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幫我看看,我這樣購置疾病險合理嗎?

我31歲,老公35歲,孩子1歲。之前沒有購買過任何保險,現在想給全家購置一份重疾險,朋友推薦我去香港買,但是計算了一下,八萬美金的保額,18年還,我們一家三口每年要差不多4萬人民幣的保費。而我們固定的年收入只有差不多17萬(房車都無貸)但是又考慮國內50萬保額終身的重疾險也不便宜,而且考慮到三十年後,50萬人民幣很可能也治不了啥病了,而且無分紅,保額一直是50萬,等等問題,所以考慮去香港買,但是還是猶豫是否保費佔家庭收入太多了?懇請大家意見


你那個是朋友?損友吧,應該知道你們家的大致經濟情況,還支去香港買?

保險的設計,無非圍繞著四點要素來展開:

1、我要保哪些不可承受的風險。

可能一次小小的意外,對工薪階層造成無法癒合的傷痛,而家境殷實的人家僅僅是陣痛。

視自身的經濟能力,也就是抗風險能力,判別不同類型風險的承受力,轉嫁給保險公司或自留。

2、我要保多少額度足以解除後顧之憂。

家庭初具成形,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壓力與責任最重。

萬一有個什麼不測,非但無法負擔起應有的義務,甚至還需要家人照料。

雖然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生命與健康,但還是需要一個具體的數字,可以保證子女教育、日常生活的正常進行。

3、我要保多長時間才能充分發揮保險的作用。

保險雖然不同於普通消費品那樣日新月異,但還是有一定時效性的。

5年前的保險,現在看已經落伍。

那麼5年後呢,是否仍能跟上發展的節奏?

不同年齡段的保障需求各不相同,沒任何保險能做到一步到位。

階梯式、分步驟的長期規劃、中期準備與短期目的,再加上不斷修正,讓自己與家人始終得到切合需求的保障。

4、我要付多少保費。

肉戲全在這裡!!!

先申明一點,勿把意外、健康醫療等基礎保障,與教育養老儲備之類的理財型保險混為一談。

這裡僅談基礎保障,以年度結餘為考量,原則是不能因為買保險而干擾生活。

高收入家庭不等於富裕,開源節流、量入為出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但也不能單純以保費多少來作為評判的標準。

本身存在著較高風險的保險,再便宜再有噱頭,也得仔細斟酌。

而同一類型的保險責任,別因為貴了那麼一點點就無視。

保費是一分價錢一分貨,保費上的差之毫厘,可能在賠付時就差之千里。

花一點時間梳理一下這四條需求,至少不會被各種銷售理論與產品包裝所左右。

魚龍混雜是客觀存在的,更不能在此時看各家公司的產品了,因為目前還沒有分辨的能力。


你的朋友不錯,一下子提高了保險的層次。不過,仔細考慮一下,還是在國內靠譜點。不是所用人都適合港險。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一個靠譜的組合配置,還是現實一些。


香港將於2017年1月1日實施CRS,中國在G20會議上籤署了多邊稅務協查協議:凡大陸居民購買香港保單7800港幣以上,其保單信息會自動作為個人稅務資產上報中國稅務機關。

此信息會作為以下調查依據:

1、資產來源合法性;

2、資產出境合法性;

3、繳稅合法性。

創建於 16:02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如果只有17萬的年收入,減去每月的生活開銷,孩子的費用,一家三口的4萬保費,估計最後也所剩無幾了吧,雖然保險有他的重要性,但也要量力而行,終身重疾是雖然保障時間長,但註定他的費率也相對要高,可以搭配消費型的險種,這樣負擔會輕很多,有重點的做保障。


推薦閱讀:

工作幾年了工資倒是越來越多,為什麼總是攢不下錢,如何才能攢錢?
90後創一代,想把自己的財產理一理,介紹的很詳細求理財高手指點?
第三方理財公司的理財規劃師這個職業現狀如何?
如何防止燙頭髮被坑?
爸爸給三十萬,讓我幫忙理財,賣什麼產品好?三年不準備花這個錢,怎麼提高收益,請分析一下。?

TAG:保險 | 個人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