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期德國針對中國一些極端言論,為什麼德國人會對中國心存反感?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德國「反華」的新聞可以說鬧的是甚囂塵上。從國足U20培訓中的所謂「言論自由」,到德國商會和大使因在德企中設立黨支部一時,居然傻逼呵呵的拿德企撤出中國來要挾,這接連的鬧劇,將德國人內心深處的「反華」情感赤裸裸的展現在中國人眼前。

這當然是國人很憤慨的。但憤慨之餘,也有些不解:畢竟中德之間,完全沒有什麼結怨的理由:論地緣,中國在東亞,德國在歐洲,八竿子打不著。論歷史,雖然歷史上德國也確實侵略過中國,但當年跟中國干過的國家多了去了,德國無論從哪方面都排不到前頭——何況這也是德國蹂躪中國,而非反之。

既然中國並未對德國做過什麼不遜之事,那德國為啥對中國有這麼大的怨念呢?尤其是,在連在華美企、日企都已接受黨支部存在的情況下,德國還如此反感,這種情緒又是有何緣由呢?

乍看上去,德國之所以如此「反華」,針對的是紅色意識形態。

但這只是表象罷了。畢竟整個西方世界,沒哪個對紅色意識形態有好感的。光一個紅色意識形態,還不足以讓德國神經過敏到這份上。所以,德國之所以如此,其實另有原因。究其實,是德國對作為紅色意識形態現實政治架構的中國中央集權制度的深刻恐懼。

為什麼這麼說?這要從德國的國家利益說起。

在之前的《地緣政治:德國系列》中,雲石君已經說過了,隨著二戰的戰敗,德國喪失了大量領土和利益空間。而且二戰後國際政經格局和遊戲規則發生重大改變,傳統歐洲列強相對衰落,美蘇以及後來的中國等地緣大國強勢崛起,德國作為一個中等規模國家,已經喪失了憑一己之力重回一流強國的可能。

這種情況下,德國要想長遠發展,就只能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通過將歐洲整合為一體,自己再以歐洲領袖的身份,進而爭取到更多的利益空間和國際話語權。

只不過,德國要做到這一點,也有一些難以克服的劣勢。畢竟戰後的德國,政治、軍事受到美國的高度鉗制,所以德國所能使用的,也只有經濟這唯一的手段。換句話說,通過德國的經濟優勢,來誘使大家出於利益的考慮,願意接受以德國領導的歐洲一體化進程。

這當然是可行的。但這也有幾個問題:首先,德國的經濟是有優勢,但這種優勢是有限的,並沒有強大到像美國那樣憑一己之力,就足以傲視群雄的地步。而在政治軍事上,德國的地位更是不行——至少比起英法兩強要差了老大一截。

這就決定了,德國是個弱勢領袖。它不足以強逼別人就範,而只高度依賴於經濟上的利誘——甚至,由於自身利誘的底氣也不是那麼充足,所以需要通過畫餅造夢——即通過描繪歐洲一體化的美好藍圖,讓大家基於對這個美好前景的期待,而主動接受德國的歐洲老大地位和領導。

這種格局無疑是很不牢固的。德國經濟衰落,歐洲一體化前景破滅,這些都會導致其他國家不再願意尊奉德國號令。

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歐盟畢竟只是一個國家聯盟。各國在願意共同致力於歐洲一體化的同時,也同時有保存自己主權的需求。這種情況下,德國所能做的,就只能是邊拉邊哄——只有當歐洲一體化的好處達到一定程度時,德國才能夠利誘這些國家為了更大的利益,而相應的放棄一部分主權,進而把這些權力交到德國主導的歐盟體系中。相反,在程度沒達到時,德國絕不能強逼;不然這些國家覺得所失大於所得,就會產生被德國剝奪的感覺,進而脫離而去。

說的更直白點。歐洲各國在認同德國領導的同時,也對德國有著極大的防範。而德國既不能用強力逼他們就範,自身利誘能力也沒有強大到能讓大家徹底歸附。這種情況下,德國要吸引大家,就有必要盡量淡化歐洲一體化過程中的德國國家色彩,而從歐洲整體利益角度來行為處事——換句話說,要讓大家有安全感,認為這種玩法真是為了共同做大做強,而不是德國打著歐洲一體化的幌子,實際上卻是想割大家的肉來充實自己。

既然如此,那德國koi一定要盡量避免國家這個政治權力對經濟的直接控制。畢竟資本無國界,政治有國界。一旦德國政治力量直接控制經濟,那歐洲各國就會產生恐慌,認為德國想借歐洲一體化來滿足自己一統歐洲的私慾。

甚至,德國還要竭盡所能的淡化「國家」認同。畢竟歐洲一體化的最終目標,就是歐洲政治經濟完全整合為一體,是用「歐盟」這個更大的共同認同,來覆蓋「國家」這個較小的共同認同。這個過程中,德國如果過於凸出國家色彩,那麼其他國家就會將歐洲一體化理解為德國對其他國家的吞併,以及德國國家資本對其他國家資源的鯨吞。

而德國的歷史包袱,更加劇了這種擔心。畢竟德國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其他國家心中留下了很不愉快的歷史記憶,這更使得大家在接受德國主導的歐洲一體化的同時,對德國會不會吞併自己深感忌憚。

自身實力的相對不足,以及其他國家基於歷史情感和現實利益考量而生出的巨大顧慮,使得德國的歐洲領袖地位天然不穩。所以,德國對任何有礙於歐洲一體化的政治體制——具體來說就是會強化國家認同,會強化政治對經濟干預的體制,都會產生與生俱來的厭惡。

而中國,就是德國眼中的標準「反面典型」:中國的中央集權體制,在政治制度層面高度強化國家中樞的權力——這就在政治上為尊崇「國家認同」提供了堅強保障。同時,中央集權制度下,政治權力位於權力金字塔的頂端,資本權力臣服其下,受其管束;公有制的主導地位,更決定了政治權力能夠直接干預經濟。這也就是說,在政治體制方面,中國現行體制,與德國所提倡鼓吹的截然相反,南轅北轍!

如果中國是個小國也就罷了,可中國偏偏是個大國,具有廣泛世界影響力;如果中國的中央集權、公有制等等這一套玩的亂七八糟,那也正好可以拿來從反面證明自己這一套的合理性,可中國又偏偏玩的很成功!

這就讓德國很無語了。隨著中國政治模式影響力越來越大,「國家認同」高於「同盟認同,公有制佔主導地位也會越來越深入人心,那德國用以整合歐洲的那一整套價值體系就會面臨崩盤的風險!

總而言之,「國家認同」、「政治干預經濟」「公有制」,這些思想或者模式,都是認知層面德國推動歐洲一體化的攔路虎。任由這匹攔路虎在中國手裡發揚光大,那德國現行的歐洲一體化,其思想認知體系就將被徹底顛覆!

這就是德國這麼反感中國的根本原因。雖然歷史和現實層面,德國與中國的物質利益衝突並不強烈——至少比日本、美國要好得多,但日本和美國同樣強調國家認同,在政治干預經濟方面,鑒於二者自身的發展,也或多或少的受到國家資本主義影響,所以反彈也沒有那麼強烈。這種情況下,美日可以為了賺錢,而在黨支部這些領域做一些妥協;但德國,不管是基於對中國體制的天然不對付,還是要在歐洲其他國家面前作秀,讓他們安心,都必須在民眾中間大肆抹黑中國體制,並在政治層面,對中國在德企建立黨支部的這種行為高度抵觸。

德國與中國不同的國情,以及發展路徑的差異,使得它必須對中國體制大肆詆毀和排斥。德國反華心理之由來,也就可以解釋了。

那麼,對德國的這種情緒,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呢?中國該用什麼方法去針對德國的排華思維進行結果性破解?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風雲系列1778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關注本微信公眾號,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文章。關注方式:長按下方二維碼,自動識別,即可。


感覺與近期德國政局不穩有關,另外中國國內政治控制經濟,在英美利益集團的遊說以及各種手段的控制後,整個中國政體在微觀執行方面是對英國美國企業異常包容和容忍的比如可口可樂通用等等等等一眾英美外企,而對做為英美競爭對手的埋頭苦幹的德國企業是非常苛刻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德國的幾大汽車公司零部件工廠長期被相關部門包括環保部門限制產能,嚴重影響客戶體驗,部分客戶進而轉向英美汽車產品。


我在2010-2015在英國留學過,所以不請自來!

1.歐洲人有一半以上的人,白人至上主義是極強的。這些人普遍看不起其他人種,就像我國的皇漢!就算這種人跟您關係好,但眼中還是可以看出各種不屑和不滿!

2.歐洲政府在政治上還是傾斜於美國的,畢竟同源,還有有求於美國,有些時候必須做出反華,來向美國表個態。

3.歐洲人對文化不同的人有天生距離感和提防(這我深有感覺),但是您和他熟後,他就會好很多。

4.外界一些國家和民族以及漢奸惡意宣傳我國的一些假的和不好傳聞。我在外國經常在一些華人店看到中文反華和各種反我國政府的報紙,我的一些歐洲朋友還信以為真,直到我去解釋。


我就想知道,對大眾銷量有影響嗎?


這是一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鬥爭,中國和美國最後一次合作,把歐盟,日本,韓國分而食之緩解各自國家危機(中國老齡化稅收不足),但願日本和德國的屍體能盤活東北的重工業,畢竟德國的同等產品是國產十倍


推薦閱讀:

看完這篇文章莫名很奇怪的感覺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對?
該盲目崇拜德國人的嚴謹嗎?
阿爾卑斯山到底有多美?
為什麼很多中國年輕人崇拜德國?
德国留学生应该怎样和德国人一起竞争职位?

TAG:德國 |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 | 歐洲聯盟EU | 歐洲政治 | 安格拉·默克爾AngelaMerkel |