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否該從漢隸開始臨摹,讀文是否該從《詩經》開始?

題主裝逼地選了個書法課,書法課的老師一再強調書法當取法漢,尤推漢隸《乙瑛》,當然我們也按照他的要求臨摹乙瑛,說實話,乙瑛還是很好看的。老師十分厭惡不取法漢而書寫數十年的當世的一些書法家,說這些人連書法的門都不入,不評論這個觀點是不是基於商業化的今天書法的氣息如何,當從書法本身來講,入門的時候是不是該取法從古?從我一個門外漢的角度來看,漢之後的各時段書法都各有特色都有好看(原諒我以好看來形容我的感受),時至今日,更為大家所知的都是各種書法家的速成方法啊什麼的。

那麼,另一個問題,如同書法取法漢(老師的觀點先入為主了,現在還是以認可這種觀點的態度提問),我們讀文,是該從明清小品、詩詞曲、漢賦、楚辭亦或是詩經開始呢,從書法那種角度的話,那是不是也該從《詩經》開始呢?那今天所受的教育(大陸?)又與此不同。

拋開政治因素,但從文化角度,請大家解答一下。謝謝


首先謝邀~~好久沒上知乎了,上來就看到這個問題了,題主問題寫了這麼多,不答一下都不好意思了。

話說,在書法界有很多種入門的方法,這些方法跟樓主想要達到的目標有直接的關係。

如果你的目標是想要成為書法家,那麼在打好一定基礎之後就需將各種書體中的經典都系統的訓練一遍,再找一個方向專精。

如果你是想抄抄經,寫寫小楷修身養性,那麼從楷書入手,練好楷書就很容易入手小楷。

也有人是喜歡寫行書或者草書的瀟洒,那麼打好楷書的基礎後,就可以專門練習行書,草書,享受書寫的快感。

這些目標決定著你會在書法這件事情上花多少時間精力和將來你規劃的路到底有多長多險。

題主的老師,感覺上應當是想將書法當作畢生事業,嚮往著有一天成為書法家的。這就像是他要爬上喜馬拉雅山,以8848米為目標的話,那麼2000米的山坡和4000米的平台都不算什麼。

要爬到最高的山的話,需要進行專門的體能訓練,技術訓練等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只有能力全面的人才有可能爬到山頂。換成書法的話,就像相當於在筆法,結構,章法各個方面都要相當全面,至少不會有某一項特別差,才可能爬到頂峰。

所以理解他說要從隸書開始打基礎就很好理解了。

還有人說入門要從篆書開始入門,取其對中鋒的訓練。

還有人主張從隸書入門,取其對提按的訓練。

更多的人主張從楷書入門,取其筆畫,行筆技法的全面,結體的嚴整。

這背後的邏輯是一種技法學習的遞進關係。

比如草書(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行書)的許多法理是源自楷書的,行草書與楷書有著非常密
切的「血緣」關係。但是這句話指的只是學楷與學行草的一種第進關係,是一種由一及二的邏輯關係,並不是說的基本功的問題。

如果依照認為「楷書是行草書的基本功」的判斷的話,那麼就可以認定「隸書是楷書的基
本功」,「篆書是隸書的基本功」了。還可以推斷成「大篆是小篆的基本功」,「甲骨是金文的基本功」了。如果再往下推,那什麼又是甲骨的基本功呢?這顯然不成邏輯。

《毛公鼎》

另外,「楷書
寫好了,才算基本功好了」的說法也非常偏頗。如照此說來,寫《毛公鼎》、《散氏盤》者肯定是沒有基本功的,那時期的人根本就不知楷為何物。顯然,這樣的提法也是極為不科學的。

《九成宮醴泉銘》歐楷寫的好的人不一定在顏楷上有同樣的水準。

《東方先生畫贊》寫的好顏楷的也不一定同樣精通歐楷。

往往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楷書寫得很好的人,行草書未必就寫得好。行草書寫得好的
人,楷書也未必寫得絕對好。我們還發現,某人歐楷寫得很好,又未必顏楷、褚楷、趙楷
都能寫好。主攻篆、隸者,楷、行、草未必精;擅於行、草者,篆、隸、楷也未必能。

無論是何種字體,各自都有著本身的內在規律與方法法則,一種字體練好以後,並不意味著其它字體就可以不練而自能。這裡,雖然各種字體之間和各種書體之間,有著相應的某種內在規律可以相互借鑒,但其個性的規律與法則是無法相互替代的。

《張遷碑》

《石門頌》

《曹全碑》

比如,通過長期對《張遷碑》的臨擬之後,只能寫出具有《張遷》氣息的字,而不可能也能立刻寫出《石門頌》,寫出《曹全》、《華山》等風格迥異的隸字來。只有必須經過對各碑逐一的臨習與獲法之後,才能再現某碑的字體風格。

再有,不同的字體與書體對基本功的要求有所不同,有所側重。

篆、隸、楷屬靜態字體,在筆法與結字的功力上要求比較嚴格,更講究筆法的精確性和穩定性,對行氣、章法和墨法的要求次之。

《快雪時晴帖》

行、草則講求筆法字形的變異性和靈活性,講求行氣、章法的節奏性、通暢性和和諧性,講求墨色的層次韻律。同時,不同的字體、書體與不同的風格、流派,對基本功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側重。


這都什麼時代了,凡不從唐楷入手都是耍流氓,誤人。

上追秦漢魏晉?那是有了深厚根基的人的升級打怪尋宗認祖之路。

你見唐之後的哪個大書家,號稱從提筆那天就師二王的?

各種初學者藝考者依葫蘆畫瓢學什麼鍾金篆隸,取巧糊弄而已。


大家都在說書法,那我來說說文學。

假如題主是專門學文的,那我認為題主真的要好好讀,甚至是要背下來詩經了。汪曾祺先生之所以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文人,我個人認為,也是和他從小所受到的國學教育密不可分的。我在這裡並不是瞧不起小四,韓寒之流,但是他們的作品和汪曾祺先生的比起來實在是差太多了。

不知道題主處於什麼年齡段上,答主是個普通初(中)中(二)生。身邊有一個在香港中文大學讀研的表姐。她前兩年曾經在春節的時候回來過一次,還特地跟我聊了下學習古文的重要性。【具體說了什麼現在早忘了,不要理我】

再來舉一個答主身邊的例子,答主的後桌 @葉湜【沒錯就是這個人】基本屬於那種高冷文科女神的那種人。人家小學時候背【真的是背!】了歸去來兮辭跟孔雀東南飛,到了小六之後就開始啃四庫全書。現在一直是年級文科前五,至於什麼新概念作文大賽什麼的,經常是一等獎。寫出來的文章,真的很優美。【據說還給意林投過稿子】

還有人曾經這樣說過:

我講的意思,不是我要欽點古文,你問我支持不支持?我說支持,我就明確告訴你,你們呀,我感覺你們文學界也要學習,你們非常熟悉白話這一套的,你們畢竟是Too Young,明白這意思嗎?

我告訴你們,我是看過全唐詩的,見得多啦,古代的哪一篇文章我沒有看過,你們也知道唐朝的李白,比你們不知高到哪裡去,我跟他談笑風生,只是作家也要提高自己知識水平,識得唔識得呀!

你們有一個好,全世界甚麼地方,你們跑得最快,但是寫來寫去的文章呀,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懂得沒有?

我今天是作為一個長者,我見得太多啦,可以告訴你們一點人生經歷,中國人有一句說話叫「悶聲發大財」,我就甚麼也不說,這是最好的,但是我想我見到你們這樣熱情,一句話不說也不好,你們剛才在寫作上,將來你們如果在文章里有偏差,你們要負責!

寫作要按照國文法律,對不對呀,要按照國文法律,古文的素養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寫作屬於國文,到那時候我會表態的!

你們呀,不要想喜歡弄個大新聞,把我批判一番,你們呀,naive! 我今天算是得罪你們一下!

另附兩個連接:

為什麼讓兒童背古詩?是否應該提倡背古詩? - 教育

讓孩子背誦他們根本不懂的古詩詞、古文有什麼意義? - 教育

有時間再補


看到這個說法想到去年上書法課的時候我們老師還真是從大小篆開始一直教了十幾種,然後我徹底就討厭了書法了!!! 尤其是寫大篆在現在看來並沒有特別高審美價值的字體! 題主好同意你說的,大概我也是個半吊子~啊哈。(小篆、隸書刻下章還是很好的)但從前人書法作品中兼收並蓄,不忽視前者的特點也不盲從,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才出現了一個個高峰

小時候我奶奶給我幼學啟蒙的時候倒是選的《詩經》,但是上大學了又來重新讀一遍\(^o^)/如果只是對古代文學淺嘗則止,幹嘛不幹脆來本《古文觀止》然後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大概所有教材或者書籍按照時間排列是因為文學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承上啟下、源遠流長的~《詩經》裡面風雅比興傳統和《離騷》借物抒情傳統都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開端所以,所有教材基本上都會先講這個,目前還沒有看到逾越他們先講其他文學作品的文學類書籍。(在他們之前大概就是上古歌謠、神話、卜辭之類的更久遠的作品)「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其先後,則近道矣。」

讀書太少,都是自己的個人看法,就是來吐吐槽的(^○^)


借啟功老先生的一句話來回答,不能說越古早的藝術就越雅,越高級,如果按著這個理論去學習,你大概要先學結繩了。(大概是這個意思,我一下子也找不著原文了)

推薦這本書,很是深入淺出,有助於糾正初學者一些認識。

全篇都是大實話,沒有半句忽悠人的空話。四五年前看的書了,看到這個問題就翻了出來,現在看依然是很有營養的!

……………………………………………

後來看了一下當時寫的日期,發現是06年買的書了。這就快要十年了!!!原來這麼久了……


書法難道不應該先學甲骨文?這幫子人,忽悠的也太不負責任了。

你老師是誰啊?他的字多少錢一平方尺?還看不上別人呢。他世界上的地位多高?他走正路走了也幾十年了吧?要是名氣還不高,也就別信他這一套了。他誤了他自己,又何必誤人。

通例都是先學楷書,實用。你要是已經寫好了,直入行草,也無不可。


只是不明白,遇到的老師很多都是屬於對他人的觀點不屑一顧,覺得自己的方法才是棒棒噠。文人相輕嗎?

各個時期的書法都有其獨特的美感,學習時應該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選擇適合自己的,對自己有幫助的,不要完全否定,學古而不泥於古。能夠在書法史上留有一定地位的書法家和書法作品還是有其精彩的地方。

拿練習行書來說,我的感受是唐楷可以幫助你了解熟悉字的結構,為字型打基礎;篆書可以幫助你提高線的質量,學會用腕力,讓轉折更自然更有力道,正統的書法學習基本還是從篆書開始的;小楷可以幫助字的細節部分變得更加精到,更耐看,覺得小楷最難了。


人各自有各自的觀點,不能說對錯,只需分析優劣來決定是否跟從就好


只說書法 從入門尤其是業餘入門的話我覺得隸書入門是最合理的

篆書其實也很棒但是又要再看說文

不同意顏體柳體歐體入門_(:_」∠)_歐體是結構很棒對於入門很棒。。。但是。。。它很難

顏柳入門的話沒接觸別的又容易越來越窄 當然愛好(看題主的意思目前就是個E類課和書法家不會有什麼聯繫)的話上來就寫虞世南 黃庭經 十三行。。。也是。。。可以的吧(我覺得直接寫應該不會有什麼卵用)

隸書入門轉化路子會更廣而且簡單 漢隸的碑刻比簡牘也要規矩得多 而且題主發現沒有(ー`′ー)隸書是橫平豎直的 而楷書不是←_←橫平豎直練習好字體

漢隸入門以曹全為佳_(:_」∠)_我不喜歡曹全 但曹全入門原因一樣是因為它簡單阿 然後可以寫寫乙瑛和史晨 之後就可以臨醜醜噠張遷和變化多的一比的禮器了 還有石門頌封龍山啥的就可以看了

今人的 學完古可以取法

外形 不要看_(:_」∠)_

林老臨的隸書可以看


書法同語言一樣,都是由一種交流工具,經過幾千年的文化沉澱上升為一門藝術。就像學語文,入門通常都學現代文,通俗易懂且實用,只有當深入研究精髓的時候,才需要學習文言文。

老師說的從漢隸開始臨摹,應該是針對那些有一定書法根基的人,或者是想要真正了解書法藝術的人,所僅僅是日常中想要字寫得好看些,楷書行書足以。


作為漢語言文學的妹子,學了2年書法,讀了古今中外文學史的淺薄經驗來看。

學書法,入門最好是楷書,上可追,下可接。建議學歐陽詢的楷書,扎紮實實把基本功練好。雖然書法班大部分的套路是先教小孩子隸書給家長看成效。

讀文學,先看脈絡大框架,再去讀作品。比如梳理中國古代文學,建立主幹一條線和旁枝流變,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推薦閱讀:

現代漢語的「沒」字讀mei表示否定含義是來自哪裡的方言?
撣邦、果敢地區的政府文件是否使用漢語?
形而上學為什麼會有現在這個意思?
唐朝人說的是廣東話嗎?
《快雪時晴帖》中「未果為結,力不次」一句應該如何譯成現代漢語?

TAG:書法 | 漢語 | 古代文學 | 詩經書籍 | 毛筆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