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法國現在還能對北非有控制和影響力,而英國現在卻對以前的殖民地沒什麼影響力了?


不請自來

樓上答案已經說了殖民地位置的影響了,我來講一點別的。

英法的殖民統治和文化輸出是截然不同的。當中我暫且把英國的殖民地分兩種,一種是新英格蘭(十三州)加拿大紐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另一種是埃及南非印度等。在前者國家英國仍發揮重要的影響力,比如上世紀下半葉解散澳大利亞議會。在這裡把法國殖民和後者國家比較。

可以說是英國殖民統治更像是一種拓寬市場的貿易,也不是說互利共贏,畢竟英國人要拿大份。仔細看地圖,你會發現英國殖民地大要麼處在交通樞紐地區,如直布羅陀,馬爾他,埃及(蘇伊士運河),新加坡(馬六甲海峽),香港等地,要麼處在資源豐富地區,如南非,印度等。這也印證我上面說的。早期殖民的人員也非常混雜,商人農民工人無業游民罪犯等,並未實施絕對的管理。本土就是本土,殖民地就是殖民地。

反觀法國的殖民統治更像一種實質性的管理。先是破壞本土文化,再強制性讓他們接受法國文化和制度。強制性用法語,學校教育是與本土相同的課本,好似擁有者共同的歷史語言文化。行政司法制度照搬法國。而且有一點很重要!經濟問題。獨立前非洲法郎是由法國發行,匯率由法國控制,獨立後雖然獨立發行,但匯率是直接與法郎掛鉤,現在是歐元。非洲的工廠鐵路等等都是法國掌控。這也就是當其他國家展開與黑非洲的大的合作項目會引起法國的不滿。也就是說黑非洲一些國家的經濟命脈和國家走向都是在法國的掌控之中。

打字累了,有時間再補充和修改。


距離不是最主要原因,馬達加斯加和留尼旺離法國本土也不近。

英法在殖民上完全是兩個路子。

法雞在殖民地,大力推廣法國化,而且並不僅僅局限於殖民地上層。

反觀大英,美加澳新叫移民地比較合適,現在同樣是英國化弄的很好啊。埃及南非印度香港明顯是代理人那一套。總督是英國人,扶植殖民地的上層作為代理人,保留當地土著的習俗文化和語言,然後搞英國移民和土著隔離。


法國的殖民文化是法蘭西一元文化,英國的殖民文化是宗族隔離文化。


其實從金融學角度來說比較簡單

美元在二戰後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成為了美金,而英國則付出了大量黃金儲備用於購買戰爭物資,同時大英帝國的互惠系統也被取消,英鎊的國際貨幣地位一落千丈。

與此同時,法國開始走不聽命於北約的自主道路,法國在處理殖民地問題上開始堅持法郎原則,只要你繼續用法郎,或者你們的貨幣和法郎掛鉤,那我就讓你獨立。

另外還有法德一體化,法國拉入西德馬克作為法郎的地位支持,法郎的地位逆勢增長。

最終法郎轉變成歐元,歐元成為了繼美元以後世界第二大國際貨幣,這都是法國人對於歐洲金融獨立性和一體化的投資成果。

而這個時候,法國的殖民地早就已經完成了從舊殖民主義到新殖民主義的轉變,法國也成了和美國一樣的世界性國家,可以說法國那個時候放棄北約的地位和美國的結盟請求是絕對明智的。


1.打開世界地圖

2.量一量英國到以前殖民地的距離

3.再量一量法國到北非的距離

4.影響殖民地也要看基本法,美國還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你影響一個試試?


大概是因為你法牛皮吹得挺,還沒到破的時候吧。

馬克龍說要讓法語主導非洲甚至世界 英媒:中國都沒做到


1. 殖民方式

法國對殖民地是像日本殖民台灣一樣奔著本土化去的 ,是直接統治,不光控制經濟政治,還從語言貨幣生活方式上朝法國靠齊,扼殺殖民地本土文化,這是獲得地區核心的一種必要方式,秦始皇統一中國時也是這樣做的。

不是遇上二戰加上民族自決風潮,過個一百年北非一些國家併入法國完全是有可能的。

英國則是間接統治,注重短期獲益,對殖民地僅僅當成殖民地而已,雖把持經濟政治,對於民族內核則沒怎麼動。

2.獨立方式

由於二戰時法國的糟糕表現,法國民眾對政府軟弱不滿,所以法國在二戰後的對外政策較於英國強硬得多,這點從法國退出北約就可以看出來。殖民地紛紛獨立時,法國不願放手,是不惜軍隊鎮壓的,阿爾及利亞甚至打了八年,最後雖然獨立,但簽訂的條約仍帶有一些殖民性質,所以獨立得不徹底,北非的經濟也並非完全獨立,說是半殖民地不為過。

英國殖民地則大多是和平獨立的,這樣保留了名義上的英聯邦,代價是英國給予的貿易支持。英聯邦各國政治外交是獨立的,英國雖有影響,但衰減太快,尤其是加入歐盟後。

3.國家與殖民地發展差距

北非與法國發展程度差距遠遠大於英國與英聯邦國家的差距。差距越大就越容易保留影響力。


http://m.tiexue.net/touch/mip_5045961.html?mip

這篇文章講的還是比較細的,主要還是法國對非洲的影響力非常重視,對於非洲是屬於打一棒子給一個蘿蔔,馬里內亂出兵馬里,象牙海岸出事軍事干預象牙海岸,對於各國又有著各種優惠政策。而英國對於非洲國家的外交政策顯然不夠好。


因為英語國家的老大是美國,不是英國。

法語國家沒有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


我只想說,現在已經是北非人民到法國來殖民了吧。。。享受著法國最好的福利待遇,卻貢獻不多的GDP,最主要的是,已經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之一了。。。誰殖民誰貌似還不好說


法國對待殖民地的政策是以融合為主的 相比較英國的殖民政策 法國會更把殖民地當自己的地盤經營 那自然控制力度也會更強 英國人比較喜歡扶持代理人 走上層路線 但其實對於殖民地的發展不那麼上心 更多的是順其自然的影響 自然容易崩盤


不覺得法國比英國牛吧,英國一個是自己收縮了影響力(同樣也是為了減少自己的義務與責任),同時英國也沒有施展自己的影響力,英聯邦的核心影響力——英王,還沒有施展自己的能力。伊麗莎白當初迅游英聯邦的時候的確也大幅度提高了英國的國際地位,但是英國現在主觀目的上不想,客觀實力上沒必要。


要怪就怪撒切爾吧,她覺得英聯邦對英國來說只是個拖累,這個名義上的武林盟主僅僅是為了滿足英國皇室的虛榮心,沒有半點好處,所以她當政期間經常跟英聯邦的其他成員唱反調,做出一些損害英聯邦成員利益的事情。南非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為種族隔離政策面對國際社會的大規模製裁,但即便英聯邦絕大多數成員都支持制裁,唯獨撒切爾反對制裁,直接導致許多英聯邦國家宣布抵制在英國愛丁堡開幕的英聯邦運動會。可以說撒切爾的施政策略使得英國在英聯邦苦心建立起來的權威基本都付之東流了。


到越南旅遊遍地法國人就好像去自己的某個城市旅遊一樣,去香港旅遊英國人屈指可數。。。大概英國人覺得交通那麼發達被全世界發現自己侵略過那麼多地方挺不好意思的吧,畢竟英國人很害羞。

法國人和英國人是不同人種噢,法國是屬於拉丁人種一點也沒有羞恥感噠!挺理直氣壯恬不知恥的呢哼!


說的通俗一點,因為北非中非那些個破地方,除了法國當個寶,誰還願意管呢。

法國為什麼把非洲當個寶呢,很簡單,以前輝煌過,後來不行了。為了追逐當年榮光的餘輝,只好在滿世界的第三世界國家去搞援助找平衡。因為別的地方都發展起來了,只好去非洲找平衡,別的地方不鳥你啊。

就算去非洲,還去不了有豐富資源的,比如奈及利亞,安哥拉。只好去剛果,中非,馬里這些完全沒人要去的。


推薦閱讀:

Kings College London 的llm怎麼樣,還有英國的llm總體來看咋樣?
在國內混不下去了,能不能去西方國家當個漢語私教?
英國,英格蘭,不列顛,大不列顛這幾個概念區別何在?
英國的足球流氓是怎樣的一個群體?
英劇《是,首相》(Yes, Prime Minister)對英國政治現狀都做了哪些神評論?

TAG:法國 | 英國 | 軍事 | 國際 | 殖民地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