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男孩》好在哪裡?

我不歧視黑人,只是黑人不符合我個人的審美,黑人接吻的樣子會令我個人會產生生理不適。同時我也不歧視同性戀,只是同性接吻也會讓我產生生理不適。可是《月光男孩》集合了多重生理不適,這就讓我感到有點噁心了。我相信全世界一定有很多非黑種人、非同性戀會有和我一樣的生理不適。那麼到底《月光男孩》好在哪裡?


題主,我覺得你可以apply for president了,你這套anti-political right 的理論啊,excited,玩的簡直比川普還6啊。

哈哈哈請讓我以一個「三觀正」的白人的口吻模仿你的邏輯問個問題:

黃種人拍的言情片有什麼好的?

我不歧視黃種人,只是黃種人不符合我個人的審美,黃種人接吻的樣子令我個人會產生生理不適。可是黃種人拍的言情片集合了許多此類生理不適,這就讓我感到有點噁心了。我相信全世界一定有很多白人、黑人、棕人會有和我一樣的生理不適,可是都不敢言。我們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


在這個故事裡,即使是毒梟也並非十惡不赦,他面對孩子時也會教育他要做一個人好人,面對孩子的問題從不說謊。

在這裡,販毒吸毒是不少人的生活現狀,他們要生存要逃避現實,所以奇倫長大後走了這條路並不奇怪。這一點影片不需要過多強調,假如某件事或者現象是人們生活中的常見的,那就是順理成章。男孩被欺凌和歧視的現實在影片中隨處可見,讓人惋惜,但影片中的溫情卻是脈脈地流入你的心裡。也許是由於在冰冷的夜裡,任何一點點的火光都讓人感覺溫暖吧:

1. 特瑞莎。特瑞莎這個角色的出現完美的與奇倫的親生母親對比,特瑞莎美麗慈祥,充滿母性魅力,但是她並沒能對奇倫產生很大的作用,孩提時候只有胡安能開導到奇倫,可能這便是奇倫性格特別的一個預兆。奇倫缺乏父愛,對於胡安這樣一個人他會更願意吐露心聲。

2. 凱文。奇倫的童年好友,與他溝通最多的人,也是奇倫最願意敞開心扉的一個人,兩人的對話和神情在每一個階段都是那麼到位,隱晦克制但惺惺相惜,十年雖不見,一見仍如故。

導演尺度把握得非常好,幾處蒙太奇運用得非常唯美: 紅色房間,沙灘,短褲…照顧到了觀眾的感受,避免過於直接造成許多人產生不適。

在月光下,黑人男孩是藍色的。

而藍色的男孩,是憂鬱的。


這個應該是釣魚吧?不過還是想答。

支持和反對黑人同性戀本來就是對立的觀點,談什麼歧視,最多就是嘲諷鄙視,兩者本質上是對等的。就是所謂是甜咸豆腐腦黨一樣,難道我要跳起來說咸黨歧視我們甜黨嗎?歧視是發生了不平等對待才會發生,你們反對黨是被法律禁止不能出現還是不能結婚?

至於你說的生理反應,如果不是懷孕就是吃了壞東西,或者真的是心理問題導致了生理疾病,真的都要去醫院看看。


一個男孩成長史和現實映射

故事分成三個部分,分別以Chiron的三個名字Little,Chiron,Black作為小標題。這是一個男孩的成長史,即使拋開他黑人、同性戀、毒販子的屬性,仍能在我們身邊找到映射。

Little是身邊小夥伴的侮辱也是胡安爸爸的昵稱,影片就是從胡安偶遇小little被其他小朋友欺負開始的,不斷的被稱為變態、同性戀,威脅著要打死他,也許在我們看來一切都是那麼不可思議,自己的性取向還要因為世俗的緣故隱藏起來,但實際上要向父母和身邊的朋友袒露心扉是一件艱難的事。

拋開同性戀不說,校園暴力或多或少的出現在我們的童年生活中,小時候的侮辱性綽號,長大後的惡俗玩笑,這種種都是小的校園暴力。影片中,little遇見這種暴力開始總是一味的忍讓,躲避,把自己隔絕在大眾之外,秉持著不靠近就不會被傷害的原則。他的身型在一眾小夥伴中顯得那麼瘦弱,

即使看他們笑得那麼開心,他也沒辦法參與其中,不想、害怕也許是最大的原因。

面對大家的示好或是示威,他想參與,想遠離卻怎樣也挪不開腳步,直到一個穿藍色格子襯衫的男孩撞開人群,一把將紙做的球抱起,跑遠,才引開了那些咄咄逼人的孩子。他快步的向著相反方向走去,大場景下的小身影,唯有數不盡的孤單。

然後凱文,那個抱走球的男孩從遠處奔跑而來,才沖淡了這種孤單的氣氛。

自古不打不相識(紅藍出CP),這打架要麼從此仇敵相見分外眼紅要麼從此一生一起走,凱文和Chiron就在打架中增進了友誼,同時little也第一次那個以後他重視一生的道理,「But it don』t mean nothing if they don』t know it」,忍耐絕不是解決暴力問題的辦法,當然,暴力也不是。

母親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不必多言,Chiron並不是個例,吸毒的母親不常見,狂躁的媽媽卻總在我們身邊,如何和媽媽相處也成了我們的必修課。一般情況下我們有兩個媽媽,一個媽媽叫Teresa,溫柔可人,是受傷時她是我們避難的港灣,永遠默默支持守護;還有一個就如同Chiron的親生母親,狂躁,性情不定,偶爾向我們發泄心中的不滿和怒火,不過兩個媽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愛。有時候,她們會是同一個人,像是兩種人格活在同一個軀殼下,不管怎樣請記住誰都會犯錯,愛卻永遠不變。

一個人要有多幸運才能遇見Juan,不一定是作為父親,作為叔叔,朋友也行。當然,這裡不考慮他毒販的身份,顯然這種身份的設定是為了影片後續的發展而定的。遇見一個完整的Juan有多難,我們只能用身邊的事物和人拼湊成Juan。Juan對Chiron的影響之大,使得Chiron在重獲新生時,選擇變成一個Juan那樣的人。以及Juan帶Chiron去的沙灘也成為了Chiron在逃避時第一個選擇的地方。

(私心放上一張圖片,眉眼間、嘴角上都是滿滿的憂傷)

也許,是因為Juan對Chiron太好了,我們又是從Chiron的角度去看大多故事,對Juan的印象分大大提高,產生了極大的好感,但始終不能忘記的是,毒販的身份決定了他對大多數人而言都不是好人,不管他對Chiron怎樣好改變不了他是一個毒販,大概還是毒販頭頭的身份。他應該是想做個好人。

在Chiron面前,他承認自己的身份以及間接告訴Chiron他媽媽吸毒時,不知道為什麼,我在屏幕外感受到他滿滿的內疚、自責,是自責因為Chiron媽媽吸的是他賣的毒品嗎,總感覺應該會更複雜。

這也是他的最後一次出場,這一幕後影片到達第二部分,Chiron的高年級生活,人生的重要轉折。

如果說第一部分的重點在家庭生活,那麼第二部分的重點我想大概就是校園生活了吧。延續著不變校園暴力、蠻不講理的母親和永遠歡迎的Teresa,不過Kevin成了他人生的關鍵。(對,就是小時候和他打架的那個)

從開篇,他盯著男同學的嘴唇就可以看出來,他已經到了Teresa說的時機了,這裡必須要說一下,父母對待同性戀的態度是時候應該開明了。小孩本來就對自己的性取向不明了,父母應該起引導而不是扼殺的作用。

不得不說,Kevin不經意間敘述的他和女生發生性關係的事情嚴重的刺激了Chiron的內心加上媽媽的蠻不講理和同學的侮辱,Chiron只能逃避。利用偌大的地鐵站和Chiron一個人的對比,從眼前而過的地鐵,伴著如此背景音樂,感覺孤單要溢出了屏幕。(當然,最喜歡的配樂還是我提到的第一個場景中的女聲的吟唱,似乎在敘述什麼悲傷的故事)

不過,他「遇見」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人,那個叫他Black的男孩。

(這一張的Kevin特別帥,我作為女生都要喜歡上他了,特別是nigga的那個轉音太迷人了)

在Chiron問出,「why you always calling me that?」時,真的很像戀愛中的人,兩個人坐在海邊,吹著海風,聽著海浪,不管對方是情人還是朋友,時間都向靜止一般。遇見一個懂自己的人有多難,所以這心動的感覺來的那麼順其自然。Kevin一定也是喜歡他的,從他知道要打Chiron時的猶豫和痛苦可以看出,不過Chiron只感到了愛情的萌芽被捏碎的痛苦。最後的監獄之旅不足為奇。

於是第三部分開始了,以有著Kevin版權的昵稱Black為題,講述了Chiron出獄後的人生。滿身的肌肉,大金鏈子,晃瞎眼的耳釘,將腦袋包裹起來的頭巾,妥妥的Juan翻版,除了那滿口的大金牙,渾身都說不出的違和。從能被風吹走的小身板到健美身材強健體魄,難以想像出獄的這幾年Chiron經歷了生命。他遠離了從小生活的地方,遠離了那些嘲笑和欺凌,從事了他最討厭的事業——毒販,甚至和小弟們開起了與性有關的玩笑,Chiron變成我們不曾認識的Black。可是他快樂嗎,不知道,他似乎是為了活而活,直到Kevin的電話打來。開口依舊是Black的昵稱,他愣了,那時候才感覺還是那個瘦弱的Chiron,Kevin道歉時,Chiron的咬著嘴唇的樣子不住點頭的樣子有著說不出的憂傷。

兩個人沉默了,直到Kevin打破了這種沉默,問起了他現在的工作,咧著嘴笑的樣子讓人發現Kevin還是那個Kevin。Kevin說起了給Chiron打電話的原因,還許諾要給做飯給他吃,掛了電話後,Chiron是滿滿的留戀和愛意,Kevin也是憂傷痛苦。

(Kevin真的很帥,從青年到中年,給選角導演滿分)

Chiron跋山涉水終於來到Kevin的餐廳,Kevin的震驚是顯然易見的,Chiron的表現也是意料之中,像是遇見了多年前的記憶,美好的歡笑的。

其實不管哪裡的人都喜歡在飯桌上聊事情,聊人生,聊往事,講講你不在的時候我經歷的事情,直到Kevin提到了自己的感情經歷,Chiron的生無可戀的表情彷彿再說,尼瑪在逗我嗎原來你結婚了啊,那我來幹什麼……假裝順勢問起了他現在的婚姻狀況,得到否定回答才能繼續聊下去。

同時得知Chiron在販毒後Kevin很憤怒

二人就是否了解彼此的問題都要打起來了,還好有顧客突然讓結賬緩和了這種氣氛,Chiron陷入了思考,是不是應該繼續下去,總之兩人在觥籌交錯間喚起了那海邊之夜的記憶,但他們都懂,絕不越過那世俗的雷池。

臨海的Kevin家,微醺的狀態,所有都瀰漫著粉色的小桃花。Kevin和Chiron在交心間說出了自己的抱怨,從沒有做過自己想做的事,他現在的樣子只是活出別人心目中的自己,不過一句心安理得擊中了Chiron的心。

Kevin無奈的笑著笑著,扭過了頭,瞬間收起了自己的笑,Chiron含著淚說出了他是唯一一個碰過他的人。

願你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這是一個男孩的成長史,也是所有人的成長過程。勇敢做自己,At some point you gonna decide for yourself who you gonna be. Can』t let nobody make that decision for you.


正經地回答一下,我覺得這個電影還不錯。換成暹羅之戀的顏值接吻也沒差。http://mp.weixin.qq.com/s/qVTnHvKKWVfHiN3MEANZDA


同性戀電影和黑人電影都並不少見,而同性戀與黑人題材的混搭是否能造就出特別的風景?本屆奧斯卡以最佳影片的烏龍事件沸沸揚揚落幕收場,成為贏家的《月光男孩》卻讓人越發看不懂奧斯卡的口味了。

從近五年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來看,《藝術家》《逃離德黑蘭》《為奴十二載》《鳥人》《聚焦》都是強敘事電影,並且在視聽語言上弱化風格,頂多玩兒點黑白默片或一鏡到底長鏡頭這種非常技術化的呈現方式,很少有類似三大電影節那種經常出幺蛾子的光怪陸離的藝術電影。而《月光男孩》的弱敘事、豐富的電影語言以及異常風格化的外觀叫人不敢相信,這是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可能這部電影雖不是那麼和奧斯卡的胃口,但是為了「政治正確」,還是勉為其難了。也可能奧斯卡的風向標有變,那我們靜觀其變。

《月光男孩》一舉奪魁,各大媒體及網友都毫不吝嗇溢美之詞,好評之聲紛至沓來。在眾多影評中,大部分人甚至直言,該片是自己年度電影觀影榜的第一名。EXM?大家什麼時候開始都能欣賞這種文藝、小眾又不屑於講故事的電影了。仔細一看,大家的理由無非是什麼黑人+同性戀的雙重困境啦,一個男孩的成長與蛻變啦,細膩的情緒與畫面啦。這就能拿奧斯卡最佳了?

這部電影真的是實至名歸還僅是盲從大眾的附庸風雅?我其實有非常不同的看法。

黑人少年喀戎從小就成長在缺少父愛的環境中,母親私生活墮落、沉迷於毒品,身材瘦小的他還經常遭到同伴的欺負。一次意外,他結識了像父親一般的胡安,胡安教他游泳,給了他慈父一般的關愛。

喀戎上了中學之後,依然經常被同學欺負,媽媽的墮落與瘋狂變本加厲,意外去世的胡安令喀戎倍感孤獨。而此時,一個叫凱文的男孩激活了喀戎孤寂的心。當他以為凱文就是他的愛,他的另一個胡安之時,凱文卻被一群壞孩子慫恿著將喀戎打倒在地。這令喀戎絕望了,他從此走上了壞孩子的道路。

成年後的喀戎變得強壯且霸道,他做起毒品買賣,手下也有幾個小弟,日子過得不錯。只是茫茫黑夜之中,仍少了一絲光亮。凱文的一通電話叫他的內心重新找到希望。與凱文的重逢有些不動聲色,看著輕靠在凱文的肩膀上的喀戎,我們發現,儘管外表堅硬,但他的內心依然是一個無助、脆弱、渺小的男孩。

這不是一部同性戀電影

是的,這並不是一部同性戀電影。將故事的主人公設定為一個同性戀者並不是小眾藝術電影的矯揉造作,也不是為了得獎而關注少數族群的政治正確,更不是為了吸引眼球的獵奇。這個遭受重重創傷的黑人男孩對父親、男性之庇佑的追尋的故事實際上講述的是黑人族群的集體困境:成長於毒品、暴力與愛的缺失的環境之中,他們對愛與安全的渴望。

從電影的三段故事中,我們會發現,喀戎從一開始就是「不完整的」。從出場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處於缺席的狀態。因此,處於充滿危險的環境中的他經常依附於胡安——這個如同慈父一般的角色。而當胡安去世之後,凱文的出現,填補了胡安的空缺,成為喀戎對愛的又一個依託方。而當凱文竟然站到欺負他的壞孩子一方時,再一次失去愛的喀戎開始黑化,直到成年後黑化成一隻毒梟。然而,看似黑化了的、強硬了的喀戎依然執著著對愛的求索,直到再次與凱文重逢。凱文摟著喀戎,喀戎再次擁抱了愛的感覺。

危機四伏(愛的缺失)→遇見胡安(得到父愛)→胡安去世(愛的缺失)→遇見凱文(得到「同性」愛)→凱文背叛(愛的缺失)→成為毒梟(愛的毀滅)→重遇凱文(愛的撫慰)

為了逃避危險而不斷地對愛進行求索,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故事。

成年的喀戎如此強壯、有力、雄壯,但他的內心依然是一個羸弱的小男孩,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雄性的胸懷來安撫自己受傷的心。而包容他、安撫他的凱文,恰好是一個深棕色人種的男人,而不是一個純種的黑人,這也印證了影片講述黑人困境的主題。

由此可見,故事雖濃縮於一個男孩的成長經歷中對愛的求索,影射的卻是整個黑人族群對暴力、混亂、不安的生存狀況的恐慌以及對安全、和諧與愛的艱難求索。

所以,我們說,《月光男孩》中的「此」同性戀故事實際上超越我們生活經驗中的「彼」同性戀概念,而更多地成為一種符號意義。

因此,《月光男孩》不是一部同性戀電影。

弱化大背景的個人敘事

新聞報道中的該片編劇說,故事很大程度脫胎於他們的成長經歷,包括毒品交易、墮落的媽媽等情節都是源於他們的童年。而整部電影的敘事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弱化了「大背景」而特別專註與角色的「小世界」,呈現出一種濃濃的電影作者的個人敘事風格。

雖然講述的是黑人社區的困境,卻沒有批判的態度,缺席的白人形象,更使得這個電影故事像是自然而然、理所當然地呈現了如今的局面。對於大背景及其社會環境的避而不談,而將目光瞄準了非常微觀的個體,甚至有觀眾覺得,我們似乎進入到了這個個體——喀戎的內心,成為了他,用他的眼睛看,用他的情緒感受,用他的身體呼吸。

故事情節平淡無奇,沒有強大的意外,沒有堅實的轉折,沒有艱難的抉擇,這樣一部清湯寡水的電影卻時常叫人產生感同身受和心頭一震的瞬間,導演是如何做到的?

主觀鏡頭的頻繁運用,首先強化了觀眾-喀戎視角的統一。不論是面對夥伴追逐時的搖晃鏡頭,還是面對墮落的媽媽時的特寫鏡頭,不論是用仰角仰望欺負自己的壞孩子時的搖鏡頭,還是學游泳時摹擬淹沒的溺水感的晃動鏡頭。導演都「強迫」我們用喀戎的視角去看、去感受。

淺景深的運用使得畫面的焦點極薄,前景與後景經常處於虛焦的狀態。這種攝影手法的選擇就是要弱化背景與環境的干擾,而將觀眾的注意力都置於主角的身上。同時,這種壓抑的攝影手法,也使得電影營造出角色與外界的隔絕感以及內心的自我封閉。

影片中時長出現的幾個突然切入黑場且聲音一刀切斷的部分也成功地引導了觀眾的情緒。面對母親叫喊的動作,卻聽不到她的聲音,這是影片在聲音方面對角色主觀感受的設計,同樣的手法在影片的其他段落也可以看到。

藍色與大海的電影母題

藍色貫穿電影。無論是布景中的牆面、服裝中的書包、環境中的大海、照明中的藍光,電影畫面中的藍色調都營造了一種憂傷、感性的情緒,構成影片的母題。

與之類似的大海也是影片中反覆呈現的意象。少年時被胡安帶著學習游泳,坐在海邊講月光男孩的故事。青年時與凱文在海邊,在海浪聲中彼此接吻與愛撫。成年後重遇凱文,在凱文家裡交談時,我們的耳畔也一直充斥著「非現實」的海浪聲。直到影片的高潮,最後一個畫面里,一個站在海邊的男孩,在海浪聲中回頭,黑亮的眼睛直視著銀幕外的我們。大海寄寓著喀戎對愛的渴望與嚮往,危險而又包容。

夢幻迷離的色光,淡藍色調與桔黃色調交織而成的不同情緒段落,憂傷如王家衛畫風的緩推鏡頭以及升格畫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風格特色。

但是,這也造成了《月光男孩》中一些在敘事和表達上的曖昧不明。月光男孩的概念有點令人摸不著頭腦。胡安及其女友天降神兵般的出現以及下半場突然缺席的狀況令人不解。而屬於編劇的過於個人化的童年記憶的表達使得影片整體呈現出形散神也散的傾向。所以,當那個如同《四百擊》一樣的片尾呈現出來的時候,我的內心其實是有些茫然的。

與有些觀眾所理解的「一個男孩的成長與蛻變」不同的是,我認為《月光男孩》講述的其實是一個悲劇。看似由一個小不點長成了如鋼鐵般堅硬的男人的喀戎其實內心並沒有成長,更談不上蛻變。當他依偎在凱文的懷中的時候,當片尾月光中的小男孩回過頭來的時候,命運無情地嘲弄了他:不管他看似變得多麼強大,這個強壯的男人一直是個恐懼地索求愛的羸弱靈魂,成長中的一切傷痕註定了他弱勢的命運。

http://weixin.qq.com/r/wzr_5k7EQBM-rQqF92-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愛奇藝 關燈拆電影 聯合鉅獻

2017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同聲評論場

全國獨家一場

http://weixin.qq.com/r/7kTD27bEE_tsrfK49xH8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你搶不到的上海節電影票

「關燈拆電影」微信公眾號

任性送

6月18日下午13:00

上海天山電影院

2017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同聲評論電影場

免費贈票

一睹小製作如何稱霸奧斯卡

看同聲評論場

聽世界正門道

揭秘《月光男孩》

剖析潮流動向

你沒看錯

關燈拆電影免費贈送《月光男孩》同聲評論電影票

6月18日下午13:00

800人劇院廳同聲評論觀影 全國獨家

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

我們等你來搶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關燈拆電影

轉發海報到朋友圈,截屏發送至「關燈拆電影」微信公眾號後台

截止6月16日周五12:00前得到贈票通知

詳情可諮詢 客服關關微信:ktlfilmguan


在一片爭議聲,和奧斯卡頒獎典禮史上最大的烏龍事件中,電影《月光男孩》,一舉斬獲了第8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改變劇本獎。

《月光男孩》獲獎的爭議點主要集中在:它是一部政治正確,但可觀性和內容性並不那麼強的電影。

不少影評人對它的成功不以為然,認為它的勝利僅僅是黑人和同性戀這兩個字眼過於搶眼,它的內容和鏡頭語言只是一場裝X。

這一點,從影片僅僅7.2分的豆瓣評分可以明顯感覺得到。在同性戀和種族話題並不熱門的中國市場,《月光男孩》不具有故事性上的吸引力。

我本人,對這部片子卻偏愛有加。

衝突的設定、鏡頭的切換、利落的剪輯、色彩和配樂的選擇,以及它飽受質疑的敘事方式,都是喜歡得很。

最愛的還是影片的光影,那種好似初夏的氣息,一幀幀的滑過,感覺便是詩意的起伏流淌。導演也坦承自己曾偷師於王家衛。

拋開電影的話題,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影片:「月光男孩」和她母親的關係。

影片分為三個篇章,分別截取了一個名叫Chiron的黑人男孩兒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三個片段,大致串起了他的成長軌跡。

Chiron從一個被同學起名綽號為Little(小不點)的小男孩,一直遭到同學的追打和朋友的背叛,在隱忍中逐漸長成為一個擁有健碩肌肉、掛著金鏈子的街頭毒梟。

Chiron的成長是一個從自我否定,到勇敢出擊,再到最後自我接納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勵志。

電影充斥了校園霸凌、毒品、同性戀和歇斯底里的母親等敏感畫面,但是表現方式卻選擇了盡量柔和。

Chiron自小就養成了怯懦、自卑、自我否定的性格,一直到上中學後,因為實在不堪忍受同學的欺辱而大打出手,被押送到少管所。

從小就認識了街頭的毒販,母親本人也長期吸毒。Chiron成年後,自然順理成章的以販毒為生。

生活單調乏味,房間里沒有任何裝飾性的陳設,一切都是素色,不喝酒(用他自己的話說,嘗不出酒的滋味),只用杯子接自來水喝。

沉默,說話時言詞閃躲,行為拘謹。

這一切生活的不幸,如果一定要追溯回去的話,都可以歸咎於他的母親。

Chiron的母親是一名妓女,是經常當著Chiron的面往家裡帶客人的那種。片子沒有交代他的父親是誰,可能她母親也不知道,因而Chiron自小便是跟母親一塊兒相依為命。

母親因為吸毒和生活的壓力,時常會向年幼的Chiron歇斯底里的吼叫。還因為毒癮發作而無錢買毒品的時候,向尚在讀中學並沒有經濟來源的Chiron搜刮零花錢(Chiron認識了一對沒有子女的夫妻,他們很喜歡Chiron,時不時會給他一些零花錢)。

母親明知道Chiron在學校經常受到其他同學的欺辱,卻沒有做出任何保護他的的舉動。更不用說在生活和精神層面,能給Chiron適當的教育和關愛。

但,Chiron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都沒有明顯表現出他的痛苦和怨恨,他只是覺得茫然無措。

母子和解,相擁而泣

成年後的Chiron成為了街頭毒梟,影片沒有交代他販毒的細節,只是用他與同夥之間的一段衝突的對話一帶而過,但從同夥戰戰兢兢的樣子,也足見這個曾經怯懦的男人如今的威勢。

販毒背後的兇險,無論是來自競爭者的還是來自警察的,影片也沒有直接交代。但是,從Chiron曾經的恩人,同樣以販毒維生的胡克的突然離世,也依然可以想見其中的濃烈血腥。

這種刀尖上舔血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否就是拜母親所賜?Chiron對於母親的感情又該是如何雜陳,影片只用了一個鏡頭展示。

情緒的爆發一閃即滅。Chrion在母親無助的眼神里,迅速冷靜下來,聽母親講她自己的不幸。

兩個人半生的恩怨在這一席對話裡面得以消解,他最終選擇了拭去母親臉頰上的淚痕,把兩鬢霜白的她輕輕摟入懷中。

他終究是選擇了原諒,對母親的那個擁抱,也算是對自己過去的一次擁抱。那些總是像芒刺一樣扎在他記憶里的過去,時常為此午夜夢回,只能拿冰水洗面。

Chiron最終選擇了原諒那些撕裂過他生命的人,生而不養的母親,安放愛情的凱文。否則,他可能永遠生活在他灰白色的生活里,喝不出酒的滋味,拿冰水澆滅噩夢。

曾在知乎上看見過一個與Chiron有著類似家庭環境的網友,如此描述他的反思:

四歲父母離婚,父脾氣極差,暴力傾向,爺爺性格倔強。總之,我們一家都是病人。 顯然給了我很多負面影響,如今正在擺脫。
......
誰都沒有錯,誰也不必責怪。誰不想好好的。傷害過我的人我都願意原諒。那都是命運的安排。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世代延續的缺愛和冷漠,到我為止,以我為終,我願一力承擔。

所謂成熟,就是你終於可以和以前的痛苦經歷握手言歡,並想儘可能的去賦予那些經歷意義,而不是選擇逃避。

接受自己,欣賞自己。

如果世界對你不夠友好,你不能向外生長,那便向內去生長,你還有一個內心世界,同樣可以鬱郁蔥蘢,海闊天空。

此文發表在公眾號雲學Time上

http://weixin.qq.com/r/qEQrM2zEVTEqrShQ9xG6 (二維碼自動識別)


影片的主題就是成長,友情,親情,至於說黑人,同性戀,那是附屬品,並不是主題,如果說因為這個拿最佳影片,有點以偏概全的意思。

影片拍得很酷,鏡頭的搖動很帥,一些獨特的視角很有創意,鏡頭和敘事的節奏,也很帥,就跟黑人打籃球一樣,很好的節奏感,配合藝術性,一路走下來配合劇情,是一部不錯的電影,符合奧斯卡追求的藝術性這樣一個主題。

就像當年藝術家的黑白和默片加分一樣,今年美國的政治形勢也給這部電影加分了,不可否認,但更多的應該是鏡頭和敘事,奧斯卡覺得這很有創意,很與眾不同。


你好像是問了一個問題,但看完描述發現你自己回答了一遍

所以按照你的說法就是人人平等還沒實現就應該被遏止了唄?

你看著噁心只能說你見識少。

我不歧視題主,只是題主不符合我個人的審美,題主說話的樣子會令我個人會產生生理不適。同時我也不歧視智障,只是智障行為也會讓我產生生理不適。可是這個問題集合了多重生理不適,這就讓我感到有點噁心了。我相信全世界一定有很多非題主、非智障會有和我一樣的生理不適。那麼到底為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題主這種這癥狀我來給題主開個方子:

看黑人主演的gv可治


-MOONLIGHT-

中文名:月光男孩

第8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2017年2月26日,該片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一部貼著 黑人/同性戀/人權 標籤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很多看過的人覺得平鋪直敘的三段式結構,都是些簡短的故事片段,並沒有驚喜。

我沒想過改變你的觀點, 畢竟獲獎的事實木已成舟。

就算不知道任何背景,我們也能從影片中找到一些值得你思考,甚至是反思的點,我想一部好的電影,再看完之後,能給你留下一個觀點,或者改變你原有的觀點,那它至少是一部對你來說成功的、有價值的電影。

----------------------------------------

同樣是不知道任何背景,剛剛看完這部影片,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還沒看過的不用太擔心下文劇透,因為它的價值並不在劇情的機巧華麗,而是細膩的人物性格表達)

一、首先,聊兩句片名:月光男孩

影片至少有兩個地方提到了它的解釋。

▼開頭

「在月光下

黑人男孩看起來是藍色的」

童年的男主聽的很認真。

----------------------------------------

我們不必深究這句超有內涵的台詞,如果你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正面、反面都與世無異。

月光 黑人 男孩 藍色

組合起來好像很詩意,當然,也很超出我們對常規環境的認識。

你會說:怎麼可能月光下的黑人是藍色的?

片尾有一組換面:

▼片尾

畫面單調的就只有一個男孩,一片海

如果你耐心的看完了電影的三個段落,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和我一樣,我是從他身上微微反射出的藍色的光,才覺得原來他是黑人。

或者說,光已經讓我開始羨慕。

我不會覺得同性戀的感情有什麼奇怪的,黑人也只有在你給予不一樣的眼光的時候,他們才是不一樣的。

----------------------------------------

二、三個人生的階段,只是在解讀感情

我是帶著同性戀的主觀情緒開始審視觀看這部影片的。

一開始我就在找,哪兩個Boy要在一起了。

1.童年

我努力在找,同性戀的童年可能是我從沒見過的,有很多不一樣的畫面情節。

事實上,我只看到了友誼。

摻雜著一些不可理喻的欺凌。

----------------------------------------

2.青年

覺得似乎少了好多應該有的歡樂時光,影片的鏡頭已經把我帶入了主角的視角。

我感受到了他面對的重重困擾。

相同的,沒有超出我認知,給人驚喜的劇情。

相反的,最後男主爆發出的情緒,是理所應當的。

換做是我,很可能一樣。

----------------------------------------

3.成熟

男主長成了一幅硬漢的身段,開著豪車。

這一幕,應該算出乎意料的劇情。

都開始認為,男主改變了,成了一個鐵血鋼骨,武裝到牙齒的大哥大。

應該很難再想到電影的主題,同性戀。直到從男主口中說出那一句展露心聲的經典獨白,我才知道,其實,人類的感情是一樣的,真摯的感情不會變。

原來導演一直在講感情而已。

----------------------------------------

三、最終的情緒-經典獨白

「後來 我也沒碰過別人

你是唯一碰過我的人

唯一的人」

我一直以為這一組獨白從男人口中說出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情節推進到此處,沒有性別,只有感情。

合乎尋常的感情而已。

----------------------------------------

電影是藝術吧,管它呢,它既然告訴了我這件事情,改變了我以往的態度,它起碼是和平的。

沒有想著給你驚喜和意外,想著打動你,最後卻打動了我。

以一個平凡人的智商,我覺得我的感動是和平的。

不知道所謂的背景,平和的看完,就能感動,應該是好電影吧。

----------------------------------------

-end-

hApple

微信公眾號: 豈曰


深貴既恐同,不是沒有道理。據說100%的直男看到gay的親密行為,是內心毫無波動的,因為就不具備生理基礎,而大部分人的性取向,嚴格來說,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看到了之後,會有後天「傷痛」式的厭惡,或者覺得「玩玩也無妨」。

不是非黑即白,是指人性取向有一定的偏好範圍,在沒有固定化之前,可能林志玲你喜歡,張國榮你也覺得很帥。我說的是基因上的,一個人可以打90%異性戀和10%同性戀,也有無性取向的人,不過這個假說沒有被完全證實,只是人類近親物種和原始社會可以觀察到頻繁的多樣性行為而已,而人類文明,掩蓋了這一點,就像女人要裹小腳一樣。

但是,一旦固定了之後,再改變就不容易了。固定的不僅是性取向,甚至連喜歡的人的類型都固定了。換句話說:自從愛上了你之後,我愛過的人都像你。

至少,恐同者們是不理解自己的愛是怎麼一回事,或者根本沒有體會過愛。你們的愛只是一種教條,所以在你們的教條中,存在著各種唯一的標準,不符合標準的都不是愛情。

建議題主去接觸一些lgbt群體,人家也沒有說異性戀惡行什麼的,大街上也還是男女kiss最多,gay拉手都會被圍觀,所以,您還是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不了解自己吧。


有那麼一瞬間懷疑我在看百度知道

關於你所謂的「審美」我不想評論,因為沒人能評價一個不存在的東西

再說這個「我不歧視同性戀,但是同性戀接吻讓我感到不適」這句話說明了,你不只是直男癌,還是一個虛偽的直男癌。


優秀的電影不會討好觀眾,

更不會討好評委……


你都已經不適了,那還有什麼好問的?

別的不說。

單純覺得題主的論調讓我產生了不適。


一部優秀的電影是它的鏡頭和劇情剪輯,什麼類型的電影和演員的膚色就像不同的食材和菜式,用的好就是優秀電影,不會因為你不喜歡就不是好電影。


題主這類人其實很常見,就像有人說我不歧視農民工,但他坐我旁邊我嫌臟。而且,電影的立意和你的生理反應扯的上半點關係么。您問的這個問題就讓人很捉急啊。。


『月光男孩』這電影壓根沒在國內上映吧,所以題主肯定是網上下的盜版觀看的,好吧,你『免費』看就看了,還要順便聲討一下你看不慣的人種和性別認同?

其實,不愛看你就別看,或者看到不適的地方關掉呀,你也可以選擇在『賢者時間』檢討自己,為什麼幹了這麼愚蠢的事對吧?

題主的行為讓我想起某位作家的一句話:

對於日本AV女優和日本的AV,是男的我想大部分都看過,你一邊看,一邊罵人家道德敗壞,然後一邊在快進著看,再罵兩句進度真慢,看到了精彩地方又要回放,再罵兩句人家賤,這是何等的一種人格的分裂。


你都說了會生理不適,幹嘛還問它哪裡好呢?畢竟好不好,這主要是個審美問題。你在審美上得到了它好的理由,也仍然無法解決你生理不適的問題。所以你這提問too naive啊。不過順著你的邏輯,我給你個解決之法:

你一定聽過這句廣告詞:哪裡不適點哪裡。當然我意思不是眼睛不適自戳雙目,內臟不適切腹,腦子不適撞牆。我意思是:你對黑人和同性戀接吻都反感,那你作死去看《月光男孩》幹嘛?哪裡不適,點眼睛 (自戳雙目),和點屏幕右上角的叉?,你自己選一個吧。

雖然我這個回答不對題,但我想跟其他答案相比,還是能解決你的問題的。他們似乎是想點你腦袋,但我覺得這個生理問題想從腦袋上解決,大概撞牆快一些?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典樂界很少見到黑人音樂家?
為什麼影響人類歷史進程100人中沒有一個黑人?
為什麼美國不進行土改,把土地分給黑人,帶領黑人區的窮人過上小康生活?
中國不是移民國家,把黑人請出去無可指責,為什麼要被說成種族歧視,有沒有天理了?
怎樣評價drake的長相?

TAG:電影 | 同性戀 | 奧斯卡 | 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