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詩經中的玉文化?


腦中梳理了一下,詩經中的玉差不多四種:象徵政治權力之玉(錫爾介圭,以作爾寶)、比德之玉(令聞令望,如圭如璋)、比貌之玉(有女如玉)、作為一般美好事物之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能用電腦的時候詳細說。


投之以桃,報之以瓊瑤。


有學者曾指出:「周朝是禮玉文化的濫觴。」誠然,儘管玉器最遠可追溯到距今8000餘年的新石器時代,但玉器真正被賦予文化內涵和社會功能,並以文獻的形式記錄下來,卻是自周朝開始的。這一點不僅體現在歷史文獻中,於西周時代成書的詩經中亦能窺探一二。

一、玉為祭祀禮器

西周貴族統治者以祭祀來達到「敬祖宗,求福祿」的目的,而玉具有通透、神秘、靈秀的特點,自然成為了祭祀禮器的不二之選。

《大雅·雲漢》「圭璧既卒,寧莫我聽」便是周宣王在天下大旱時,用玉圭和玉璧來祭祀先祖和神明,進行祈雨的祭祀儀式。玉器在用過之後,還需要被埋入土中,和自然融為一體。

周代還有一種名為裸的典禮,即君王將酒灑在地上,用以祭祀先王,而承擔酒之容器的正是玉瓚,經考證玉瓚就是玉柄銅勺。《大雅?江漢》中有「厘爾圭瓚,秬鬯一卣」的詩句,意思是周王賜一柄圭狀玉瓚和一壇黑黍香酒給召公,而召公用玉瓚將酒灑在地上來祭祀先王,完成了裸禮的儀式。
軍隊出征前祭祀鬼神以求取得勝利平安歸來,《大雅?棫樸》有詩云「濟濟辟王,左右奉璋」描繪了周文王出征前在郊外祭祀神靈的場面,祭祀中侍從每人手中需要捧一塊玉璋。

二、玉為男女飾物

《說文解字》有言,「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美麗的東西用來裝飾便也不足為奇,何況是獨具內外兼修之美的玉石,自然備受青年男女推崇。

詩經中女性佩玉,往往為襯托其動人美貌和非凡氣質。《鄭風·有女同車》所描述的「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據」的美女不僅貌美如花,而且紛紛垂下的珠玉更加凸顯其嫻雅的淑女氣質。「將翱將翔,佩玉將將」,登上馬車時佩戴的玉飾碰撞得叮咚作響,婉轉動聽,使女性風姿綽約,獨具美感。

詩經中男性佩玉,更多是彰明其尊貴地位和從容風度。《小雅·瞻彼洛矣》中「君子至止,鞸琫有珌」 ,表明天子講武視師時,軍容整肅,天子親佩寶劍,劍鞘也裝飾著華麗的玉石,突出天子威嚴地位,威儀崇隆 。「有匪君子,充耳秀瑩,會弁如星」寫英俊的君子耳嵌珠玉,器宇軒昂,瀟洒倜儻,風度翩翩。

三、玉為禮物贈品

隨著周代佩玉的盛行,玉器的社會功能也愈發凸顯,玉器往往作為禮物來傳達人們的情感。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這其中不僅寄寓著深情厚誼,還有禮尚往來、以德相待的意味。

《秦風·渭陽》中「何以贈之,瓊瑰玉佩」是外甥送別舅舅時贈送的禮物。《王風·丘中有麻》中「彼留之子,貽我佩玖』,可能是女子等待情人而情

人不來時所作,「貽我佩玖」也是其想像中的情景。如此,則可以看出玉佩在男女表達情意時的重要作用。

四、玉為美好象徵

玉既為石之美者,又兼備五德,很容易成為美貌和美德的象徵。

《君子·偕老》中「瑳兮瑳兮,其人展也」,以玉之純白為喻,寫女子外貌俏麗,給人一種「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美感。《衛風·竹竿》中「巧笑之瑳,佩玉之攤」,此處以玉寫人,寫良人笑貌音容與其身上所佩美玉,交相輝映,使其更加嫵媚動人、不可方物。

除此之外,詩經中以玉比德也十分常見,《秦風·小戎》中"言念君子,溫如其玉",此詩是女子悼念征夫所作,懷念他文雅溫厚、德行上佳,表現其夫的善與美。「如珪如璋,令聞令望」出自《大雅·卷阿》,以玉為喻,讚頌周成王美好的品質。

綜上,《詩經》中大量的對玉器玉石的描寫,展現了玉在西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玉自周起被賦予真正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功能,初步形成傳統的玉文化。


玉有五德,潤澤以溫是謂仁,廉而不劌是謂義,錘而墜不飛揚是謂禮,縝密堅實是謂智,置地明晰是謂信。希望對你的問題有用。


.

君子如玉,君子佩玉。

¨¨¨¨¨¨¨¨¨¨¨¨¨¨¨¨¨¨¨¨¨¨¨¨¨¨¨¨¨¨¨

128.《秦襄夫人與夫君簡書》 (2013-03-08 13:26:45)▼標籤: 歷史·文化

『引言』 秦襄公西征,夫人思念而寫此信懷思並激勵。此簡書經秦襄宮廷司樂

譜曲後,題名為&<小戎&>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車箱淺収 五革纏轅 游環協驅 引頸接續 虎墊金轂 御駕駟騏

思念夫君 溫潤如玉 曾在板屋 亂我心曲

駟馬雄步 六韁在手 白馬服中 黑馬兩驂 龍盾併合 金飾歸納

思念夫君 曾溫秦邑 何為歸期 莫叫我思念

駟甲合群 長矛金錞 蒙盾畫苑 弓盒鏤膺 交挿雙弓 強弓纏藤

思念夫君 入寢即興 眷眷男人 奕奕德音

【札記】《無名氏·詩序》曰:「美襄公,備其兵甲以討西戎…。」實之,秦襄夫人思君

家書。上封信見夫人御術高超(田車難御也),此信又見夫人嫻精戰車,東周第一巾

幗英雄。

此簡書當作於公元前775年。

134.《秦康公與舅父重耳簡書》 (2013-04-08 08:40:58)▼標籤: 歷史·文化

.

『引言』 ..晉公子重耳流亡至秦國,秦國國君康公是他的侄子,因此受到優厚的禮遇。

此信是晉公子重耳回國時,侄秦康公在送別時給他寫的-封信。此簡書經秦康宮廷司

樂譜曲後,題名為《渭陽》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我送舅父 直至渭陽 何以相贈 輅車駟黃

我送舅父 悠悠我思 何以相贈 瓊瑰玉佩

【札記】 《朱熹·詩集傳》曰:「舅氏,秦康公之舅,晉公子重耳也。」實之,秦康公送舅

父晉公子重耳回國,至國界渭水之南,寫此信贈別。《朱熹.詩集傳》曰:「時康公為太子,

送之渭陽,而作此詩」。

此簡書作於晉公子重耳真正回國為君之時(公元前·636年)。

135.《晉公子重耳與侄秦康公簡書》
(2013-04-08 09:01:37)▼標籤: 歷史·文化

『引言』 ..晉公子重耳離別秦國時,其侄秦康公以重禮贈別,令他感慨萬分。

回國途中寫此回信以表達謝意。此簡書經秦康宮廷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權

輿》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昔我乎 夏屋廊曲 而今每食無餘 可嘆乎 多承權輿

昔我乎 每歺四簋 而今每歺不飽 可嘆乎 多承權輿

【札記】 .《朱熹·詩集傳》曰:「此言其君始有渠渠之夏屋以待賢者,而其後禮意寖衰,

供億寢薄,至亍賢者每食而無餘…。」失之,夏屋,夏禹之宮殿,周承夏制言宮殿而稱

「夏屋」。權輿,輅車,君權之車也。不承,承矣,謝也。巴囯人至今言多謝時謂.「多承」。

此簡書寫作時間只比《謂陽》晚幾個時辰。

059.《衛文公與齊桓姬簡書》 (2013-02-18 10:35:28)▼標籤: 文化歷史

『引言』 ..衛文公為公子時,避亂居姑父齊桓公之齊國,一次家宴上齊桓姬隔席

投他以木瓜。宴畢後,衛文公給她寫了此篇情書。此簡書經衛文宮廷司樂譜曲後,

題名為《木瓜》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曰:

投我以木瓜 報你以瓊琚 非回報 願永以為好

投我以木瓜 報你以瓊瑤 非回報 願永以為好

【札記】《無名氏·詩序》曰:「美齊桓公也,」亂曰,姑侄之間何以出此言詞?

《朱熹·詩集傳》曰:「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實之,明白無誤的男女之詞。

《方玉潤·詩經原始》曰:「諷衛人以報齊也。」亂曰,齊救衛豈是木瓜與瓊瑤

之關係,歷史史實不客臆測。衛文公居齊是史實,衛文公此後娶齊桓姬亦是

史實,我們還是要尊重歷史的吧?

此簡書寫於公元前660年齊桓公救衛的前一年。

(一己之見·僅供笑閱)


《詩經》305篇,其中關於玉的記載有近40處,在此舉幾個小例子,談談詩經中的玉文化。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翻譯成白話:這位君子,就像經過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樣。君子之美是經過修行獲得的,人就像美玉一樣,需要經過磨礪。這句話從實踐的角度證明了「君子比德於玉」的道理。

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那位意中人,儀錶堂堂美如玉。儀錶堂堂美如玉,王公貴族哪裡能比得上?這裡將意中人比作美玉,喻其美好和溫潤的形象。

由此可見,「如玉」是一種美的標準。如果我們想讚美某人的顏值,不知如何評說,就可以用「顏如玉」這句俗語來形容。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這句話充分顯示出對情人剪不斷的幽思,只能依靠「青青的子佩」來傳達自己對愛情的不渝忠貞情懷。

再加上周代佩玉盛行。所以從這句詩來看,玉還能用於社會交往。以玉贈人,不僅是重禮,也是以己之德待人的一種表示。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搞清楚詩經中玉幹嘛的,縱覽《詩經》三百零五篇詩文,和玉有關的詩歌有35首。可以說,這一數量並算多,但卻從當時人們製作玉器、佩玉用玉、賜贈玉器、以玉比人等方面,很好的展示了數千年前的玉文化基本面貌。對比玉文化在當今社會中的發展情況,除了玉雕材料技術上的進步,人們對玉的認識和崇尚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玉的了解更加科學理性,更加清楚明白;另一方面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人們對玉在文化上的卻想像力變得粗俗而匱乏。

一﹑用具玉(含武器)

這應該是屬於最初的混同於石頭的時期。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過玉制的鑿和斧等,有的還帶有使用痕迹。還有玉斧﹑玉刀﹑玉匕首等,如江蘇邳縣大墩子曾出土玉刀和玉匕首各一件,戰國以後用具玉有帶鉤﹑發簪﹑劍飾。越到後來,玉的象徵意義多於實用價值,最後完全脫離生產工具的用途,逐漸演化成禮儀性用具,象徵權力和威嚴。這個演化過程在《詩經》出現以前就已經完成。

二﹑禮器玉

貴族們朝會和祭祀時奉持之物,或諸侯和他國進貢之物,有圭﹑璋﹑璧等。《左傳·哀公七年》中有記載:「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今其存者,無數十焉。」而在《詩經》中,《大雅·韓奕》云:「韓侯入覲,以介其圭,入覲於王。」《說文》釋曰:圭,瑞玉也。上圜下方。

三﹑等級名位玉

古人將玉分為:美玉﹑玉﹑次於玉的美石﹑似玉的美石﹑含玉的石頭,等級不同,佩玉就不能同,《禮記·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玟,而縕組綬。」這說明在最初的玉的用途中,玉就作為等級身份的標誌,一直延續到後來。

我們再來摘選幾個:

  《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召南·野有死麋》「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詩經.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其中《鄭風·有女同車》是最打動人心的一篇。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大意是一個男子讚美他將娶的妻子不但容貌美麗,內心也如美玉一般。

  但被比喻成玉的人,並不只是女子,常常也被用來指男人。

  例如,《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在古代,玉象徵倫理道德觀念中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於玉」的用玉觀。東漢關於「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說法,就是將玉石的五種物理性質比喻為人的五種品德:「仁、義、智、勇、潔」。古玉器的禮儀功能一直佔中國古玉器的主流,「六器」是封建社會禮儀用玉的主幹,即用六種不同形制的玉器作為祭祀、朝拜、交聘、軍旅的禮儀活動的玉器,這就是《周禮大宗伯》所說的「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磺禮北方」


縱覽《詩經》三百零五篇詩文,共統計出和玉有關的詩歌35首。可以說,這一數量並算多,但卻從當時人們製作玉器、佩玉用玉、賜贈玉器、以玉比人等方面,很好的展示了數千年前的玉文化基本面貌。對比玉文化在當今社會中的發展情況,除了玉雕材料技術上的進步,人們對玉的認識和崇尚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玉的了解更加科學理性,更加清楚明白;另一方面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人們對玉在文化上的卻想像力變得粗俗而匱乏。

我將詩文中涉及玉的詩句摘錄了下來,並結合玉文化知識進行相應的分類解讀。

文章已經發表在我的專欄中@敬玉良言

詳見美玉失敬:從《詩經》中的玉文化看見當代人匱乏的精神世界


除了一般的愛情、美好的象徵之外。玉還象徵著男根。最近那個資料不在身邊,以後找到了再補充。


主要是玉和男性的精液顏色類似,被古人理解為天地之精華


推薦閱讀:

《詩經》我們應該讀懂什麼,應該了解到什麼程度?
怎樣解釋詩經的賦、比、興?
《詩經·大雅·生民》中「后稷呱矣」是什麼意思?

TAG:文化 | 玉石 | 古代文學 | 詩經書籍 | 先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