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如何去看看?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河南美女老師的文藝辭職信火了,可是,旅行的意義究竟何在?如何旅行才更有意義呢,發人深思啊。


街景地圖。


人長久局限在一個地方,就容易陷入固定模式,固定思維。有很多事是想不明白的,需要嘗試很多方法才能找到突破口。旅行,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我看到太多冷嘲熱諷的回答。

心寒。

可不好意思這全是真的,我曾經在路上親眼所見,太多太多。這個世界的無限可能性,不是你坐在電腦前或者拿著手機就能否定的。你沒邁出去的步子有人走,你沒經歷的精彩有人在享受。你覺得永遠不會發生的事,僅僅是你的人生中不會發生的事。

突然想來更新下答案。

有的人說,呆在家裡也不一定比在路上的人感受到的少。但我覺得,在路上,不一定就是要去旅行啊之類的。踏足社會,這也是在路上。是的,在家裡你可以用手機,用電腦知道這世界上每個角落的事情,你可以有大把的談資在朋友面前炫耀你知道的東西。但我覺得有時候「體驗」比「知道」來的更有衝擊力些。

這世界很骯髒,有很多事需要自己去吃虧,去了解,將自己桎梏於家這個「牢籠」中,可能只會變成井底之蛙吧。

希望大家都可以「邁出去」,獨守一隅不見得是好事。


我聽過太多的詩和遠方,但我萬萬沒想到是這句話話火了。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走走。我看到的時候我的手指比我的大腦反應更倦怠,並沒有激起我一絲的情懷和夢想,我只把她當一句那種女生心情啊優雅名句這種名字的微博號的那種我看到就心疼流量的微博,趕緊地刷下去看別的。一直到哪裡都轉載,哪裡都套句式,我就忍不住吐槽了,你們對這種情懷的免疫力退到了幼兒園嗎? 但介於主人公是一個溫柔的女教師而不是爛大街的公眾號,我姑且用一種溫柔的方式和善解人意的態度解讀,我尊重她對自己的溫柔和慰藉。是個人的選擇,我尊重每一份情懷。 但是我認為,拒絕遠方是我的情懷。題主問的是要怎麼去走。我的回答是我走到的地方就是世界,走到哪裡都可以是歸宿。真的,世界那麼大,你能走遍所有的遠方嗎。倒不如,把收集你走過的每一片農田,每一條小巷,每一處廣場和大道上的雲彩。最後,there will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 附上和男友剛剛的交流。

[圖片未上傳成功]

剛剛看到瑜伽老師的一條微信:自己是一切的根源。


我帶上你,你帶上錢,你一定要帶上錢啊。


前一陣,河南省實驗中學一枚女老師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辭職信,引發了一陣熱潮。沒有細看新聞,但想來這個姑娘還是極年輕的,或許畢業參加工作沒多久,雖然進了一個省內一流的實驗學校,但仍然對生活現狀擁有眾多不滿足,才會有「想出去看看世界」的想法,因為本質上,所有出走都是為了尋求解脫。出走的形式,只是內心尋找出口的行動化表達。

人這一輩子,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突然對「向來如此」的產生懷疑,懷疑自己、懷疑環境、懷疑意義、懷疑人生,總覺得「另一種可能性」會更好。然而,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欣賞了路上的美景,就要忍受路上的砂石;享受了辦公室、寫字樓的安逸,就要接受職業病的困厄、日常環境的千篇一律;享受著固定而熟悉的生活圈子帶來的安全感和便利性,就必然少了很多外面花花世界的繽紛;正如,選擇了創業,就必然擔著「成功美酒自己獨享、失敗的苦酒亦自己獨吞」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沒人可以幫你分擔,自然就少了那份「只管幹活兒月底拿錢」的天經地義和理直氣壯。大多時候,選擇是條單行道,開弓沒有回頭箭;但其實,任何時候,都可以「船小好掉頭」,只要你不把自己當成母艦。

所以,選擇全憑內心,唯一需要判斷的人,你站在了一個怎麼樣的岔路口,你要走到什麼樣的天地里去。想清楚了,邁開步,就去走,而且,關鍵是,自己選了,就要對自己負責,無論對與錯。更何況,對錯本是相對,只看你現在什麼樣的維度去看待。

世界確實那麼大,我們本心是想多看一點,讓自己的人生多一點兒色彩,以至於遲暮之年,回憶的行囊不會那麼乾癟。但,出走解決不了「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個問題只能捫心自問。回答不出來之前,可以去走走,去探探,路上也可以自問。等到清楚了,自然就不再糾結世界的大與小,因為,世界再大,寸土可以棲身,世界再大,能穿者不過三尺布,能吃的也不過日常五穀,躺下來占不了整間房,最後的最後,無論世界多大,容納自己的,只有那麼一個小盒子,甚至,連盒子都不必有。

反正我是愛這熱熱鬧鬧的紅塵,愛這柴米油鹽醬醋茶。身在紅塵,就是一直在路上。可以上班拿自己的勞動換錢花,可以看書寫字和朋友一起嘻嘻哈哈,可以偶爾沉默偶爾蕭索偶爾低落偶爾徘徊,但終究,還是要回到更愛自己的生活的路子上來,你不愛它,它如何才能愛你?而且,愛要愛的果敢,愛要愛的盡興,愛要愛的投入,哪怕人生就是一場戲,敬業的好演員總還是值得尊敬和點贊的。


旅行的長度由錢包決定,

旅行的寬度由目光決定,

旅行的深度由心靈決定。

共勉


不抖機靈,好好答一道題。

我去過美國很多地方,歐洲一些地方,亞洲不多。我原來是那種相信行萬里路多過讀萬卷書的人。於是經常說走就走。開車找路,訂旅館,安排行程辦簽證都不是問題。並且我覺得去一個地方越早意義越大,恨自己沒有小時候玩遍歐洲。我去過很多次紐約的moma,大都會,但是我看不大懂裡面的作品,雖然我也知道藝術品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

我那幾年讀的書非常少,卻幾乎每個月坐飛機出去玩。這兩年我很少出去玩,就突然安下心來開始看書,學畫畫,對著大師的畫稿臨摹,讚歎他的精準。但是覺得自己去了很多地方。曾經的旅行不是白費,讓我知道準備得更好,玩得也會約好。如果自己是空的,也無法看到太多的世界。

很多事情不需要抵達才能完成,很多介紹博物館的書籍,很多音樂劇的視頻,很多學語言的教程,很多健身的課程。還是可以說走就走,但是你不知不覺就準備得更好,站在更高的起點開始看世界。


要了解世界,只是看看可不夠。

常有人自詡到過多少多少個國家,去過多少多少個城市,非常閱歷豐富的樣子!可是你真的了解這些地方嗎,你看到如畫的風景,可是你知道在惡劣的天氣里那景象如何糟糕么;你看到雄峻的建築,可你知道隱藏在建築之後的歷史和血淚么,你知道當地人對它的態度么; 你看到當地人的淳樸熱情,可你知道他們生活的艱辛么,知道他們做景區生意的激烈競爭,背後的爾虞我詐么。

了解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是在那裡生活一段時間,留學,工作,或者,假如經濟條件許可,在一個小酒店或友人家住上一兩個月。浸入到當地的生活中去,與當地人交談,看看他們每天的活動,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愁,感受一下城市的文化底蘊,也一窺繁華下的忙碌和焦躁。如此,你不再只是一個過客,你會看到更真實的生活。


源自《十堂量子創意課》可詳細閱讀

—————

旅行?成長?心態(這六個字是我加的)

時刻牢記:

設定夢想前,要先問自己最根本的問題:「我到底想要什麼?我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

「一再追問」,打破沙鍋問到底,找出你真正要什麼

————

找出自己的受限點,你的癥結就曝露在你的問題里

——————

撥開受限點,找到你熱情無止盡的天命:

《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開宗明義說:「『天命』,是指『喜歡做的事』與『擅長做的事』能夠互相結合的境界

————

無論是否遠行都要提醒自己:

舊思考永遠到不了新的點,這就是為何很多人無法完成夢想的真正原因

————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啪啪


錢包這麼小,誰也跑不了。


為什麼大家都肯定她去看世界就一定是旅行?也可以去其他地方換一種職業啊。這樣不也算看世界啊?


記得回家。


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如果對生活沒有一定的積累和見解,你也就是走馬觀花而已,當然出去看看風景散散心也是旅行的意義的一部分吧。


世界那麼大。有一個地方你必須要先看。。。。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因為這簡簡單單的十個字,現在全國的文藝犯都在忙著辭職,忙著上山下鄉滿世界地亂竄要找「世界」去看(旅遊板塊可能要漲停了)。一封具有「情懷」的辭職信所產生的感召力,就像一塊具有魔力的小石頭,投入水中產生的漣漪會波及整個太平洋,就像當年有個偉人大手一揮,目光悠遠,飽含深情。。。於是老畢就辭職了。

「情懷」這事就是這麼神奇,一旦找到痛點,會讓全社會和你一起喊疼。那麼問題來,世界到底有多大?我們應該要怎麼看呢?

電影《後會無期》里有句台詞---------你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這句話直接地闡明了辭職信背後的「情懷」--------之所以如此迫切地渴望看到未知的世界,世界那麼大------是女教師對自己生活的感慨,或迷茫,或憧憬.......「看世界」的情懷是想尋找自己在這個世界存在的意義。也就是想確立一種屬於自己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也可以說是個人在這個世界的存在方式。世界是怎樣的?每個人理解的都不一樣,就像地上擺著一個地球儀,不管你看或不看,不管你怎麼看,它就在那裡,不偏不移。看法的差異是來自看客不同的位置,因此,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世界觀也定然不同的。

我們第一個看世界的角度一定是站在地理的角度。大多數人會通過旅行的方式,遊歷不同的國家城市,不同的山水,不同的風俗人情。。,以此來看清這個世界的。這是世界的空間緯度,是具象存在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因此從空間維度看世界,這一層的世界觀很容易達成一致-------地球是個藍色的星球,珠穆朗瑪是第一高峰。。。這是沒有異議的。

世界觀如果這麼容易達成一致,那天下就太平了。除了空間緯度看世界,我們還會從時間緯度看世界。時間緯度看世界就會產生很多的分歧了,時間緯度有兩個方向,歷史和未來。許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經常和父輩溝通的時候,他們會回憶他們當年的艱苦生活,然後開始教導批評你現在的行為態度,弄得你欲哭無淚,這就是從歷史的角度看當下世界,跳不出時間造成的局限而形成了代溝。

那從當下的時間看歷史,也會造成更多的分歧。歷史的人和事曾經具體而生動地發生過,構成了世界的發展。但是歷史記載不僅會斷層,還會被篡改,還會被演繹。歷史是沒有真相的,所以我們這些不明真相的群眾,會因為歷史上那個揮一揮手的偉人,而去爭吵老畢吃的那個飯局是對還是錯的。現在我想,正確的姿勢應該是討論一下老畢那個飯局上每道菜不同的烹飪方法。

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國家的歷史一樣,是獨特而不可複製。從歷史的時間緯度跳出來,我們去看世界的未來,可能就沒有那麼多的爭吵了,因為絕大多數的人是不會起操心未來的。最操心世界未來是什麼樣的應該是美國人(當然不是指全體美國人),看好萊塢電影我們就明白他們有多操心-------智能機器會不會控制人類?外太空有沒有生命,會不會入侵地球?世界會不會有末日,該怎麼逃生?。。。美國人的世界觀其實更應該宇宙觀。我想大概是因為全世界不同國家的人移民到這個年輕的國度,帶著的是不同的國家歷史,如果把各自的歷史當作一種正確的世界觀的話,那真就太恐怖了,美國人會吵得不可開交。所以乾脆就不從當下去看各自不同的歷史,而去看未知的未來,反而更容易達成相似的世界觀。

從空間和時間的緯度去看世界,就是我們的見與識。就形成了整體上的世界觀,雖然還會產生很多的不同觀點,但大體上我們還是比較容易找到與自己有共同世界觀的人。但最終影響並形成個人獨特的世界觀的是基於」精神緯度「的不同。

」精神緯度「是個什麼鬼?我想就是個人的思維結合空間和時間去看這個世界。精神思維純粹是個人的東西,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這就是他的世界觀。相對於外在世界,人的內心也是一個世界,一個小宇宙。一個人經歷了很多年,走過很的的地方也見了很多事,如果沒有結合自己內在的精神去思考,那也只是經歷過而已,並不能形成自己的世界觀。精神世界裡或許是沒有緯度概念的,從美國到北京;從朱元璋到老畢,在精神世界裡可以在瞬間演繹任何故事,當然這麼說,並不是認為一個人可以虛無縹緲的胡思亂想,而是強調用精神感受世界的重要性。現在大家一直探討的互聯網世界就明顯具有這種無緯度的特徵,不能說懂得電腦操作,懂得微信聊天就可以理解什麼是互聯網的世界觀了?

很多人都很難理解二次元文化,甚至覺得不可理喻,但是當cosplay形成一個特殊的產業的時候,就可以看出「精神緯度」在影響著世界觀的表達。我們去麗江或許更是要感受浪漫;去西藏或許更是要感受解脫。看了很多世界的樣子最後都要結合精神世界的感受,才能形成屬於自己的世界觀。

世界不僅僅只是一個物質的存在模樣,每個獨特的生命的經歷都是構成這個世界模樣的一分子。世界那麼大?別忘自己的內心世界也很大。辭職出發看這個世界之前,更應該先看看自己的內心世界,看清楚自己的過往經歷,了解清楚內心的所思所想,這才是世界對於個人的本質意義。

世界到底有多大呢?--------------取決於你的內心世界有多大。回答完畢。

-----------------------------------------------------------------------------------------------------------------------------------------

愛品說 公眾號:apshuo2015


能做出這個決定的她一定很勇敢。

所有的對自己這句話的改編,都讓我看到了人們對自己當下生活的諷刺。

所以,沒錢,哪都去不了,只要是在乎錢,哪裡都不能去。

可是,還是有那麼多騎自行車的,走路的,邊打工邊旅遊的。

錢是借口,工作是借口,養家糊口是借口。

而旅行的意義,就是暫時拋棄你現在的借口,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審視自己,發現更多的世界。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如果尚不能行萬里路,那不如先開始讀萬卷書吧。


想清楚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我們往往要花很長的時間,走很遠的路,最終才能成為自己!


推薦閱讀:

介紹幾個國內的冷門、花費不多但是確實風景不錯的旅遊地?
在國內外有哪些景點是你覺得已經走斷腿了都還沒能看完的?
十一國慶放假去哪?或者有趣的生活體驗?人少、好玩的地方,限國內
駕駛樂趣在自駕游的規劃中重要嗎?
8.27~9.2浙江旅遊,去哪裡才有意思?有什麼好的建議。?

TAG:旅行 | 世界 | 探索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