時機;反之則稱作死叉,是賣出時機。三條均線都向上排列稱為多頭排列,是強勢股的表現,股價縮量回拍五日、十日、三十日均線是買入時機。究竟應在回抽哪一條均線時買入,應視個股和大盤走勢而定;三條均線都向下排列稱為空頭排列,是弱勢的表現。不宜介入。

  短線操作,股價暴漲暴跌,短線高手不僅要學會獲利了結,還應學會一樣重要的東西:割肉。有勇氣參與短線操作,就要有勇氣認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判斷失誤,買入了下跌的股票,應果斷賣出,防止深套。"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只要善於總結判斷失誤的原因,也算是對割肉的一種補償。短線炒股,一定要快進快出,並要設好止損位,具體設定值視個人情況而定,可5%,也可10%,股價跌破止損位,一定要果斷賣出,不要再抱幻想,即便是股價還有上漲可能,也應迴避風險出局,嚴格按照止損位操作。


很多人覺得炒股方法技術很重要,其實不然,真正能決定你在股市裡行走的是一個良好的心態,心態決定一切,再好的技術也有失手的那一天,而良好的炒股心態能助你行走更遠!

1、對炒股要有濃厚的興趣

無論是炒股還是工作,要想將其做好都要有足夠的興趣。如果你不喜歡文字,那麼你願意待在辦公室寫一整天的稿件嗎?如果你不喜歡營銷,你願意每天對著無數陌生人推銷產品嗎?顯而易見,我們都不願意。因此正確的炒股心態第一點就是要對炒股票有濃厚的興趣,只有在濃厚的興趣支持下你才會儘力去搜集相關資料,然後認真學習證券專業知識,這是炒股最基本的條件與心態。

2、要有自信心。

要想成功,自信心是最為重要的。股票投資講究的是「快、准、狠」,但是能夠做到以上幾點的並不多,因為這是投機高手的絕技。初入股市的股民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保持自信的狀態,打破「不可能做到」的壁壘。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沒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想做到,如果你自己給自己打上一個「我做不到」的標籤,那麼你必然無法達到這個目的。有時候多回想下李白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拿出你的勇氣,鑒定你的信念,你一定可以成功!

3、讓恐懼遠離,叫貪婪走遠

也許有人會說:「我進股市就是為了賺錢,怎麼可能不貪婪呢?」如果你是這樣的想法那麼有必要提醒你,你的貪婪會讓你變得一無所有。股票市場大起大落,你不僅僅要學會如何抓住時機賺錢,更重要的是學會放手,克服貪婪心理,不然,你和賭徒有何區別?至於克服恐懼,需要的是股民具備足夠的股票知識,心理有了底,自然就不再擔心與害怕股市浮沉了!

4、不要人云亦云

股票市場的規律難以捉摸,但是也有許多經驗是值得我們向同行或者前輩學習的,不過切記不要人云亦云。面對任何事情都要學會多角度看待問題,從正反兩個方面入手,才能對事情做出理性的分析,如果僅僅是聽從別人的勸告,那你根本不需要自己操盤,直接將資金交給投資公司讓他們去操作吧!所以炒股的一個重要心態就是要求股民要有自己獨立判斷的意識,吸收有用的精華,不要人云亦云。

5、學會空倉和忍耐。

前面多次提高股市的規律難以捉摸,動蕩起伏都是正常表現,所以要學會看淡「空倉」現象和保持良好的耐心。只有學會空倉和忍耐,才能在時機出現的時候更好的抓住,獲得豐厚的回報。學會空倉和忍耐這個心態是你走向炒股高手的必經之路!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 我翻出了前年2015年剛入股市時的筆記本 感概萬千啊 我想寫本書 書名就叫——炒股 從入門到放棄

自從當了股民後的理想就是回本


想成高手,個人感覺比考重點難多了。你只要按老師說的去做,一定能考上重點,但想成為炒股高手,沒人告訴你方向在哪,更沒人指導你具體怎麼做,你很可能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與其說是要懂得股票知識,不如說是要懂得股票」常識」。真要好好炒股,可以看不懂K線,指標,不懂頂背離,頭肩形,陰陽線,但起碼你要買的那隻股票,這家企業是生產什麼的?財務情況好不好?江湖地位如何?未來發展前景如何?但往往很多新手股民跟跟熱點,看看K線就把錢砸進去了。

樂視是個特別典型的栗子:

但其實,從樂視的產業發展和財務上來分析,早就能看出很多端倪:

1.樂視的財務報表凸顯營養不良;

樂視的財務報表,一直存在著很多疑點和粉飾痕迹。樂視去年的營業收入是220億,但是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只有158億,營業收入的62億是沒有收入現金的,再看現金流出是168億,算下來「經營性現金流凈額」是負10億。

而從樂視應收帳款2015年至2016年的對比來看,應收賬款增長了53個億,占收入增長的60%,也就是說樂視收入增加,但經營現金流為負,應收賬款大幅度提升,這些都是值得重視的信號。

2.樂視粉飾業績疑點重重;

研發費用資本化,不把研發費用計入當年的成本,而是在以後若干年慢慢攤銷,有增加當年利潤的效果。

而近些年樂視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比例非常之高,近四年都超過50%,去年甚至超過了60%,這是非常罕見的,大部分高科技企業,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比例都很低,像格力電器、華為這些企業的研發費用資本化的企業是0。

此外,在影視節目版權費用上,樂視也採用了攤銷的方式。影視作品的活躍周期很短,因此在影視節目版權的攤銷方式上,大部分視頻網站採用的是加速攤銷法,也就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大部分購買版權的費用計入成本,但樂視採用的是直線攤法,也就是說一部五年版權的電視劇,當年才計入20%的購買成本,這顯然高估了當年的利潤,光從這兩個疑點來看,樂視這些年的利潤可以說是虧損的,而且其會計盈利質量是不高的。

3.樂視關聯交易體量龐大;

2016年樂視網從關聯方購進的商品和服務項目達到75個億,是2013年的361倍,向關聯方銷售金額高達118億,四年時間增加了1153倍,關聯交易無可厚非,但是如此龐大的關聯交易金額,則存在做大業績,粉飾報表的嫌疑。

4.樂視大比例質押致使雪崩效應出現;

比粉飾報表更可怕的是大股東大比例質押,根據樂視網今年的一季報表賈躍亭持股5.12億,佔總股本身的25.67%,質押4.98億股,佔個人持股的97.2%,並且在樂視其下的其他非上市行業,也存在著大量的股權質押,其中樂視汽車被質押的股權更是高達80%,可見樂視缺錢早已不是秘密,大股東反覆質押融資就是危機的開始。

買樂視之前,多少股民為賈老闆的情懷燃燒激情;又有多少股民認真關注過樂視業務發展和財務報表。有時候炒股差的真的不是證券專業知識。


從搭建一套方法到持續盈利,大概精力是讀一次985本科


那位【你猜】小黃毛,你好。你呢,再興奮也掩飾不了你就是個新韭菜。你說的那些只是「看上去很美」,凱利公式很簡單,比你聰明的人大有人在,存在了幾十年的「獨門公式秘籍」幾十年沒人研究透?就等你來發現並執行?想什麼呢!你以為你是岳不群啊?你咋不飛啊???下面說的你愛聽不聽:

第一,勸你不要動不動拉人做股票,一個人在投機市場是否能掙錢,是個全面素質的提現,也就是說穿了投機市場你能掙多少錢,和你自身整體素質和經驗積累是對等的。任何非你能力之外獲取的財富,最終你都留不住。投機沒有任何捷徑,等你把該吃的葯都吃一遍,若還能繼續堅持和分析,或許有一天你會成為我這樣的老手,也僅僅是或許;

第二:你說的纏論睡論裝逼,沒工夫和你瞎掰扯,好比一本經書都沒讀過卻開口就能談佛論道的人,很多。說穿了這才是「裝逼」世俗,自己根本沒研究開口閉口成佛成魔 財務自由 聖杯的。這都很低級幼稚。。。

第三:技術恰恰是讓你找到確定性,不是你文中理解的所謂「勝率」,而是去確定你的賠率,懂???你開口閉口賺8%虧4%系統賠率就是3!小兄弟,你是 蜜蜂菊花吃多了吧?哪能這麼二樂呵呢?在市場里誰規定你說你定個系統賺8%虧4%就操作中都遇到了?還覺得自己發現了新大陸,還喊你老闆參加你的「系統炒股」,小盆友你這樣下去,這工作你都干不長,就別天天喊什麼「賺到一億不是夢!」這種嚎叫了,,,說實話,這顯得你有點缺心眼。。。繼續正題,你實際操作里呢,經常(絕對是經常,因為你無視技術選股)會發生的是賺1%虧7%,賺3%虧5%賺15%虧20%(別和我說你會止損4%死線執行,真正的操作市場是戰場,你想4%止損你就能次次順利賣掉?你以為你是劉士余啊?!),所以,你玩下去用不了兩年,你就會崩潰的再度回來研究你的「秘籍」。幫你一把,現在就告訴你,問題就出在你沒有技術分析系統把每次操作的賠率大致穩定下來(比如你十年摸索一套勝率大約60%,盈虧比大致8:4的系統,這個系統的搭建,,,不好意思,絕對需要技術能力)。懂?這句話估計你兩個月聽不懂,聽懂了,別來找本人拜師,就請你收回你對纏論的那些無知者無畏的傻話。

第五:鞅理論和凱利公式都是無比正確的,這個本人也同意,但正確的東西是給把細節確定下來的人用的。你滴明白?若你這樣炒股一年屁都不懂的小夥子,用個凱利公式就「穩步億萬富豪了(你的原話)」,我特么就請問了,若行得通,頂級操盤手豈不是可以「批量生產」?and華爾街頂級投行還有必要存在??————投機市場的二愣子有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發春夢之前總是把全行業想成傻逼。。。關鍵是比你天才的人不多,但也絕對不少。各國都有。

第六:再和你說最後一次————自己什麼都不懂,不要到處拉人炒股票。真正的老手,都是勸沒炒股的人不要碰股票。進來就是給老手送錢的。我賺了你的錢我還覺得你特傻逼,你說說看,你干這事你媽媽知道了傷心不?

這麼幼稚的想法也有137個贊,市場里永遠不缺韭菜,下一季又是個豐收年^_^最後,人之間有三大仇「殺父滅子」「奪人所愛」「擋人陞官阻人發財」,所以,本人說的你愛聽不聽。並無擋著你發財的打算。祝好!@你猜 @飛靈


炒股票,如果你不是大資金、有內幕消息的話。必須掌握必要的知識。

但是知識這東西,永遠是在精,不在多

橫向再多,也只是流於表面。把一種知識研究夠深才能在市場里活著,舒服的活著。

不信,題主可以隨便找個炒股的問問,十個人裡面至少有九個啥都懂。但是再往深問一問,全都問迷糊。

所以說,多而不深,只能打嘴炮。並不能帶來什麼收益。

但是,市場中這樣的人卻是絕大多數。這也就是說,為什麼只有少數人能賺到錢,而大多數人卻賺不到。

歸根到底,就是缺乏對市場的敬畏。看書也好,聽課也罷,剛翻開本本兒,就明白了,太簡單了。認為馬上就能賺錢了,殊不知,他自己連門都還沒看到呢。結果就可想而知。


先來說第一個問題,在這個市場上雖然虧錢的人佔大多數,但盈利的倖存者還是有許多。對於現階段市場倖存者來說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套盈利策略,不管是短線、長線、打板、基本面持股每種方法都值得尊重,這裡是想說下盈利的模式有很多,只是每種模式下的盈利概率不同,那麼有不需要股票知識能盈利的策略嗎?我想說有,正好知道一位大媽,股災之前憑著自己的養老金在股市大賺了10幾萬,但是後來股災斷崖式下跌後,據說倒虧了10幾萬,那麼後來呢?大媽看著自己手中的股票大幅度的虧損,刪了軟體,讓賬戶開始裝死了,繼續享受天倫之樂去了。也就是前一段時間,聽說賬面的虧損已經減少甚至開始出現盈利了。這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如果這種斷崖式的虧損不止損的話那麼賬戶幾乎不可能再回到原值了,一大波的止損理論正在靠近。老實說,我原本也是這麼認為,但是後來我知道,大媽曾經拿一隻股票拿了8年直到賺錢,也就是從08年金融危機後一直持有,為什麼不止損呢,因為沒賺錢,老人家覺得如果止損了就是實虧。這個大媽雖然連k線是什麼都不懂,但仔細想想她的策略有一個牛逼過常人的地方,那就是百分之百的勝率,也就是不賺錢不賣!那麼保證了勝率以後,再遵循老人家撿便宜的邏輯在 相對低位買進,就算被套個大半,在長時間的持有期里想要獲利的概率還是很大的。那麼有幾個人有這種毅力能持有一隻股票達到8年甚至更久?

--------------------------------------------------------------------

上面這個故事是想說明實實在在有人不懂股票知識賺到了錢,但你說我什麼都不學,就去學大媽就去炒股好嗎?這裡我個人還是認為需要學習知識(其實我是覺得你拿股票拿不了8年,也買不在低位),因為知識知道的越多,你越能去思考。雖然很多時候你學到的知識並不能幫助你大幅盈利甚至是出現虧損,但是你可以通過這些知識再結合市場去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能夠幫助你更接近市場的事實,而去形成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就比如說最近有人在熱炒的雄安概念,廊坊發展,也算是很多資金的聚集地,但是從之前的年報預告來看,今年虧損是定局,加上去年的虧損,4月年報出來後鐵定要帶帽st,但我說裡面參與的人至少有百分之95的人不知道,然後你再結合最近的監管鬆緊度和年報帶帽股票的走勢,你就會先暫時規避這隻股票,而不是在出了公告之後被悶在裡面吃跌停。

----------------------------------------------------------------------

贊比我想像的多,來繼續跟一些。最近看了一些知乎股票的回答和評論,唯一感覺的就是浮躁的人太多,撕逼的人也太多。那這個問題下對於一些什麼基本面和技術面的知識我就暫且不多說了,有空以後可能會回答一些或者發點文章。那麼我想說的是,多學點人性方面的知識吧,起碼讓自己成為一個沉穩一點的人吧。真的不是很懂有些人對於別人的回答第一個想到就是挖苦是什麼心態。呵呵,就比如說我說大媽持股8年賺錢了,就會有人拿一隻從發行一直跌到現在的股票來說反話,知道什麼叫做概率嗎,一個方法如果試用就應該滿倉一個股嗎?典型的散戶思維,就算大媽持股8年沒動,我了解的她手裡也應該是4-5隻股票,1隻還未解套,其他大多數出現浮盈,所以總的賺錢知道嗎?這裡還有人會問那股災5000點的時候買的放8年能解套?呵呵,之前說過大媽買股票從來都是撿便宜貨式的買,那老人家什麼技術都不會看能怎麼辦,只看價格唄,低價就買,高價就不買,而且是慢慢買的,會存在5000點滿倉衝進去的情況?況且大媽是真的賺錢了,我從來都很尊重大媽的方法,話說能賺錢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吧,世界上賺錢的方法千萬種,何必去嘲笑別人的方法?還是說自己虧錢了嫉妒別人賺了錢?只能說有些人真的連大媽都不如,基本的尊重都不知道,更別說尊重市場,適應市場選擇了。中國市場很多人就是這樣,一邊罵股市是賭場,一邊自己又想撈一大筆。這個問題到此為止,散會。


這個世界很有意思的,偏偏是很多難的事情,門檻卻顯得很低。

海選性的直播浪潮,好像人人都能做,然而大眾口味變化快,一個人提高自己速度實在有限。

人人都做自媒體,然而持續輸出背後的大量積累不是人人都具備的。

知乎七八千萬用戶,排名前一百的變化多麼?根源不光是馬太效應,關鍵是能一直寫好文章的全國看都不多。

我們來說說炒股,居然有人可以提一個問題: 「炒股真的需要懂很多股票知識嗎」的地步。

太荒唐,你做飯當然可以不用懂很多做飯的知識,反正你自己吃。

你讀書也可以不用懂很多學習方法的知識,反正學了多少你自己清楚。

懶惰的不可救藥,沒有花一點功夫了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市場,看到有人虧,就說知道多少沒有用,這是多麼荒唐的邏輯!

【閣下說的彩票】

彩票收入不值得期待,必然虧損,人們常常拿一個巨獎獲獎比例多麼多麼低來說事。

其實,最重要的是 百分之九十五的 買彩票錢都被 彩票發行機構收去 做「社會公益活動」了好嘛!

這是一個不斷注水,有關部門不斷抽水的池子。

丟你一點菜頭,找兩個面具男 給你一點希望。

「哇,可以暴富啊!」

誰注水誰傻,當然敵不過無敵的「老子運氣就是好」 ,「買一注試試」的僥倖心理。

誰叫我們都想天上掉個餡餅呢。

【說說閣下問的股票】

為什麼不去看看每年巴菲特股東大會說的什麼,為什麼不去看看各大基金的表現情況。

股票市場 是一個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增長的市場。

你可能會說了,國內亂象這麼多。

國外也有很多財務造假好嘛!

現金牛,到哪裡都牛。

當年茅台跌下來,150 腰斬 到90塊,如果你看到去庫存順利,如果你看到不可替代性。當然還有酒精飲料的高利潤率。你會安心握著的。

當年樂視暴漲,如果你堅持看到樂視流量不如 優酷,質量不如騰訊,堅持說看不到明顯的發力點,哪怕後知後覺,看到了易到資金流問題,你一定會遠離這樣的公司。

所以什麼是股票知識?

首先一定是商業智慧。

基礎當然是規矩制度。

沒有這些知識,才是那些人賠的雞飛狗跳的原因,如果反而來問學了知識有什麼用。

呵呵


且慢!先不忙說炒股,我就說一個炒股裡面的小知識點——上市公司公告,如何解讀?都能窺見其中的博大精深。

首先公告從巨潮資訊網獲取之前已經寫過,這裡再提示一下。

下面按公告類型進行分類,給大家講一講每種類型的公告所要注意的問題:

1、業績:增長百分比,上調預期百分比,是否有預告。

2、漲價:漲價百分比,是需求端原因還是供給端原因。是全行業現象還是個別公司現象,公司所處產業鏈情況如何。

3、高送轉:送轉比例,前期是否有預期?是否年報半年報的前幾個公司,送轉是否低價?

4、訂單:訂單金額,訂單金額佔全年營收百分比,是否超預期?訂單是否為超級巨頭企業或近期熱點行業。

5、改名:是否貼近近期炒作熱點

6、摘帽:提前是否可以預測到?是否超預期?

7、換大股東:新大股東可以預期裝入的資產如何?

8、定增、重組、借殼:按照可對標上市公司進行資產評估,在考慮是否資產競爭力有溢價,是否是近期炒作熱點,停牌期間大盤指數,行業指數,可對標企業漲跌幅,流通盤大小。

9、國家領導人參觀:國家領導人的級別

可用數軸來形象描述:「超預期」是個什麼東西,假設在無公告刺激下,人們對該股票的印象就是0點,一旦超預期,人們心理的指針就會偏向0點右邊,也即是正軸。一旦不及預期,相當於指針偏向左邊,也即負軸。

我們看公告,首先要找到零軸,這也是為什麼當業績報告出來要去找是否有提前預告的原因,其他讓大家注意的點亦是圍著這這個點來——找到0點,然後對比是超越0點偏向正軸還是相反。

然後,我們單看第八條裡面的「定增」。

定增裡面又分為內向型和外延型,什麼意思呢?內向型是指定向增發資金來做擴大公司的業務。外延型是指定向增發資金來收購別的公司。

我們單看外延型的一種估值方法,看千方科技前幾天的一個收購形增發,其中的算估值的一種方法:

千方科技

千方科技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交智科技96.72%股權,交易作價45.46 億元,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持有標的公司3.28%股權,本次發行股份對象包括千方集團、建信鼎信、宇昆投資等17 位股東。本次用於購買資產發行股份發行價格為11.94 元/股,預計發行數量為3.81 億股,同時公司擬向十名特定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A 股募集配套資金6 億元。本次交易標的公司的實際經營實體為宇視科技,宇視科技為交智科技全資子公司。宇視科技是較為領先的視頻監控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主要從事視頻監控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本次交易對方承諾標的公司 2017 年- 2020 年度凈利潤分別不低於3.23 億、4.04 億、5.04 億、6.04 億元。

2017pe=總市值/總利潤=47.00165/3.23=14.55

2018pe=47.00/4.04=11.633

千方科技收購標的:

主營為視頻監控領域,可對標的公司為:

收購標的參考視頻監控領域公司估值水平:

同理:

假設2018年中增發部分上市並表:

預計2018年增發部分市值:4.04/2億*32.98=66.646

千方科技2018一致預期5億凈利潤,主營業務按照45.54倍估值,則2017年市值為:

5.2*45.54=236.808億

總市值為:236.808+66.646=303.454億

總股本為:11.04億股+3.81億股=14.85億股

則理論價格為:303.454億元/14.85億股=20.436元

這個計算,需要去查對賭收購的被收購公司業績承諾,從研報里找到收購方,被收購方相近的公司進行估值對標,還要找到所有的分析師對對標公司一致估值的平均值,然後進行繁瑣的計算,即使前面都做對了,最後計算錯了也是不行。

好,算到這裡,你以為這條公告解讀完了嗎?沒有的,因為,你得出來的股價是假設對賭收購被收購公司達成承諾業績的情況,而且,賣方分析師給出的估值最終要看買房分析師買不買賬,也就是市場認不認同,最後,還要結合大盤風向,該股票是否是當下炒作的風口、大盤有沒有系統性風險,你才能確定買不買入。買入了還不一定能100%賺錢。

如果想挖掘的深入一點,你還需要去找到收購方,被收購方的前身今世,未來有什麼規劃,等等,等等,搜集更多信息。

然而,這只是股票知識裡面很小的細分領域——公告。公告裡面的細分領域——定增,重組,借殼裡面的——定增。定增裡面的一個細分領域——外延型定增。外延定增裡面的一個估值計算與公司基本面信息資料搜集,可是,很多人都還不會。

股市裡面,兩種人賺錢,要麼你的消息跑在別人前面,要麼你的思考跑在別人前面。

難道什麼優勢都沒有你就賺錢?開玩笑,不存在的,股市是一個吃人的市場。才不會給你便宜占呢!

更多知識,實時復盤,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煮酒論牛熊


股票投資需要的是常識和耐心,股票投機,需要的是消息。

新聞不是消息,比其他人更早知道的那種消息才算是消息。

如果你沒有那個圈子能領先接觸到消息,如果你不能從各個蛛絲馬跡中提前預判到消息。那你最好老老實實去做投資。


「 每每看到很多自以為很懂的人買了股票後都走上了巨虧的道路 」

1、自以為很懂的人到底學了些啥懂了多少?以我的人生經驗在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個表現得「自以為很懂」的人幾乎都是摸了點皮毛。我手裡有一套網路入門課程的視頻,大概65個G,DVD級別的清晰度,看完之後。。。。。也只能算是能看懂炒股軟體了吧?你問問那些自以為很懂的人:你看過那麼長的教學視頻嗎?

至於基本面的財務報表分析,同樣問問他們:你能頭頭是道嗎(別說你就知道市盈率市凈率)?常識面的證券法律法規(定向增發、股權激勵、配股等規則你能從頭到尾閉著眼睛說一遍嗎))?

做不到?那就真的只是「看起來很懂」而已。

2、每每看到自以為很懂的人虧了很多於是就開始覺得「炒股賺錢真的需要懂很多嗎」這個思維轉折本質上是你的惰性在作祟,因為學習是非常苦的所以你的大腦就不自覺的開始收集並強化關於學了也沒有卵用的訊息。


我入市七年了,對這塊比較了解,我來回答下吧。
題主的思維我不得不批下,有些人賺不到錢你就覺得沒有賺的意義,有的人吃不到蘋果你就不吃蘋果,有的人覺得活著好累,跳樓,你是不是也要去?
我們要向成功者看齊,挖掘他們成功的原因,他們具備的能力,等等。股市確實充滿挑戰,只有精英才可以活下來,精英的一個必備素質,就是股票知識,隨手拍了下桌上的基本要求。
當然了,這只是鳳毛麟角,還有一箱書,都是財經類的。很多人不賺錢,那麼你問過他們,看了幾本財經書,別告訴我三本,而且還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民間大嘴股神寫的,我看了幾十本,大學金融學,專註七年,那麼,題主,是否有這個準備,去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股票知識呢?
炒股明顯比買彩票好賺錢,從概率來講,雖然雖然特么的,炒股是七虧二平一賺,只有10%的人可以賺點錢,但是彩票,萬一的概率吧?你能靠他發財?還是炒股更實在!


當然要有,而且我說的是實打實的知識,不僅僅是看k線,看指標。比如,定增對價值有什麼影響,股權激勵和現金激勵哪個好,定增收購為什麼損害企業價值。


哪一個行業都需要專業 , 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入行 。。 多說了也是沒用。。

7個交易日 看我這些股票 。。

技術在市場 不在說。。


任何領域都有理論層面和操作層面,理論層面的缺乏並不會影響操作層面的有效性

比如一個嬰兒從來沒學習過如何拉屎,雖然一開始是不受控制的,但反覆經歷便掌握了拉屎的技巧。難道拉屎需要通過一個培訓班先系統性的了解菊花的收縮和肌肉群之間的關係嗎?

極端一點,即使你一點股票的理論知識也沒有(不含基本操作規則),也是通過反覆的執行操作,也是可能成為高手的。


推薦閱讀:

擁有豐富投資經歷,又願意分享投資心理的知乎牛人有誰?
如何解析如家酒店反向吸收合併私有化回歸 A 股的方案?
為什麼這兩天日經貼連續被關閉?
什麼是形態走壞?怎麼樣的股票形態才是可持有的?
五日均線擊穿六十日均線股價會上漲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TAG:金融學 | 股票 | 股票市場 | 炒股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