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現在剛參加工作,在和上級領導工作溝通中有畏懼情緒,一面對領導心裡就發虛,我也不知道還在怕什麼,整天緊張,唯唯諾諾,害怕自己做錯事,感覺壓力很大,很自卑,怎麼能改變我這種狀態?


越是害怕,越要勇敢面對!

其實,想要打破這種對領導唯唯諾諾怕做錯事的狀態和心理,就是要多跟領導接觸,越怕他,越要面對他。抓住跟他一起去完成某一項工作和任務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增加彼此交流的次數,提高做事配合的默契度,同時展現自己的能力。

剛入職的時候,我也很怕跟領導打交道,看到跟我一同入職的新同事能夠從容面對領導,跟他零障礙交流我心裡很羨慕。而再看看自己,每次給領導發個微信都要編輯半天,一句話編輯了刪除,再編輯再刪除,斟酌好久才敢發出去。在公司甚至不敢跟他當面交流,開會也不敢開口說話。一度對自己的這種狀態也很崩潰!覺得自己為什麼要這麼慫呢?

可是,我就是面對他的時候感覺超級不自然,就是見到他像嘴上抹了膠水,開不了口。也能感覺到領導看到我的時候也覺得比較尷尬,因為平時我們交流的機會少,我又不是那麼愛表達,所以每次在辦公室撞見都會很尷尬!這種狀態持續了大半年的時間。

直到有一次,領導帶著我做了一次大型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感覺領導有意將我往前推,希望我去接觸更多的業務。在這個過程中,跟領導接觸的機會也多了,同時我也學習同事與領導交流時的技巧。在整個活動中,領導指導我們去做事情,遇到不懂的我跟同事就問,因為自己是新人,也沒什麼經驗,需要去請教,領導自然知道我的情況,也耐心地來跟我們講,需要注意什麼。甚至在活動過程中,領導也有著急催我們做這做那的時候,也有一種你們怎麼搞的亂七八糟的煩躁,但是他也始終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我們。包括我們跟其他部門同事發生分歧,領導也站在我們這邊,幫我們分析利弊,安撫我們的情緒。因為不管是領導也好,員工也罷,大家的目的是一樣的:完成這項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我感覺到領導並不是我內心想像的那樣難以接觸。我們總是在跟領導講話前斟酌語句,思前想後,其實本來很簡單的一件事情,被自己腦補的那麼複雜,怕說錯了話,做錯了事,領導不待見我了,不喜歡我了,給自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但領導其實就是一個需要給你工作指導的角色,如果你什麼都能做的完美,面面俱到,那為什麼你不去做領導呢?那他的位子豈不是人人都能坐?那他的價值又在哪裡呢?

所以,通過這次活動,我明白不要怕跟領導交流。在工作中,大家都是平等的。有什麼想法大家都可以拿到檯面上來交流,我還記得有次領導跟一個同事講,「你不要怕,有問題就寫郵件去問,不要因為他是領導就害怕糾結,其實你糾結要不要這樣做的時候,反而很傻,不要這樣。」還有一次,我感覺自己有件事情處理的不是很好,感覺領導語氣有點生氣,我心想完了,自己又暴露缺點了,領導肯定又生我氣,不信任我了,我真笨之類的。結果第二天,領導在群里一樣平和的語氣交代任務給我。其實,他並沒有太在意,你不嘗試,不出錯,你不走彎路,永遠學不會,永遠不能成為他得力的助手。好領導也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去否定一個人,所以我也更有信心去做好他交代的事情。雖然我還是做的不完美,但是下次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這種跟領導的默契是需要不斷培養的,直到領導發一個表情你都知道他想幹嘛。所以,這需要一個過程,大家不要著急。尤其是新人。

領導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好。他之所是領導,不是他比我們多了一隻眼睛,一張嘴,而是他有經驗,他需要用他的經驗和能力指導下面的人去更好的完成任務。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讓他來評判可行or不可行,這是一個大家平等對話交流的機會,而不是誰要去否定誰,批評誰!指責誰!也不是做錯事就丟人了,就沒人信任你了,老員工都有做錯事被領導說的時候。所以,說錯了領導指出來豈不是對自己有好處,你可以完善自己的思維,補充自己的不足。這不丟人,丟人的是自己明明有想法不敢說。

通過這次跟領導一起合作,我也慢慢消除了內心對他的恐懼,領導會對我們著急,是因為我們沒有達到他內心的期望,說明他對我們是有期望的,下次努力做好不就行了,領導往往更看重新人做事的態度,職場新人不管你工作能力好壞,態度先行,表現出積極努力的姿態來。而且,自己的領導也是跟自己站在同一戰線的人。他真的也沒時間和經歷去天天揪著你的小錯誤不放。

跟領導相處的道理其實很簡單,想想你跟身邊最好的朋友是因為什麼成為密友的?不都是一起經歷過一件大事情,一起去完成任務,大家在這個過程中互相了解,共同協作,才加深了感情,其實跟領導相處也是一樣,共同去完成一項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得不去面對領導的時候,會慢慢打消自己害怕的心理,那時候你更多想得是我要去完成這件工作,而不是我是不是又做錯事讓領導生氣了。

領導也是人,他並沒有那麼可怕,自己唯唯諾諾反而會讓雙方更尷尬,不如大大方方地去面對,不卑不亢。尤其是剛從學校畢業走入社會的新人,沒有那麼快適應社會,很難從學校的那套思維中解放出來。領導不是老師,他罵你不代表他討厭你,他不表揚你也不代表他不欣賞你。

所以,還在困惑的小夥伴要加油,相信自己可以戰勝恐懼的心理,直面自己的領導,正常地與他們相處。

最後再補充一下:

怎樣跟領導溝通?

跟領導講話前,我們當然需要斟酌,因為我們要跟領導進行有效的溝通,領導那麼忙,他沒有時間跟你嘮家常,他每天面對那麼多事情,他需要的是有效的溝通。就像我的領導,如果一件事情他認為不重要,或是根本沒必要那麼做,他會選擇先不回復你。這時候,我就知道,這件事情無須再向他請示或是等待他需要的時候再來辦。

其次是,遇到問題,你要列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在你詳細描述事情的同時,不能一味地擺困難和事實,你需要列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領導可以選擇你的方案或是給出他的解決辦法。再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的時候一是展示了自己的思考,二是讓領導知道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幫助他完成任務。

最後,不管是通過網路還是面對面交流,領導發出一個指令,需要我們及時去做出反應,哪怕你不能馬上想到應對的方案,你也要表示這個問題我會詳細了解後再給出解答,而不是悶聲不回答,一件事情聽明白了就說自己了解了,馬上去做;沒聽明白或是覺得執行有困難,就說出自己困惑,當場讓領導解答,列出困難,並表達自己可能想到的解決方法。

因為領導拿出時間來跟你開會,跟你講微信,就是需要在這段集中的時間去把所有問題解決掉!所以,一定不能總是悶聲不吭,或是明白不明白都只是「恩」。不要害怕表達,他是在給你機會講出自己的困惑和困難,當然要在這個時候及時說出來。

其實我自己也是職場新人,能明白剛入職場心理的那種糾結的確不好受,把自己的想法和經歷分享給大家,也希望給正在經歷相同問題的朋友提供一些幫助。


談談我的經歷,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大學畢業半年內找到了一份工作,工作內容就是去全國各地最著名的大學裡陌生拜訪各級學院院長、副院長甚至是校長,目的是洽談項目合作。注意這是我剛剛脫離學生身份半年內要做的事。

剛開始肯定有巨大的障礙,後來我成功克服了這些障礙,總結如下:

1、投之以溫良恭儉讓,報之以溫良恭儉讓。越是有內涵的長輩身上越散發著玉般的涵養,他們通常會在情緒上給予對方恰當的回應,去掉他們的頭銜和級別只是一群素質極高的長輩而已,保持平等的狀態即可。投桃報李我拿來亂改了,但描述是精確的;

2、曉之以理,恪守底線。這是從我實際工作歸納總結的八個字,我是做銷售的,去拜訪校長這個群體的目的是說服他們甚至是摧毀他們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所以難免「衝突」。這時要做到態度上保持平等、言辭間明確表達、內容據理力爭,但萬萬不可「怒」,情緒平和是對長輩基本的尊重。我不清楚題主要面對的狀況是否如我這般極端,大抵做到這八個字是完全可以順暢交流的;

3、學會正確歸因。根據描述大概能猜到題主內心是比較細膩敏感的。下一次溝通中遇到對方表現負面情緒,無論對方是誰請告訴自己:他有情緒的原因我不清楚,但絕不是因為我。

有效溝通是良好相處的重要基礎,學會了如何坦然交流基本上可以解決題主80%的問題。

請嘗試一下,如果幫助你解決了問題我會很高興,如果還是有無法克服的小障礙歡迎繼續討論。


人和人交往,見第一面就會有一方強勢一方弱勢的情況出現。領導能當上領導,一般都深諳此道,我見過有的領導一邊說話一邊敲桌子,有的領導跟你說話不停地「啊?」,有的領導故意抬高聲調,有的語重心長地對你說「這事做錯了你臉往哪放?」。

你可以想想:

他敲桌子是不是心虛?

他總是「啊?」是不是就是他沒話說了,想讓你回想剛才有沒有說錯,讓你緊張、局促不安?

他故意抬高聲音就是沒底氣!

他拿面子說事,讓你不好意思。說得就好像他做事從來不會出錯一樣!

工作上盡量避免出錯,錯了就是錯了,沒啥不好意思的,用「面子」讓你臣服於他,想都不要讓他想。

你甚至還可以反過來嚇唬他:

他敲桌子你就一動不動盯著桌子看!——跟我說話你敲它干吊?它招你惹你了?你是木匠嗎?

他說「啊?」你就不說話。——你聾啊?老子都說過了!

他故意抬高聲音你也故意抬高。——有理不在聲高,工作不是罵街!

他拿面子說事,你就點頭哈腰笑一笑,裝作沒臉沒皮的樣子。——我就是我,不給你裝孫子我也有面子!

領導也是人,不是不要怕他,而是想辦法把他鎮住!

越是有文化的人,越容易有一種性格,見人第一面喜歡謙讓、禮貌,讓那些毫不客氣的人成為主子。我的經驗是,謙讓禮貌很好,對方只要開始強勢,立馬反擊,表明態度:工作上,你是領導,按你說的做,人格上,老子永遠不服!

以上只是一種可能,另一種可能是:

「怕」可能是先天的,可能是父母、老師長期以來的教育導致的。(建議看電影《看上去很美》)。

如果是這樣,那講再多的道理都沒用,人沒法用理智對抗心理上的恐懼。

這種情況下,「怕」並沒什麼不好,反而會讓你每次怕之後重新審視自己,回歸理智。可以去思考:領導也是人,員工也是人,相互之間是僱傭關係,不是人身依附關係。做錯事罰我就好,倘若有一言一語的侮辱、責備我都不接受,這樣人格反而會更健全。(推薦看《追兇者也》里張譯對待僱主的態度。)

如果不僅僅停留在「怕」上,而是不斷思考,就可以去思考人類的協作模式,思考政治,學問會越來越廣闊,思想會越來越深邃,未嘗不是件好事。(推薦看《1984》、《竊聽風暴》、《V字仇殺隊》,還有《夏洛特煩惱》)

「怕」是與生俱來的苦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難,我們看書、思考也不能避免,但卻可以盡量讓苦難不來自於自己的愚昧……(還能笑看那些因為自己愚昧而招致苦難的人:比如特別怕領導,就在下級面前作威作福。)

最後,把《夏洛特煩惱》單獨拿出來說一下,夏洛穿越回到學生時代,他就不怕老師了。之所以當時怕,是因為當時老師就是天,畢業之後發現,老師算個屁!

昨天怕老師和今天怕領導有什麼分別呢?

向死而生。


層次越高的領導越是親和,比如我們的大大,有點小權利就裝腔作勢的領導,你大可以默默地鄙視他,這種就叫小人得志。不過我們來工作就是來做事的,首先得把事做好,努力學習新技能,對工作負有責任心,然後才是盡量與同事領導相處好關係,但是那也是建立不委屈人格的基礎上,一味委曲求全,阿諛奉承,別人也未必看得起你。當然,自卑的原因深究起來不過是來自幼年的經歷和影響,分析太多未必有用,因為很多問題明明知道哪裡不對可就是扭不過來,越分析越可怕,不如就算了,隨他去!現在我只要對得起自己,認真工作,努力向上,哪有那麼多時間去管別人怎麼想。最近看到一句話,與君共勉,一個人最大的成功,便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度過一生。


領導如同父親或母親,一個高高在上的權威,掌握評判、獎懲大權。

怯懦源自父母的粗暴;任性源於父母的溺愛;散漫源自父母的放任;懶惰源於父母的包辦........

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沒什麼好怕的。


員工為什麼害怕和你溝通?

雙方共有原因:

1、員工以為管理者應該主動關心關員、主動找員工溝通。管理者以為員工應該主動彙報,雙方處於互相等待關係。
2、怕雙方立場不同,溝通結果難以達成一致。
3、非工作外的溝通太少。
4、年齡差異,即所謂的代溝。

管理者的原因:

1、管理者對工作安排過於機械,沒有傾聽員工的聲音。
2、管理者沒有表現出足夠的溝通意願。
3、管理者對溝通方法和技巧不足,導致有溝通失敗的經歷,並且沒有進一步跟蹤。
4、管理者對員工的情緒觀察不足。
5、管理者管理思路僵化,沒有創新意識。
6、管理者只對業績關心,對員工發展、個人、家庭情況不關心。
7、管理者只重視核心員工,對其它崗位關心不足。

員工的原因:

1、員工沒有職業規劃,也不想要目標。
2、員工對上下級關係敏感。
3、員工對於管理的不理解,對於任務分解(壓力)的不認可,不溝通是不滿的一種體現。
4、員工怕管理者忙,或者是管理者真的很忙。
5、員工自我較強,工作時間就是工作,休息的時間也不與管理者聯繫。
6、員工怕管理者批評。

明確雙方溝通目地:

與員工溝通的目地是什麼?使員工認同團隊目標,與團隊步調達成一致,給員工指導和方法,激勵員工與團隊齊心協力達成目標。

與管理者溝通的目地是什麼?使領導認同自己的價值,希望得到領導的認可、理解與方法上的指導。

在我的管理理念里,如果出現問題更的原因是管理者的問題,所以應該從管理者本身來找到問題的原因。比如員工沒有職業規劃,那麼管理者應該及時地給予指導。如果員工沒有方法就培訓方法。退一萬步說,即使員工真的不適應崗位,那也應該及時發現,儘早解決。

解決問題的指導原則:

1、管理要公正:客觀公正是嚴格管理的前提、不要讓員工感覺管理者有私心、偏向。這樣才能給更多的人進諫的機會。
3、指導原則:員工失誤是要給予指導,而不是指責。當指出員工存在的需要改善的問題時,一定要給出方法。
2、言行一致:管理者要承諾要兌現,為員工辦實事。比如中午用什麼熱飯?大家能不能及時喝到水?
4、撞鐘理論:不要考慮人員流動因素,即使是員工在企業一天,也要對員工負責一天。
5、歸屬感:為員工打造歸屬感,對員工要相敬如賓。什麼叫歸屬感?就是員工在公司有自己的位置,抽屜,照片,工具,甚至每人一個衣帽鉤都可以。每天早上來,大家互相問候。病了的時候,其它人會為他發一條簡訊。
6、崗位管理:能者上,庸者下,能上能下,不用管理者的感覺評價員工,用業績和數據說話,給員工公平競爭的環境。
7、用人不疑:充分關心、肯定、授權、信任。
8、不以權行事:以朋友方式對待人,對人和藹。以原則對待事,對事堅持原則。
9、分開看員工:再差的員工也會有閃光的一面,關鍵看我們能否把員工發的一面開發出來,並用在適合的崗位。
10、換位思考:經常說的,如果我是員工,我會怎麼做?如果我是管理者,我應該怎麼考慮問題。即使我現在不是管理者,以後出現這種問題,我應該怎麼解釋?

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

1、管理者和員工應該建立一定的私交:比如除了工作外大家有沒有相同或想近的愛好啊?或者員工有什麼愛好,管理者可以多想想,給予支持和讚賞。但要注意分清私交與公司管理資源沒有任何關係,不能因私廢公。
2、樂於與員工分享經驗:作為管理者肯定有自己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經驗,對於員工來說,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可以給員工很好的啟發和借鑒,多給員工講故事,而不是說教。
3、主動關心員工,包括生活狀態:比如員工的衣、食、住、行等,是不是需要幫助?是不是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良好?發自內心的關懷員工,一定不要走形勢。
4、定期、定況溝通:定期,比如一個月正式的面談一次?定況,在固定的情況下,比如每次發獎金、財年結束前後,都可以請員工正式做面談。
5、多種溝通方式:除了面談,還有電話、QQ、郵件,甚至開心網都可以。
6、表揚也要正式:不要員工犯錯時才請員工談話,表揚的時候也可以請員工談話,否則一找員工,員工就會有負面想法。
7、用數據說話:數據包括:橫向的數據,即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數據比如。縱向的數據,如上個月和這個月的數據,如果數據出現波動和異常時,以此為據,與員工一同分析問題的原因,找出其中的可控因素並加以方法,指導員工實施。取得效果後,再與員工共同分析一下。

8、不能達成時的解決辦法:如果溝通中出現分歧怎麼辦?雙方表明各自觀點後,還無法達成一致時,雙方應該再約時間。注意不要反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強加給對方自己的觀點。通常這種情況要換到非工作時間、非工作地點來溝通,成效會更快一點。當問題達成一致後,雙方握手言和,冰釋前嫌,不要帶著情緒和問題工作。可用「我們分別了解一下情況後再談」、「我們回去再考慮一下」、「等有機會我們再談」等,不僅給彼此留下更多餘地,也使對方有時間反思自己,同時緩解一下緊張氣氛。下次再談時,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領導很可怕嗎?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出現一個現象,就是面對領導的時候,總是有股莫名的緊張感。本來腦子準備了一大堆話,結果跟領導一照面,就不知道怎麼說了。

像跟領導彙報工作,一見領導就說不出個邏輯。如果想提出加薪或者提離職,就更容易支支吾吾的,特別是那種平時就比較威嚴的領導。

職場的上下級關係,是由權力支撐的。而領導,掌握著下屬的晉陞和地位,不緊張是因為沒有利害關係,一旦有利害關係,特別是作為直屬員工,在領導面前緊張是正常事。董明珠的強勢和嚴厲是出了名的,據說董明珠的下屬,見到她沒有一個不緊張的。

今天筆者就像跟大家來聊聊,在領導面前,怎樣才能不那麼緊張?

做好自己的工作

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每個人都懂這個理,但是做到的人卻非常少。很多人對待領導交待的工作,完成的比較應付,這樣等到跟領導彙報時,自然就緊張。

比如說領導明天要開會,讓你今天把整個月的報表都準備好。開會的時候你忘記把Excel轉成老版的格式,結果會議室的投影打出來全是亂碼的,領導問你怎麼回事,你自然緊張。

再比如,月底了你發現這個月的業績只完成70%,因為你這個月因為玩遊戲耽誤了些時間。跟領導彙報時,你沒辦法直說只能找個借口搪塞,你也會緊張。

緊張的來源在於,本來可以把工作完成,卻因為個人的因素導致工作沒完成到位,領導怪罪下來,不知道怎麼應付。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只需要把工作做到位,自然就不會過度緊張,因為不怕被領導責罵。

而且很多大領導,喜歡在面對下屬時,提高聲音的分貝,這在無形中加大了下屬的緊張感。如果下屬有做什麼掩飾,往往也會因此露出破綻。

領導的脾性和習慣

越嚴厲的領導,下屬越懼怕;而溫柔的領導,下屬就不那麼拘謹了,但是這種領導又會被下屬糊弄,甚至被架空。

人就是這樣,面對強勢的人,總會進而遠之,面對隨和的人,總是想著佔便宜。筆者見過很多過於隨和的領導,經常被下屬坑,比如隨意離職造成工作上的延誤,又或者下屬侵佔公司財產。

因為如此,很多當上領導的人,就刻意保持與下屬的距離,或者擺出一副喜怒不於臉的神情,讓下屬對自己保持敬畏。這一招對樹立自己的領威嚴還蠻有用的,甚至一些領導不常與下屬見面,這種陌生感和距離感,能讓人更敬畏。

這就要求對領導脾性和習慣有所掌握,比如有的領導不喜歡下屬早上談加薪或者離職,有的領導不喜歡下屬解釋原因;大多數領導反感下屬做事拖延,拖到最後事情還沒完成好。

還有一點,很多領導不會當面承認錯誤。這個時候,作為下屬,可能要幫他背鍋,如果你不背,領導可能會遷怒於你,以後的晉陞可能就要影響了。

了解領導的脾性和習慣之後,會大大減少對領導的緊張感,其實領導也是人,能夠跟領導有共鳴,往往職業路徑都發展的不錯。

越在乎越緊張

前面說到有利害關係時,我們面對領導會緊張。比如說彙報工作決定了我們的升遷,提加薪決定了我們的收入,預期越高,讓我們更容易患得患失。

簡單來說,大領導讓你們整個部門去開會,大家各自彙報下最近的工作情況,你會覺得這沒啥,又沒有什麼既得利益反而很放鬆。但是部門經理單獨跟你談工作,並告訴你最近準備裁員,你可能就會緊張了。

期待獲得更多好處,這是每個人的需求,有時候一次談話或者一頓飯,就決定了前途,要是你你會不緊張嗎?

在層級多的公司里,基層的員工面對大領導時,很多都挺自在的,因為平時也沒直接的利益相關。反而是部門領導面對大領導更緊張,畢竟大領導決定了部門領導的前途。同樣的,基層員工面對部門領導就更加緊張,所謂官大不如管大。

消除緊張感

面對不確定時,人就容易緊張,就好比跟喜歡的人表白,得到結果前肯定很緊張,知道結果後反而釋然了。

在工作中,當需要去跟領導彙報時,不妨現在腦海里想像一下,如果被領導責罵或者拒絕的情況。這相當於給自己一個預案,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心理的承受力會更強。比如一些寫字樓會進行防火演練,真遇到火情就可以從容疏散。

既然要面對被領導的責罵,先給自己打一針強心劑,會舒服很多。等到領導真的罵你了,你已經自動免疫了。

另一個訣竅是主動承認。不少人在把工作搞砸的時候,總想著怎麼糊弄過去,結果被領導發現,這樣其實在領導心裡很打折扣的。既然錯誤已經犯下,與其為了糊弄領導而緊張兮兮,不如主動跟領導承認錯誤,讓領導看到自己的勇於承擔的一面。

這樣不僅不會緊張,還能更自然地應對領導的問話。

寫在最後

今天我們談到了一個常見的話題,面對領導總是很緊張,原因在於領導掌握了我們的晉陞和利益關係。

同時還探討了怎樣消除緊張感的一些訣竅:做好手頭的工作,了解領導的習慣,想像緊張的時刻和主動承認。

當然了,由於有利益相關,面對領導時要完全消除緊張感是不太可能的。但作為職場人,從容體現出了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想在職場里有更大的發揮和晉陞,在領導面前太緊張可是扣分項,老是想著怎麼逢迎領導,不如先加強自己吧!


個人見解哈,一般剛開始參加工作的人多少都會有這個問題。我一個朋友現在是中層領導,但是見到董事會的領導還是發虛。分兩個方面說吧,一:自身,自身的價值越高,你就越不會有這種情緒。二:公司,公司制度使然,每個人都是這樣。還有一個就是和領導接觸的少了。 你應該是一個內向的人吧。其實,在職場一個合格的領導,是不希望手下的人怕自己的。他渴望看到每個人都是信心滿滿,充滿正能量!加油吧。


其實,對權威的恐懼多半來自幼年對權威的恐懼,例如對父母、老師的恐懼。要解決對權威的恐懼,還需要很深的探索。一時半會是解決不了的。


畢業快四年,此前在工作中也有這個問題:長時間莫名的感到焦慮;沒有完成工作的時候見了領導心跳不自覺就加速,這尚好解釋,但更多的時候無端端的就感覺害怕,好似自己做了什麼了壞事害怕被抓住現行一樣。

跟領導彙報工作的時候總是畏畏縮縮唯唯諾諾,不敢大聲表達自己的意見,即使對領導的觀點有疑問也不敢提出質疑,而一味遵從領導的指示。

此外還有較嚴重的拖延症,因為拖延使得心理焦慮的時間無限延長,明知拖延此舉不可為而為之,且難以跳脫這種思維;即便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也不能即刻行動~

我認為這是心理問題,一直想向心理醫生諮詢,但苦於沒有門路和囊中羞澀,也沒有付之行動。後來發現樂嘉的性格色彩研究似乎能解答部分疑惑,便把他的書籍買來看了一遍,方恍然大悟,原來這與性格有關,而不單單是心理學的問題。

雖然現在仍然還有權威恐懼的心理現象,權威恐懼的根本原因尚不明確,但是性格色彩研究分析對克服這一問題有一定的幫助,建議買書看看。


你需要自信,人與人之間並不是只有等級關係,大膽面對 ,充分發揮自己才能,


我也是這樣,去年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就給我造成了陰影,導致現在很害怕與反感跟領導接觸。在公司上班生怕說錯話做錯事被人抓到把柄,只有小心翼翼唯唯諾諾。

要是領導都能像朋友一樣多好


我大學畢業半年了,也有這種情況,畏懼工作,找到了面試了,要去上班的時候,就會退縮,就會不去,每次換工作的時候就是這種情況,弄得自己好煩哦,你說你看了樂嘉老師的書,想問一下你,請問是叫什麼名字呢,能告訴我一下嗎?3Q


推薦閱讀:

從小到大養成的自卑該怎樣克服?
喜歡一個非常優秀的人而自己很普通?
大學成績不好,現在很自卑怎麼辦?
過度敏感的人如何自我治癒?
身為富二代的你為哪些事自卑過?

TAG:自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